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怎麼介紹我的一家人
幼兒介紹自己的一家人,依次介紹自己的父親、母親的姓名、工作單位、愛好等
㈡ 成長冊里的幸福的一家怎麼寫
寫作思路及要點:以幸福的一家作文為題,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詳細描寫,接著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
正文:
我有一個愛我的爸爸;我有一個疼我的媽媽;我還有一個喜歡依賴我的妹妹。我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
「叮咚叮咚」門鈴聲響了,我知道媽媽接妹妹回來了,於是連忙跑去開門了。門開了,媽媽和妹妹走了進來。
妹妹有著一頭黑色的濃密的頭發,一雙眼睛亮晶晶的,眉毛彎彎的掛在額頭上,如一對優美的彎弓,一個小鼻子挺立著,一張小嘴微微張開著,臉龐紅撲撲的,如兩只大紅蘋果,身穿著一條天藍色的連衣裙,妹妹的兩條雪白的小胳膊肉嘟嘟的,一隻小手正緊緊地握著一隻大手,順著大手往上看,是媽媽。
媽媽有著苗條的身材,她今天腳上穿著一雙黑色的高跟鞋,身上穿了一件灰色上衣與一條黑底白點的褲子;她留著一頭到肩的卷發,額頭留著齊眉的劉海;她有著一雙大眼睛,雙眼皮,睫毛很長,有一個挺立的鼻子,嘴唇紅紅的,薄薄的,嘴角還掛著一絲微笑。
媽媽和妹妹進來了,我有關上了門。媽媽去廚房做晚飯了,妹妹和我一起到客廳看電視去了。過了一會兒,門鈴又響了,「爸爸回來了」我心想著,連忙跑過去打開的門,爸爸一腳踏了進來。
爸爸中等的身材,微微發胖,有一副朴實但很執著的面龐。他有著一頭豎立的短發,直挺挺的鼻子,下巴上還有一些短短的胡須,一雙黑色瞳孔的眼睛,裡面有著一絲笑意。
爸爸回來了。媽媽的飯也做好了,這時我們一家人便可以聚在一張正方形的飯桌上吃飯了,有時還會發出一陣陣的笑聲,彌漫了整個屋子。
這樣的感覺很奇妙,很溫馨。
㈢ 怎樣引導幼兒用「溫暖、快樂、幸福」等詞語,描述自己有一個美好的家
你讓幼兒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然後寫他的家庭成員每天在做什麼,如果一家人都有工作做,那麼家庭收入肯定不會差,這也是一種幸福。如果爺爺奶奶退休在家頤養天年,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這不但幸福而且快樂,一家人相親相愛,,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這就是溫暖,小孩子在家裡,得到全家人的關愛,不愁吃,不愁穿,還可以到學校上學,並且健康成長這也就是幸福,具備這些條件,他就應該知道自己有一個溫暖、快樂 、幸福的家。當然 ,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那麼完美,只要能夠安居樂業,衣食無憂,在家裡有人疼愛,可以上學也就可以算是幸福了。
㈣ 幼兒園優秀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准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鼓勵幼兒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述對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2.體驗、感受故事中的情感,知道朋友之間要相互謙讓,不以大欺小。
活動准備:
PPT、相關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了解擁抱,體驗相互擁抱的快樂。
1.師:"老師想和小朋友們擁抱一下,誰願意?誰知道擁抱是什麼意思?
2、解釋擁抱3、師小結:和誰擁抱就表示願意和誰做好朋友。讓我們聽著音樂和好朋友抱一抱。
4.提問:你和誰擁抱的?擁抱在一起的時候,你的心裡有什麼感覺?"師:"今天也是森林城的擁抱節,大熊也來了,大熊在擁抱節里過的怎樣呢?讓我們一起聽聽故事--大熊的擁抱節
二、欣賞PPT《大熊的擁抱節》。
1.傾聽故事內容,了解大熊為什麼傷心。
師:"故事裡大熊遇到了誰?他們擁抱了嗎?為什麼?他們是怎麼說的?"
2.復述故事第一段,引導幼兒理解、表達故事中小動物的動作、語言。
三、引導幼兒講述故事第二段,並嘗試說出大熊的想法。
1.傾聽故事第二段(悲傷背景音樂)師:"大熊為什麼難過呢?難過的時候他會怎麼想?怎麼做呢?(先和旁邊的好朋友交流一下)師:"如果是你做錯了事,你心裡會怎麼想?會怎麼做呢?"2.師:"做了錯事,除了道歉,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事情讓別人喜歡你呢?"(老師引導幼兒自由講述)四、引導幼兒復述第三段故事內容。
師:"大熊和你們的想法一樣,道歉了以後小動物會怎麼做呢?聽一聽故事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師:"大熊的眼淚越來越多,比剛才沒有人跟他擁抱的時候還要多,那是為什麼呢?"師:"你有沒有和朋友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呢?是怎麼互相原諒的?朋友原諒你了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五、跟老師一起完整復述故事。
師:"這是一個讓人聽了很感動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講講這個故事。"六、在《快樂擁抱節》的音樂聲中自然結束。
師:"你們喜歡大熊嗎?為什麼?如果你是大熊你覺得以後怎麼做會讓更多的小動物成為你的好朋友?"師:"相信有了你們的建議,大熊一定會有更多的好朋友,那你們願意成為大熊的好朋友嗎?讓我們也來給大熊一個擁抱吧!"附故事:
大熊的擁抱節第一段:
今天是森林城的擁抱節,和誰擁抱就表示願意和誰做朋友。一大早,大熊就出門了,他遠遠的看見小山羊慢悠悠地走過來了,他連忙張開雙臂走上去:"小山羊,今天是擁抱節,我們擁抱一下好嗎?"小山羊轉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老是揪我的胡須。"大熊往前走,他看見小兔一蹦一跳地走過來,他連忙張開雙臂走上去:"小兔,今天是擁抱節,我們擁抱一下好嗎?"小兔子轉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上次把我的蘿卜全都拔光了。"大熊繼續往前走,他看見紅狐狸大搖大擺的走過來,他連忙張開雙臂走上去:"紅狐狸,今天是擁抱節,我們擁抱一下好嗎?"紅狐狸轉身就走,"哼,才不理你呢!你仗著力氣大,老是欺負小動物。"第二段:
大熊繼續往前走,沒有一個朋友願意和大熊擁抱,大熊獃獃地坐在大樹邊,眼淚一滴又一滴地落在泥土裡。天黑了,大熊晚飯也沒有吃,他躺在床上,這時候大熊心裡好難過。
第三段:
聽,咚咚,是誰在敲門呀?大熊打開們一看,他驚呆了,小動物們全來了,他們在門外排著長長的隊伍,微笑著看著大熊,一個接著一個跟大熊擁抱,也不知道是怎麼了,大熊的眼淚越來越多,比剛才沒有人跟他擁抱的時候還要多,大熊真的感動了,他在心裡對自己說,"我以後要做一個不一樣的大熊,讓小動物都喜歡我。"月光的銀光輕輕地灑在森林城,灑在擁抱著的小動物們身上,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擁抱節!
[活動目標]
1、通過落葉,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徵。
2、體驗詩歌《落葉》的優美意境。
[活動准備]
掛圖《落葉》。
[活動過程]
一、看落葉,做樹葉飄落的動作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教師出示落葉,讓幼兒觀察落葉的顏色。
教師: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
讓幼兒運用肢體學做樹葉飄落的動作。
二、看圖聽詩歌《落葉》
1、教師出示掛圖《落葉》,朗誦詩歌《落葉》。
2、逐一看圖,理解詩歌的內容。
3、教師:詩歌中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分別將樹葉當作什麼?
三、試編詩歌《落葉》
要求幼兒根據原詩歌的線索和自己的經驗,新編詩歌《落葉》,例如:樹葉落在山上,長頸鹿看見了,放在嘴裡,把它當作餅干;樹葉落在地上,小朋友撿起來,放到書里,把它當成書簽。
活動延伸:
外出撿樹葉,比較各種樹葉的相同與不同。
附錄
故事:第一朵雪花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了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站在上面,它把樹葉當作小屋。
樹葉落在溝里,小螞蟻爬過來,站在上面,它把樹葉當作小船。
樹葉落在水裡,小魚游過來,躲在下面,它把樹葉當作雨傘。
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了。」
這是一首很通俗的幼兒大班詩歌,通過學習這首詩歌,讓幼兒感受秋天季節的變化特徵,以及大自然的變化規律,讓幼兒認識各種樹葉的形狀,秋天各種樹葉的顏色變化.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知道詩歌中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分別把樹葉當作什麼.並引導啟發幼兒展開豐富的想像力,想像樹葉怎樣從樹上飄落下來的,並用自己的肢體學做落葉飄落的動作.讓幼兒不但豐富了知識.還提高了幼兒的記憶力和培養了幼兒靈活性.
