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宗教思維有哪些特徵
皇權統治,控制。
宗教是有權威性,有主宰性,肯定性和不可抗拒性的。——《幸福人生》慧律法師
但是注意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生教育。
Ⅱ 慧律法師經典禪語感悟人生
慧律法師經典禪語感悟人生
人生,像一個喝醉酒之後爬在桅桿上的水手,隨時都可能跌下來。慧律法師經典禪語感悟人生分享給你們,歡迎閱讀。
1. 處罰,必須基於一種了解,才能發揮感化的作用。
2. 盲目的熱情,不但無益,且足以害事。
3. 拖延是不能成事的,只會讓自己在最後關頭焦頭爛額。
4. “幸福”是沒有後悔之後的滿足。
5. 信義是最寶貴的財富,實話的味道最好,智慧的壽命最長。
6. 知足心地寬,貪得宇宙狹。
7. 少吃儉用,免紛擾於心田。知足除貪,播馨香於意地。
8. 滿桌好菜,不如飽。綾羅綢緞,不過暖。
9. 要能忍受落葉禿枝的醜陋,才有重新綠意盎然的時節。
10. 人一悲觀,智慧就會枯萎,繼而失去判斷力,而不知所措。
11. 此許忍耐,價值勝於大量智力。
12. 虛幻不能產生真實,就像骯臟不能產生清潔一樣。
1. 追求名利之人,如以手掬水,掬得一時,終會流失。
2. 越是想把自己背負的痛苦推到一旁,它越是成為一種負擔。
3. 學習拔除因無知而來的頑劣與叛逆,任何時候都不嫌太晚。
4. 如果想更上一層樓,就不要以現在的成就為滿足。因為,人是很容易停步不前的,如果你以現, 在的自己為傲,等於宣告了你的毀滅。
5. 在惡意的人群中不懷惡意,在拳握刀拔的人群里言行溫順,在與執著的人相處而能不執著,是謂聖者。
6. 在人與人之間有爭端發生的時候,無論爭執的程度如何不同,一定是互爭的兩個都不好。如果只有一邊不好,爭論便無法燃起。火柴,是無法在鏡子那般光滑的表面擦出火來的。
7. “知恥”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無有羞恥心的人,容易陷入罪惡火中。
8. 當死期將至的時候,皇上和奴才又有什麼分別呢?若有人掘開死者的墳墓,他必認不清那個是貧?何者是富的?
9. 高手仗著名氣,由於自認為熟練,而無法知道自己亦有拙劣的地方。拙者,本來就嫌工夫不到家,對其拙劣之處固然不知道,偶有高明的地方,往往亦不自知。因此,無論高手或拙者,都應相互切磋學習。
10. 凡栽下不良的種子,而期盼有好收獲的人,是徒勞無功的。
11. 一知半解,適足以歪曲真理。無知無解,則根本不懂得真理。
12.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13. 成功者的思想有如一把鋼鑽,只朝單純一點的――驀直鑽去。
14. 若想成為堅強的人,則必須像水一般,沒有障礙物時,水便流動。裝到四方形容器,它就成為四方形,裝到圓形容器,它就成為圓形。因為,水有這種謙遜的性質,所以,它比任何東西都重要,比任何東西都強。
15. 贏家像河流一樣,他們找到一個管道,便循著這個管道前進。失敗者像沼澤,他們到處游移,什麼事都只做一點,結果一事無成。
16. 責任與自覺,是成功的開罐器,配上毅力及勇氣,打開了這一層“阻礙”,就能享用罐內豐盛的成果了。
17. 充滿熱誠的人,會像磁石一樣,深深吸引四周的人。
18. 知足的乞丐,強過貪求財物的富翁。
1. 快樂就像一副眼鏡,可以校正你心靈的視力。
2. 快樂有如香水,向人灑得多了,自己也必沾上幾滴。
3. 土木工程的技師,懂得如何疏導水流,箭匠能把箭做得十全十美,木工能把彎彎曲曲的木材,刨至平滑。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整頓自己。
