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雷鋒的品質有哪些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助人為樂,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釘子精神。
⑵ 幸福是什麼的內容簡介
《幸福是什麼》共八章四十一小節,用凝練的語言和鮮活感人的細節和大量的圖片,為讀者展示了一個真實感人的郭明義。作者從郭明義的個人成歷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工作精神和堅持20年無償獻血,16年捐資助學,15年每天提前兩小時上班的點點滴滴事跡,積小善而成無疆大愛,並帶動更多的人傳遞愛心和溫暖,成為當代學習雷鋒精神的楷模。他的事跡既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生動詮釋。
⑶ 雷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
褪去政治宣傳的塗抹,拋開帶時代色彩的符號包裝,會發現雷鋒最樸素的思想就是報恩。一個父母雙亡,沒人關愛的孩子。
這樣的生活如果再持續幾年,伴隨他進入叛逆的青春期,童年陰影會強大到扭曲他一輩子的人生道路。但雷鋒是幸運的,童年的痛苦足以讓他有刻骨銘心的記憶,又未漫長到扭曲他的人格。
學習雷鋒精神
一是要學習弘揚雷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雷鋒精神的第一位,是對黨、對國家、對社會主義的熱愛。
這個理想和信念激勵我們全黨全社會自覺地把個人的追求和奮斗同黨的事業、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聯系起來,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要學習弘揚雷鋒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雷鋒是以服務人民為最大幸福,以幫助他人為最大快樂,這是雷鋒精神的一個典型的標識,也是我們今天仍然要弘揚的一個崇高品德。
三是要學習弘揚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雷鋒生前做過多種崗位,但是干一行他熱愛一行、干一行他精通一行,這一點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仍然是需要的,仍然需要像雷鋒那樣立足本職、忠於職守、兢兢業業、精益求精。
⑷ 雷鋒精神指的是什麼
雷鋒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雷鋒是以服務人民為最大幸福,以幫助他人為最大快樂,這是雷鋒精神的一個典型的標識,也是我們今天仍然要弘揚的一個崇高品德。
學習弘揚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雷鋒生前做過多種崗位,但是干一行他熱愛一行、干一行他精通一行,這一點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仍然是需要的,仍然需要像雷鋒那樣立足本職、忠於職守、兢兢業業、精益求精。
(4)雷鋒的幸福是什麼擴展閱讀:
雷鋒精神應該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應該保持其實質與內核不變的情況下,使其內容和形式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具有實效性。也就是說,要實現雷鋒精神的時代化,使雷鋒精神的內涵體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得到豐富和升華。
⑸ 雷鋒是怎樣的人
他是個無私奉獻,全心為人民服務的好戰士。他一直都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裡。
我用自己的話說說。說得不好不要見怪。
除了好戰士和好榜樣,我認為他是個有血有肉的好心人。而他的夢想是要用自己美好的心靈,和善的外表,和溫暖的笑容去給世上每個人帶來幸福。看到他的笑容,我彷彿看到春日裡的暖陽;誰說他只有心靈美呢,事實上,他外表美也美得很動人。(感動。。流淚。。想哭。。)
所以,學習他的精神,並不只有捐贈和做事兩個方面,學習要從多角度去考慮。
有一句話,是他說過的「原來全是鋼鐵啊…這需要多少鋼鐵啊!」,這是他當年在武漢長江大橋的所見所聞。(具體內容可以搜索相關資料和照片;照片內容大概為,他站在鋼鐵橋下引橋岸邊,橋在他左側,呈45度左右角度的背景)如果一般人第一次參觀武漢長江大橋則沒觀察那麼仔細了。
他平時細心觀察身邊每事每物,所以造就了他的足智多謀。如果沒有足智多謀的才能,取而代之的可能將是身體力行。(不是他能做的每件好事,平常人都能做到的。)
從保存下來的照片看,他每完成一次任務,每次幫助一個人,不管怎樣他都是一臉笑容,無論當時環境多艱險,都沒有半點愁眉苦臉的樣子。
他好像在說:「我不辛苦,我不累,只要你們活得幸福,我就會感到快樂;然而你們不要為我擔心,我過得很好……」
唉,說到最後,,淚呀。。。
⑹ 雷鋒的精神是什麼
雷鋒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雷鋒是以服務人民為最大幸福,以幫助他人為最大快樂,這是雷鋒精神的一個典型的標識,也是我們今天仍然要弘揚的一個崇高品德。
⑺ 幸福是什麼這篇文章的作者和文章簡介
作者:李春雷
"雷鋒傳人"——郭明義:
郭明義,男,1958年12月生,遼寧鞍山人,1982年復員到齊大山鐵礦工作。1996年至今,任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
入黨30年來,他時時處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在每個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業績。從1996年開始擔任采場公路管理員以來,他每天都提前2個小時上班,15年中,累計獻工15000多小時,相當於多幹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們稱他是"郭菩薩"、"活雷鋒",礦業公司領導則稱因郭明義使整個"礦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華。
