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彷徨的主要內容
你說的是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彷徨》嗎?
《彷徨》是魯迅的一部短篇小說結集,收錄了魯迅在1924—1925年間所寫的短篇小說十一篇,包括《祝福》《在酒樓上》《幸福大家庭》《高老夫子》《兄弟》《傷逝》等。作品以「表現得深切」、「格式的特別」開創了小說現代化的特徵。魯迅的偉大人格、深邃思想、強烈憂憤、崇高情懷、精湛藝術都凝聚其中。
⑵ 彷徨主要內容 關於彷徨主要內容簡介
1、《祝福》: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並且拿走了她在魯四老爺家打工的所有工錢,然後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朴忠厚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因傷寒病復發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猶如行屍走肉,於是,走投無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魯四老爺家。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她沿街乞討,在魯鎮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但是,人們非但沒有可憐她,還都罵她是一個謬種。
2、《在酒樓上》寫曾經激進的青年呂緯甫,最終回到子曰詩雲的教授之中。
3、《幸福的家庭》講述一個處在窘迫環境中的青年作家為了糊口而創作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他寫作的過程不斷被妻子與小販的斤斤計較、討價還價、金錢匱乏、床底下的劈柴、五五二十五的算計、低矮狹窄局促的房間、妻子的斥罵、孩子的啼哭等等打斷。
4、《肥皂》講述四銘在大街上看到兩個女乞丐,對其中一個年輕的女乞丐產生了不可告人的慾望,懷著這種慾望他給自己的妻子買了一塊肥皂,妻子識破了他內心深處的齷齪,但是也接受了那塊肥皂。
5、《長明燈》講述了瘋子想要吹熄廟里的長明燈,引起了全屯人的恐慌,最後他被關押的故事。
6、《示眾》截取了大街上一個犯人被示眾的場景,期間出現了各色人圍觀。
7、《高老夫子》的「高老夫子」原名高幹亭,被牌友們戲稱為「老桿」,因為發表了一篇關於整理國史的所謂「膾炙人口」的名文,便自以為學貫中西了,因仰慕俄國文豪高爾基之名,而更名為「高爾礎」,其實他是一個只會打牌,聽書,跟女人的無賴,他為了去賢良女校看女學生,便應聘去教書,而因為胸無點墨而當眾出醜便辭去職務,大罵新式教育。
8、《孤獨者》講述主人公魏連殳是一個獨具個性的現代知識分子,他以逃避的方式活在自己親手造就的「獨頭繭」中品味孤獨,最終以「自戕式」的「復仇」向社會作絕望的反抗。
9、《傷逝》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憤的內心獨白的方式,講述了他和子君沖破封建勢力的重重阻礙,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個溫馨的家庭,但不久愛情歸於失敗,最終以一「傷」一「逝」結局。
10、《弟兄》主要敘述主人公張沛君的弟弟生病後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張沛君承受著同事對兄弟關系猜測議論的壓力,以及是否要撫養侄子的生活重擔,於是無法化解的矛盾出現了。這個矛盾就是:自己在同事心目中的高大形象的一方與不得不放棄侄子的權益以維護自己兒女的優越生存條件之間的,完全不可化解的矛盾。
11、《離婚》講述勇敢潑辣的愛姑也不得不屈服於七大人的淫威逼迫之下,放棄了自己為之堅持了三年的斗爭而同意離婚。
⑶ 幸福的家庭魯迅先生賞析是什麼
幸福的家庭魯迅先生賞析:
他盡量還原一個「幸福的家庭」該有的模樣—一個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生活溫馨浪漫的幸福家庭。
而現實卻往往提醒著他生活的殘酷—買柴、打翻就沒得用的油燈、進進出出被堆滿雜物的書房、女兒的哭鬧聲以及妻子陰凄凄的眼睛。
故事內容:
首先地點不能死氣沉沉,不能有戰爭,房租還不能太貴,想來想去也找不出一個合適的地方,於是他便用A來代替這個幸福地。
然後是男女主人公,他們的婚姻一定是因愛情而走到一起,他們會相互崇拜,還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他們永遠在對方面前保持著光鮮亮麗的形象。
當然他們平時生活也是浪漫的,他們會在高級餐廳,一邊說著「cheers」,一邊吃著最不凡的「龍虎鬥」。
他們的房子很寬綽,有獨立的雜物房和書房,夫妻間是相互平等和尊重的,有事商量會先敲門。
⑷ 彷徨 幸福的家庭 總體大意是什麼
表面上文章在寫一個靠筆桿子養家糊口的不得志作家,苦思冥想的粉飾著理想生活,理想二人或三人的該有景象。而實則困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圍城中,老婆絮絮叨叨的捻斤播兩,不細致,很粗暴的教育女兒,吵到他幾度停筆。他疑惑,為了這個女人,我沖破家族,值不值?一切都是什麼時候變得。我理想的愛侶,你飛去了哪裡?我們陌生,我們相識,我們合二為一,彼此融化,可是,成為新的個體後,我們成了自己彼此眼中的,陌生人,甚至仇家。雖然還會肌膚相親,可是卻是血肉模糊。
