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華容縣有多少個鄉鎮
華容縣轄三封寺、萬庾、北景港、章華、治河渡、禹山、注滋口、操軍、梅田湖、插旗、鯰魚須、東山等12個鎮,團洲、新河等2個鄉。
【位置、面積】華容縣位於湖南省北部邊陲,岳陽市西境,地處東徑112°18'31「~113°1'32」,北緯29°10'18「~29°48'27。北倚長江,南濱洞庭湖。周鄰6縣(市)、場,東與岳陽市君山區交界,西與益陽市南縣相鄰,南連國營北洲子農場,北接湖北省石首市,東北與湖南省監利縣隔江而望。縣境廣袤均為70公里,境內東西最大橫距6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0公里。集雨面積1612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0.76%;其中平原1028平方公里,佔56%;低山丘崗區328.2平方公里,佔17.08%;水面255平方公里,佔26.2%。
【地質、地貌】華容位於揚子淮地台的江南地軸上,屬既有強烈擠壓褶皺上升運動,又有升降運動的江南古陸。縣境地處洞庭湖凹盆地北緣,地勢北高南低,中部丘崗隆起,東西低平開闊,微向東洞庭湖傾斜。地貌分區特徵較為明顯:東北部為低山丘陵區,間有溪谷平原,中南部為丘崗區,其餘為平原。平均海拔在35米以上,海拔最高點(雷打岩)為382.9米,最低點為東湖湖底(海拔)21米,高差361.9米。全縣按地貌類型可分為平原和山地兩大類。平原面積1028平方公里(不含江、湖、河、庫等水域),按成因可分為:江河平原、溪谷平原和濱湖平原;山地總面積328平方公里;按高程可分為崗地、丘陵、低山3類。
【氣候特徵】華容地屬北亞熱帶,為濕潤性大陸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溫多變,夏秋多旱,嚴寒期短,暑熱期長」的特點。2008年極端最高溫37.5度。極端最低氣溫為-3.9度,年降水量1188.6毫米,日照1516.8小時。無霜日262天。
自然環境
【水系】華容境內湖泊星布,河流網織,水系發達。有內湖21個,蓄水面積74.5平方公里,調蓄水量12154萬立米,內河8條,長95.14公里,蓄水量3857萬立米。水庫59座,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6座,小(二)型水庫51座,山塘港壋6208處,總蓄水量6873萬立方米。長江水系藕池河、華容河穿境而過。加上每年平均降雨量1214毫米,總產.3億立米,減去蒸發量6.3億立米,其中地表水為11.4億立米,地下水為3.6億立米,是名副其實的「水鄉」。
2. 涿州泄洪是哪個水庫放的水
你好,涿州境內主要河流有拒馬河、大清河、永定河。拒馬河為常年河,流經淶源縣、易縣、淶水縣、北京市房山區、涿州市,拒馬河並沒有水庫。大清河也叫白溝河,是琉璃河、小清河和拒馬河匯流後的河流,其中琉璃河、小清河上游均在北京市內,也並沒有水庫,但是每年雨季白溝河會隨著降雨量的增多上游三條河流的水量增加而水位上升。
永定河屬於季節河,主要用於泄洪排水,由於上游北京市用水量太大,所以在上游懷來縣建有官廳水庫用來補給北京市用水,多年來永定河處於乾涸狀態。所以你所說涿州如果泄洪,只有可能是永定河上游的官廳水庫了。
3. 吉林市氂牛河水是上游那個水庫流下來的
沒有氂牛河!是牤牛河,牤牛河不是什麼水庫流下來的。牤牛河平均河寬40米,平均河水深0.4米,多年平均流量5.57立方米/秒。是松花江的一個支流。發源於蛟河市天崗鎮東北生菜頂子北側,由東南流向西北,沿途匯集六道、窩集、紅星、大夥棚溝、永豐等河流,流經天崗、江密峰(永吉縣)鎮,於吉林市九站東側注入松花江。河道總長57.3公里,境內河長26.1公里;總流域面積872平方公里,境內流域面積281平方公里。
4. 黃河上的劉家峽水庫是什麼時候開閘放水的
1979年7月28日,黃河上的劉家峽水庫開閘放水,河水從閘口咆哮著噴出,如猛獸一樣怒吼。這次開閘放水既不是為了泄洪,也不是為了調整水庫水位,而是遵照水電部的指示,專門為四折帶式舟橋浮橋的高流速試驗創造條件。
5. 汛期釣魚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汛期河邊容易漲水,正常情況下,水情劇烈變化都有可能導致魚類在一段時間內不思飲食。