活動目標:
1、辨認水果蘋果、香蕉、橘子,:辨認不同品種的蘋果。知道同一類水果不同品種的區分特點
2、嘗試把相似的東西放在一起,用觀察和感官感覺進行分類。
3、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准備:
1、教師的准備:一籃干凈,優質的香蕉,橘子,蘋果,一籃干凈,水果刀。優質的紅香蕉,紅富士,嘎啦果。果盤若干。調查幼兒中是否有對香蕉,蘋果,橘子過敏的小朋友。《摘水果》音樂
2、幼兒的准備:有初步的延遲滿足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背景音樂《摘水果》,出示水果籃,引起幼兒興趣,導入活動。
1、幼兒在呈半正方形坐好,師:「小朋友,看看張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禮物。」出示水果籃:「哇,是水果籃啊,裡面還有很多的水果啊!「
2、「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水果呢?有蘋果、香蕉、橘子」。(引導幼兒一起說)
二、「請吃水果」----認識水果的主要特徵。
1、師:「這么多的水果,大家都知道這是什麼水果嗎?」幼兒回答,老師及時給予反饋和評價,如:「小華說的很清楚,用句子很完整,也說對了這個水果的名稱」
2、師:「小朋友,他們三者有什麼不同嗎?是不是顏色不同啊,還有呢?誰來補充?」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認識出蘋果,香蕉,橘子的理由。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感官和不同角度的觀察方法如「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聞一聞」,「用小手摸一摸」,「用嘴巴嘗一嘗」等。
3、師:「好,我們把蘋果切開,看看裡面是什麼顏色的呢?」切開蘋果兩半,引導幼兒觀察:「蘋果的裡面還是紅色的嗎?」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事物。進一步引導幼兒深入思考,從不同側面思考。並引導幼兒歸納這些理由,如顏色,形狀,氣味,大小,水分,口感等等。
4、師「我們既然會認識了蘋果,香蕉,橘子,是不是可以用我們的方法去認識不同的蘋果呢,比如說紅富士,嘎啦,蛇果。」老師拿出另一籃水果。
5、出示紅香蕉,師:「知道這是什麼蘋果嗎?它外面是什麼顏色的?它裡面是什麼顏色的.?他是什麼形狀呢?」老師可以將紅香蕉切開,請小朋友們嘗嘗。讓小朋友們聞聞,引導小朋友們觀察,並用自己的感官收集信息。(外面紅色的,裡面黃色透亮,很香,上寬下窄,有點扁)
用相同的方法引導小朋友認識紅富士,嘎啦果。
三、「挑水果」---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1、師:「現在有一籃子的蘋果,可是老師不知道他們各自的名字的,請小朋友們幫老師按他們各自的名字分開好嗎?老師首先各自拿出一個,然後小朋友們吧名字一樣的放在一起,好嗎?」引導小朋友們合作,辨認分類各種蘋果。在辨認中引導小朋友討論,如把A蘋果放在紅富士一起的理由。背景音樂《摘水果》,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音樂中進行操作。緩解幼兒因為缺乏教師很有規律的組織造成的焦慮和躁動。
2、幼兒操作完後,師引導大家檢查有沒有小朋友把蘋果放錯了。並選一些小朋友說說這樣放的理由。
3、師:「小朋友真棒,幫老師分開了這么多的蘋果,那我們一起回去吃蘋果好嗎?可是小朋友們都知道這些蘋果的名字嗎?」引導小朋友認識蘋果的名稱。
認知目標: 能從人的服飾變化中知道春天來了。
技能目標: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情感目標: 感受春天來臨的美好與喜悅。
活動重點: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活動難點: 能從人的服飾變化中知道春天來。
准備課件: 音樂、圖片。
導入:
一、開始部分教師組織談話。 "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你是怎樣知道春天來了?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課件演示稿,請幼兒觀察圖片上都有什麼?然後教師提問:"春天到底是怎樣來得呢?"
2.教師配樂朗誦詩歌《春天是這樣來的》,請幼兒欣賞並思考:
(1)你聽到詩歌里說誰來了?
(2)小溪、柳樹、春筍是怎樣來得?(唱著歌來的、跳著舞來的、放著鞭炮來的)
3.幼兒欣賞課件,教師朗誦詩歌,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1)小溪是怎樣來得?請幼兒學小溪唱歌,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
(2)柳樹是怎樣來得?請幼兒學柳樹隨風飄動的樣子。
(3)春筍是怎樣來得?請幼兒學春筍鑽出泥土的樣子。
4.引發幼兒展開豐富的想像,說說聽了這首詩歌自己還想到了春天裡的什麼。鼓勵幼兒自由表現自己想像中的春天的景物。
三、結束: 教師帶幼兒出去尋找美麗的春天,盡情表現迎接春天到來的喜悅心情。
活動延伸: 教育幼兒愛護春天的花卉、小草,不攀折嫩枝葉等。
【活動目標】
1、通過仔細准確地觀察圖片,了解烏龜是怎樣機智地躲過狗熊追捕的。
2、學習有關的字詞:曬、追、滾、抱等動詞,靈機一動、迫不及待等好詞。
3、通過講述活動,培養幼兒的幽默感和創造性。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活動准備】
圖片四幅;相關的字詞卡。
【活動過程】
一、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了解圖中發生的事,幫助幼兒進入圖中的情景。討論題可以這樣設計:圖中有誰?它們在什麼地方?發生了一件什麼事?結果怎樣呢?
2、在幼兒初步了解圖中的主要內容後,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仔細地去觀察,理解圖片中主要角色與次要角色的神態、動作。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圖中有誰?烏龜看見狗熊來追它們,臉上露出什麼樣的表情?狗熊看見了烏龜是怎麼想的?臉上有什麼樣的表情?烏龜想了什麼辦法來對付狗熊?
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將幼兒分成若干組進行結伴講述,在幼兒講述時,教師傾聽幼兒的講述,幫助幼兒既能整體把握圖片中事情發生、發展的過程來進行講述,又能較細致地通過描述「烏龜」和「狗熊」的表情、動態、或對話進行生動的講述,教師在巡視知道時注意幫助幼兒糾正「只注意描述人物,而忽略整個情節的描述」的錯誤。
2、請個別幼兒到集體面前進行完整講述。
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1、教師完整地講述圖片的內容,引導幼兒找出老師講的與剛才小朋友講的哪裡不一樣,從而幫助幼兒歸納出這樣講述思路:烏龜在什麼地方遊玩?它們遇見了誰?心理怎麼想的?狗熊到樹林里來干什麼?它看見烏龜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烏龜怎樣逃脫了狗熊的追捕?它們最後都怎樣了?
2、給故事取個名字:會想辦法的烏龜。
3、幼兒將故事完整地講述。
四、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鼓勵幼兒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碰到困難的話,也要像故事中的小烏龜一樣要動腦筋想辦法,自己來解決問題。
【活動反思】
具備獨立的思維能力和想像力是一個人形成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古人曾經說過:「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在小學教育中,學生是否敢問、敢想,對其獨立思維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想飛的烏龜》一課時,我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
1、教師示範,提示思路和方法,讓每個學生善於提出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材的特點,精心設計自己的提問,吸引學生積極思考,熱烈討論,並誘發學生產生一種想要自己提問供大家討論的慾望。在教學《想飛的烏龜》這一課時,出示課題後,我問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後,你想知道些什麼?在教師的引導下,同學們討論熱烈:
--------「烏龜為什麼想飛?」
--------「烏龜怎麼會飛呢?」
--------「烏龜飛起來了嗎?」
這一個個有趣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們主動探究的熱情。
2、教師應善於捕捉學生星星點點的智慧火花,不失時機地給予積極評價,合學生時時有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到思維勞動本身的樂趣。在組織學生討論「烏龜為什麼想飛?」這一問題時,突然有一個平時調皮好動的男同學站起來說:因為烏龜和小鳥是好朋友,他不願意和小鳥分開,如果他飛起來就可以和小鳥永遠在一起了。多麼精彩的回答呀,當時的我被孩子那獨特的心理體驗所感動,於是,我抓住時機,在班上好好地表揚他:你真是一個想像力豐富的孩子,老師佩服你。教室里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在他的帶動下,其他學生也特別積極,想出了一個個精彩的答案:
-------因為烏龜想到天上去看一看。
-------因為烏龜想去看看小鳥去的那個地方,到底有多美?
-------因為烏龜想:飛起來一定很舒服!
-------因為烏龜想到天上看看宇宙飛船到底是什麼樣的。
聽著孩子們的發言,你怎能不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呢?
3、教師要抓住時機,啟發學生想像,讓學生敢說、會說。
在學生們對烏龜有了一定的了解後,我啟發學生思考,烏龜還想再一次飛起來,你能幫幫它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的辦法個個新穎獨特,無不展現著智慧的光芒。
-------請神仙姐姐幫忙,幫小烏龜裝上翅膀,讓它自由飛翔。
-------找白雲妹妹幫忙,帶上烏龜,飛上天空。
-------利用彈簧的彈力,把烏龜帶上天空。
-------讓烏龜坐上熱汽球,飛上天空。
-------請彩虹阿姨幫忙,讓烏龜爬上天空。
-------讓烏龜坐在小鳥的背上,飛上天空。
-------讓烏龜坐著宇宙飛船去遨遊太空。
孩子們的想像多麼精彩、美妙啊!教師對他們學習興趣的充分尊重,能促使他們展開熱情奔放、毫無拘束、無限快樂的想像,從而使他們活躍了想像思維,拓展了想像空間,同時又在自由想像中享受到了學習語文的愉悅。
小網路:烏龜(Chincmys reevesii )隸屬於龜科、烏龜屬的一種。有時特指 烏龜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
活動目標
1、使用剪貼畫等不同的方式製作全家福相框。
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准備
1、幼兒繪畫的「幸福一家人」作品。
2、長方形彩紙1張,相框彩紙1張,不幹膠粘貼1張(剪幼兒活動資源包),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花紋貼紙或不同形狀和顏色的幾何圖形等。
活動過程
1、鑒於在活動「幸福一家人」中,幼兒已經分享並介紹了自己繪畫的「幸福一家人」,所以在本次活動開始教師可直接出示提前裝飾好的全家福相框。
提問:小朋友們看一看,這是什麼呀?這是用什麼做的?我們一起為自己繪畫的「幸福一家人」製作一個漂亮的相框吧!
2、分配材料、請幼兒觀察一下材料,教師現場示範材料的使用方法,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大膽的製作屬於自己的「全家福」相框。
(1)將繪畫的「幸福一家人」作品貼在長方形彩紙上,選擇貼紙或幾何圖形,進行有規律的粘貼。
(2)作品分享。
3、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欣賞自己的作品,共同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後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一、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教育幼兒同伴之間要友好相處,團結友愛。
2.知識目標:理解故事內容,學會復述故事。
3.能力目標:教幼兒學習故事中優美的詞彙:亮堂堂、一閃一閃。發准牆、窗、房、堂等的字音。
二、教學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能看圖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幼兒能夠運用詞、片語完整的有感情的講述故事。
三、教具准備:
1、歌曲磁帶、錄音機。
2、教學圖片四幅。
3、小羊、小鳥、小狗、小猴頭飾、小隊標志。
4、花籃、手工鮮花。
5、字卡:亮堂堂、一閃一閃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小朋友,在你上學、放學的路上,在你跟著爸爸、媽媽出去玩的時候,一定見過各種各樣的房子,對嗎?誰能說一說你都見過什麼樣的房子呀?(平房、草房、石房、樓房、尖頂的房子、圓頂的房子、紅房子、綠房子等)老師這也有一座小房子,你們看它漂亮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講一講這座房子的故事。
(二)、教師有感情的完整講述故事,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故事裡面都有誰?
師:小朋友想不想認識他們呢?
(三)、出示教學圖片,結合提問,逐幅講述故事。
1、(出示圖一)
師:瞧,這就是那座金色的房子,它在什麼地方?
師:金色的房子是什麼樣的
幼:紅的牆、綠的窗、金色的屋頂亮堂堂、太陽一出來、照得一閃一閃的、漂亮極了。 (注意發音,學習詞彙)
問:這么漂亮的房子誰住呢?
2、(出示圖二)
師:小朋友細細地觀察,圖上有誰?在干什麼?
師:有一天,小姑娘又去採花了,遇到了好多的小夥伴,大家知道是誰嗎?
3、(出示圖三)
師:誰能告訴我,他們對小姑娘說了些什麼?(學習對話)
她們在做什麼呢?
