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說吉祥經多少字
吉祥經包含297 個字數,774 個字元,72 個標點,具體內容如下: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有一天神殊勝光明遍照園中,來至佛所,恭敬禮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眾天神與人,渴望得利益,思慮求幸福,請求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
居住適宜處,往昔有德行,置身於正道,是為最吉祥!
多聞工藝精,嚴持諸禁戒,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
奉養父母親,愛護妻與子,從業要無害,是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幫助眾親眷,行為無瑕疵,是為最吉祥!
邪行須禁止,克己不飲酒,美德堅不移,是為最吉祥!
恭敬與謙讓,知足並感恩,及時聞教法,是為最吉祥!
忍耐與順從,得見眾沙門,適時論信仰,是為最吉祥!
自治凈生活,領悟八正道,實證涅槃法,是為最吉祥!
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污染,寧靜無煩惱,是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無往而不勝,一切處得福,是為最吉祥!
2. 懷孕時聽什麼佛經或是誦什麼經文能得福慧大福大貴之子求佛教專業人士回答!
聽經貴在誠敬,俗話所謂「心誠則靈」,若懷著恭敬之心去讀經、聽經,則福不唐捐,然而要知道佛並不是神仙,你拜他他就保佑你,佛只是我們的老師,交給我們改造命運,出離生死的方法,真正的修證,還要靠自己。所以要有正信的觀念,時常讀誦大乘,將佛的教誨落實到生活之中,則名真佛弟子,無量功德自然發印。學佛要念念為一...切苦難的眾生,不可將眼界拘於自身,若能念念為眾生,則時時都皆德,若時時想自己,則處處是造業之所。你可以聽聽凈空法師主講的《認識佛教》和有關胎教的講座。獲益匪淺。 若要讀經可以選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或《地藏菩薩本願經》等等,在下鄙意,還望笑納,阿彌陀佛。
3. 哪本佛經簡單
八大人覺經
後漢沙門安世高譯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佛說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夜深,有一天神,殊勝
光明,遍照園中,來至佛所,恭敬禮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
眾天神與人,渴望得利益,思慮求幸福,請示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
居住適宜處,往昔有德行,置身於正道,是為最吉祥。
多聞工藝精,嚴持諸禁戒,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
奉養父母親,愛護妻與子,從業要無害,是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幫助眾親眷,行為無暇疵,是為最吉祥。
邪行須禁止,克己不飲酒,美德堅不移,是為最吉祥。
恭敬與謙讓,知足並感恩,及時聞教法,是為最吉祥。
忍耐與順從,得見眾沙門,適時論信仰,是為最吉祥。
自製凈生活,領悟八正道,實證涅盤法,是為最吉祥。
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污染,寧靜無煩惱,是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無往而不勝,一切處得福,是為最吉祥。
以上兩者文意較淺,亦為在家居士常念的經文。
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心經乃般若經之總綱,計256字,字字珠璣。可日常誦念,文意深刻。
以上三經供您參考
4. 佛經都有哪些啊!有沒有詳細點的
這里介紹的是常讀的: 學佛法寶推薦(僅供參考) 一、入門基礎 1、整體了解佛教——明暘法師著述的《佛法概要》。 主要內容 第一章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第二章 佛陀教導的修證法門 第三章 常隨佛學十大弟子 第四章 五大菩薩 第五章 佛滅後的印度佛教和東傳中國 第六章 禪宗史話 第七章 凈土法門在中國的流傳 第八章 律宗初探 第九章 佛教各宗概況(俱舍宗、成實宗、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真言宗) 在線閱讀、下載網站: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2/1608.htm 2、簡單的了解佛教、圓滿的凈土修行——戰德克居士的《覺海慈航》 在線閱讀、下載網站: http://www.jxgd.net/new_page_6.htm 3、佛教是幸福美滿的教育——凈空法師講述的《認識佛教》 在線閱讀、下載網站: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2/1608.htm 4、解疑生信 聖嚴法師著《正信的佛教》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014.htm 聖嚴法師著《學佛群疑》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069.htm 5、佛學基礎——廣超法師主講《佛學基礎知識》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231.htm 6、在家律學(聖嚴法師) http://wenku..com/view/0c6372eeaeaad1f346933fb5.html 二、凈土修學指南—— 將佛法落實於生活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362.htm( 文檔)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gF41nlu7fA/ (清音讀誦)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是李凈通居士於1952年從《印光法師文鈔》正編、續編、三編中選出的精粹部分 《印光大師文鈔全集》 http://hi..com/%B0%A2%B1%C8%BC%D7%B5%B1%B8%C2/blog/item/7c80f81a546843f3af51339d.html 三、佛經導讀 1、金剛經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40.htm 金剛經講錄(道源法師)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731.htm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江味農居士)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2/1108.htm 2、地藏菩薩本願經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16.htm 地藏經的啟示(凈空法師)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017.htm 3、佛說阿彌陀經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86.htm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明蕅益大師要解、清圓瑛法師講義)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138.htm 佛說阿彌陀經要釋(斌宗法師著)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226.htm 