1. 跨界造車眾生相:虛線的蘋果,曲線的華為,直線的恆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想跳槽,東原、仁恆、華夏幸福的offer該選哪個哪個最好
選中央企業吧,網路資源工作能力強,房地產業企業或是較為看好大企業的工作經歷的。並且中央企業的規章制度較為標准,重視服務滿意度,從拿地逐漸到最終的設備維護都十分系統軟體,有益於自身的發展。這就得看你對這2家企業的了解了,看一下哪一個更為適合你,由於倆家企業都較為有名氣,可是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構思不一樣,企業文化藝術不一樣,崗位工作職責也不一樣,工資待遇也不一樣,因此多看一下倆家企業的新聞報道,不僅從以上幾個方面考慮到,也有為了更好地將來的發展趨勢考慮到,多方位掌握倆家企業以後再做准備,堅信會出現聰明的確定的!
這兩個企業你需要去多多的自身掌握,企業建立全過程,文化藝術這些,無論是怎樣的辦公環境,最首要的是適合你。在你選擇的與此同時,企業也是要選擇你的,如果你勤奮了,一切一個崗位全是不在乎的,也是有發展趨勢的。是黃金在哪兒都是會發亮的,最主要是適合自身,不必發展太高,要慢慢地走,一步一步總是會尋找適合自身的工作中。一切事兒別看外在,要從自已的身上看,適合自身的才是最好是的,本人強烈推薦去強勁的企業~廣州恆大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3. 年後跳槽,東原、仁恆、華夏幸福的offer,你覺得該選哪一個
華夏在河北發了大財,在京津冀地區發展得很好,在上海周邊做的應該不是很成熟。自己買電腦真的感覺有點坑~華夏幸福目前發展很快,其新興工業城市的前景還是可以的。畢竟是房地產企業,離家可能更遠四個小時。其實我對中國的幸福不是很樂觀。我對河北起步的房地產公司不是很看好。這么說可能有些冒犯,但我覺得在這個平台上,我所學到的和我自己的判斷還是應該被允許的。
至於原因,我就不細說了。很多人都很優秀。華夏幸福能提供的薪資在市場上是很高的,但是我們在和獵頭交流的時候,經常開玩笑說華夏幸福可以打包現在的薪資來招聘一個應聘者,但實際上能拿到的往往要打一個很大的折扣。我之前接觸過國內幾個幸福城市的經理,他們都願意去降薪的其他公司,這在業內是比較少見的。也就是這個高薪,包括風險工資,給你年薪100萬,你可能不到一年就沒命了,最後50萬也拿不到。不如去別的公司,一年拿60萬。
4. 為什麼選擇華夏幸福股票華夏幸福股二季度業績如何華夏幸福同花順手機診
中央繼續堅持的政策主基調是"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在房地產調控政策依然高壓執行且逐步精準的大環境下,那麼房地產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房地產行業的優質企業——華夏幸福。
我們在進行開始分析華夏幸福以前,我非常推薦大家看一下這份房地產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房地產行業龍頭股名單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華夏幸福已經成為了產業新城規模式的標桿運營商。公司主要營業額為產業新城、商業產地及相關業務。主要產品把產業新城、產業小鎮、房地產開發包括在內。
簡單介紹了華夏幸福的公司情況後,再共同來研究一番公司具有什麼優勢?
