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千億債務壓頂,華夏幸福終陷泥潭
曾經躋身地產銷售榜TOP10強之列的華夏幸福(600340.SH),開始為昔日戰略的激進付出代價。
2月1日晚間,華夏幸福發布債務違約公告,透露華夏幸福及下屬子公司發生債務逾期,涉及本息金額共52.55億元。然而截至2021年1月31日,公司可動用貨幣資金余額為8億元,無法償付金融機構負債。
針對此,華夏幸福債權人委員會已經組建並召開第一次會議,以「不逃廢債」為前提,期待穩妥化解華夏幸福債務風險問題。
對於扣除預收款之後的債務總額已逼近3000億的華夏幸福而言,紓困,或將是一個漫長且阻力重重之旅。
債務困局
公司債券動盪近一月之後,華夏幸福的債務問題終於被搬上檯面。
該公司最新公告顯示,自2020年第四季度至今,華夏幸福到期需償還融資本息金額559億元,剔除主要股東支持後的融資凈現金流-371億元,流動性出現階段性緊張,導致部分債務未能如期償還。
同時,截至2021年1月31日,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236億元,其中可動用資金為8億元,各類受限資金為228億元,主要為住宅預售監管資金等各類受限資金,受限資金無法用於償付金融機構負債,已出現超過52億資金的債務違約。
事實上,華夏幸福的債務問題在2020年三季報中就已經露出端倪。去年三季報顯示,截至去年9月30日,該公司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債務共計940.2億元,較上年末的604億元增長55.6%;長期借款共652.1億元,較上年末的487.9億元增加33.7%;另有應付債券余額525.45億。
債務攀升的同時,華夏幸福在手現金卻不斷減少。截至去年三季度,其在手現金為366.8億元,較2019年末減少約10%,單季度末現金短債比僅為0.39。
去年以來,華夏幸福嘗試多種融資以應對到期債務,期內共發布融資公告20次,其中發行7筆永續債,共計融資196億元,初始利率介於8%-8.5%之間。永續債與其他負債不同,報表中不計入「負債」之內,可以起到美化財報的作用,但相對於公司大筆存量債而言,新增融資仍不足以應對兌付危機,與此同時,大幅增長的財務費用拖累公司業績,三季報顯示,華夏幸福去年前三季度財務費用共計36.78億元,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該數字為9.2億元,同比大增301%。
陸續到期的債務,最終引爆了這家曾經依靠產業新城綜合開發運營而名噪一時的另類地產企業。市場消息顯示,2月1日,由華夏幸福牽頭,平安銀行和工商銀行兩大債權人等組成債務委員會舉行了第一次會議,包括河北省、央行、銀保監會、廊坊等在內的相關方面及230多家金融機構與會。
會議上,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闡述了華夏幸福之所以遇到流動性難題的主要原因,同時希望各個方面能達成共識,以時間換空間,維持穩定,並做到「不逃廢債」。
擴張之痛
在債委會會議上,王文學將此次債務危機大體歸因為3點:疫情原因、錯誤判斷環京形勢、擴張激進。
疫情是全行業都面臨的考驗,也是引爆華夏幸福債務問題的催化劑,而環京市場折戟和擴張激進,才是華夏幸福走至今天這一局面的核心原因。
2017年3月,環京重鎮之一涿州宣布限購,此後包括廊坊、永清、燕郊等幾乎所有環京區域都開始限購。環京曾是華夏幸福崛起之地,也是其重要糧倉,作為投資的重點區域,環京一旦限購,對於公司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旗下知名項目孔雀城的銷售一落千丈,進而影響到公司的現金周轉。
根據2017年財報,當年華夏幸福經營性現金流為-162.28億元,同比上一年暴跌309.04%,孔雀城銷路受阻的局面初步暴露。
在孔雀城無法順利回款之際,華夏幸福試圖通過異地擴張平撫周期風險,於是開啟了戰略性擴張之路。2017年被外界認為是其異地擴張的元年,年報數據顯示,這一年華夏幸福新增簽署產業新城和產業小鎮PPP項目協議21個,其中20個來自於非京津冀區域,非京津冀區域項目新增簽約投資額占公司整體新增簽約投資額的53%,非京津冀區域銷售額佔比從2016年的7%大幅提升至23%。
擴張中的華夏幸福的債務不斷攀升,2015年公司債務合計只有1429.93億,扣除預收賬款672.55億後實際債務為757.38億;而到了2017年就攀升至3048.46億,扣除預收賬款1324.76億後為1723.7億,兩年債務飆漲近千億;到了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扣除預收賬款後總債務余額約為2900,已逼近3000億大關。
