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威尼斯商人如何贊頌青春愛情幸福

威尼斯商人如何贊頌青春愛情幸福

發布時間:2022-09-18 09:37:34

① 威尼斯商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
《威尼斯商人》 是莎士比亞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極大諷刺性的喜劇。大約作於1596~1597年。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這一惟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魯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7部戲劇、155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家的作品。

② 莎士比亞的作品《威尼斯商人》,這部作品的內容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賞析

《威尼斯商人》是英國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是最具代表性的喜劇,故事講的是威尼斯的外貿大亨安東尼奧破例向猶太高利貸者夏洛克借錢,幫助他的朋友巴薩尼奧去貝爾蒙特向貴族家庭波西亞求婚,因為在航行中,貨船有一段時間現金短缺。安東尼奧借給他的錢從不收利息,夏洛克在嫉妒的時候趁機報復。他還假裝不需要利息,但他必須簽訂一份貸款協議,他必須在到期前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為了解決朋友的急用,安東尼奧又想,到那個時候貨船應該已經回來了,於是他簽了一份貸款協議。

正是這種對金錢的瘋狂慾望使他對所有人都冷酷無情。僕人在他旁邊又餓又瘦;唯一的孩子稱她的家是地獄;女兒私奔了,他只是被心痛奪走了財產;如果你不去找你的女兒,你就怕花錢。他充分體現了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貪財、貪得無厭的典型性格。鮑西婭是作者理想中的新女性形象。第三種婚姻選擇體現了她高尚的情義和愛情理想,象徵著純潔的愛情對世俗觀念的勝利;在法庭上的打扮展現了她的熱情、慷慨、機智和勇氣,表達了她相信無私的友誼最終會戰勝金錢的邪惡;索希夫展現了她的溫柔、深情、樂觀、頑皮,展現了年輕、充滿活力的新女性性格。身體美與精神美的完全統一體現在她身上。作品的頌揚無私的友誼和真摯的愛,批判貪婪、嫉妒、仇恨和殘忍。喜劇的結尾體現了人文主義原則的勝利。

③ 《威尼斯商人》賞析

夏洛克——一個民族的縮影
我從不知道在這之前對《威尼斯商人》的評論,我覺得在夏洛克身上清晰地反映出整個猶太民族的性格特點:孤傲,排他,機警,理性又充滿智慧。
夏洛克,或者說猶太人長於商業,他們聚集某些社會一半以上的財富。夏洛克也是如此。對基督徒的侮辱,他可以針鋒相對,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當時基督徒們的生活弊端,可以把他們對他的指責原封不動地奉回,他在法庭上的邊界當真可以用「機警」來形容。那些基督徒反倒顯得無能起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夏洛克被作為一個反面人物,一直是貪婪、奸詐的象徵,然而安東尼奧等人無休止的種族歧視難道就是正面做派嗎?《威尼斯商人》其實反映的是歐洲許多國家中,不同宗教、不同身份的兩累人的矛盾象徵,無論莎士比亞本意是否如此。而在這沖突矛盾中,我們卻更加看清了這個沒有國家的民族的縮影。夏洛克就是這個被迫害的民族的化身。
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沖突是一場綿延至今的戰爭。宗教與信仰之間的互相敵對又造就了多少個夏洛克!民族沒有優劣之分,沒有高下之別,區分人類的等次,就像區分猩猩和猴子誰更出色。動物沒有歧視的能力,但人類有,不知這是悲哀還是幸運。

《威尼斯商人》第一幕「法庭」一場是全劇的高潮。劇中情節線索到這里會合,主要人物全部登場;矛盾沖突雙方正面交鋒,決定了勝負;全劇的兩個主要人物——夏洛克和鮑西婭的形象以及全劇的主題思想在這一場都得到充分的表現。這場戲以鮑西婭上場為轉機,分前後兩半,前半場主要是夏洛克的戲,後半場主要是鮑西婭的戲。

莎士比亞精心設計的這場戲,以其扣人心弦的情節,合情合理地展示了人物形象及矛盾沖突。馬克思和恩格斯曾贊揚過莎士比亞戲劇的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從「法庭」一場來看,它寫法庭審判,並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但在莎士比亞的筆下,卻把這場戲寫的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有很強的藝術魅力。作者運用層層鋪墊的手法,推波助瀾,將矛盾的雙方推向白熱化,然後奇峰突起,使劇情急轉直下。這種大開打合、曲折有致的情節安排,顯示了莎士比亞傑出的戲劇才能。

④ 莎士比亞的作品《威尼斯商人》,這部作品的寫作背景是什麼如何賞析

《威尼斯商人》的創作背景:從16世紀初開始,英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專制王朝實施了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在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下,王室與資產階級形成了臨時聯盟。到16世紀末,在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統治下,英國經濟繁榮,政治穩定。

