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思修怎樣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創造有意義的人生就看你怎麼樣認定你的人生,你想怎樣體現自己的價值?
荀子在《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我們今日過得如何,是基於前日所付出的努力而得來的。同理,我們想要過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就需要努力做好當下的事情。
在稻盛和夫的人生的人生理念中,他更看重的是眼前之事,而並非未來計劃。
他認為,一個人說自己能夠預見到久遠的將來,這種話基本上都會以「謊言」的結局而告終。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這些事情會不可避免地改變我們的計劃。所以越是久遠的計劃或者藍圖,往往抵抗變化的能力也會越低。
所以我們與其去為了很多無法預估的風險而費心費力,倒不如把時間精力集中在當下該做的事情上。
做好眼前的事情,把當下之事做到盡善盡美,那麼我們才能具備抵抗未來風險的能力。所以當下之事,才是根基所在
關乎於生計溫飽之事
溫飽問題實際上是我們當下的基礎之事,雖說很多人認為在這個時代,解決溫飽問題並非什麼難事。
但這確實是我們當下需要努力做好的事情,因為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們稍微不注意可能就會被淘汰掉。一旦失業之後,我們就會為了「溫飽問題」而焦頭爛額。
要是一個人每天都在忙著解決吃飯問題時,那麼他就沒有資格去憧憬未來。
就像《天道》中丁元英所作的《自嘲》一詩中說的一樣:「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有太多人給自己規劃了非常遙遠的美好生活,但都被現實所束縛著。不是他們不懂得給自己人生做長遠計劃,只是他們連溫飽問題都還沒徹底解決,再完美的計劃也只是一場美夢罷了。
所以,關乎於生計溫飽之事,是我們需要拼盡全力做好的眼前大事。
關乎於技能提升之事
我遇到過很多人想要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的「氣質」,於是去讀了大量提升人生境界的書籍。
確實,乍一看氣質上提升了不少,但他們的「生存技能」卻差得一塌糊塗。
這種現象就是典型的務虛而不求實的表現了。
一個人要不要修煉自己的心境,提升自己的氣質?當然是需要的。但前提是,你得先具備讓自己活下來、活更好的能力才行。
也就是說,如果你連一份穩定的工作都找不到的情況下,那麼你氣質再怎麼高,也都沒有意義。
我一個同學,每天手上都捧著心境、修養類的勵志書籍。但因為學歷不高、能力不強,幾乎很難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
所以,相對於氣質的提升,生存的技能提升才是當下更為重要的事情。
關乎於修養品行之事
當你的溫飽問題和生存技能都做得很好時,你就可以開始對自己的修養品行進行錘煉了。
一個人的修養品行有多高,決定了他未來的路能走多遠。
這其中有一個先後順序需要我們去清楚認識:一個人要先提升修養,端正品行,而後才會讓你的未來之路更加順利;而不是等走到某個人生階段之後,再來考慮修養品行的事情。
因而,修養品行之事,其實是介於生存之後,未來之前的重要事情。
理論上也是屬於當下需要做好的事情之一。
因為修養和品行能夠給你帶來更寬、更深的人脈資源,同時當你修養足夠、品行高尚時,你遇到「貴人」的幾率也會大很多。
所以關乎於修養品行之事,也是我們當下需要重視做好的事情。
關乎於身體健康之事
有句話說:「前三十年拿命賺錢,後三十年用錢換命。」
一個人想要在未來有所成就,前提是你的身體能夠支撐你走到那一天。
健康的問題不必多言,相信大家都能夠明白其重要性。
無論我們是躬耕當下,還是暢想未來,所有的前提都是你得擁有健康身體。因為如果你連身體健康之事都無法保障,那麼你就算計劃了再完美的將來也都等於「零」。
很多人仰仗著自己年輕,身體各方面機能都還很不錯,所以就不顧惜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
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關乎於身體健康之事,是我們當下更應該注重的事情。
B. 幸福的人千篇一律
幸福的人千篇一律
幸福的人千篇一律,每一個人都是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幸福的,是快樂的,但是人生的過程是曲折不平,彎彎曲曲,反正不是直線行駛的,下面看看幸福的人千篇一律及相關資料。
有一句名言「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幸福的家庭卻驚人的相同」幸福千篇一律,也許出自此。
幸福的人所擁有的幾個特點
1 、幸福的人一般都喜歡運動。運動不是為了健身,是為了和家人一起在另一種環境下哪怕是沒有任何語言的肢體動作。運動後肌肉伸展,身心放鬆,精神愉悅。內心所有的負面影響揮發掉了,被積極的情緒所代替。
2 、幸福的人喜歡堅持攀登高峰。這里說的高峰不是爬高的意思,是克服各種困難,堅持目標不放鬆。人有一種追求,就會不在乎眼前的困難,不會被困難所煩,感覺那都是些小事,不值得浪費太多感情。
