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些因素影響幸福感
【對幸福感影響最大的六個因素】:
1、家庭關系
德國社會經濟委員會每年都對一些家庭進行回訪。這家機構在回訪的時候發現,有些青年男女在喜結連理之前的兩三年中感覺很幸福,結婚之後就覺得更幸福了。可以這樣講,新婚第一年的日子是最幸福的。可是時間一長,夫妻二人覺得生活不那麼令人滿意。盡管如此,若是跟婚前相比,即便是絲婚到來之時,夫妻倆還是頗有一種幸福感。英國諾丁漢大學社會學與社會政策學院的斯蒂芬·約瑟夫教授這樣說:「心理學文獻證明,人際關系可使人們產生幸福感。」他還說,「當一種關系使人們產生歸屬感的時候,那種關系就是一種很好的關系。」孩子出生的時候,幸福感驟然上升,可是兩年之後這種感覺就減弱了。研究表明,婚姻生活的一個好處就是,夫妻倆可以擁有一種經常性的令人滿意的性生活。可以這樣講,已婚之人身體比較健康,壽命也比較長。
2、工作
專家說,失業不僅會使一個人收入銳減,而且還會破壞他的自尊心,幸福感也就無從談起。德國社會經濟委員會的研究告訴人們,失業給某些人造成的「痛苦」遠比丟錢強烈得多。德國研究人員雷納·溫克爾曼說,失業使人產生一種恥辱感,而且是一種很嚴重的恥辱感。這種感覺會持續很長時間,兩三年都可能消失不了。失業率增加的時候,社會中每個成員的幸福指數都會下降——不僅失業者的幸福指數大大下降,就連那些有工作的人也感覺大不如前。除了失業,工作不順心、學非所用以及對所從事的工作不感興趣同樣會影響人們的幸福感。
3、社區與朋友
人們生命中三分之一是在家度過的,而家就是組成一個社區的最小元素。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社區的建設。原因很簡單,社區建設得好有助於人們廣泛交往,也使人們的生活有一種安全感。萊亞德教授說,如果你住的地方盡是一些你信任的鄰居,你會有一種什麼感覺?不幸福才怪呢!研究人員把社區質量稱作「社會資本」。科學家在若干個國家進行過「撿錢包」的試驗,結果發現歸還率高低與一個國家的信任感有關。我們時不常聽到某些居住小區發生刑事案件。一個案件造成的損失有時候並不大,可是它給人們的影響卻不可小覷,有時候會讓成千上萬的人寢食不安。在我們的城市裡,人們大多住在封閉的高樓里,鄰居間來往很少,長此以往,人們的交往就不全面了,這對人們的生活質量影響相當大的。
4、整體健康
英國在二○○二年對腎透析病人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在應對日常生活發出的挑戰方面,人們的適應能力很強。我們常常過高地估計嚴重疾病對幸福造成的損害,可是卻不太理會慢性病或者心理疾患對人們的影響。萊亞德說:「就幸福而言,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柳葉刀》雜志刊發的一篇文章告訴我們,抑鬱對健康的影響比心絞痛和糖尿病還要嚴重。令人不解的是,患心絞痛和糖尿病的人會去看專家,可是患抑鬱症尋求專家幫助的人卻寥寥無幾。
5、飲食
大腦中有一種化學物質影響著我們的感覺、心情、胃口和動作,那是一種叫做蛋白質片段的氨基酸,其基本來源是食物。還有一種叫血清胺的神經遞質,源自色氨酸,它與滿足和幸福感息息相關。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香蕉、牛奶、鷹嘴豆、花生和雞肉。另一種神經遞質叫氨基丁酸,豆子和乾果中都有,對心情放鬆好處多多。英國心理健康基金會研究主任艾恩·萊里說,人們對飲食與心理健康兩者的關系知之甚少。
6、個人自由
影響幸福感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一個人是否覺得自己擁有一定的自由。我們國家有一個很受歡迎的小品,其中有一句台詞大概意思是,年輕的時候受妻子領導,年紀大了受孩子領導。雖說是一種調侃,反應的卻是一種現實。生活中,自由相對較少的有兩種人。一種是未成年的小孩。當然並不是父母不給其自由,而是這種拒絕被罩上了一層合理的外衣。媒體上已經報道過不止一次,說小孩子自我感覺並不幸福。多年以前,北京一家重點中學的學生接受記者采訪,就有學生反映他們並不像父母說的那樣幸福。還有一種人是老年人。人上了年紀,在很多情況下就失去了自由,不僅身體不能自由活動,有時候心理上也不允許—-因為有子女限制。要是細論起來,還有很多人在某個階段因為受到種種限制而不快樂,比如結婚之後,夫妻之間失去各自的心理空間,比如工作人員在單位不論做什麼工作每一道程序都要經過領導批准,這是缺少「自由」的另一種表現。缺少合理的個人空間首先要影響的是身體健康。一旦身體不好,何來幸福可講?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
