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幸福基本法在哪個模塊里

幸福基本法在哪個模塊里

發布時間:2022-10-31 21:08:40

❶ 《民警老林的幸福生活》在哪個衛視播出

民警老林的幸福生活2021年11月22日起,在優酷播出。

這是一部由林永健、梅婷領銜主演的當代涉案劇,該劇通過一個平凡的民警身邊發生的一系列平凡的故事,輻射出一些亟需關注的社會問題,傳遞了不平凡的精神和意義。不同於其它作品的是,這又是一部輕喜劇,相較於以往「小正大」作品的嚴肅風格,這部劇多了些輕松幽默和貧嘴逗趣。

角色介紹

1、林大魯(老林)

演員林永健

老城派出所副所長。有多年的反扒經驗,出手甩拷從無虛發,是遠近聞名的反扒第一人。

2、喻嘉

演員梅婷

老城派出所所長,形像干練,思維縝密,心胸開闊大氣,對新鮮事物保持著好奇心。一位即使單身也從不焦慮,即使一個人也不會寂寞無聊的新女性。

3、齊鋒

演員肖順堯

老城派出所民警,富二代。父親指著他繼承家業,怎奈他一心想當警察。他心高氣傲,名滿全校,遇事積極但不得法,經歷種種之後,開始以老林為榜樣,成為一名優秀的民警。

❷ 《活著》:生活實苦,他卻更多地感受到了愛與幸福

余華說:「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

這里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價值觀,當他聽到美國民歌《老黑奴》時,深受觸動。老黑奴一生苦難重重,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

於是,他決心寫一篇小說, 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因此,《活著》誕生了。

《活著》出版於1993年,主人公徐福貴一生起起伏伏,受盡磨難,但他卻一次次扛過不幸,認真生活。

在命運面前,他虔誠地生活;在親情面前,他用心地感受。他沒有受人矚目的大智大慧,卻可以勇敢地活在當下,用心去感知愛,奉獻愛。

1.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福貴出生於地主家庭,家有良田百畝,是遠近聞名的闊少爺。妻子家珍,是城裡米行老闆的女兒,也是有錢人家出身。這樣的結合,在當時是貴上加貴。用福貴自己的話說就是:有錢人嫁有錢人,就是把錢堆起來,錢在錢上面嘩嘩地流。

身為徐家獨苗,福貴從小紈絝任性。小時候在私塾不好好學習,欺負教書先生。長大後又愛上了嫖,迷上了賭。

痴迷於賭博的人都在一個點上蜜汁自信,那就是相信自己能贏。

天真的福貴不僅指望著在賭局掙錢,還指望著在賭局中贏回父親年輕時輸掉的一百畝良田。可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不但分文沒掙到,反倒輸光了所有家產。直到老爹被氣死,他才發現原來這個一直管教他,被他視作最煩人的老頭是他的主心骨,是他的依靠。現如今主心骨沒了,他像是染上了瘟疫一樣渾身無力。

無奈,債主來收房,他只能帶著母親和妻女搬進茅草屋。看著年邁的母親和幼小的女兒跟著自己受苦,福貴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毅然選擇扛起生活重擔,租了五畝田開始種地。

福貴是真實的,也是樂觀的。種田的日子又苦又累,反倒讓他心裡踏實了很多。他想著靠自己的努力徐家總有一天會重新發起來。

一天, 福貴在去給母親請郎中的路上被抓了壯丁。當兵的日子是煎熬的,好在遇到了兩個可以相互鼓勵,相互幫忙的朋友。當兵的日子裡,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家人,想見到他們。

離家兩年左右,當他終於回到日思夜想的家裡,卻得知母親病逝,女兒變成了聾啞人。

命運有時候喜歡和人開玩笑,你想平靜地過日子,它卻偏要在你的生活里掀起驚濤駭浪。

平靜的日子沒過幾年,兒子有慶為縣長夫人獻血時因抽血過多而死。悲痛欲絕的福貴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卻再也聽不到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之後的日子也沒有太平過,女兒鳳霞難產而死,妻子病逝,女婿在工地事故中喪生,外孫吃豆子撐死,最後只剩下他一人。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福貴不是英雄,他只是普通大眾中再普通不過的一員。他在這個動盪不安的 社會 勇敢地活著,即使在他的一生中生活並沒有厚待他,但他仍然秉持著內心的善意與這個世界相處。