與此同時,公司應收賬款和存貨大量攀升,致債務壓力劇增。數據顯示,華夏幸福應收賬款自2015年的71.77億增長至2019年末的468.71億;同期存貨則由1006.21億增加至2902.81億。
大幅舉債,周轉下降,華夏幸福債務壓力逐漸顯示,並開始尋求外部援助。在2018年和2019年,平安兩度馳援華夏幸福,總計投入179億元,並簽訂了較為苛刻的業績對賭協議,規定華夏幸福在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14.1億元、144.8億元以及180億元。
前兩年,華夏幸福均已擦線完成對賭業績要求,但進入2020年,疫情等綜合因素下,公司經營疲態盡顯,完成業績幾無可能。根據2020年第三季報,華夏幸福去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為72.8億元,只完成了180億元的40%。根據此前約定,如無法完成對賭,那麼華夏控股(華夏幸福控股股東)將對平安進行現金補償。
這宗地塊為武漢當年之「地王」項目,華夏幸福在資金並不寬裕的情形下仍然豪擲百億,折射出公司對於這座華中重鎮的某大期許,以及希冀調整經營模式的急切。但幸運的天枰似乎倒向了另外一邊,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使得公司既定經營計劃幾經中斷。
市場上,環京市場依然未見起色,加之重倉區域疫情反復,華夏幸福的銷售受挫。克而瑞數據顯示,2020年華夏幸福全年實現銷售額949億元,同比去年下降33.7%,成為少數銷售下滑的大公司之一。
股債雙殺
經營的重重壓力,引發資本市場不安,華夏幸福股債雙殺的局面自2021年初就已顯露端倪。截至1月28日收盤,華夏幸福股價報9.45元/股,較上年7月上旬的階段性高點20.93元/股已然腰斬。
1月28日,華夏幸福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收購天津玉漢堯石墨烯儲能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33.34%股權。因有關事項尚存不確定性,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動,因此公司股票將於29日開市起停牌,預計不超過10個交易日。
對於此次停牌,外界有兩種分析。其一認為華夏幸福是在給自己的爭取時間,利用停牌機會尋求解決之道,避免股價繼續下跌;其二認為華夏幸福在給外界釋放利好,用新能源這一熱詞刺激股價。
股價頹勢,債市更加艱難。1月22日,招商銀行對外披露關於「20華夏幸福MTN001」、「20華夏幸福MTN002」交叉保護條款相關事項的公告,表示,從公開渠道獲悉華夏幸福下屬子公司可能出現兩筆信託融資未按期償付,涉及「中融-驥達11號」和「中融-融昱100號」信託計劃。彼時華夏幸福回復稱,已與中融信託達成和解,項目不觸發「交叉保護條款」。
但華夏幸福多支境外債仍受此拖累而大跌,而包括16華夏債、18華夏01、18華夏02、18華夏03等多支境內債券也已經停牌。
據第一 財經 不完全統計,目前華夏幸福存量債券有17隻,債券余額369億元;華夏幸福子公司九通基業有24隻存量債券,債券余額153億元。上述債券中於2021年到期的有近兩百億元。
更為艱難的是,華夏幸福連遭機構下調評級,進一步影響公司再融資。1月13日,穆迪將華夏幸福的Ba3評級下調至B2,同時將該評級納入評估范圍,以便進一步下調評級。穆迪認為,評級下調反映出華夏幸福的經營業績和產生的現金流均低於預期,鑒於其流動性狀況不佳,且在未來12-18個月內有大量債務到期或成為可推舉債務,這加大了其再融資風險。
1月8日,中金公司也將華夏幸福投資評級降至中性。中金預計,華夏幸福難以完成業績對賭要求,同時考慮到在三條紅線新規試行後,其未來將減少拿地,土地儲備規模難以提升,預收帳款同比持續下降,預計未來結算收入和利潤增速亦將承壓。此後,惠譽、中誠信國際也陸續下調對華夏幸福的評級。
隨著公司債務違約公告在2月1日夜間的披露,華夏幸福的現存經營壓力和債務問題已悉數浮出水面,市場上擔憂與希望並存,外界想要看到,股東、債權人等各方機構坐到一起後,能夠協助這家公司成功渡劫。
『貳』 華夏幸福基業有哪些分公司都在什麼地方
我看到學校里華夏幸福基業的校園招聘啟事,主要崗位是在北京及環渤海經濟圈內各項目所在地。具體情況你可以到校園招聘現場或者電話59115000轉校園招聘部咨詢。
採納哦
『叄』 環京一哥折戟,「爆雷」的華夏幸福還能幸福嗎
2月1日深夜,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截至目前,華夏幸福及下屬子公司發生債務逾期涉及的本息金額為52.55億元,但公司的可動用資金僅為8億,這也是華夏幸福首次官方對外承認債務逾期問題。
