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要讓孩子感到幸福,父母應該要如何做
常常有家長問:「我的孩子想要什麼、想做什麼,我們全部滿足,但是為什麼我的孩子什麼都不缺,還是不快樂呢?哪像我們小時候得到一塊粉紅色香味的橡皮擦就高興幾個月。。。」
在物質相對發達的今天,孩子們對物質的需求已經遠遠沒有幾十年前家長們小時候那樣迫切了。現在,無論孩子想要什麼都很容易地得到,應有盡有,而且不費吹灰之力。
是誰給孩子打開了一盞綠燈,讓孩子肆無忌憚地索取呢?是誰用溺愛扼殺了孩子的幸福感呢?當然是我們家長自己!
來看看哈佛對幸福的新定義:什麼是幸福?就是每天有學習和成長的感覺就叫幸福。
這個貌似抽象的定義,感覺很難操作,但只要落到實處家長們便會恍然驚覺,原來讓孩子體驗幸福感是那樣的容易。
看, 孩子獲得幸福感就是這么容易, 只要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作出一點點調整,讓孩子產生幸福感有多麼的簡單!
2. 如何提高小孩的幸福感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1. 好好說話,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該鼓勵的時候就鼓勵,而不是看到孩子很失落了,還繼續打擊,說一些帶刺的話。
2.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多一點理解,少一分責備與抱怨。
3. 生活中的儀式感。特別的日子,特別的禮物,送給特別的人。偶然的驚喜能讓生活增添幾分幸福。
4. 信任孩子,適度放手。非原則性地決定都可以將決定權交給孩子。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父母只提供建議,分析利弊,無論小孩怎麼選擇,都是人生中的一段經歷。
5. 善待另一半,良好的夫妻關系才能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夫妻關系必須放在首位。一個溫柔顧家的爸爸,一個善良賢惠的媽媽,互相關心,經營好家庭,才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6. 跟小孩溝通時,要平視,耐心傾聽。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去點評孩子的對錯。要感同身受,才能令孩子接受我們的建議。當小孩失落時,要適當地鼓勵;當小孩做對的時候,要適當地肯定;當小孩做錯事情時,指出問題,及時糾正,給出建議。
7. 哭是一種發泄方式,允許孩子哭。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告訴小孩:哭並不代表懦弱,在小孩傷心挫敗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地擁抱小孩,告訴小孩人生路上不總有崎嶇,哭過笑過,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3. 九招讓孩子提升幸福感
1、善於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
「內在精神的滿足」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孩子必須要在愛的氛圍下才能學會享受愛,並學會如何愛他人,親子關系中的愛應該是以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互相尊重為基礎的,讓孩子有被人承認,被人關愛,受人尊敬這種幸福感。以愛為內涵的幸福感可以來自每天的一個擁抱,每天的一個微笑,每天的一聲稱贊……此外,你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談話,哪怕你再忙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和孩子交流。
2、贊賞要不厭其煩,指責要適可而止
贊賞會讓孩子更容易獲得自信,同時贊美孩子時需要細節描述,例如當孩子有進步的或者掌握了一門新技能的時候,你要能指出你觀察到的細節,說:「你描述的英雄真形象,好像就在我的眼前。」或者「我喜歡你這種畫樹的方法」這遠比一句空洞的贊揚要好得多。我們不要吝嗇自己對孩子的贊美,但也不要過分獎賞孩子,這樣會使孩子更重視他所得到的獎勵,而不是他做了什麼。寶寶總有犯錯的時候,但我們需要有技巧的批評,並且當他改正錯誤養成了好習慣後,要給他足夠的肯定,使他對自己的行為有信心,進一步鞏固良好習慣。
3、生活細節中培養成功感
成功的孩子才會經常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但你要做的是讓他有能力迎接一生的挑戰,不讓誘惑充斥他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有減壓的機會,玩或者學習的時候稍微休息一下、自由活動一下、讓他們的想像自由馳騁。不受時間限制地去捉螢火蟲、堆雪人、或者看蜘蛛織網,都能給你的孩子帶來生命的驚嘆。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培養孩子的成功感還要讓孩子學會正視失敗。因為能夠承受失敗的挫折,是一個人成功必備的心理素質。父母應該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告訴孩子任何事都可能有不理想的結局,這一次失敗了,還有下一次,只要經過自己的努力,成功一定會屬於你。將失敗的壓力轉化成動力,就可以使孩子正確認識失敗,並養成良好的成功心態。
