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河南豫劇大全幸福是什麼

河南豫劇大全幸福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30 22:20:28

Ⅰ 求視頻:豫劇山裡的漢子賈文龍「幸福是什麼」唱段的詞普

豫劇連續劇《山裡的漢子》
選段「幸福歌」
唱詞(曲譜暫無):
幸福是什麼 什麼叫幸福
糊塗又明白 明白又糊塗
有的人幸福就是蓋三間屋
有的人有汽車別墅還是不滿足
有的人幸福就是能填飽肚
有的人吃山珍海味還是不舒服
打光棍的幸福是娶媳婦
窮孩子的幸福是能念書
得重病最大的幸福是健康
大學生幸福是就業有前途
家財萬貫可能會活得苦
家徒四壁也能夠家和睦
幸福的答案是心境
心裡頭幸福他就幸福
幾家子幸福是小幸福
所有人幸福的是大幸福
我要讓父老鄉親都幸福
鄉親們同幸福是我的幸福

Ⅱ 村官李天成幸福是什麼的伴奏

豫劇小提琴和單簧管伴奏。幸福是什麼是《村官李天成》電視劇中的歌曲片段,給電視劇伴奏的是豫劇小提琴和單簧管。現代豫劇電影《村官李天成》由河南省豫劇三團、濮陽市豫劇團排演,由路振隆執導,賈文龍,李雲主演。

Ⅲ 豫劇的代表作

《紅娘》、《花木蘭》、《破洪州》、《五世請纓》、《秦雪梅弔孝》等。

1、《紅娘》

豫劇《紅娘》,取材於王實甫的《西廂記》,故事說的是唐貞元年間,西洛書生張珙進京應試,在河中府普救寺邂逅崔相國的女兒崔鶯鶯,二人一見傾心,紅娘從中搓合,最終結成眷屬。

2、《花木蘭》

豫劇《花木蘭》是人民藝術家、豫劇大師常香玉的代表劇目,自1951年上演至今,已有三代藝術家領銜主演,繼承傳揚,久演不衰。

3、《破洪州》

豫劇《破洪州》主要講述的是北宋時,遼軍入侵邊境,楊宗保單騎突圍回朝搬兵,朝中無人掛帥出征。八賢王和寇準奉旨到天波楊府調兵遣將,佘太君以楊府沒有兵將可調推辭。寇準帶八賢王溜入演武廳擊鼓鳴鍾,穆桂英全身披掛,威風而出。

4、《五世請纓》

《五世請纓》是河南豫劇院一團的保留劇目。該劇原名《十二寡婦征西》,又名《百歲掛帥》。

5、《秦雪梅弔孝》

豫劇著名表演藝術家、五大名旦之一閻立品的代表作。她在傳統戲的基礎上,對《秦雪梅弔孝》的故事結構和立意進行了大幅度地調整。

Ⅳ 河南豫劇都有哪些著名的劇目 豫

有《春秋配》、《花木蘭》、《對花槍》、《三上轎》、《抬花轎》等。

1、《春秋配》

《春秋配》講述了一對才子佳人歷經磨難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少女姜秋蓮生母早逝,父親出外經商,經常受後母虐待。一日,姜秋蓮隨乳母深山撿柴,路遇公子李春華,李同情姜的遭遇贈銀相助,姜難中受助對李產生愛慕之情。

後母唆使外甥侯上官深夜奸殺姜秋蓮不成反而誤殺乳母,於是嫁禍於李春華,誣陷李殺死乳母拐走秋蓮將其告至公堂。縣官受賄枉法將李春華屈打收監。

姜秋蓮連夜逃離家庭尋父鳴冤,巧遇李春華摯友、佔山為王的張彥行帶領弟兄下山營救李春華。最終張彥行假扮朝廷大員趕至公堂,懲處後母、侯上官及縣官一干惡人,救出蒙冤的李春華,並當場讓李、姜二人拜堂成婚。