垂暮之年的福貴看到街市上待宰的老牛心生憐憫,便花了兩年的積蓄贖下它。生活艱辛,孤苦伶仃的他也能唱出「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的歌謠。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能報之以歌。這樣的人生態度是世間少有的,但也是當我們陷入困境時最需要的。

2. 面對重重苦難,我願活在當下

稍作留心便不難發現,身邊有很多人總是存有對生活的不滿。工作量大了,就到處吐槽;戀愛談崩了,就尋死覓活;甚至在外面吃了一頓難吃的便當,也能絮叨很久。

感覺他們總是活在自己的情緒里,且情緒中總是充斥著喪喪的味道。一年前發生的事情在今天提起,也能讓他們憤怒半天。

反觀福貴,經歷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磨難,卻依然堅強樂觀,時刻向前看。

我覺得他有一種特別的能力,即時刻活在當下。

這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智慧。

有一個關於曾國藩的故事,我印象深刻。

有人問曾國藩:「您每天日理萬機,軍務政務繁忙,還能在學問方面做得如此出色,是怎麼做到的呢?」

曾國藩回答說:「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多麼透徹的人生感悟,對於任何事物的發生,不驚慌逃避,順其自然;對於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不必過分擔憂;活在當下,不留戀過去。

福貴擁有這種活在當下的智慧,而且是天生自帶。

當他做闊少爺時,是出了名的驕縱任性,紈虐好賭。

當他輸光家產,為了養活母親妻女,被迫種田的時候,他的心裡也是坦然的。

書中有一段他的內心獨白,是這么寫的:人要是累得整天沒力氣,就不會去亂想了。租了龍二的田以後,我一挨到床就呼呼地睡去,根本沒工夫去想別的什麼。說起來日子過得又苦又累,我心裡反倒踏實了。我想著我們徐家也算是有一隻小雞了,照我這么幹下去,過不了幾年小雞就會變成鵝,徐家總有一天會重新發起來的。

活在當下,弱化對過去的牽絆和對未來的擔憂,心情反倒變得平靜起來。

但是如若無法平和地接受當下,痛苦便源源不斷。

祥林嫂是魯迅筆下的經典人物。她因兒子被狼叼走而一輩子陷入自責,無法走出,逢人便訴說自己的不幸過往,最終落得人人避而遠之。

命運的齒輪我們無法阻擋,唯一能做的,是調整好自己,不念過去,不畏將來,清醒地活在當下。


3.學會感知幸福,才能擁有幸福


初看《活著》時,我一度以為書中的故事是余華在鄉間采風時真實聽到的,他真的見過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當得知《活著》確為一部小說,它的情節是虛構的時,還是挺驚訝的。

余華認為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不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

因此,他沒有用第三人稱來敘述,而是用第一人稱的方式,讓福貴自己講述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余華對福貴是欣賞的。他說:福貴與其他的鄉間老人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在他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也沒有,可是我卻在福貴自己的敘述中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

母親無條件愛他。當他輸光家產,母親最常對他說的話是:「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家珍是世上最好的妻子,無論生活如何起落,她都堅定地陪在他身邊,毫無怨言。兩個孩子懂事又善良,女婿忠厚可靠,孫子聰明可愛,連那頭叫福貴的老牛也帶給了他溫暖……

本·哈沙爾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指出:幸福與狀態無關,幸福是一種能力,而幸福的能力就是對快樂的感知力。

我國翻譯界泰斗、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許淵沖曾說:「 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毫無疑問,福貴感知幸福的能力是超強的。家道中落,親人離世,白發人送黑發人,這些人間至痛接二連三地發生在他的身上,但他回憶起這一生卻更多的是愛與幸福。

這種能力是值得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去學習的。

❸ 2020年Book 12:小行動,帶來大幸福—《幸福的最小行動》讀書筆記

小時候,幸福是件很簡單的事情;長大後,簡單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隨著年齡的變化,人們對幸福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我們甚至會感嘆越長大越難感覺到幸福。

追求幸福是我們每個人的天性,如何才能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中,讓自己幸福呢?

