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古國幸福指數是多少啊,比中國高嗎
82'排順數第幾名,中國倒數第幾
2. 我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都是哪裡你知道嗎
成都、杭州、寧波、廣州、長沙、南京、鄭州、西寧、青島、西安十座城市被稱作中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幸福感,是體現人們生活的一種狀態;而一座具有幸福感的城市,是指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對這座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而事實上一座城市的幸福感越高,也往往是自然風光越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深受人們的喜愛;
3. 內蒙古「最宜居的」三個城市,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哪一座城市呢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選擇呼和浩特,一座經濟非常有潛力,環境適宜,醫療環境完善,交通便利的城市。作為一名對生活有「追求」和喜歡「便利」的青年人,我選擇這個城市以為我認為這個城市不僅僅可以帶給我工作上的機會,同時也可以讓我感受到便利的生活設備。內蒙古是一個好地方,人好,資源好盡管如此城市之間也需要有些不一樣,才顯得整個省份有「色彩」。
生活就是不斷地選擇,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道路,一條充滿十字路口的道路。每一個十字路口我們都將面臨選擇,今天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城市,每天也許就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但是有一點我們要明白無論是做什麼樣的選擇,這個選擇都是自己深思熟慮的結果,而不是「激情」下的產物。
結語,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東西「,因為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4. 幸福感指數的情況調查
遼寧居民生活最幸福 北京成「幸福低谷」
中國20城市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顯示
天津:幸福感最無年齡差異
2012年9月12日,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與中荷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中國20城市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在調查的全國20個城市中,大連、沈陽等遼寧居民幸福感最高,其次是天津及山東城市,而北京居民的幸福感指數則低於全國平均指數,北京也因此成為此次調查中的「幸福低谷」。
遼寧居民生活最幸福
報告共從北京、上海、沈陽、煙台、洛陽等20個大中小城市抽取了2000個有效樣本進行調查分析,被調查人群為25至50歲的社會「中堅」層人群。
在調查的各城市中,遼寧省內如大連、沈陽等城市居民生活最幸福,其次是天津及山東省。遼寧省居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通貨膨脹及社會保險能夠帶來的保障力度相較其他地區更有信心。而天津居民不論老少,均感覺生活幸福,是幸福感最無年齡差異的城市。
而北京居民的幸福感指數則低於全國平均指數,在居住成本、物價水平、就業、社會發展預期和社會保障力度方面的評價很低,成為此次調查中的「幸福低谷」。
年齡越大越不覺幸福
在分析各地區幸福感指數不同原因時,報告稱,在不同規模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其對幸福的期望與感知也不同,中小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受明顯超過一線城市。
北大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專家何建新表示,大城市的生活壓力明顯降低了幸福感指數在家庭收入、住房按揭、贍養老人等方面的評價,所以北京和上海的居民幸福指數都低於其他地區。
另外,雖然20個城市居民幸福感受具有明顯的區域特點,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自身健康和未來的風險持擔憂態度。而有高達七成的被訪者認為贍養老人的資金開支較大,近八成被訪者認為現在子女教育的費用很高,《報告》稱,以中國傳統的存儲理財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未來醫療、財務支出等方面的保障。
此外,《報告》還顯示,整體上看,女性群體更容易感受到幸福,而45歲以下人群的幸福評價高於更年長者(46-50歲的人群),越接近退休養老的年齡,對於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與焦慮感相對越強,也越不容易感受到幸福。