4、楞嚴經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82.htm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編譯)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79.htm 楞嚴經大義(惠空法師主講) http://hi..com/amtf2008/album/item/b9bfa8ce40bd1526b600c880.html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圓瑛大師著)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2/1472.htm 5、觀無量壽佛經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31.htm 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069.htm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道源法師講)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091.htm 6、六祖壇經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011.htm 壇經講座(賈題韜居士)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275.htm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448.htm 7、佛說無量壽經(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89.htm 8、佛說大乘無量壽庄嚴清凈平等覺經(夏蓮居居士會集)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360.htm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講記(凈空法師)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248.htm 9、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2/1116.htm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要義(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015.htm 10、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08.htm 普賢菩薩行願品白話解釋(黃智海居士演述)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457.htm 11、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072.htm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圓瑛法師講述)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820.htm 12、心經 http://wenwen.soso.com/z/q218282056.htm 心經抉隱(母音老人著)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159.htm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要釋(斌宗法師講述)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2/1225.htm 四、論藏選學 1、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廣超法師) http://guangchaofayin.org/texts.php 2、《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音頻講記(大千,打開網站,請點下載專區) http://www.mldc.cn/csx.htm 五、其它 1、佛七講話第一集(69年)智諭法師主講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228.htm 2、往生西方真實故事 《蓮池海會念佛往生見聞記》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YEilYkk6ks/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1570.htm 3、懺悔的理論和方法(慧廣法師) http://www.docin.com/p-3831509.html 4、放生問答 http://www.buddhism.com.cn/jingtu/yg/fswj/ 5、佛學十四講 http://www.hhfg.org/jcjx/f38.html#p2 6、童蒙止觀 http://wenku..com/view/797ebe68a98271fe910ef971.html# 7、參禪的先決條件(虛雲老和尚) http://boruo.goodweb.cn/article/0426.htm 8、三祖僧璨大師最上乘《信心銘》(慧律法師)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9778728.html
5. 關於佛教經文
首先,經文最大的作用是拿來讀並思維其中意義的,了解其內容才是關鍵,拿來當護身"法寶"就有點大材小用了.
其次,誦經書本身就有誦經的功德,這點在大乘佛經里一般有寫,比如金剛經的:"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
再來,佛經並沒有這個是拿來超度的那個是拿來保平安的說發,任何佛經只要不是偽經,念誦本身就有功德,你把功德迴向已死親人就是超度,把他迴向家人平安就是保平安.如果有誰說這個經是超度的那個是專門保平安的,那絕對是訛傳.佛經最主要的作用是讓人讀並了解經中內容的,讀經所產生的功德也只是附帶.順帶一提,你讀任何佛經都絕對不會有什麼"副作用"這個鬼話誰告訴你的你還給他去.
1 如果是超度親人的話,讀經最好自己來讀.
2 習慣上,念誦比較多的經是《金剛經》《地藏經》《心經》。用途如何?你念完後,迴向「願以此讀經功德,迴向XXXXXXXXXX。」(你迴向死去的親人就是超度,迴向你自己發財就是求財,迴向全家平安就是求平安,迴向。。。。「
6. 佛教裡面有哪些關於愛情的語錄,詳細列舉一下,最好把出處也寫一下。
佛家經典愛情句子
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曰:剎那便是永恆。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佛曰: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佛曰: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佛曰: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經典佛語愛情句子分享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第一句語出金剛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
美好的愛情,動人的愛情,原來都是虛幻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真摯,羅密歐和朱利葉的忠貞:原來一個是傳說,一個是小說。
牛郎和織女的凄美,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的浪漫: 竟然一個是神話,一個是童話。
《泰坦尼克》沉沒了,《魂斷藍橋》隕落了,《亂世佳人》在飄搖,《人鬼情未了》也已經離逝了!
