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退休生活,怎樣過更精彩
1.對自己的財物狀況有很好的掌控能力,享受財富,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娛樂方面的支出,如旅遊等。可以自由分配時間。
2.參加一些社交活動,一起外出散步或者長途旅遊,平時給孩子們做做飯,共度一段美好時光。
3.退休之後有空可以上上微信,與親朋好友聊天。在微信上,可以結交更多新朋友。
4.可以重拾以往的興趣愛好。也可以有意識的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以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生活。如畫畫,唱歌跳舞,舞花。
5.活到老學到老,學習能讓你的大腦思維靈活,延緩智力的衰退。還能保持進步,跟上時代步伐。
6.適宜繼續保持工作,適合延年益壽。
Ⅱ 如何過好退休後的生活
(1)經濟來源有保障
養老保險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養老保險可以為老人的老年生活提供經濟來源,經濟獨立可以讓老年人生活得更自由、更快樂。養老保險可以幫助減輕子女的負擔,讓老年人不再是子女的拖累,老年人可以挺直腰板靠自己的養老金生活。如果自己有閑錢,就看美景、享美食,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充分享受社會回饋給老年人的美好生活,彌補年輕時的缺失,找回失去的自我。
(2)教養子孫
退休後在家帶孫子孫女是絕大多數老人的生活狀態,回歸家庭也因此成為大多數中國老人退休後的首選。這樣既可以解決子女上班孫輩沒有人帶的問題,還可以充實老年人的生活。退休後則可以更好地關愛家人。都說抱孫不抱子,老年人可以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擔負起教養孫輩的重任,為子女分憂解難。這樣子有利於家庭的和諧歡樂,維持幸福的家庭環境。
(3)發展才能和培養興趣
老年人要學會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興趣愛好可以幫組老年人充實自己的空餘時間,享受生活的樂趣。比如釣魚、書法、種花、跳舞、唱歌等等,只要是老年人感興趣的,都可以嘗試一下。根據個人的特點,老年人可以利用多年積累的經驗,創造條件,開辟工作的新天地。有煩惱的人對事情往往沒有興趣,但是,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做喜歡做的事情,提高技能,使自己勝任社會工作,從而體驗快樂。
(4)參加志願者活動
許多老年人退休在家後無所事事,容易胡思亂想,其實老年人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長參與相關的志願者活動,不僅給他人帶去溫暖,也發揮了余熱。美國《健康心理學》雜志刊登的研究表示,無私從事志願工作的人比不樂於助人的人更長壽。因此,如果老人身體力行,平時喜好社會活動,喜歡與人交流,都可以義務發揮余熱,充當社區、居委會管理員,或者其他志願者活動。開拓新的生活領域和人際關系,排解孤獨寂寞,增添生活情趣。
(5)再返崗位
「活到老,干到老」是不少剛退休老人的選擇,他們有的因為經驗、資歷深厚,被挽留在原領域繼續發揮余熱;有的出於經濟上的考慮,接著找個事干,這些都值得鼓勵。因此,如果老人身體健康、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長,可以積極尋找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發揮余熱,為社會繼續做貢獻,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託,使生活充實起來,增進身體健康。不過,工作必須量力而為,不可勉強,要講求實效,不圖虛名。
(6)學習新知識
老人退休後應繼續學習新知識,看書讀報,關心國家大事,有條件者可參加老年大學,充實自己的生活。一方面,學習能促進大腦的使用,使大腦越用越靈活,延緩智力的衰退;一方面,要避免變成孤家寡人,就要通過學習來更新知識,跟上時代。最重要的是,學習新東西能幫老人加強人際交往,滿足了愛好,挖掘了潛力,也增強了幸福感和生存的價值。
(7)旅遊享受生活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退休後,時間寬鬆了,正是實現旅遊夢想的好時候。和老伴一起出遊,暢游世界名勝、品嘗各式佳餚,這樣的生活是大部分人退休後的美好設想。如果老人愛好遊山玩水,且擁有比較健康的身體,家裡經濟條件也相對寬裕,旅遊生活不失為一種選擇。老兩口兒坐下來,每人寫出自己想去的地方,之後把兩人的願望放在一起,看看有哪些地方是都想去的,擬定先後順序和時間,一步步實現旅遊夢想。旅途中相互支持、鼓勵,既增進感情,也讓人生閱歷進一步豐富。
Ⅲ 如何當好離退休人員黨支部書記