2、《花木蘭》

豫劇音樂劇《花木蘭》由「新古典主義」戲劇家石磊擔任導演和劇本創意,豫劇大師常香玉的女兒陳小香擔任藝術指導,常派再傳弟子連德志領銜主演。

81歲高齡的豫劇大師王素君、唐派名家袁國營等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甘當綠葉,河南豫劇院青年團優秀青年演員李多偉、楊歷明、呂軍帥等參加演出。

演出中,常派經典劇目《花木蘭》中的15個唱段並未刪改,而是採用了新的民族交響樂隊,以朗誦《木蘭辭》做串聯,加入了伴唱、合唱、輪唱等現代音樂形式,但呈現的是原汁原味的常派唱腔。

演員全部彩扮演出,保留全劇的戲劇性,舍棄過場戲,演出進度比傳統豫劇更明快,很多戲迷不由自主地跟隨樂曲哼唱起來。

3、《對花槍》

《對花槍》又名《花槍緣》,是豫劇大師馬金鳳老師的代表作之一。劇情取自瓦崗寨傳說的故事。另有同名京劇《對花槍》。

劇情介紹

隋朝末年,羅藝少年時,進京赴考,途中病在姜家集,被薑桂芝父親救回家中,並讓女兒薑桂芝向羅藝傳授

姜家花槍。二人一同練習花槍,彼此愛慕,由姜父做主,結為夫妻。一年後,羅藝再次赴京應試時,薑桂芝已身懷有孕。離別後,音訊難通。薑桂芝父母亡故,攜子離開家鄉,流落在龍口村。隋朝戰亂四起,羅藝投奔瓦崗寨,又娶秦氏,生子羅成。

四十年後,瓦崗寨史大奈、尤俊達到龍口村借糧,薑桂芝因而得知羅藝在瓦崗寨,遂帶子羅松,孫羅煥投瓦崗以求團聚。羅藝既怕見責於秦氏和兒子羅成,又怕在眾人面前有失自己長者尊嚴,因而矢口否認和薑桂芝的姻緣。

薑桂芝見羅藝忘了前情,氣憤已極,披甲上馬,定要在瓦崗寨眾將面前和羅藝比武對花槍。羅藝無奈只好應戰,結果被薑桂芝打下馬來,羅藝羞愧萬分,乃認妻謝罪。薑桂芝在眾人勸解之下與羅藝重歸舊好,一對老夫妻又得團圓。

4、《三上轎》

《三上轎》,豫劇傳統劇目,戲全本《假金牌》之一折。原本是胡唱八唱的(送客戲),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被豫劇皇後陳素真改編加工整理後,轟動大中原。

14年後(1944年)陳素真將此劇傳授於豫劇大師崔蘭田,崔蘭田宗深沉、悲壯的豫西調,她將此劇改為豫西調唱腔,仍造成巨大轟動。

此後又被越劇、評劇、秦腔、黃梅戲、廬劇、河北梆子、晉劇、蒲劇、川劇、平調、淮海戲、懷調、泗洲戲、淮劇等其它劇種移植了此劇。

5、《抬花轎》

豫劇《抬花轎》,早期又稱《文武換親》、《香囊記》,是豫劇花旦的看家戲,也是老百姓最喜歡的一出戲。

明朝永樂年間,新科武狀元和當朝四品官周定大人的女兒周鳳蓮訂下終身。迎親之日,周鳳蓮剛考中新科文狀元的義弟周進寶送她出嫁到邱府。

周進寶在邱府內驚異地發現一丫環竟是自己跳河身亡的定情妻子王定雲。可定雲擔心如今他倆地位不同,二府雙親不會答應。周鳳蓮勸說公婆、爹娘,為他們重搭鵲橋,最終使爹娘拋棄了門第觀念,促成了王定雲和弟弟的美滿婚姻。

