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理解幸福心理學倡導下的「快樂學習」教育理念
幸福教育理念
教育是人的幸福的源泉和保障,人的幸福是教育的目的。人的一生所獲得的幸福的高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教育生活所獲得的幸福的高度和深度。
教育能為人的物質生活幸福奠定必要基礎,能為人的社會生活幸福打下一定基礎,能為人的精神生活幸福打開廣闊的空間。幸福,需要教育。教育能帶來幸福。
幸福教育,就是把幸福作為教育內容,幫助師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培養師生理解幸福、體驗幸福、創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
幸福教育,就是把幸福作為教育過程的性質,師生在教育過程是幸福的。教育的過程本身是體驗幸福的過程,並使人在體驗幸福的過程中領悟幸福真諦。幸福教育,就是要讓學生擁有幸福童年。對人生而言,幸福是不可以存儲和轉移支付的,教育不能以犧牲今天的幸福為代價換取明天的幸福。學生享受幸福是現時的,當下的,此時此地的。幸福既是教育的目的,也貫穿於整個教育過程。同時,教育也為學生的未來幸福做准備。通過教育,為學生終生幸福奠定基礎。
幸福教育的對象是人,幸福教育就是要把教育目的回歸到人,定位在人的情感上,體現出教育對人的關照,其目的是培養人的幸福情感和幸福能力。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育學生如何得到幸福生活。
道德教育是實施幸福教育的主要途徑。進行幸福教育,就是進行道德教育,就是進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就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優化內心情感是幸福教育的核心。培養健康人格是幸福教育的目標。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是幸福教育的起點。
幸福教育,要讓教師擁有一種物質的、精神的、心靈的幸福生活。因為學生的幸福觀、幸福品質、幸福能力主要從老師那裡獲得。教師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當作幸福的活動。
幸福教育是遵循教育規律的,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能動的教育實踐。幸福教育思想有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是社會認識和事件的主體的理論,特別是人的主體性的理論是幸福教育的哲學基礎。
人的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分工不同。左半球側重邏輯思維能力,右半球側重直覺的形象思維功能,只有兩半球協調工作才能充分發揮大腦的潛能。傳統教育只注重理念的邏輯的大腦左半球的訓練而忽視了右半球的功能。幸福教育引入情感因素,主張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和訓練,使學生大腦兩半球協同活動,以促進學生智慧潛能的充分發展。 最新腦科學對神經系統和大腦中樞的研究發現表明,幸福有科學證據:愛的激素、迷走神經、前額葉皮層活動左右著或反應著人的幸福感。這是幸福教育的生理學基礎
人的心理活動總是由認知操作心理系統和情意動力心理系統的協同活動而構成的,學生學習活動同樣也是由這兩個系統構成。幸福教育中加入情感因素對學生認知操作活動具有增益或減耗作用。另外,情感還具有心理上的享受功能,幸福產生於身心需要的滿足,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生活和生命充滿熱愛,並能在享受現實生活中實現幸福教育的目的。這是幸福教育的心理學基礎。
人們重新解讀進化論發現,直立人的骨盆變窄、大腦皮質比重大、裸露皮膚多等,表明人需要保護、愛、觸摸、溝通。進化決定了人類本性是善良、友愛、相互支持的,人類具有善良的天性,具有獲取幸福感的生物基礎。這是幸福教學的生物學基礎。
堅持以人為本, 堅持德育為先,堅持能力為重,堅持全面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幸福教育緊扣了教育發展的主題。這是幸福教育的教育學基礎。
Ⅱ 誰能告訴我什麼叫幸福、幸福的含義是什麼我現在好迷茫。我感覺我越來越像機器了誰能幫幫我嗎
中國幸福學——幸福公式
一 根據幸福定義求公式
幸福就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根據以上定義以及每個人的不同情況,我們就可以得出幸福的公式。
就某人的某一個幸福而言,某人對某事物的幸福感(F)與其對某事物事前的渴求度(Q),以及事後的被滿足度(Z)以及每個人所特有的幸福系數(K)是成正比的,即:
幸福感(F)=幸福系數(K)*渴求度(Q)*被滿足度(Z) .
根據以上公式我們可以知道:
1 在幸福系數(K)和渴求度(Q)一定的情況下,被滿足度(Z)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滿足度(Z)=渴求的事物實際被滿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
當被滿足度(Z)小於零時,說明渴求的事物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倒退了,那麼,幸福感將是一個負數,也就是渴求的結果不但沒有獲得幸福,反而陷入不幸當中.比如,炒股票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卻虧了(或叫做被套)10%,結果當然是不幸的了.
當被滿足度(Z)等於零時,那麼幸福感F也為零,炒股情形中,相當於不賠不賺.
當被滿足度(Z)大於零小於1時,說明渴求的事物有進步,但還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結果是有幸福感,但還有欠缺. 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是盈利小於10%.
當被滿足度(Z)等於1時,說明渴求的事物完全被滿足了,此時獲得的幸福感是完美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也是10%.
當被滿足度(Z)大於1時,說明渴求的結果超出期望值,那麼獲得的幸福感也就超出想像.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結果贏利大於10%.
2 在幸福系數(K)和滿足度(Z)一定的情況下,渴求度(Q)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渴求度=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渴求度通常情況下為1,也就是設定事物的目標值與你正常的期望目標值是一樣的,。
如果設定的目標超出自己在一定時間,在正常情況下的力所能及,那麼,這樣的渴求度就會大於1,當然,這樣的渴求是不容易被滿足的,因為超出了你的期望.但如果被滿足,那麼幸福感也會更大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較符合實際,但如果設定贏利20%,那麼此時的渴求度就是2.