他20年獻血6萬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義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鞍山市第一批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2006年,郭明義成為鞍山市第一批遺體和眼角膜自願捐獻者。
1994年以來,他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和災區群眾捐款12萬元,先後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卻幾乎一貧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還住在鞍山市千山區齊大山鎮,一個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單室里。
郭明義曾先後獲部隊學雷鋒標兵、鞍鋼勞動模範、鞍山市特等勞動模範、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是鞍山市無償獻血形象代言人。
內容簡介
《幸福是什麼》共八章四十一小節,用凝練的語言和鮮活感人的細節和大量的圖片,為讀者展示了一個真實感人的郭明義。作者從郭明義的個人成歷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工作精神和堅持20年無償獻血,16年捐資助學,15年每天提前兩小時上班的點點滴滴事跡,積小善而成無疆大愛,並帶動更多的人傳遞愛心和溫暖,成為當代學習雷鋒精神的楷模。他的事跡既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生動詮釋。
報告文學《幸福是什麼》是春風文藝出版社2012年重點項目,並准備報遼寧省「五個一」工程獎。按照省委宣傳部的要求,經多方邀請和溝通,最後我們請河北省作協副主席李春雷擔綱創作「當代雷鋒郭明義」的報告文學。作者兩次奔赴鞍鋼齊大山礦,采訪了相關人員,獲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也翻閱了大量的有關郭明義先進事跡的材料,經過近一年的創作和修改,完成了報告文學《幸福是什麼》的創作。
郭明義,外表朴樸拙拙,像一塊粗糙的鐵礦石,內心卻十分靈秀和豐滿。他會寫詩,愛唱歌,是一個優秀的英語翻譯,還是一個出色的崗位能手,更是一個奉獻熱血和真情的愛心使者,一個致力於新時期道德建設的現代公民。他用自己的生命在詮釋著一個時代命題——幸福是什麼?
作者簡介
李春雷,男,1968年2月生,河北成安縣人,國家一級作家。畢業於邯鄲學院英語系和河北大學中文系。主要作品: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歲》,長篇報告文學《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寶山》、《搖著輪椅上北大》和《木棉花開》等,曾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蟬聯三屆)、首屆全國五一文化獎、冰心兒童文學獎、河北省文藝振興獎(蟬聯三屆)和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蟬聯五屆)等。2007年12月,當選河北省作協副主席。
本書亮點:
用傳記形式原汁原味還原雷鋒,並給予雷鋒精神准確解讀的一個優秀文本
文摘
2007年2月,鞍山市臨床用血告急!
血源不夠,就意味著有些患者的手術要推遲,緊急搶救的患者會因血源不足而喪失生命。
郭明義決定發動一次大規模的無償獻血活動。
回到家,他把原來的獻血倡議書又修改了一遍,加入了中心血站臨床用血告急,患者的生命等待救援之類的內容,還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啟發大家,假如亟待輸血的病人就是我們的親人,我們該怎麼辦?之後,他再次印製1000份,馬不停蹄地穿梭於礦業公司機關和各車間的辦公室和食堂,面對面地宣讀。
老郭噪音吵啞,濃濃的鞍山味兒,但他念得真誠,投入,聲淚俱下。念完了,抹抹臉上的淚,又開始唱歌了,還是那一首著名的《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唱著唱著,他的淚再次下來了。
大家喊,老郭,你快別唱了,我們都跟你去獻血!
3月2日,是一個星期天。在郭明義的召集下,齊大山鐵礦和礦業設備公司等單位的100多名幹部職工,30多名社區居民,齊聚中心血站。
一隻只粗粗細細、黑黑白白的胳膊,伸向了采血車。
鞍山血荒,瞬間告破!
2010年2月1日,鞍山中心血站再次告急。
第二天,郭明義就向礦業公司的廣大職工和社會志願者發出了獻血倡議。
2月9日,大隊人馬再次奔向鞍山市中心血站。
那一天,正是臘月二十六,天降大雪,寒風襲人。一輛白色的采血車,通紅的十字閃耀著亮光,近百人的隊伍排在車前,陸續還有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的人流。 郭明義的工友來了,他常去匯款的郵局職工來了,常去復印打字門市的店員也來了,甚至還有社區那些泡棋牌室的「麻婆」和基督教徒,100人,200人,500人,600人………
鞍山市紅十字協會的工作人員驚呆了,他們從來沒有見到過這么龐大的獻血隊伍。沒辦法,只好臨時再調用3台采血車。
這時候,老郭來了。隊伍一陣騷動。
「老郭,你好!」大家紛紛向他打著招呼。
「大家好,排好隊,一個一個來。」郭明義笑呵呵地擠過人群,跟大家頻頻拱手。大家也紛紛給他讓開一條路。他擠上采血車,急切地與工作人員商量方案。
由於血站庫存根本容納不下600多人同時獻血,這些隊員中,只有138名志願者完成了捐獻。
這一次,共採集血液32000毫升,不僅保證了鞍山市春節假期的用血安全,還為臨近城市儲備了充足的血源。
目前,郭明義獻血志願者已超過4000人,這是全國最大的一支人數固定的獻血隊伍,這是全國最大的一個流動血庫。國家隨時需要,隨時取用。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上海、南京、昆明、深圳等大城市的血站門口冷冷清清,不時出現血荒,而鞍山市中心血站的門前總是熱熱鬧鬧,熱血沸騰。
鞍山無血荒,因為郭明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