3、 幸福的人不喜歡辯論。辯論費時間又費精力,還不一定能有好的結果,總是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觀點。世上本沒有對錯,只不過是看待角度不同,採取的方式不同罷了。每個人都有道理,只是做事的起點不一樣。
4、 幸福的人不怎麼計較。生活中你會發現幸福的人不怎麼計較,感覺挺隨和,與每個人都能合得來,不討人煩,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不會再放心裡。沒有較真,沒有攀比,時時刻刻有自己的人生哲學,不輕易讓別人的理論煩擾到自己。
5、 幸福的人心裡不記仇恨,不抱怨。知道生命中沒有如果,特別珍惜自己的時間,自己的心情,明白人非聖賢的道理。只在心裡默默記住自己認為最美好的回憶。
6 、幸福的人從不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懂得每個人的心情都有一個晴雨表,有歡樂也有痛苦,願意分享快樂,不躲避痛苦。知道人有七情六慾,不過分指責。
做一個幸福的人吧,其實也不難,對一些太在意的事情,稍稍變得淡化些,不對任何人寄予太高的期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態度。不刻意去改變誰,只求自己多多完善。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師,都有自己的優點,多學習別人的優點,讓自己更充實一些,朋友更多一些。
做一個幸福的人吧,從現在開始,從生活的一點一滴開始,從身邊的每個人開始。
幸福的人都擁有的幾個特徵
第一,幸福的人每日將微笑掛在嘴邊。俗話說,笑口常開,好事自來。 幸福的人常常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快樂,而這種喜悅會通過微笑來表現。正如成語所說,「笑逐顏開」。他們常常將微笑掛在嘴邊,不僅僅是為了顯露自己的幸福,也是為了傳遞和分享快樂。
試想,誰會對別人誠意滿滿的微笑抱有惡意呢?也許只是一個微笑,就會帶給別人一整天的愉悅心情。正如廣告所言:你好,我好,大家好。當每個人都讓微笑變成自己的生活常態時,這個世界就被幸福的人環繞啦。
第二,幸福的人都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總歸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並不能做到一直走在平坦的道路上。面對生活中偶爾遭遇的不順和逆境,幸福的人總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他們擅長從逆境中吸取教訓,端正對待挫折的態度,從而更好地前行。
他們不會抱怨挫折,相反,他們會感恩挫折給他們帶來寶貴的經驗。他們總是能從不幸里窺探到事物美好的一面,從而充滿鬥志和希望。他們就像一個個小太陽一樣,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的生活也充滿陽光。
第三,幸福的人總是心懷感恩。幸福是一個總體性的范疇,我們生而為人,就與他人和社會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個體的幸福,是與他人的辛勞分不開的。如果你今天因為品嘗了美味的菜餚而幸福
這幸福的背後藏匿著農民伯伯的辛苦、超市進貨員的'認真、餐廳主廚的敬業、服務員的熱情等等。幸福的人總是能夠體味生活中小事背後他人的付出,並且對他人心懷感激。正如網路熱語所說,「你之所以能夠輕松前進,是因為別人替你負重前行」。幸福的人們用他們那一顆顆感恩之心,溫暖著整個世界。
第四,幸福的人總是為他人著想。「將心比心」是作家畢淑敏曾在文章中反復提及的理念,也是如今社會美德的構成要素之一。幸福的人因為自身得到了滿足,就更加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推門進入雜貨店時,若是順勢多撐一會,為後面的客人免去再次推門的煩惱,你一定是一個溫暖善良的人。別人會因為你的小小舉動而感到幸福,而你也會收獲雙倍的幸福。
第五,幸福的人總是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我們常常在生活中見到歇斯底里的人群,他們散發的戾氣讓我們不自覺地遠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那些對世界溫柔相待的一群人,他們總讓我們覺得世界美好。幸福的人就像是自帶光環一般,他們被世界溫柔地對待,於是同樣溫柔地回饋於世界。他們沒有過多的稜角,也同樣沒有暴躁的脾氣。和他們相處,總是讓我們覺得放鬆和舒服。這是他們擁有的魔法,總能撫平你的暴躁,讓你被溫柔相待。
第六,幸福的人總是對生活充滿熱情。幸福的人總是能尋覓到生活中的閃光點,從而更加持續地熱愛生活。他們永遠不知疲憊地奔跑在追尋快樂的道路上,由於他們自身散發的強大正能量,也同樣帶動了身邊人一起充滿激情地學習和工作。
第七,幸福的人總是懂得取捨。他們對於事物的輕重緩急總是拎得很清。他們對小事並沒有鑽牛角尖的固執,放任它們自流;對於重要事物則會拚命追逐,直至完成。如此這般,他們總能活得輕松又快活。
以上就是我今天總結出來的幸福的人的特徵啦,如果你覺得現在的自己不夠快樂和幸福,也不要停下前進和努力的腳步,畢竟,幸福是追求來的,可不是等來的呀。
幸福的人一般都有什麼特點?
