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做好美麗鄉村建設
建設「天藍、地綠、水凈,安居、樂業、增收」的美麗鄉村是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美麗鄉村的環境建設包括農業污染防治、工業污染防治,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處理等生活污染防治,以及村容村貌整治等內容。北京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在美麗鄉村規劃中遵循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協調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充分尊重田、塘、梗、丘、園、林、路等生態要素,打造山水與休閑宜居一體的生態網路。提升農業技術水平,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推廣畜禽廢棄物處理新模式,降低農業污染;完善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濕地保護水平;恢復提升鄉村風貌,構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⑵ 美麗鄉村建設六大內容是什麼
1、淳化了民風。
環境也可以教育人們,整潔有序的集鎮,干凈美麗的農民,就像一個隱形的老師,總是提醒村民不要亂扔垃圾,不要隨意破壞環境。通過村民的實踐,村民們開始從家庭的前後整頓環境,逐步發展出一些好的美德,如愛勞動,少丟垃圾,注重衛生。
2、鍛煉了幹部隊伍。
美麗鄉村建設,由村帶組,組長帶農戶的模式,每個幹部都有聯點,有責任,都要學習業務知識,學會如何做好農村工作,美麗鄉村建設鍛煉了幹部隊伍。
3、密切了干群關系。
通過鎮、村幹部每家每戶的走訪,幹部幫助村民搞衛生,從房前屋後的綠化、衛生聊起,進而談起美麗鄉村的好處,村民與幹部建立了互相信任的關系,幹部與村民敞開心扉,矛盾答復在基層,化解在基層。
4、增強了民眾的凝聚力和積極性。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通過每家村民之間的評比,能極大的激發村民的凝聚力、創造力、向心力,村民自治組織得到了認同和加強。
5、保護了農村的文化。
每個村莊都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一些文化是有形的文物、建築物等,而另一些則是無形的文化。通過建設美麗鄉村,我們認識到我們應該挖掘、保護和繼承這些文化。
6、提高了農村經濟發展。
美麗鄉村建設就是要建農村的生產發展要素,因地制宜,把人、財、物等配置到農村合適的地方去,與農村豐富的資源相結合,走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這些村莊必須美麗,富裕,文明。他們必須保持綠色山脈和綠色水域,通過建設美麗的村莊,農民的幸福指數將不斷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提高。
⑶ 如何建設美麗鄉村
(一)生態文明自然美。建設美麗鄉村,生態環境優美宜居是顯著的標志。要堅持生態環境優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實現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讓農村這片廣袤的土地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鳥更多,花更美,空氣更清新,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農民幸福生活家園、市民休閑旅遊樂園的美麗鄉村。
(二)科學規劃布局美。一是要根據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進行擴鎮、並鄉並村,使鄉村設置更加科學合理。堅決處理農村違法用地、違章建設。二是以優化村莊和農村人口布局為導向,修編完善以中心村為重點的村莊建設規劃,通過村莊整理、經濟補償、異地搬遷等途徑,推動自然村落整合和農居點縮減,引導農村人口集中居住。三是全面開展「強塘固房」工程建設,推進農村屋頂山塘和飲用水源山塘綜合整治、水庫除險加固、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四是深入實施農村聯網公路、農民飲水安全、農村電氣化等工程建設,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等化。
(三)生產發展殷實美。一是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強現代農業園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發展農業規模化、標准化和產業化經營,推廣種養結合等新型農作制度,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森林食品生產。切實保護耕地,力爭糧食豐收。二是利用農村森林景觀、田園風光、山水資源和鄉村文化,發展各具特色的鄉村休閑旅遊業,加快形成以重點景區為龍頭、骨幹景點為支撐、「農家樂」休閑旅遊業為基礎的鄉村休閑旅遊業發展格局。三是按照生態功能區規劃的要求,嚴格產業准入門檻。鼓勵有條件的村建設標准廠房、民工公寓,發展農民技能培訓服務中心、來料加工服務點和村級物業等,不斷壯大村域經濟實力。
(四)創業增收生活美。一是繼續深化、完善林權制度改革,真正讓生態得到保護,農民得到實惠。二是積極落實國家扶持家庭服務業發展稅收優惠等政策,深入開展家庭服務、企業(單位)和優秀品牌創建活動,促進農民工等各類勞動者在家庭服務業就業。三是多渠道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使村民逐漸富裕起來,為農民上學、醫療、養老、安居等民生需求提供物質保障,為幸福生活提供物質基礎。四是倡導低碳生活,引導村民生態消費、理性消費、文明消費。