快到中午了,小姑娘該干什麼了?小動物們呢?
這時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誰來說一說是怎麼回事?(學習對話)
小姑娘說完後自己是怎樣做的呢?
4. 出示圖四
師:小朋友你看,小姑娘怎麼不高興了呢?
這時,小動物們正在干什麼呢?
小姑娘是怎麼做的呢?
小動物們見到她是不是不理他了呢?
後來呢?
5.出示圖五(大問號)
圖片沒告訴我們,小朋友,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幼兒自由發言)
(四)教育幼兒要與同伴友好相處。
:小姑娘又跟夥伴們在一起了,多開心呀!你看,那邊是誰來了?
(小姑娘上場):老師好,小朋友好。以前的事真讓我難為情,那小朋友知道我什麼地方做錯了嗎?(幼兒自由回答)
小朋友說得對,只有跟大家友好相處,才能有真正的快樂。離開了小夥伴,再美麗的房子,再好的東西,也變得沒意思了。你說對嗎?
師:不過,小姑娘現在可不這樣了,她跟小夥伴可要好了。既然小姑娘來了,我們一起把這個故事表演一下好嗎?
五幼兒分角色表演。
六結束:
小姑娘:小朋友,跟你們在一起真開心呀。今天,我帶來了許多美麗的鮮花,送給大家,歡迎你們到我的金色的房子去做客。(歡樂的歌聲響起,贈送鮮花。)
活動背景
本次活動內容來源於「我是中國人」的主題活動,在主題實施過程中,「宇航員」是幼兒熱衷討論的話題,他們非常羨慕、喜歡宇航員。因此本活動通過讓幼兒「學做宇航員」,對幼兒的運動能力提出挑戰,積累新的運動經驗,同時促進運動能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
1嘗試快速穿越滾動的圈,鍛煉身體的敏捷性。
2提高合作活動的能力。
活動准備
直徑為90厘米左右的呼啦圈若干,並放置在場地的四周。
過程與指導
一、模仿宇航員在太空中的動作
引導語:「宇航員的本領很大,你們想不想學宇航員?(想)那我們一起來把身體鍛煉得棒棒的,把本領練得大大的,今天我們就用圈來練本領好嗎7請你們找空的地方,動腦筋用各種方法玩圈,可以一個人,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鍛煉。」(幼兒自由玩圈,教師觀察幼兒有哪些玩圈的方法。)
小結:展示幼兒各種玩圈的方法――雙人互相滾接圈、轉Ⅱ乎啦圈、助跑跨跳過多個圈、雙人握圈炒黃豆、合作轉圈、2~4名幼兒套在一個圈中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圈跑等。
二、游戲穿越大氣層一兩人合作嘗試穿越豎著的和滾動的大圈引導語:「今天我們要想辦法兩人合作穿越豎著的和滾動的大圈,這個圈代表大氣層,穿越的時候大家朝一個方向(並用手勢提示),小心點不要碰撞。」(教師的觀察要點:幼兒穿過大圈的方法。)
小結:展示幼兒穿越各種大圈的方法――穿越多個原地豎著的圈、穿越高度不斷提升的塑料圈、快速穿越多種組合的大直徑塑料圈、穿越一開一合變化著的圈、穿過滾動著的圈等。(小結後,可讓幼兒繼續活動,嘗試各種穿越大圈的方法?)
三、游戲:乘火箭上太空
幼兒用圈自由組合成「火箭」,模擬火箭升空發射的樣子。
活動點評
1在這一活動中,教師針對大班幼兒身體活動時動作已基本協調、靈活,在運動中能比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並已積累了多種玩圈的方法,但對空間距離和快速運動的經驗還比較缺乏等特點,設計了「嘗試穿越滾動的大圈」這一活動。活動過程的設計將「嘗試穿過滾動的圈」這一目標進行了難度分解:先讓幼兒嘗試快速地穿過原地擺放著的大直徑的圈,幫助幼兒積累快速穿過物體的經驗,提高幼兒身體的靈敏性,然後再嘗試穿越滾動的圈,從而讓幼兒「體驗運動的方向,根據運動中對象的空間位置和距離,調整自己的動作」。活動環節的設計體現了教師對有效教學的思考,即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如何循序漸進地為幼兒搭建多層次的活動台階,幫助幼兒在具有挑戰性的活動中由易到難地獲得運動經驗,提高運動能力。
2在活動中,教師較好地把握了教師主導性和幼兒主體性之間的關系。整個活動過程由自由探索大直徑圈的多種玩法一交流分享多種玩法一從原地擺放著的豎著的圈中穿過一嘗試穿過滾動的大直徑圈這幾個層層遞進的活動環節組成。在前三項活動環節中,教師給了幼兒充分自主活動的空間,不僅為幼兒提供了數量充足的圈,滿足幼兒自主選擇的需要,而且在活動過程中一直鼓勵幼兒別出心裁地玩、與眾不同地玩、合作互助地玩,使幼兒在整個活動中始終處於積極投入、自主快樂的運動狀態。
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教師充分挖掘、利用了材料的特點,很有創意地設計了對幼兒自身經驗和運動能力都頗具挑戰性的環節,即兩人合作穿越滾動的大圈。對於這一幼兒從未玩過的新方法,教師運用了和幼兒合作玩的方法進行演示和提問,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和同伴的行為,了解玩大圈的新方法,從而激發了幼兒嘗試新方法的興趣和完成新任務的慾望,運動的經驗得以拓展,運動的潛能得以開發。
㈤ 幼兒園大班《寶貝全家福》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
1. 通過活動,熟悉和了解班級小夥伴。
2. 讓幼兒在集體中介紹自己的家人,增進喜愛家人的情感。
3.能集中注意力傾聽別人說話,學慣用「我有…還有」句式做介紹。
活動准備:
1.課件-圖片:吃米糕的家人,幸福的一家人
2.班級小朋友 「全家福」照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圖片演示-幸福的家人
1.小朋友你們能看出來,床上睡覺的是誰嗎?
(引導幼兒說出,爸爸,媽媽,寶寶)
2.他們為什麼會睡在一起呢?
(他們是一家人)
3.教師給幼兒示範介紹家人
我有爸爸,我有媽媽,我有愛人,我有兒子,還有我自己。
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家很溫暖,很舒適,我們每天生活在家裡,我們都很愛自己的家。
二、展開
教師引導寶寶介紹家人
1.小朋友你們家裡都有誰?能給老師和小朋友說一說嗎?
鼓勵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家人,提示幼兒把家裡人都能說出來
我有我爺爺,我有我奶奶,我有我爸爸,我有我媽媽,還有我自己。
2.圖片:吃米糕的家人
小朋友,你能看出來,吃米糕的這一家人是誰嗎?
(讓幼兒自由議論,給膽小的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3.班級幼兒集體照片
(1)你們認識照片上的這些寶寶嗎?
誰找到自己了?
(激發幼兒情緒,自由發言)
(2)老師說一個寶寶的名字,比比看誰先把他找出來好不好?
幫助幼兒相互熟悉和了解小夥伴。
如:一個很喜歡上幼兒園的 ×××寶寶。
一個吃飯不挑食的×××寶寶。
一個愛幫助小夥伴的×××寶寶。
4. 放鬆幼兒情緒,提示他們到屏幕前看照片,鼓勵寶寶之間互相看看、說說,進一步感情交流。
三、結束
歌表演《可愛的家》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回家後,給自己的家人介紹小朋友的家人。
㈥ 幼兒園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設計背景
幼兒們在一次談話中在說自己的爸爸媽媽,可是說不出在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做什麼?針對這個現象,我結合主題准備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學會用簡單的句子談論自己父母的工作,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父母對自己的愛護。
2、引導幼兒圍繞「我的一家人」這一話題進行談話,使幼兒樂意參與個別交談與集體談話活動。
3、培養幼兒愛家庭的情感,知道關心長輩,聽大人的話。
活動准備
1、實物玩具:小兔。
2、每個幼兒一張「全家福」照片。
3、照相機(請一名老師幫忙拍照)磁帶。
4、讓幼兒回家了解父母的工作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與平時在家主要做些什麼事。
活動過程
1、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
(1)放錄音《世上只有媽媽好》,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2)請個別幼兒講一講「家裡有誰」要求語句完整。
教師利用相片,讓幼兒看著照片講,教師重復幼兒的話,練習說話的完整性。(有……有……還有)
(3)請其餘小朋友拿照片,自由交談「照片上有誰?」
(4)了解、豐富詞彙「全家福」的含義。
剛才,小朋友們介紹的很好。誰知道一家人在一起拍的照片叫什麼?(豐富詞彙「全家福」幼兒學說)拿出一張全家福請幼兒說:「這是誰家的全家福?」
2、引導幼兒圍繞話題交談,集體討論,要求聲音響亮地表述。
(1)老師以小動物的語氣回答問題,起示範作用。
師:看!老師請來了大家認識的客人小兔白白.。師:小兔與大家打個招呼。大家好!小朋友怎麼說?(幼兒回答)
師:它很能幹,能大膽地說出爸爸媽媽的工作?
老師以小動物的語氣回答問題:
聽!小朋友我叫白白,我的爸爸在動物醫院當醫生,媽媽在做法給我吃。
(2)請幼兒回答提問。
小兔白白:「小朋友們你們能告訴我,你們的爸爸媽媽是干什麼工作的?」請幼兒回答。
(3)段落性小結。
(師:現在老師要請一位非常能乾的小朋友拿著自己的照片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家有誰?爸爸媽媽的工作是什麼?他們經常在家做什麼事?」)讓幼兒注意傾聽,把話說完整。
(師:「你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嗎?」)
3、教師小結:小朋友都很喜歡爸爸媽媽,因為他們給你們買好吃的,買好玩的,幫你們做了許多事情,爸爸媽媽很愛我們,我們也很愛他們,希望他們天天開心,永遠年輕、漂亮,對嗎?我們在家的時候也應該幫爸爸媽媽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對嗎?
4、延伸活動
(1)我們都愛自己的家人,那你們能對自己的家人說一句「甜甜」的話嗎?
(2) 我們小五班是一個大家庭我們也照照全家福。
教學反思
通過主題活動,充分讓幼兒了解、感受到家人為自己勞動的辛苦。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家庭」這甜蜜蜜的含義也在不斷擴展、深化;幼兒與同伴、父母、教師之間的關心和愛護,也是甜蜜美好的。引導幼兒在體會成人、同伴關愛的同時,學習表達自己對成人同伴的愛。
活動目標1、讓幼兒在飲料瓶的多種玩法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就感。
2、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健康意識。
3、激發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創新能力。
活動准備1、干凈的各種飲料瓶若干、水桶四個(裡面盛有不同顏色的水)。
2、水果盤四個(分別盛有黃豆、花生、玉米),兩盆沙子。
活動過程 一、引導觀察,激發興趣1、讓幼兒觀察飲料瓶,說說對飲料瓶的認識及了解。
2、教師:這些瓶子上面都印有什麼?它是盛什麼的?