優勢一、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
公司主要大量投入於產業新城的投資、開發、建設與運營,如今已發展成中國優秀的產業新城運營商。公司強調以"產業優先"為核心策略,不停的為所布局區域引導、培養產業集群;且居住、商業、教育、醫療、休閑等城市配套同步建設並運營,在最終實現區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人民的幸福,推動城市高水平生活和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司主要業務可以劃分為產業新城業務和房地產開發業務這兩大板塊。公司在全國范圍內,擁有15個核心都市圈,最後達成了"3 3 X"的戰略格局,累計共有80做產業新城被開辟出來。
優勢二、與華為合作智慧城市
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正式在背景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書。雙方現在已經約定,在華夏幸福全球的范圍內進行投資運營的產業新城進行全面的合作,以此推動華夏幸福產業新城中城市、園區、社區的智慧化進展,另外,會把"智慧大廠"項目作為著眼點,也是為了更快的幫助大廠縣的產業新城能邁進智慧城市。其中,華為將提供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方便與政府對接後的後續項目順利進行。
優勢三、或受益雄安新區建設
《關於整體合作建設經營白洋淀科技城合作協議》已經由保定市政府和公司簽訂完畢了,委託區域面積,差不多為三百平方公里,先期開發建設核心區域約為35平方公里。公司和雄縣人民政府已經簽訂了合作協議並且是那種整體合作發展建設約定的區域的,協議約定雄縣人民政府將以河北省雄縣行政區劃內約定區域的整體開發各事項與公司進行合作,委託區域面積差不多是181.2平方公里。
篇幅不能太長,如果對華夏幸福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學姐已經放到這篇研報里了,戳這個鏈接即可領取:【深度研報】華夏幸福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華夏幸福的主要范圍是產業新城業務,不太會受到住房調控的影響。而且嚴格調控下房地產行業供給側改革加速,比較有市場發展前景的企業市場佔有率提高。推行調控加碼之下,房地產行業供給側改革將會加快速度,之前那些杠桿較高的激進房企融資會被嚴格限制,退出行業或放緩擴張的概率很大。有關華夏幸福這樣的優質企業,其融資渠道順暢,成本較低,只要是在合理的情況下發展的空間,實現地產市場份額更上一個台階是有可能的。
整體上來說,我覺得華夏幸福公司,它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領先企業,有望在行業變革之際,迎來高速發展。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倘若各位想了解華夏幸福未來行情,大家可以點點鏈接,有專業的投顧會提供診股服務,看下華夏幸福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華夏幸福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2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5. 為什麼那麼機構選擇華夏幸福華夏幸福公司業績怎麼樣華夏幸福同花順圈子社區
國家的政策主基調還是繼續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面對政府對房地產實施的高壓政策和精準調控,那麼房地產未來會向著怎樣的方向發展?今天就來帶大家認識這個房地產行業的優質企業--華夏幸福。
我們開始分析華夏幸福以前,我想分享給大家一份我整理好的房地產行業龍頭股名單,快點進鏈接查看吧:寶藏資料:房地產行業龍頭股名單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華夏幸福現在已經完全地成為了產業新城模式最有榜樣的運營商了。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產業新城及相關業務和商業地產及相關業務。主要產品有產業新城、產業小鎮、房地產開發這幾種。
大概談了一下華夏幸福的公司情況後,再共同來研究一番公司具有什麼優勢?
優勢一、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
