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當代中國,公民的幸福指數到底有多高
現在的中國的幸福指數比90年代低了很多了,比80年代就更低了。
㈡ 考取公務員真的就能幸福嗎
公務員是一個精英群體,從事公務員的工作,可以說是就業質量比較高的工作。職業不僅關系一個人的生計,而且關系一個人的尊嚴。一個人能不能體面地生活,有尊嚴地生活,取決於他的工作。
你是公務員,至少會有更高的幸福指數,現在正建設幸福中國,所謂的幸福就是「三個有」:有點閑、有點錢、有點權,這「三個有」公務員都有。
你是公務員,至少會有廣泛的社會關系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同學、靠老鄉。這個朋友、同學、老鄉就是一種人情、一種關系,人情和關系就是潛規則,現在是個人情社會、是個關系社會,對熟人就可能一路綠燈,對陌生人就可能公事公辦。有的大學畢業生有創業的意願,其實倒不如先在政府機關干幾年,認識各個部門的人,把政府各個部門的關系都積累好,再創業也不遲,因為剛畢業,沒有資金,沒有人脈,很難創業成功。
你是公務員,至少會覺得人生很有價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人生的幾個階段。在大學讀書的時候正處在修身養性的階段,也是最自由最快活的階段。有點閑錢,就可以看場電影,吃個哈根達斯,睡覺睡到自然醒。但人不能只顧自己過得舒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考公務員都是知識分子,要有一種天下為公的胸懷和氣魄。當你能有機會進入政府機關,在更大的范圍、更深的程度,藉助自己有利的平台和資源,為社會多做實事,為百姓多解難事,這該多麼有意義,要給自己機會,讓自己知道,自己的人生可以有詩和遠方。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肩負著父母、親人太多的期望,都希望我們這只風箏飛得又高飛得又遠,都希望我們成為繁茂濃密的參天大樹。
㈢ 為什麼很多人會選擇考公務員
原因1:社會環境所迫
為什麼一定要成為公務員,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今年的就業形式很嚴峻,2021年將有900多萬大學畢業生,很多畢業生將面臨嚴峻的就業問題。大家期待的是,就業質量要高,找到工作還不算難,還要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公務員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精英群體,從事公務員的工作,可以說是就業質量比較高的工作。因此有大量學生選擇公務員這樣一份職業。
原因2:考公務員的幸福指數很高
考公務員的幸福指數很高,公務員的工資基本在4000-5000元左右,而且平時閑暇時間很多,可以自由支配。通過一項調查,我們發現70%的人覺得當公務員很舒服,因為一方面可以照顧子女和老人,另一方面如果在政府部門工作,相當於找到了鐵飯碗,自己和家人也比較有面子。
原因3:為人民謀福祉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考公務員的初衷,就是要有天下為公的胸懷。成為一個公務員,通過自己的能力為百姓謀實事。當你能有機會進入政府機關,在更大的范圍、更深的程度,藉助自己有利的平台和資源,為社會多做實事,為百姓多解難事,這該多麼有意義。
㈣ 「鐵飯碗」中,哪個工作的幸福指數比較高
“鐵飯碗”中,有些工作的幸福指數比較高,比如教師、醫生、公務員,幸福指數最高的是軍隊文職。
其實,我們衡量一項職業幸福與否,應該是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有些人當公務員也當的非常不開心。在工作中,工作環境和工作氛圍決定我們幸福與否,當然薪資高低也會決定我們是否幸福,它都是我們幸福指數的一個衡量因素。所以以上言論也只是一個參考而已,大家不需要太過認真。只是說這些職業單從它的薪資和待遇以及社會地位來討論的話,會是比較不錯的職業。
㈤ 三線城市公務員VS一線城市白領誰的幸福感比較強
三線城市的公務員的收入雖然比不上一線城市的白領的收入,但是呢,一線城市的房價是特別高的,雖然二三線城市的收入相比較一線城市的收入比較低,但是它的房價來說,確實比一線城市的房價要低出很多,所以啊,公務員的收入足以在二三線城市中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子,太深了,一線城市的房價確實高的可怕,即便是白領的工資很高,也需要攢至少5、6年才可以得到自己的房子。所以,在三線城市的公務員道幸福感會比一線城市的白領的幸福感要高很多。