(根據已有的'經驗,讓幼兒自由說說這些都是什麼飲料瓶,幼兒爭相回答,發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師:飲料被大家喝完了,這些空瓶子有什麼用?
這些瓶子今天來到我們活動室,想和咱們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你們高興嗎?
二、自由探索飲料瓶的多種玩法。1、幼兒自由玩空飲料瓶
(1)教師:飲料瓶有很多的玩法,我知道你們都想試試,你們可以拿一個玩,也可以拿兩個,
還可以拿多個玩,還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玩,玩吧!(幼兒自由嘗試)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觀察幼兒玩法,並指導。
(2)交流玩法:
你的玩法真好,給大家表演一下。
誰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樣?你是怎麼玩的?(幼兒示範)
引導幼兒嘗試多種玩法。
2、幼兒自由玩裝有東西的飲料瓶
(1)教師:剛才,小朋友們玩的是空飲料瓶,如果瓶子里裝上東西是不是更好玩?
來咱們試一下。
(2)出示准備好的黃豆、花生、玉米、兩盆沙子、不同顏色的水。
(3)教師:小朋友們把這些東西裝進瓶子里,慢慢地裝,裝好後擰緊瓶蓋,這樣裡面的東西就不會灑出來。可以裝一瓶,也可以裝幾瓶。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塊玩。
(幼兒把瓶蓋擰下後,根據自己的意願裝這些物品,教師指導幼兒把瓶蓋擰緊。)
(3)讓幼兒自由嘗試裝上東西後飲料瓶怎麼玩?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觀察並指導幼兒玩法。
(4)交流玩法,引導幼兒嘗試多種玩法。
三、談話小結教師:飲料瓶好玩嗎?剛才,小朋友你們的玩法都很棒,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廢舊物品
都可以用來當玩具,你們知道都有哪些物品嗎?這些物品不要隨便亂扔。
一、教學目標:
1.學慣用各種感官感知桔子的主要特徵和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學慣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
3.讓幼兒體驗與他人分享的快樂。
二、教學准備:
幼兒每人一個桔子。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幼兒學會剝桔子的技巧,並可以自己把桔子剝開。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觀察法、操作法、提問法。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聽音樂,幼兒開火車從筐子里每人拿一個桔子回到座位。
二、感知桔子的內外部特徵。
1.看一看:桔子是什麼顏色 的?什麼樣子的?
2.摸一摸:桔子摸上去是什麼感覺?
3.聞一聞:桔子與什麼氣味?
4.猜一猜:桔子裡面是什麼樣的,我們怎麼把桔子給剝開?
5.動一動: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剝桔子,觀察桔子裡面的特徵。
三、品嘗桔子。
幼兒品嘗桔子,並說說品嘗後的感覺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桔子的特點,知道桔子熟了以後是黃色的,沒有熟透的桔子是青色的。我讓幼兒摸一摸桔子的表面,並聞一聞,說說感受。鼓勵幼兒親手剝桔子,有的幼兒不知道從何下手,我適時教給他們剝桔子的小訣竅。剝開桔子皮,我們也觀察了桔子肉,好像很多瓣桔子兄弟團結地圍在一起,幼兒聽了我的描述特別開心,邊剝桔子邊一起念:「桔子兄弟,桔子兄弟快開門!」幼兒通過親手剝桔子,在品嘗桔子的味道時有了成功的喜悅,能用語言表達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活動目的:
1、對談話感興趣,願意與同伴、教師交談。
2、能安靜地聽別人,學習使用短句"我家有…"活動准備:
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家中有什麼,及時豐富幼兒相關的詞語。創設"娃娃家"的情境。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引導幼兒參觀"娃娃家",引出活動。
基礎部分:
1、觀察並講述"娃娃家"里有…"
2、讓幼兒自由講述"我家有…"。
啟發幼兒回憶並講述"我家有…"。
分組交流,後請個別幼兒講述。
3、 玩游戲《開火車》
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說說"我們的班級有…"嘗試用"有…有…"講述。
結束部分:請幼兒回家後向父母表達"我家有…"、"我班上有…"。
1、學習兒歌,體驗「放鞭炮」游戲的快樂。
2、能用身體的動作表現放鞭炮的情景。
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初步認識歌曲中的附點音符和休止符,並嘗試演唱。
2、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情感,培養幼兒關心、熱愛媽媽的情感。
潛能閱讀:
童謠:《翻繩謠》
親子閱讀後,請家長將觀察幼兒的情況記錄完成《家長指導手冊》和第2頁內容。
作業:
1、復習幼兒用書第1冊第18——19頁。
2、請幼兒邊表演邊把新學的歌唱給家人聽。
3、請幼兒為媽媽洗一次腳,並把體驗照片發到幼兒園論壇大家一起分享,謝謝合作!
4、完成《潛能閱讀幼兒用書第一冊》第二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學習《鹿柴》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據詩句,展開想像,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正確背誦《鹿柴》這首詩。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情感,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言激趣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鮮花,它以和諧的韻律,敏銳的觀察,奇妙的聯想,精巧的構思,精練的語言,含蓄的表達,博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以前,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的?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出示投影,明確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解詩題。
2.解詞連句知大意。
3.展開想像悟詩情。
談話導入:這節課,我們就運用上述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鹿柴》這首古詩。
三、學習古詩《鹿柴》。
1.知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畫家、音樂家王維所寫。
請學生補充介紹有關王維的資料。
2)解詩題。
「柴」,通「寨」,指導有籬落的鄉村別墅。
2.讀詩解意。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讀准字音,畫出不懂的詞語。
2)指名讀全詩,糾正以下字的讀音。
「鹿柴」的「柴:讀作「zhài」,不要讀作「chái」。
「返景」的「景」讀作「jǐng」,不要讀作「yǐng」。
「青苔」的「苔」讀作「tái」,不要讀作「tāi」。
3)自學詩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復」中間是「日」不是「目」。
3.解詞連句知大意。
1)根據書的注釋自學古詩,把不明白的字詞畫下來。逐一解釋。
青苔:深綠色的苔蘚植物,生長在潮濕的地面上。
2)自己試著把句子的意思說一說。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靜的山林里,只聽見有人在說話,但看不見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陽光透射過密密的叢林,照在青苔上。
4.展開想像,悟詩情。
1)自由練讀、背古詩,體會詩的意境。
2)請學生看書中插圖,結合詩句內容,思考:這首詩講的是詩人感受到的一種什麼樣的景象。
(這首詩描寫了夕陽西下時空山深林中的幽靜景色。前兩句以人的話語聲來反襯空山的幽靜,著重從聽覺方面描寫環境的寂靜。後兩句以明亮的夕陽返光,反襯出山林深處的幽暗,是從視覺上來描寫環境的幽美。聽覺與視覺相結合,構成一幅空山人語、深林夕照的畫面。詩中寫返照的陽光、幽暗的樹林、深綠的青苔,色彩豐富、絢麗。空山中有「人語」,深林中有陽光,使描寫的環境有了生字。這樣描寫有聲有色,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3)給點時間讓學生討論:
①在這首描繪的景象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
②學生這首詩你還有哪些疑問?
(為什麼前兩句明明寫「人語響」,我們卻說它寫空山的寂靜?後兩句寫「返景」「復照」,我們卻說它寫深林的幽暗?)
4)教師小結:
《鹿柴》這首詩描繪了山林的幽靜,寫出了詩人在山林深處,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感覺。
5.練習朗讀,試背誦。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像意境。讀時注意自然停頓,讀出韻味。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2)自己試背。
3)同桌互背。
4)集體背。
四、作業:
背、默古詩;預習下一首古詩,查有關作者資料。
活動目標
1、著仔細觀察畫面的細微處,對故事充滿期待與好奇。
2、過操作,進一步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活動准備
故事ppt課件、禮物盒、眼罩人手一個、卡片、鈴鼓和碰鈴各一個、葡萄乾、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1、焦禮物,激發興趣
(1)說說自己是否收到過禮物,是什麼禮物。
(2)今天也有人來送禮物了,會是誰呢?引出故事《老鼠阿姨的禮物》。
(3)它的禮物在哪呢?幾個禮物盒?
2、顯局部,仔細觀察
(1)老鼠阿姨會把禮物送給誰呢?(引導幼兒從動物的特徵去猜測)
提問:這是誰?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2)它們是怎樣去拿禮物的?
(3)教師配樂講故事。
3、作體驗,再識感官 [幼兒園教案]
(1)教師:眼睛是很有用的,它可以用來看東西(出示「眼睛」圖片)。今天用其它的辦法來猜猜禮物盒裡是什麼?你有辦法么?
(2)教師出示眼罩和樂器,請1名幼兒上台戴上眼罩,聽指令找出鈴鼓在哪裡。
提問:你用了什麼辦法?出示「手」圖片。
(3)引導幼兒不用眼睛、不用手,用其他的辦法找出碰鈴在哪裡。
提問:你是靠什麼聽出來的?出示「耳朵」的圖片。
(4)教師:老師這里有一盒好吃的東西。如果不用眼睛、手、耳朵,還有辦法猜出來嗎?請2~3名幼兒利用鼻子聞、嘴巴嘗的辦法猜猜是什麼食物。出示「鼻子」「嘴巴」的圖片。
教師:原來,我們身上有好多器官都是有用的,要好好愛護它們噢。
(5)繼續觀察圖片
小兔---耳朵---聽;小豬---鼻子---聞;小松鼠---手---摸;小青蛙---嘴巴---嘗。
4、測禮物,感受快樂 [幼兒園教案]
(1)出示禮物盒,教師發給幼兒眼罩,請幼兒通過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的辦法猜猜盒子里到底藏的是什麼禮物,並記錄幼兒的猜測。
(2)結合PPT,教師繼續講述故事。
(3)游戲:變魔術。師幼共同分享盒子里的禮物。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辨別筷子顏色、圖案的不同,會配對並按顏色分類。
2、在游戲中,嘗試用筷子夾食物,體驗美味食物帶來的樂趣,並會分享食物。
3、體驗使用筷子的樂趣。
活動准備:
1、紅、黃、藍、綠四種顏色圖案的筷子。
2、四種顏色的插筷筒。
3、各種水果切成塊。
4、筷子若干,四個插筷筒。
5、電腦下載的音樂《開汽車》《蘋果豐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師:
今天有位客人來我們班,看看是誰呀?