2015年2月12日,西南財大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首份國民幸福報告。報告顯示,國民普遍感到幸福,山東省幸福指數最高,貴州省墊底,京滬位居前十。
京滬幸福指數均為135
該報告把國民幸福指數作為衡量幸福的指標,指數的計算來源於2013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對受訪者主觀幸福感的詢問。具體問題為「總的來說,您現在覺得幸福嗎?」可供選擇的答案有五個:非常不幸福、不幸福、一般、幸福、非常幸福。國民幸福指數以100為參照基點,表示居民的主觀幸福感一般;以50為一個間隔,如回答「不幸福」與「幸福」的指數分別為50、150。幸福指數越高,表示幸福程度越高。
總體來看,我國居民普遍感到幸福,幸福指數在130以上,城鎮地區居民幸福指數為133.1,略高於農村地區居民的127.0。從省際來看,各省的幸福差異非常大。幸福指數最高的是山東省,為147.5,而幸福指數最低的貴州省僅為118.6,二者相差近30個點。此外,報告顯示,在北京、上海這兩大因房價高聳、生活壓力大常被國民抱怨的一線城市,人們的幸福感並不如想像中低——京滬兩地的幸福指數均為135.0,在接受調查的29個省市中並列第七位。
越容易買房越幸福
房價已成為阻礙國民幸福感的一座大山。房價收入比越高,城鎮居民幸福指數越低。以山東省與貴州省為例,山東省的房價收入比為7(即買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最短需要7年的收入),屬於買房最容易的三個省份之一(另外分別為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而貴州省的房價收入比為16,在全國各省中高居第五。
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將它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捨得投入,舉措得力,攻堅克難,抓鐵有痕,有福之州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居民幸福指數持續提升。僅去年,福州各級財政用於民生支出達452.27億元。
5. 中國人幸福指數是多少
中國人幸福指數是69.84分。在來自156個國家的調查數據排名第94位。幸福指數評分標准從所有國家的人均實際GDP、社會支持、健康預期壽命、自由度等多方面進行評選,滿分是10分。此次報告中,芬蘭依然穩居榜首的位置,幸福指數為7.809,而丹麥、瑞士、冰島緊跟其後,幸福指數都在7.5以上。
中國人幸福指數標准
中國的幸福家庭標准指數應該就是有車有房有存款。父母身體健康,兒女不一定成才,但一定會懂事。經常一家人出去外面旅遊,見見世面。過著小康的生活。活得沒那麼疲憊,每天都比較輕松。一家人和和睦睦倖幸福福。幾乎不怎麼吵架。家庭和睦,幸福安康。
6. 我國人民的幸福指數是多少
幸福指數5.1242020年3月20日,是“國際幸福日”,聯合國發布了2020年《全球幸福報告》,從該報告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人民的幸福指數是5.124,在來自156個國家的調查數據排名第94位。幸福指數評分標准從所有國家的人均實際GDP、社會支持、健康預期壽命、自由度等多方面進行評選,滿分是10分。此次報告中,芬蘭依然穩居榜首的位置,幸福指數為7.809,而丹麥、瑞士、冰島緊跟其後,幸福指數都在7.5以上。
2、就業壓力大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很多生產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都在實行改革,採用先進的技術或者引起先進的設備,這樣可以大大節省人工的投入,可以節省成本,而中國每年步入社會就業的人不斷增加,尤其大學畢業生不斷增多,面對的就業壓力就非常大。
3、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假期少
中國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世界聞名,這是因為中國勞動者在工作時間上是很長的,很多人一個月只有兩天休息,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在上班,而且平均每天的上班時間在10小時。很多人雖說是雙休的工作,但經常在加班加點,工作強度很大。這樣一年下來,中國人的假期真的少得可憐,別說出去旅遊放鬆心情了,連回老家陪伴家人的時間都少得可憐,幸福感自然高不了。
4、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
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也是中國人民幸福指數偏低的一個原因。在中國,每逢節假日,火車、高鐵一票難求,而自駕回家又堵成長龍,生活在城市裡,平常上下班也都是堵得多。另外,在醫療、公共環境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很多人不能安居樂業,幸福指數一直無法提高。
7. 內蒙古海拉爾和滿洲里是怎麼樣的地方在海拉爾和滿洲里生活幸福嗎海拉爾和滿洲里冬天冷到什麼程度
海拉爾作為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的首府,是個中級的三線城市,市區人口二十多萬,其中以漢族為主,其他少數民族也眾多,尤其是在旗縣,生活節奏不快,消費水平也不高,房價目前均價將近四千。而滿洲里市是中俄蒙三國交界的三線城市,規模不大,人口稀少,但由於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邊境貿易大大拉動了當地經濟,生活水平相對海拉爾只有過而無不及。