著名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歸納出一個 PERMA法則 ,這5個字母分別對應我們生命中的5個重要元素,那就是:

1. 積極情緒 (positive emotion):愛、快樂、感激、寧靜、興趣、希望、得意、趣味、啟發和崇敬等等,都是人類的積極情緒。

2. 心流 (engagement):特別專注和投入地做某些事情,全然沉浸在所做的事情裡面,這種狀態可以令一個人因為忘我而進入出神入化的狀態。

3. 積極關系 (relationship):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說,一個人一輩子的快樂影響最大的因素,不是錢,不是權,不是名氣,而是是否與別人有深刻、親密的關系。

4. 意義 (meaning):當我們覺得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意義所在,這種意義感就會讓我們活得比較踏實。

5. 成就 (accomplishment):如果有一件事情我們很擅長,也很喜歡做,那這些事就能給我們帶來成就感,讓我們變成太陽,自發能量,還能照亮別人。

綜上,PERMA能夠提供給我們一個新的思路和框架,讓我們重新審視和檢視自己的生活。

當然,我們也不需要這5個元素麵面俱到,重要的是在我們不開心或是覺得生命中缺少什麼時,能夠知道自己缺乏哪個元素,從而通過一些方法來加強它,增強我們的幸福感

《幸福的最小行動》就是作者結合PERMA原則與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把「追求幸福」這一看似很虛的目標,拆解成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小行動。幫助我們在忙碌快速的現代生活中,學會察言觀色、閱人識人,提升溝通與社交能力,輕松克服拖延症,並積極對抗負面情緒。

本書作者,是著名作家劉墉之子劉軒,《我是演說家》第二季總冠軍,也是新銳作家、譯者、創意廣告人、音樂創作人、廣播節目主持人。劉軒說,他之所以能在眾多截然不同的身份里頻繁切換,享受著跨界多彩的人生, 這一切都得益於積極心理學。

所以,讓我們來看看他拆解的這一個個具體的微小行動有哪些。

我也認同, 鈍感力確實是好東西,讓人更能抗擊挫折和悲傷,且有助身心健康。

但完全地鈍感,缺乏適度的敏感力,在人際關系裡也相當危險,一不小心就淪為別人眼裡的「討厭鬼」。

在人際關系中,我們需要的是一種適當的人際敏感度,既能敏銳地察覺 別人內心的感受,將心比心地站在別人立場想問題,但同時又不會過度猜測,讓太多「雜訊」對我們構成壓力。

這樣的人有同理心,知分寸。

作者告訴我們,在察言觀色中,要有兩個心態:

1.我們必須謹慎地敞開心胸,真誠地渴望理解別人,但也別怕糾正自己,要接受自己不可能永遠都是對的;

2.我們在閱讀別人時,不要有刻板印象,不要因為忙著猜測而忽略了好好地觀察和認識別人。

我以前很害怕聚會,想想那種尬聊場景就瑟瑟發抖,所以很多時候都是能推就推。

幸運的是,這本書介紹了一個精闢有效的社交互動原理: PEACE。

1.正面(Positive): 保持一種積極正面的印象。比如,你不喜歡此次聚會,可以這樣安慰自己:我就是來喝杯飲料,吃點甜品,改善下伙食!這樣可以讓自己不要過於緊張,漸漸地融入到聚會中。

2.投入(Engaging): 與人交流時要投入,認真看著對方的眼睛,聽他講話,專心地只與他互動,這會大大增加他對你的好感度。

3.真實(Authentic) :我們都很討厭虛偽的人,所以我們在與別人說話時,要真誠不虛假,語氣符合情緒,表情和肢體語言不過於浮誇。

4.聯結(Connection): 就是找彼此之間的共同點。兩個人之間有了共同點,就可以建立聯結,聯結越多,彼此間就會越喜愛和信任。

5.移情(Empathy): 當有人與我們分享他痛苦傷心的經歷時,他最希望的就是我們對他的理解,一句「我能夠體會你的感受,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這么做的」就能收獲他的好感。