Ⅳ 列舉全部,河南地方戲曲大全

在河南,光輝燦爛的戲劇文化,豐富多採的戲劇種類,被人們稱為「戲曲之鄉」。那麼,在河南的 地方戲曲 中,都有哪些戲種呢?接下來,就和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那些著名的戲曲劇種你肯定很喜歡。

豫劇
豫劇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近幾年,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紐西蘭、德國、英國、美國、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中國歌劇」等。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越調
越調是河南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於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陝西東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東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等省市。越調的主奏樂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後來一般用墜胡。

越調除戲曲形式外還有曲藝和木偶兩支分支。1942年河南發生大旱,期間許多越調藝人(如張桂蘭)等都曾轉入過地攤說唱,等災荒過後,再重新回到舞台來演唱戲曲。木偶的越調分支在南陽一帶十分盛行,其中有些民間職業木偶藝人至今仍十分活躍。

曲劇
河南曲劇是一種地方戲曲劇種,又名河南曲子戲、高台曲。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雜牌小調與民間歌舞踩高蹺相結合的河南曲劇,於1926年經臨汝縣(今汝州市)農民同樂社在登封縣首次搬上舞台,發展為戲曲劇種。由於曲調易學,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傳播極快。

唱調柔和、宛轉、輕快,具有明顯的民歌特點。主要伴奏樂器有曲子弦、三弦、四弦、板胡、二胡、琵琶、箏等。傳統劇目有二百多個。

宛梆
宛梆是一個河南省稀有的傳統地方戲曲劇種,它生長並流布在河南西南部的南陽及周邊廣大地區。早期人們稱它為唧唧梆、老梆子、南陽梆子等,因南陽古稱為「宛」,故1956年南陽行署正式將其命名為「宛梆」。

宛梆是明末清初陝西的東路秦腔(同州梆子)傳入南陽後,與南陽當地的民歌小調、民間說唱融合後,演變形成的一個戲曲劇種,它的興起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1998年,《三院禁約碑》參加河南省第七屆戲劇大賽獲金獎。宛梆漸趨衰落,至目前只剩下內鄉縣一家國有宛梆專業劇團還在艱難地傳承著這一古老的民族藝術火種,有必要及時加以搶救和維護。

Ⅵ 經典豫劇劇名

1、穆桂英掛帥

講的是北宋年間楊家將的事,唱的是報國忠君的大戲,那一年,楊家將屢次擊潰遼軍,保住了大宋朝的大好河山,天下太平二十餘載。怎奈昏君無道,聽信奸佞讒言,佘太君攜子孫辭官河東,這一去就是二十餘年。

不久,遼東安王起兵造反,率軍侵犯邊關,邊關告急,佘太君聽說後,曾派楊洪去探軍情。雖然此時的天波府沒有兵權,辭官回鄉,但是佘太君一直心系國家。楊洪回來之後,稟報軍情,佘太君聽說後心裡非常擔心,不知道是何人領兵作戰。

於是把楊宗保,穆桂英等人召集起來商討如何應對,眾人商議之後,決定派遣文廣、金花進入汴京城內打探。文廣、金花進入汴京城內,正看見張貼皇榜,校場比武點兵,兩人商量後便進入了校場。這時候主持點兵工作的正是堅持王強,他有自己的小算盤,想要他的兒子王倫做將軍。

2、對花槍

講的是隋朝末年,羅藝少年時,進京赴考,途中病在姜家集,被薑桂芝父親救回家中,並讓女兒薑桂芝向羅藝傳授姜家花槍,二人一同練習花槍,彼此愛慕,由姜父做主,結為夫妻,一年後,羅藝再次赴京應試時薑桂芝已身懷有孕。

離別後,音訊難通,薑桂芝父母亡故,攜子離開家鄉,流落在龍口村,隋朝戰亂四起,羅藝投奔瓦崗寨,又娶秦氏,生子羅成。四十年後,瓦崗寨史大奈,責於秦氏和兒子羅成,又怕在眾人面前有失自己長者尊嚴。