4. 別人教給我們的真理,只不過像義肢、假牙裝在我們身上而已。唯有通過自己的思索獲得的真理,才是屬於我們的。這樣的真理,才能為我們所運用。
5. 每一個人都要親身經歷,才知道爐灶是燙的。
6. 德行――是我們所該追求的',是盜賊無法搶,暴君無法侵害,你死後仍能留下來,絕不會腐朽的財富。
7. 在你的內心裡,有一塊磁鐵,可以吸引真正的朋友,那塊磁鐵就是“無私”,也就是處處先為別人著想。
8. 有理不在聲高,事實勝於雄辯,娓娓道來勝過言詞激烈咄咄逼人。有些事理,說不如不說好,乾脆任其火燒牛皮自轉彎。
9. 修行就好比彈琴,琴弦張得太緊或太松,都無法彈奏出美妙的樂音。過分勇猛的修持,但忽略了修行所需要的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可能會導致反效果。因為,過與不及,都是不正確的態度。
10. 從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綠葉:一片“好的思想”、一片“好的語言”、一片“好的行為”。
11. 人生最甘美的東西,都是從苦難中得來的。香料必須經火燃燒,才能發出濃郁的香氣,泥土必須耕松,才適於下種,麥子必須磨碎,才能做成麵包,一顆破碎的心,最能體會到豐盛的喜悅。
12. “過去”只是一個序幕。倘若一直懊悔在以往的錯誤中,因而自暴自棄,不知珍惜擷取經驗,把握現在,則如駕駛車子時,老望著倒後鏡一樣,會因此而疏略了前面的道路。
13. 輕信傳言者,終至以追悔的牙,咬傷自己的手。
14. 有智慧而不將其貫注在生活中的人,有如一個只耕田而不播種的農夫。
15. 如同雪花不著痕跡的降落地面,人生看似不重要的事,一件接一件的發生。如同雪花堆積,我們因此養成了“習慣”。一片雪花降落雪堆,看不出雪堆有什麼變化,一個舉止不論如何顯著,也不能造成人的性格。但是,如果暴風雨引起雪崩,掩沒山下的住戶居民,就像惡劣的習慣一經引發,便會掩沒真理和美德。
16. 人有兩只耳朵,一個舌頭,其意義在使我們多聽少說。
17. 謠言就像泡沫一樣,你愈攪和,泡沫就越多,不管它,它反而消失了。
18. 不要拘泥於自己的意見,我們必須拋除偏見,才能以完全自由的頭腦來判斷事物。不顧風向的轉變,一直張著帆航行的航海者,絕對到不了他的目地的。
19. 一隻猛鷹,在練習飛行時,總是隨風而飄,但當它遇見了危險,轉過頭來迎風而飛時,卻往往能飛得更高。
20. 飛蛾不知道被焚燒之苦而撲火,魚兒不明危險的而上鉤。但我們雖然很清楚,不幸的網將為我們張開,卻仍然離不開官能的享樂,從這一點看來,人類實在是不聰明啊。
;Ⅲ 慧律法師:修行的重點和方式有哪些,佛教網
佛門常講「開悟」。什麽叫開悟?天天都知道自己的毛病,這個人就開悟了。能夠把自己的毛病改過來,就叫「修行」。心地清凈平等,這人就「得道」了。重點應從布施,忍辱,持戒,改過下功夫。生活中可先從落實《弟子規》開始。孝養父母,敦倫盡份。
修行精進的四大標志
第一,對人生宇宙的真理越來越明了,並且去遵循它。表現在對因果法則的日益深信,對戒律的日益尊重。因為沒有因果與戒律就沒有佛法。
第二,惡念、妄想、慾望、抱怨減少,內心越來越寬容、安定與安詳,越來越看清人生的方向與希望。
第三,智慧越來越大。看待一切問題一目瞭然,直抵根本。表現在自身煩惱越來越少,迷茫越來越小。
第四,福報越來越大。表現在家庭和諧、做事順利、受人尊重、健康與財富增長。內在則表現為滿足、喜悅與感恩、報恩之心增加。
Ⅳ 我現在萬念俱灰痛不欲生,對這個人生無比惡心,想出家應該去哪裡
「時間」是治療傷痛最好的良葯,忍住傷痛,一段時間後,傷痛就結成傷疤,只留記憶而不傷痛。
每個人在人生里都會遇上許多痛苦的事,要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學習讓自己更成熟、更堅強!