我們都很羨慕一些人,他們好像無論在什麼場合都很自在,隨時都可以談笑風生。

作者說, 聊天首先要剋制自我表現的沖動,要讓彼此的溝通產生「同步感」,「聊得來」的感覺就會自然發生。

他說,聊天就像蓋房子,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每個人生也都有動人的故事,一個聊天高手就像建築師,能幫每個人蓋起自己的故事屋。

1.勘察地形: 先做好功課,了解對方的喜好,累計談資,平時也要吸收不同領域的知識。

2.打好地基: 善用small talk(寒暄/閑聊)展現友善的態度,為自己創造溝通的空間感。

3.蓋一座故事屋 :鼓勵對方完整描述自己的回憶/故事,從經驗中尋找共鳴。

4.閣樓談心: 從彼此分享的故事中,進而發現彼此的價值觀等,從而進行深入的交流。

5.感恩收尾: 感謝對方,在此次交流中學到的東西和啟發,感謝這次交流帶給自己的收獲。

心理學家整理出了生活中最常見的四種拖延症患者,看看你是哪種:

1.想要拼到最後一刻的沖刺者,有些人蠻喜歡那種在最後緊要關頭,一股作氣把事情做完的感受。

2.出自人的逃避心態,這類型的人對事情完成後將面對的批評與失敗懷有恐懼,不願意去做這件事,因為逃避而選擇拖延。

3.選擇困難的後果,有些人非常猶豫,無法決定該怎麼做事,所以就越拖越久,消耗自己的精神。

4.特別沖動尋求刺激的人,他們因為比較容易分心,時間觀念差,常常把精力放在其他的事情上,以至於拖延了手頭上的工作。

無論是哪個類型,拖延都是因為我們對當下快樂與未來快樂的評估不正確導致的。

那如何克服拖延症呢,本書介紹了5個方法:

1.把工作變成一個個的小關卡,每完成一個,就給自己一個小獎勵。

2.想像未來的自己,以及拖延的後果,給現在的自己一點危機感。

3.別想太多,立刻就開始行動,直接用行動讓自己暖身,進入工作狀態。

4.列待辦事項,請記住「事不過三法則」。

5.不要一心多用,以短時間做專注的沖刺,並善用番茄鍾工作法。

我們經常看到身邊有些人,總可以把自己照顧的很好,不但工作效率高,家庭照顧得好,還有時間運動、讀書、公益,樣樣都不落下。

我原本以為他們有過人的毅力、特別聰明,或工作速度特別快,但都不是。後來才發現,這些優秀的人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懂得如何把每一件該做的事情,培養成為習慣。

本書介紹了7個養成好習慣的程序:

1. 找到習慣的最小行動單位 ,比如你想要多運動,那就設個目標「每天運動5分鍾」;你想要多閱讀,那就從「每天讀10頁」開始。

2. 清出跑道,把任何可能導致分心的障礙都盡量排除,讓行動順利執行 ,比如想早起,可以在床頭放一杯水,喝完一大杯,基本也就醒一大半了。

3. 習慣模塊化,堆棧起來 ,也就是把你要培養的新習慣,搭配上已經養成的習慣,比如當我想要跑步時,我就規定自己跑步時聽書,於是聽書這個喜歡做的,並且已經養成的習慣就和跑步聯系在一起,讓我更容易養成這個新習慣。

4. 寫下你的行動具體方案 ,詳細寫下「我將在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做這件事」,這樣就可以排除「我沒空/我沒想好」這樣的借口了。

5 .用視覺化的方式來記錄成效 ,比如,我喜歡用打勾的方式來記錄自己每天的完成情況,其實還可以用甘特圖或是APP記錄。

6. 莫忘初衷,並設計應急方案 ,天有不測風雲,總有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時候,這時就需要提前制定計劃應對生活中必然會有的突發狀況,讓自己不需要多花腦筋思考,並降低因為計劃被打亂而產生的內疚。

