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恭順皇貴妃為什麼不幸福

恭順皇貴妃為什麼不幸福

發布時間:2022-11-17 12:50:57

A. 失而復得:清朝歷史上被降位後又復寵的貴妃是誰

共有20位
康熙: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胤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過世,過世後被追封為敏妃。雍正即位後,因為雍正和胤祥關系十分好,因此雍正追封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為皇貴妃。生有皇十三子胤祥,和碩溫恪公主,和碩敦恪公主)。
敦怡皇貴妃瓜爾佳氏,(康熙三十九年初封和嬪,康熙五十七年晉和妃。雍正即位後尊封為皇考貴妃,乾隆即位後尊封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生有生皇十八女,夭折)
愨惠皇貴妃(孝懿皇後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冊為貴妃,雍正即位後尊封為皇考皇貴妃。乾隆八年薨)

雍正:
敦肅皇貴妃年氏(川陝總督年羹堯之妹。雍正為親王時為雍正側福晉。雍正元年封貴妃。三年十一月,年貴妃病重,雍正晉年貴妃為皇貴妃;同月二十三日薨。年氏共生有三位皇子一位公主:福宜、福惠、福沛,皇四女,三兒一女皆夭折。)

純愨皇貴妃耿氏(管領耿德金之女。雍正為親王時為雍正庶福晉。雍正元年封裕嬪;後再晉封裕妃。乾隆即位後,尊封耿氏皇考裕貴妃;因耿氏與乾隆生母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情如姐妹,乾隆後又再次晉尊其為皇考裕皇貴妃。乾隆四十九年薨,年九十六。耿氏生有一子:皇五子弘晝)

乾隆: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河道總督、大學士高斌女,雍正初年被選入乾隆的府邸做侍女,雍正十二年高佳氏被封為乾隆的側福晉。乾隆即位後,封高佳氏為貴妃,並且將貴妃由漢族包衣抬旗入滿族鑲黃旗。乾隆十年初,貴妃舊病復發,病勢兇猛。於是乾隆在同年正月二十三日,晉封高佳氏為皇貴妃,兩天後,高佳氏便病逝了,沒有育有子女)

淑嘉皇貴妃金佳氏(雍正年間,乾隆為皇子時為乾隆的庶福晉,雍正十三年乾隆即位,金佳氏被封為貴人。乾隆二年晉封為嘉嬪,乾隆六年晉封為嘉妃,乾隆十四年晉封為嘉貴妃,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五時過世,年43歲,乾隆追封其為追晉為皇貴妃,謚曰淑嘉皇貴妃,陪葬裕陵地宮。共生四子,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皇九子、皇十一子永瑆)

純惠皇貴妃蘇氏(雍正時,乾隆為皇子時為乾隆的庶福晉。 乾隆即位,封其為純嬪,乾隆二年晉純妃,乾隆十年晉純貴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三月晉純皇貴妃,同年四月十九日薨,年四十八歲;生有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

慶恭皇貴妃陸氏(陸士隆之女。乾隆五年被封為貴人,乾隆十六年晉封慶嬪;乾隆二十四年晉慶妃;乾隆三十三年晉慶貴妃。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過世,年五十一歲。陸貴妃沒有生育過子女,但曾養育過永琰(嘉慶帝)。嘉慶帝同養母陸氏的感情很深,在乾隆過世後第二天,便以貴妃陸氏撫育過嘉慶,對其關懷備至視如己出,追晉陸氏為皇貴妃,冊謚慶恭皇貴妃)

嘉慶:
和裕皇貴妃劉佳氏(嘉慶為皇子時,為嘉慶的側福晉。嘉慶即位後,冊封為誠妃。嘉慶十三年晉封為誠貴妃。道光即位後,晉尊為皇考皇貴妃。道光十三年(1833)十二月十八日去世。尊謚和裕皇貴妃。生有皇長子穆郡王,皇三女莊敬和碩公主,皇長子早夭)

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嘉慶初年被選入宮,賜號如貴人。嘉慶十年冊封為如嬪。十五年九月晉封為如妃。道光即位後,晉尊為皇考如貴妃。道光二十六年,再晉尊為如皇貴妃。咸豐即位後又晉尊為皇祖如皇貴太妃。咸豐十年閏三月初三日去世,終年七十四。生有皇八女,皇九女慧愍固倫公主,皇五子綿愉。皇八女,皇九女早夭)

道光:
庄順皇貴妃烏雅氏(入宮初封琳常在,道光十九年晉為琳貴人,道光二十年晉封為琳嬪。道光二十年晉為琳妃。二十六再晉琳貴妃。咸豐即位尊為皇考琳貴太妃,同治即位後兩宮太後再晉尊為皇祖琳皇貴太妃,同治五年過世。生有皇七子奕譞,皇九女壽庄固倫公主,皇八子奕詥,皇九子奕譓。值得一提的是烏雅氏是光緒帝的親祖母)