尤其是在老年人的心目中,公務員一直都是特別好的一個工作崗位,而且,公務員還有一個外號叫做鐵飯碗,而且一旦當你進入政府機關的話,那麼就代表著你的生活水平將會得到提高。所以二三線城市的公務員的幸福感會比較強一些。
㈥ 公務員和教師的「四個不一樣」,你都清楚嗎
大學本科畢業,究竟應該把考公務員作為優先項呢,還是應該把考教師作為優先項?很多大學應屆畢業生往往顯得猶豫不決,這其實是因為對這兩種工作的性質、工資待遇和工作強度等,都非常陌生的緣故導致的。下面,小編就帶你來認識公務員和教師的“四個不一樣”,看完之後,相信你更容易做出選擇。
工資待遇不一樣
公務員和教師的第一個區別,首先就在於工資待遇不一樣。看到這個問題,很多人會問小編,不是說教師的工資要向公務員看齊嗎?實際上,從各地的這個提法中你就知道,至少在現階段,教師的工資還是低於公務員的。如果教師的工資已經等同於公務員,甚至超過公務員,根本就不會有誰會提出教師工資要向公務員看齊。即便教師工資真正向公務員看齊,但是,公務員的提拔晉升更快,也就意味著漲工資的幅度和節奏都會快於教師。
幸福指數不一樣
教師和公務員,在幸福指數上也是不一樣的。一般而言,教師的幸福指數可能相對更高,公務員的幸福指數則相對更低,這是因為,公務員在今天的中國,加班加點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很少有公務員能夠“保全”雙休日的。作為教師,一般情況下既能保住雙休日,也能保住寒暑假,這就意味著要是每一年的休息日更多,幸福指數更高。
㈦ 為什麼考公務員這么熱!
1、工作相對穩定
對於一般人來說,就是想有份穩定的工作,現在就業壓力比較大,尤其是疫情後,不少人面臨失業的處境,報考公務員就成了熱門,對於我國大多數人來說,公務員是一個體面的工作,只要不犯大錯是可以干一輩子的工作,並且有養老保險,不用去擔心幾十年後的老年生活。
2、薪資待遇好
公務員的福利待遇是比較豐厚的,雖然比不上一些企業的高管或者技術人員,但是比起大部分人來說,公務員的工資是很不錯。而且還會有各種各樣的福利補貼,公積金繳納的比例也是相當的高。
3、學習更多的知識
當上公務員並不意味著就不學習了,在機關單位有不少的公務員都會繼續培訓,接受更多新的知識,不僅能幫助提升專業能力,也會幫助提高自身的眼界。
4、成為家裡的驕傲
公務員在我國其實是一個比較體面的工作,社會地位相對來說比較高,所以也是家裡的驕傲。
公務員基本都是雙休,除了特殊的崗位,工作時間很規律,不用加班等都成為大家想要報考公務員的原因。
㈧ 為什麼都說二三線城市的公務員幸福指數最高
網友一:
剛畢業那會我在三線城市做過公務員,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吧。當時的單位是山東的一個內陸城市,經濟總量排名末四位吧,所以我很有發言權!
我先說說缺點吧,工資低是硬傷,當初我剛入職時工資是1996,過了試用期後工資2500左右,雖然房價3500左右,但是工資真心不高。蔬菜、房子價格雖然低,但是手機還是全國統一價,當初想買個小米都得節省幾個月才行。
除此之外,我並不覺得三線城市公務員有什麼不好,工作輕松,城市小,工作一年後出門總能遇到認識的,就好像在自己屯裡一樣,生活氣息很濃。
再說一個可能挨罵的事實,在三線城市當公務員,社會地位確實挺高的,不管是有沒有業務往來,與別人打交道,總會感覺到別人對你的尊敬。
如果不是離家遠,我真的希望能在那裡落地生根,現在我考到了沿海城市,工資雖然高了,但是壓力大了,房價漲了,有時候還是蠻懷念小城市的公務員生活。
網友二:
三線城市的公務員,可以說是全中國幸福指數最高的職業。
我有個朋友告訴我說,他說在他的老家,能夠談得上比較好的職業無非就是公務員、事業單位、銀行和少數的國企等,能夠過上不錯的還有少部分的當地生意人。
不管是在小縣城還是在省會城市,非常難以找到比公務員、事業單位、銀行等同等待遇的職業。
三線城市就業環境不好,提供不了更好薪資待遇的工作,所以體制內的工作成了人們的首選。
因為經濟發展相對滯後,三線城市的人思維觀念相對來說也比較滯後,他們對公務員為首的公職類工作認同感比較高。
盡管你做生意,或者是在企業月收入能有幾萬,但三線城市的家長對公務員的認同感更高,公務員的鐵飯碗稱號在他們的心中可謂是根深蒂固。
他們的孩子考上公務員,他們就覺得一輩子就穩定了。
網友三:
本人五線城市公務員,08年考進去,一直到現在,我來說說吧。