據諸葛找房了解,華夏幸福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組建暨第一次會議於2月1日召開。會上,此次債務危機被定調為民營企業流動性風險,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對危機進行了總結,並表示 堅決不逃廢債 ;政府方面則要求 全力確保有序經營、員工穩定、正常交房。
面對債務危機,華夏幸福給出的解釋是:「錯誤研判環京形勢,環京住宅量價齊跌,影響公司回款達千億量級;新拓展區域的效果不及預期;擴張激進,管理不精細;疫情影響。」
其實早在2018年,華夏幸福就曾爆發過一次債務危機。當時,中國平安作為華夏幸福的「白馬騎士」,在幫助華夏幸福度過危機的同時,也成為了華夏幸福持股25%的二股東。
按照與平安的約定,2018年到2020年,華夏幸福歸母凈利潤分別不得低於114.15億、144.88億和180億。2018年和2019年,華夏幸福「擦線」完成業績承諾,然而2020年的業績承諾,卻未能如約完成。
隨著3年合作結束,華夏幸福與平安未來合作的不確定性,也是讓市場擔憂的原因之一。
從1月8日起,中金公司、穆迪、惠譽等機構先後下調華夏幸福的評級;1月15日,河北省政府承諾為華夏幸福提供高達95億元的有條件財政支持;1月21日,上交所向華夏幸福發出監管工作函。
「產業地產不好做,周期長,變現慢,步子邁得太大,一味追求銷售額,就算是河北老大又怎樣?」在業內人士看來,華夏幸福前幾年贏在產業地產上,現在也輸在這里。而疫情的發生和監管部門「三道紅線」的出台,只是加速了危機到來,但這「是遲早的事」。
2016年,華夏幸福憑借著環京區域布局以及產業新城模式,尋求差異化定位,開始大片圈地,銷售額超過1200億元,成為全國少有的區域性千億房企。但這個業務周期長、招商難、對外部依賴比較大。
2017年,雄安新區規劃橫空出世,華夏幸福作為河北房企龍頭,股價一飛沖天,前景被一致看好。然而政府一紙「限購令」,使得環京區域房價下跌,華夏幸福重金投入的多個產業小鎮項目受到嚴重沖擊。
2018年,當華夏幸福去掉「招商引資、植入產業」的光環,產業新城模式對於地方政府的吸引力降至冰點,使得華夏幸福理想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幻影,陷入資金鏈困境。盡管住宅板塊「孔雀城」一直以高周轉模式開發,為產業地產「輸血」,但2017年環京市場低迷、限購政策嚴格,直接拖住了華夏幸福。
2020年以來,疫情疊加環京地區房地產調控政策,導致華夏幸福銷售金額及回款同比下滑,經營業績承壓,財務狀況惡化。2020年第三季度報顯示,華夏幸福應收賬款前五欠款人中分別為:固安新興示範區財政局、沙城經開區管委會、溧水經開區管委會、嘉善商服區管委會和大廠縣財政局,欠款總額近280億元。
在2020-2021年地方財政整體緊縮、房地產全面收緊的情況下,華夏幸福終究還是回歸成了地產企業最初的模樣;在河北疫情爆發、對賭協議失利後,失去了所有的光環,再次陷入動盪。
目前來看,導致華夏幸福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一是環京區域受政策限制,公司的「現金奶牛」孔雀城銷售不利;二是與政府合作開發的產業新城,前期需要墊付大量的資金,公司「以短養長「的運營模式使得資金錯配,現金流長期緊綳;除此之外,足球等副業也牽扯了公司大量精力和財力。
隨著公司債務違約公告在2月1日夜間的披露,華夏幸福的現存經營壓力和債務問題已悉數浮出水面。近期,市場傳言稱,華夏幸福欲引入華潤集團為股權投資者,提供資金和債券市場的支持。對此,華夏幸福沒有予以否認,只表示「不方便評論,以後續公告為准」。
『肆』 華夏幸福參股新三板公司有哪些
華夏幸福入股的新三板高科技企業中晨電商(OC:837297):2016年9月21日華夏幸福的重孫公司-北京華夏幸福產業投資投資基金(有限合夥)1000萬元參與了定增,該公司是塑料原材料電商第一平台「我的塑料網」運營方,並入住華夏幸福的嘉善電子商務產業園。
『伍』 頭部房企華夏幸福爆雷 債務逾期超五十二億
華夏幸福從此不幸福。
中國頭部房企華夏幸福周一承認爆雷,成為近期除海航集團宣布破產重組之外,另一個關注度很高的金融大事件。政府的入場能否扭轉華夏幸福的頹勢,還有待觀察。
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幸福」)於2月1日發布公告並披露數據,稱截至2021年1月31日,華夏幸福債務逾期52.55億元,貨幣資金余額為236億元,其中可動用資金僅剩8億元,其餘為受限資金。至此,華夏幸福在第二次陷入資金鏈危機後,正式承認爆雷。
自1月8日起,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等多家機構紛紛下調華夏幸福的評級,認為其經營低於預期,面臨債務違約和融資風險,華夏幸福旗下債券價格應聲下跌。雖然半個多月以來華夏幸福堅持否認公司日常經營出現問題,但仍不能提振投資人。