7. 找朋友一起來挑戰 ,因為一群同伴聚在一起,有互相支持的效果。如果你累了、不想繼續了,還有人在旁邊聽你抱怨、給你鼓勵。朋友還能當監察員的角色,幫忙監督、保管你的獎勵品。

如今,我們擁有了更多,卻享受得更少。

我們似乎沒什麼原因不開心,但又不知道為什麼,常常開心不起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面對負面情緒,要積極地利用它,並努力克服它帶給我們的不利影響。

本書提供了一些方法,可以幫助大家抵抗負面情緒:

1.巧用心情天然調味劑 :比如適量的運動能夠讓身體產生良好的神經遞質;改變身體的姿勢,也可以改變心情,哈佛商學院教授艾米·卡迪經典的TED演講中,她曾這么建議:假裝能做到,直到你真的能做到,意思就是擺出你想要展現的自信體態,然後你就會逐漸成為這樣的自己;還有就是聽音樂,聽音樂是改善心情最快速的方法,能降低血壓、增進記憶,還可以降低皮質醇含量。

2.換掉腦海中的配音員 :回想一下,當我們陷入負面情緒時,腦子里是不是總有個聲音在責罵自己?此時,我們可以試著換掉配音員:想像一個生命中最仁慈、最溫暖的人,想像你和她處在同一個空間里,她對你溫暖地微笑,你可以向她訴苦,說出你心裡的委屈,想像這個人用溫暖的聲音安慰著你,她說:「你已經盡力了,這不是你的錯。」

3.培養一些對抗負面情緒的好習慣 :比如每天做內觀冥想5-10分鍾,或者每晚寫下三件要感恩的事情。

在《荀子·勸學》中有這么一句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哈佛心理學專家劉軒就是用微小的行為改變,幫助我們一步一步積累,最終帶來大的幸運。

2020年,讓我們一起用積極心理學,開啟新的一年,實現自己的一個個小願望,成為自己喜歡的人吧。

❹ 主題:幸福工作法一MPS模式

主題:幸福工作法一MPS模式    拆解片段來自《幸福的方法》P99

R:MPS模式,指的是意義( meaning)、快樂( pleasure)、優勢( strengths)尋找適合的工作(可以發揮我們的優勢和熱情)通常是很有挑戰性的。我們用以下三個關鍵題來問自己:

1、什麼能帶給我意義?

2、什麼能帶給我快樂?

3 、我的優勢是什麼?

要注意順序,然後看一下答案,找出這其中的交集,這樣的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比如:

1、我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包括解決難題、寫作幫助孩子成長、參與政治活動以及音樂等。2、讓我快樂的事情是是:航海、烹飪、說讀、音樂、還有和孩子們在一起。3、我天生的優勢是:富有幽默感、熱情、與孩子溝通的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交集中的答案是什麼呢?

我發現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活動可以帶給我快樂和意乂。再細化一下,現在在需要考慮到我的個性以及生活習慣。比如說,我做事非常有計劃,喜歡計劃整個星期的工作,喜歡每日有規律地工作。我也喜歡旅遊,所有工作之餘最好有比較長的休息時間。那麼,哪些和孩子們有關的工作,既有規律性又有長一點的休息時間呢?什麼樣的工作能最好地發揮我的熱情、幽默感和對閱讀的熱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權衡各方面因素之後我發現做一個老師可能是我最好的選擇。

通過這個步驟,可以幫助你在最宏觀的層面(你生命里的使命是什麼)以及最微觀的面(你希望每日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找到你的方向及使命感。雖然它們聯系緊密,但是宏觀層面的改變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比如離開目前的公司或者放奔現有的人生道路。微觀層面的改變,比如每星期花兩小時做自己愛做的事,就容易得多。這些改變都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I:What:MPS模模式,即意義( meaning)、快樂( pleasure)、優勢( strengths),我們從三個維度出發,問自己三個關鍵的問題,然後根據答案找出其中的交集,從而找到讓我們感到幸福的工作。