⑷ 如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鄉村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的概念,其意義非同尋常、極為深遠。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基本單元,要建設美麗中國,首要任務是全面提升農村生態環境,努力把農村打造成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底蘊深厚、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並積極推動社會物質財富與生態財富共同增長、社會環境質量與農民生活質量同步提高。
一、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優化農村空間布局
規劃是龍頭、是發展的大綱。要高起點編制鎮村布局、生產力布局、水資源、土地利用、農民集中居住區等規劃,科學確定城鎮規劃區、工業生產區、農業發展區、農民居住區和生態保護區,統籌安排城鄉建設、基本農田、產業集聚、生活居住、生態保護等空間布局。
一是推進農村工業向園區集中,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要堅持與工業產業規劃、本地資源利用和產業優勢相結合的原則,高起點、高標准抓好園區規劃,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善交通、供水、供電、通訊等配套設施,積極鼓勵村集體在工業園區內建造標准廠房,吸引農村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以工業園區集聚建設為抓手,加快發展產業集群,帶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化水平。
二是推動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促進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推動農地連片集中,根據農業產業布局規劃,整合項目資金,結合土地復墾整理、農田水利建設、農業資源開發,加快高標准農田建設,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的田園化格局。
三是引導農民向社區集中,促進生活空間宜居適度。加強農民集中居住區的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吸引農民向設施配套、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新型社區集中,促進人口集聚、要素集約,讓農民享受到一體化的基礎設施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
二、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提升農業生態環境
要把農業產業生態化、發展清潔化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根本舉措,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嚴格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改善和提升農業生態環境。
一是控「源」。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大力擴種綠肥與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實施農葯化肥減量工程,著力提高化肥農葯利用率。推進農村面源氮磷生態攔截系統工程建設。加快建立農葯集中配送體系,實行農葯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價格及統一差率,杜絕高毒高殘留和假冒偽劣農葯流入市場,從源頭上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二是治「污」。按照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要求,以農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為切入點,推廣種養相結合、循環利用的生態健康種養生產方式。科學合理地制定養殖業發展規劃,推進規模化養殖場建設,推廣發酵床生態養殖,建立持續、高效、生態平衡的規模化畜禽養殖生產體系。採取粉碎還田、漚肥還田、過腹還田等省工、省時、實用的秸稈還田技術和方法,大力推廣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增加土壤肥力,積極開展秸稈飼料、秸稈發電、秸稈造紙、秸稈沼氣、秸稈食用菌等多渠道綜合利用秸稈試點示範與推廣,提高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率。加快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在規劃布點村莊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高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
三是活「水」。水是生態之基,貫徹落實「人水和諧」理念,建立農村河道定期輪浚機制,實施拆壩建橋,打通斷頭河浜,改造束水河段和束水建築物,暢通水系,加快河道輪浚和水系調整步伐,提高河道自然功能。理順和完善管理體制,加強河道長效管理,提升長效管理水平,實現「清水暢流」。
四是植「綠」。大力推廣應用鄉土樹種、珍貴樹種造林,因地制宜把村旁、宅旁、路旁、水旁作為綠化重點,做到見縫插綠、應栽盡栽,加快構建「綠色通道、綠色水廊、綠色基地、綠色村莊」,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村莊綠化格局,構築綠色生態屏障。
三、創新農庄建設舉措,塑造中國美麗鄉村
環境就是資源,生態就是資本。要堅持把建設美麗鄉村與發展農村旅遊業有機結合,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在塑造美麗鄉村的過程中,要注重把保護鄉村鄉野農耕文明和自然原始純朴之美作為第一追求,創新思路和舉措,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優勢,力求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塑造出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重點要做好以下五篇文章:
一是做好「山」的文章。充分利用山區生態資源優勢,靠山生財、靠山致富,發展種植業、林業、畜牧業,開發山區休閑旅遊農業,建成一批以山村體驗、民俗風情、自然景觀為特色的山村休閑旅遊群落,推出一批精品山村旅遊點。
二是做好「水」的文章。將漁業生產與綠色生態、休閑觀光、娛樂餐飲、度假購物結合起來,發展賽龍舟民俗水上運動、休閑垂釣中心、水上餐船等休閑鄉村旅遊項目。注重開發濕地資源,走濕地生態旅遊發展之路,打造高質量濕地旅遊產品,讓遊客在觀賞到「孤鶩與落霞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原生態美景的同時,了解自然生物知識,增加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使生態旅遊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以充分發揮。
三是做好「民居」文章。要注重傳承和提升傳統民居建築特色,打造各地建築風格各異、造型絢麗多姿的特色民居,充分體現濃郁的地域特徵和民族文化。要加大古建築保護修繕力度,讓古建築融入「美麗鄉村」,並挖掘其背後的商業價值,整合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旅遊特色線路,結合農村生態環境及生活文化,發展如介紹民風民俗、品嘗農家菜、體驗農家生活等具鄉土味的觀光特色旅遊。
四是做好「花果」文章。充分利用大自然賦予的豐富的花卉、林果資源,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在已有的基礎上,引入創意農業,對花卉、林果進行資源整合、規模培植、巧妙布置,打造「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的四季花園,形成奼紫嫣紅、碩果累累的獨特鄉村美景。通過發展花卉和蔬果採摘體驗項目,讓遊人漫步其中觀花品果,享受從中的美感和樂趣。
五是做好「農耕」文章。依託豐富的農耕文化資源,著力挖掘至今稀存於世的農耕器具、戲曲、民歌(山歌)、耕作傳統、民俗風情及各類祭祀活動等資源,發展農耕文化旅遊產業,讓遊客親身體驗扶犁耕作、推磨碾米、踩水車灌農田、製作農家酒、腌制農家菜、住農家屋、吃農家菜、干農家活等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鄉村生活。
四、准確把握推進要素,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建設美麗鄉村、把農村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好家園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城鄉經濟社會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讓全體農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筆者認為:
科學合理的規劃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前提。建設美麗鄉村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要高度重視規劃的引領作用,加強統籌推進。結合地理地貌、自然資源、文化積淀、民俗習慣、產業結構、自身特色等,因村制宜開展研究策劃,做好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既要注重與周邊環境的協調配套,又要塑造村莊自身的特點、特色,還要傳承歷史民俗文化,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充分彰顯農耕文化、秀美特色,讓「農村更像農村」,避免「千村一面」。
優化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點。農村生態環境好與否直接關繫到美麗鄉村的建設程度,因此要把優化提升農村生態環境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重點,抓緊抓實抓好。首先,要以推進「三個集中」為抓手,不斷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其次,要組織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工程,加大對自然村莊的改造和提升力度;再次,要積極發展規模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和有機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保證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創新舉措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關鍵。只有堅持創新舉措,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增強內生動力,才能確保美麗鄉村建設順利有序推進。一是創新組織管理體系。美麗鄉村建設面廣量大、內涵豐富,涉及到各級各部門,必須要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制、分工合作機制,加強部門溝通、上下溝通,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創新建設投入機制。美麗鄉村建設資金投入量大,必須要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美麗鄉村建設投入機制。三是創新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積極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加快土地規范有序流轉的步伐,實現土地連片集中。