⑸ 彷徨的大概內容是什麼
首先,《彷徨》是魯迅先生在1924年至1925年所寫的小說。
其次,作者的題記:
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將其暮;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最後,內容的主要概括是講孤獨者在酒樓上難過的傷逝,親朋好友都舉起了長明燈示眾,來慶祝高老夫子離婚,一瞬間幸福的家庭轉眼化為了泡沫。小說具體表達了在封建勢力壓壓下,一群對生活充滿嚮往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及深深的同情。魯迅用豐滿的人物形象極具意義的詮釋了對人物命運的敘述,從中滲透了自己對在封建勢力壓迫下的人民深深的同情情,極具典型意義。
⑹ 彷徨主要內容
《彷徨》是魯迅的小說集,主要收錄了《祝福》、《在酒樓上》、《長明燈》、《傷逝》、《弟兄》等11篇小說。其中,《祝福》講述了一個受盡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的故事,主角祥林嫂在丈夫死後,被婆婆賣到賀家成親,不久賀老六病死,兒子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成了行屍走肉,被眾人歧視,最後慘死在街頭。
《彷徨》的主要篇目梗概
《在酒樓上》的主要內容:呂緯甫原本是一個激進的青年,最後還是變為庸人,回到子曰詩雲的教授之中。
《幸福的家庭》講述一個處在窘迫環境中的青年作家為了糊口而創作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他寫作的過程不斷被妻子與小販的斤斤計較、討價還價、金錢匱乏、床底下的劈柴、五五二十五的算計、低矮狹窄局促的房間、妻子的斥罵、孩子的啼哭等等打斷。
《肥皂》講述四銘在大街上看到兩個女乞丐,對其中一個年輕的女乞丐產生了不可告人的慾望,懷著這種慾望他給自己的妻子買了一塊肥皂,妻子識破了他內心深處的齷齪,但是也接受了那塊肥皂。
《長明燈》講述了瘋子想要吹熄廟里的長明燈,引起了全屯人的恐慌,最後他被關押的故事。
《示眾》截取了大街上一個犯人被示眾的場景,期間出現了各色人圍觀。
《高老夫子》的「高老夫子」原名高幹亭,被牌友們戲稱為「老桿」,因為發表了一篇關於整理國史的所謂「膾炙人口」的名文,便自以為學貫中西了,「因仰慕俄國文豪高爾基之名,而更名為「高爾礎」,其實他是一個只會打牌,聽書,跟女人的無賴,他為了去賢良女校看女學生,便應聘去教書,而因為胸無點墨而當眾出醜便辭去職務,大罵新式教育。
《弟兄》主要敘述主人公張沛君的弟弟生病後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張沛君承受著同事對兄弟關系猜測議論的壓力,以及是否要撫養侄子的生活重擔,於是無法化解的矛盾出現了。這個矛盾就是:自己在同事心目中的高大形象的一方與不得不放棄侄子的權益以維護自己兒女的優越生存條件之間的,完全不可化解的矛盾。
⑺ 《彷徨》的梗概400字
《彷徨》是魯迅的小說作品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說十一篇。首篇《祝福》寫於1924年2月16日,末篇《離婚》寫於1925年11月6日,實際的時間跨度是一年半多。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
《祝福》寫祥林嫂毫無希望、就是有點希望也要被撲滅的一生;
《在酒樓上》寫曾經激進的青年呂緯甫,最終回到子曰詩雲的教授之中;
《幸福的家庭》其實在經濟的壓迫之下並不幸福;
《肥皂》則諷刺了一個或者幾個貌似正人君子的中年夫子,他們看見一個行乞的十七八歲的.女子,就想著如果用肥皂把她洗洗那又如何?而四銘就因著這個潛在的意識,竟也買了塊綠色的肥皂;
《長明燈》中的瘋子瘋瘋傻傻,他就是要把廟里的長明燈打滅,被阻了,他就說:「我放火。」最後,他就被他的叔伯長輩鎖在廟里的廂房之中;
《示眾》依然寫的是看客。中國人永遠只是看客,只會當看客。看了,就散了。不問被看者為什麼示眾,也不問自己為什麼要看。只是要看,便看了;
《高老夫子》某天終於「洋」了起來,俄國有高爾基,那麼他自然就可以改名叫「高爾礎」,不是基礎么?有基必有礎。他能叫高爾基,我為什麼不能叫高爾礎?成了高爾礎後,他就自覺「高大「起來,覺得不能與往日的麻友相提並論。然而最終他發現自己沒有「高爾什麼」的天份,他連書也教不了,又經不住麻雀牌的誘惑,也經不住籠一把吃冤大頭的誘惑,終於還是上了牌桌;
《孤獨者》中的魏連殳是魯迅特別用心地描寫的一個。那是一個曾經大覺悟的人,似乎已經參透了人生的一切。他對大人們不屑一顧,小孩子們卻又不理他。他曾經潦倒不堪,似在堅持著什麼,又突然搖身一闊。在咯血中大把大把地花著做參議而闊起來的錢。他死了,好像死了才幹凈,才解脫。魯迅其實是用著一種大悲哀的筆調來寫這個人的,這裡面也寄託著他的大失望。人世就是這樣蒼涼,人生就是這樣無望,想找一條路,然而終於找不到,他只有死;
《傷逝》不僅僅是在談論經濟對於愛情的重要性,它實質上是在探討愛情是否可以長久。而經濟的窘迫困頓只是一個極現實極真實的誘因。因著這個誘因,愛情就無疑成為幻滅。傷逝了,這傷逝凄慘得令人傷感;
《弟兄》似乎是在諷刺那種貌似親睦的兄弟情份,
《離婚》就純屬一個鄉下女人的不幸了。魯迅有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那個愛姑在「七大爺」的威嚴之下,竟不敢說她早已想好的話了。有什麼辦法呢?他們是官,且有勢。而她,只是一個鄉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