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用效用解釋下什麼是幸福

用效用解釋下什麼是幸福

發布時間:2022-12-07 00:28:03

❶ 從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幸福=效用/慾望,可以看出慾望與幸福的關系成

二者關系如下:

1、效用可以理解為人從組織或金錢及行動中獲得的滿足感,當慾望是固定值的時候,效用越大則幸福值越大,人會越覺得幸福開心。

2、中國有句老話叫「知足常樂」。當人的慾望值越大,甚至無窮大時,那麼人獲得的幸福值就會越低,越不快樂。

3、所以,人有的時候還真是不能心比天高,知人者明自知者智,要結合自己的現實條件,制定合理的慾望值,這樣才能更容易獲得幸福和滿足。

❷ 幸福=效用/慾望

我們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一路摸索,一路摔跤,可是最後卻猛然發現我們的幸福感不僅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了。為什麼會這樣?諾貝爾得主薩繆爾森早已給出了答案,這個答案就是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慾望。

這還真是個有趣的公式。一個人的慾望可以無窮大,而任何事物的效用卻總是有限的,學過極限的人都知道,一個有限的數比無窮大結果等於0,所以可以下結論了:慾望太大的人一般過的不咋的,它們在外人眼中可能有光鮮華麗的外表,可是內心卻依然不幸福。不得不驚嘆,這個結果真是驚人的貼近生活。

所以,為了我們想要的幸福,清心寡慾是不怎麼可能的了,但是怎麼樣也得減少自己的慾望吧。說的直接一點,對自己少一些要求,對別人也少一些要求,說的更直接一點,對自己好些,對別人寬容些。拿一個家庭的清潔衛生而言,有的妻子總是抱怨丈夫一回家就當大爺,啥事都不幹,結果自己天天一副苦瓜臉。可是,她完全可以有更多的幸福的啊。對自己好一些,你不做,我也不做啊,就這樣放著吧;或者,對丈夫寬容一些,讓他休息一會兒吧。可是,搞笑的是一邊搞衛生一邊發牢騷的妻子大有人在,何必呢?所以,打掃衛生時就不要發牢騷了,發牢騷時就不要打掃衛生了。因為分子不變,分母越小,這個分數就越大,那麼你會越幸福的。         

但是,我的慾望已經夠少了,我還是不夠幸福,怎麼辦?簡單:分母不變,分子越大,這個分數就越大。換言之,慾望一定時,我們的效用增加了,我們的幸福感也會增加喲。效用增加,有兩種途徑,一是靠別人,二是靠自己。還是打掃衛生,有一天,說什麼都不做衛生的丈夫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主動從你手中搶走了衛生工具,並且讓你坐在旁邊休息,你會不會幸福感爆棚?雖然這種幸福感會隨著邊際效用遞減而不斷下降,但是這總比當初他啥都不幹好吧。但是,依我看,這應該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所以還得靠自己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啊。經常聽一些家庭主婦發牢騷,丈夫上班去了,孩子上學去了,好無聊啊,不快樂啊。這些人顯然是不幸福的,因為他們抓不住重點,丈夫孩子在身邊,以他們為重心,沒有半分錢的問題,可是,他們不在身邊,那麼你就想辦法增加自己的效用值啊,發牢騷有什麼用?出去散散步,下下棋,打打牌,不是挺好的么?要是不行,自己看著辦吧,要是自己都找不到開心的事做,活該你不開心不幸福。

好啦,再次回顧一下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慾望。所以,你要是一個清心寡慾,知足常樂的人,你一定是一個幸福的人。再不濟,清不了心寡不了欲,做個知足常樂的人總沒問題吧。

❸ 幸福是什麼

幸福不是腰財萬貫,更不是開好車,住別墅。幸福是哭的時候有人疼,累的時候有人靠,是擁有一個懂自己,愛自己的人。無論他有多少,總是把最多最好的留給你。再美的風景,若沒有人陪你欣賞,也會有一種莫名的凄涼。再苦的日子,若有人陪你陪伴,也會有一種莫名的幸福。幸福是一種感覺,和金錢無關。真心不用錢買,真情用錢你買不到金錢是物質上你能滿足,幸福是精神上的滿足。幸福其實很簡單,一個可靠的肩膀,一個溫泉的懷抱,幸福觸手可及。對你心愛的人好一點吧,因為下輩子不會再遇到了,每一次專業解答都將打造您的權威形象