我是本地人,大學後還要回去,在我看來,如果收入在四千左右,幸福指數不會差。都沒有選擇北上廣甚至於呼和,你就會看出我對那裡的幸福指數怎麼看了。說道氣候,那裡四季分明,屬於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最低氣溫達到零下四十一二度,一月平均氣溫零下三十左右,以大興安嶺為界,嶺東偏暖和,所以農區集中在那邊,但是嶺西就是受相對寒冷,冬季溫度會比嶺東低十度左右。那裡夏季涼爽,景色宜人,每年都吸引了大量遊客,就連連飛機也加開不少,旅遊業也是那裡的重要產業吧。
如果說想出去的,肯定會有,尤其上過大學的學生,人各有志,肯定不是僅僅因為寒冷。不過出去的人到哪裡的都有了,不好說。
8. 中國最具有幸福感的城市有哪些
中國最具有幸福感的城市:
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成都、杭州、寧波、廣州、長沙、南京、鄭州、西寧、青島、西安10個城市被推選為「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及計劃單列市);溫州、徐州、銅川、台州、泰州、珠海、佛山、威海、無錫、營口十個城市被推選為「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級市);江蘇省太倉市、浙江省慈溪市、湖南省長沙縣、江蘇省張家港市、浙江省餘姚市、浙江省瑞安市、河南省鞏義市、江蘇省邳州市、江蘇省崑山市、山東省肥城市十個城市被推選為「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廣州市天河區、佛山市南海區、深圳市南山區、寧波市鄞州區、杭州市富陽區、溫州市鹿城區、廣州市黃埔區、寧波市鎮海區、舟山市普陀區、成都市雙流區被推選為「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
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成都、杭州、寧波、西安、廣州、長沙、溫州、台州、銅川、徐州十座城市被推選為「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佛山市南海區、廣州市天河區、廣州市黃埔區、寧波市鄞州區、深圳市南山區、江蘇省太倉市、廣州市南沙區、湖南省長沙縣、舟山市普陀區、浙江省慈溪市十座縣級城市(區)被推選為「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杭州作為唯一連續13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城市,被組委會授予「幸福示範標桿城市」榮譽。
2018-2019年
2月22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發布了2018-2019年度美好生活指數最高的10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榜單——南京、長沙、合肥、廣州、昆明、呼和浩特、重慶、海口、鄭州、銀川上榜。
2017-2018年
2018年3月7日晚,《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7-2018)》美好生活數據發布之夜發布2017-2018年度中國美好生活指數為102.44。在全面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的開局之年,這是中國媒體首次以科學、系統、全面的民生指標體系,來量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感受。
根據大調查面向中國10萬家庭的問卷調查結果,2017年幸福感排名前十位的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分別是:武漢、西寧、南昌、呼和浩特、長沙、天津、福州、杭州、南京、海口 。這是武漢連續第三次當選「中國十大幸福城市」。
此次上榜的10大幸福城市,大部分在「消費升級「、」休閑經濟「、」城市軟環境建設「、」創意創新業態「方面表現突出。這樣的幸福城市調查結果,折射出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清晰脈絡——GDP不再是城市競爭力的決定性指標,而「美好生活」目標成為城市發展的全新引擎。
2016-2017年
2016年,中國哪裡的人最幸福呢?通過對十萬個家庭的入戶調查及互聯網大數據分析,「2016年度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名單是:拉薩、成都、長春、銀川、天津、合肥、長沙、武漢、海口。
2015-2016年
2016年3月7日,央視財經頻道首發《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國民大數據。 [5]
大調查幸福感城市十強出爐,在調查走進的省會城市中,湖南長沙、湖北武漢、安徽合肥、河南鄭州、甘肅蘭州、內蒙古呼和浩特、新疆烏魯木齊、河北石家莊、廣西南寧和江蘇南京上榜。
2014-2015年