公司主要是對產業新城的投資、開發以及建設與運營,眼下已經是在中國前列的產業新城運營商。公司強調以"產業優先"為核心策略,不斷地為所布局區域導入、引領產業集群;同步建設並運營一些城市配套,比如居住、商業、教育、醫療、休閑等,在最終實現區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人民的幸福,推動城市高水平生活和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司主要業務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產業新城業務,另一個是房地產開發業務。公司在全國范圍內覆蓋了十五個核心都市圈,實現了"3 3 X"的戰略格局,在80個產業新城打開市場。
優勢二、與華為合作智慧城市
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已經決定在華夏幸福全球范圍內投資運營的產業新城合作,有效推動華夏幸福產業新城中包括社會、園區、社區的智慧華發展,並將以「智慧大廠」項目作為切入點,是為了幫助大廠縣的產業新城能更好更准確的邁入智慧城市。其中,華為將會實施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主要負責與政府對接之後,那些後續項目怎麼實施落地。
優勢三、或受益雄安新區建設
針對《關於整體合作建設經營白洋淀科技城合作協議》已經由公司和保定市政府正式簽訂完畢了,委託區域面積,約為三百平方公里,先期開發建設核心區域約為35平方公里。公司和雄縣人民政府已經簽訂了合作協議並且是那種整體合作發展建設約定的區域的,協議中約定的內容就是雄縣人民政府將會以河北省雄縣行政區劃定內容區域的整體開發各事項,並且與公司進行合作,委託區域面積大約是181.2平方公里。
字數有限,對華夏幸福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更加深入的分析,學姐已經弄到這個研報里了,戳這個鏈接即可領取:【深度研報】華夏幸福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華夏幸福的主要業務在於產業新城,幾乎不怎麼受住房調控的影響。而且在這種嚴格的調控之下房地產行業也給了改革政策的加速,利好企業穩健提升,且市場佔有率也有所提高。在調控加碼的影響下,房地產行業供給側改革的速度會變得很快,之前杠桿較高的激進房企融資將會承受各種嚴格限制,退出行業或放緩擴張的可能性非常大。談到華夏幸福這樣的很好的企業,既有順利的融資渠道,還有很低的成本,按照市場的需求來發展空間,以後或許能夠實現產地市場份額的不斷升高。
綜上所述,我覺得華夏幸福公司,其實它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領頭羊,是有可能在行業改革之際迎來高速發展的。可文章沒辦法實時更新,如若你們對華夏幸福未來行情有興趣,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華夏幸福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華夏幸福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1-2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6. 想跳槽,東原、仁恆、華夏幸福的offer該選什麼
這要看你對這兩家公司的了解,看哪家更適合你,因為這兩家公司都很有名,但經營理念、管理思想、企業文化不同,所承擔的責任也不同,工資待遇也不同,所以看這兩家公司的新聞,不僅要從上面考慮,而且要考慮未來的發展;在充分了解這兩家公司後再做打算,相信會有一個明智的決定! 據我所知,這兩家公司都非常有名。恆大在過去兩年中一直非常積極,可以說是房地產企業的領頭羊。CFLD也有很高的銷售量,並因其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而相當有名。
你要多了解這兩家公司,了解他們的創辦過程,了解他們的文化等等,不管工作環境如何,最重要的是要適合自己。在你選擇的同時,企業也在選擇你,只要你努力工作,任何工作都是無所謂的,也是有發展的。是金子在哪裡都能發光,主要是要適合自己,不要起點太高,要慢慢來,一步一步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不要從外面看什麼,要從自己的身上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推薦恆大是個不錯的選擇。