可是虛幻的愛情卻也是最美的!如墜夢中,近在眼前,卻觸摸不到;遙遠的總是最美,因為遙不可及,充滿想像,卻難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於人心所營造的幻境。
這種美,值得我們凡人一直去追尋,即使花去畢生的時間,得到心碎的結局,卻依然在憧憬。
經典二:不可說。
很多的東西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麼都依靠別人告訴你,那麼你就達不到自己修行開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眾生要拋棄妄念執著,進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狀態!所以"說"這一行為本身需要一個妄念才能實行,所以不可說!之所以佛陀有這么多經書,這么多語錄是為了教化眾生不得已而為之,故禪宗講求不執著於文字就是這個道理.
看了再多的愛情電影,再經典的愛情小說也只是惘然,愛情是只有自己體會了才會明白!因為愛情也是不可說的。
陷入愛情的人是痴的,周圍的人永遠都不會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為這種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雖然1000個幸福的結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愛情經歷卻各不相同!只有戀人們自己知道他們的小秘密,對外人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全經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師所譯,盡得禪宗精髓!全句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兩個概念,佛家講"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質的表象!
擁有美麗的容顏的女人,總是會獲得眾多的青睞!可是再美麗的女人,依然會有蒼老的一天!當你老去以後,曾經的一切是否依然?原來當美麗凋謝的時候,一切才回歸本來面目!一切的風光與繁華,甜言與蜜語也只是過眼雲煙。女人,找個真正愛你的人,擁被入眠吧!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抵制誘惑。否則就會痛苦繞身。
充滿誘惑的塵世間,愛情是否真的那麼牢固呢?愛,是一種容易凋謝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風中最讓人無可奈何的那朵玫瑰。當新的誘惑出現的時候,心中的慾望開始萌動!原來,愛情也是一種原罪。可是,偷食禁果之後的懲罰呢?迷失的人兒早已經沉迷而無法自拔!
也許也只有體會真愛的人,面對著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動、風動、心不動吧!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語出《佛典》,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現在很多相愛的人,會因為對方的貧窮而離開!這是真正的愛情嗎?也許會有人說愛情和麵包的理論!可是,過去的老人們都說,有情飲水飽。我也相信:真正愛1個人,雖然貧窮,但是只要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覺得飽!愛就是這樣的一種心境:得到了愛,就彷彿已經得到了全世界!
當面對自己心愛的人,不管身在何處,也如沐春風。記得天龍八部里,西夏選駙馬。當問到:平生之中,在什麼地方最逍遙快樂?段譽答到:枯井底,污泥處.為什麼呢?因為他在那裡得到了真愛!
經
7. 求讓人放下愛情的佛經!或者經典故事!最好是佛經!有哪些佛經!