如果設定的目標小於自己在一定時間,在正常情況下的力所能及 ,或者說渴求目標很容易實現,那麼,此時的渴求度就是小於1的.炒股中就好比渴求本周贏利10萬元較符合實際和有把握,如果你渴求本周贏利5萬元,那麼你的渴求度就是0.5.那麼,如果你的渴求被滿足,那麼你的幸福感就會打對折的。
3 在渴求度(Q)和滿足度(Z)一定的情況下,幸福系數(K)越大,幸福感(F)也越大.
在同樣的條件下中,在擁有對同樣事物的渴求度(Q)和被滿足度(Z)的情況下,每個人因為性格以及愛好等自身特性的不一樣,從而導致每個人獲得的幸福感也不一樣,簡單地講就是說,有些人愛激動,而有些人不易激動,幸福系數也可以稱之為激動系數。這個幸福感的差別系數就是幸福系數,假如設定幸福系數K最小值為1, 那麼,在通常情況下每個人的幸福系數都是大於1的。
通常情況下,女人的幸福系數要大於男人的幸福系數,因為女人一般比男人愛激動,所以,女人一般比男人容易得到幸福,以及容易得到更大的幸福。比如男女結婚,男人和女人獲得的幸福感就是不一樣的;與之相對應的是,女人易受挫折,好有不幸感。
通常情況下,小孩的幸福系數要大於大人的幸福系數,因為小孩比大人愛激動。
二 簡化的幸福公式
因為 幸福感(F)=幸福系數(K)*渴求度(Q)*被滿足度(Z) .
因為 滿足度(Z)=渴求的事物實際被滿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
因為 渴求度(Q)=所渴求事物的期望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所以 幸福感=幸福系數(K)*(乘以)所渴求事物實際的被滿足值/(除以)所渴求事物正常的期望值
[編輯本段]1〉概念
拼音:xìng fú
英文:well-being;happiness;blisshappy
幸福是人在創造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中,由於感受和理解到個人 ,集體乃至人類的目標,理想和正義公益之事業的實現而得到人格上的滿足。(倫理學標准概念)
1、定義
幸福是指人感知自己的需要、條件和活動趨向和諧的生活狀態。
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怪獸.因此幸福也可以理解為對慾望的滿足.
2、幸福的本質
人對生活的滿意感、和諧感。
[編輯本段]2〉幸福定律
中國幸福學認為,幸福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由此我們就推導出幸福的六個定律。博弈聖經
一 幸福第一定律——幸福感都是暫時的
人們獲得的幸福感都是暫時性的,就像不幸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會逐漸淡化的,所以,我們如果想繼續擁有幸福,想過幸福的生活,就必須去不斷地滿足更多的渴求。
二 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遞減性及推論
人們得到一個幸福後,那麼人們對同一個或同一類幸福的渴求度就會遞減,當人們再次獲得這個或這類時幸福時的幸福感就會逐漸遞減,當達到足夠多的N次時,渴求度會變為零,幸福感也就變為零了。
推論 1 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為幸福的遞減性,我們進而可以進一步得知,當我們享受過一個幸福N次後,在一般情況下,這輩子,我們是再也享受不到這個幸福了。
推論 2 幸福資源的遞減性
因為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有限性,所以,人們能享受的幸福資源是有限的,也是在遞減、減少的。
三 幸福第三定律——人們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獲得的幸福感越大
渴求度是與幸福感成正比的,所以,如果獲得幸福的經歷越曲折,那麼人們的渴求度就會相應變大,那麼獲得的幸福感就會越大。
四 幸福第四定律——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 及推論
因為幸福感與渴求度成正比,所以當人們對某事物沒有渴求時(也就是渴求度為零時),那麼,某事物也就不會給人們帶來幸福。
推論一 幸福與金錢沒有直接關系
因為幸福的直接來源是渴求,因為金錢並不能給所有人帶來幸福,所以幸福與金錢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推論二 隨著物質財富的增加,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次數卻越來越少,幸福感的強度也越來越小。
隨著人民擁有的物質財富的增加,人民的渴求資源卻變得越來越少,所以在物質財富方面人民能獲得的幸福也就越來越少,而且獲得幸福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同時對地球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大。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發展 所得出的結論,即: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物質財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獨幸福除外。所以說,如果我們一味地搞經濟發展,結果只能走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老路,最終人民得到的幸福反而會越來越少,這是一條得不償失的發展道路。