4、維持家庭的和諧美滿
有關研究表明,與孩子能夠充分進行民主溝通,充分進行情感交流的家庭中,孩子的幸福感要明顯高於一般家庭。在所有接受調查的孩子中,大約只有10%%的幸福與金錢物質因素有關,而近90%%的幸福來自諸如生活態度、自我表現以及情感溝通。孩子在安全、溫馨的家庭中長大,心理和個性等方面的發展都比較良好。夫妻間的矛盾和糾紛應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進行。有一項調查報告發現,媽咪感覺婚姻關系和諧的,寶貝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發育得更好,這已經為寶貝感受幸福奠定了基礎。
5、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
兒童發展理論學家和心理學家艾里克森博士認為,當孩子的要求得到滿足,他就會信任周圍的人;反之則不信任自己和其他人。也就是說,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培養他的信任感和自信心。事實上越來越多新奇有趣的玩具,越來越多花樣翻新的游藝活動,越來越高水準的物質生活,寶貝的每一個要求都能及時得到滿足……但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寶貝對幸福的感覺變得那麼淡漠?快樂真的就是幸福嗎?於是我們可以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哪怕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我們也不要總是及時滿足,讓孩子感受過期待後,才會尤其珍惜這得之不易的東西。從心理學角度看,拖延時間、增強慾望,是培養孩子自控能力的好方法。孩子提出要求,家長立即滿足,形成了孩子有求必應的習慣,使孩子心理脆弱,經受不起打擊。反之,延長實現要求的時間,孩子有「來之不易」的感受,並在等待的過程中增強了心理素質。
6、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
一位教育專家戲稱:「傻孩子」「笨家長」「苦老師」越來越多,似乎誰也不幸福。學習負擔的加重讓孩子過早失去了本應有的幸福時光,除了學習,孩子和家長的生活沒有了別的主題。最終,我們培養出的孩子可能會成了物質上的富翁,精神上的貧民,幸福指數上的乞丐,價值觀上的糊塗蟲。
小冰從3歲多就開始上各種培訓班,先後上過故事班、美術班、舞蹈班、琵琶班、奧數班、英語班、鋼琴班,有時媽媽也不管孩子是否感興趣,一味地為孩子報名參加。我們不得不承認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其實是成人社會競爭壓力的一種轉嫁,他們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值或自身過低的教育水平之間的矛盾成為孩子們感受不到幸福的重要原因。
7、適時地讓步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有時當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你想糾正或者完善他的時候,,卻在不經意間破壞了孩子的信心。例如孩子擦過的地板,你再去重新擦,你是在告訴孩子他做得不夠好。如果你下一次還想糾正孩子做過的事,請你問自己幾個問題:1、這會影響健康和安全嗎?2、這件事會從現在開始影響你10年嗎?如果答案是不,那就順其自然吧。當然,讓孩子獲得生活技能是養育孩子的一部分,但那隻是其中的一部分。你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比關心餐桌上刀叉是不是放在正確的位置更重要。
8、接觸大自然
和孩子一起去滑雪,或者一起在公園里玩,和孩子一起騎車,可以讓孩子更健康、更茁壯,還能讓他擁有更多的歡笑。經常運動能讓孩子身心放鬆,能讓孩子有健康的體態,也能讓孩子因為自己能完成一些體育運動而獲得自豪感。如果你鼓勵他去做他喜歡的運動,或許他還能從這項運動中得到更多的樂趣。
在活動的過程中,請和孩子發自內心地大笑吧!給他講笑話、唱兒歌、告訴她你自己遇到的可笑的事,對孩子、對孩子都有好處。這純粹是生理上的好處,當你大笑的時候,可以緩解緊張情緒,吸入更多氧氣、讓你的心靈有一次自由的翱翔,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這樣的輕松氛圍下享受快樂、體驗幸福感。
9、讓藝術走進孩子的心靈
毫無疑問,我們都聽說過古典音樂能促進大腦發育的理論。而且接觸音樂、舞蹈、以及其他任何類型的藝術,都能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彈鋼琴、聽音樂能給孩子一個情緒發泄的出口,這是孩子表達對自己、對世界的感受的一種有創造性的方法。這種感覺來自於他對藝術的感受過程,無論是他在學鋼琴,還是參加幼兒園的演出,都能讓孩子覺得他是優秀的。