(一)前世是誰埋了你
從前有個書生, 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到那一天, 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 書生受此打擊, 一病不起。家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眼看奄奄 一息。這時, 路過一遊方僧人,得知情況,決定點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 從懷里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 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路過一人, 看一眼, 搖搖頭, 走了……又路過一人, 將衣服脫下,給女屍蓋上, 走了……再路過一人, 過去, 挖個坑, 小心翼翼把屍體掩埋了………
疑惑間, 畫面切換. 書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 洞房花燭,被她丈夫掀起蓋頭的瞬間……
書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釋道:看到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嗎?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2個路過的人,曾給過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
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現在的丈夫。書生大悟,唰地從床上做起,病癒。
(二)蛛兒與芝草
從前,有一座圓音寺,每天都有許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圓音寺廟前的橫樑上有個蜘蛛結了張網,由於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誠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經過了一千多年的修煉,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臨了圓音寺,看見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興。離開寺廟的時候,不經意間地抬頭,看見了橫樑上的蜘蛛。佛祖停下來,問這只蜘蛛:「你我相見總算是有緣,我來問你個問題,看你修煉了這一千多年來,有什麼真知灼見,怎麼樣?」
蜘蛛遇見佛祖很是高興,連忙答應了。佛祖問到:「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點了點頭,離開了。
就這樣又過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舊在圓音寺的橫樑上修煉,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來到寺前,對蜘蛛說道:「你可還好,一千年前的那個問題,你可有什麼更深的認識嗎?」蜘蛛說:「我覺得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說:「你再好好想想,我會再來找你的。」
又過了一千年,有一天,颳起了大風,風將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網上。蜘蛛望著甘露,見它晶瑩透亮,很漂亮,頓生喜愛之意。蜘蛛每天看著甘露很開心,它覺得這是三千年來最開心的幾天。突然,有颳起了一陣大風,將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覺得失去了什麼,感到很寂寞和難過。這時佛祖又來了,問蜘蛛:「蜘蛛,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過這個問題: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對佛主說:「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說:「好,既然你有這樣的認識,我讓你到人間走一朝吧。」
就這樣,蜘蛛投胎到了一個官宦家庭,成了一個富家小姐,父母為她取了個名字叫蛛兒。一晃,蛛兒到了十六歲了,已經成了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長的十分漂亮,楚楚動人。