一、堅持政治學習,堅定理想信念,是做好支部書記工作的精神支柱。
1991年退休後,我在思想上曾發生過變化,開始認為幹了40年的工作,現在退休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可是在家休息沒多久,心情就一天天的煩躁起來,情緒上消沉,精神上覺得沒什麼寄託,思想上一度產生了失落感。1992年下半年,經區委老領導推薦,先後到區退協辦、區建委幫助工作。在這段時間里,我有較多的機會,經常和老同志們進行思想交流、互相談心、互相幫助,逐漸我的失落情緒有所緩解。同時我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有計劃的進行讀書學習。幾年來,我先後學習了中國共產黨黨史、紀念中國共產黨80周年黨員教育讀本、毛澤東同志論黨的「三大作風」,有重點的選學了馬克思哲學學習綱要,特別是近兩年對新修改的《黨章》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行了反復學習,對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的進行了學習。通過以上的學習,我的思想認識也有了很大提高,在精神狀態上有了很大轉變,對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有了正確的理解。
現在我認識到,我們共產黨員追求的共產主義理想要在社會主義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這是中國國情所決定的。在這個不可逾越而又相當長的歷史階段,每個共產黨員,不論是在崗還是退休的黨員,都必須要立黨為公,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
我是怎樣當好退休黨支部書記的我是怎樣當好退休黨支部書記的
我還認識到,我們黨是領導全國13億人民並擁有6000多萬黨員的執政黨,她必須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提高執政能力和各項政策水平,這樣才能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基層組織,是具體貫徹和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實踐者、組織者,我們退休支部同樣也不例外。作為一名退休黨員也要根據自身條件,也要發揮余熱,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另外,我還進一步認識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經過全國人民80多年的艱苦奮斗和千千萬萬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無比的珍惜。要作到經常今昔對比,不斷的清洗自己思想上的污塵。以上是我堅持政治學習的收獲。在我嘗到了學習甜頭的同時,我還積極地組織好支部全體黨員的學習,以便共同進步、共同提高,跟上形勢,作到理想永存、思想常新。所以,我從2001年到2004年,先後為支部全體黨員選定了答卷試題,有黨的基本知識、新黨章、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報告、江總書記同志「七一」講話,新修改的憲法等文章的考試答卷七篇,通過答卷學習,不僅讓同志們得到了很好的學習,自己也得到了新的認識和提高。為此,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名黨員如果不堅持政治學習,不斷的改造世界觀,理想信念就會動搖,黨員意識就會淡薄,黨員的模範作用就難以發揮,就談不上支部書記怎樣發揮作用了。只有堅持勤奮的學習,才能站的高,看的遠,理想就會更加堅定,精神上有寄託,做好支部工作也就更有力量。
二、從退休黨員的實際情況出發,增強責任感,書記才能發揮應有作用。
為了能具體的落實《黨章》規定,作為支部書記,必須尊重客觀現實,有的放矢的組織黨員開展活動,這樣才能得到黨員的支持和積極參加各項活動。我們支部共有退休黨員18名,具體情況是:年齡偏高,平均年齡68.7歲;身體欠佳,有二分之一的老同志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同志行動不便;居住分散,東到河東區大橋道、萬新村,西到南開區、西青區王頂堤、楊樓;有少數同志在退休前後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思想情緒。上述問題的存在,給支部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的困難,管得嚴了,不符合實際情況,放手不管,有違反黨章規定。經過支委們的研究和徵求黨員們的意見後,我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黨員們的實際情況,我堅持了凡原則問題必須按黨章規定進行說服教育;非原則性問題,堅持靈活掌握的精神解決一些具體問題。要立足於多關心、多幫助,創建支部工作有一個和諧的政治氣氛。具體做法是:
第一,對待老同志們,在生活上和政治感情上,要多關心點,老同志們在
我是怎樣當好退休黨支部書記的文章我是怎樣當好退休黨支部書記
崗的時候,除了緊張的工作之餘還可以和同志們進行思想交流,退休後這樣的機會太少了。雖然支部也組織活動,但一兩個月才能活動一次。對此問題,我作為支部書記,必須引起足夠的關注,並付諸實際行動。所以,幾年來我始終堅持有計劃地對身體欠佳的老同志進行家訪或電話慰問,了解身體狀況,溝通思想以增進同志間的友誼,對患病、住院或做過手術的老同志,如樊永泰、靳榮基等人,我都是親自到醫院或去家裡帶點慰問品,三番兩次的去看望,本人和家屬對此都非常感謝。 患病到病危。我和其他支委也是幾次的到家中和醫院去慰問,老劉同志病危時還表示說謝謝同志們,謝謝街黨工委對的關心和照顧。病故後,我和街里的有關領導親至送到火化場,喪事辦完後,我又到家裡對其家屬進行慰問,家屬非常的感謝。以上的做法和方方面面的感激之聲,我認為這不是對某個人的贊揚,而是給我們黨的形象留下了比較好的影響。
第二,要盡職盡責,為老同志們服務是我應盡的義務。
我們退休支部的組織活動,和機關黨支部是無法比擬的。機關黨支部想開會,馬上就能集中起來,退休支部要開會是比較麻煩的,就是定期的組織活動,老同志們還經常忘掉了。如果臨時召開全體會,要通過電話網通知,我們支部聯絡網有四個小組,我負責通知四個小組長,然後由組長依次往下傳,但在實際的電傳中,經常出現中間傳不下去的現象,一停就是一串。為了能保證全體參加會議,能讓同志們了解會議精神,受到應有的教育,我每次都要從倒數第一名檢查一次,如果發現沒接到通知,還要再通知一遍。經常打電話從上午到下午,從下午到晚上,用的都是自己家的電話,電話費經常超支.這樣的工作看起來是很簡單的小事,做起來很麻煩,也很辛苦,但我毫無怨言。
再有就是當前開展的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春節前後,街黨工委召開了支部書記會,傳達了中央、市區委的精神和街里的工作安排,並強調了要把《教育讀本》春節前要送到每名黨員手中,並要求自學、寫好學習筆記。我認識到這次學習活動,關繫到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人民事業的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必須及時把黨的聲音讓全體黨員都能知道。可是春節即將來臨,每個黨員都在忙碌著過好春節的准備。為了確保每個黨員在春節前都能看到文件,我決定凡是身體較好,離街居住近的同志通知本人到街領取;對患病和家居住較遠的8名同志,我騎自行車用了一天半的時間一一送到本人手中。9點出發先到王頂堤、紅旗南路,下午一點趕到了楊樓,在齊秀芳同志家吃了兩塊餅干,接著又趕到了西南樓康秀芳同志家召開了支委會,時針正好是下午兩點辦,也是召開支委會約定的時間。當時確實是又累又餓,康秀芳的愛人說:「老魏同志的精神就是黨的先進性的表現。」老兩口非常熱情的給我熱了包子,我是邊吃包子邊開支委會,開完會已接近五點,我又順便到大營門把材料送給了一名同志,回家已經六點多,晚上睡覺累的兩腿直抽筋。動員大會召開後,對經組織批准因病不能集中學習的3名同志,我也是同樣把街里的學習安排送到本人手中。在上述工作中我確實也有一定的困難,我老伴多年患有肺氣腫、萎縮性胃炎、骨質疏鬆、多發性衰竭骨折、生活一度不能自理,確實需要人照顧。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辦?我認為個人的事再大再困難也是小事,黨的工作再小也是大事。把黨的先進性教育材料送到每一名黨員手中,就是黨的工作,就是支部的任務,更是我這支部書記的責任。所以工作累點、苦點、辛苦點我也感到很欣慰。
第三,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是我一直堅持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
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退休支部黨員情況也有了新的變化。2000年前平均年齡60歲左右,現在68。7歲了;2000年前大部分同志身體狀況良好,一些同志隨有慢性病,行動還可以,現在有的同志行動不便,上下樓都有一定的困難;2000年前大部分同志都住在河西,現在有的同志搬到河東、南開、西青居住,如果延續原有的工作思路和各項制度,必然會脫離實際,也就不能順利的開展工作。為此,我們對以前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時間,在徵求同志們意見的基礎上,都做了認真的修改,把過去粗、長、死的做法,改為精、短、活。即在學習內容上過去是長篇大論粗讀文章、文件材料,改為精讀,事先選好文章重點的進行學習;在活動時間上過去每次兩小時,有時半天,現改為1個小時以上;在學習形式上過去死讀文章材料,現改為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即有重點發言、微型黨課、開卷考試等。由於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工作做法,適應了老同志的變化情況,受到了同志們的歡迎,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發揮余熱,奉獻社區