(請一位老師扮雞媽媽出場)小朋友,你們好!今天我想邀請你們去我家做客,你們願意嗎?但是我遇到困難了,我家的筷子走散了,你們幫幫我,好嗎?
二、學習配對
1、師:我們來幫雞媽媽找找看。(幼兒左右找筷子)
2、幼兒活動――配對。
3、"xxx,請你說說,你為什麼找他做好朋友?"小結:原來你們是因為他們的顏色和圖案一樣,才找他們做好朋友的,你們的小眼睛可真亮啊!
三、玩一玩:筷子游戲。
1、全體幼兒聽著音樂玩筷子打節奏師:筷子能夠發出聲音呢,我們來為音樂伴奏吧。
2、變一變。
師:筷子還變出東西呢。你們看老師變成了小兔。邊說"筷子筷子變小兔"邊把筷子放在頭上變成小兔的耳朵,我們一起來變一變。
四、學習使用筷子
1、師:那你們知道筷子還有什麼用嗎?
2、小結:對了,筷子還可以夾東西吃。筷子是一種餐具,是我們中國最早發明的。你會用筷子嗎?
3、幼兒自由學習
4、邊念兒歌邊學慣用筷子。
(小小筷子兩根棒,手握中間對對齊,張開嘴巴夾夾緊,阿嗚阿嗚吃個飽。)
5、我們再來試一試。
五、學習分類
1、師:筷子玩累了,我們送它回家吧?那你知道筷子的家在哪裡嗎?
2、(出示插筷筒)你們看,這就是筷子的家,它叫插筷筒。它們有什麼不同啊?(顏色)這個是什麼顏色啊?那這個呢?
3、幼兒活動――分類。
4、請你們看看筷子的家找對了嗎?
教師小結:
六、水果大餐
1、師:我們開著汽車把筷子送給雞媽媽吧!
2、雞媽媽:你們幫我找到了走散的筷子,為了謝謝你們,我就請你們吃水果大餐,好不好?
3、今天我要請你們吃的是筷子水果大餐,所以你們一定要用筷子夾,千萬不能用小手抓。
5、你也可以把水果夾給客人老師吃。
6、跟雞媽媽再見。
㈦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環境創設】
1、師幼共同收集秋天的農作物,布置主題牆;在活動室一角水平拉一些縱橫交錯的綵帶,請幼兒將收集的落葉以及自己製作的葉子、花朵系在繩子上,讓秋天走進活動室,為幼兒營造秋天的氛圍。
2、將主題牆換為「奇妙的樹葉」主題牆,張貼幼兒製作的樹葉拼圖。
3、在活動室張貼動物們自我保護方法,種子的傳播方式以及動植物之間食物鏈的圖片,供幼兒欣賞。
【活動目標】
1.用多種方式表達對秋天的喜愛之情,體驗豐收的喜悅。
2.認識幾種常見的農作物,水果和菊花,知道秋天是多彩的季節。
3.能用優美的詞句描述秋天的田野,果園豐收和菊花盛開的景象。
4.體驗明顯的秋天特徵。
5.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生活活動】
1、天氣乾燥,能主動飲用白開水,飲水要適量。
2、利用散步的時間,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中動植物的變化,並及時交流和記錄。
3、提醒幼兒外出活動出汗較多時,不直接脫衣服,等到消汗後再脫衣服。
【家園共育】
1、請家長利用帶孩子外出的時間,提示幼兒觀察周邊的樹,判斷常綠樹和落葉樹,並收集樹葉製作成標本。
2、提示幼兒根據天氣的變化適當增減衣服,穿合適的鞋子。
3、請家長提醒幼兒尊敬老人,對不住在一起的老人要經常看望、打電話問候。
【教學活動】
主題一:「樹真好」「秋天的樹」「秋天多麼美」「葉片上的毛毛蟲」「我是天氣預報員」,幼兒懂得愛護樹木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了解天氣預報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學會關注天氣。
主題二:「秋葉飛舞」「幸福一家人」「蘋果豐收」「梨子小提琴」「樹葉分類」五個教學活動,幼兒能根據葉子的外形想像,進行粘貼,能夠按一定特徵給物體多次分類;了解長輩,能夠尊重、孝敬老人。
主題三:「快樂的小鼴鼠」「動物保護色」「種子的旅行」「秋遊」「動物法庭」「有規律排序」,幼兒了解種子的外部形態與其傳播方式的直接關系;簡單了解食物鏈,知道動物與環境的關系。
【區域活動】
美工區:「葉子拓印」「葉子標本」「毛線粘貼」「果殼大變身」「蔬菜水果大變樣」,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葉子,學慣用樹葉拓印的技能。
益智區:「撒花片」「斗獸棋」,幼兒復習數的組成,理解部分數和整體數之間的關系。
科學區:「天氣預報員」「誰吃誰」「喂養小蟲」,幼兒了解動、植物的食物鏈關系,能持續觀察小蟲的生活習性。
閱讀區:「閱讀與樹有關的書」「閱讀與長輩有關的書」「動植物畫冊」,幼兒通過閱讀書,懂得樹木讓人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美好的道理。
表演區:「樹葉裝扮」「蘋果豐收」,幼兒能用樹葉組合裝扮自己,體驗樹葉裝扮的樂趣。
角色區:「農產品展覽會」「秋天的集市」,幼兒會給農產品分類,了解家鄉特產的多樣性,輪流扮演服務員和顧客,體驗表演的樂趣。
建構區:「小動物的家」,幼兒能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搭建舒適的家,提高立體建構的能力。
【活動反思】
1.在幼兒園里,大班的孩子要比小班、中班的孩子的學習能力要強,在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有些方面只需要老師稍微的指點一下,他們就能很快的接受了。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幼兒在活動中都能主動積極的參與,甚至主動幫助老師完成活動。他們的討論,判斷能力,游戲活動能力使得這個活動能很好的開展下去。幼兒的語言表達,判決斷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參與度很高,熱鬧的掌聲培訓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得所有的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
4.如果讓我重新來上這個活動,我會帶著孩子們親自去參觀附近的田地和果園,並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活動設計思路:
生活在集體當中的每個成員,我們都會常常為了完成某項共同的工作或任務,與他人合作.然而,如何與他人合作,怎樣才能使共同的工作完成得更好,這種能力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對於六、七歲的幼兒來說更是如此.在工作中教師發現:幼兒在各種活動中,在遇到了困難的時候,不懂得與別人合作,更不知道如何去與他人合作。
因此,設計以"快樂合作"為教學活動內容, 讓幼兒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談談在生活、學習中是怎樣與人合作的。為了進一步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再一次體驗合作情感,在本活動中教師又設計了"同心鞋"這個游戲,通過游戲,更加印證了:合作才有力量!希望通過這個活動,使幼兒初步懂得什麼是合作,並且認識到:有些事情光靠個人的努力是完不成的,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能成功,使幼兒初步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理解「合作」的意義。
2、幫助幼兒在體驗中懂得如何與他人合作,感受合作游戲的樂趣。
活動准備:場景設置、同心鞋、相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設置場景:活動室有許多「陽光小屋」的傢具,請幼兒搬移。
教師提問:1、剛才你們是怎樣整理傢具的?
2、如果只請一位小朋友做這件事情能完成嗎?為什麼?
教師小結:有許多事情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大家一起做才能完成,這就是――合作。
二、幼兒游戲,體驗合作
1、小朋友都希望與別人合作,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同心鞋」的游戲。
(每兩名幼兒自由編為一組。)
2、幼兒初步嘗試,教師巡視
教師提問:1、「同心鞋」的游戲需要幾個人一起走?
2、兩個人一起走和自己走有什麼不同?
3、穿上「「同心鞋」走路,你遇到了什麼困難?
3、教師設疑:穿上「「同心鞋」走路,兩個人怎樣合作才能夠成功?
幼兒帶著問題,再次嘗試游戲。
教師提問:1、這一次,你們成功了嗎?是怎麼走的?
引導幼兒討論:穿上「同心鞋」走路需要合作夥伴之間互相商量和體諒,注意步調一致。
引導幼兒小結:在「同心鞋」的游戲中,通過兩個人的合作,大家都成功了。合作給我們帶來了快樂!
三、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討論自己能夠理解的合作。
教師提問:游戲需要合作,那在我們平時的生活活動中、在幼兒園里還有哪些事也是需要合作的呢?
引導幼兒小結:在平時的生活活動中,小朋友經常會與別人合作,把一件事做得又快又好。因為有了相互合作,再大的困難也能被克服,合作才有力量
與別人合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只要大家同心協力、互相合作,什麼事都難不倒我們。合作起來力量大。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簡單了解他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種長方體和圓柱體的物品。
3、發展幼兒現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搭建能力。
活動重點:
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活動難點:
簡單了解長方體、圓柱體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准備:
活動區內事先擺放牙膏盒、易拉罐、羽毛球桶、鉛筆、橡皮等;裝有若干奶盒、葯盒、易拉罐的大紙袋,火柴盒、撲克牌、光碟、硬幣、魔法師面具。
活動過程:
一、魔術引入,激發興趣教師戴面具出場,扮演魔法師表演火柴盒變硬幣的魔術。
請幼兒思考並回答火柴盒和硬幣是什麼形狀的?(引入正題)
二、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魔法師的口袋裡還有好多的寶貝呢,想不想知道是什麼?)1、分類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請幼兒擺弄,試一試哪些能滾動哪些不能滾動,將材料分類。並說一說為什麼有的能滾有的卻不能。
2、摸一摸,數一數a、長方體有幾個面?上下兩個面一樣大嗎?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小結長方體的定義。
b、 圓柱體上下兩個面是什麼形狀的?上下一樣粗嗎?兩個圓面大小相等嗎?小結圓柱體定義3、找一找在活動區內還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
4、請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的?
三、了解長方體和長方形、圓柱體和圓形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一張撲克牌和許多張撲克牌演示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的關系,讓幼兒了解長方體是由許多個長方形組成的。
2、教師再出示一枚硬幣和許多硬幣演示圓形和圓柱體之間的關系。幫助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由許多許多個圓形組成的。
3、請幼兒用撲克牌和光碟分組演示,親自感受長方形、圓形和長方體圓柱體之間的關系。
四、形體搭建
1、請幼兒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可以做什麼樣的房子?該怎麼做?