咸豐:
庄靜皇貴妃他他拉氏(他他拉氏長的十分美麗,一直很首咸豐的寵愛。咸豐二年入宮封為麗貴人,咸豐四年晉封麗嬪,咸豐五年晉麗妃。同治即位後,兩宮太後尊為皇考麗皇貴妃。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麗皇貴太妃。光緒十六年卒,時年五十四。生有皇長女榮安固倫公主)

端恪皇貴妃佟佳氏(咸豐八年被封為祺嬪,同治即位後兩宮太後晉其為祺妃,同治十三年奉慈安、慈禧皇太後懿旨再晉祺妃封為祺貴妃。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宣統帝溥儀尊為皇祖祺皇貴太妃。宣統二年三月二十八日薨,卒年六十七歲。沒有育有子女)

同治:
淑慎皇貴妃富察氏(初封慧妃,後因慈禧的偏愛進封皇貴妃。光緒即位,以兩宮太後命晉封其為敦宜皇貴妃,光緒三十年薨。在同治選後時,慈禧意中富察氏,慈安喜歡阿魯特氏。同治最終選阿魯特氏為皇後,富察氏被封為慧妃。雖然慈禧偏愛富察氏,但同治很不喜歡富察氏,雖然富察氏獲得了婆婆慈禧的偏愛,但畢竟沒有得到過丈夫的愛情,人生總會顯得頗有缺憾。終身沒有育有子女)

庄和皇貴妃阿魯特氏(大學士賽尚阿女,孝哲毅皇後阿魯特氏的姑姑。初被封為珣嬪,後進珣妃。光緒即位後,封太後之命晉尊為珣貴妃,宣統皇帝尊為皇考珣皇貴妃。1921年過世。沒有育有子女)

敬懿皇貴妃赫舍里氏(初封瑜嬪,後進瑜妃。光緒即位後,奉慈禧太後之命進封其為瑜貴妃。宣統間,進尊其為敬懿皇貴妃。 1932年過世,沒有育有子女)

榮惠皇貴妃西林覺羅氏(初封瑨貴人,後進瑨嬪。光緒間,奉慈禧太後之命晉封其為瑨妃。宣統間,進尊封榮惠皇貴妃和榮惠皇太妃。1933年過世,沒有育有子女)

光緒:
端康皇貴妃他他拉氏(珍妃的親姐姐,初封瑾嬪,後晉封為瑾妃,因妹妹珍妃得罪慈禧太後受到牽連被降為貴人,後又復封瑾妃。在宣統皇帝溥儀登基之後,瑾妃被尊為皇考瑾貴妃。1924年過世)
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光緒帝寵妃,初封珍嬪,後晉珍妃,因得罪慈禧太後被降為貴人,後又復封珍妃。因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後一直與光緒感情不和,慈禧對珍妃一直沒有好感,後來珍妃又因支持光緒帝新政而被慈禧打入冷宮,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慈禧出逃之前命人將珍妃推入井中,珍妃被害。珍妃遇害的井就是現在赫赫有名的珍妃井了。後來慈禧為掩人耳目追封其為珍貴妃,宣統即位後再次追封其為恪順皇貴妃)

B. 歷史問題

嘉慶帝喁琰,清高宗弘歷的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慶,在位25年。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