2002年3月,根據區、街組織部們的有關規定,退休黨員到居住地社區黨組織報到,要求在社區做個好公民,在樓棟做個好鄰居,在家庭做個好家長,在黨內做個好黨員,在補差單位做個好職工的要求後,我們支部及時地進行了傳達,並提出在社區奉獻余熱,就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還明確了在社區服務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服務多少都是奉獻。兩年來,經支部問卷調查統計,我們支部有12名黨員,參加了社區不同形式的奉獻活動,受到了廣大居民、社區、有關街和新聞媒體的表揚。我個人在社區報到後,主動的當了樓長,常年每天做樓道衛生和門前的清掃,按時收樓道公用電費並到銀行買電,對臨時租房戶進行登記和管理,為鄰居患半身不遂的呂大娘經常搬抬輪椅,特別是在抗擊「非典」的戰役中,為本樓棟從一樓到六樓堅持消毒43天,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也沒間斷,一直堅持到抗擊「非典」的最後勝利。
Ⅳ 如何讓父母退休後生活過得更充實
父母退休後,總有一個不太適應的過渡期,畢竟平時上班習慣了,一下子閑下來,身體和心裡都不習慣。
這個時候,身為子女的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01 陪伴交流
知道父母辭職後,一定要抽時間多陪陪他們,在一起可以談談家裡的境況,說說自己的工作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兒女在忙些什麼,還可以請他們講講自己工作時的事情,最後旁敲側擊問一下他們退休後的打算。
陪伴和交流,可以讓他們有事做,以免閑的心煩。
陪伴和交流,可以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方便子女提出合理建議供他們參考。
陪伴和交流,可以加深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感情。
02 參加社區活動
社區活動,一來離家裡近,方便上年紀的父母就近參加;二來,社區裡面的人相對熟悉,感情聯絡起來方便;三來,社區活動有社區的專職人員負責,比較正規、安全,父母過去,子女放心;最後社區活動豐富,父母們過去總能找到一款自己感興趣的參加。
03 帶孫子解悶
有的年輕家庭,不放心老人帶孩子,所以,會出現一種情況,老人閑死了,年輕人忙死了的狀況。
其實,年輕人,可以嘗試讓退休的父母帶孩子試試。父母有退休這一說,說明他們是有文化的人,帶孩子不至於和年輕人有太深的代溝。
父母帶孩子,不但可以減輕年輕人的負擔,還可以讓他們有事做,忙起來,享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這樣子就不會被退休的壞情緒影響到,也就給兒女們省去了抽時間照顧他們的麻煩。
何樂而不為呢?
04 學習新事物
現在好多地方都有老年大學,父母退休後,如果沒有小孩子帶,也不喜歡社區這類型活動,可以建議他們去讀老年大學,完成年輕時未完的夢想。
05 外出旅遊
父母這一輩,大多很細辛苦,年輕時忙孩子、忙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出去旅遊。
等到退休後,就有大把的時間做這件事。
剛開始,作為孩子的我們,可以帶父母出遊,多帶幾次,他們自己就學會了買機票、火車票、聯系當地旅行社這些事情。接下來他們就可以自己出遊,或者跟老朋友們與其出遊。
外出旅遊,可以滿足他們半輩子未出遠門的遺憾,可以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可以增長他們的見識,還可以認識許多新朋友。
最重要的是,出遊可以讓他們越活越年輕。
Ⅳ 如何過幸福而充實的晚年生活
我所憧憬的老年退休生活,大概就是歸田園居那樣的吧。
尋找一處生活設施完善和交通便利的郊區農村居住。房子的周圍有山有水,空氣清新。我自己可以種一些時令蔬菜和花草樹木,然後再養一隻小貓,兩條土獵犬,每天讀書寫作畫畫,過著清靜平淡的生活。
我們操勞半生,為生活而努力,被現實裹挾著前進,工作中不停加班,透支著自己的身體,過度焦慮以致常常失眠,頭上的頭發也越來越少,真的太累了。
我不想自己年老之後再生活在快節奏的環境中,迫切地想要擁有一塊能讓心靈得到棲息的凈土。
做一個快樂的老頭子,拿著相機去公園里懟荷花,在街邊跟其他老頭下象棋。如果那時年老的我身體還足夠硬朗的話,我想騎著摩托車去旅遊,載著糟老婆子,行走在公路上,前往海邊去。