推論三 人們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量遠遠大於人們在物質財富方面所能獲得的幸福數量
渴求既包括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求。我們在關注人民幸福的時候,首先考慮到的往往是人民在物質財富方面的渴求(具體表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上),經常忽視了人民精神方面的渴求,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法,是一種得不償失的發展思路。
當人民富裕起來的時候,當人民的思想充滿了金錢意識的時候,那麼人民的思想就開始腐朽墮落了,社會就開始沉淪沒落了,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再也找不到了。到那時即使我們比美國人更有錢,比美國更強大,又有何用。金錢是換不來幸福的。
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覺的
幸福是需要有感覺的,如果你的渴求事實上已經獲得了滿足,但當你沒有感覺或感覺不到渴求被滿足的時候,你仍然是不會有幸福的感覺的。
幸福第六定律 幸福感的獲得是需要有愉悅的心情
如果你的渴求獲得了滿足,但此時的你如果仍沉浸在其他事件的悲痛之中,那麼此時的渴求被滿足的感覺仍然是難以獲得幸福的。
[編輯本段]3〉幸福的規律
定義
人的幸福三要素需要、條件和活動之間必然的、穩定的、本質的聯系和客觀存在的發展趨勢。
內容
1、幸福的需要規律:適合條件不用付出代價或付出較小代價就能滿足的需要就是有利於幸福的需要,人要積極滿足、享受和發展這種需要;與條件相矛盾、沖突,滿足它要付出更大代價的需要就是有害於幸福的需要,人要接受、忽略直至遺忘它;
2、幸福的條件規律:不用付出代價或付出較小代價就能滿足需要的條件是有利於幸福的條件,人要充分享受和積極創造、改善這樣的條件;有害於需要滿足或要付出太大代價才能滿足需要的條件是有害於幸福的條件,人要避免做這種得不償失的事;
3、幸福的活動規律:使需要和條件趨向和諧的活動是有利於幸福的活動,人應該做這樣的事;使需要和條件趨向矛盾沖突的活動就是有害於幸福的活動,人不應該做這樣的事。
[編輯本段]4〉幸福的原理
當代人學家張榮寰2007年11月重新定義「幸福」和推論了幸福原理:幸福是人在創造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中,由於感受和理解到個人 ,集體乃至人類的目標,理想和正義公益之事業的實現而得到人格上的滿足。幸福是人與人激情的熱流從心河弛向愛之深海的溫馨;是善良人的單純。當人們付出責任的汗水,其額頭必然散發出幸福的光芒。為幸福學的產生奠定了論論基礎。以下是根據張榮寰2008年相關學術中闡述和總結的幸福原理:
1.幸福不是宗派神學的禁慾體驗,也不是禮教理學的享樂感受,更不是金錢地位的無限慾望,而是信念和嚮往實現的人格滿足。
2.幸福來自從我做起的祝福, 即來自每個人由衷的祝福,只要你選擇首先祝福他人,幸福就從此開始蔓延。這種蔓延將使你的身心都發生變化,從思想上無私的給予,而首先達到了人格上的滿足。這種滿足將引領人的命運發生根本性轉變,即便你是個不幸的人,因著習慣性的祝福他人,幫助他人實現幸福,就會得到相應的幸福。
3.幸福來自依靠,最直接的是依靠自我人格的提升,將人格、生態、產業和一切公共事物賦予理性,最有價值的幸福就此誕生。人的幸福只能是人格社會的產物;是新淑女,是新君子和諧共進的結果。人與人相互正面的影響,將提升這種響應的滿足感,這種他人或者自身帶來的滿足感就是幸福。我就是你的幸福,因為你就是我的幸福。彼此確指的是什麼?只能是人格的升華、生態的凈化、產業的更新。
4.幸福是自我人格影響的正面結果,幸福不是以往社會的剝削壓迫,也不是災禍人格的謬誤思想,偏激情感、野蠻意志、低賤個性,而是人格社會的為真理信仰、為命運修養、為幸福負責、為統一開放、為未來優先的公益意識和行為。是幸福人格的正確的思想、仁愛的情感、文明的意志、高雅的個性、光明的行為。
5.幸福是與生具來的使命,幸福不是有可能實現的想像,而是奔赴偉大榮譽之路的忠實感情;幸福不是隨波逐流或者任性施威的情慾,是幸福的人格、崇高的理想、合理的生活過程、文明的風尚和逐步完善的幸福生活,幸福的幸仰是與生具來的使命。
6.幸福是價值觀的實現,只有幸福觀念才能引導和導引幸福,幸福實現人生目的,社會價值。理智支配慾望,敬業壓倒苟安;道德消長於真理,利益增減於人格。如此意志,過去賢聖有之,今日之世人則更易掌握,失敗有加,非入卑微,信仰丟棄,方墜低賤。宇宙之悠悠,衰微只及肌膚;人格之拋卻,頹廢必致靈魂。真理之漠視、冷漠、懈怠、過敏、懦弱、喪失自信、定史生活乏味,意氣如灰;專制、壓迫、野蠻、違背責任心,讓社會動盪,生態失衡!一旦擁有正確的幸福觀和應用獲得幸福的原理及其方法,就會產生有價值的幸福。
7.幸福是生命樂趣的抒發,幸福一旦繼續,博愛般的奇跡就會久盛不衰。學習的是榜樣、垂範的是德行、宏揚的是永負責任、知恩報恩、合理的是生活過程;誰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人,誰的激情在燃燒著歲月、誰的時代就會來臨、誰的幸福就會來臨!
8.幸福是正視人生的信仰,幸福的信仰一旦被漠視,人格便會墮落,社會便會倒退。玩世不恭,自以為是,自暴自棄,假公濟私,先己後人油然而生。社會公眾不能安居樂業,自然災害不斷,人生悲劇難料,人的發展堪憂,即便是宗教精英,抑或政治英雄,皆不免災禍之憂苦,傳媒之笑柄,更淪為後代之罪人!然則,只要以幸福人人的人格標准進行人的修養和行為,以合理的生活過程進行社會的行政,將幸福的信仰進行到底。如此人人修養,不管是個人,還是種族,乃至整個人類,只要以幸福的信仰精神去正視人生,就一定會實踐獲得幸福的基本方法:即幫助任何能觸及到的人獲得幸福!