【1】和誰都能說到一塊。
這個特點既體現了他們特別能夠和別人溝通,有著豐富和高超的溝通經驗,也說明他們的心態是能夠容納別人的,當和別人的見解不一致的時候,他們總能夠理解別人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反對,如果你能做到和誰都能說到一塊,你也照樣能夠活得很開心。
【2】在小事上都不太計較。
這也是他們的一個為人處事的原則,在大事情上,他們都有自己的原則,但是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他們總能夠給別人一些機會,既不會太和別人因為小事鬧矛盾,也不會因為一些小事,影響他們和別人之間的關系,這就會讓他們有比較好的人緣,在人情關繫上,總能夠比別人更先一步,也難怪他們能夠混得很好,過得更好。
【3】心態都很平和。
一個人的心態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但凡是生活幸福的人,他們的心態都很平和,這種平衡不僅體現在和別人打交道上更體現在當遇到一些問題和麻煩的時候,他們不會急火攻心,不會讓自己的情緒失控,而是用非常理智的方法去迎接一切的挑戰。
【4】幾事喜歡往好了想。
這一點也說明了一個道理,你眼裡面看這個人是個好人,就能夠發現身上的閃光點,如果你腦子裡面總想著這個人是壞人,你總能找到他身上的毛病,我們眼裡面有啥,你就會看到啥眼裡面沒有啥,想找也很難。
【5】脾氣與性格比較溫順。
生活幸福的人脾氣一般都啥好,性格也比較溫順,見人的時候總是笑眯眯的,和你說話的時候,總是顯得很客氣,既體現了他們的修養,也體現了他對一個人的包容,你身上有再多的缺點,在他們看來都是優點,你身上都是優點,在他們看來,你就是一種美德,這種人心裏面就少了很多的煩惱,當然會過得很幸福啦。
C. 如何以科學人生觀辯證對待人生矛盾
以科學人生觀辯證對待人生矛盾的做法:
1、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幸福是一個總體性范疇。幸福是相對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標准。追求幸福的過程就是不滿足於現狀、不斷追求和創造更美好生活的過程。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實現幸福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條件。我們要在追求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更加註重追求德性和人格的高尚,注重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損害社會整體和他人利益的基礎上。
2、樹立正確的得失觀。不要拘泥於個人利益的得失;不要滿足於一時的得;不要懼怕一時得失。
3、樹立正確的苦樂觀。苦與樂既對立又統一,又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真正的快樂只能由奮斗的艱苦轉化而來。
4、樹立正確的順逆觀。順勢而快上,乘風而奮進,這是身處順境的學問;處低谷而力爭,受磨難而奮進,這是身處逆境的學問。在人生旅途中沒有永遠的順境,也沒有永遠的逆境。
只有善於利用順境,勇於正視逆境和戰勝逆境,人生價值才能夠實現。
5、樹立正確的生死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的價值卻是無限的。我們無法增加生命的長度,但卻能追求生命應有的高度。
6、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榮辱是一對基本道德范疇。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辱問題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一定社會思想道德原則和規范的體現和表達。榮辱觀對個人的思想行為具有鮮明的動力、導向和調節作用。
D. 人生矛盾有哪些思修
矛盾和矛盾論一樣,也有主次之分,我的理解是:生存是主要矛盾,吃喝拉撒、得得失失、恩怨情仇都是是次要矛盾。正是有了人生中各種各樣的次要矛盾交織,才使人生富有酸甜苦辣咸、百味俱全,也才有了五彩繽紛地生活。
生活就像萬花筒,人生就像七彩虹,讓你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著實無奈。
人生是矛盾的交織,也是無奈繾綣。美地有,醜地有;喜地有,悲地有;苦地有,甜地有,防不勝防,剪不斷理還亂。幸福是一個總體性范疇。幸福是相對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標准。追求幸福的過程就是不滿足於現狀、不斷追求和創造更美好生活的過程。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在紛繁復雜的一生中,每個人都由無數個矛盾和無數個無奈演變交織著。讓平靜地生活起波瀾
E. 大學生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人生矛盾
認知因素
偏差和投射是由人際認知而造成大學生人際關系障礙的主要方面,其內在機制是人際期望。
1、偏差
每個人的認知偏差是不可避免的,當這些偏差與個體的人際期望之間出現較大差距時,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就容易出現障礙。
2、投射
個體一般認為付出即有回報,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個性反映在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是這樣,以此為基礎認知別人,即為投射,也就是個體內在地期望對方亦是如此。很多大學生因為沒有在投射上得到平衡,或是在過程中過度運用投射,難免產生人際交往或人際相處方面的障礙。
3、情感因素
造成大學生人際關系障礙的情感因素較多,很多大學生正是因為情感上出現問題從而產生了心理問題,嚴重者甚至導致犯罪。尤其是大學女生更加容易出現情感上的問題,一般大學女生產生的異常如下:
(1)不成熟的戀愛心理
(2)貧富差距倒是心理失衡
(3)愛慕虛榮、貪圖享受的心理
(4)自卑、敏感的偏激心理
(5)報復、泄憤的心理
(5)幸福是總體性范疇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處理問題的方法
1、增強人格適應能力
人格適應是指在個體的人格發展與成熟過程中,其人格特質與社會環境變化、身心發育等密切關聯,保持和諧一致,體現出良好的適應態勢。