出家並不是逃避困難的方式;建議你先找入門佛教影視頻看,以便正確地看待人生。網路有許多非真正的法師亂講,聽了反而誤導人生;推薦你找:慧律法師--佛教與人生、幸福人生...等。
若有一天,你了解出家的真義而機緣也成熟,出家也很好。若沒出家,看了佛教視頻以後,能讓你更正確的面對人生,面對痛苦也能很快度過。
Ⅳ 慧律法師
佛法不是看面相的,佛法是求智慧的,求解脫的。
不同的講座因為拍攝不同的關系,會導致看起來不同。
如果你喜歡好的相貌,那麼這么多明星也很帥啊,他們能幫助你解脫宇宙人生的痛苦嗎?
推薦您看慧律法師的幾個講座(土豆上有):
慧律法師《入佛正見》(2009年新春開示)
慧律法師《正信的佛教與解脫》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對佛教有興趣,可看末學個人簡介中我推薦的佛教資料。
Ⅵ 慧律法師現在在哪裡
慧律法師1953年出生於台灣雲林,幼年遭逢困頓,深刻體驗人間疾苦。就讀建國中學時,熱衷探討人生哲學,遂博覽群籍,又擔任演辯社主辯人,因而奠定日後博聞強記,辯才無礙的基礎。1974年入逢甲大學參加普覺社(全名普覺佛學社),以此因緣聽聞佛法,並得以親近懺雲法師,李炳南老居士等諸大善知識,乃發心以「振興聖教,正法重現」為己任。自此既深入經藏,精勤不輟。1979年凈土專宗研究所畢業,於鳳山蓮社依煮雲老和尚披剃,又至台中南普陀佛學院跟隨廣化律師學習,深受器重,並委以培育僧才的重責大任。
Ⅶ 人的一生就像一本書,如何在書中書寫自己的幸福人生
過什麼樣的人生大部分都是由自己的主觀行動去決定的,人生就像一本書,書的內容精不精彩在於作者本人,要想讓自己的生活過的幸福就應該在這本書中畫出你想要的色彩,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好好經營自己的生活。
三、想讓自己過得幸福應該好好經營自己的生活。生活過得幸不幸福很大部分還在於經營,如果能將自己的生活經營得很好你也會感到很幸福,例如在婚姻當中兩個人應該相互尊重,相互依靠,彼此欣賞,當你做到如此的時候,你和對方在一起的時候才不會引發諸多的問題,相處在一起才會感到愉悅,經營能讓生活變得更和諧更幸福。
你現在的生活過得幸福嗎?你是如何書寫自己幸福生活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說出您的故事哦!
Ⅷ 慧律法師:一生受苦很多,是不是前世修得不好
問: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如果按照因果來說,是因為此人前世一定修行不好嗎?
慧律法師答:不要這樣講,一輩子受了很多苦,反而容易入道。不要把苦當作苦,一定要把苦當作是一種增上緣,這是觀念的問題。一個人沒有經過痛苦的洗禮,我們本身就不會珍惜我們的生命,也不懂得該怎麼樣修行。
所以吃苦在佛教來講的話,不見得不好,逆境越多,成就它就會越大,是觀念的問題。如果一個人的一生沒有吃過苦,沒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來的。這是上蒼給我們一個痛苦,但是它後面有很重要的禮物,那就是能夠自覺,能夠覺悟,能夠成佛。所以用痛苦來包裝,然後打開痛苦的禮盒,裡面卻含有佛性,清凈自在的佛性。所以這個是觀念的問題。
不要把今天所受的苦,包括婚姻、經濟、病苦,種種的,或者是兒女不孝順、孤苦無依,把它當作一定是前世的業。當然佛教講業的話,講起來非常復雜,非常復雜。
所以,沒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來的,要想活得更燦爛,你必需要經過很多的痛苦。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如果沒有經過痛苦、挫折,我們怎麼能夠動心忍性?我們怎麼能夠更成熟的、更進步的理解人生?
所以,苦,它是成就聖賢的階段,就像你爬樓梯一樣,每經過一個階梯往上爬,你會氣喘如牛,可是登到最高峰的時候,卻看到那麼漂亮的風景。沒有一個聖賢沒有經過吃苦他可以成就的,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現在是觀念的問題,不要把吃苦當作是吃苦,要把吃苦當作是吃補。
問:是不是因為未成就某些人或某些事而自己受到痛苦?