四是創新經營體制機制。通過大力發展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勞務合作、農業專業經濟合作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特別是要創新發展合作農場,鼓勵其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建立健全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的農民分享建設成果,充分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合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⑸ 如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如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1、加強頂層設計,實現城鄉統籌發展。要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城鄉一體化,逐步縮小城鄉間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學校、醫院、文化站、體育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和交通郵電、農田水利、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差距。健全穩定的公共財政投入機制,與財政收入增長同步增長,讓鄉村產業強起來、設施多起來、環境好起來,讓農民和城鎮居民一樣公平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吸引和帶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投入美麗鄉村建設,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2、強化規劃引領,推動一村一個規劃。要根據鄉村的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發展、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農民實際需要等要素,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尊重自然美,注重個性美,構建整體美,細化生產、生活、服務等功能區塊的定位,合理安排村莊的產業平台、基礎設施、農田保護等空間布局,注重空間布局、建築形式、田園風貌和自然景觀的融合,在美麗鄉村的特色上下工夫,在美麗鄉村的差異化上找出路,加強與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等上位規劃的無縫銜接,確保一村一個規劃能落地、可實施,「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嚴控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面。
3、倡導節約集約,堅決守住耕地紅線。要牢固樹立節約集約用地的發展理念,在美麗鄉村規劃建設中推廣節約集約用地的典型經驗和做法,減少土地的粗放利用,避免土地利用的浪費。引導鄉村民居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鎮集聚,向農民推薦節地建築戶型,實現鄉村住宅用地集約化;引導村辦企業逐步向工業園區集聚,減少佔用非農建設用地數量,實現鄉村非農建設用地集約化,挖掘鄉村節約集約用地的潛力。堅決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大力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切實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和農戶,嚴格禁止亂占濫用耕地行為,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降低,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4、傾聽農民心聲,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媒體和圖片展、宣傳欄、宣傳標語等形式,大力開展宣傳發動工作,讓家家戶戶切身感受到美麗鄉村建設取得的成效和得到的實惠,主動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美麗鄉村規劃要由各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決定,充分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農民的聰明才智,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美麗鄉村規劃變成農民的美麗鄉村建設願望。美麗鄉村建設要廣泛聽取和積極吸收農民的意見,讓農民能夠自己選擇、自己決策、自己建設、自己管理,推動美麗鄉村規劃落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按照規劃實施,將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5、尊重農民意願,推進特色民居建設。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遵循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經濟適用、分步實施的原則,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新建住房和改造危房,注重保護、挖掘和傳承鄉村的自然、歷史、文化、民俗等特色資源和優秀傳統建築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尊重農民的生產、生活習慣,全面落實節地、節材、節能、節水和環境保護等要求,切實改變鄉村民居長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建設模式,確保鄉村特色民居數量穩步增長、建設水平穩步提升和建設質量穩步提高,跳出建新房不見新村、建新村不見新貌的怪圈,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6、夯實產業支撐,穩步提高農民收入。