2015年3月,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發布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數據報告中,新鮮出爐了在大調查104個樣本城市中的十大幸福城市,他們分別是:安徽省合肥市、山西省太原市、海南省海口市 、湖南省長沙市、河北省石家莊市、山東省泰安市、遼寧省遼陽市、江蘇省連雲港市、河北省衡水市、安徽省黃山市。
2013-2014年
2014年3月,央視聯合國家統計局等發布了《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3-2014》報告,排出了「中國幸福城市二十強」。
這20個城市分別是:海口、長沙、太原、南京、天津、合肥、重慶、呼和浩特、杭州、西寧、拉薩、秦皇島、永州、伊春、黃山、湖州、滁州、綿陽、上饒和亳州。
2012-2013年
2013年3月,《CCTV2012-2013經濟生活大調查》發布。
《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10萬公眾進行了調查統計,問卷發放到了全國104個城市,居民幸福感較強的城市有合肥、拉薩、哈爾濱、長春、天津、伊春、赤峰市。其中拉薩市已經連續五年位於幸福城市前三位。
2011-2012年
2012年3月,《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2011-2012)》發布。
《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連續六年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10萬公眾進行了調查統計,過去三年裡,以下十個省區選擇幸福的受訪者比例最高,它們分別是西藏、內蒙古、山東、天津、安徽、遼寧、黑龍江、江西、吉林、河南。
本次調查問卷送達104個城市300個縣,其中選擇幸福比例較高的前三個城市是:拉薩、太原、合肥。
2010-2011年
2010年,全國有45%的受訪者感覺幸福,在選擇幸福比例較高的前十個省市自治區中,以下十個城市選擇幸福比例最高,它們分別是四川南充市、山東萊蕪市、江西南昌市、西藏拉薩市、內蒙古赤峰市、廣東陽江市、天津市、河北衡水市、黑龍江綏化市、吉林通化市。值得關注的是,整整五年,西藏的居民都位列最具幸福感的前三位,並且其中四年都是全國第一(2006、2008、2009、2010)。
2009-2010年
2010年2月,《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以「記憶2009」、「 趨勢2010」、「 我的經濟主張」、「 難念的經」、「 幸福的理由」為主題,發布了多項調查數據。 [13]
西藏拉薩、遼寧遼陽、山東棗庄、安徽亳州、內蒙古赤峰、江西上饒、江蘇揚州、河南周口、黑龍江綏化、湖南邵陽成為十大幸福省份中各自排名第一的城市。
9. 中國人的幸福指數是多少
中國內地的幸福指數是51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幸福感指數」的概念起源於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踐的。20多年來,在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南亞小國不丹,國民總體生活得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10. 四川省在全國各個省里的排名怎麼樣,哪些省比四川要好
在對「十一五」期間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統計分析基礎上得出的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中,江蘇、廣東、上海三省市繼續位列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前三甲。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體系包括九大指標體系,分別為:宏觀經濟競爭力、產業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競爭力、財政金融競爭力、知識經濟競爭力、發展環境競爭力、政府作用力競爭力、發展水平競爭力和統籌協調競爭力等指標。
2010年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處於上游區(1~10位)的依次為:江蘇省、廣東省、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山東省、天津市、遼寧省、福建省、湖北省;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四川省、安徽省、河南省、江西省、黑龍江省、湖南省、重慶市、陝西省;處於下游區(21~31位)的依次排序為海南省、山西省、吉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雲南省、貴州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
四川省位列13。
2011年中國大陸31個省份居民幸福指數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廣東、浙江、貴州、海南、雲南、安徽、江西、重慶、福建、黑龍江、廣西、四川、天津、湖南、湖北、山西、遼寧、吉林、江蘇、甘肅、寧夏、河南、山東、河北、陝西、青海、新疆、內蒙古、西藏。
四川省位列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