我還要接孫子放學,要啥買啥,他爹不樂意我就錘他,他敢躲我就躺地上,最好是個孫女,其實我一直夢想有個女兒。
想到這心裡難過的一批,我連對象都沒有想這些有啥用,明天還要去工廠當牛做馬,洗洗睡吧。
Ⅵ 退二線後如何發揮余熱做些工作
對於退居二線的員工,能否使其發揮余熱做些工作與企業的制度和理念有非常大的關系。我認為我們可以參考以下日本在這方面的做法,對於我們會有很好的啟發:日本很多公司/企業的老員工,退休以後還會自願到公司擔任一些指導和監督的工作,而這樣做完全是出自自願,報酬的話非常少(有的是沒有報酬也願意回到公司,他們的話是說「我可不想讓公司敗在你們這些無能的後輩手裡」)公司也鼓勵退休的老員工繼續留在公司擔任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因為這些老員工熟悉公司的狀況,擁有豐富的經驗,是公司的巨大財富,所以願意返聘這些老員工,也給報酬。相比於我們國內的公司/企業,很多人退休後就是完全退休了,與工作沒有了聯系,終於可以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安詳晚年,呵呵。不過現在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社會和企業也更需要這些富有經驗和閱歷的二線老員工為公司能創造更大的財富。所以一方面,我們的企業和社會要營造這樣的氣氛和條件,鼓勵能力強的退休員工繼續工作,讓老員工願意、樂意重新為公司工作,為社會創造價值;另一方面,也要改變人們「退休就是永遠不工作了」的傳統職業觀念,引導更多的離退休員工加入企業的發展中來。
Ⅶ 如何讓自己在老年也有幸福的生活狀態
每個人都會變老。
年輕的時候,我們追求幸福甜蜜的愛情、追求事業有成。
而當我們年老以後,我們同樣追求美好的生活,希望自己的老年生活開心快樂每一天。
具體來說,我們理想中的老年生活應該是以下幾種狀態:
1,身體健康、精神愉快,開心快樂每一天。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身體健康、精神愉快、開心快樂每一天。
當我們步入老年的時候,尤其注重這個方面。……這是因為,步入老年以後的我們,身體狀態不如年輕時候,因此對於身體健康的追求更加強烈……而當自己擁有了健康的身體以後,自然就會開心快樂,每一天都輕松愉快了。
2,老有所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發揮自己的余熱。
當我們步入老年以後,就要退休在家休息了。
但是,退休以後的我們並不是無所事事……這時候的我們,追求的是老有所為、發揮余熱,證明自己還有能力做出新的貢獻……這樣的老年生活才會更加有意義。
3,享受生活,讓自己的老年生活順心如意。
當我們年老以後,就更加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順心如意。
因此,這時候我們就會更加註重生活質量,追求生活品質,讓自己更好地享受生活,自己的老年生活也會因此而更加順心、如意。
4,家庭和睦、生活舒適,一家人其樂融融。
Ⅷ 退休後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
老年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執意去做那些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會誤了事情,還會惹出麻煩甚至釀成事故。倒不如逸養天年、養尊處優、裝聾作啞、難得糊塗、自娛自樂。老年人仍有很多既無風險又有樂趣的事情可做,如棋琴書畫、吹拉彈唱、酌酒品茶、吟詩作賦、網上遨遊、登高望遠、旅遊觀光、美食烹飪…點擊圖片看原圖十年前,我老了,退休了。終於卸下了沉重的使命。
我們這一代人的一生過得很艱難:環境苦、工作累、工資低、負擔重。
我們這一代人也很豪邁,覺悟高、心胸寬、責任重、貢獻大,撐起了共和國最艱難的時期。
如今退休了,很多人繼續奉獻,發揮余熱,服務社會;有的人二次創業,名利雙收;有的人省吃儉用,節儉儲蓄;有的人服務子女,侍候兒孫,為的是動不了的時候能得到兒孫的床前侍候……
我和老伴是同時退休的,「夫妻雙雙把家還」了,進入了屬於我們自己的老年。我沒有去為社會做奉獻,也沒有發揮余熱,也不去炒股,也不再為兒孫操勞,也不去掙錢,也不積攢遺產。而是試著過起了自由、輕松、自助、自信的老年生活:遊山玩水、逸養天年,充分享受我們自己的夕陽人生了。
我們在北方避暑,在南方過冬。春秋好季節就到全國各地去旅遊。理想的路線、完全的自助。走到那,住到那,吃到那,玩到那。天馬行空,我行我素。看美景、享美食,充分享受社會回饋給我們的美好生活,彌補我們這一代的缺失,找回失去的自我。
進入老年後,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會越來越脆弱,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別幻想長命百歲。時不待人,諸事盡量提前安排,充分利用這段自己能掌握自己的黃金時間,去做那些原來想做而又未做成的事情,去圓那些積年的夢,免得躺在床上動不了時再後悔。