7. 馬明哲,被迫「幸福」
平安,終究還是成了華夏幸福的第一大股東,盡管不是自願的。
而且,是在符合銀保監會監管規則的背景下。
前段時間市場傳聞稱「銀保監會正在調查中國平安在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這一傳聞引起軒然大波,中國平安隨後回應稱,投資一直以來嚴格遵守監管的相關規定,不評論無事實依據的市場傳言。
一般來說,能讓資本鋌而走險的是更高的利潤;但馬明哲也沒想到,投資華夏幸福卻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這事是有些倒霉了。
就在幾天前,華夏幸福公告:因原第一大股東華夏控股被動減持股份,平安資管及平安人壽被動成為華夏幸福第一大股東。
爆雷房企,似乎各有各的尷尬:恆大的債主們是被迫成了股東,而平安則被迫成了華夏幸福的第一大股東。
如果這種事放在寶能系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之時,姚員外必是欣喜若狂;但平安成為華夏幸福第一大股東,馬明哲只能暗自神傷。
於是,平安馬上撇清關系稱:華夏幸福的實控人王文學保持不變,平安人壽作為華夏幸福財務投資者的性質保持不變,將繼續積極參與債委會的相關工作。
沒錯,既已成定局,雙方目前能做的就只有解救華夏幸福這頭受傷的大象,華夏幸福已然成為平安投資 歷史 上的污點之一,能否全身而退,都還是個未知數。
以華夏幸福爆雷為起點,今年以來,平安的股價接連大跌,股價「一落千丈」,小股東也不禁感嘆一句,「何以落魄至此啊!」,股價從近年的最高點約93元/股跌至49元/股,夭折近半。
這一年,上市房企活得很艱難,平安「隱形地主」的身份,也讓他的股價逐漸「房化」,市場給它的PE值在近十年達到低點。
平安、幸福,恐怕是華夏大地上兩個最吉祥的詞。
但在2021年後,平安和華夏幸福,恐怕要成為不吉祥商業聯姻的代名詞了。
平安敗北故事
馬明哲投資敗北的故事可謂不少。早年,平安選擇進軍二手車市場,投資超10億的平安好車最終還是黯然離場。這都是小數目的,更大數額的投資還要數匯豐銀行和國際保險公司富通集團。
其中投資匯豐銀行股票浮虧超380億港元,直接導致平安當期凈利潤出現下滑。
至於富通集團,則是發生在2008年,中國平安投資其股票耗費238億元,富通集團財務暴雷,其股票迎來拋售潮,進一步導致股價下挫,平安損失慘重,浮虧超過157億元。
這單巨額虧損直接使得平安當年中期取得的凈利潤(2008年中期凈利潤71億元)灰飛煙滅。
為此,馬明哲還 放棄了當年數千萬的年薪來「謝罪」 ,稱此舉為對公司利潤下滑所做出的「個人表示」。
只是同樣的事情,十年後又再次發生在平安的身上,不同的是,這次投資的對象是房企。在2018年,馬明哲看上了華夏幸福,並認為王文學在產業地產上"天賦異稟",帶領平安兩次"挺進"華夏幸福的董事會。
一次是2018年7月10日,華夏幸福的控股股東華夏控股轉讓其持有的5.82億股份予平安資管,占總股本的19.7%,代價達到137.7億元。
第二次是2019年1月31日,平安資管再次花費42億元買下華夏幸福1.71億股份,兩次投資合計179.7億元,直接讓平安躍升為華夏幸福的二股東,持股佔比25.25%。
兩次買入華夏幸福的股價都不低,分別是23.655元/股和24.597元/股。如今華夏幸福的股價徘徊在3.9元/股,較平安的入股價打了2折甚至還低,平安實屬高位站崗,也再次成為投資界的笑柄。
若讓他回過頭看這一次的選擇,估計只剩後悔。對比2018年時的態度,如今平安對華夏幸福的態度來了一個360度大改觀,今年3月以來的態度就更「曖昧」了。
即使成為華夏幸福的第一大股東,平安也表態不再出錢資助華夏幸福,僅僅是提供法律、經驗和咨詢等方面出謀劃策,援助華夏幸福渡劫。
但這時候,華夏幸福缺的,難道是出謀劃策的人嗎?
所幸在過去十年,平安的凈利潤和營收有了很大提升,即便這次華夏幸福虧損計提減值達到359億元(對股類資產144億,債權類215億),尚不足以使得這家金融保險巨頭垮台,但損失仍然是肉眼可見的多。
平安在2021年中期業績中表示,歸母營運利潤同比增長10.1%至818.36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5.5%至580.05億元,歸母凈利潤少了90億進賬,原因不言而喻,受華夏幸福拖累。
正因此,平安稱,保險資金的投資組合收益率有所承壓,對華夏幸福的撥備非常審慎。換句話,計提減值虧損在359億已經是非常審慎的情況下算出的數字,若包含商譽及假設債務重組不順利的情況下,平安此次投資的損失可不止這個數。