這一日,新科狀元郎甘鹿中士,皇帝決定在後花園為他舉行慶功宴席。來了許多妙齡少女,包括蛛兒,還有皇帝的小公主長風公主。狀元郎在席間表演詩詞歌賦,大獻才藝,在場的少女無一不被他傾倒。但蛛兒一點也不緊張和吃醋,因為她知道,這是佛祖賜予她的姻緣。
過了些日子,說來很巧,蛛兒陪同母親上香拜佛的時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親而來。上完香拜過佛,二位長者在一邊說上了話。蛛兒和甘鹿便來到走廊上聊天,蛛兒很開心,終於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並沒有表現出對她的喜愛。
蛛兒對甘鹿說:「你難道不曾記得十六年前,圓音寺的蜘蛛網上的事情了嗎?」甘鹿很詫異,說:「蛛兒姑娘,你漂亮,也很討人喜歡,但你想像力未免豐富了一點吧。」說罷,和母親離開了。
蛛兒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這場姻緣,為何不讓他記得那件事,甘鹿為何對我沒有一點的感覺?幾天後,皇帝下召,命新科狀元甘鹿和長風公主完婚;蛛兒和太子芝草完婚。這一消息對蛛兒如同晴空霹靂,她怎麼也想不同,佛祖竟然這樣對她。
幾日來,她不吃不喝,窮究急思,靈魂即將出竅,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趕來,撲倒在床邊,對奄奄一息的蛛兒說道:「那日,在後花園眾姑娘中,我對你一見鍾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應。如果你死了,那麼我也就不活了。」說著就拿起了寶劍准備自刎。
就在這時,佛祖來了,他對蛛兒的靈魂說:「蜘蛛,你可曾想過,甘露(甘鹿)是由誰帶到你這里來的呢?是風(長風公主)帶來的,最後也是風將它帶走的。甘鹿是屬於長風公主的,他對你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當年圓音寺門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愛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卻從沒有低下頭看過它。蜘蛛,我再來問你,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
蜘蛛聽了這些真相之後,好象一下子大徹大悟了,她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剛說完,佛祖就離開了,蛛兒的靈魂也回位了,睜開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馬上打落寶劍,和太子深情地擁抱在了一起……
(三)千年等待
有個年輕貌美的少女,出身豪門、多才多藝,她家的門檻都快被媒婆踩斷了,她仍不想出嫁,因為她始終都在盼望如意郎君的出現。
有一天,她去廟會散心,在萬頭攢動的人群中,瞥見一名年輕男子,心中確知就是她苦苦等待的人,然而,場面雜沓擁擠,她無論如何都無法靠近那人,最後眼睜睜地看著心上人消失在人群中。之後,少女四處尋找此人,但這名年輕男子卻像是人間蒸發,再也沒有出現。落寞的她,只有每日晨昏禮佛祈禱,希望再見那個男人。她的至誠,感動了佛心,於是現身遂其所願。
佛祖問她:「 你想再看到那個男人嗎?」
「是的,哪怕見一眼也行!」
「若要你放棄現有的一切,包括愛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呢?」
「我願放棄」少女為愛執著。
「你必須修煉五百年,才能見他一面,你不會後悔吧?」
「我不後悔」斬釘截鐵。
於是女孩變成一塊大石頭,躺在荒郊野外,四百九十九年的風吹日曬,女孩都不以為苦,難受的卻是這四百多年都沒看到一個人,看不見一點點希望,才讓她面臨崩潰。最後一年,一個採石隊來了,相中了她,把她鑿成一塊條石,運進城裡,原來城裡正在建造石橋,於是,女孩變成了石橋的護欄。就在石橋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見了那個等了五百年的男人!他行色匆匆,很快地走過石橋,當然,男人不會發覺有一塊石頭正目不轉睛地望著他。這男人又一次消失了。
佛音再次出現:「滿意了嗎?」
「不!為什麼我是橋的護欄?如果我被鋪在橋的正中,就能碰到他、摸他一下了!」
「想摸他一下?那你還得修煉五百年!」
「我願意!」
「很苦,你不後悔?」
「不後悔!」