慧律法師答:這個當然每種事情都是息息相關的。你今天你受苦,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佛法,不要白白的受苦。也不一定說是成就某一個人,其實人的生命裡面都是環環相扣的,因緣生的東西誰也不能說它是獨立的東西。所以你個人一定會影響別人,別人也會影響到你自己。
所以我不認為說是一定怎麼樣,只能成就某一個人所以我來受苦,應該用一個比較更高超的,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世間沒有真實性的東西,沒有你、我、他。
簡單講所有的緣起法、因緣生的東西都是因為執著,因為主觀意識承認客觀,所以客觀環境一直存在,存在你就一直誤認為它是事實,這個就會迷茫我們的清凈心。
所以師父還是勸導大家:雲南這個區塊,佛教比較弱,希望大家好好的聽經聞法,不要說只懂得念佛而沒有開智慧,這樣不行的。一個人只有念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煩惱來了你怎麼辦?人家講也不聽,勸也勸不來。佛教重視要念佛很重要,可是智慧也很重要啊。我們念佛很重要,智慧也很重要。你有智慧,你才有辦法解決生命的迷茫跟你今天所發生的種種的疑惑。知道吧?
所以,今天所有存在的主觀跟客觀,自相跟共相的問題,自相就是你、我、他,共相就是存在的共業所感的世間,其實都是虛妄的東西,沒有實在的東西。不要太在意這個世間的緣起緣滅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好不好?不要太在意這個世間的主、客二觀所產生的對立的東西,這都是妄想。
Ⅸ 幸福人生學院地址在哪裡
有線上課程,
Ⅹ 慧律法師講怎樣對沒聽聞過佛法要往生的眾生開示
慧律法師的相關開示:
勸慰病者,放下執著
家屬應注重病者心靈所需,令其放下執著,導向寧靜平和。病者神智尚清醒時,隨侍在側者須先以言語安慰,此舉甚為重要。依人生諸現象而論,彼於世間奔波忙碌,臨終之際,難免掛礙,或執著子孫、金錢,乃至心懷嗔恨(如與媳婦不和、子孫不肖),或有心願未了,縱彌陀欲來接引,但彼諸般執著,往生極樂遂成畫餅。故安慰臨終者,應趁其尚能言語,探問有何遺願,或未了之心事,極力應承,滿其所願,務使其心無牽掛,了無憾恨。
有一青年才俊,因罹患肝癌即將往生,彌留之際,有諸多俗事掛礙,經善友開導,心電圖混亂之景象轉趨平靜。足見臨終適當安慰,厥功甚偉。
一般或知助念重要,卻未識值此關頭,首要之舉乃在安慰臨終者,助其達成未了心願,及助其處理未解決之事。病者交代完後事,即毋須重復再問,以免擾其念佛。此時應勸其放下萬緣,至誠念佛,往生極樂,永脫輪回。若在場有正信佛教徒,應為其開示無常理趣,令其達觀開解,棄此穢軀,生清凈心,歸向三寶,啟發凈土信願。彼人心地善良,即謂之曰:『汝一生行善,必可往生極樂世界。』並為其解說,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之殊勝功德。若病者平生作惡多端,則謂之曰:『此時唯獨阿彌陀佛可救汝、度汝,因其發四十八大願,可救度作惡眾生,汝但誠心懺悔,一念迴光返照,專志念佛,必可蒙佛接引。』
臨終之際,應全盤放下,莫因錢財、子孫...耽誤大事。筆者曾值如下實例:一病者念佛至極樂世界現前,阿彌陀佛前來接引,忽憶及僱工割稻,每日須發三百元工資,一念放不下,遂無法安詳往生,拖延經月,臨終時恰無人助念,至為遺憾。
或問:『人臨終四大分散,身心承受劇烈痛苦,焉能聽聞旁人安慰?』此時耳根尚可作用。隨侍在側者所言,悉皆清晰可聞。有不孝子孫,尊長猶未斷氣,子孫即為家產鬩牆。據報載:老父尚停屍堂上,兄弟已為分配財產而持刀砍殺。為免身後無法作主,應於生前預立遺囑,對家產之分配、財物之贈予,悉皆條列清楚。若有年屆七十者,應有隨時接受死神造訪之心理准備,事先寫下臨終注意事項,交付子孫。如:『死後二十四小時內,莫為我更衣或搬動遺體。眾人輪班助念,切勿拜腳尾飯。所遺財物,供養三寶,或做功德(如拜梁皇、做水陸),布施孤兒院、養老院。喪葬事宜,一切從簡。七七四十九日內,應戒葷茹素,多為我念佛。』不識字者,可以錄音方式,預留遺言,俾令子孫於處理後事有所依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