在今年6月,中國平安回應投資者十年間的投資收益情況稱,2011-2020年,中國平安的平均總投資收益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為5.3%和5.5%,這一收益率僅比銀行的理財產品稍高。
而可供參考的是,2019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達到15.5%,中國平安的投資收益率顯著低於這一數值,實在難言樂觀。
追究華夏幸福目前的問題,其實並不比「某大」輕,甚至可以給想要在產業地產分一杯羹的開發商們一點啟示。
華夏幸福「不幸福」
華夏幸福的弱點在於重倉環京區域,其運營模式為長短結合,即長期以工業園區開發招商,通過與政府合作圈地,短期做住宅開發,一旦住宅開發遇挫,很容易會陷入短期資金緊張。
在環京與雄安新區等利好政策的推動下,2016年,華夏幸福迎來高光時刻,以1203億的銷售額沖到房企第8名,成為千億房企陣營之一,華潤置地、金地、世茂、招商蛇口、龍湖等房企都排在它的後頭。
該年,華夏幸福實現營收538.2億元中,接近九成的營收都來自環京區域,「孔雀城」的名聲大噪。
它的至暗時刻也因重倉環京而難以脫身,那些年栽倒在環京區域的房企又何止華夏幸福,還有京漢置業(現已易主奧園)等。
除了環京布局,華夏幸福的融資成本也處於行業的中上游,即便2018年引入平安後,華夏幸福發債利率仍有10%以上。
雪球越滾越大,在引入平安後的這三年,華夏幸福發債更猛了,平安對華夏幸福的 投資共計540億元,其中股權投資180億元和表內債券投資360億元 。
當環京布局這一點從優勢轉變為致命弱點時,華夏幸福的爆雷也來得飛快。
平安集團董事總經理兼聯席CEO謝永林曾對外表示,當初選擇投資華夏幸福,是看中了其產業新城、支持地方政府發展的的商業模式,與險資投資特點相契合。但環京津冀調控趨嚴,環京住宅量價齊跌,回款成問題,造成資金鏈斷裂。
此外,華夏幸福近幾年的新拓展區域效果不及預期,擴張太快,管理不精細,加上新冠疫情這只「黑天鵝」,加劇了華夏幸福的兌付風險和財務危機。
今年中期業績顯示,華夏幸福營收210.68億元,同比下降 43.63%,期內虧損將近百億,歸母凈利潤為-94.8億元,同比下降256.37%。
期內虧損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收入和毛利率大幅下滑。其二,華夏幸福期內的資產減值損失與信用減值損失達到21.4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主要原因在於存貨跌價損失及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損失14億元。
華夏幸福當期的毛利率僅5.29%,明顯低於2018-2020年同期的45.67%、48.73%、46.93%,毛利率低的很重要原因在於營收壓縮的同時,營業成本不僅不降反而還微升0.6個百分點。
在營收成本方面,華夏幸福控制三費支出, 唯獨財務費用支出翻了一倍還多,上半年光是財務費用就花去了56.35億元 ,比去年同期多花了33億,同比增長143%,其表示繫上半年的融資利息增加所致。
如此來看,即便當初引入平安是為了拿到「更便宜」的錢,降低利息成本,但在爆雷之後都作鳥獸散,華夏幸福想要融錢已經融不到了,只能出售資產或引戰投,但今年這個時間點,誰又還會充當「接盤俠」呢?
針對這一點,上交所也要求其補充披露近期存量債務及利率變化情況。
而華夏幸福的危機遠不止於此,銷售規模和債務的形成反向變化,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華夏幸福都很難走出泥潭。
今年上半年,華夏幸福的銷售額僅139.68億元,同比下降66.69%,排名跌到100名開外, 銷售業績直接倒退到2013年以前(2013上半年華夏幸福的銷售額159.09億元)。
其中,房地產銷售額合計74.89億元,銷售面積69.1萬 ,結轉收入149.18億元,結轉面積155.06萬 ,但 待結轉面積高達1324.05萬 ,存貨大也不是件好事,導致周轉失靈。
截至2021年6月30日,華夏幸福的 有息負債為1876.19億元 ,其中短期借款及短期應付債券291.3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不含租賃負債)786.9億元, 短期資金需求至少1078.26億元 。
而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初,華夏幸福 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高達878.99億元 ,半年末該公司的貨幣資金余額僅139.8億元,其中 可動用資金7.34億元, 各類受限或限定用途的資金為132.46億元, 資金缺口超過870億元,何解?