這次女孩變成了一棵大樹,立在一條人來人往的官道上,每天都有很多人經過,女孩每天觀望,但這更難受,因為無數次希望卻換來無數次的希望破滅。若非前五百年的修煉,女孩早就崩潰了!日子一天天過去,女孩的心逐漸平靜了,她知道,不到最後一天,他是不會出現的。又是一個五百年啊,最後一天,女孩知道他會來的,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動。他終於來了!還是穿著她最喜歡的白色長衫,臉還是那麼俊美,女孩痴痴地望著他。這一次,他沒有匆匆走過,因為,天太熱了。他注意到路邊有棵大樹,休息一下吧,他想。他來到樹下,靠著樹根,閉上雙眼睡著了。女孩摸到他了,而他就緊靠在她的身邊!但是,她無法向他傾訴這千年的相思。只有盡力把樹蔭聚攏,為他遮擋毒辣的陽光。男人只小睡片刻,因為他還有事要辦,他拍拍長衫上的灰塵,動身前一刻,他回頭看了看,又輕輕撫摸一下樹干, 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
當那人逐漸消失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現了。
「你是不是還想做他的妻子?那你還得修煉。」
女孩平靜地打斷了佛祖的話:「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
「哦?」
「這樣已經很好了,愛他,並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
「哦!」
「他現在的妻子也曾像我這樣受苦嗎?」女孩若有所思。
佛祖微微點頭。
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
就這一刻,女孩似乎發現佛祖微微地吁了一口氣。
女孩有些詫異:「佛祖也有心事?」
「這樣就好,有個男孩可以少等你一千年了,為了看你一眼,他已經修煉兩千年了。」佛祖臉上綻放著笑容。
(四)商人的四個妻子
從前,有個人娶了四個妻子,第四個妻子深得丈夫喜愛,不論坐著站著,丈夫都跟她形影不離。第三個妻子是經過一番辛苦才得到,丈夫常常在她身邊甜言蜜語,但不如對第四個妻子那樣寵愛。第二個妻子與丈夫常常見面,互相安慰,宛如朋友。只要在一塊就彼此滿足,一旦分離,就會互相思念。而第一個妻子,簡直像個婢女,家中一切繁重的勞作都由她擔任,她身陷各種苦惱,卻毫無怨言,在丈夫的心裡幾乎沒有位置。
一天, 這個人要出國做長途旅行,他對他四個妻子說:「你肯跟我一塊兒去嗎?」
第四個妻子回答:「我可不願意跟你去。」
丈夫恨她無情,就把第三個妻子叫來問:「你能陪我一塊去嗎?」第三個妻子回答道:「連你最心愛的第四個妻子都不願意陪你去,我為什麼要陪你去?」
丈夫把第二個妻子叫來說:「你能陪我出國一趟嗎?」,「我受過你恩惠,可以送你到城外,但若要我陪你出國,恕我不能答應。」
丈夫也憎恨第二個妻子無情無義,對第一個妻子說:「我要出國旅行,你能陪我去嗎?」
第一個妻子回答:「我離開父母,委身給你,不論苦樂或生死,都不會離開你的身邊。不論你去哪裡,走多遠,我都一定陪你去。」
他平日疼愛的三個妻子都不肯陪他去,他才不得不攜帶決非意中人的第一個妻子,離開都城而去。
原來,他要去的國外乃是死亡世界。擁有四個妻子的丈夫,乃是人的意識。
第四個妻子,是人的身體。人類疼愛肉體,不亞於丈夫體貼第四個妻子的情形。但若大限來臨,生命終結,靈魂總會背負著現世的罪福,孤單寂寞地離去,而肉體轟然倒地,沒有辦法陪著。
第三個妻子,無異於人間的財富。不論多麼辛苦儲存起來的財寶,死時都不能帶走一分一毫。
第二個妻子是父母、妻兒、兄弟、親戚、朋友和仆佣。人活在世上,互相疼愛,彼此思念,難舍難分。死神當頭,也會哭哭啼啼,送到城外的墳墓。用不了多久,就會漸漸淡忘了這件事,重新投身於生活的奔波中。
第一個妻子則是人的心,和我們形影相隨,生死不離。它和我們的關系如此密切,但我們也容易忽略了它,反而全神貫注於虛幻的色身。
雪倫粉紅絲帶點評:非常有哲理的四個故事,叫人唏噓感嘆,這人間的情愛,真叫人不可自拔、迷失彷徨。其實倘若能看清其中真諦,則不外乎得失之間,但就如同蛛兒與芝草故事中的佛祖所言:把握眼前幸福,珍惜愛情,或許才是最好的歸宿。世人所追求的愛情,不是靠一廂情願,也不是靠默默等待就能實現的,冥冥之中自有姻緣,一旦遇到了,定要學會把握珍惜。
8. 關於健康的佛經有哪些
善哉善哉!阿彌陀佛!從廣議角度,所有的佛經能夠讓人更健康,更快樂;只要你能抄任何一部佛經,並迴向給他們,他們都會三世受福。具體說點,有《葯師功德經》、《地藏功德經》、《無量壽經》、《僧伽吒經》、《金剛經》、《正法念處經》等等。只要你能虔誠發心,抄誦佛經,並時常念誦,同時將經文內容告訴更多的人,其功德與福報就更多。願你及家人眷屬,一切向善,早學善知識,多學善知識,早發菩提心,多做善事,多結善緣,消除一切業障與災難困苦!願你們心想事成,一切順心如意,吉祥幸福,健康快樂,自在灑脫,學業有成,家業有成,事業有成,道業有成,富足圓滿,終成正果!