9.幸福是終極信仰,一切信仰終極目標是一種人格的最終滿足,或者說超越暫時的幸福,以一種階段性的幸福狀態表現一個人的信念乃至步入最後永恆幸福的大門時所證明自身認同真理的正確性。對此,古今中外的哲人雖有各自的表述與理解,但卻證明了不幸福的人千差晚別而幸福的人只有一門,那就是融入到自己的信仰當中去,以一種人格滿足來給予愛,回應愛。
1.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實現的一種主體生存狀態。人們在為理想奮斗過程中以及實現了預定目標和理想時感到滿足的狀況和體驗。對幸福涵義的理解因理想,追求的內容不同而不同。無產階級把幸福建立在集體主義基礎上,認為人們的幸福生活,不僅包括物質生活,還包括精神生活;個人幸福依賴於集體幸福,集體幸福高於個人幸福;幸福不僅在於享受,更不僅在於個人的享受,而主要在於勞動,創造和斗爭.
2.幸福(Fortune),美國以經濟報道為主的刊物。1932年創刊,原為月刊,1978年改為半月刊。由亨利·盧斯(Henry Rose)創辦的時代出版公司發行。在芝加哥出版。
因為:1 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 都存在有一個前提,即渴求。2 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滿足或部分被滿足的時候得到的。所以:
幸福的定義就是: 幸福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
渴求就是人們希望實現某個不太容易實現的事情的願望。仔細體會一下不難理解,在我們的生活里,在報刊文章,電影電視里每一個令人感動的關於幸福的故事,無不都是主人公在有渴求的狀態下,並且在渴求被滿足或部分被滿足的時候才獲得幸福的。任何人任何一個幸福的獲得都來自於渴求,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摘自:中國幸福學研究)
Ⅲ 什麼是幸福學有沒有這方面專業的資料
幸福學是陳孟雲開創的一門新時代的哲學 ,是一門研究人類幸福的本質規律並總結為一定的理論方法,用以指導人類獲得幸福的應用性科學。幸福學也可以稱之為幸福哲學。幸福學具體理論和應用詳見《中國幸福學研究》網站。《中國幸福學研究》理論的基本內容有一個核心,兩個基本原理和六個基本推論。
《中國幸福學研究》理論的兩個基本原理
第一基本原理,人的本性是不滿足。人類為什麼能從一般動物裡面脫穎而出?就是由於人類不斷增強的不滿足本性導致了人類的渴求(求知)欲,以及實踐欲不斷增強,從而導致了人類自身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從而使人類能從一般動物種類中能脫穎而出,成為現在的人類;其他動物,則由於容易滿足,也就難於進步,或進步緩慢。所以人的本性是不滿足。這也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所在。 第二基本原理,幸福的定義。因為:1 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 都存在有一個前提,即渴求。2 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滿足或部分被滿足的時候得到的。所以,幸福的定義就是: 幸福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 渴求就是人們希望實現某個不太容易實現的事情的願望。仔細體會一下不難理解,在我們的生活里,在報刊文章,電影電視里每一個令人感動的關於幸福的故事,無不都是主人公在有渴求的狀態下,並且在渴求被滿足或部分被滿足的時候才獲得幸福的。任何人任何一個幸福的獲得都來自於渴求,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
《中國幸福學研究》理論的六個基本推論
第一基本推論,人類的最終追求是幸福。因為人類的本性是不滿足,所以人類的本性就是追求滿足。因為幸福就是渴求被滿足後的結果,所以追求滿足就是追求幸福,所以,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幸福。所以人類的最終追求就是幸福。 第二基本推論,人的定義。什麼是人?從人的本性,或者說從廣義上可以講,人是具有不滿足本性的動物。這種定義是從人的共性方面來定義的,其實呢,人類中的任何人,就像大自然中的任何一片葉子一樣,與其他的同類都是不一樣的,都是具有其個性的,特別是人的意識。根據馬克思理論我們知道,物質決定意識。因此,關於「人」我們就可以如此定義:人是具有不滿足本性,且具有在特定環境下形成有特定意識的動物。 第三基本推論,人生的定義。 什麼是人生?因為人的本性是不滿足,——不滿足導致了人們的渴求——渴求獲得了滿足——人們就獲得了幸福。根據幸福第一定理我們還知道,幸福的感覺都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每一個幸福的感覺都是會消失的,又因為不滿足是人的本性,所以,人們會繼續尋求新的渴求,尋找新的幸福。如此循環往復,就是一個人的人生。所以,人生就是人們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過程。 第四基本推論,人是時代的產品。因為人是具有不滿足本性,且具有在特定環境下形成有特定意識的動物。所以人是時代的產品,也就是說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生的所作所為都是時代的影響所致,也就是說,好人,壞人,偉人,小人都是時代的產物,與個人本身無關,只需研究個人的時代背景就行了。什麼是時代呢?就個人而言,時代就是能決定和影響某個人意識的所有客觀環境。 第五基本推論,存在就是真理。因為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東西,所以存在就是真理。 第六基本推論,人類最終追求的社會是和諧幸福社會。因為人類的最終追求是幸福,因為保持人類能持續繁衍也是第一要務,所以能給人類(而不是少數人)帶來持續和諧幸福的社會才是人類最終追求的社會。
《中國幸福學研究》理論的一個核心