更甚,由馬明哲引薦的吳向東,從華潤置地轉身到華夏幸福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離場方式竟是這般光景。在今年的危急時刻,吳向東團隊出走華夏幸福,也代表了各方的立場。
停擺,或許就在一瞬間。平安會不會沽空華夏幸福?華夏幸福的救兵會是誰?
平安「地產」生意
人人都想當「巴菲特」,但就算是巴菲特,也有失足的一天。馬明哲高估了華夏幸福的業績增長預期,還低估了其存在的風險系數。
除了華夏幸福,平安目前還投資了4家上市房企,分別是中國金茂、旭輝、碧桂園和朗詩地產,持股比例均超5%,甚至還是二股東的席位。
做房地產需要錢,而險資有錢,險資+地產,被視為最強大的組合和生意夥伴,但在今年變化莫測的房地產行業,這個組合也變得搖搖欲墜。
除了入股房企,平安還做了很多額外的投資,包括投資性房產方面,即商業地產,看中的是商業地產穩定長期的現金流。
比如今年,平安人壽在商業地產領域又下一城。其買下凱德集團中國來福士資產組合的部分股權,資產組合的總資產價值467億元,平安人壽總投資額不超過330億元,預計於2021年三季度完成交易。
而來福士資產包有上海廣場、北京來福士中國、寧波來福士廣場、成都來福士廣場、長寧來福士廣場以及杭州來福士中國。此外,據市場消息,平安人壽正在洽談收購北大資源,後者擁有38個物業開發項目。
截止2021年6月末, 在平安集團6.89萬億的資產版圖中,投資性房產有602.69億元, 這是平安集團半年報披露出來的數據,真實的地產帝國可不止如此。
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不動產在年報中提到,預計到2020年,中國平安集團 不動產配置金額上限為7500億元 。不動產投資不限於物業項目,還有商業體、酒店、工業物流、養老地產以及海外投資等。
而且,平安不動產不止做資管業務和投資不動產,在與第三方房企的地產項目上還做 股債權投資業務 。
簡言之,平安除了直接做地產生意,還通過 借錢給開發商收取利息、入股地產項目拿分紅 的形式增加了不少額外收入。
這也是為何,眾人都稱之為「地產巨鱷」、最大的隱形地主、房企背後的大金主。
8. 年後跳槽,東原、仁恆、華夏幸福的offer該選哪一個
我個人推薦遠洋北京。首先遠洋是國有企業。 其次遠洋在北京的發展很好。 總部在北京,另一個是遠洋清華幫助很嚴重,所以主題去遠洋需要做好心理准備。 另外,因為不知道標題是旭輝還是金地,這是無法比較的。 對中南來說,中南在深圳的情況還是比較困難的。 因為進入晚,而且項目少,我朋友去了中南深圳,結果項目被分到福建那邊。
吳在華潤地期間獲得萬象城的成功,成為商業地產的“紅人”。 帶著曾經的光環,他第一次在華夏幸福的時候,決心做中國最好的商業房地產項目,讓華夏幸福。 但是對吳東的願景明顯落空了。 華夏幸福自去年年初遭遇危機以來,目前它仍處於債務重組的關鍵時期。 如今的吳為東,卻放棄自己的理想,遠離華夏幸福。
9. 准備今年過後跳槽,東原、仁恆、華夏幸福的offer,該選哪一個地方
如果你准備在2022年過後想要跳槽的話,可以選擇華夏幸福的offer。東原、仁恆、華夏幸福,這幾個平台都是非常好的。東原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這家企業所涉及的城市范圍也是比較廣泛的,涵蓋了全國一線城市和僅一線城市。仁恆集團有限公司主要開發精品住宅,口碑非常不錯,也是業界的知名品牌。集團主要是在中國五大主要經濟區內10個重點城市發展。
每個人都想找一份比較體面的工作,那麼華夏幸福的 Offer也是非常不錯的,從成立開始,這家企業一路發展,步步為營,獲得了很多大獎。企業的事業版圖遍布全球多個領域,還涉及了很多重點的行業。
10. 富力造車 迫不得已
深陷危機中的華泰 汽車 終於迎來了一次救贖的機會。