改造不良人格,培養和優化良好人格,這是建立和發展良好人際關系的第一步。
影響人格適應的因素除了友誼關系,還有其他許多因素,如親子關系、家庭環境、教育環境、氣質類型等,友誼關系可能與其他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因此把友誼關系與其他因素結合起來考察其對人格適應的作用,可能更有意義。
2、學生應學會自我減輕壓力
一般來說,應對壓力的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著重於問題的應對,即當事人估計環境情景以改變現存的個體—環境的關系。另一種是著重於情緒的應對,即當事人嘗試減輕焦慮而不是直接處理產生焦慮的那個場景。
3、控制心理應激及其消極影響的策略:
從臨床心理學的角度和學生輔導的角度看,要克服壓力對個體的消極影響。一下策略是比較有效的。
(1)消除應激的來源;
(2)認知改變策略(即改變對事物的態度、信念和知識評價);
(3)採用自我防禦手段(即利用心理防禦機制、通常屬於無意識心理手段)
(4)改進應對策略和應對方法(包括實現做好心理准備以應對那些可以預知的環境要求,也應當包括適當的逃避和迴避策略,所為「積極應對」未必都是適應性質的);布里丹毛驢效應也指出不應採取猶豫矛盾放入消極方式。
F. 辯證對待人生矛盾的幾個觀
辯證對待人生矛盾
1.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1)幸福是一個總體性范疇。幸福是相對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標准。追求幸福的過程就是不滿足於現狀、不斷追求和創造更美好生活的過程。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2)實現幸福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條件。我們要在追求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更加註重追求德性和人格的高尚,注重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
(3)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損害社會整體和他人利益的基礎上。
2.樹立正確的得失觀
不要拘泥於個人利益的得失;不要滿足於一時的得;不要懼怕一時的失。
3.樹立正確的苦樂觀
苦與樂既對立又統一,又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真正的快樂只能由奮斗的艱苦轉化而來。
4.樹立正確的順逆觀
順勢而快上,乘風而奮進,這是身處順境的學問;處低谷而力爭,受磨難而奮進,這是身處逆境的學問。在人生旅途中沒有永遠的順境,也沒有永遠的逆境。只有善於利用順境,勇於正視逆境和戰勝逆境,人生價值才能夠實現。
5.樹立正確的生死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的價值卻是無限的。我們無法增加生命的長度,但卻能追求
生命應有的高度。
6.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榮辱是一對基本道德范疇。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辱問題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一定社會思想道德原則和規范的體現和表達。榮辱觀對個人的思想行為具有鮮明的動力、導向和調節作用。
G. 怎麼理解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幸福是一個總體性范疇。實現幸福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條件,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損害社會整體和他人利益的基礎上。奮斗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7)幸福是總體性范疇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首先要認真加強品行修養,立足實際,作好表率,才能與時俱進,走在時代發展的前沿,樹立新時代新形象。
一個人在生活中的奮斗目標,總是和社會性的需要、時代的需要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脫離了歷史前進的方向和社會的需要,人的才智就會受到抑制。
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讓我們緊緊抓住時代的脈搏,緊跟社會前進的步伐,如果缺乏為民族復興的奮斗之心,沒有為實現社會主義而奮斗的大志,即使只為個人「名利」在某一時期對人的才智發展有某種刺激作用,那也畢竟是不長久、不穩固的。這樣的人只會被社會所淘汰。
H. 總體性范疇是什麼意思
總體性是歷史辯證法的核心。
由此所決定的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合乎規律的自然歷史過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推動社會由一種制度進到另一種制度;作為社會基本矛盾在一定歷史階段上集中表現的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是社會科學思想中最偉大的成果。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結合起來考察社會歷史現象,揭示了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創立了唯物主義的歷史辯證法,即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歷史唯物主義把人類歷史安置到它的真正基礎上,使歷史發展的根源和動力得到了科學的說明。
歷史唯物主義指出:人類社會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中,歷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會制度都只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無窮發展過程中的暫時階段;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