是人類(包括人類子孫)的幸福是檢驗實踐的唯一標准。因為人類的最終追求是幸福,所以人類的任何一個實踐都是手段,最終目的是為了人類的幸福,為了人類子孫的和諧幸福。所以人類必須和諧發展,去尋求更廣的,更遠的和諧幸福。所以那些為了少數人的幸福而損害多數人的幸福,為了當代人的幸福而損害人類子孫的幸福的實踐都是錯誤的,都是必須加以糾正的實踐。 在此理論基礎之上,《中國幸福學研究》又給出了許多幸福學在社會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和理論創新。比如哲學的新定義,民主的新定義,真理的新定義,感情的新定義,尊嚴的新定義,愛國的新定義等等很多詞和概念更科學,更直觀的新定義。
Ⅳ 心靈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情感里有了可以依靠的事物,使人不再感到過分不安和迷茫。
心靈:心靈是一個情感場,它通過各方面的情感表現出來,心靈不是捉摸不透的。通俗講,心靈指人的思想感情(情感)。
寄託:本意是心靈的某種依靠,即在人郁悶、傷心、迷茫的時候需要安慰,卻找不到身邊真實的依靠時,心中那不切實際的,幻想的依靠。相對而言,有精神寄託的人更少會對生存狀態感到迷茫,心底更踏實,因而更有利於人們獲得相對高效率高品質的生活。
心靈有了寄託,是指一個人不再拘束在空虛無所依靠的環境之中,而是有了想法,有了歸屬感,有了重新奮斗的動力。心靈的寄託將負面情緒疏導至被寄託處,以緩解內心感到的不安,這是一種給精神的葯劑。
(4)心靈幸福學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與「寄託」意思相近的詞:
1、依靠:做動詞時指憑借、靠別的人或事物來達到一定目的。做名詞時指可以從中得到安慰或幫助的人或事物。
2、依賴:依靠別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給。指各個事物或現象互為條件而不可分離。
3、依附:依賴;附著;從屬。
與「心靈寄託」意思相近的短語:
1、精神家園:心靈獲得安慰地方精神寄託之所。
2、精神寄託:為了促進彼此間的聯系,加強社會融合,讓社會變的豐富多彩,不論是運動,聊天,還是諸如此類的事情,只要是具有社會性,都可以將它列入其中,也就是寄託的對象是多樣化的。
Ⅳ 在心理學上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作為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幸福心理學出現的時間並不算早,尤其在中國,可以說它是新的歷史時期隨著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並順應新時代人們工作與生活的需求而不斷發展起來的.我們知道,心理學的研究在此之前多側重於消極心理學,如病理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等,其目的在於心理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把研究重心放在了從負向、病理的角度來了解心理問題上,但是,沒有心理疾病並不等於心理的完全健康,人類的精神生活也需要更高層次的追求.幸福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分支學科,關注人性、社會和生活的積極面,關注人類的生存質量,致力於研究人的幸福生活,研究精神品質,指導人們追求高質量、高幸福指數的生活,以成為一個真正健康的人.
幸福跟什麼有關?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什麼東西都跟幸福感有關,比如高收入、高學歷、婚姻、年輕美貌、甚至日照時間.在中國,什麼東西跟幸福感更相關呢?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第,至愛親朋的關懷,溫暖的社會支持,這些是中國人看重的東西.儒家的核心概念叫仁,儒家很看重的就是人際關系.東方文化提供了幸福學很多的思想來源.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因素會讓我們的幸福感流失.西方心理學家稱之為幸福竊賊.就是說有些小偷在我身邊,偷我們的幸福感,主要是憂愁、郁悶、焦慮、壓力、畏懼、憤怒、怨恨、嫉妒等等,我們一些負面的情緒讓我們良好的感覺流失了.那怎麼辦?幸福心理學告訴我們,我們需要阻止幸福感的流失.
幸福心理學是這樣一種東西,它是一種觀念,它希望我們可以改變舊有的觀念,從現在開始變得更加積極、更加重視我們的幸福生活,同時它也是一種行動,不光要這樣的認識,更需要我們的行動.幸福是多樣的,人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幸福,關鍵在自己的感知和體會.
Ⅵ 你認為幸福究竟是一種能力還是一種狀態
我認為幸福既是狀態又是能力。或者更大層面,所有正向的狀態其實都是一種能力,勤快、善良、包容、愛、幸福——這些都是能力,這種能力彷彿與生俱來,又好似可通過後天學習和鍛煉。這個過程我傾向於這么認為:這些美好的品質就像種子一樣在我們出生時就種植在我們身上,如果我們的父母和周圍的環境「沒有誘惑的深情,不含敵意的堅決」,那麼這些美好的品質就會像小樹一樣自然生根發芽。
Ⅶ 心理學幸福感的三大來源
心理學幸福感的三大來源
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心理學幸福感的三大來源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幸福不是短暫的愉悅
有些人會問:「我怎樣才會幸福?」對馬丁·塞利格曼教授來說,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因為如果我們不能區分愉悅和滿意,我們就會完全依賴捷徑,去尋求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愉悅。愉悅是立即的,來自感官,而且是暫時的。一旦外在刺激消失,它們便很快跟著褪去,而且我們會對這些感覺產生「習慣化」效應,以後就需要有更強、更多的刺激才能帶來相同程度的愉悅。
我們都清楚不是要暫時的幸福感,真正的幸福感必須來自自己的努力。然而人類卻發明了許多捷徑去取得暫時性的感官愉悅:毒品、巧克力、購物以及電視等。
幸福者更願意利他
幸福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利他行為。很多人或許會認為不幸福的人比較能同情別人的痛苦,因為他自己感受過,應該更會有利他行為出現。實驗結果顯示,幸福的大人和小孩都更有同情心,也更願意捐錢給需要的人。也就是說,幸福的人更可能是利他主義者時。