7月6日,富力集團與華泰 汽車 集團宣布雙方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富力集團參股華泰 汽車 ,攜手發展新能源 汽車 產業。
根據公告,雙方將攜手整合全球優勢資源,發展電動化、智能網聯及無人駕駛 汽車 技術,將全球最先進的輕量化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應用於整車開發製造的全流程。
這一戰略合作,宣告了富力集團正式進軍新能源 汽車 產業。
危機重重的華泰 汽車
自國內車市在2018年下半年遭遇「拐點」以來,幾乎所有國內車廠的日子都不好過。據晨哨並購了解,自7月起,甚至部分商業銀行已經暫停審批 汽車 相關企業的貸款申請。對於幾年前就在競爭中失速、掉隊的華泰 汽車 來說,日子就更加艱難了。
6月份,有媒體報道,華泰 汽車 出現大面積員工欠薪、拖欠部分供應商和工程建設公司款項的情況。根據媒體探訪,過去幾年華泰 汽車 新車型投放寥寥,其宣稱投資總額超過300億元的四大基地並未按照規劃建成相應產能規模,且四大基地均已全面停產。
財報顯示,2018年華泰 汽車 實現營收181.8億元,同比增長1.8%;但歸母凈利潤為-16億元,下滑243.24%,錄得巨幅虧損。
華泰 汽車 成立於2000年,擁有包括傳統燃油車、新能源 汽車 及核心 汽車 零部件研發、製造和銷售,以及 汽車 金融完整的 汽車 產業鏈布局。
成立初期,華泰 汽車 與韓國現代合作,引入多款現代SUV車型,業績不俗。但好景不長,由於自身產品力不足,以及其他本土車企的快速成長,華泰 汽車 逐漸掉隊。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華泰 汽車 銷量一直在幾萬輛左右徘徊,其中2013年銷量僅為2.88萬輛。華泰 汽車 官方曾宣稱,2018年上半年 汽車 銷量超過10萬輛,但據財新網調查發現,2018年全年華泰 汽車 國內交強險上牌數僅2950輛,算上出口,總銷量也不過2.13萬輛。由於上報的產銷數據長期造假,中汽協甚至拒絕採用華泰提供的產銷數據,並將其銷量以「0」替代。
在傳統燃油車市場,華泰 汽車 已是難覓蹤跡,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香餑餑:新能源 汽車 資質
不過,相比其慘淡的傳統 汽車 業務,華泰 汽車 在新能源 汽車 市場還是有著存在感,特別是其擁有的新能源乘用車和新能源商用車兩張生產資質。
根據搜狐 汽車 產銷資料庫,今年前5個月,華泰 汽車 一共售出了0.87萬輛新能源 汽車 ,同比增長33.73%。
2018年9月,華泰 汽車 通過受讓遼寧曙光 汽車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800萬股(占公司股本總額14.49%)公司股份,成為曙光股份最大的股東(1.33億股,19.77%),同時擁有了新能源乘用車和新能源商用車兩張生產資質。
曙光股份是以整車、 汽車 車橋及零部件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旗下擁有 "黃海客車"和"曙光車橋"兩大品牌,主營產品為黃海皮卡和黃海新能源客車。
雖然曙光股份的經營同樣不容樂觀(2018年曙光股份營收為29.15億元,同比下滑23.47%;凈利潤為虧損1.28億元,同比下滑140%。),但其所在的皮卡和新能源客車市場還在繼續保持增長。
7月3日,曙光股份旗下哈爾濱黃海新能源 汽車 銷售有限公司與哈爾濱交通集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簽訂了301輛和200輛10.5米純電動空調公交客車的《車輛購置合同》,合同總金額約4.62億元,給處於困境中的華泰 汽車 帶來一線希望。