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葯方,對一大批「屍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後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乾隆六十年(1796年 乙卯)
正月 貴州苗民石柳鄧等起義
九月 御勤政殿,召皇子、皇孫、王大臣等,宣示立皇十五子永琰為太子,明年為嗣皇帝元年。
十月 頒嘉慶元年時憲書。普免明年地丁錢糧。
十一月 命皇太子居毓慶宮。
十二月 諭:「朕於明年歸政後,凡有繕奏事件,俱書太上皇。」以傳位皇太子祭告天、地、太廟、社稷。
嘉慶元年(1796年 丙辰)
正月 行授受大典。嗣皇帝顒琰侍太上皇行禮於堂子、奉先殿、壽皇殿。太上皇御太和殿,授璽,顒琰即皇帝位,太上皇訓政。立嫡福晉喜塔臘氏為皇後,側福晉禮部尚書恭阿拉之女鈕祜祿氏為貴妃,側福晉拜唐阿劉福明之女劉佳氏為諴妃,側福晉上駟院卿討住之女侯氏為瑩嬪,委署庫長時泰之女董氏為貴人。於寧壽宮舉行千叟宴。湖北爆發白蓮教起義。
三月 嘉慶帝行耕藉禮,皇後行先蠶禮。
十一月 賜世襲一等子爵戶部尚書布彥達之女鈕祜祿氏為皇二子綿寧嫡福晉。
嘉慶二年(1797年 丁巳)
正月 貴州苗民再次起義。
二月 皇後喜塔臘氏逝,上謚號為「孝淑」。
五月 奉太上皇至熱河,駐避暑山莊。太上皇諭:「以貴妃鈕祜祿氏繼位中宮,應先封為皇貴妃。」
嘉慶三年(1798年 戊午)
二月 釋奠文廟,臨雍講學。
嘉慶四年(1799年 己未)
正月 太上皇逝。嘉慶帝親政。大學士和珅及尚書福長安皆獲罪下獄。和珅賜死於獄,福長安論斬。追贈糾劾和珅家臣劉全之御史曹錫寶。晉儀郡王永璇為儀親王,貝勒永璘為慶郡王,綿億為履郡王,奕綸、奕紳在上書房讀書。諭「中外陳奏直達朕前,不許副封關會軍機處。」召乾隆晚年抨擊、揭露腐敗而獲罪的尹壯圖來京候旨擢用。
二月 以「六卿分職各有專司,原無總理之名,勿啟專權之漸」為由,罷皇八兄儀親王永璇管吏部事。
三月 籍沒和珅花園府邸,花園賜皇十一兄永瑆,府邸賜皇十七弟永璘。
四月 上大行太上皇謚號為「純」,廟號高宗。遵秘密建儲家法,親書皇太子綿寧名藏之秘匣。
八月 翰林院編修洪亮吉上疏極言吏治腐敗,得罪戍伊犁。
九月 葬高宗純皇帝乾隆於東陵之裕陵。以永瑆工於書法,命其書裕陵聖德神功碑。
十月 成親王永瑆免值軍機處。
嘉慶五年(1800年 庚申)
三月 謁西陵。
九月 謁東陵。
嘉慶六年(1801年 辛酉)
四月 立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後,晉瑩嬪侯氏為華妃,晉貴人董氏為淳嬪,晉舉人伊裡布之女春貴人王氏為吉嬪。
嘉慶七年(1802年 壬戌)
七月 嘉慶帝初次秋獮木蘭。
十二月 川、楚白蓮教起義大部分已被鎮壓。
嘉慶八年(1803年 癸亥)
閏二月 嘉慶帝由圓明園還宮,入貞順門,陳德行刺,不成被俘。陳德及其二子伏誅。嚴申宮門之禁。
十月 葬孝淑皇後於山陵。
嘉慶九年(1804年 甲子)
二月 謁東陵。
三月 謁明陵,奠酒長陵。
五月 清廷徹底鎮壓了白蓮教起義余部,此戰事遷延九年,清廷耗軍費白銀二億兩。
六月 蔡牽於海上起義。
嘉慶十年(1805年 乙丑)
正月 詔內務府大臣嚴行約束太監,稽其出入。
四月 查禁西洋人刻書傳教。
五月 晉主事善慶之女如貴人為如嬪。詔內務府大臣管理西洋堂,未能嚴加稽查,任令傳教,下部議處,其經卷檢查銷毀,習教佟蘭等獲罪。
七月 謁盛京諸陵。
嘉慶十一年(1806年 丙寅)
二月 謁東陵。
七月 秋獮木蘭。
九月 直隸查出假雕印信,串通銀號,虛收冒支大案。
嘉慶十二年(1807年 丁卯)
二月 謁東陵。
三月 至南苑行圍,後謁西陵。
七月 秋獮木蘭。
嘉慶十三年(1808年 戊辰)
正月 晉諴嬪為諴妃,吉嬪為慶妃,信貴人為信嬪。以儀親王永璇年逾六十,免其冬寒入內奏事。
二月 謁東陵,巡視天津長堤。命皇二子綿寧釋奠孔子。
九月 英國兵船進泊香山洋面,派兵據澳門炮台,以防禦法國保護貿易為借口。
十二月 命皇二子綿寧詣大高玄殿祈雪。賜公舒明阿之女佟佳氏為綿寧繼福晉。
嘉慶十四年(1809年 己巳)
九月 蔡遷被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圍於定海漁山外洋,裂船自溺。
十二月 發生工部書吏冒領戶部、內務府官銀案。
嘉慶十五年(1810年 庚戊)
二月 詔以鴉片煙戕生,逼飭督撫斷其來源。
九月 晉如嬪為如妃。
嘉慶十六年(1811年 辛未)
三月 謁西陵,巡五台山。
七月 禁西洋人潛居內地,並禁民人習天主教。
嘉慶十七年(1812年 壬申)
正月 命皇二子綿寧詣太廟行禮。
六月 移閑散宗室於盛京居住,造屋給田給銀。
嘉慶十八年(1813年 癸酉)
七月 申嚴販運鴉片煙律,定食者並罪。
九月 天理教起義,其中首領林清聯絡宮中太監,分別從東、西華門沖入宮中,與官兵交戰,全部被殲。嘉慶帝為此下「罪己詔」。皇二子綿寧於此次突變中表現英勇,功封為智親王。
是年 禁宗室覺羅子弟與漢人通婚。准駐防子弟從丙子(嘉慶二十一年)科起,應各省文武鄉試。
嘉慶十九年(1814年 甲戌)
四月 閱健銳營兵。
八月 皇十一兄永瑆工書法,命自選所書刻石,賜名《詒晉齋帖》,並以手詔為序。
十一月 命開墾伊犁、吉林荒地。
十二月 批准兩廣總督蔣攸銛「防閑策」嚴禁民人為洋人服役,洋行不得私蓋夷式房屋以及清查商欠等各項具體規定。
嘉慶二十年(1815年 乙亥)
正月 命智親王綿寧至太廟行禮。
三月 兩廣總督蔣攸銛疏陳查禁鴉片煙章程,得旨:「洋船到澳門,按船查驗,杜絕來源。官吏賣放及民人私販者,分別治罪。」
十一月 理親王昭槤削爵圈禁。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 丙子)
正月 以乾清宮賜宴,輔國公綿慜就席遲,奕紹推令入座,拂墮食碗,慶親王永璘告內奏事太監,特詔諸親王、郡王,勿令太監代為奏事,至開交結之端,罰永璘俸。
七月 英國使臣到京,因禮儀之爭未覲見嘉慶帝而去,並企圖把天津作為新的貿易口岸,帶領英使的大臣和世泰等受到黜降。
是年 命加強保甲制度,十家為牌,有形跡可疑之人即行首報。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 丁丑)
三月 增設天津水師營總兵官,專轄水師兩營。
六月 松筠疏請停止明年謁祖陵,奉旨嚴斥,罷其大學士銜,黜為察哈爾都統。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 戊寅)
正月 諭:「內廷主位之母家,如高斌、縕布等,已入滿洲旗分,俱曾各賞滿洲姓名書寫矣。惟玉牒內孝儀純皇後之母家姓氏仍單字書寫。著交宗人府於玉牒內孝儀純皇後之母家書寫魏佳氏。」
五月 因修《明鑒》,於萬曆、天啟兩朝載入先朝開創之事及加按語頌揚,嘉慶帝認為於體例未合,下詔降罰正、副總裁官,並另行纂輯。
七月 啟鑾東巡盛京。
十月 回鑾謁東陵,萬壽節於興隆寺行宮受賀。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 己卯)
正月 以六旬萬壽賜宴群臣。封皇三子綿愷為敦親王,皇四子綿忻為端親王。
五月 成親王永瑆以告祭禮贊引有誤,罷職削俸歸第。
七月 以儀親王永璇刺探政事,停其入值,只留內廷行走。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 庚辰)
三月 謁東陵。慶親王永璘逝,嘉慶帝親臨其府邸祭奠。
七月 秋獮木蘭,嘉慶帝逝於避暑山莊,奉安澹泊敬誠殿。御前大臣賽沖阿、軍機大臣托津、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啟建儲秘匣,宣示嘉慶四年御書秘旨,立皇二子綿寧為皇太子。即日,皇太子奉大行皇帝梓宮回京,尊母後鈕祜祿氏為皇太後。
八月 為大行皇帝上謚號「仁宗」,廟號睿皇帝。為避諱,改皇帝御名綿寧為旻寧。旻寧即位太和殿,頒詔天下,以明年為道光元年。
九月 命名仁宗陵為昌陵。以擬遺詔錯誤,罷黜托津、戴均元軍機大臣。追封藩邸時嫡福晉鈕祜祿氏為皇後。大和卓木之孫張格爾率數百人攻掠邊卡,挑起叛亂。
十一月 奉皇太後居壽康宮。
十二月 奉皇太後懿旨,立繼妃佟佳氏為皇後

