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林清玄:「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最先讀到林清玄老師的作品是高二的時候,在學校圖書館。很偶然,有人給我推薦了《煮雪》,說文字很可愛。眼睛和一顆心馬上就被林先生的文字吸引住了,「傳說在北極的人因為天寒地凍,一開口說話就結冰雪,對方聽不見,只好回家慢慢地烤來聽」……
後來,每次閱讀課,我都會找那本書,如獲至寶一般,坐到同樣靠窗地方,讀林清玄老師的散文。記得一次,讀到《我唯一的松鼠》最後一段的時候,我的眼眶已經不覺間熱了起來,那份愛與憂傷,既溫暖又痛心,這份情感永遠無法埋葬,它如同松鼠的精魂永遠活著。文章後面接著的是《兵卒無河》,在作者生命中永永遠遠消失的夥伴棋子,經歷過太多非常人所能歷及的暴力和折磨,我看到了一個可怕的社會,冰冷的失去心肝的人的軀體。我不解出版社為什麼要把這兩篇文章放的這么近,那天離開圖書館,心都灰成一團,照不進那天下午的陽光。
但是林清玄老師說到,寫文章是永遠為了給讀者太陽,不是說讓人讀了你的文章,就想從樓上跳下去,好的文章永遠要帶給讀者幸福的能量。其實,我那時灰成一團的心,也輕輕地釋放了來,因為那隻松鼠的回憶,一種不能測知的命運,使我們一程一程地歷經歡喜與哀傷,一直啟示著我們經歷和珍惜。我想這是林清玄老師文章所給讀者一種深層次的力量,生活總有很多美好在不經意間離去,甚至是,你自己弄丟了它,可那段陰影我們終究是能走出來的,因為你是豁達的林清玄,所帶給我的也是。
我一直相信,一個人,一篇文章,能給自己無窮盡的力量。讀林清玄先生的散文,總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就像是,你和他一起在故事裡。讀《逃情》,我明白原來一些情愫真是如此,情是何以可逃呢;讀《發芽的心情》,就能領略剪落枝乾等待嫩葉吐綠的心情,冬寒和剪枝,往往成為最好的肥料;讀《一杯蜜是煉過幾只蜂的》,我重拾好多份被忽略了的感動;再讀起《懸崖邊的樹》,我想起盧老師,那天坐在宿舍大樹下,你說你一直在等我的答案;《過火》是給我最多領悟的文章,人生的許多事都像過火一樣,但是人生的火一定要過,我們不能退縮,因為我們要單獨去過火。
豁達、幽默的林清玄,文字像極了他的性格。一個愛談笑,寫起文字來又那麼清新甜蜜的林清玄,給了我幸福的開關,願意相信生活可愛,明日可期。我自己寫的周記等等文章,最喜歡的一篇是《煮樹葉》,因為每次再讀完它,就能找回寫的時候的幸福。那份時光保留下來了,鐫刻了情感一直在我的內心。我想,這是林清玄老師給我最寶貴的禮物,學會感動和打開幸福,用文字記錄,維持最初的分分秒秒美好。
這星期回家,讀到中青報,看到林清玄老師離世的消息,又值深夜,寒冷和悲痛從我的心頭流出。我想,那個愛喝汽水、愛開玩笑的林清玄老師,種桃花心木、和時間賽跑的林清玄老師,只是離開了塵世,他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寫作。他永遠不會離去,因為「留下了作品,因而保留了時光,鐫刻了情感,使一切逸去的,留下了餘音遺響,活色生香」。種樹的人不再來了,但是你種下的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因為人生的火,我能單獨去過。
我想買一杯椰子汁,再讀讀您的《芳香百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