當我們幸福時,我們不會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我們會更喜歡別人,甚至願意與陌生人分享我們的好運。當我們心情低落時,我們不相信別人,變得很內向,並且集中注意力來保衛自己的需求。
幸福的真諦:忘記過去,抓住現在
人們為什麼會緊抓著過去的仇恨不放?為什麼改寫不幸的歷史不是我們的天性?其實,寬恕可以將痛苦、仇恨轉換成中性甚至積極的情緒,從而使生活的滿意度提高。記住,「你不原諒加害者也並不能傷害他,但寬恕卻可以使你自由。
馬丁·塞利格曼教授列出的幸福三法則中,抓住現在的幸福最為重要。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及現代人極度的未來心態會讓我們忘記現在。所有的科技進步,從電話到網路,它們的好處都是讓你做得更多,做得更快,省下時間好讓我們去計劃未來,但是,節省時間、籌劃未來已經使我們失去了現在。
幸福感言句子1
1、真正的幸福,其實不是讓我們背負著終生之憾的危險,刻意去刪除自己身上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是要我們把握好自己手裡一顆顆實實在在的珍珠,學會包容與珍惜,才能從彼此心靈和弦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幸福不會自己向你走來,它會站在你不遠。
2、幸福與地位高低無關,與金錢多少無關,與房子大小無關,與容顏美醜無關,與知識深淺無關,與年齡老幼無關,它決定於慾望、氣度、心態,決定於內心的修煉,決定於精神的高度。
3、幸福似一杯香茗,輕飲慢品里,溢出的卻是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愜意而舒心;幸福似一杯紅酒,無論酒的種類是什麼,用心細品里,總能品出那縷濃濃的甘醇,讓人陶醉不醒,醉的是身,醉的是心。
4、幸福是一個謎,你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當我們飢餓時,一片麵包的獲取,那就是一種幸福;當我們陷入迷濛時,一個路標的出現,那就是一種幸福;當我們傷心落淚時,一聲親切安慰的話語,那是一種幸福。
5、幸福是一道風景,若以一種坦然的心態漫步其中,那人生便充滿了美麗的風景。不僅在於你怎麼去欣賞和體會,更在於你面對生活時的心態和方向。
6、幸福是天空,是陽光,是草地。幸福,就是我們的生活。
7、幸福是什麼?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幸福沒有一個明確的標准,卻人人可以感受和品味,幸福是感激,是溫暖,是奉獻,是寬容,是奉獻,讓我們苦苦尋覓,又無限嚮往。其實,幸福只是一種看問題的角度。
8、幸福是陪伴人一生的追求,從來沒有過片刻的遠離。幸福就在身邊,如影隨形,只是我們更多的時候,忙於追逐世俗的目標,而忽略了它的存在。
9、幸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同愛情。可是幸福竟又是那樣的簡單,好象我們張開雙手就能和它相擁。一切都源於神奇、不可思議的機緣,長久的留駐在我們的心中,所以,要記住,幸福乃是一種心情,平淡、包容、溫暖、可愛。
10、幸福是寒冷的冬天北風呼嘯時心底的春光;是假日里一杯浮晃著淡碧的暖茶;是心存感激、諒解別人後的那善意釋然的一個微笑;是遠行時親人的叮嚀;是與三兩好友在茶肆間爽朗的談笑;是月華如水的河邊戀人的擁抱;是垂暮之時回味的種種坎坷和溫情人生。
11、幸福其實很簡單,它來源於生活的點滴,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它,它就會出現在我們生命的每段歷程,伴我們一生,直到永遠。
12、幸福看起來很物質,實際上很精神。有理想,精神生活豐富的人才有幸福感;沒有理想,精神空虛的人缺乏幸福感。
13、幸福二字,聽起來是那樣的簡單。人們往往刻意去追求幸福,努力去尋找幸福,有的人還為之奮斗一生,可到頭來卻發現自己一直走在幸福的路上,但卻從未享受過幸福。
14、幸福的體現,不一定要洋溢表現於外觀,而在於自己是否真實觸及到幸福的肌膚與靈魂。幸福不是用有形的東西裝扮與點綴出來的,而是需要在用心靈感受與發現里,保存在自己的心之最深處,靜靜的欣賞這朵朵幸福之花綻放的姿勢和馨香。
15、幸福從來不在於你擁有什麼,幸福在於用自己的能力去努力創造,去用心感受。幸福是要靠自己創造的,馬克思說:我的幸福屬於全人類。他以此為目標,為人類的解放事業,為共產主義貢獻了一生,他是幸福的。居里夫人、舒伯特、巴爾扎克這些人,他們為了人類的進步和文明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16、幸福本身沒有階級性,不同的幸福觀卻打上了不同的階級烙印。勞動者以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為幸福;剝削者以享受勞動者的勞動成果為幸福。
17、幸福,有時是那樣虛浮,有時是那樣真實;幸福,有時是那樣的近,有時卻是如此的遠;幸福,有時很簡單,有時卻很復雜。
18、幸福,有時很的確簡單的,悄然的就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左右的世界裡。我們時時哀嘆幸福總與我們失之交臂,差之甚遠,那隻是因為我們不曾真正用心去感受與發現過的原因。
19、幸福,是依偎在媽媽溫暖懷抱里的溫馨;幸福,是依靠在爸爸寬闊肩膀上的甜蜜;幸福,是看著爺爺綻放笑臉的慈愛;幸福,是注視著老師微笑的敬意。
幸福感言句子2
1、尊敬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研究每一個學生、發展每一個學生。
2、課堂是學生與老師互相學習的平台,學生的發展是教師收獲的最大成果。
3、寬中有嚴、嚴中有樂、樂而不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4、教師應是學生成才道路上的一塊青石板,是教育事業大廈中的一方紅牆。
5、教育需要轉向,必須擺脫過於務實的作風,而重新回到精神生活的本原中。
6、昨天金中人創造過輝煌,今天金中人把握住機遇,明天金中人爭創出奇跡。
7、課堂就是說我們的課堂教學要為學生的成長服務,一切為學生的利益著想。
8、俗名阿虎,言一為成功,我才剛剛上路;言二為一切皆有可能,相信自己。
9、身在教育,心系教育,與金x共榮辱;面向學生,心向學生,與學生同甘苦。
10、用指南針的.意志和剛鋪上路面的瀝青的熱情去堅持自己的理想——教書育人。