C. 恭順皇貴妃的介紹

恭順皇貴妃(1787年-1860年)鈕祜祿氏,主事善慶女,乾隆五十二年生。嘉慶六年入宮,賜號如貴人,十年二月初八,生皇八女。五月冊為如嬪,嘉慶十五年九月,晉如妃。十六年正月廿五,生皇九女慧愍固倫公主。嘉慶十九年二月二十七,生皇五子惠端親王綿愉。二十五年十二月,道光帝晉尊皇考如貴妃,居壽安宮,道光二十六年,晉尊為皇考如皇貴妃,道光三十年正月,咸豐帝晉尊皇祖如皇貴太妃。咸豐十年閏三月初三卒,享壽七十四歲,謚號恭順皇貴妃。葬於清西陵昌陵妃園寢。

D. 明朝12位皇貴妃

皇貴妃唐雲燕 (1438年-1457年) :皇妃 皇貴妃 (廢除)

景泰五年(1454年)入宮,時年16歲,在未正式冊封之前,家族便得到了提攜。景泰七年(1456年),代宗第二任皇後杭氏病逝後不久,唐氏被正式冊封為皇貴妃,成為景泰帝後宮第一人,冠寵後宮,時年18歲。她是有史可考明朝第一位皇貴妃。《國榷》記載唐氏曾陪同代宗一起騎馬遊玩,馬受驚,唐氏遂從馬上跌下,代宗見驚嚇了美人,特意下令挑選御廄中最好的馬、日日訓練以等待唐貴妃下次遊玩時再騎。可見她受寵之甚。

景泰八年一月十六日(1457)將領石亨、太監曹吉祥等人擁明代宗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鎮復位,史稱 「奪門之變」 。 代宗朱祁鈺被廢為郕王、軟禁西苑,31天後暴死,享年僅29歲。 這一切改變了中國 歷史 ,也改變了代宗後宮眾多女子的命運。代宗死後,被廢除皇貴妃的封號,因無子女,沒有人為她說話,英宗下令唐氏殉葬,時年19歲。

