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營造企業員工的幸福感
如何營造企業員工的幸福感
人人都希望著幸福的生活,每個企業也都希冀成為卓越的企業,但是,企業要真心為員工謀取幸福,就要重視、經營每一個員工,要放手讓人才幹事、支持人才幹成事。接下來我整理了如何營造企業員工的幸福感相關內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讓一群原本就幸福的人上車,讓一位充滿人格魅力的領導者開車,在旅行的過程中充分賦予每個人職責范圍內的權利和自由,充分發揮他的能力,讓他在這場旅途的'過程中產生發自內心的熱愛來不斷激勵他前進。
一:幫助員工了解工作中的興趣
提升員工幸福感的首要方法是幫助員工了解工作中的興趣。很多人在工作中缺乏幸福感,其直接原因是意識不到自己工作的興趣所在,久而久之,就出現職業倦怠,幸福感也會大打折扣。針對這種情況,企業在對其進行心理援助時,就可以通過讓員工了解工作興趣的方法來幫助他職業幸福感。益西擁有多年的企業心理援助項目經驗,能夠為你具體指導如何幫助員工了解工作興趣,讓你的員工的幸福感因此得到提升。
二:幫助員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幫助員工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也是提高員工幸福感的重要方法之一。企業幫助員工做職業生涯規劃的好處是,幫助員工將個人發展目標融入企業發展目標,從而建立起一個跟隨企業一起成長和發展的個人發展計劃,這樣能夠提高員工的忠誠度,也能夠讓員工感覺到工作的意義,帶給員工更多的幸福感。
三:營造寬松活躍的工作氛圍
寬松活躍的工作氛圍是讓員工感覺到幸福的重要條件。每天在一個寬容活躍的環境中工作,能夠幫助員工保持心情愉悅,也能培養員工待人處事的正確方法,讓員工在這樣的環境中更好地搞好人際關系,這樣員工的心理壓力減輕,幸福感也會大大提升。
四:為員工提供公平的企業環境
為員工提供公平的企業環境也是企業心理援助的重要方面。很多員工的幸福感不高與企業自身的不公平環境有關。不公平的環境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工作場所的硬體設施條件,一個是企業文化、制度等軟環境。企業無法做到自身的公平,就會帶給員工很多負面影響,員工會抱怨、會鬧情緒、員工幸福感不佳直接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五:幫助員工進行自我幸福感管理
要想提高員工幸福感,企業還應該幫助員工進行自我幸福感管理。員工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自身的心理,企業可以通過外部措施來影響員工心理,幫助他們提升幸福感,但也要關注員工的本身的心理素質。企業應該幫助員工樹立起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並且提高員工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以此來幫助員工進行自我幸福感管理。
Ⅱ 4招教你提升員工幸福指數
幸福感是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在職場中,沒有幸福,只有壓力。其實不然,只要領導者做好以下幾點,也能為廣大員工提高幸福指數。
有兩個例子:
某公司正在沖刺季度業績,於是要求員工加班加點完成。員工一整個星期都在加班,連周末也沒有休息的時間,最終實現了季度目標,卻沒有兌現當初的季度獎勵。幾個季度下來,每個團隊都有好幾個人離開。
某公司也在沖刺年底業績,然而,公司老總體貼員工天天加班,於是經常組織員工參加周末聚會。雖然少了周末休息的時間,但是員工之間的感情好了,有說有笑的,平日里的工作都輕鬆了不少。
沒有人喜歡無休止的工作,更沒有人願意自己一直付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公司領導想要留住員工,就得花心思明白員工的想法,像上面的例子一樣,領導因為知道年輕人喜歡玩,於是經常組織大家參加聚會,在聚會中交流感情。很快,團隊凝聚力就培養而成了。企業老闆要多花心思在員工的休假、員工的生日、員工獎金、員工旅遊等方面,方能提高員工幸福指數。
現代公司越來越講究效率,講究公平,他們會把公司員工劃分幾等,非常努力的,很努力的,一般努力的,不努力的。為了實現公平的待遇,針對員工的績效做出獎勵,優秀的給予獎金獎勵,表現差的就得減薪。
這樣的制度,無形中給員工添加了巨大的壓力,人人你追我趕,都想做到最優秀的,拿到最多的獎金。有最優秀的一個,也會有落後的一個。有些員工,不是他不夠努力,而是追不上前頭的人。滯留在後面的時間久了,就會產生自我懷疑:我真的很差嗎?我真的不能得到認可嗎?