漲水的情況分幾種,一種是暴雨後漲水,一種是上游水庫放水,還有一種是暴雨後水庫放水。
而且河水也會有兩種表現,一種是緩漲水時,水色水質不發生明顯變化;另一種是由於水流較急等原因,河水中會摻雜大量泥沙而變得渾濁。
上游水庫放水,有可能會有較大個體魚類順流而下,給垂釣者帶來意外收獲。
而水質如果變渾濁,則不適宜釣魚。
6. 河南多地引黃河水打造人工湖,用的卻是引黃灌流的水,這背後有什麼玄機
河南省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大省,引黃灌溉對黃河流域農業生產意義重大。但近期有群眾反映,投建了8年的鄭州市中牟縣三劉寨引黃灌溉工程至今仍無法正常使用。
引黃灌溉工程要保障黃河長久安瀾,必須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要完善水沙調控機制,解決九龍治水、分頭管理問題,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工程,減緩黃河下游淤積,確保黃河沿岸安全。
黃河水資源量就這么多,搞生態建設要用水,發展經濟、吃飯過日子也離不開水,不能把水當作無限供給的資源。「有多少湯泡多少饃」。
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7. 什麼是過冷水
過冷水是有一定的生成條件的:或因為水中缺少凝結核,或其它願因,在○℃以下還保持著液態,這樣的水叫過冷水。當過冷水的條件不足時它會馬上變成冰(比如天空中的飛機穿過有過冷水的雲層時,雲中的過冷水遇到飛機,在有凝結核時會馬上結成冰,飛機機身就是凝結核,飛機就容易發生墜機事故)
除了「過熱水」以外,還有「過冷水」。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節目,把一瓶普通的瓶裝水,直立著放進冰箱的冷凍室。大約三小時之後拿出來。這時候可以看到水還完全是液體狀態。然後握住瓶子,往桌子上砸一下瓶子的底部,就會出現非常奇妙的現象。水慢慢地從下往上開始結冰了。最後整瓶水都凍住了,打開瓶蓋,怎麼倒也倒不出來了。
瓶子里的水在零下十幾度的冷凍室放了三個小時以後,就變成了「過冷水」。盡管水的溫度已經低於零度,但還處於液態。當受到一個外力的沖擊時,水分子的排列就會發生變化,變成排列規則的固體。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試一下,這個實驗很安全。不過我試過一次,沒有成功。可能是放的時間太長了。
8. 遼寧撫順章黨水庫上邊的 讓高山低頭 叫河水讓路 是誰說的
最早是1959年建設新安江水電站的機械隊的黨支部副書記劉玉春說的
後來好多水庫都引用這個口號
撫順大夥房水庫也是借的這句話
具體的看這個吧http://www.hangzhou.com.cn/20090515/ca1718722.htm
9. 樂山大佛真身全部露出,水位與往年同期相比低近2米,乾旱問題該如何解決
樂山大佛真身全部露出,水位與往年同期相比低近2米,乾旱問題該如何解決首先是進行人工降雨,其次就是從其他的地方進行引水,再者就是需要從環境的角度去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另外就是需要從水庫放出一部分的水流對乾旱的農田進行灌溉。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樂山大佛真身全部露出,水位與往年同期相比低近2米,乾旱問題該如何解決。
一、進行人工降雨
首先就是進行人工降雨 ,之所以需要進行人工降雨主要就是為了更好的滿足一些發展的需求,因為如果條件合適的情況下是可以主動選擇人工降雨來輔助降雨的,這樣子有利於生態環境的發展。
人民群眾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加強多渠道的合作,並且主動釋放一些政策福利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10. 拉林河的治理開發