1645年,明英宗臨終前下詔廢除了殘酷的殉葬制度。因此唐氏極可能是明朝最後一批遭遇殉葬的妃子。


恭肅皇貴妃萬貞兒 (1430年-1487年) :貴妃 皇貴妃

萬貞兒四歲時就被選入明朝宮廷,一開始是孝恭孫皇後的宮女。長大後,被派遣至東宮去服侍當時還是皇子的朱見深,作為朱見深幼年時期的保姆。當明憲宗十八歲即位時,萬貞兒已經三十五歲了,與明憲宗生母周太後同歲,比明英宗只小三歲。個性機警,善於迎合明憲宗的意思,不久進讒言使明憲宗廢了吳皇後,得以進掌六宮。每次明憲宗來看看後宮時,萬氏都隨侍在側,可以說是明憲宗最喜愛的夫人。

成化二年正月,三十七歲的萬貞兒懷胎生下明憲宗的皇第一子,明憲宗大喜,遣中使祭祀諸山川,遂封為皇貴妃。同年十一月,皇長子薨,萬皇貴妃則沒有再受孕。成化二十三年春天,因暴疾過世,時年五十八歲,明憲宗為此輟朝七日,謚 「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 ,葬天壽山。同年八月,明憲宗思念成疾,鬱郁而終,時年四十一歲。


萬貞兒是明史上第一位在世至死皆為皇貴妃的人物,同時萬氏是明朝首任得到認可的皇貴妃。 弘治初年,御史曹璘請求削去萬妃的謚號,魚台縣丞徐頊則請求逮捕當時診視紀太後(孝宗生母)的諸位醫官,並逮捕萬氏家屬,查問紀太後過世時的真實狀況。孝宗表示這違反先帝(憲宗)的意思,拒絕了他們。

萬貞兒比明憲宗朱見深大17歲,憲宗在位23年,始終如一地專寵萬貴妃。萬貴妃寵冠後宮,做了二十多年無名有實的皇後。可見朱見深終其一生都只愛萬貞兒一個女人,各種原由,無人能曉,但這都是段千古佳話。至於憲宗的兩個皇後吳氏和王氏,一個是新婚伊始便守活寡,一個是當了一輩子的傀儡。在眾多的野史和影視作品中萬貴妃也成了妖妃惡女,被世人唾棄。


1.端和皇貴妃王氏 (? - 1550年) :庄嬪 昭妃 貴妃 皇貴妃

生年不詳。嘉靖十五年(1536年)二月九日,冊封王氏為昭嬪,二月二十六日行冊封禮。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月,生皇次子莊敬太子 朱載壑

嘉靖十六年(1537年)四月十七日,明世宗以昭嬪王氏誕育元子, 「宜有進加,以示寵異」 ,晉封其為貴妃。嘉靖十九年(1540年)正月,晉封為皇貴妃。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皇太子朱載壑薨。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十一月,王皇貴妃薨,謚 「端和恭順溫僖皇貴妃」 。葬於"世宗六妃、二太子墓"(世宗賢妃墓)。


2.榮安皇貴妃閻氏 (?-1540年) :麗嬪 麗妃 貴妃 皇貴妃 (追封)

嘉靖九年(1530年)天下大選妃嬪時,與孝烈方皇後、鄭賢妃、王貴妃、韋惠嬪、沈安妃、盧靖妃、沈貴妃、孝恪杜皇後同時選秀入宮,時年在14-18歲之間。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冊為麗嬪,為當時冊封的九嬪之中排行第三。

嘉靖十二年八月(1533年8月)閻麗嬪生皇長子 朱載基 ,但兩個月後朱載基就夭折了,追封 「哀沖太子」 。嘉靖帝可憐她,嘉靖十三年,皇後張氏被廢,正月改立皇後方氏,同時冊沈僖嬪為宸妃,閻麗嬪為麗妃。嘉靖十五年九月,晉封貴妃。

嘉靖十九年正月六日(1540年)閻貴妃去世, 追封 為皇貴妃,謚 「榮安惠順端僖皇貴妃」 。隨後嘉靖帝晉升了所有曾生育過子女的妃嬪之位號。世宗對她母子的去世頗為傷感,在當年晉封了所有為他生育子女的後宮妃嬪。

3.庄順皇貴妃沈氏 (1517 - 1581年) :僖嬪 宸妃 貴妃 皇貴妃

嘉靖十年(1531年)選秀入宮,時年虛歲15。同年三月二日,封僖嬪,在當時冊封的九嬪之中排行第八。

嘉靖十三年(1534年),張皇後被廢,方德嬪以 「端慎不怠,甚稱帝意」 為由,被冊立為皇後,同時,以 「稟資淑敏,朕所特加」 為由,晉封18歲的僖嬪沈氏為宸妃。與沈氏一同封妃的還有早夭的皇長子(哀沖太子)生母麗嬪閻氏(封麗妃)。

嘉靖十五年(1536年),與麗妃閻氏一同晉封貴妃,時年20歲。嘉靖十九年(1540年),與已是皇太子(莊敬太子)生母的貴妃王氏同時晉封皇貴妃,時年24歲。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曹端妃被凌遲處死後,沈氏撫養曹端妃之女寧安公主朱祿媜。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寧安公主下嫁,入謁沈氏禮數與生母相同。