總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幸福的理解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幸福感的來源更注重精神的需求。請父母在為孩子准備更多的物質獎賞和禮品時,完全可以嘗試著多了解孩子的幸福需求,讓孩子的心理預期得到滿足,而不是簡單地以物質方面的滿足來獲得孩子對自己的接納與認同。
4. 培養一個內心強大,擁有幸福感的孩子,父母只需做到哪幾點
培養一個內心強大,擁有幸福感的孩子,父母只需做到:如果一個爸爸媽媽要給孩子的內心更豐富得話,最先就要給孩子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會出現不好的現象,爸爸媽媽一定要及時去改善小孩,讓兒童發生一種好的情況。有一些孩子小的時候較為痛楚,父母可以適當去幫孩子做一下調節,讓兒童感到十分幸福。有一些孩子小的時候常常很苦惱,家長一定要及時地去幫孩子緩解一下孩子的壓力。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應積極主動地面對孩子,不能讓孩子發生負面的情緒,小孩一旦出現負面的情緒,爸媽也一定要及時努力改變小孩,讓孩子有一個積極面對的心態。孩子小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正確引導,要讓孩子明白該應對什麼樣的事。
5. 沒有幸福感的孩子,會時常自我封閉自己,想讓孩子敞開心扉,父母該怎麼做
在孩子成長歷程中會經過許多環節,在年幼時爸爸媽媽對小孩來講上帝一般的存有,她們會無償地相信你、依靠你、賞析你,這時的小孩對家長是沒有瞞報的,全部的事兒無論對與錯優劣她們都善於與你共享;小孩伴隨著思維的發展趨勢、接觸面積的擴張,父母在其眼裡就不會再是完美無缺的,小孩對爸爸媽媽多了一層思考,這時的小孩子或是善於與爸爸媽媽共享自身的一切的,但共享的與此同時他亦必須爸爸媽媽給與意見反饋,期待獲得贊成與激勵,假如這時爸爸媽媽的看法是冷漠的或立即給與否認或指責,
給與糾正,並諄諄教導的對寶寶開展正確引導,使之搞清楚、明白自身該如何講話辦事。爸爸媽媽對小孩要學會尊重,重視寶寶的看法和個人行為,那麼,小孩才會對爸爸媽媽敞開心扉,願意與爸爸媽媽共享她們在蛻變中的歡聲笑語和眼淚。守候,就需要有耐心,讓我們一起來靜等花開,靜等她們發展。要明白在培養小孩的歷程中,爸爸媽媽僅有較長時間的教育孩子,才可以把自己的信仰價值觀念行為規范一切對寶寶的使用,重視,了解和信賴傳送給孩子,才可以以自身以身作則的示範性,去危害和陶冶小孩,進而讓小孩塑造信心,有著戰勝挫折的信念和能
6. 作為家長,該如何養出幸福感強的孩子呢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作為家長,該如何養出幸福感強的孩子呢?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如今許多父母都不曉得該怎樣去表述自身對小孩的愛,總感覺沉穩才算是較好的方式,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當小孩體會不上來源於父母愛的情況下,小孩便會越來越並沒有信心,逐漸質疑自身,因此父母一定要常常抱抱小孩或是去做一些親密無間的動作,讓寶寶感受到來源於爸爸媽媽的愛,平常還可以對寶寶說一些我喜歡你那樣的話那樣會讓寶寶感受到幸福快樂。最終父母要留意的是,非是全部物質生活上的達到,便會讓寶寶感受到幸福快樂,爸爸媽媽保證優質的守候,跟小孩開展有效溝通,那樣才讓寶寶感受到幸福快樂的。
7. 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專欄: 理事會教育
推薦編輯: 仙靈
推薦語 :幸福感是孩子快樂的源泉和動力,要怎樣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呢?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公認可行的方法。特此推薦。
「天底下沒有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愛的方式不同」。這是兒子昨天晚上對我說的話。無論哪種養育方法,無論哪種教育方式,我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幸福。幸福的重要因素不在於外物,而在於是否真正擁有幸福感。
什麼是幸福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孩子都要依次建立起兩個幸福感。一個是首要幸福感,第二個是次要幸福感。
首要幸福感是指孩子對父母給予自己的愛,能夠完全確定,毫不懷疑,堅信父母會永遠無條件地愛他。次要幸福感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的快樂。
首要幸福感的培養,對人的一生來說至關重要,一旦建立起來就會伴隨終身,永遠都不會改變,孩子不需要父母一直在身邊,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會真正走向獨立。
一個人如果沒有牢固的首要幸福感,就很難擁有完整的次要幸福感。往往容易把內心的快樂過分依賴於外在的東西。如果結果令人滿意,他們就很快樂,很自信。反之,他們就會感到很挫敗,很迷茫。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總是依賴於外在的事物,這樣的人註定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呢?