華夏幸福作為中國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此前業務除了地產開發之外,還聚焦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產業,在全國全面打造產業集群。根據中國媒體《21世紀經濟報道》,華夏幸福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組建暨第一次會議已於2月1日召開,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在會上,將債務逾期歸因於「錯誤研判環境形勢,環境住宅量價齊跌,擴張激進,疫情影響」等。與此同時,河北省和廊坊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央行及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金融機構代表也參會。
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該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部分債務未能如期償還的公告截圖(網路圖片)
2017年,環北京地區的廊坊、張家口等地紛紛出台「限購令」,環京樓市大幅降溫。受此影響,重倉環京的華夏幸福營業利潤同比出現明顯下降,經營性現金流降幅超過300%。這是華夏幸福第一次面臨資金鏈危機。而在此時,平安斥巨資入股華夏幸福,雖然暫時解決了華夏幸福的危機,但華夏幸福元氣大傷,在《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榜單中的排名一路下滑。據第三方機構易居克而瑞統計,華夏幸福2020年銷售額從2018年1600億的峰值斷崖式下跌至963億。加上自去年開始的多輪疫情重創,據華夏幸福披露,2021當年到期應償付金額1000多億,而公司目前貨幣基金200多億均受限,面臨資金枯竭。
有分析指出,華夏幸福想要走出困局,必須加快融資自救。然而,根據中國國家金融監管機構的要求,即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房企凈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華夏幸福此次三條「紅線」均已觸及,融資大大受限。分析人士指出,華夏幸福不得不向政府求助,以搞定各大金融機構獲得融資。政府不出手,華夏幸福將步海航破產重組的後塵。
『陸』 傳華夏幸福擬債務重組,2000億有息負債,華夏幸福未來如何
企業自有資金和資產都不夠還利息的,這種企業必須清算,歸還所有債務,國家主持公道。嚴查資金外流!
短期華夏幸福會非常困難,河北政府會出手救華夏幸福,平安大概率未來會掌握華夏幸福的控制權。
近3年來環京的嚴格的限購政策加上環京的房地產形勢大跌,使得銷量大幅的下降,近四年的銷售額影響在1000億左右。
新拓展的長三角大灣區的效果遠不如預期。
16年以前瘋狂的銷售業績使得華夏幸福飄了,投資戰略過於激進,好高騖遠,管理粗放不夠精細。
國家出台最嚴房地產調控三道紅線,華夏幸福三道紅線全部踩中,融資將受到極大的限制。
2020年的疫情使得華夏幸福雪上加霜,到2021年到期應付金額1000多億,華夏幸福的200多億貨幣基金全部受限,資金山窮水盡。
到2021年2月1日,公司及下屬 公司52.55億元債務逾期,公司股票停牌,華夏幸福陷入四面楚歌。
短期的華夏幸福一定非常的困難。
華夏幸福的未來河北政府一定會救華夏幸福 ,華夏幸福牽扯的面太廣了,華夏幸福超千億的房企如果徹底死了,環京的地產界將陷入無底的深淵,投資者、員工、購房業主、合作供應商、建築工人、債主等將是一個很大的 社會 問題。
1月15日,據媒體稱,河北政府承諾為華夏幸福提供95億的有條件的財政支持,雖然華夏幸福沒有對外確認。
1月19日,彭博社稱華夏幸福將1期的債務轉入中證登。該社認為這筆資金來源於省政府的援助。
但華夏幸福的虧空仍然巨大,政府其實態度很明顯了,會全力救華夏幸福,華夏幸福跟河北政府關系這一塊一直是沒得說的。
平安會全力搶救華夏幸福,平安系是華夏幸福的第二、第三、第四大股東。 2018年中國平安入股華夏幸福,給華夏幸福輸血近300億,同時簽訂對賭協議,如果完不成將向平安進行現金補償,2018、2019都是擦邊完成,2020受疫情影響,華夏幸福銷售受到很大影響,沒有完成的可能。
平安會全力救助華夏幸福的債務問題,如果華夏幸福沒有轉機,平安的投資將會虧損嚴重。
華夏幸福是有轉機的希望的
華夏幸福有許多跟政府長期合作的項目,這些投資的周期是很長的,平安一定會在救華夏幸福的過程中獲得華夏幸福的控制權,畢竟這些項目未來的回報是可觀的。
為什麼沒見他降價呢?