偽滿康德7年至9年(1940年至1942年),日偽統治者強征農村勞力,在五常縣城西、安家、營城子境內,沿拉林河右岸修築3段堤防,總長約36.3公里。這些堤防施工標准低,防洪能力弱。解放後,人民政府組織人民群眾連年堅持興水利,治水害。1950年至1980年曾多次動員農村勞力,在拉林河、牤牛河、溪浪河沿岸築堤防洪。堤防總長232公里,其中拉林河堤長123公里,基本達到設計標准,防洪效益可保護農田24.69萬畝。溪浪河堤長20公里,可保護農田2.94萬畝。牤牛河堤長89.14公里,屬未完工程,堤防斷續,尚未達到設計標准,防洪效益差。因上游有龍鳳山水庫攔洪,多年來洪害不重。後來對既有的各種堤防,連年維修加固,防洪能力不斷增強。
雙城市拉林河堤於1956年將民堤聯結,去彎取直,加高培厚修築起來的。沿拉林河右岸,從單城鄉政前村前房子屯起,經前進、蘭棱、金城、韓甸、對面城到萬隆鄉增產村下多口與松花江堤相接,全長65.54公里。1956年達到歷史上最高水位141.4米(石家崴段),洪峰流量為4030立方米/秒。新修河堤,堤質松放,有13處決口。是年10月將決口處整修加固。1960年、1962年和1965年進行三次大的維修加固,加高培厚。河堤總土方量為230萬立方米。堤橫斷面高2-4米,頂寬為4米,坡比迎水面為1:2,背水面為1:1.5,尚有17.8公里未達到20年一遇的防禦標准。1980年開始堤防綠化,1985年有苗圃13處,育苗119畝,綠化河堤17.1公里,面積1214畝。拉林河堤保護24個村屯,12.38萬畝耕地免遭水害。 五常縣內有低窪易澇地85.18萬畝,大片內澇地多分布在拉林一帶。形成內澇的主要原因,是七、八月間降雨集中,積水難排所致。解放前長時期聽任自然,內澇問題未得解決。解放後,原拉林縣政府把治理拉林一帶的內澇做為水利建設重點,於1948年6月開始修建第一排水乾渠工程。當時,松江軍區二線兵團出動1個團的人力支援挖渠,施工月余完成土方量約30萬立方米。翌年4月又在松江軍區的支援下,修了第二排水乾渠工程,農民稱這兩條乾渠為軍民團結壕。兩條排水工程建成後除澇面積達4萬畝。為根治拉林河的內澇,1965年經過實地勘測,決定分兩期施工。翌年7月,牛家、紅旗、雙橋子、背蔭河、八家子、拉林、興隆等鄉(鎮),出動1.6萬名勞力,到9月中旬完成土方200萬立方米。第二期工程10月份動工,至1967年3月結束,完成土方量283萬立方米。至此,拉林一帶治理內澇的水利工程已初具規模。
拉林河堤於1956年將民堤聯結,去彎取直,加高培厚修築起來的。沿拉林河右岸,從單城鄉政前村前房子屯起,經前進、蘭棱、金城、韓甸、對面城到萬隆鄉增產村下多口與松花江堤相接,全長65.54公里。1956年達到歷史上最高水位141.4米(石家崴段),洪峰流量為4030立方米/秒。新修河堤,堤質松放,有13處決口。是年10月將決口處整修加固。1960年、1962年和1965年進行三次大的維修加固,加高培厚。河堤總土方量為230萬立方米。堤橫斷面高2-4米,頂寬為4米,坡比迎水面為1:2,背水面為1:1.5,尚有17.8公里未達到20年一遇的防禦標准。1980年開始堤防綠化,1985年有苗圃13處,育苗119畝,綠化河堤17.1公里,面積1214畝。拉林河堤保護24個村屯,12.38萬畝耕地免遭水害。 磨盤山水庫,為拉林河幹流最上一級水庫,壩址位於拉林河幹流上游黑龍江省五常市沙河子鎮沈家營村上游1.8km附近,距河口343km,壩址距哈爾濱市區約180km。地理坐標為東經127º41′20″,北緯44º23′40″。總庫容5.23億立方米。工程於2003年4月開工,2006年年底竣工。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151km2。水庫多年平均降雨量500~800mm,多年平均年徑流量5.6億立方米。磨盤山水庫是拉林河流域最上一級控制性工程,為多年調節水庫。屬於黑龍江省年徑流高值區,水量豐富,水質好,無污染。因此被選定為哈爾濱市居民生活和工業生產提供優質可靠水源,同時在對水庫下游防洪、灌溉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其綜合利用效益顯著。
亮甲山水庫,位於吉林省舒蘭市卡岔河上游亮甲山鄉境內,是一座以防洪防澇為主,結合灌溉、養魚、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庫。該水庫也是吉林省著名的旅遊勝地,因宋朝民族英雄岳飛在此「亮甲」而得名。庫區景觀如詩如畫,秀美多姿。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618平方公里,系多年調節水庫,總庫容1925億立方米,是卡岔河流域控制性工程,對根治卡岔河洪澇災害已發揮重大作用。