Why:對於自己認為毫無意義的工作,又無法讓自己得到快樂,也沒有發揮自己的優勢,沒有成就感,這項工作是無法帶給自己幸福感的。

How:我們用MPS方法幫助我們找准工作定位,寫出工作的意義、快樂和優勢,然後再根據交集的內容來定位。

A1:【描述自己相關經驗】

我原本職場中人,因為需要照顧孩子做了專職媽媽,一直心有不甘,一邊享受著安逸一邊又略略不安。想上班但時間與接送孩子上學等沖突,與老公分居兩地,他一周回來兩次,平日不能「同舟共濟」共擔輔導孩子之大任,我原來的工作性質很忙還需要出差,曾經把孩子送到小飯桌,但孩子不適應,自己也很牽掛,一個人上班還要帶孩子,把自己搞的很忙,脾氣不好時殃及孩子,不值得,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無奈只能舍班取孩子也。

後想過做什麼小生意體現一把生命的價值,但一方面需要精力,怕依然耽誤照顧孩子,也因長時間的懶散進取心不再那麼強烈,於是坦然在專職媽媽的位置上不知不覺穩坐小十年,但心未死,女兒重點大學大二生,很上進,有出國留學打算,將來面對的是更優秀的群體,而我已經止步不前,和她同學的家長比起來猶如井底之蛙,「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做什麼樣的人。」我需要進步和成長,我可能不會比她優秀,但我可以修煉優良的品質,比如堅韌、獨立、樂觀、大度......塑造優秀的自我,我要做點什麼,多少有個激勵作用,當得起她娘。

A1+:【反思加工經驗】

運用MPS方法,我的快樂在於讀書和旅遊,以及陪伴孩子成長,順便自己成長;

意義,這個家對孩子的教育舍我其誰,公婆農村出身,不太懂教育,老公亦不太懂,分居兩地不現實,只平常配合我就可以了,父母最大的事是孩子安好我就安好,責無旁貸,我必須做個長情的家長,沒得商量。我也需要成長,女兒大學,依然需要引導,無論學業、前途和生活,我必須盡可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自己先盡量優秀(去做點什麼吧),才能給到孩子正確的指引,兒子小學,需要不斷學習家庭教育方面知識,兩個孩子是必須讓自己優秀的驅動力,而非墮落為一個保姆型媽媽;

優勢:第一、教育孩子略有經驗;第二、讀,寫,說;第三、為人樂觀大度,不怵溝通,願意學習。

綜合三項,交叉點孩子和書。

A2:【以後怎麼用】

我的問題:在經過一段試寫書評後,其實對自己沒有把握,甚至懷疑自己,而後接觸到一個創業平台,裡麵包含有在線教育和安利合作項目等等,讓人眼花繚亂,後有一姐姐做159佐丹力項目,因為我有意減肥,姐姐想安利我。

我想做點什麼,寫東西?營銷?但卻懷疑自己行不行,於是一度回歸逃避與推託狀態,回復以前的懶散無所事事,自己又看不起自己。

用mps分析如何幸福地做事:

意義:表面上看似幸福的無所事事安於享受的家庭主婦,其實內心不是真正的知足幸福感,不接受碌碌無為,一定要做點什麼,身傳言教來自於自身的成長;獨立,包括精神和經濟,必須的。

快樂:看書,學習,陪孩子成長

優勢:喜歡讀書,有學習力,親子教育,寫東西,表達能力尚可。

確定交叉點:書評、親子教育、自媒體關於寫作和在線教育。

行動:

1、每周兩本書兩篇書評發到和公號上,寫的再濫也要堅持下去;

2、每天認真完成拆書營作業,提升自己汲取干貨能力,活學活用,運用到平日看書中去,吃透書中之精華,爭取做優秀學員;

3、看親子教育書籍並練習拆書運用,熟練掌握到一定程度後提煉精華,去通過在線教育或者自媒體分享,教是最大的學,並且關注家庭教育資格證之類的東東。

❺ 舞法天女哪個女主死了

《舞法天女》女主沒有去世的。

《舞法天女朵法拉 2016》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U6V4w0kiYnJIm3vm3-JObw?pwd=83bi
提取碼:83bi