11、在教學中,我們總會遇到調皮的孩子,往往這個時候才更能體現你的教學智慧。
12、用愛心感召情感,用智慧澆灌心靈,用知識打開科學之門,是教師最快樂的工作。
13、生本教育像田野一樣朴實、芬芳,生本走進體育課堂,讓我與學生共同享受課堂。
14、教書育人,就像喝一杯苦丁茶,開始時會有些苦,但是很快便會回味出絲絲甜味。
15、教育就像農民種地一樣,合理施肥精心培育幼苗,翻土、除草直到他們能抗風擋雨。
16、注重細節,培養習慣。嚴格賞識激勵並存,用智慧澆灌心靈,用知識打開科學之門。
17、每天下班後,你要反思的一句話就是:你為金中的發展做了「加法」還是「減法」?
18、做一名教師,要學會利用個人魅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因勢利導,琢玉成器。
19、擁有一顆平常心,做孩子的知心人,分享快樂與悲傷,讓教與學活動成為幸福的源泉。
20、當你把課堂教學當成研究,記錄下點滴成功與失敗的經歷,你的教學總會生成鮮活的案例。
21、對待學生要全心全意,對待工作要兢兢業業,對待家長要問心無愧,對待同事要真心團結。
22、將孩子們躍躍欲試的心靈窗戶一扇扇地打開,讓生命脈芽破土而出,讓智慧的火花流光溢彩。
23、學校是學生求知的港灣,教師應為學生的需求,及時揚帆啟航,將每個孩子送到理想的彼岸。
24、社會的不斷進步,「學高為師,行正為范」的內涵也在不斷加深,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完善自己。
25、一天一點收獲,逐漸豐滿我們乾涸的經驗之囊;一天一點進步,載著我們駛入為人師表的殿堂。
26、三年前的事情你可能記不太清,但童年的往事在你的記憶里卻是最清晰、最有趣、最值得回味的。
27、生本課堂顧名思義就是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從學生角度出發,聆聽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
28、真正的課堂,應該是自然真實的。不作假,不作秀,不牽強附會,也不刻意雕飾。更要懂得回味,改進。
29、在你小的時候你總羨慕大人想干什麼就干什麼,沒有人管。可當你長大了反而覺得不是想干什麼都能乾的。
30、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是那些不會讀寫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不會丟棄舊知識並重新學習新知識的人。
31、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學生明白:我就是太陽。我就是上帝,我就是愛迪生,我就是總統;我一思考,就會燦爛。
32、付出是收獲的沃土,關愛是動力的源泉,微笑是學生心目中的一縷溫暖的陽光,更是孩子走向成功希望的階梯。
33、教育是人的教育。一個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人,不配當教師;一個不把學生當人來培養的人,更不配當教師。
34、知足常樂。行坐安然,貧富安然,名利不貪,恬淡寡慾,清靜無為,寧靜致遠,知足賽過長生葯,常樂好比活神仙。
35、班級就像一棵大樹,每個學生就是樹上的一片葉子,只有讓每一片葉子匯聚在一起,這棵大樹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
36、適逢大發展機遇的金中人是幸運的;參與大發展創業的金中人是自豪的;為大發展建功立業的金中人更是無尚光榮的。
37、教書是一輩子的事,而實習卻一生僅有一次,我會永遠記住我的實習班級——T1——16,因為我在這里愛上了「老師」。
38、「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激勵著我;「當一輩子老師,一輩子學當老師。」這句話影響著我。
39、黃沙如海,找不到絕對相同的兩顆沙粒,教海無邊,也找不到適用與每一節課的途徑與方法。這就是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
40、泰戈爾曾說過:「真正的目的不在於達到極限,而在於追求無限的完美。」教育是沒有極限的,但我們可以追求過程的完美。
41、作為一名教師,只教學生讀書,而不教學生思維,書是無法教好的;作為一名學生,只會讀書,不會思維,書也是無法讀好的。
42、教師是一座橋,架設在童年與成年之間,學生從這座橋上路過,跨過人生幼稚無知的江河,使彼岸不再遙遠,讓理想變為現實。
43、孩子們的心靈像湛藍的天空那樣透徹,這個環境相比社會中的其他環境是那麼純凈,會讓你的身心永遠是陽光,健康和快樂的。
44、新課程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表現,欣賞學生的想法,重視學生的問題,接納學生的意見,寬容學生的失誤,滿足學生的需要。
45、過去只代表著過去,過去並不重要,我只希望看到你們的現在和將來!因為,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曾經成功地改變了一個孩子。
46、教師職業說到底就是良心職業。有了良心,才有對學生的愛;有了良心,才有對家長的負責;有了良心,才有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
47、一個你不會注意;十個你也不會感到奇怪;如果是一百個一千個;甚至是一萬個;無數個你會感到怎麼樣?——積累也能成為一種力量。
48、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發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進生活;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學會創造;不是記住別人的思考,而是產生自己的思考。
49、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交換以後,我們還是擁有一個蘋果,但是,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交換以後,我們就會擁有兩種思想。
50、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51、教育實習是一個師范生的轉折點——由學生向老師的過渡,通過實踐,我發現自己的條件與一名合格的老師有一定的距離,還需努力、努力再努力!