B. 一些采訪問題,急求回答,感謝幫忙
1小時候家鄉的房子是低矮的土房,窗戶和門很小。鄰里之間和睦相處。
那時候有彩色電視的人家很少,人們吃完飯就往有電視的人家跑,爭著搶著看電視劇。
2房屋寬敞明亮,道路暢通,但是數目少了,鄰里之間的來往也少了。年輕人都去了城裡,村子只剩下386199部隊了。
3物質生活提高了,但是人們幸福感並沒有增強。
4希望山清水秀,看病不花錢,老有所養,教育不亂補課,教育資源均衡。
C. 梁潔談演員的幸福感,都說了什麼你認同她的觀點嗎
梁潔在采訪中談到做演員的幸福感
梁潔說:“我看見有網友說,自己本來已經對談戀愛不抱任何幻想了,看完這部劇之後又重燃了對愛情的嚮往。一部好的作品就是會給人帶來溫暖,從很多方面去改變你的想法、生活,溫暖身邊人,如果網友不是開玩笑,是說的真心話,我想我也真的體會到了做演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演員的意義是什麼?是自己在進步,也能通過作品傳遞更有意義的想法給觀眾。這些都是她最近才切身體驗到的。
D. 采訪成功大學生創業者該問哪些問題
主要看你采訪給誰看的?被采訪人的個人經歷要了解一下,針對性提問;此外問的問題跟受眾有關,簡單舉幾個例子!
1、現在很多大學生都對自己的人生道路感到迷茫,而您在創業這條路上已經發光發亮,請問您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創業這條路呢?
2、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您的果斷為自己贏來了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令人敬佩。那麼您認為創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3、從您得笑臉上看得出來經歷過艱辛而取得收獲後那種很舒心的幸福感,每個創業者都會遇到阻礙,那您能談談在你的創業之路上的艱辛嗎?
4、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說的好啊。假如還可以再選擇一次,您會依然選擇創業嗎?
5、我們這些學弟學妹們也想向您一樣創業,想跟您討教一些經驗方法,學姐與我們共同分享嗎?
6、如有同學畢業後想創業,在校期間他們需要培養哪些技能和素質?請您給有意創業的同學一些建議和忠告。
E. 政治:當前影響人民幸福感的問題有哪些
一是就業問題。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有不少職工下崗或失業,生活十分結據。廣大青年學生、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更是十分困難。二是上學問題。現有教育資源不平衡,特別是城鄉差別還很大,實現教育機會均等、教育均衡發展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三是社會保障問題。醫療、失業、低保等還沒有實現全覆蓋,及時覆蓋到的保障水平還很低,群眾的後顧之憂還很大。四是住房問題。隨著經濟發展,吃、穿、用已不是大問題,社會的消費結構在上升,住更大更好的房子,成為了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五是安全感的問題。平安是人的最基本要求。現在人們對安全感仍存有憂慮,家裡失盜、路上遭搶情況在一些地方還比較嚴重,有的地方存在黑惡勢力等,都是人們心頭之痛。六是貧富差距拉大問題。改革發展的成果還沒有更好的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七是腐敗問題。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時有發生,一些地方的司法腐敗,影響了社會的公平正義。等等
F. 關於你幸福嗎采訪怎麼寫
1、引:您感覺什麼是幸福?
這將人們內心對美好祈願發自內心真誠的表達出來。更能引出下個問題被采訪者對自己幸福度的思考。
2、問:那麼您感覺自己幸福嗎?
