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人的幸福感為何不高求解
盡管主流媒體總宣傳周邊世界不如我們「風景這邊獨好」,盡管每年春晚有趙本山帶來的東北式歡樂,盡管耳邊總播放宋祖英的《好日子》,盡管有的調查顯示中國人幸福感在世界上很高,但是實際上不幸福的人更是大有人在,在使勁下降。愛比較、缺乏信念、不知足等七原因「偷走」幸福。
社會心理學家們對現代中國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有以下七點原因:
3.不善於發現陽光面。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好的方面,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是其真實寫照。
5.不知足。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但能知足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換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換更好的,有了錢想賺得更多……這些慾望,指使著人無休止地奔波勞碌,硬撐著去爭取登上那「輝煌」的頂峰。
6.相互不信任。社會雖然通訊高度發達,但人們的心靈卻漸漸疏遠了。現在的人越來越傾向於「右腦」思維模式,而右腦掌管個體、權力、地位等,對於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來自於左腦的感受,很多時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們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7.過於焦慮。購房、子女養育、家庭養老負擔等問題;因為職場晉升空間感到擔憂而產生的工作壓力;朋友同事之間人際關系的處理等都成為了中國人的「壓力源」。在大城市中,無論老人、年輕人還是孩子,多處於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這讓人們無法從心底感受到幸福。
Ⅱ 中國的國民幸福感
中國人民很幸福!中國政府最廉潔,法制最健全,社會最和諧、最民主,犯罪率最低,人民安居樂業!
Ⅲ 從你的經歷來看,什麼時候感到做一個中國人很幸福
當我走在路上隨處都可以看到共享單車的時候,當我微信付款和支付寶付款的那種便利帶給我的開心快樂的時候,我就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真的很幸福。
Ⅳ 我國人民的幸福指數是多少
幸福指數5.1242020年3月20日,是“國際幸福日”,聯合國發布了2020年《全球幸福報告》,從該報告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人民的幸福指數是5.124,在來自156個國家的調查數據排名第94位。幸福指數評分標准從所有國家的人均實際GDP、社會支持、健康預期壽命、自由度等多方面進行評選,滿分是10分。此次報告中,芬蘭依然穩居榜首的位置,幸福指數為7.809,而丹麥、瑞士、冰島緊跟其後,幸福指數都在7.5以上。
2、就業壓力大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很多生產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都在實行改革,採用先進的技術或者引起先進的設備,這樣可以大大節省人工的投入,可以節省成本,而中國每年步入社會就業的人不斷增加,尤其大學畢業生不斷增多,面對的就業壓力就非常大。
3、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假期少
中國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世界聞名,這是因為中國勞動者在工作時間上是很長的,很多人一個月只有兩天休息,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在上班,而且平均每天的上班時間在10小時。很多人雖說是雙休的工作,但經常在加班加點,工作強度很大。這樣一年下來,中國人的假期真的少得可憐,別說出去旅遊放鬆心情了,連回老家陪伴家人的時間都少得可憐,幸福感自然高不了。
4、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
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也是中國人民幸福指數偏低的一個原因。在中國,每逢節假日,火車、高鐵一票難求,而自駕回家又堵成長龍,生活在城市裡,平常上下班也都是堵得多。另外,在醫療、公共環境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很多人不能安居樂業,幸福指數一直無法提高。
Ⅳ 在2020年影響國人幸福感最大的因素是什麼
現在的中國是一個沒有戰爭的國家,如果回首過往談幸福感,那麼一定是生命健康是影響幸福感最大因素。但現在人們已經熟悉這種沒有戰亂的環境,自然影響國人幸福感的最大因素也就發生了改變。那麼2020年影響國人幸福感最大的因素是什麼呢?