2、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製作,教師指導幫助。
活動目標
鍛煉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反應的靈敏性。
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游戲的玩法。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孩子們感受室外活動的樂趣,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
難點:逆向思維 。
活動准備
好天氣就可以了
活動過程
一、首先老師帶領孩子們走成圓形隊,然後老師站在圓心位置,大家面向老師站好。
二、游戲開始,老師說「高人」,全體孩子立即提起腳跟,同時兩臂上舉;老師說「矮人」,全體孩子立即蹲下,同時兩手抱膝。 老師未說「高人」 或「矮人」時,不能做動作。
三、逆向思維,即老師說「高人」時,孩子做蹲下的動作;老師說「矮人」時,孩子們提起腳跟,兩臂上舉。
四、在孩子們掌握了游戲的玩法後,我讓一個孩子擔任發指令者。
教學反思
孩子們玩得興致勃勃,他們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動作的敏捷性得到鍛煉和培養;師生、生生互動得很好。但從游戲中可以看出,孩子們的逆向思維方面還是有所欠缺,應該多加強鍛煉和提高。還有哪個孩子反應慢了,動作做錯了,其他孩子們會起鬨,看著他大笑,我及時地引導孩子們:不能嘲笑別人的錯誤,應該友好地提醒和幫助別人;我們不僅要長身體,長個子,我們心靈也要成長,成長為一個有禮貌、受歡迎的孩子!
小網路:高度首先是個物理空間的概念,作為物理空間概念的「高度」含意比較簡單,是指從地面或基準面向上到某處的距離;從物體的底部到頂端的距離。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彩色筆和惡老頭》。
(2)懂得不同事物的顏色。
(3)了解事物之間相剋的關系。
(4)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5)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懂得不同事物的顏色。
難點:了解事物之間相剋的關系。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彩色筆和惡老頭》。
2、自製的無色城堡背景圖。
3、圖片:彩色筆五兄弟、惡老頭、蝴蝶。
4、筷子戲道具:狂風、大火、水、沙土、黑夜、太陽。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
出示無色城堡圖。
(1)教師:小朋友,這是干什麼?(城堡)這個城堡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沒有顏色)
(2)教師:這座城堡為什麼會沒有顏色呢?今天我們要聽一聽這個故事《彩色筆和惡老頭》。
二、活動指導:
(一)觀看筷子偶表演
1、教師把彩色筆五兄弟、惡老頭、蝴蝶圖片貼在背景圖旁邊,操作筷子偶,講述故事《彩色筆和惡老頭》。
2、教師:誰把城堡變得沒有顏色?(惡老頭)
3、教師:後來他們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們再聽一次這個故事吧。
(二)分段欣賞和討論
教師在無色城堡背景圖面前分段操作筷子偶表演。
1、觀賞第1段故事(從開頭到「變得和它一樣沒有顏色」)。
教師:城堡里住著誰?為什麼說他是惡老頭?
2、觀賞第2——6段故事(從「有一天」到「再也不敢出來了」)。
(1)教師:彩色筆兄弟如何對付惡老頭變的狂風?
(2)教師:什麼顏色的鉛筆可以對付惡老頭變的大火?
(3)教師:惡老頭又變成黑夜,彩色筆兄弟怎麼樣抵抗黑夜呢?
3、觀賞第7段故事(從「彩色筆兄弟」到結束)。
教師:最後,五兄弟是怎麼樣改變這個沒有顏色的城堡的?
(三)不同的顏色
1、教師:大樹是誰變的?(綠色和咖啡色)那,你還想到什麼是綠色的?
2、教師:水勇士和沙土勇士是誰變的?(藍鉛筆和黃鉛筆)還有什麼是藍色的?黃色的呢?
3、太陽是誰變的?(紅鉛筆)還有什麼是紅色的?
小結:彩色筆五兄弟為了救出蝴蝶,變成了這么多和東西來對付惡老頭,平時小朋友也要細心觀察身邊的東西,發現身邊五彩的顏色。
(四)嘗試表演
1、幼兒翻看幼兒用書《彩色筆和惡老頭》,嘗試復述故事。
2、請幼兒分別扮演五個彩色筆兄弟、惡老頭和蝴蝶,並將與自己的扮演角色所對應的`指偶在手指上,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運用背景圖和圖片,合作表演指偶戲《彩色筆和惡老頭》。
(五)游戲:誰怕誰
1、幼兒各拿一張空白紙牌,在紙牌上畫一個自己覺得威力強大的東西,如火、水、風、牆、黑夜、太陽、樹、蟲、啄木鳥等。如果幼兒想像的東西不全面,教師可以先在紙牌上寫上事物的名稱,幼兒按題作畫。
2、幼兒分為兩隊,各自拿著自己的紙牌,根據物體之間的相史關系出牌。如第一組幼兒出一張紙牌「火」,第二隊的幼兒就在自己的隊里找出一張能剋制「火」的牌,可以是「木」、「土」、「沙」等。然後第一隊再繼續按照相剋關系出牌。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合反應能力,學會躲閃。
2、有良好的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會按不同的角色進行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3、與同伴有好、互助的參與,具有一定的協作精神。
【活動准備】
場地布置若干墊子,作為鳥窩。老鷹頭飾、報紙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扮演老鷹,小朋友扮演小鷹,幼兒跟著音樂聽口令學飛:大班孩子帶著中班孩子一起學飛,老師吹口哨。小鷹馬上飛回鳥窩,一定要佔住墊子的一個角。
(師:小鷹們,今天媽媽帶你們去學本領,好嗎?瞧,這是我們的鷹巢,你們看,有幾個角?一會兒,小鷹們跟著音樂聽媽媽的口令學飛,音樂停,小鷹們要趕快回到鷹巢,每隻小鷹佔一個角,明白了么?)
二、基本部分:玩「老鷹抓小雞」游戲。
1、幼兒自由分組、分角色玩傳統的「老鷹捉小雞」游戲。
(1)幫助幼兒合理分組。(保證每組中都有中大班的幼兒)
(2)共同回憶游戲玩法、規則(角色責任):母雞帶著小雞躲閃跑,要會照顧後面的小雞。老鷹要靈活,如果小雞們在雞媽媽帶領下蹲下來了,就不能再去捉。
師:小鷹學會了本領,你們想不想去抓小雞啊?你們玩過「老鷹捉小雞」游戲嗎。怎麼玩的?(老鷹要站在母雞的前面,做趕雞的動作,沖破雞媽媽的防線,抓住雞媽媽身後的小雞。雞媽媽要張開雙臂,左右躲閃,極力保護身後的小雞,有危險,雞媽媽趕快要叫小雞們蹲下,保護好自己的小雞。小雞呢,一定不能把手鬆開,跟著雞媽媽左躲右閃。)
知道玩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嗎?
(一個雞媽媽身後最多隻能有五隻小雞。隊伍太長,後面的小雞很容易被老鷹捉走。)
2、老鷹捉小雞新玩法
(一)組隊抓小雞。
(1)觀察老鷹捉小雞的方法,引導老鷹想辦法如何能夠又省力有能多捉小雞。
(2)鼓勵幾只老鷹合作捉小雞。
召集大家在墊子上休息,問:「為什麼玩了這么久我們老鷹小雞抓的這么少?想個什麼辦法呢?」(鼓勵幼兒想辦法:老鷹們合作起來,互相配合捉小雞)師交代新規則:老鷹隨便哪個隊伍的小雞都可以抓,還會配合著抓,雞媽媽保護的難度要變大啦,你們有沒有信心戰勝老鷹?
3、老鷹捉小雞新玩法。
(二)「智斗老鷹」
玩法:引導母雞和小雞一起合作。小雞分成幾隊,一隊打老鷹,其餘的隊去在游戲過程中找機會營救。
規則:
(1)引導幼兒使用紙球材料進行游戲。用紙球打老鷹。被打到的老鷹要蹲五個數才可以繼續捉小雞。
(2)教師以母雞身份指導幼兒共同制定玩法、規則。救「小雞」:「小雞」和「雞媽媽」找機會拍一下捉到的「小雞」的手,被捉「小雞」就可以救回,跟在其他「小雞」的後面重新開始游戲了。
師帶領幼兒休息:「小鷹們真聰明,想了個好辦法,捉走了我們這么多小雞,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把小雞救回來,想辦法趕走小鷹)。
我今天就來做雞媽媽,看我准備好多小石頭,小雞們可以用小石頭去趕老鷹,被砸到的老鷹要回鷹巢休息一會兒(數5下才可以再出來)。我們怎麼去救小雞呢?我們一隊可以繼續玩吸引住老鷹,其他的可以偷偷的找機會用手拍一下捉到的小雞的手,被捉到的小雞就可以回到隊伍里繼續游戲。救回小雞和趕走老鷹我的都會獎勵你們一枚勇敢勛章。小雞們有沒有信心?
順著剛剛的游戲玩下去(有很多小雞被捉在鷹窩)
三、結束部分。
1、小結本次活動幼兒在玩法上的創新,同時表揚幼兒能夠互相合作。
2、幼兒兩兩相對,雙手握空心拳,食指做雞的嘴巴,在同伴身上敲(吃米)放鬆身體肌肉。(指導幼兒敲擊的力度要適宜。敲擊肌肉出,避開關節。)
活動准備:
1、7隻蜜蜂,5隻蝴蝶的圖片。
2、4朵紅花、六朵黃花的圖片。
3、數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數字頭飾兩套,小猴子頭飾若干。
5、數字小兔圖一張,有關數字卡若干。
6、數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飛到我們幼兒園里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只蜜蜂?幾只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幼兒說出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麼,7和5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啟發引導幼兒,引出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於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大於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後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於號的含義,說出「7」大於「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裡?」(花園里),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引出「<」,重點觀察小於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於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後邊的數小,說出「4小於6。」
3、師:「大於號和小於號一個開口向左,一個開口向右,很不好玩,我們得找規律記住它們。」啟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於號還是小於號,它們開口得方向都對著哪一個數(大數),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哪一個數(小數)。」
學習兒歌:大於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於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二、表演游戲:學做「>」「<」
找出4名幼兒做數字娃娃,戴上數字頭飾,找兩名幼兒分別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幼兒讀出「9大於7」「7小於9。」
三、猜謎語,(紅眼睛,白皮襖,長耳朵真靈巧,愛吃蘿卜愛吃草,走起路來蹦蹦跳。)引出數字小兔。
讓幼兒觀察小兔子是由哪些數字組成的,找出後,比較大小,填上「>」或「<」。
四、游戲:擊鼓傳包
玩法:教師搖動鈴鼓,幼兒傳貓頭包,鼓聲停止,包在誰的手裡,就和他的同桌各從包里抽出一張卡片,比較大小,如「8」和「6&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為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掌握相等與不相等的轉化;難點是掌握「>」和「<」的方向。
㈧ 幼兒園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鞏固紅、黃、藍、綠等顏色,感知襪子的花紋及襪子的多樣性,知道襪子是成雙成對的,一對就是兩只。
2、會仔細觀察並進行比較,大膽地用普通話說說自己的發現。
3、會聽指令做游戲,喜歡配對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1、襪子若干。
2、場地布置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導入:我們坐了這么一會來讓腳寶寶運動運動,暖和暖和吧!