故事發生在舞律世界之中,長久以來,混族和天女族分庭抗禮,無奈天女族得到了擁有著強大魔法力量的舞法神器「朵法拉」,導致混族最終成為了她們的手下敗將,魔王亦被封印了力量,然而,反派們對朵法拉的追蹤卻從未停歇。為了保護這正規的神器,天女將它藏在了人類男孩藍天(陳柯凡 飾)的體內,並且消除了他的記憶,從此,朵法拉徹底銷聲匿跡,下落不明。

❻ 38歲鍾嘉欣三胎得女曬一家五口秀幸福,你對鍾嘉欣的哪部影片印象深刻

相信很多觀眾對鍾嘉欣都比較熟悉,盡管香港優秀的女演員那麼多,但是鍾嘉欣還是能排得上號的。而在鍾嘉欣的作品中,我個人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四部:1、《法證先鋒》;2、《星空下的仁醫》;3、《法證先鋒2》;4、《搜神傳》

1、《法證先鋒》

首先,鍾嘉欣職業生涯中最紅的一部劇,應該就是《法證先鋒》了,《法證先鋒》也是鍾嘉欣的作品中,口碑最好的一部劇,這部劇的主演是歐陽震華,而鍾嘉欣擔任的是女二號,戲份是比較多的,而且表現也很不錯,很多人對鍾嘉欣的演出都是印象深刻。

4、《搜神傳》

最後,對於內地的觀眾朋友來說,最熟悉鍾嘉欣的作品,一定是這部《搜神傳》了,可能大家都忘記了這部作品講的是什麼了,但是一提到“好彩妹”,就會立刻想到鍾嘉欣說的那句經典台詞,腦海里瞬間就有畫面和聲音了,這個角色也是鍾嘉欣最出圈的角色。

❼ 引導孩子復述的基本方法

先給她讀了一遍,然後按照五指復述法給她理了一下思路,伸出拇指想想故事的主角是誰,小熊妹妹和小熊哥哥;伸出食指想想故事發生的背景是什麼,小熊妹妹和小熊哥哥每次去朋友家玩了以後,都會抱怨別人有很多這樣那樣的玩具,而自己沒有;伸出中指想想這本書引發的問題,我們要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不要總是跟別人比;伸出無名指想想有哪些情節是描述知足常樂的事件的,她們有會煮熱可可的媽媽,會生火的爸爸,爸爸還給她們講了關於雷電的知識,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在一起,就很幸福和知足;然後伸出小拇指描述故事的結局,要懂得知足常樂,珍惜現在擁有的東西。
按照這個思路,我讓希希復述一遍,剛開始她還是沒信心,因為覺得故事比較長,不知道說什麼,她以為是要繼續故事的細節和原話,我告訴她,你按照媽媽剛才給你說的思路來講,不用完全記住,能說多少是多少,也不用記住原話,實在記不住的,媽媽會提醒你,然後她就開始講了,講的時候一邊想一邊自己現編,我主要提醒她要說的一些重點,復述完以後感覺還很不錯。
復述完故事我就引發她思考我們現在擁有的東西,我們一起玩了一個游戲,每人說一個自己擁有的和讓自己幸福的事。於是我們石頭剪刀布,其實她不知道怎麼說,所以即使她贏了,她還是說輸了的先說。
我說我現在能和你一起散步,我就感覺很幸福,她說我有媽媽的愛感覺很幸福,然後我又從目前擁有的健康、平安、美食等等說起,還包括一些細微的平時我們容易忽略的東西,比如我有一雙舒適的鞋,它讓我可以走路輕便教不累,希希很奇怪她說這樣也算嗎?我說當然了,我這樣說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她從細節去思考,著眼於我們當下擁有的東西。
每次用游戲的方式,希希總是特別喜歡,就像上次玩看誰優點多的游戲一樣,這次也是玩的停不下來,原本還說練五條都說不出來,結果說了十條還不想停,她說要說到我們說不出來為止……後來我們邊散步邊說,到了一個她平時愛一起玩的小夥伴家門口,這才停下來,然後和朋友一起玩去了。

閱讀全文

與幸福基本法在哪個模塊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1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61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6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6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2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8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5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30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6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