52、美麗於心,文明於行。物變於人,人變於思。讓我們在寬容禮讓中,在慢步輕聲中,在尊敬師長中,在環保潔凈中,養成優秀的習慣,培養優秀的人才。
53、借班上課的時候班有的主任在課前會反復和學生強調紀律,因此每次上課之前我都要用一些時間進行課前動員來緩解學生,讓他們有輕松的心態來上美術課。
54、我們把人忘了。我們說,21世紀是數字化的世紀,是競爭全球化的世紀,卻忘了21世紀首先是人的世紀;我們教學生語文、數學,卻忘了首先教他們學做人。
55、兒童有好玩的天性,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慾望,我們在課堂上要利用好他們好玩的天性,勾起他們的好奇心並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探索慾望。
56、學校昨天的歷史令我驕傲,學校明天的輝煌使我憧憬,在驕傲與憧憬的交融中,產生了立足今天,實踐創新,全力推進學校發展的激情:把握今天,奮然前行。
57、少一點指責,多一點鼓勵;少一點嘆息,多一點關心;少一點抱怨,多一點苦幹;少一點隨意,多一點認真。你會覺得孩子多了一份可愛,生活多了一份陽光。
58、教育需要我們為孩子指明一個方向,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其他的時候,我們只要閉住嘴,站在一邊,靜靜地看著他們成長,孩子們的成長。
59、雖然年紀在我們中不算最大,但是卻像大姐姐般照顧我們每一個人。還有她嚴謹的做事態度,不做就不做,要做就爭取做到最好,這是對她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她身邊的人要求!
60、沒有人能夠知道春風的顏色,只有當她吹拂過山川和田野;沒有人能夠知道教育的發生,只有當她讓學習者的心靈揚起風帆;沒有人能夠知道孩子們的靈慧,只有當他們自由的思考和實踐。
幸福感言句子3
1,借口少一點,胸懷大一點,嘴巴甜一點,火氣小一點,行動快一點,效率高一點,煩惱少一點,微笑多一點,勤奮多一點,成功近一點。
2,互相信任才算好夥伴,互相關心才算幸福的家庭。
3,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造幸福。
4,不要亂花錢因為明天你就可能失業,不要趾高氣揚因為明天你就可能失勢,不要吹噓愛情因為明天你就可能失戀,不要委屈自己因為明天你就可能死去。
5,聰明和智慧是兩回事。聰明是1種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則是生存的1種境界。世界上聰明人不多,估計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見,估計百里無一。現實生活中,不吃虧的是聰明人;而能吃虧的是智者。聰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麼。
6,男人對女人的傷害,不一定是他愛上了別人,而是在她有所期待的時候讓她失望,在她脆弱的時候沒有給她應有的安慰。
7,持黃金為珍貴,知安樂方值千金。
8,切勿貪意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
9,在自己是「壞別人」時,別人還是「別人」,自己卻變「壞」了。世界只會擁抱那些先敞開自己的人。給別人挖的陷阱,常是自己歲月的墳墓。好的思考不是讓大腦奔跑,而是能為世界打開道路。耍小聰明者,最後一定會被小聰明耍。用謊言騙別人可恥;用豪言騙自己可悲;用誓言騙世界可恨。
10,沒有人能打倒您,除非你您自己。只有您心中有顆信念的太陽,無論走到哪裡,那裡都會有燦爛的陽光。積極樂觀、自由奔放,生活就應該明明朗朗!
;Ⅷ 什麼是幸福學
網路上都有的,以後自己網路吧。幸福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幸福的本質規律,用以指導人類獲得幸福的綜合性科學。幸福學也可以稱之為幸福哲學。幸福學是一門新學科,涉及到倫理學、心理學、文藝學、經濟學、法學、生態學、生命科學、精神病理學等許許多多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中的學科,同時與哲學也有不解之緣。幸福學不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科,與其他側重某一領域研究的學科相比,幸福學屬於一門將幸福問題作為迫在眉睫的問題來研究的學科,這種針對性強的學科正是人類所急需的。
Ⅸ 心靈至福是什麼意思 心靈至福的意思
1、就是指心靈、心理或精神方面最大、最強烈、最持久的快樂幸福!福至心靈,儒家術語,謂福氣來了,人的心竅也開了,心思都顯得靈巧了。形容人遇到適當時機時思路靈活、舉措得當 。
2、心靈(而非靈魂或精神),一個器官,是將動物在生物學的層面上與植物區分開來的分界線。心靈是一個生命場,它是以「場」這樣的一種形式與我們的其它器官發生相互作用的;同時,心靈也是一個能量場,它的能量是通過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後轉化而來的,並且,這部分能量只會在履行其自身的功能以及在其成長發育的過程中被消耗掉;心靈更是一個情感場,它通過各方面的情感表現出來,心靈不是捉摸不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