1、集體音樂游戲:做腳部動作。
2、師:來讓老師摸摸,哎,你的小腳好暖和呀,你的小腳真軟。。。。
二、觀察襪寶寶的顏色、圖案等外形特徵,感知一對的概念。
1、老師剛剛在摸你的小腳的時候,發現你們的襪子寶寶真漂亮,來跟你的襪子寶寶親一親,抱一抱!說說「我喜歡你」(幼兒親親抱抱)
2、你跟襪子寶寶親一親、抱一抱的時候發現它們是什麼顏色的呢?你說、你說、你說(幼答)
3、游戲:開飛機
好,現在請穿黃襪子寶寶的把腳翹起來,我們來玩開飛機的游戲。(黃襪子,黃襪子,開飛機,嗚嗚嗚嗚。。。。)(別的顏色同前)
4、我們來看看你的襪子寶寶身上還有什麼呢?(引導幼兒觀察小花紋)
5、你腳上有幾個襪寶寶?它們是一樣的嗎?哪裡一樣呢?
教師小結:我們都有兩個襪寶寶,它們的顏色、花紋都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它們是一對好朋友,是一雙襪子。兩只襪子就是一雙襪子。
三、感受特殊的襪子——五趾襪
情境表演:襪寶寶找朋友
教師:聽,是誰在哭啊?(在背景台演示)
五趾襪:我是襪寶寶,今天我和我的好朋友出來玩,不小心走散了,我好著急呀!
普通襪:我來了我來了!
五趾襪:不對、不對、不對,你長得跟我不一樣,不是我的好朋友。
教師:襪子寶寶說這是它的好朋友嗎?(幼兒回答)它們哪裡不一樣?(引導幼兒看花紋、五趾處)它們有這么多地方長的不一樣,不是一對好朋友。那它的好朋友到底在哪裡呢?
五趾襪2:來了來了,我在這兒。
教師:這個是不是它一摸一樣的好朋友呢?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幼兒回答,花紋、形狀)我們來聽聽襪寶寶怎麼說。
五趾襪:對對對,它是我一模一樣的好朋友。(兩個襪子靠攏)。我們每個襪子身上有五個小房間,能讓每個腳趾寶寶都住的很舒服,因此我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五趾襪。來吧,好朋友,我們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吧!(放在草地上)
教師小結:剛剛五趾襪在干什麼呀?它有沒有找到跟它一模一樣的好朋友呢?(啟下)
四、配對游戲
1、師:(承上)今天我還請來了許多襪子寶寶呢,每個小朋友都可以去找一個襪寶寶,然後做到老師身邊來,和你的襪寶寶打打招呼!(您好您好)
2、你找到的襪寶寶是什麼顏色的?上面有什麼?(自由認識,說說——,教師參與幼兒說的中間)
3、師:跟你的襪寶寶長得一模一樣的好朋友在哪兒呢?想不想來幫它們找朋友呀?好,老師先來找找。(教師示範:我是黃襪子,我的朋友在哪裡?陸老師:來了來了,我在這里。)恩,現在我的襪子寶寶找到它的好朋友了,我們(對陸老師說)來送它們到草地上去玩吧。(個別幼兒一對一對找和送)
4、評價:都找對了嗎?我們小朋友真棒,表揚一下自己。
5、你們知道嗎?還有許多襪子寶寶也想找著好朋友去草地上玩呢,願不願意來幫助它們?這次你要找一雙襪寶寶,它們是不是一模一樣的呢?好我們來聽著《找朋友》的音樂去找吧!
5、再次操作,配上《找朋友》的音樂(其他花色多的襪子,配好對就放到情境展示台上。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糾正有錯誤的幼兒。)
五、結束部分
游戲:找朋友
教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幹,幫這么多的襪子寶寶找到了好朋友,我們來和襪子寶寶一起跳個《找朋友》的舞吧!
設計意圖: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兒接觸過磁鐵,並被神奇的磁鐵深深的吸引。讓幼兒產生無盡的遐想。使他們感到驚奇,產生疑問。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親手動手操作,發現磁鐵的特性,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磁鐵可吸鐵的特性。
2、願意進行探究活動,初步感受探究的樂趣。
3、在游戲中加深對磁鐵吸引鐵質物品特性的認識。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准備:
磁鐵、硬幣若干、鑰匙、花布、毛線、積木、紙張、紐扣、發卡等。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引出課題。
老師:小朋友們好,這節課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進入神秘的科學世界吧!首先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表演一個小魔術,大家看好啦!
(進行魔術表演,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初步感受磁鐵的奧秘。)
老師:小朋友們看看,小魚在上面干什麼呢?
(幼兒回答)老師:猜猜我是用什麼方法讓它移動的呢?
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二、基本部分。
1、老師展示磁鐵。
老師: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哦,原來紙的背面有個東西,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幼兒回答)老師:對啦,這個是磁鐵,你們知道磁鐵還能吸什麼嗎?
(幼兒思考)
2、幼兒通過實驗認識磁鐵,進一步感受、了解磁鐵的特性。
老師:剛剛有的小朋友說了自己的看法,那現在請你們看看桌上的東西,先猜猜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哪些不能?然後再用磁鐵一個個的實驗。
(幼兒用磁鐵進行試驗,老師觀察並給予幫助。)
3、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引導幼兒根據實驗總結磁鐵的特性。
老師:好啦,大家都動手操作了一下,那根據你們所實驗和所觀察的,發現磁鐵有什麼奧秘呢?
老師總結:磁鐵有吸鐵的特性。
老師:那除了老師准備的東西以外,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間活動室還有什麼東西能被磁鐵吸住,現在請你們去試試吧!發現了要告訴老師哦!
(幼兒自由在教室里尋找可以被磁鐵吸住的鐵質物品。)
老師:好了,寶貝們我們快來坐好,非常棒,大家又找到了很多鐵質的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
四、活動結束。
老師:小朋友們小貓一家想要小朋友們幫助它們釣魚,因為新年快到了,它們要招待很多親戚朋友,可是在釣魚之前小朋友們想一想怎樣才能用磁鐵把小魚釣上來?
(幼兒回答,並動手操作。)老師:寶貝們真聰明,這么快就找到辦法了。那我們現在來釣魚比賽好不好?在一分鍾內,音樂停了就停下來哦!我們看看哪組小朋友釣的最多,誰就獲勝。然後把釣到的魚送給小貓一家。
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在我們的教室里還有好多小魚,我們一起給客人老師說再見,然後到教室去繼續玩兒釣魚游戲好嗎?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伊始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由於事先准備的操作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現、比較,整節課情緒高漲。幼兒樂於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事物規律的活動形式。在總結磁鐵特性這一環節,做的還不到位,有點急於求成,要先讓幼兒來講出他發現的規律,教師再進行引導,做最後的總結。
【活動目標】
1、感知詩歌中對爸爸「呼嚕」的形象描述,豐富相應的詞語如「呼嚕」「越來越粗」「輕悠」。
2、了解畫面中爸爸睡覺與火車聲音高低的對比,嘗試參與、完善圖書的內容。
3、學會表達對爸爸的「愛」情感。
【活動准備】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出課題。
家裡除了媽媽,還有誰很愛我們?爸爸喜歡干什麼?爸爸睡覺打呼嚕嗎?
(環節分析:以談話導入,從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直接點出「呼嚕」,幫助幼兒呈現相關的生活經歷。)
二、教師出示PPT,引導幼兒觀看。
爸爸的有趣在哪裡?爸爸和寶寶在干什麼?為什麼有火車?說明什麼?
(環節分析:觀察是幼兒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但小班幼兒的觀察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在這環節,通過開放式的提問,指導幼兒明確觀察的目的,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掌握觀察的方法,建立圖片和詩歌的聯結。
三、學習詩歌。
教師引導幼兒明白爸爸的呼嚕與火車的聯系,當爸爸的呼嚕聲大時,就像火車開近我們。當爸爸的呼嚕小時,就像火車開遠了。
教師引導幼兒學說詩歌
(學習詞語:越來越粗、輕悠輕悠)
教師利用聲音和動作來讓幼兒了解感受詞語。
(環節分析:在語言的學習中,詞彙的學習是漸進的,小班幼兒已掌握基本的與日常生活、起居飲食直接有關的詞,但一些抽象的詞語對詞義的理解還很膚淺,在日常的活動中,注重詞彙的積累。運用聲音,讓幼兒直接感知聲音的漸大漸小,從而理解散文的內容。這也是孩子聽覺能力的培養。)
四、詩歌練習。
五、教師通過慢讀、等待等方法引領幼兒參與閱讀活動。
師:爸爸累的時候,呼嚕越來越粗,就像——(幼兒參與進來)
爸爸不累的時候,呼嚕輕悠輕悠,就像———(幼兒參與進來)
(環節分析:幼兒對詩歌的掌握運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避免學習方式的單一和枯燥。)
六、引導幼兒製作圖片,嘗試參與完善圖書內容。
教師出示笑與不笑的形象圖兩張,引導幼兒根據詩歌仿編。
教師出示吃飯的圖片,引導幼兒根據詩歌仿編。
(環節分析:幼兒已掌握基本詩歌內容基礎上,憑借圖片的提示,引導幼兒拓展生活經驗和想在關的語言積累,進行仿編,這一環節是提升能力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只有小部分幼兒能夠突破,大部分幼兒在這一環節上還難以實現。)
七、教師總結
在爸爸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爸爸們愛寶寶,寶寶們也愛自己的爸爸,和爸爸在一起很快樂。
【活動反思】
爸爸是幼兒身邊熟悉的人,容易引起幼兒積極有趣的交談,在這首幽默的小詩里,含有濃濃的親情,畫面中也能讓幼兒感知到那種父子間的溫馨,讓幼兒感知爸爸的呼嚕聲與火車之間的聯系是重點,在畫面上「有呼出的氣體」相似的地方還有聲音的相似之處,小班幼兒對詩歌的學習基本上能掌握,但在環節五中對於部分幼兒還是有較大難度。
附詩歌:《爸爸的呼嚕》
爸爸累了,
呼嚕好響好響,
就像剛出站的火車,
從家門前隆隆開過。
爸爸不累的時候,
呼嚕好輕好輕,
就像遠去的火車,
離開小小的站台。
活動意圖:
有一天帶班時,發現有個孩子拿著媽媽的口紅,在同伴面前炫耀,膽大的王鑫竟然還幫著其他人塗起了口紅。經過調查以後,原來是盛晴上學時偷偷地把媽媽的口紅藏在口袋裡的,課間活動時,就和同伴玩了起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針對小班幼兒愛模仿的現象,因此我設計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嘴巴會擺出各種口型,引導幼兒能充分發揮想像,大膽地講述。
2、了解嘴巴的作用,知道從小要保護自己的嘴巴。
活動准備:
課前幫幼兒塗口紅,白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幫助幼兒塗口紅,引出活動。
小朋友,今天老師幫小朋友干什麼了呀?為什麼要塗口紅呢?