❹ 如何理解經濟學大師薩繆爾森曾提出一個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慾望

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列過一個「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慾望。「如果人的慾望是既定的,效用越大就會越幸福。效用是人從消費物品與勞務中獲得的滿足程度。效用也是一種心理感覺,有慾望而得到滿足就是效用。效用要消費物品或勞務才能得到,消費物品與勞務要有收入,從這種觀點出發,沒錢絕對不幸福,但有錢並不一定幸福。有些經濟學家認為,在人的幸福中由金錢帶來的幸福僅僅佔20%,甚至更少。對低收入者,金錢與幸福的關系更為密切;但對高收入者,金錢與幸福的關系就要淡得多。 其實人的幸福並不是效用或收入的一元函數,而是一個多元函數。決定幸福的不僅僅有金錢,還有其他因素。比如,美滿的家庭生活、帶來樂趣的工作,受到別人和社會的尊重等等。如果人的效用是既定的,那麼,慾望越大,人越不幸福。如果慾望無限大,有多大的效用也不幸福。幸福是人的一種感覺,一個人幸福還是不幸福完全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感覺。人的感覺往往與用以比較的參照物有關。因此,幸福是相對的,和誰比反映了一個人慾望的大小。要想更幸福,必須增加效用,或降低慾望。從薩繆爾森的幸福方程式來看,控制慾望也是獲取幸福的一種途徑。人貴自知之明,最大的「知」是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而不是今天想要這個,明天又換成了那個。所以,知足長樂。作為講師,更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從而倒推出現在應該怎麼過,應該接多少課。要想幸福,控制慾望比增加效用要容易,訂立終極目標比與別人比較更容易控制慾望,獲得幸福。」

❺ 幸福=效用/慾望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有一個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慾望。效用指的是某中獲得、成功,按照這個幸福公式是,要想幸福最大化,就是要讓效用大於慾望,試,增加幸福的途徑是保持慾望穩定,或效用不變的情況下減少慾望。

很明顯,要實現幸福,是對慾望進行一定的控制,或對效用的能力去做增強。

錢,我所愛也,美色,我所愛也,食,我所愛也,這都是正常的人生,只要把握在一個度里,就是合理的。

反倒是有些人如果完成違背人生,說自己完全沒有慾望,那就是假裝,就是演戲。

學習王陽明說的致良知,不是要去掉這些正常的人性,反而是要肯定人性,要去掉那些不合理的慾望。

致良知的方法:

1.內省。

定期對自己反省,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良傾向、壞毛病、壞習慣,然後有意識的用行動去克服。如果碰到問題會想自己的利害,就會讓私慾遮蓋了良知,讓自己感覺能力失常,做不到言行一致,久之就會讓良知不能光明。

王陽明說「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葯」。這句話意思是,如果白天覺得鬧哄哄的心裡亂,那就去靜坐調整。如果感到懶得看書,就更應該看書,這就等於知道自己病了,自己給自己葯。

如果一個人不想做一件明知對自己有益的事,他其實心裡是有自省的,正因為知道有益,最終反而去做了,這就是致良知的過程。

2.事上練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事上練」是指要把所學的放在事上去練習,去實踐,遇到事行,才是真的行。遇到事,不但不怕事,而且覺得自己又能修行了,這就是接近心學的境界了。

王陽明還有許多智慧,比如蕭慧死生之道,先生日:「知晝夜即知死生。」

如何理解死生?就如同晝夜,自然交替,有生機時有結束時,個體一定會交替,但總體是生生不息。

哲學家叔本說的:「每天都是一段小生命,每日醒來起身是一次小出生,每個新鮮的早晨是一次小青春,每晚休息睡去是一次小死亡。」如果我們能如看待晝夜一般珍惜和看待生命,那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有很大的不同。

❻ 幸福=效用/慾望 誰能幫我解釋一下

就是你得到的越多而想要的越少,你就越幸福。。。不過這本身就有問題,因為這里的幸福就意指一種效用的出人意料,一種意外這喜,可以說本身就相當狹隘。。。至少俺說不出來。節欲的主觀來說本身就讓人不舒服,也可以說一種痛苦。。。幸福真的不好定義的,這和人的價值觀有很大關系。。。。