龍鳳山大型水庫,1958年,經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勘測設計,在水利廳第二工程處的支援下,右岸一級支流牤牛河修建龍鳳山大型水庫1座。動員全縣勞力2.5萬餘人,紅旗招展,夜以繼日,歷經10載,於1968年大壩、隧洞、溢洪道、輸水洞等樞紐工程基本竣工,控制面積1 740平方公里,為年調節水庫,調解水量2.8億立方米,總庫容2.33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32萬畝,其中水田25萬畝。
延軍水庫,位子青嶺鄉延軍村。攔第五排水干線水,由縣水利局勘測設計與施工。1958年8月動工興建,1959年10月竣工。壩長600米,最大壩高6米。壩頂高程165米,設計水位164米,死水位162.5米,設計總庫容為87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為248.9萬立方米,死庫容20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O.3萬畝,其中水田O.08萬畝。養魚水面800畝,養魚50萬尾。近幾年由於天氣乾旱,庫內無蓄水,不能發揮效益。庫區荒地有些已被開墾.大壩遭到破壞,現已基本報廢。
玉皇廟水庫,位於榆樹市十四戶鄉境內,卡岔河支流二道河上游,大壩東距土橋鎮4公里。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87.6平方公里,樞紐工程有主壩、泄洪洞、輸水洞組成。水庫始建於1958年,是榆樹市最大的一座中型水庫。玉皇廟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養魚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2007年,松遼委復核玉皇廟水庫設計洪水標准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准為300年一遇。加固後水庫死水位185.8米,死庫容27.7萬立方米,興利水位190.1米,興利庫容2490萬立方米;設計洪水位191.83米,相應庫容4741萬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92.66米,總庫容6061萬立方米。最大泄量70.8立方米每秒。
石塘水庫,位於榆樹市卡岔河流域二道河支流半截河下游,壩址在城發鄉北1.5公里處,距榆樹市19公里。石塘水庫大壩工程始建於1958年,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14.4平方公里,水庫正常蓄水位為175.52米,庫容為1231萬立方米,石塘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養魚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城發鄉著力開發石塘水庫,依託石塘水庫大力發展生態休閑農業。
向陽水庫,位於榆樹市卡岔河右岸,三道河子上游。壩址距向陽鎮向陽屯2公里。水庫控制流域面積67.1平方公里1958年建庫時定名位奮進水庫,因位於向陽鄉向陽南,1960年取名向陽水庫。向陽水庫是一座以防洪除澇為主、結合灌溉、養魚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2007年,松遼委復核向陽水庫設計洪水標准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准為300年一遇。加固後水庫死水位184.5米,死庫容146萬立方米,興利水位188.87米,興利庫容1351萬立方米;設計洪水位190.08米,相應庫容2179萬立方米,校核洪水位190.73米,總庫容2621萬立方米。最大泄量58.38立方米每秒。 龍安干線。以龍鳳山水庫為水源,修建經龍鳳山、光輝、民意、志廣等鄉,至安家鎮境內的一條引水渠道,全長65.8公里。國家投資220萬元,於1976年動工,共動員勞力7萬餘人(約600萬個工日),到1979年5月,歷時兩年半,工程完成27公里,灌溉水稻面積800畝。後經陸續整修,到1985年,灌溉面積達1.36萬畝。