那麼,你在平時生活中還看到誰塗口紅了?
(評析:每個小朋友都塗上了口紅,特別的興奮,當問到有誰塗口紅時,好多小朋友都說起了自己的媽媽塗了口紅)二、引導幼兒變換各種口型。
小嘴巴塗了口紅真漂亮,擺個樣子給我瞧瞧。好,老師用相機拍下來。(看照片)這個嘴巴張得大大的,這個嘴巴還是翹翹的,我們一起來學學呢?這個嘴巴還是圓圓的哪。
(評析:當小朋友的嘴巴做出各種口型時,老師用相機拍下來,並展示在幼兒面前。由於是幼兒自己的照片,他們的興趣非常濃,一個一個都在大聲地談論著。不過小班幼兒更對自己感興趣,部分有照片的幼兒說的特別多,有個別幼兒沒有發表自己的想法。)三、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發揮幼兒的想像。
我們小朋友的嘴巴真有趣,有時張得大大的,有時變得圓圓的,有時還翹翹的,那你在什麼時候會翹嘴巴呢?在什麼時候又會把嘴巴張得大大的,什麼時候又會變得圓圓的?
教師小結:當我們小朋友高興的時候,我們會張大嘴巴哈哈大笑;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會翹起小嘴巴;有時我們還會抿著嘴巴偷偷地笑。
(評析:在這個環節里,主要是發揮幼兒的想像,鼓勵幼兒把平時的生活經驗用語言表述起來,剛開始時,幼兒不知說什麼,當一、兩個小朋友說了以後,其他小朋友也就模仿著說)。
那我們現在就給張大嘴巴、翹起嘴巴、抿著嘴巴拍個照片,好嗎?這次我們自己來拍,好嗎?你看!我現在給張大嘴巴拍個照片。(教師作示範,印口型)你也來試試吧!給其它的口型也拍個照片。
照片拍好了嗎?拍下來的口型,我們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叫唇印,我們把唇印橫過來看看,再豎過來看看,看看這個唇印像什麼什麼呢?咦,看看,你的唇印像什麼?
(評析:在這個環節里,讓幼兒印唇印,幼兒特喜歡把自己嘴巴上的口紅印在紙上,因此唇印特別多,有些幼兒在講唇印像什麼時,就講的不太清楚。)四、引導幼兒知道嘴巴的作用。
小朋友,真聰明,會說出這么好聽的話來。那我們的嘴巴除了會說好聽的話,那還有什麼用呢?根據幼兒所說的話,進行適當的調整。
五、教育幼兒從小保護自己的嘴巴。
教師小結:我們的小嘴巴可以說話、唱歌、講故事,它還有個最大的本領,你們想知道嗎?做實驗:捏住鼻子,閉緊嘴巴,感覺如何?所以我們的嘴巴還可以呼吸呢。嘴巴有這么多的用處,所以我們平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小嘴,今天為了能讓小朋友更漂亮些,所以老師幫小朋友塗了口紅,時間長了以後,對我們小朋友身體不健康,現在我們一起到教室里去洗洗干凈吧!
(評析:考慮到本次的教學活動會引起幼兒愛塗口紅的現象,然而從幼兒的實際出發來分析,幼兒常塗口紅卻是一種不健康的行為,因此,在活動即將結束時,首先讓幼兒了解嘴巴的功能,從而對幼兒進行了健康教育。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愛美之眩,又對他們進行了良好地健康、衛生教育。)
一、活動內容:
吹畫《梅花》
二、活動目標:
學慣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梅花的基本特徵;體驗吹畫的樂趣。
三、活動准備:
調色盤、墨水、紅色水粉顏料、毛筆、吸管和操作材料紙。
四、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
出示教師范畫--梅花。
介紹作畫工具。(先讓幼兒猜猜作畫工具,教師再出示特別的作畫工具"吸管"。)
2.教師講解示範。
用毛筆蘸上墨水滴幾滴在紙的下端。
用吸管對著水滴向紙的上方吹,改變吸管的方向吹出不同方向的樹枝用右手食指蘸上紅色的顏料,點出若干朵梅花。
3.幼兒作畫。(要求:幼兒可站著、蹲著吹畫畫;注意畫面干凈;畫好後等顏料幹了以後再拿起來)
4.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作畫,獨立完成。
5.作業展覽。把幼兒的作品固定的`畫袋裡,讓全體幼兒欣賞。
活動目標:
知道與大人走失該怎麼辦。
記住自己家裡的電話號碼,知道電話的重要性。
嘗試辨認9以內的數字。
幼兒知道父母的電話。
課件准備:
《走丟了怎麼辦?》動畫視頻;「手機」圖片。
材料准備:
教師准備班級幼兒家庭電話聯系本;玩具電話或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播放動畫視頻《走丟了怎麼辦》,幫助幼兒知曉與大人走丟了該怎麼辦。
小福是怎麼跟爸爸走丟的?
他發現跟爸爸走丟以後,去找了誰求助?
大象叔叔是用什麼辦法幫助小福找到爸爸的?
小結:我們出去的時候,要跟緊大人,不能自己亂跑。如果不小心走丟了,可以向穿制服的人求助,比如警察、保安、銀行職員等。
回顧動畫視頻《走丟了怎麼辦》,鼓勵幼兒聯系自己,思考如果和大人走丟了該怎麼辦。
如果你和大人走丟了,你會怎麼辦呢?
你記得你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嗎?
出示圖片「手機」,鼓勵幼兒嘗試辨認0—9的數字。
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我們一起來念一念上面的數字吧。
准備玩具電話,或數字卡片,組織幼兒玩「打電話」的游戲,幫助幼兒記住自己父母的電話號碼。
1、將幼兒分成2人一組,啟發一名幼兒回憶並向同伴介紹自己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
2、核對幼兒家庭聯系本,幫助幼兒正確熟記電話號碼。
3、另一名幼兒要在玩具電話上「撥對」或用數字卡片擺出同伴說出的電話號碼。
4、交換角色,繼續游戲。
在語言區,提供玩具電話,組織幼兒與同伴玩互打電話的游戲,增加幼兒對數字的記憶,體驗打電話的樂趣。
設計背景
幼兒們在一次談話中在說自己的爸爸媽媽,可是說不出在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做什麼?針對這個現象,我結合主題准備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學會用簡單的句子談論自己父母的工作,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父母對自己的愛護。
2、引導幼兒圍繞「我的一家人」這一話題進行談話,使幼兒樂意參與個別交談與集體談話活動。
3、培養幼兒愛家庭的情感,知道關心長輩,聽大人的話。
活動准備
1、實物玩具:小兔。
2、每個幼兒一張「全家福」照片。
3、照相機(請一名老師幫忙拍照)磁帶。
4、讓幼兒回家了解父母的工作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與平時在家主要做些什麼事。
活動過程
1、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
(1)放錄音《世上只有媽媽好》,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2)請個別幼兒講一講「家裡有誰」要求語句完整。
教師利用相片,讓幼兒看著照片講,教師重復幼兒的話,練習說話的完整性。(有……有……還有)
(3)請其餘小朋友拿照片,自由交談「照片上有誰?」
(4)了解、豐富詞彙「全家福」的含義。
剛才,小朋友們介紹的很好。誰知道一家人在一起拍的照片叫什麼?(豐富詞彙「全家福」幼兒學說)拿出一張全家福請幼兒說:「這是誰家的全家福?」
2、引導幼兒圍繞話題交談,集體討論,要求聲音響亮地表述。
(1)老師以小動物的語氣回答問題,起示範作用。
師:看!老師請來了大家認識的客人小兔白白.。師:小兔與大家打個招呼。大家好!小朋友怎麼說?(幼兒回答)
師:它很能幹,能大膽地說出爸爸媽媽的工作?
老師以小動物的語氣回答問題:
聽!小朋友我叫白白,我的爸爸在動物醫院當醫生,媽媽在做法給我吃。
(2)請幼兒回答提問。
小兔白白:「小朋友們你們能告訴我,你們的爸爸媽媽是干什麼工作的?」請幼兒回答。
(3)段落性小結。
(師:現在老師要請一位非常能乾的小朋友拿著自己的照片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家有誰?爸爸媽媽的工作是什麼?他們經常在家做什麼事?」)讓幼兒注意傾聽,把話說完整。
(師:「你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嗎?」)
3、教師小結:小朋友都很喜歡爸爸媽媽,因為他們給你們買好吃的,買好玩的,幫你們做了許多事情,爸爸媽媽很愛我們,我們也很愛他們,希望他們天天開心,永遠年輕、漂亮,對嗎?我們在家的時候也應該幫爸爸媽媽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對嗎?
4、延伸活動
(1)我們都愛自己的家人,那你們能對自己的家人說一句「甜甜」的話嗎?
(2) 我們小五班是一個大家庭我們也照照全家福。
教學反思
通過主題活動,充分讓幼兒了解、感受到家人為自己勞動的辛苦。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家庭」這甜蜜蜜的含義也在不斷擴展、深化;幼兒與同伴、父母、教師之間的關心和愛護,也是甜蜜美好的。引導幼兒在體會成人、同伴關愛的同時,學習表達自己對成人同伴的愛。
㈨ 繪本《幸福的一家》故事內容是什麼
繪本《幸福的一家》故事內容通過各種動物的一家來反映出家人團聚的重要性,在本文中,在大人們的眼裡,每一天都能夠有事情做,有人愛、有愛的人就是幸福;而在孩子眼裡,有爸爸媽媽的陪伴,有好吃,好玩的就是幸福。
繪本《幸福的一家》就是告訴孩子,每個人心裡對於幸福的意義,有不同的定義,但最重要的是家人團聚,和諧相處,就是幸福。
《幸福的一家》繪本的注意事項。
1、此繪本適合0—3歲寶寶,適合寶寶睡覺前閱讀。
2、家長在給寶寶講的時候,也可以模仿故事裡的小動物,與寶寶抱一抱進行互動,並告訴他有爸爸、媽媽和寶寶才是最幸福的事,增進親子感情。媽媽可以引導寶寶一起說一說,以增強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