迫不得已的富力
地產企業的造車邏輯並不復雜。
宏觀經濟下行,地產調控政策不斷加碼,房地產市場趨向飽和,地產行業的黃金時代漸行漸遠,大部分地產商必須培育新的增長點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而 汽車 產業是僅次於房地產的第二大產業。對於體量巨大的地產企業而言,似乎只有萬億級的新能源 汽車 市場才能容得下地產企業的龐大身軀。
不過很難說,富力進軍 汽車 業,是不是受到恆大的影響。
無論是在地產,還是在足球,同在一城,同在港股上市的富力似乎處處被恆大壓制著。
公開財報顯示,2018年,富力地產權益協議銷售金額為人民幣1311億元,權益銷售面積1,018萬平方米;2018年,恆大地產合約銷售金額為人民幣5513.4億元,銷售面積5243.5萬億平方米。富力和地產一哥的差距明顯。
足球領域,廣州恆大和廣州富力同為廣州本土球隊,但球隊戰績同樣懸殊。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七次獲得中超聯賽冠軍,兩次亞冠聯賽冠軍,是獲得中超聯賽冠軍次數最多的球隊。廣州富力足球俱樂部自成立以來 歷史 最好成績是2014年中超聯賽季軍。就連同城德比,富力也是輸多贏少。
和打造足球產業一樣,恆大在新能源 汽車 產業的投入同樣高調和迅速。
繼去年和賈躍亭的FF聯姻失敗之後,今年1月15日,恆大9.3億美元收購國能NEVS51%股權;1月24日,入主日本動力電池企業卡耐公司;29日,與超跑科尼賽克組建合資公司;3月15日,收購荷蘭商用車輪轂電機公司e-Traction;5月30日,收購英國車用車輪轂電機公司Protean;6月,新能源 汽車 整車研發生產基地、輪轂電機研發生產基地、動力電池工廠三大基地先後在廣州南沙和沈陽落地。
再加上去年11月斥資144.9億元入股新疆廣匯,成為廣匯集團第二大股東。一年不到時間,恆大集團完成了從整車、電機到銷售渠道的新能源 汽車 全產業鏈布局。
除恆大和富力外,碧桂園、萬達、華夏幸福、寶能等多家地產企業也都已經在 汽車 領域布局。
不過市場對地產企業殺入 汽車 業並不樂觀。
在房價持續上漲的背景,地產企業依靠高杠桿、高周轉和強大的運營能力即可快速做大做強。但在 汽車 產業,成長邏輯顯然不同。 汽車 產業的特點是投資回報周期長、回報率低,一款成功的車型背後更是需要強大的研發投入。
2017年寶能入主觀致 汽車 後,2018年銷量短暫暴增,但由於缺乏研發投入和新車型推出,2019年以來,銷量暴跌,一季度銷量僅有800-余輛。而2018年的訂單也主要來自於關聯公司共享出行平台「聯動雲」以及 汽車 租賃公司,消費者貢獻的的訂單並不多。
6月29日,恆大宣布旗下國能NEVS93車型在天津正式量產,回應了市場的擔心。NEVS是國內最早涉足電動車研發的一批車企之一,但在恆大入主前, NEVS電動車型的量產時間一再被推遲。
此番雖然實現量產,但NEVS93採用的是上世紀90年代薩博93的車型設計,僅在一些細節方面進行了調整,銷售前景不會樂觀。
不過,短期的銷售業績固然重要,但恆大更加看中的其實是國能NEVS的新能源 汽車 生產資質、研發能力以及在全國的生產基地布局。
新能源 汽車 的時間窗口正在關閉。隨著補貼退坡和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型實現量產,特斯拉「大兵壓境」,排在頭部的新能源車企正在迅速建立自己的護城河,對急於上「車」的富力來說,問題重重的華泰 汽車 雖然不是最佳的選擇,但華泰 汽車 手握兩張新能源牌照,充足的產能設計,可以通過參股的方式,先上車,再做籌劃。
或許,富力和華泰 汽車 的結合,能開出不一樣的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