萬曆九年十月薨,謚 「庄順安榮貞靖皇貴妃」 ,葬於悼陵,享年65歲。


1.恭恪皇貴妃鄭夢境 (1565年—1630年) :淑嬪 淑妃 貴妃 皇貴妃

明恭宗(即福忠王)朱常洵之母,明安宗(即弘光帝)朱由崧祖母。

萬曆九年(1581年)朝廷備選九嬪。萬曆十年(1582年)三月,明神宗冊封九嬪,鄭氏被封為淑嬪,位居九嬪第二位。

萬曆十一年(1583年),淑嬪鄭氏因孕,晉封德妃,是為九嬪中第一位封妃之人。同年十一月生皇次女雲和公主,明神宗大喜,不僅為女兒取名為 朱軒姝 ,取朱家愛女之意,並當即要求取太倉銀十萬兩,光祿寺銀五萬兩來慶祝小公主的新生。

萬曆十二年(1584年),備受寵愛的鄭德妃第二次懷孕,晉封貴妃。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鄭貴妃生下皇次子 朱常漵 ,小皇子不幸當日夭折。萬曆十三年(1585年)正月十九日,追封皇第二子為邠哀王,安葬金山。

萬曆十四年(1586年)正月初五,鄭皇貴妃生下皇三子福忠王 朱常洵 ,大喜過望的明神宗命取太倉銀十五萬兩,用以慶祝皇第三子出生。同年三月二日晉封皇貴妃。

萬曆十五年(1587年)九月九日,生皇四子 朱常治 。皇第四子於萬曆十六年(1588年)七月十四日薨逝,未滿周歲,追封沅懷王。

萬曆十六年(1588年)八月十三日,鄭皇貴妃生下皇六女靈丘公主 朱軒姚

萬曆二十年(1592年)三月十日,鄭皇貴妃生下皇七女壽寧公主 朱軒媁

四年內逐步晉封為德妃、貴妃、皇貴妃,寵冠後宮長達三十八年之久。因明神宗不喜王恭妃所生的皇長子,卻加倍寵愛鄭皇貴妃,並且有意立其子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繼而導致了國本之爭、妖書案、梃擊案的發生。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神宗命禮部置辦冊立鄭皇貴妃為皇後的典禮儀仗,還未舉行冊立禮,神宗就駕崩了,太子繼位,即明光宗。光宗命禮部繼續置辦,因受到內閣的反對而作罷。

崇禎三年(1630年)薨逝,謚號 「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 。崇禎十七年(1644年),鄭皇貴妃的孫子朱由崧在南京踐祚,追尊祖母為 「孝寧溫穆庄惠慈懿憲天裕聖太皇太後」

2.恭順皇貴妃李氏 (? 1597) :榮嬪 敬妃 貴妃 皇貴妃 (追封)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十月生皇六子朱常潤,十一月冊封為敬妃,居住在西六宮之一的咸福宮。她是明神宗萬曆皇帝寵遇僅次於鄭貴妃的妃子。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三月十日,生下皇七子朱常瀛,同月二十一日薨。(《酌中志》和《明史稿》則記載她是被鄭貴妃指使御葯房太監張明縱葯暗害而死的), 追封 皇貴妃,謚 「恭順榮庄端靖」 (《國榷》《明神宗實錄》記載謚號為 「恭順榮庄端靖」 ,《萬曆起居注》記載為 「恭順榮庄端靜」 )。明朝滅亡後,她的孫子朱由榔登基為南明永曆皇帝, 追尊 她為 「孝敬恭順榮庄瑞靖敬天光聖太皇太後"。

1.皇貴妃范氏 (? ?) :慧妃 皇貴妃

其身世己不可考。明熹宗天啟二年(壬戌,公元1622年),范氏為明熹宗生下皇長女永寧公主 朱淑娥 ,因此被冊封為慧妃。此女不久便夭折了。

明熹宗天啟三年(癸亥,公元1623年),范慧妃又生下明熹宗第二子 朱慈焴 ,因此被封為皇貴妃。然而,此子不久便夭折,後被 追謚為 「悼懷太子」

兩個孩子皆早夭,范慧妃也驟然失寵。當時,明熹宗正寵愛著李成妃,李成妃與范慧妃交好。於是,范慧妃便藉助李成妃,而得到了侍寢的機會。魏忠賢和客氏知道此事後,十分生氣,便將她幽禁起來。