Ⅵ 中國人的幸福感是多少
中國人的幸福感是能生活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國家,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英明領導下,走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將一個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建成今天這樣富強,美好,平安,人民幸福的現代化國家。
Ⅶ 中國人的幸福指數在世界處於什麼水平
幸福指數世界排名79。
1、上學的壓力很大
大多數人只有努力學習,才能為未來的發展找到更好的出路。只有取得更好的成績才能進入更好的學校。因為上學壓力大,年輕一代感覺不到快樂。
2、就業/工作壓力
想找好工作,不僅要有過硬的個人能力,還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加班是常事,大多數人在面對就業或工作的壓力時,不會感到快樂。
3、生活壓力很大
房租漲了,菜價漲了,工資卻沒漲。為了掙更多的生活費,人們不得不出去尋找更多的生計來維持生計。面對如此巨大的生活壓力,人們不會快樂。
4、醫療壓力
很多家庭平時過緊,怕家裡有人突然生大病。一旦生病,需要很多錢,很多人一生的積蓄瞬間變成了醫葯費。面對如此巨大的醫療壓力,誰能感受到幸福。
Ⅷ 中國人的幸福指數
2017年聯合國發布的世界幸福報告顯示,中國在155個國家中排名第79位。
該報告還分析稱:中國人在過去40多年裡,物質水平、生活質量和人均壽命都顯著提高,但就主觀的幸福感而言,如今的中國人還不如25年前那麼幸福。
彭凱平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訪問教授、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在彭凱平看來,「不那麼幸福的中國人」對幸福是有許多誤解的:「幸福不是抽象的概念,不是簡單的滿足,也不來自於比較,幸福是一種澎湃的福流(flow)。」
那麼什麼是福流?幸福究竟是偶得,還是一種能力?小歐從彭凱平在中歐「博聞課堂」的4萬字演講錄音中整理出4500字精華版,希望接下來的幾分鍾里,你也可以獲得幸福的閱讀體驗。
中國人為什麼不幸福?
今年3月20日,聯合國再一次在國際幸福日這一天公布世界幸福指數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排名第79位。這和我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科學地位完全不般配。從報告來看,拖我們的後腿的都是心理要素:一是學心理學的人很少,二是社會公益心不強,三是社會信任度普遍不高。我覺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社會對幸福有許多誤解:
誤解一: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概念。
從科學角度來看,幸福有神經定位、神經遞質,生理反應,行為表現,它有生活、生命、財富的價值,看得見、摸得著、做得出來。
誤解二:幸福是一種滿足。
「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只要有吃有喝有玩有樂就是幸福——其實那是動物的本能,人的幸福要有超越滿足的其他意義。
誤解三:幸福是我比你活得好一點。
幸福不是比出來的,而是體驗出來的,是一種身心靈愉悅的體驗。
誤解四:幸福是為人民利益犧牲自己。
為人民服務不是一種犧牲,為人民服務就是一種幸福,做人做事有善意的人往往能得到快樂興奮的體驗,犧牲只是偶然和意外,並不是一個幸福的條件。
Ⅸ 中國人的幸福感在哪裡
我所認為的是,大多數人的幸福感在於房和車,解決的住和行,其次就是吃穿。
Ⅹ 你如何評價現代中國人的幸福感
英國萊斯特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們對現代中國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有以下七點原因:
1、老愛比較。現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比來比去,人們的心裡只剩下慾望,沒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麼比別人幸福時,幸福也就離你遠去了。
2、缺乏信念。在經過20多年沖刺般的財富賽跑後,一些人除了賺錢,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標與追求到底是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這種缺乏信念與理想的狀態,難以產生長久、快樂的幸福感。
3、不善於發現陽光面。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好的方面,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是其真實寫照。
4、不知道奉獻。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曾顯示,在生活中多去幫助他人,能讓自己感到更快樂。但現代社會中,樂於無私奉獻的人越來越少,斤斤計較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總算計著「我能從中得到什麼」、「做這件事值不值得」,就會生活的很累。
5、不知足。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但能知足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換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換更好的,有了錢想賺得更多……這些慾望,指使著人無休止地奔波勞碌,硬撐著去爭取登上那「輝煌」的頂峰。
6、相互不信任。社會雖然通訊高度發達,但人們的心靈卻漸漸疏遠了。現在的人越來越傾向於「右腦」思維模式,而右腦掌管個體、權力、地位等,對於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來自於左腦的感受,很多時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們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7、過於焦慮。購房、子女養育、家庭養老負擔等問題;因為職場晉升空間感到擔憂而產生的工作壓力;朋友同事之間人際關系的處理等都成為了中國人的「壓力源」。在大城市中,無論老人、年輕人還是孩子,多處於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這讓人們無法從心底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