紅旗運河,1958年建設,雙城市曾興修引拉林河水灌溉農田。經勘測設計,渠首在五常縣紅旗鄉唐家店附近,總乾渠深入雙城市境內。當年秋季開始施工,經秋冬兩季,完成渠首總土方任務的71%,總乾渠單城一段初步形成。1959年3月末,因未列入省、地計劃之內,縣人、財、物不足而停建。1976年經省、地批准,雙城市在紅旗運河的基礎上,續建引拉工程,定名為友誼渠。友誼渠是本縣歷史上第一個大型引水自流灌溉的水利工程。渠首位於五常縣紅旗鄉沿江河村和吉林省榆樹縣懷家鄉石龍山腳下。於1976年11月動工興建,1977年6月完成了第一期主體工程,6月25日舉行剪綵儀式,勝利通水。當年有單城、前進兩鄉受益,灌溉農田2萬畝,其中水田5000畝。此後,逐年按工程設計繼續施工,1979年4月基本建成。修築乾渠5條,總長177公里,支渠54條,總長332公里,支渠以上構造物398座。共完成工程量103 7.01萬立方米。其中土方1026.32萬立方米,石方8.46萬立方米,混凝土2.23萬立方米。
友誼渠,整個工程由渠首、庫前灌區、石人溝水庫、庫後灌區四部分組成。渠首在五常、榆樹兩縣交界的石龍山腳下,距雙城市境11公里。主要工程有拉林河主河道上堆石攔河大壩一道,長300米,壩前右岸非溢流壩兩段,共長840米,壩前右岸八孔進水闡門一處(2×2米)。拉林河水通過闡門流進總乾渠引入雙城市境內,最大流量為32立方米/秒。庫前灌區從渠首起,包括總乾渠,東、西兩條分千渠至石人溝水庫。總乾渠從單城鄉雙躍村入縣境內,經前進、蘭棱到金城鄉東風村,全長54公里。在金城鄉東風村總乾渠尾端,建分水閘門1處,將水流分開,分別流入東、西2條分千渠。東分千渠從分水閘起,經希勤、韓甸、對面城、團結到杏山鄉雙青村邢家屯流入石人溝水庫,長46公里。西分乾渠從分水閘起,經韓甸、對面城到萬隆鄉吳家村流入拉林河,長37公里。在西分乾渠上,於韓甸鄉高家村又開紅旗分流1條,至對面城鄉樓上村流入拉林河,長21公里。庫後灌區包括石人溝水庫後的高、低兩乾渠。高乾渠從石人溝水庫起,經杏山、水泉、臨江到農車鎮仁利村流入仁利水庫,長19公里,低乾渠尚未修建,設計從石人溝水庫起,經杏山,臨江到永勝鄉永革村流入松花江,長22公里。友誼渠流經14個鄉(鎮)99個村。灌區總面積為75萬畝,其中耕地面積為49.9萬畝,草甸子10萬畝。設計灌溉面積為24萬畝,其中水田14萬畝。工程有效灌溉面積為9萬畝,其中水田7萬畝。1985年實際灌溉面積達到8.3萬畝,占工程有效灌溉面積的92.2%,其中水田7萬畝,占工程有效灌溉面積的100%。 第二排水干線:始建於清朝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由三甲喇四屯(現希勤鄉境內,此屯光緒末年被水淹沒)西門外起,向南通小四屯(現和平村)東,王暖屯(現金河村)西,經吳金屯(現金城村)、上檯子(現金城村)東,流入拉林河。順水溝全長11482米。1948年在原順水壕的基礎上,重新勘測設計,延伸擴展成從樂群鄉富勤村北甘井子起,經同心、希勤、蘭棱到金城鄉上檯子屯西,泄入拉林河。干線全長28.5公里,最大底寬24米,平均底寬18米。有分干線1條,支線6條。控制受澇面積18.01萬畝。
第三排水干線:1948年秋勘測設計,1949年春施工,當年主體壕段基本完成。但下游有3.6公里壕段,靠京哈鐵路太近,改線8.2公里,於1950年4月全部竣工。從幸福鄉永支村起,經聯興,雙城鎮,朝陽到蘭棱鎮永發村房身泡屯泄入拉林河。干線長37.2公里,最大底寬19.2米,平均底寬12米。有支線6條。控制受澇面積19.09萬畝。
第四排水干線:1948年勘測設計並施工,1949年5月全部完成。從聯興鄉慶華村屯東起,經單城到前進鄉政國村徐家窪子屯西泄入拉林河。干線長29.3公里,最大底寬15.5米,有支線5條。控制受澇面積16.3萬畝。
第五排水干線:1948年勘測設計並施工,1949年5月全部完成。從青嶺鄉延放村西北起,到單城鄉政前村前房子屯南泄入拉林河。干線長22.7公里,最大底寬25.6米,有支線2條。控制受澇面積6.6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