崇禎皇帝繼位後,為受客魏迫害的妃子恢復位號,並給於奉養。 17年後的1644年,明朝滅亡後,范皇貴妃逃離皇宮。清朝入關時,她回到北京,由清廷出資贍養其生活。


2.皇貴妃任氏 (?—?) :容妃 貴妃 皇貴妃

即任容妃,為魏忠賢進獻,據說是魏忠賢的侄外孫女,一說為義女。她為人 "麗而狡" ,初封容妃,天啟五年因生獻懷太子朱慈炅,被封皇貴妃。天啟六年五月初六,北京城發生了神秘的王恭廠大爆炸,皇宮里多名太監被殿上掉下來的木檻、鴛瓦砸死,已經七個月的朱慈炅受驚而亡,徹底斷送了魏忠賢希望魏家血統的孩子成為新一代皇帝的美夢。明朝滅亡,任容妃逃離了皇宮。她在國亡後冒充已殉節的懿安皇後,招搖誆騙,頗惑人視聽,以至明末筆記所載張皇後下落事多失實,《甲申紀事》甚至謂張後迎降李自成,賀宿著《懿安後事略》為之力辯。清朝入關,任氏回到北京,由清廷出資贍養其生活。(一說明朝滅亡後,有說她流落民間,改嫁平民)。


3.皇貴妃王氏 (?—?) :良妃 皇貴妃 (待考證)

即王,天啟元年時(1621年)因姿色嬌美,選美入宮。天啟元年(1621年)四月初二日選入內庭。是選美前三名。與張皇後同時冊封,明熹宗當日在元輝殿選定三位淑女,落選五人驛送還家。獲選後,同年冊封張氏為皇後,王氏為良妃,段氏為純妃。王良妃起步即為妃位,地位頗高,也因無寵無出,得以逃過客魏的毒手。

明朝滅亡,王良妃逃出皇宮,不知所終。(《國榷》記載她後來被封為皇貴妃,可能有誤,待考證)。

1.恭淑皇貴妃田秀英 (1611年—1642年) :禮妃 貴妃 皇貴妃 (追封)

即田貴妃,祖籍陝西,後來移居揚州。自幼就聰明絕倫,愛好廣泛,多才多藝,文武雙全,她琴棋書畫無所不精,蹴鞠騎射無所不能。揚州民間為了紀念這名才女,將其出生的小巷稱為 「田家巷」 。十二三歲時,已能吟詩作賦,每成一篇,總是秀艷典雅,傳誦一時。

朱由檢做信王時為妾室。明崇禎元年(1628)初封禮妃,將東六宮之一的永寧宮更名為承乾宮,給她居住。崇禎元年四月(1628),晉升為貴妃。

遷住啟祥宮後不久,田貴妃就染上重病,田貴妃共生下四子:永王朱慈炤、悼靈王朱慈煥、悼懷王及皇七子,除了四皇子永王慈炤活了下來,其他王子皆早夭。田貴妃因此終日以淚洗面,終因悲傷過度,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8月10日)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去世。明思宗輟朝三日, 追謚 「恭淑端惠靜懷皇貴妃」 ,葬於思陵。

2.皇貴妃袁氏 (?-1654年 ): 淑妃 貴妃 皇貴妃

父親為袁祐。原是崇禎為信王時的侍妾,崇禎即位後,她在紫禁城中,居於西六宮之一的翊坤宮,是明思宗妃嬪中僅次於田貴妃的受寵者。但由於田貴妃素來與周皇後不和,而袁貴妃對周皇後向來溫恭謙讓,因此後妃之間關系很是融洽,袁貴妃本身也頗得明思宗之寵。崇禎十二年(1639年)元旦,嬪妃向例須向皇後朝賀,田貴妃早來卻被周皇後拒於宮門之外,晚來的袁貴妃卻能先入宮向周皇後朝賀,可見三位後妃之間的關系如何。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凌晨,李自成揮軍攻陷北京後直搗紫禁城,明思宗見亡國在即,便命周皇後與袁貴妃自盡。袁貴妃領命後,回宮懸梁自盡,但繩帶卻斷裂,袁貴妃遂墮地昏去,許久後才蘇醒。思宗見狀,便拔劍對她亂砍了幾劍,袁貴妃暈死在血泊中,思宗以為她死了,沒有再砍。其實只是傷在肩部,後來被救活。

清政府入關後,憐憫這位明思宗最後的遺孀,賜居所贍養袁貴妃,但她終因傷勢過重、又傷心國破家亡,不久便死去了。生有一女,但封號不詳。《清史稿》謂袁貴妃於當年(1644年)逝世,並於同年五月己酉入葬,但葬地未詳。明末《北游錄》等書記錄她於1654年逝世,葬金山。