3、花木蘭

講的是北朝時番邦犯境,邊關告急。花木蘭的父親列名徵兵軍帖。木蘭慮及老父體弱,弟弟年幼,思之再三,決定女扮男裝,冒弟弟木力之名,代父從軍。木蘭辭別雙親,披星戴月,快馬加鞭,奔赴邊關。

途中,她還結識了幾個朋友,全是應征入伍的戰士,相伴同行。他們在接近前線時,忽聞戰鼓齊鳴,殺聲震天,魏軍正與敵兵交戰,突力子等三人夾戰魏軍賀元帥,木蘭一馬當先,殺退敵人。從此,她便得到賀元帥的賞識。

戎馬倥傯,十二年過去,身經百戰的木蘭已晉升為將軍。某夜,木蘭外出巡營,忽聽群鳥飛鳴,她料想必是敵兵前來偷襲,驚起宿鳥。便稟告元帥,建議四面埋伏,智擒敵酋。果然,敵軍中計,突力子被擒。

元帥擬為木蘭封官進爵,並把愛女許與將軍。木蘭不慕官爵,更不能與元帥之女成婚,只求賜與千里馬,回故鄉探親。木蘭返回桑梓,脫去戰時袍,換上舊時裝。朝廷冊封木蘭為尚書郎,元帥率領眾將,抬著禮物,親臨花家,請見花木力將軍。

木蘭出堂,相見之下,元帥驚訝不已。於是,木蘭細述從軍經過,元帥盛贊木蘭不愧是一位巾幗英雄。

4、三上轎

講的是明萬曆中期,首相張居正之子張秉仁見同窗李通妻崔氏貌美,心懷不良,邀李赴宴,將其毒死。李父鳴官,知府黃成玉畏張之勢,斷崔氏為張妾。

崔氏先索壓轎銀三千兩以養公婆。再約事三件,一請知府為媒,二要新人房中免去燈火,三要張秉仁披麻載孝為李送葬。張皆從之。

將上轎,不忍離公婆,幼子;上而復下者凡三,最後決別而去。夜入洞房刺殺張秉仁遂自刎身亡。《三上轎》正是崔秀英懷揣利刃,哭別李桐靈堂、公婆、嬌兒的場面。抓住「三哭三別」的剛烈不屈,唱腔表演愈發悲壯感人。

5、桃花庵

豫劇《桃花庵》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傳統劇目,許多著名的豫劇表演藝術家都曾演唱過此劇。其中,尤以桑振君大師的演唱別具一格。該劇充分體現了桑派藝術「口伶齒利,字乖音巧」的演唱風格和閃、滑、搶、離的演唱技巧,成為桑派的優秀代表劇目之一。

講的是一段跨越十六年時間的悲歡離合故事。九盡春回之時,竇氏登門樓思念自己十餘年前離家的丈夫張才,恰逢知府蘇昆之子寶玉經過門前,竇氏因其酷似丈夫張才,便把他認為義子。時光荏苒。

四年後的一天,貧婆王桑氏長街叫賣衣衫,竇氏認出此衫乃是張才之物,一再逼問,王桑氏道出實情。原來舊衣來自虎丘山桃花庵女道姑陳妙善處。竇氏遂與小郎以燒香為名前往桃花庵中。在庵中,竇氏探問妙善,妙善極力隱瞞。

竇氏又設計與妙善結為金蘭,將她請至家中。在竇氏的旁敲側擊、一再追問下,妙善只得道出當年隱情。原來十餘年前,張才虎丘逛會偶遇妙善,兩情相悅,在桃花庵內成就魚水之歡。不料三月後,張才染病身亡,妙善也身懷有孕。

產下男嬰。妙善托貧婆王桑氏將男嬰送與他人,並且用張才的外衣包裹著嬰兒。道出實情後,竇氏與妙善盡棄前嫌,兩人又從王桑氏口中得知,知府之子便是當年她轉送的男嬰,也就是四年前竇氏認下的義子寶玉。此刻,寶玉高中狀元。