G. 幸福感的采訪有什麼可以問題
1.您的年齡? ( )A.20-30 B.31-40 C.41-50 D.51-60 E.60以上2.您的性別? ( )A.男 B.女3.您和您的家人現在是否和老人同住? ( )A.是 B.否4.您居住在農村還是城鎮? ( )A.農村 B.城鎮5.你怎樣看待老年人的贍養問題? ( )A.必須贍養 B.雖然不願意,但願意盡義務 C.不願意6.您家的老人有退休金嗎? ( )A.有 B.沒有7.您對國家出台的老年人家庭贍養問題相關政策是否有了解? ( )A.比較了解 B.了解一點點 C.不了解8. 您和您家人與家中老人的相處如何? ( )A.和睦相處 B.偶爾吵架 C.經常因小事吵架 D.無感情,不交流溝通,只履行義務 E.其他9.您和您家人對家中老人所做的努力有哪些,可多選? ( )A. 衣食無憂 B. 定期旅遊、家庭聚會等娛樂活動 C. 為其購買保險等老人保障措施 D. 經常聊天、溝通等精神上的交流E.其他10.假如您老了,您是願意選擇與子女同住還是去養老院? ( )A.與子女同住 B.養老院 C.獨居11.您覺得您作為子女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好______。
H. 電視上播的中央台的幸福感的采訪
社會主義特色就特色在管制上,百分百的告訴你能在央視播的哪怕是一個字也是經過審查的!還有幸福是啥每個人的定義不一樣,對於連飯都吃不飽的人能吃到一碗飽飯那就是幸福了,在世界很多國家都在追求高物質享受式幸福時,經過央視層層審核透露出來的卻是,中國普通階層還在為一大家人辛苦工作能供出一個大學生而「幸福」,工薪階層花光大半生積蓄,上著班還著銀行錢「幸福」的住進新房,等等。這些透露出些什麼問題,那就是中國人的起點太低,就像是一個考試經常得10分的人能考20分也許就覺得幸福了,而經常考九十多分的別人卻在為能考滿分100奮斗,在中國絕大多數人都在為能得二三十分而「幸福」時,央視有必要有臉為gd(歌工送得)嗎!
I. 采訪成功人士應提出哪些問題
先了解一下成功人士的成長史,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的,然後詳細的提出幾個問題,比如
1.是什麼樣的信念讓您走向成功之路.
2.在這途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難,後來又是怎樣克服的.
3.能告訴我們你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嗎.
4.在過程中得到的經驗教訓.
5.對年輕人的建議.
J. 居民幸福感的調查報告
關於居民幸福感的調查報告範文
在出現了某些事件和情況後,我們務必要去調查清楚情況,並將探尋到的規律和經驗寫進調查報告。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的狀態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居民幸福感的調查報告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幸福感又稱為國民幸福感,指的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體現的是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幸福指數」越來越被人們關注和重視,數字越大就證明幸福感越高,是個體根據自己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
一、影響居民幸福指數的因素
1、經濟收入和身心健康
經濟收入是所有社會物資條件中對幸福感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能夠擁有穩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2、家庭和睦和社會環境
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穩定的家和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安定感可以促進幸福感的提高,生活環境的好壞影響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
3、人際關系和自我實現價值
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緩解工作生活上的壓力,處理事情上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幸福感自然能夠提高,對未來積極樂觀,保持愉悅的心情,自我能力得到了發揮,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幸福感不是想當然的,不是政府搞的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這只是紙面上官員的幸福,而不是百姓的幸福感;
2、在工作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導致了普遍的生活壓力,調查得知,大學畢業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幸福感很低的最大因素,工作不順心跳槽問題,理想工資與實際工資差距太大等問題;
3、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宣傳力度不夠,居民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不了解,並仍有懷疑態度,這也是居民幸福感不高的一個原因;
4、社會炒房,哄抬房價,導致人們心中的天枰漸漸失去,什麼都漲價,工資卻不漲,漲工資降房價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
三、改進與建議
1、政府在制定和調整政策的時候,要更加倍地重視經濟,其中表現在物價和房價上,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因地制宜的正確引導經濟發展;
2、加快經濟和社會轉型,一切從居民角度出發,加快解決人們的教育、醫療、住房和福利等基本保障,關注人們切身利益,才能全面提高幸福指數;
3、增加居民收入,加快推進經濟的發展,促進城鄉居民充分就業,擴大就業機會和空間,激勵居民自主創業,為自主創業提供相應的輔助支持,從而提高居民收入;
4、提高政治和諧感,提高行政辦事效率,簡化行政辦事程序等;
5、提高居民文化水平,居民文化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居民的就業問題和精神文化素質,更會影響經濟、生活、工作和健康等方面。
金錢不是而已能夠帶給人們快樂的東西,信仰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持,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怎樣求生存,每個人心裡都要有把尺。貧富差距拉大、生存環境惡化以及通貨膨脹、物價過高等都已經成為中國人所焦慮的問題,發展方式的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一.調查背景:
國民幸福指數(GNH)最早20世紀70年代是由不丹國王提出的,他認為「政策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GNH)指標。 如果說「生產總值」體現的是物質為本、生產為本的話,「幸福總值」體現的就是以人為本。完全受經濟增長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慾的陷阱,難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規劃開局幸福成為地方兩會熱詞。很多地方逐步呈現了「GDP減速,幸福提速」的趨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幸福指數」被置於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將會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二.調查准備:
為反映居民主觀幸福程度,在調查問卷設計中,分別設計了基本情況和問卷部分的調查項目,包括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社會保障、社會環境)、經濟收入、自我價值實現、家庭幸福和人際關系等多維度構建指標體系,並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編制幸福指數。為了使本次調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和網上問卷調查,抽樣對象為年齡在0-70周歲之間的常住居民,涵蓋社會各年齡、各階層、各行業。並且在中山市實地進行了社會實踐,通過與社區群眾的溝通,來了解當前社會中民眾對於生活的滿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網上查閱了一些有關調查問卷及報告的信息,通過收集各方面信息並參考範例初步設計出了調查表,通過自己反復查看並參考別人意見,反復修改最終做出用於調查的問卷.最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了調查人群及較為可行的實施方案,對具體的調查實施作出計劃。自此,調查的籌備工作基本完成。