要創新現代農業發展體制機制,發展精準設施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精深加工農業,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經濟協會、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把農民組織帶動起來,引導農民依託鄉村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遊、農家樂等新興服務業,提升服務水平和檔次,吸引城鎮居民到鄉村吃住行游購娛,促進農民增收。拓寬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以合資、合作等方式,參與鄉村的產業開發和項目經營,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做強鄉村的產業,增強農民增收後勁。
7、加強村莊整治,提高生活環境質量。要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過程,大力開展綠化造林活動,重點抓好交通沿線、河道溝渠、村莊庭院和房前屋後的綠化美化。實施鄉村生產生活污染源治理工程,重點開展以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為主的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垃圾收集點、中轉站、無害化處理場等設施建設,加快污水收集系統、污水處理廠等設施建設,利用發展沼氣、生產有機肥等方式,實現畜禽養殖污染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嚴格落實保護生態的法律法規,加強鄉村水域保護和重點區域生態修復,建設「天藍、地綠、山青、水凈」的生態環境,提升農民生活環境質量。
8、培育文明風尚,提升鄉村文化內涵。要加大對地域風情、傳統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質文化的發掘和傳承力度,加大對古民居、古農具、古樹木等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和開發力度,豐富鄉村的文化內涵。針對新型農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不同群體,開展喜聞樂見、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廣大村民在家門口有演出看、有電影看、有廣播聽、有電視看、有書讀、有報讀、有棋牌、乒乓球等室內文體活動、有籃球、排球等室外文體活動,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村規民約,規范村民行為,倡導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堅決遏制鄉村賭博迷信之風,營造文明和諧的生活氛圍。
9、創新社會管理,維護鄉村和諧穩定。要推進鄉村網格化社會管理,配備專職網格員和網格協管員,嚴格落實管理責任制,由過去浮在面上變為沉到下面、被動應付變為主動服務,做到有問題及時發現、有需求及時服務,實現鄉村社會管理人性化、精細化、信息化。建立鄉村多元化調處機制,整合綜治、司法、信訪、治保等基層工作力量,加大調處力度,及時化解影響鄉村社會穩定的各種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採取法律講座、以案說法、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與農民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提高農民的法制意識,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幫扶管理,提高美麗鄉村法治化管理水平。
10、深化綜合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要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深化鄉鎮機構改革,規范鄉鎮機構設置,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理順部門責權關系,引導農民參與鄉鎮的決策、管理和監督,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深化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規范財政收支管理,建立財權與事權相匹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提高鄉鎮的財政保障能力,保障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提高村幹部報酬待遇,增強村級組織自我發展和自我保障能力。總結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經驗,完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增加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投入,強化財政獎補資金項目管理,進一步增強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⑹ 美麗中國,美麗家園的作文
僅供參考:
月華如水,倚在窗前,體味著點點滴滴,幸福的味道。――題記
藍草的淡淡,就是那麼無所顧忌的飄揚,安逸地飛翔。在天宇之下,發出泠泠的聲響。從來都不刺鼻,永遠都是那麼輕輕地,忍不住把一切都從夢中喚醒一樣,幸福的味道,淡淡的,卻是那麼迷人。