竇氏與妙善到蘇府認子,蘇夫人不允。三人爭執起來。寶玉深明大義,生養之恩皆不敢忘,於是一子認下三母,一家團圓,皆大歡喜。由於幾位主要演員的唱功和表演功底十分深厚,嗓音清脆、明亮、甜潤、俏麗,且隨著劇情時而婉轉、時而高亢。

時而緊張,時而松緩,或如泣如訴,或如珠玉落盤,清脆分明,擲地有聲。尤其是苗文華扮演的竇氏,扮相俊美,舉致優雅,持重大方,風格委婉俏麗,一亮相便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叫好。

她的演唱委婉細膩、字乖韻巧,以情傳聲,聲情並茂,使觀眾能隨著劇情的跌宕起伏而引起共鳴。再加上劇情的輾轉起伏,絲絲入扣,深深吸引著觀眾,精彩之處不時爆發陣陣掌聲。

Ⅶ 介紹一些經典的豫劇曲目

1、《十面埋伏》

豫劇大師陳素真演出的《十面埋伏》,原名《困烏江》。

主要講霸王項羽在和劉邦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楚軍中信埋伏,彭城失守,羽奮戰救出虞姬,兵敗烏江,後為張良楚歌吹散八千弟兵, 虞姬也為羽霸業,自刎營中,勉羽逃過江東,整兵復仇。羽想渡江出師以來,百戰百勝,誰料今日一敗如此,軍敗妻喪,無顏過江重見父老,遂拔劍自刎。

2、《春秋配》

豫劇《春秋配》是豫劇大師陳素真的代表劇目,是豫劇傳統劇目。

該劇描寫的是李春華與姜秋蓮歷經坎坷和磨難終成姻緣的感人故事,劇名因取自劇中人物之「春」「秋」二字而得名。

「撿柴」一場最為經典,這也是陳素真花費心血精益求精之作,是一出集唱功、念白及表演於一體的摺子戲,展示出古代男女主角,借荒郊拾柴火之際談情說愛的畫面,展現出主人公姜秋蓮率真的性格,及敢於大膽追求愛情的勇氣。

3、《穆桂英掛帥》

《穆桂英掛帥》,為豫劇作品,原名《老征東》或《楊文廣奪印》;1954年,經宋詞改編,更名《穆桂英掛帥》,由河南省洛陽市豫劇團演出;劇本於1956年出版,收入《戲曲選》第3卷(1959)。

主要劇情為:

楊家將屢次率兵擊潰遼軍,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佘太君離朝帶領全家轉回河東,然而忠心耿耿的佘氏太君卻心系國家安危,遂派文廣、金花進京打探。

此時安王造反,宋王校場選帥。少年氣盛的文廣、金花在校場刀劈王倫奪得帥印。宋王得知楊門之子遂封穆桂英為帥出征。為了國家安危,老年的穆桂英披上舊日的鎧甲,滿懷豪情又擂響了出征的戰鼓。

4、《打金枝》

《打金枝》為豫劇傳統劇目。由豫劇劉派創始人劉忠河扮演唐王。

劇情梗概:

唐代宗將女兒昇平公主許配汾陽王郭子儀三子郭曖為妻。時值汾陽王花甲壽辰,子、婿紛紛前往拜壽,惟獨昇平公主不往,引起議論,郭曖怒而回宮,打了公主。公主哭訴父母,逼求唐皇治罪郭曖,郭子儀綁子上殿請罪,唐皇明事理、顧大局,並加封郭曖。沈後勸婿責女,小夫妻消除前隙,和好如初。