1.完整的家庭
孩子真正的幸福其實在於父母是否快樂。是否能夠營造快樂的家庭氛圍,是否能夠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陪伴,是否能夠用幸福快樂的精神去影響孩子。
2.身體的健康。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可以更加有力量,可以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去學習,去生活。從而獲得更多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可以豐富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放鬆,獲得更多的快樂。
3.品德的培養。
先成人再成才。「成人」遠比「成才」重要。一個人是否能夠成功,智力因素只佔20%,而另外80%則是人格因素。父母應該做好孩子的榜樣。及時發現自己性格的缺陷,踐行終生學習的理念。讓自己過得充實且幸福。潛移默化之中教會孩子收獲幸福的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積極樂觀,不畏艱難,懂得感恩,學會付出。讓他懂得付出比收獲更讓人感到幸福。父母要創造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比如在家多做家務,為父母端茶遞水,為父母捶背揉肩,為父母排憂解難。
4.善於賞識孩子。
密切關注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對具體的細節和行為進行及時稱贊。讓孩子得到正面的激勵。獲得更多的認同感。
大多數人認為誇獎可以讓孩子更自信。實際上誇獎可能會導致情緒緊張和行為反常。誇獎越多,不端行為可能就越多,因為孩子想表現出「真我」。有時候剛剛誇獎孩子,孩子就做出了與「誇獎」相反的事情。誇獎需要適度。只能誇獎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誇獎他們的品性和人格。贊美的語言應該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真實情況,他才能受之無愧。才能擁有真實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5.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
如果有人愛你,你的心就會變得柔軟。如果你愛別人,你的心會變得勇敢而且堅強。在成長過程中,無論孩子遇到什麼問題。我們盡量不要以「愛之深,責之切」去指責。而是以朋友,家人的身份站在孩子的身邊,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孩子堅信,無論什麼時候,父母都是無條件地愛他的。
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快樂的,但快樂的人必然是幸福而成功的。幸福感是內心一種持久性的快樂。讓它始終陪伴著孩子的成長,為孩子提供快樂的源泉和動力。讓我們的孩子成為擁有幸福感的人,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8. 父母如何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引言:讓孩子擁有幸福的技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讓孩子快樂的成長,對於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對孩子的行為多多進行正向的語言教育,可以通過一些肯定鼓勵贊美的方式,能夠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在家庭教育當中不要總是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指責,也不要總是說教和命令。少用一些否定性的語言,可以多用一些肯定性的語言,這樣會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也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在家長心目當中是優秀的。父親也要多跟孩子進行一些親子活動,因為父親對於孩子成長道路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人,在跟父親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是能夠提升孩子的幸福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有自信,也會讓他變得更加聰明,情商更高。
最後家長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物質條件上的滿足,就會讓孩子感受到幸福,父母做到高質量的陪伴,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樣才讓孩子感受到幸福的。
9. 怎樣就可以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想要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給孩子建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要讓孩子在這個環境當中快快樂樂的成長,父母都能夠陪伴在孩子的身邊,這樣才能夠讓孩子的內心世界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也能夠去滿足孩子的內心世界。在孩子小的時候也不應該總是以批評的態度為主,在面對一些孩子犯的小錯誤時,應該以一個理性的態度來看待,如果還在這個時候犯錯誤的話,及時引導孩子去改正錯誤,而不是一個勁的去批評孩子,如果總是指責,孩子會讓孩子在長期被批評的過程中喪失自信心,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也沒辦法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最後父母兩個人也要有一個好的夫妻關系,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的話,會讓孩子覺得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才讓父母吵架,會讓孩子變得敏感,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