❼ 如何感覺幸福—幸福公式及其經濟學解釋

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提出了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慾望」(也有提法「幸福=滿足/慾望。」)
影響感覺幸福的要素,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慾望和效用,可以認為幸福是"單位慾望所實現的效用"。幸福與慾望與反比,與效用成正比。從幸福公式來看,提高幸福的感覺度有二個方法:第一是要降低慾望;第二是要提高效用。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適時調整慾望以使效用最大化。就可以增進幸福感覺。
慾望"Desire"或"Appetite",效用"Utility",它是一個經濟學詞彙,經濟學家在研究需求和消費者行為時,將它定義為"效用表示滿足。更准確地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如何在不同的物品和服務之間進行排序。(註:薩繆爾森〈微觀經濟學〉第十六版P63)。經濟學中的效用可解釋為消費者在消費一種物品和服務中主觀上的有用性,經濟學家常用它來解釋理性的消費者如何將他們有限的資源分配在能給他們帶來滿足的各種商品上。我認為,對於"幸福"這個心理學范疇的概念,其"效用"也可定義為滿足,是慾望實現了的滿足,可等同於可觀測的或可衡量的心理功效的感覺。
在經濟學中的"選擇和效用"理論用於解釋消費行為的過程中,有一個基本假定,即人們傾向於選擇在他們看來具有最高價值的那些物品和服務。人們所說的"感覺幸福就是幸福",實際上在不知不覺中運用了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假定,就是人們傾向於選擇在他們看來具有最高價值的幸福感覺。在解釋幸福時,可以認為人們在最大化他(她)的幸福的效用,也就是說人們總是選擇自己物質和精神的效用最大化的組合。
佛教所言,"慾望是一切人類痛苦的根源。"
"感覺幸福就是幸福"這個簡單的道理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很多不具備經濟學理論的人,也許他不會這樣分析問題,就象一個乞討者,他一定有自己的幸福,一樣可以感覺幸福,這是因為不同的人對幸福的需求和慾望不同,對幸福的感覺也不同。很多平凡的人都是哲人,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對幸福的需求和慾望。有的時候幸福是一碗白米飯,一勺南瓜湯;有時候幸福是升大官、發大財;也有時候幸福是精神上的愉悅和對智慧的追求。所以,幸福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如果我們是一條小狗,幸福就是那個"狗尾巴",當我們不停地追逐他,並不斷地靠近他的時候,一定感覺幸福。而這個"狗尾巴"可以比喻成我們每個人心中的理想。
這是個很有意義的公式,效用指一件物品的使用價值,這個使用價值給你帶來的快樂,而且是已知的價值,比如,手機的效用,一開始是打電話,發信息,拍照,這是你知道的效用,這時你會感到快樂,感到這些功能使你便捷,所以你以擁有手機享受快樂感到幸福,但是當你慢慢習慣這種效用時,你幸福感就大大降低了,實際上,這個公式是滿足於人的好奇心建立起來了。最後,你感覺手機可有可無了,這時,幸福成為一個穩定的系數,但忽然有一天,你的手機可以不開機撥打急救電話,這時你所知道的效用又增加了一項,你的幸福感指數會上升,所以效用是你指能夠了解的效用,或者是你願意了解的效用。
看看慾望,慾望是指人想要得到的預期願望的心理渴求(我總結的觀點),這種渴求愈大,你的幸福感就愈小,因為,一件商品的效用在一定時期內是一定的,比如手機的效用,就那幾種,你了解以後,效用便成為定值了,所以最大的因素是慾望,比如,你想僅僅依靠手機去追一個男孩子,那麼這種期望值就很高了,如果僅僅是為了跟媽媽聯系,一周一次,那麼這種慾望很容易達到,這兩種態度對幸福的影響是不同的,因為你的期望是找到男朋友,那麼手機的任務會很重,你要注意發簡訊時措辭,你要注意打電話時因為聲音透露的信息,這時很困難的,手機在承擔這項任務時,變得很重要,一旦男友認知的能力不能確定你傳遞信息的真實意思,就容易導致誤會,繼而使你的預期願望落空,這樣,你會埋怨手機不爭氣或者時他不理解你,但事實上,他的效用有限,你的慾望太高,手機無法承載你的願望,所以你感到不幸福。
同理,如果你想通過電視看電影,你只希望看到星空衛視和中央六台,這是你的願望(慾望),但是隨著時間發現,你發現中央四台的國際新聞竟然如此大開眼界,而鳳凰衛視的節目那麼有風格,你的幸福指數會大大上升,因為此時,你的慾望很低,又開發了很多的效用。這是幸福的徵兆。
結論:一個人想要幸福,就要時常的降低自己的慾望,尤其降低是對商品的期待和了解。

❽ 到底什麼是幸福怎樣定義幸福

幸福是一種心情,是一種自我感覺對所處環境(家庭環境、生存環境等)滿意度,事情結果的期望滿意度,財富擁有程度滿意度等心理滿足感所產生的一種愉悅心情。個體之間是有很大差別的。期望值越大,幸福越難實現。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幸福就會常常降臨在你的身邊。

❾ 經濟學解釋幸福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薩繆爾森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慾望
這是一個最簡單明了的幸福公式了。這個公式中的幸福,只有兩個因素,一是你所能夠獲得的效用,二是你的慾望。效用,是人消費某種物品時得到的滿足程度;慾望,是慾望則是對某一種物品效用的需要程度。它所表明的是:效用確定的情況下,功利心越小,幸福越高;功利心確定的情況下,效用越大,幸福越多。

❿ 經濟學家解讀什麼是"幸福"

幸福就是效用除以慾望(效用是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到的滿足程度)

閱讀全文

與用效用解釋下什麼是幸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38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7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7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2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3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1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37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77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4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6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1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3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89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6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1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