畢老師認為,與其惡性競爭不如多組織培訓,讓更多的員工提高自己,加入到優秀者的行列中。有些時候,讓員工自主發揮,自由創作,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加入公司承諾,每年年底都會加薪,另一個選擇就是設置季度獎金,你會選擇哪種?很多朋友都會選擇前者,畢竟,加薪是我們參加工作的最大動力。對於很多員工來說,薪酬福利就是是工作中最重要的,員工的工錢是企業給予員工的直接體現。
然而,整整一年,誰都不明確自己會走到哪一步,會不會中途離開。總有人熬不住,提前離職,那麼他就沒辦法享受加薪待遇。因此,選擇時不時地發獎金,更加能夠提高員工的幸福感。因為每個季度有了更加明確的工作目標,而且只要努力了就能拿到手,這樣以來,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還能夠讓員工更加開心。要知道,企業給員工發獎金相當於是一種認可和鼓勵,能夠帶給員工刺激,感受到自己工作的價值。
很多時候,企業對於獎勵會提供若干選擇,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方案,或者說,給大家劃分層次,該拿到什麼獎勵,就拿什麼獎勵。這樣的設計,聽起來很公平。是的,你做了多少,就能夠拿多少;別人偷懶沒做什麼,也就拿不到什麼?太公平太計較的獎勵,實則毫無人情味,與其分開獎勵,不如統統不要獎勵。
員工因為有多種選擇,反而患得患失,今天想我一定要拼勁全力,才能夠拿到最高的獎勵;明天想,天天都這么努力,實在是太累了。有選擇的餘地,員工就會想,我這個選擇真的最好的嗎?總覺得放棄的那個選擇才適合自己。患得患失的情緒,正是幸福感流失的表現。
以上幾個對比,很明顯,幸福指數更高的都是後者,而且後者指數更少。幸福其實很簡單,只要企業多傾聽員工的心聲,多了解員工的想法,就一定能夠幫助員工提高幸福感。
Ⅲ 如何提高員工的幸福感
合易認為:1、切中需求、富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
薪酬福利往往是職業幸福感最直接的來源。設計與實施對外富有競爭力、對內公平合理的薪酬管理體系,充分發揮薪酬的激勵作用,是提升員工幸福感的關鍵。同時,公司福利的針對性細節設計,也能為提升員工幸福感提供助力。
2、知人善用,精確人崗匹配帶來的工作成就感
把合適的工作交給合適的人來做,讓員工能夠從事自己擅長、感興趣的工作,幫助員工實現個人突破與個人價值,並通過完成有挑戰性的工作、承擔更高層面的崗位責任,持續不斷取得職業成就感。
3、關注員工成長,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及培養輔助
設計既滿足企業發展又符合員工期望的職業生涯發展體系,並在員工職業成長過程中給予足夠的成長磨練機會、培訓與指導輔助,幫助員工更好的將個人發展嵌入到企業整體發展的過程當年中去。
4、良好的工作氛圍,正向積極輕松活躍的企業文化
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對員工的生活態度、職業觀念、行為准則及行為管理會起到潛移默化的良性導向作用,關注員工的心聲與建議,營造富有輕松活潑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讓員工更加主動且快樂的面對工作,能夠有效提升員工幸福感和忠誠度。
5、張弛有度,生活與工作有效兼顧與平衡
現代職場工作時間長、工作難度大、身心消耗大等特點容易影響員工工作熱情,降低員工的職業幸福感,從員工實際能力水平與個人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員工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有利於幫助員工獲得職業幸福感,提升穩定性和忠誠度。
Ⅳ 公司不斷調整架構,怎麼提升員工幸福感呢
美國哈佛學者研究表明,幸福感可以作為「快樂競爭力」給組織與個人帶來的變革,能使組織的生產率平均提高31%,銷售人員的銷售額平均提高37%,企業的客戶滿意度平均提高12%。不論是從員工穩定性還是從企業競爭力來看,讓員工擁有幸福感,是管理者需要踐行的事情。
但是,根據中國職業心理健康數據調查:在我國企業中,60%的員工面臨著高壓困擾,約40%的員工工作中缺乏活力,11.9%的員工對工作不滿意,21%的員工有較高的抑鬱傾向。由此可見,職場中員工的心理健康度讓人擔心,同時,也從側面看出,大多數員工的「幸福感」已經發生了嚴重缺失。
不斷認可是幸福的保證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能得到同事或管理者們的認可與欣賞,因為他們想要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回報。當員工完成某份工作,管理者對員工進行認可,會讓員工變得更開心,當員工工作開心了,幸福指數上升了,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也會上升。