『柒』 華夏銀行和華夏幸福是什麼關系
華夏銀行和華夏幸福除了名字像意外毫無關系。
1. 華夏銀行於1992年10月在北京成立。1995年3月,實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9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交易(股票代碼:600015),成為全國第五家上市銀行。2005年10月,成功引進德意志銀行為國際戰略投資者;2008年10月、2011年4月,先後兩次順利完成非公開發行股票。在2019年7月英國《銀行家》全球1000家銀行排名中,華夏銀行按一級資本排名全球第56位、按資產規模排名全球第67位 ,分別較上一年度提升9位和3位。在美國《福布斯》雜志2019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中,華夏銀行排名第265位,較上一年度提升24位。
2. 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340)創立於1998年,是中國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公司堅持產業新城及相關業務、商業辦公及相關業務雙輪驅動,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資產規模超4500億元。2020年9月10日,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發布,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53位,2019年營業收入10520954萬元。
拓展資料:
1.銀行:銀行,是依法成立的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銀行是金融機構之一,銀行按類型分為: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世界銀行,它們的職責各不相同。
(1) 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
(2) 國有政策性銀行: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
(3) 國有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等.
(4) 投資銀行:包括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富國銀行、瑞銀集團、法國興業銀行等。
(5) 世界銀行:用於資助國家克服窮困,各機構在減輕貧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捌』 中國房地產公司排名
導語:房地產產業一直在我國長盛不衰,這使得房地產產業成為一個熱度比較高,競爭頗為激烈的產業。在我國,龐大的房地產公司林立,但是,有哪些房地產公司能夠成為中國房地產業的「龍頭老大」呢?這樣的公司還是不多的。下面的這篇文章來為大家揭曉中國十大房地產公司的排名。
根據2015年最新的房地產產業的銷售額以及過去數年裡這些公司的實力對比,我們來做一個綜合排名,排出現在最強盛的十大房地產公司。
首先,排在第一位的是萬科地產。萬科地產是目前最大的專業住宅開發企業之一。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萬科集團的業務已經擴大到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城市群和中西部53座大中城市,覆蓋區域極廣,年銷售住宅面積平均在6萬套以上,是中國房地產產業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
緊跟萬科地產之後的便是赫赫有名的恆大地產。恆大集團在我國可是鼎鼎大名的集團,它的業務范圍覆蓋民生住宅、文化旅遊、乳業等各大領域,總資產達到4660億,距離世界五百強企業僅有一線之差。而恆大地產則覆蓋全國各大中城市,規模宏大,實力雄厚。
排在第三位的是綠地集團。綠地集團是當今中國唯一一家以房地產產業為主、躋身世界五百強企業的公司。根據2014年的《財富》排行榜,綠地集團目前處於世界五百強企業的第269位,它已經覆蓋了全國各地的主要省市區,是一個規模巨大的全國性大集團。
第四名,保利地產。保利地產是中國大型的國有房地產企業,成立於1992年。總資產達到2000億,品牌價值達到100億元,成為我國房地產業的領導品牌。
第五名,中海地產。中海地產是香港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的下屬公司,總資產達到1800億元,在北方各大城市、南方大多數城市皆有開發。規模較大,實力非常雄厚。
第六名,萬達集團。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經過數十年的打拚,已經形成商業地產、高級酒店等核心產業。萬達集團的房地產產業主要在商業用地上。
第七名,碧桂園。廣東碧桂園集團是中國房地產的十強企業,在界內榮獲過「中國馳名商標」的稱號,總資產達到1500億元,實力雄厚。
第八名,華潤置地。華潤置地有限公司是華潤集團旗下的房地產公司,也是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綜合型地產開發商。之所以會排到第八名,是因為華潤置地的發展已經過了鼎盛期。不過華潤置地公司依然實力強勁,在中國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第九名,世茂房地產。世茂房地產是中國房地產界領袖企業,由於世茂房地產公司成立時間較短,所以,世茂房地產公司是一個處於發展中的企業,發展的潛力極大。
第十名,華夏幸福集團。華夏幸福集團是中國較大的房地產產開發商,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華夏幸福集團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它是中國房地產業當之無愧的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