好的地方:
1.公務員壓力小,尤其是對比北上廣深企業職工。工資撐不死餓不著。在我們這個城市,我工資到手3500左右,放到社會上算是中等工資。
2.公務員社會地位高。有個熟人好辦事,地方越是小,地域越往北,這種現象越明顯。
3.公務員符合父母期待。現在考公務員這幫孩子的父母一般都是60年代以後生人,在他們的認知中,公務員就是鐵飯碗,甚至是金飯碗,沒有比這更好的工作了。
不好的地方:
1.公務員的工作絕不是人們想像的一張報紙一杯茶混一天的工作。公務員,基本上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一個人負責一攤工作,崗位不調整你就得一直干這一堆活。大部分人工作都很忙,尤其如果碰上重大活動,加班加點更是常事。
春天防火、夏天防汛,冬天選舉,沒有加班費,還得干好,干不好出了問題第一個就問責具體工作人員。
2.公務員的工作舒適區太大。公務員的工作是常態化的,新接觸一項工作半年到一年內就能熟練,以後這類活都可以這么做了,就像流水線上的工人。
如果一個人不想進步,那麼可能三十年都做一樣的工作,他自己也覺得挺好。如果自己沒有強烈的成長意願,在進入體制十年後,動力會越來越小,逐漸的平庸下來。
網友四:
我也來說說吧。
我的家鄉大概能勉強算一個四線城市吧,我大學13年畢業的時候,幾千人的考試很幸運的考上了我們這兒的一個地方商業銀行。
當時全家人開心的不得了,而且銀行的薪水也真的很不錯,但是一年多以後我還是辭職考到了機關事業單位,原因很簡單,不合適,地方商業銀行的薪水高,但是對存款的要求很高。
作為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我去哪攬日均上千萬的儲蓄存款呢?太難實現了,一人在銀行,全家齊動員是我當時真實的寫照。
後來考到機關事業單位了,雖然也非常忙,但是這種忙就是可以通過自己努力來完成任務的那種忙了。
公務員考試確實很難考,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公務員還是最公平的招考了,我個人覺得比公務員更公平的考試只有高考這一種了。
考公務員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因為我父母都是企業的,98年的那次大下崗讓他們太難忘了,他們覺得機關事業單位絕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對了,我的工資大概是不到四千元錢吧,普遍只有我銀行工作同學的二分之一吧。千軍萬馬考公務員,誰讓咱們都是那沒背影的一員呢?
至少我周圍考上的沒有有背景的,靠的都是自己硬學。
網友五:
三線城市和一二線城市最大的區別就是社會性就業的機會比較少,即使就業了,待遇也不怎麼好。
與之相比,公務員工作的穩定性、收入的可保障就顯得要優越的多。
另外,越是發展相對滯後的地方,人們的觀念越是保守。
至今依然有很多人只認為公務員、教師、醫生等有編制的工作才是正式工作,其它的工作都不正式,所以在家人安心、找對象、社會聲譽等方面,這些地方的公務員也具有極大的優勢。
所以前幾年有兩個相反的潮流,一個是逃離北上廣,另一個是逃回北上廣。
就是因為雖然在房價壓力下一部分年輕人放棄了在大城市打拚的夢想而回到三線城市,可以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在這些城市拼爹,還不如在大城市拼實力來的公平。
網友六:
我是一名粵東北的基層鄉鎮公務員,因為學的是護理,又是男的,就業的時候挺糾結的。
大學一畢業,回到廣東,去廣州的一所三甲醫院面試有編制的崗,沒聘到。要回家的晚上,我姐夫看到了粵東西北招聘鄉鎮公務員的信息,就讓我報了名。
後來經過一番功夫,好不容易是考進去了,算是端上了你們所說的所謂的鐵飯碗。
進入單位第一年我進入了鎮計生辦,計生辦的活,怎麼說呢,就是檢查來了,活就幫不過來了,平時就是完善一些人口計生系統。
其實也挺好的,說實話,不是很累,雖說檢查來的時候,確實有的受的。
第二年,放開二孩政策,領導決定讓我調離計生辦進入民政辦工作。一年來,活就沒停過。得虧我平時加班加點,沒辦法,生力軍就我一個,日子也算過得充實。
澄清兩點:
一、那些網上說什麼光年終獎就5、6萬的,我是沒見到過,兩年來我把每一筆收入都記錄在案,很負責任的說,一年包括了住房公積金,滿打滿算也才6萬多。難道說我當了假公務員?
二、還有說什麼公務員考試很黑什麼的,我的經歷讓我不得不相信公務員考試還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