9. 念什麼經可以讓家庭幸福美滿詳細看問題補充
佛法確實能令家庭幸福美滿,但是佛教的經文中沒有專門針對家庭的。有些咒術的可以達到你說的想法,但末學不想給你推薦也不希望你學,因為一般人無法分辨其性質。
末學推薦:《楞嚴咒》這個咒的好處多的無法形容,其神驗性也是令人深深折服的。並且這個咒可以代表佛的正法。建議你好好了解下,如果能夠確定信心那麼這個就可以修學。也必當滿你所願。
至於迴向的問題,我想樓主是有點誤區的:其實迴向文是有種種不同的,制定迴向文的標准應當以你所願的方向為標准指導。如果抓過來一個就用是無法滿足你的所願的,也就是說迴向文要適合你的想法。不能抓個大德的迴向文就當成萬用膠,這是胡來也是因為不懂。
你可以將迴向文的內容直接迴向給你的父母,願家庭和諧美滿。例如:弟子某某某願以此功德迴向給今生父母——(姓名)願身體安康家庭和諧美滿。後面的可以再迴向將功德迴向給你的奶奶,願她去病延壽。或是將功德迴向給你奶奶累世的冤親債主,以減輕你奶奶的病痛。雖然生死不可逆,但是可以幫到她很多。包括你奶奶身後,這個楞嚴神咒都具大功德大威勢大神驗。常持此咒你本人慢慢的也會發現什麼叫不可思議。
末學能想到最適合你的就是這個了,希望你能以凈信心誦持神咒不光令家人美滿也令你有新的天地。
阿彌陀佛
10. 如果祈求幸福的婚姻而且消除婚姻的不幸念哪些佛經比較好
25 .人心不足
有一次,佛陀在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只樹給孤獨園。
尊者阿難在一次的禪思中,體悟到:世間人的慾望是很少能滿足的,也很少有人帶著對慾望厭患之心而去世。能知足,能對慾望厭患而去世的人,那是太難得了。
傍晚,尊者阿難結束禪修後,就去禮見佛陀,將他在禪思中的體悟,向佛陀報告。
佛陀告訴尊者阿難說:
「是啊!是啊!正是這樣。
阿難!過去,有一位名叫『頂生』的聰明轉輪王,他擁有大軍,也擁有輪寶、象寶、馬寶、寶物、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等七寶,又有著上千位勇猛的兒子,自在地統治著一大片延伸到大海的廣大領土,而且懂得以王政而不以武力酷罰治國,百姓生活得十分富裕安樂。
阿難!過了很久,有一天,頂生王心想:我目前擁有閻浮洲這片廣大的領土,人民眾多而且富裕,也有七寶與千子,我還想要整個王宮有積到膝蓋的寶物財富。
當頂生王擁有整座王宮積到膝蓋的寶物後,過了很久,有一天,他又想要統領西方另一片叫瞿陀尼洲的富裕地方。
當頂生王統領了西方瞿陀尼洲後,過了很久,有一天,他又想要統領東方另一片叫弗婆鞞陀提洲的富裕地方。
當頂生王統領了東方弗婆鞞陀提洲後,過了很久,有一天,他又想要統領北方另一片叫郁單曰洲的富裕地方。
當頂生王統領了北方另一片叫郁單曰洲後,過了很久,有一天,他又想:傳說天界有一個叫三十三天的地方,現在,我已統領了人間的四大洲,我想要到三十三天去看看。
頂生王以神通力到了三十三天,見識到那裡殊勝的環境。隨後,頂生王進入了三十三天的集會堂。三十三天的領袖『天帝釋』,尊重他是一位有威德的轉輪王,連忙起來禮讓他半座,讓頂生王坐在他的旁邊。此時,頂生王的外貌,除了眼睛之外,變得和天帝釋完全一樣。
過了很久,頂生王心想:我有七寶、千子、寶物,統治著人間的四大洲,現在來到三十三天,又得到天帝釋的半座,而且,除了眼睛外,我的外貌也和天帝釋一樣殊勝,我何不將天帝釋趕走,奪取另外的半座,這樣一來,我就成了天上人間自由自在的統治者了。
阿難!當頂生王這樣想時,不知不覺地掉回原來人間的閻浮洲,失去了上三十三天的神通力,而且還得了重病。
臨死前,有大臣來問:
『大王!如果有人來問我,頂生王臨終時交代了些什幺,我該怎幺回答?』
『你應該這樣答:頂生王得到了閻浮洲,還感到不滿足而去世;有了七寶,還感到不滿足而去世;有了千子,還感到不滿足而去世;有了大量的寶物,還感到不滿足而去世;得到了瞿陀尼洲,還感到不滿足而去世;得到了弗婆鞞陀提洲,還感到不滿足而去世;得到了郁單曰洲,還感到不滿足而去世;能見識到諸天集會,還感到不滿足而去世;頂生王具足五欲享樂,還感到不滿足而去世。如果有人問,你就這樣回答好了。』」
接著,佛陀說:
「即使珍寶如雨般的下,慾望仍然無法滿足;
欲只帶來苦而沒有樂,有智能者當如是知。
即使得到無量的黃金,猶如大雪山一般高;
也不能一一得到滿足,有智能者當如是想。
即使有天的殊勝五欲,也不以這五欲為樂;
這樣斷貪不著欲的人,是圓滿覺者的弟子。」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第六○四洲經》、《增壹阿含第一七品第七經》。
二、頂生王臨終之言,其言也善,道出自己不知足的反省。其實,不知足的,豈只是頂生王而已!凡人不都是這樣嗎?正如俗話所說的:人心不足,蛇吞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