三.調查報告說明:
1.調查時間:20XX年7月15日----20XX年8月31日
2.調查對象:普通社區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調查單位:中山市
4.調查目的:通過了解當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對此社會問題的了解與重視,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調查方法:調查問卷,問詢法,網上問卷。
6.內容概述:
(1)被采訪者所從事行業所對應經濟收入多少。
(2)被采訪者的身心健康狀況。
(3)被采訪者的居住環境。
(4)被采訪者的家庭關系情況。
(5)被采訪者對自身工資及生存現狀感受如何(自身價值滿意度)
(6)被采訪者對於影響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數據統計:
調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網上問卷76份。
典型舉例:
1.身份:公民
性別:男
工作:企業職員
年齡段:31~45
婚姻狀況:已婚
對目前收入滿意度:比較不滿意
幸福感較低
影響因素:收入比較低,與周圍人關系欠佳
2.身份:學生
性別:女
年齡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較高
影響因素:家庭和睦、人際關系,社會環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別:男
年齡段:45~60
收入滿意度:一般
幸福感較強
影響因素: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態樂觀
五、調查結果分析:
隨著市區的改造,人性化的設施也越來越多。城市中干凈的免費公廁、環境優美的街心公園、越來越多的城市綠化、越來越齊全的健身設施、越來越便捷的交通設施,這些都是對於政府滿意度和幸福指數提高的依據。影響居民幸福指數的主要因素:
經濟收入和身心健康:
經濟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會物質條件中對幸福感影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語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體、積極樂觀的心態是人們對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對幸福感影響程度頗深,也就是說對於普通公眾來講,能夠擁有穩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會環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給人帶來的感覺是影響人們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穩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無疑會促進幸福感的提高。社會環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環境的優劣影響著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會不僅可以方便居民的出行,還關系著他們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遊,購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從而幸福感也會比較高一點。
人際關系和自我價值實現:
說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緩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壓力,增強自信心,居民在處理各方面的事情時,還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幫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會幸福感。居民對自我價值實現充滿信心或有較高預期,說明對未來是積極樂觀的,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樂觀的心態,自身優勢多,能力得到發揮,內心的滿足感會增加,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六、調查結果總結
影響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響著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體越健康,越有機會接觸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創造新生活。家不僅僅是人們溫馨的港灣,還是人們愛的發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員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進行家庭活動。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對居民的幸福感有著重要的影響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百姓幸福指數,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強烈。幸福感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的人群。而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群,由於其物質生活和個人價值實現程度相對較高,則其幸福指數總體相對高一些。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幸福感也呈階梯式增長,這就充分體現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齡的人群其幸福感有著顯著的差異。其中幸福感相對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45年齡段的居民,此年齡段正面臨子女教育、老人贍養、事業發展等各方面的問題,生活、工作壓力過大,且對自身的期望要求較高,導致身心疲憊,這是其幸福指數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群幸福感最高,18-30歲之間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數略高於男性,大多數女性在家庭承擔著主內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家庭,主要從家庭成員身上獲得幸福感;而男性更關注收入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且社會壓力較大。因此,女性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的體驗較男性強,故其幸福感要高於男性。
(5)幸福感較強的是政府人員、在校學生,幸福感較弱的職業是個體戶,普通居民,企業職員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職業穩定性較強,社會地位高,有著完善的社會保險,這些方面都優於其他職業,進而增加了他們的幸福感。在校學生對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壓力還沒有太多機會體會,故其幸福感較高。而對於幸福感較低的相關職業,如何提高這部分人對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從幸福率看,超過74.70%被訪者感覺生活比較幸福。
所謂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數量的群眾中表示幸福的群眾所佔的百分比,是用來測評群眾幸福廣度的一種方法,其單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數=效用/慾望。慾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它分為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慾望的滿足。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如果我們的慾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慾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個體根據自己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