積分制管理中,處處體現出對員工的認可。不管是員工在工作上的優良表現,還是出現更多的正能量行為,都是可以獲得一定的積分獎勵。例如:在工作方面,按時上交日常工作總結報告;完成手頭工作後,主動向管理者尋求工作等,都是可以得到一定的積分獎勵;行為習慣方面:主動幫助同事打掃衛生;向團隊成員傳播正能量的事務等,都會給予相應的積分獎勵。積分制管理模式下通過對員工不斷認可,讓員工在工作中和正能量行為中獲得快樂,在快樂中收獲幸福,並鼓勵員工在工作上有所作為,增加員工的信心。
Ⅳ 如何提升工作幸福感
現代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對大多數上班族來說,工作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負擔,如何提高在工作中的幸福感,成為高效工作的必要思考問題。
方法/步驟
制定工作計劃
(1)提前規劃好每天要完成的工作
(2)根據現階段的工作,做出預期完成目標
(3)對於工作細節,考慮多種解決辦法,做到從容不迫
(4)定期寫工作計劃總結,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的收獲和不足
Ⅵ 如何營造企業員工的幸福感 營造企業員工的幸福感應該怎麼做
1、激發員工潛能,讓員工有成就感。員工持久的、最大的幸福感來自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公司要通過培訓、培養不斷激發員工的潛能,並創造條件、搭建平台,讓員工在實踐歷練中,汛速成長,加快成才,充分體現自身的個人價值。
2、豐富企業文化,讓員工有歸屬感。企業文化是公司的靈魂。讓公司有共同的發展理念、追求願景、團隊精神、價值取向,才能志同道合,增強對員工的感召力。靠願景激勵、靠文化熏陶,是精神動力的來源,可以極大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創造性。
3、關心員工生活,讓員工有親切感。公司對員工有關懷,員工才能對公司有感情。公司對員工的身心健康、婚姻家庭、興趣愛好、生活狀況有所了解,多加關懷,才能化解他們的後顧之憂,增進對公司的感情,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
4、給予合理薪酬,讓員工有獲得感。員工工作的初級需求是養家糊口。給予員工一定的酬薪和職級待遇,並按勞定酬、論功行賞,讓員工物有所值,才能留住員工,對員工也是一種肯定。
5、營造和諧氛圍,讓員工有安全感。一個單位形成正氣上揚、團結和諧、彼此成就的氛圍,才能讓員工感到集體的溫暖,才能避免內耗,愉快合作,增強合力,促進發展。
Ⅶ 如何提升員工幸福感
導語:在企業這個組織內培養員工建立正確的人生幸福觀和讓員工有幸福感是企業管理的新課題,企業家除了提供給員工物質報酬外,還要提供給員工精神報酬,這是對企業管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儒家哲學的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人最重要的是追求物質外的精神幸福,在企業中用儒家文化管理和引導員工建立正確的幸福觀,並以此為出發點進行員工幸福的管理是新時期企業文化建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人的獨特幸福觀
中國人有自己的獨特幸福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幸福往往是超越於物質之上的,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及佛家,均把精神上的滿足作為人生幸福的最終追求,把道德和氣節也作為衡量幸福的標准之一。中國的文學作品把神仙的生活往往描述為不食人間煙火的精神富足者,物質只是人生在世的一個基本生活需求,這其實與西方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金字塔圖是相一致的,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作為人生的最終需求。他只說出中國傳統幸福觀的一部分,中國人更多的是在意自修,“心外無物”是修的最高境界。
儒家經典故事孔顏之樂其實是中國人幸福觀的集中體現。《論語・雍也》里有一段孔子對弟子顏回的評價,孔子日:“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一段話的意思是“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碗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孔子的實際意圖並非是要人們刻意追求清貧。而是通過對顏回的贊揚,表述了儒家對快樂和幸福的理解和衡量標准。
孔子認為幸福與快樂與否是與物質沒多大關系的。“安貧樂道”其實就是儒家的幸福觀。孔子認為:一個人即使是住在簡陋的環境,吃著粗茶淡飯,只要精神富足,人生也能樂在其中,仍能孜孜好學,仍能感到幸福,而且這種幸福是來源於內心深處的。孔子在《論語・述而》對這種幸福哲學理念做了更進一步的闡述,孔子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意思是“即便是吃簡單的食物,喝白水,彎起胳膊就能當枕頭,快樂自在其中。非道義手段得到的富貴,對於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雲。”孔子這種對快樂和幸福的論點和闡述被後人稱為 “孔顏之樂”。