空氣的氣息,彌漫了蒼溪。隱藏了所有的黑暗。萬物也隨之跳舞,慢慢地醞釀,緩緩地飄散,再沁入心脾。就好象喝醉了一樣,沉入了一個夢,一沉,再一沉。幸福的味道,淡淡的,卻是那麼溫馨。
香茗的空氣,如同雨後的蓓蕾。憐之,愛之,滿足的瀅澈,落滿整個空隙。忍不住的細細咀嚼,臉上輕輕揚起一抹微笑,撥動心弦。幸福的味道,是清新的,卻是那麼泠然。
月光的皎潔,映著一瓣瓣夜來香,那是溫柔的覆蓋。它帶來了夜的寂靜,消逝了沒完沒了的黃昏。忘記了「今宵酒醒何處」,卻記得「但願人長久,千里公嬋娟」的美好夙願。幸福的味道,凄凄的,卻是那麼溫暖。
淡雅如雪,純潔如雲,淡泊如雨,清新如風,溫暖如日,幸福如影,如影隨形。
縷縷甜絲絲的感覺徑直走到了我的心房中,吮吸著我心中的每一個細胞——我感覺到了那幸福。
蒼溪縣位於四川盆地北緣深丘,巴山東障,劍門西橫,古稱秦隴鎖鑰,蜀北屏藩。地跨北緯31°37』-32°10』,東經105°43』-106°28』。境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以九龍山主峰為最高,海拔1369。2米,嘉陵江出境處澗溪口海拔352米最低。整個地貌由低山和深丘及河谷平壩構成。轄64個鄉(鎮)、734個行政村。人口78萬,其中非農業人口9。2萬,居住著漢、回、壯、傣、藏、彝、布依等民族,少數民族佔0。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7人。幅員面積2330。19平方公里。蒼溪縣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東與巴中市巴州區、南江縣接壤,西與劍閣縣相鄰,北與廣元市元壩區、旺蒼縣交界,南與南充市閬中市相連。蒼溪縣歷史源遠流長,據蟠龍山腳及鏵廠溝出土文物證實,約1萬年至4000年前就有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奴隸社會時為巴國之域,今歧坪、東溪及東河流域一帶先民建立民族公社地,稱「平州國」。秦、漢屬閬州地。285年(西晉太康六年)置縣,因嘉陵江亭子口一段,兩岸高山壁立,峽谷幽深,江水流經其間呈碧綠色,稱為蒼溪谷,縣因名蒼溪。縣治在今蒼溪縣亭子鄉亭子口。屬巴西郡驛420年(劉宋武帝永初元年)。漢昌縣陷於北魏,縣治從今四川巴中市巴州鎮僑置於今蒼溪縣禪林鄉青山驛。431年(元嘉八年)省蒼溪縣入漢昌縣,是為實縣。南齊廢。梁復置,縣治在今蒼溪縣白驛鄉。屬北巴西郡。北周縣治遷回今蒼溪縣禪林鄉青山觀村。屬盤龍郡。598年(隋開皇十八年)復名蒼溪,縣治移至今蒼溪縣陵江鎮。屬隆州。607年(大業三年),屬巴西郡。618年(唐武德元年)改巴西郡為隆州,712年(玄宗先天元年)為避李隆基諱,改隆州為閬州,733年(玄宗開元二十一年),改州為巴西郡;四是758年(肅宗乾德元年)又改郡為閬州。蒼溪縣先後屬之。宋因之。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屬保寧府。1377年(明洪武十年)省入閬中,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仍屬保寧府。1913年(民國二年)隸嘉陵道,1935年(民國24)年屬第十四行政督察區。1950年1月18日,蒼溪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屬劍閣專區,1953年改隸南充專區,1968年南充專區更名南充地區。1985年9月劃入廣元市至今未變。蒼溪還被城市殊榮為中國雪梨之鄉(川北淳邑、錦綉梨鄉)。中國紅心獼猴桃之鄉。中國毛兔之鄉。中國詩詞之鄉。
蒼溪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霜雨雪,蒼溪終於進入了改革開放年間,從那以後,蒼溪的經濟快速發展。
以前的蒼溪,只有一條窄窄的步行街是商業區,,城內的臭水溝更是臭氣熏天,水中的魚蝦也都活不下去了,成片成片的死亡,河面上經常漂浮著死魚死蝦,而如今臭水溝經處理,河水早已不再臭氣熏天,已經變得清澈見底,時常可見水裡嬉戲的小魚小蝦,河岸兩邊更是綠樹成蔭。寬闊的外環路沿著河邊圍繞在蒼溪縣城。如今的大橋經過了一番重新改造,橋面變得更加寬闊了,橋體更加雄偉壯觀了。晚間的大橋比白天更加美麗迷人。整個大橋上閃耀著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十分好看。橋頭的廣場上,人們載歌載舞,十分熱鬧。如今的大橋已成為全蒼溪一道亮麗的風景。
全蒼溪由於蒼溪縣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東與巴中市巴州區、南江縣接壤,西與劍閣縣相鄰,北與廣元市元壩區、旺蒼縣交界,南與南充市閬中市相連。所以就已經融入到「商業縣」規劃,竭力打造美好縣。濱江路寬敞的兩邊綠樹成蔭、鮮花盛開。一排排鋪面錯落有致;一條條馬路連接著廣南高速、成渝鐵路;一棟棟商業住房鱗次櫛比。不遠處就是紅軍渡、梨博園5A風景區,都是人們休閑旅遊的好去處。每當夜幕降臨時,濱江路兩旁的路燈猶如兩條橙色的絲帶把蒼溪緊緊報在一起。這也正報住蒼溪人民的心啊。
我們生活在幸福蒼溪,這美麗家園需要我們去建設,我們是幸福蒼溪的建設者,我們要為創造美好家園的未來而努力。春天的蒼溪,處處激情燃燒。
日前,我縣又吹響了新一輪創建全市文明縣的號角,這意味著,從現在起,全縣廣大幹部群眾要振奮精神,積極行動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舉全縣之力,「共創文明蒼溪,共建幸福家園」,堅決打贏創建全市文明縣的這場硬仗。
⑺ "美麗鄉村"怎麼建
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要點主要有下列六點:
第五是推動一系列無污染農產品、綠色有機食品、森林食品和農村食品的生產和認證。增強農產品原產地保護,培育並打響綠色品牌。做好農業的深化和外化文章,提高農產品深加工能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注重「示範區」建設與發展特色農業、庭院經濟、農家樂旅遊、農村文化產業和家庭物業經濟緊密結合,形成特色村域經濟發展新格局,推動農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高。
第六是通過農村新社區的規范化建設和社會保障的無縫化整合,實現城鄉社區便民服務的一體化、農村社保體系高覆蓋,為農民提供穩定有序、和諧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