退休了,意味著對於我們應該擔負的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已經完成,該是社會和兒女關照我們的時候了。但是對親人,對兒女,以至對社會都別抱太多的希望,要有最壞的思想准備。「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我們作貢獻是無條件的,而索取就有條件了。別幻想社會如何善待,別幻想兒孫如何盡孝,不能把「幸福晚年」寄託在兒女身上,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的現實情況,以及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常言「久病床前無孝子」。兒女都有自己的工作,都要掙錢養家糊口,不可能長期守在你的身邊。所以,要有自度難關的准備。別把親情看得太重,別再製造太多的親請,要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別自作多情,加重感情的負擔。
我們對子女的撫育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子女對老人的贍養也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但兩者並不一定是必然的因果關系,而後者是要由道德和法律來約束的。我們應該承認,絕大多數的子女都能盡孝,但也不否認個別不盡孝的子女也客觀存在。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了,受傷害的只是你自己。當然,出現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時,也不能軟弱和放棄,要學會應用法律武器來保障自己的權益。
我們的能力也越來越弱,力不從心的事也越來越多,別去充當英雄好漢, 自找沒趣,別輕易答應為別人做什麼。少說「是」,多說「不」。有壓力和負擔的事情別去做,少為自己安排固定時間的固定任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點一點的去舍棄。一位網友說的好,要「輕松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別操心「老天爺的事」。
我親戚75歲了,原來身體很好,她非常疼愛孫女,視如掌上明珠。每有孫女電話都要想的流淚。供完讀高中又供上大學,自己克勤克儉,鞠躬盡瘁。但後來兒子離了婚,孫女隨母而去後,她突發腦病,險些不治。她的孫女仍在高高興興的上大學,兒子又有了新的家庭。原來健康的她卻孤獨的躺在病床上,只有老伴陪著她。老年人對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痴心太投入了,不然就會自食其果,沒人可憐。
我的同事退休後已是存款無數,但仍躊躇滿志,拚命掙錢。每周去代30多節課。他喜歡電腦和旅遊,但捨不得花錢,又沒有多餘時間,認為來日方長,以後再說。但只兩年後,就因癌症而去世了。他躺在病床上,回想此事時淚流滿面,追悔莫及。
我的一位前輩,是很有名望的老師,退休後又代了十幾年的課,直到腦栓發作。掙錢數萬,盤點下來,全都給了兒孫了。他們要結婚,要買房,錢不夠,而老子的錢又閑在存摺上,哪好意思不拿出來呢!到最後身體不行了,掙的錢也沒了。就是前輩一次次的提醒,才使他們沒有重蹈覆轍。
大多數的老年人都不服老,自信、自負、執著、痴心。總以為自己仍和年青一樣的無所不能。做事順利方面考慮的多,而風險方面卻很少考慮。其實60歲以後,大部分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衰老表現,如體力下降,記憶減退,思維局限,反應遲鈍等。出現事故的幾率增加,心理承受能力減弱,已經不再適應做一些復雜、煩瑣、責任重大、時空精確的工作,不然,為什麼規定要退休呢?
在我度夏銀灘海濱時,一對退休老人在海邊買了房子,安度晚年,多美的事。但非要把正放暑假的孫子接來玩海,不料孩子溺水身亡。美好的晚年成了噩夢,自己毀了自己的晚年幸福。而那個夏天就發生了兩起這樣的事。
小區里有幾個老太太在負責照看自己的孫子(女)時,常在一起嘮家常,孩子們則在周圍玩耍,一派祥和,其樂融融。可到回家時,發現一個三歲的男孩竟然找不到了,幾年來一直渺無音信,這位奶奶的晚年生活是苦是甜便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想,我們老年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給社會和子女添麻煩也就是貢獻了。執意去做那些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會誤了事情,還會惹出麻煩甚至釀成事故。倒不如逸養天年、養尊處優、裝聾作啞、難得糊塗、自娛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