“孔顏之樂”是儒家幸福觀的典範,在孔子的哲學思想中,人最大的追求與幸福就是“樂道”,這里的“道”其實就是人生理想。在企業這個組織中,要想做到幸福管理,首先要讓員工樹立正確的幸福觀,要讓員工有理想和有追求,要改變員工的心態模式,員工的心態模式很重要。只有員工有了一顆超然的心態。才能對人生有幸福感。一定要讓員工明白幸福來源於每個人內心的感受,來源於對理想的堅持和追求,其實並不取決於擁有物質的多少。如果能建立一種向孔顏之樂一樣的“安貧樂道” 的幸福觀,員工就能夠經受物質與利益的誘惑,減少虛榮帶來的內心的折磨。無論面對如何復雜多變的環境,都能夠始終保持一顆恬淡、安然的內心。這樣的企業就會形成一個人人能感知的幸福環境和氛圍,幸福管理就會開花結果。
幸福管理從價值觀入手
員工的幸福管理,要培養員工建立樂天豁達的包容觀,孔子和顏回之所以能夠在任何環境都能夠有幸福、快樂、喜悅的感受,是因為他們不但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更因為他們有樂天豁達的包容觀,對於當下的環境和處境有一顆樂觀的包容心態。他們從不挑剔環境,而是用強大的內心世界去包容和接受當下,他們的內心與每時每刻外部發生的一切形成一體,不批判、不抗拒,貧乏就享受貧乏,疼痛就享受疼痛,簡陋就享受簡陋。在樂天的同時,他們也積極的去改變環境和周圍的.不利氛圍。
如果在一個企業中我們的員工能夠像孔子和顏回一樣,無論身處怎樣的環境、崗位,被分配了怎樣的工作,都能夠在每時每刻與自身所處的外境和諧相處。安住當下,少一分幻想、浮躁,多一分專注、鑽研,自然就能從內心深處流露出一種喜悅的力量,並以積極的心態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當下的一切,而不是一味的怨天憂人,這便是幸福管理的目的。解放後我們的那些從國外回來的科學家,他們在國外過著很優越的生活,但是回到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他們沒有抱怨,脫下西服穿上了粗布中山服,馬上變成了一個普通勞動者,並用自己的努力改變著這個國家的命運。當記者采訪他們時,他們中沒有一個人抱怨的,都是樂觀包容的,所以有一顆樂天和包容的心態,對於一個人是否幸福非常重要。
員工的幸福管理,還要教育員工樹立幸福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不是靠別人得來的的理念。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種什麼豆結什麼果,人生的成功與幸福從來都是光顧努力奮斗和辛勤耕耘的人的,人生在奔向幸福之路上的種種奮斗歷程本身就是幸福,幸福有時是一個結果,有時也是一個過程。我們無論看歷史和現實中,任何人無論是事業和家庭做到幸福,都有一部酸甜苦辣的奮斗史。沒有什麼人會從別人那裡獲得幸福。
員工幸福管理,還要教育員工樹立知足常樂的人生理念。
一個人要有幸福感,一定要知足常樂,我們每個人由於家庭,文化,社會環境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原因,客觀上造成了一些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公平。但是如何看待這些,也是我們每個人是否幸福的很關鍵的原因。正確的應該是對我們能改變的,我們積極的去改變,對不能改變的,我們應該順應它,但是在心態上我們必須有一顆知足的心,人生其實不是與別人比,而是要與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比。現實中我們習慣了橫向比,而且老與比我們成功的人比,這樣往往很容易陷入痛苦之中,我們每個人應該比我們的過去,比一些不如我們成功的人,這樣就會有幸福感,知足並不是讓我們的員工不要有上進心,這是兩個概念。幸福管理就是既要讓員工積極努力創造幸福,又要讓他們有知足常樂的人生理念。這樣員工的幸福指數就會提高。
員工幸福管理,還要教育員工樹立質朴自然就是幸福的理念。
孔子一生是想做一些平天下的大事,但一生卻不太如願,過著喪家犬般的生活,但從他的談話中,除了有一些報國無門的無奈外,並沒有不幸福的感覺。原因是在於他並不刻意追求外在環境的條件,在簡朴自然中尋求生命的質感,他們不被虛榮所累,簡單的生活同樣能夠承載厚重的情懷,在簞食瓢飲中依然享受著清明的快樂。而我們現代人之所以離幸福越來越遠,是因為有一個錯誤的價值觀,認為“幸福是別人的崇拜,幸福是自我的高人一等”。因為有這個錯誤理念,人們在不斷的追逐中卻難以滿足這種虛榮心,老覺得滿足不了自己的慾望,所以帶來精神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幸福感就盪然無存。所以引導員工正確的認識自己,放棄一味的追求外在身份的標簽,樹立在質朴自然中捕捉內心幸福的理念也很重要。
古人講“樂道”才能“安貧”,“樂道”才能幸福。在一個企業中,要做到員工幸福,同樣要讓員工“樂道”,只有員工有了正確的道,也就是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和幸福觀,員工才能真正幸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