E. 恭順皇貴妃的人物簡介

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主事善慶之女,生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四月十二,比嘉慶帝小27歲。嘉慶六年(1801)入宮,初賜號為如貴人。嘉慶九年(1804)十二月十八晉封為如嬪。嘉慶十年(1805)生皇八女。嘉慶十五年(1810)九月二.十晉封為如妃。第二年生皇九女慧愍固倫公主。嘉慶十九年(1814)如妃給嘉慶帝生下了最後一位皇子即皇五子綿愉。
嘉慶帝崩後,道光帝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八月二十三,以如妃「誕育惠郡王(即皇五子綿愉一一筆者)」尊封為如貴妃。道光二十六年(1846)三月初三,道光帝晉尊如貴妃為如皇貴妃。如皇貴妃居住在壽安宮。道光帝崩後,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二十二,文宗尊封如皇貴妃為如皇貴太妃。咸豐十年(1860)閏三月初三未刻,如皇貴太妃病逝於圓明園,享年74歲,第二天已時,如皇貴太妃遺體殮入金棺。咸豐十年(1860)五月二十二卯時,在吉安所行贈謚禮,謚為恭順皇貴妃。八月十九,恭順皇貴妃金棺奉移到崇各庄殯宮暫安。
經欽天監擇吉,恭順皇貴妃金棺於咸豐十一年(1861)二月二十二寅時奉移西陵。在恭順皇貴妃金棺奉移之前,咸豐帝特地將總管內務府大臣明善召到避暑山莊,面諭奉移時由明善沿途照料,一切俱從簡辦理,沿途不搭蓋蘆棚,覓店安奉金棺。同時常嬪金棺(道光皇帝的嬪)也隨同奉移西陵。恭順皇貴妃金棺到妃園寢後,停放在大殿東次間。二月二十七葬入地宮。

F. 嘉慶的妃子有哪些

說起清朝時期的後宮,可能大家僅僅熟悉雍正皇帝時期和乾隆皇帝時期,相較而言,嘉慶皇帝時期的後宮就比較無聊了。根據史料記載來看,嘉慶皇帝一共有皇後兩位、皇貴妃兩位、妃四位、嬪六位,而貴人、常在、答應和官女子則沒有記載,其中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和和裕皇貴妃劉佳氏都是嘉慶皇帝封的,而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都是道光皇帝追封的。

最後,嘉慶皇帝一共有妃子四名,分別是恕妃完顏氏、華妃侯佳氏、庄妃王佳氏和信妃劉佳氏,其中華妃侯佳氏則是《金枝欲孽》中侯佳·玉瑩的歷史原型,至於嘉慶皇帝時期的嬪,有簡嬪關佳氏、遜嬪沈佳氏、淳嬪董佳氏、恩嬪烏雅氏、安嬪瓜爾佳氏、榮嬪梁氏。

G. 如妃後悔不與孔武走嗎她喜歡他嗎為什麼她最後仍留在皇宮

記得如妃在最後關頭問孔武「出去後我們兩個,你只能選擇一個,你選誰?」那時孔武只牽她的手的話,如妃一定跟他走,因為那代表孔武只愛她一人,但孔武牽了她和安茜兩個人的手,這代表1、孔武並不愛她,只是因為她是朋友而救她2、三個人都逃不出去。又因為如妃1、她真的愛孔武,所以她留下牽治住皇後,為他們逃走贏取時間2、正如她自己所以說16歲進宮,一生只學會一樣東西,那就是斗,她出去會無法照顧孔武,這就是她留在皇宮,留在她無愛也不被愛的地方的原因。

H. 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妃史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生於1693年1月1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滿洲鑲黃族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歲入侍雍王府,名號為格格,為雍正胤禛之側福晉。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歷。1723年3月(雍正元年二月),冊封為熹妃,入居景仁宮;1730年(雍正八年),進熹貴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歷即位,尊封為崇慶皇太後,移居慈寧宮。卒於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東陵,享年85歲。謚: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I. 恭順皇貴妃13歲嫁給皇上,死後為何卻不許葬入皇陵

恭順皇貴妃13歲嫁給皇上死後卻不許葬入皇陵是因為在乾隆帝以後皇宮中就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所有的嬪妃都不能陪葬在帝陵,也因此即使恭順皇貴妃享受一生的榮華富貴也不能葬入皇陵,也沒有資格葬進皇陵。

但是道光帝登基之後對這個父親的小老婆特別的尊敬,把她送到壽安宮中生活,這讓如太妃的日子也好過了很多。道光26年的時候,如太妃生了一場病,道光帝過去探病並且冊封她為“皇考如貴妃”,這讓如太妃成了皇宮中唯一一個冊封過兩次的先帝妃子。

咸豐帝登基之後,對如貴妃也是很尊重,把她抬為“皇祖如皇貴太妃”,在這樣的高位上生活了十年以後,如太妃才安然的離開這個世界。但是乾隆帝之後就沒有後宮妃嬪能夠葬在帝王身邊,於是如太妃就沒能葬進皇陵。

J. 如妃14歲入宮,10年懷3子,為何死後不許葬入帝陵呢

如妃14歲的時候嫁給了40多歲的嘉慶君王,然後進入宮中,在十年間她連續懷了三個孩子,最後還被封為了“恭順皇貴”,但是在她去世後她並沒有被葬入帝陵,這主要是因為在她去世的那個時期只有皇後才可以被葬入帝陵,除了皇後之外的其她妃嬪們都不可以被葬入帝陵。

雖然如妃並沒有在去世後被葬入帝陵,但是她和和她一起進宮的其她妃嬪們相比還是非常幸運的,因為她不僅得到了嘉慶君王的獨寵,而且在後來的兩位帝王中也都對她很孝順,所以她在皇宮里的日子可以說是非常平安順遂的了。

閱讀全文

與恭順皇貴妃為什麼不幸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0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9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4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5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1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7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2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8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5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