5、《三哭殿》

《三哭殿》是豫劇著名經典摺子戲,又名《貞觀家事》、《斬秦英》、《乾坤帶》。故事出自《少西唐》。

講述大唐貞觀年間駙馬秦懷玉之子秦英,在彩仙(金水)橋釣魚,適逢太師詹洪紀經過,道鑼驚散魚兒,秦英失手打死太師。西宮詹翠萍哭奏於太宗,銀屏公主綁子上殿,長孫後聞訊亦上金殿。

金殿上為父報仇要求斬秦英,銀屏公主、長孫後要求釋放秦英,三人為此哭鬧於金殿之上,太宗殺、放兩難,百般勸解,以國事為重,命公主頭頂皇封御酒,跪請詹妃寬恕。最後詹妃以國事為重,接酒同意太宗欲放秦英。

Ⅷ 河南結婚放什麼豫劇戲曲

河南洛陽的本地戲就是豫劇,適合結婚的豫劇:《洛陽橋》、《凌雲志》、《女貞花》和《柳綠雲》,用的最多的是《春秋配》,講述了一對才子佳人歷經磨難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
《春秋配》講述了一對才子佳人歷經磨難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少女姜秋蓮生母早逝,父親出外經商,經常受後母虐待。一日,姜秋蓮隨乳母深山撿柴,路遇公子李春華,李同情姜的遭遇贈銀相助,姜難中受助對李產生愛慕之情。後母唆使外甥侯上官深夜奸殺姜秋蓮不成反而誤殺乳母,於是嫁禍於李春華,誣陷李殺死乳母拐走秋蓮將其告至公堂。縣官受賄枉法將李春華屈打收監。姜秋蓮連夜逃離家庭尋父鳴冤,巧遇李春華摯友、佔山為王的張彥行帶領弟兄下山營救李春華。最終張彥行假扮朝廷大員趕至公堂,懲處後母、侯上官及縣官一干惡人,救出蒙冤的李春華,並當場讓李、姜二人拜堂成婚。
《春秋配》是一出唱功戲,尤以「撿柴」一場最為經典,這也是陳素真大師花費心血精益求精之作。那段「羞答答出門來將頭低下」的正宗祥符調慢板唱腔,一詠三嘆,九曲回腸,唱得人如痴如醉,具有回味無窮的魅力,這正是當年汴京城「戶戶『羞答答』」的原因所在。這場戲的表演也很見功力,姜秋蓮受後母辱罵毒打之後的委屈、幽怨、痛楚,作為一個閨中少女拋頭露面野外撿柴的羞澀、難堪,對素昧平生而解囊相助的公子李春華的感激,由感激而產生的朦朧的愛慕之情,以及因愛慕而急於了解對方更多情況卻又沒有勇氣直接詢問只能讓乳母代為傳話,這一系列復雜的感情通過精心設計的唱腔和動作表現出來,一個無辜受難、矜持嬌羞而又情竇初開的古典少女形象站立於舞台之上,引發人無限的憐愛與同情。

Ⅸ 豫劇幸福是什麼伴奏

豫劇的伴奏樂隊有「一鼓二鑼三弦手,梆子手鈸共八口」的說法。

Ⅹ 求視頻:豫劇山裡的漢子賈文龍「幸福是什麼」唱段的詞普

豫劇連續劇《山裡的漢子》
選段「幸福歌」
唱詞(曲譜暫無):
幸福是什麼 什麼叫幸福
糊塗又明白 明白又糊塗
有的人幸福就是蓋三間屋
有的人有汽車別墅還是不滿足
有的人幸福就是能填飽肚
有的人吃山珍海味還是不舒服
打光棍的幸福是娶媳婦
窮孩子的幸福是能念書
得重病最大的幸福是健康
大學生幸福是就業有前途
家財萬貫可能會活得苦
家徒四壁也能夠家和睦
幸福的答案是心境
心裡頭幸福他就幸福
幾家子幸福是小幸福
所有人幸福的是大幸福
我要讓父老鄉親都幸福
鄉親們同幸福是我的幸福

閱讀全文

與河南豫劇大全幸福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1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61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6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7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6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2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8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5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30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6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