在《威尼斯商人》中,安東尼奧與夏洛克的抗戰是商業資本與高利貸資本的對抗,是新資產階級人本主義的道德原則與高利貸者極端利己主義信條的對抗。就像劇中的另一條情節線——選擇鮑西婭的追求者在金、銀、鉛盒子里其實是一種價值觀的選擇一樣,安東尼奧和夏洛克的對抗也是從另一個角度的道德沖突,即表現出對善惡的不同理解,並說明了如何為人處事和對待他人。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亞極力讓安東尼奧因為對人友善,塑造成一個資本的「男人」,從而贏得了威尼斯人的普遍尊重和貝爾蒙特女人的大力幫助。這里展現的是安東尼奧高尚的人格和能力,以及莎士比亞對人類的肯定和對人類高尚品質的贊美。

⑤ 《威尼斯商人》里人文主義思想的體現

人文主義推崇「人」,主張以人為本,反對神的絕對權威。具體講,人文主義用人性來反對神權,肯定人的價值和人的力量,反對教會的神權論;用個性解放、個人幸福來反對禁慾主義,強調幸福在現世的人間而不在來世;用理性來反對教會的蒙昧主義;從政治上講,人文主義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

《威尼斯商人》 是莎士比亞早期的重要作品,這時期正當伊麗莎白女王統治的盛世,英國成了統一的民族國家。新興資產階級剛登上歷史舞台。人文主義者生氣蓬勃。這是一部具有極大諷刺性的喜劇。大約作於1596-1597年。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表現了新興的商業資本對封建的高利貸資本的勝利,歌頌了人文主義的友誼.愛情及個性的自由解放。

夏洛克:他是高利貸資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財奴。但愛財如命的夏洛克在這場戲的開頭卻一反常態,不要比借款多幾倍的還款,而要一塊無用的人肉,可見其心胸狹窄,復仇心極重,一遇機會便要瘋狂報復對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對手於死地不可,可見其冷酷無情。夏洛克對別人的謾罵反唇相譏,冷靜和自信的態度活靈活現。敗訴以後他又想要三倍的還款,貪吝的本性又復原了,守財奴的本相暴露無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惡魔。

安東尼奧:是理想化的商業資產者形象。他從事海外貿易,船隊遍布全球。他慷慨樂助,寬宏大度,重視友誼,濟人於危。莎士比亞站在新興資產階級立場,肯定當時對生產發展、市場繁榮有促進作用的商業資本,憎惡對生產發展起阻撓作用的高利貸資本。在道德上,安東尼奧體現了講求仁愛和友誼的人文主義理想。

鮑西婭:這是作者極力歌頌的人文主義者的形象。是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博學多才的女性,作者在法庭審判一場突出地表現了她的機智和才能。鮑西婭對夏洛克曉之以理,指出法與情的關系。在夏洛克堅持以契約為准繩時,她欲擒故縱,以牙還牙,巧妙地解決了「一磅肉」的難題,從而使夏洛克借法律殺人的圖謀破產,讓人道、正義、愛情和友誼贏得了勝利。這一形象也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理想。

《威尼斯商人》包含兩個平行的情節。主要情節是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和猶大人高利貸者夏洛克之間圍繞割一磅肉的訴訟而展開的沖突;次要情節是富家小姐鮑西婭尊父命三匣選親的故事。此外還穿插進夏洛克的女兒傑西卡同羅蘭攜款私奔的故事。通過這些相互聯系的情節沖突,莎士比亞表現出文藝復興時期兩種生活觀的斗爭。他肯定並贊美了安東尼奧.鮑西婭等人以友誼.愛情等為重的人文主義生活理想,否定並譴責以夏洛克為代表的惟利是圖的生活態度,最後以夏洛克敗訴和三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滿結局,歌頌了人文主義生活理想的勝利。

⑥ 莎士比亞以《威尼斯商人》頌揚了什麼

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

⑦ 從《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亞喜劇的特色

《威尼斯商人》約寫於1596年前後,正當莎翁的藝術才華日趨成熟的階段。全劇結構嚴謹,情節逐步推向高潮,波瀾迭起,扣人心弦,又風趣橫生,喜劇氣氛很濃,是莎翁最優秀的喜劇之一,從而也體現了莎翁的悲劇特色。本文試作簡單的分析,以望對此有些初步的把握。

首先,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是莎士比亞喜劇的重要特色。全劇有兩條交叉進行的情節線。第一條是「借債割肉」,展現了以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和高利貸者猶太人夏洛克為對立面的民族矛盾,以及早期商業資本家和早期金融資本家之間的矛盾;幾重矛盾糾結在一起,尖銳激烈,不可調和,使《威尼斯商人》跳出了莎翁的早期的一系列輕松歡樂的喜劇格局,成為第一個較顯著的現實主義手法接觸到社會陰暗面的喜劇。第二條線索是「挑匣求婚。」在幽雅的貝爾蒙莊園,美麗而富有的少女鮑西婭發生嘆息:她的終身大事必須取決於彩匣的挑選。大廳上陳列著金、銀、鉛三個匣子,等待求婚者的挑選,選中彩匣,就是她的丈夫。她被父親的遺命剝奪了婚姻自主權,為此而感到苦惱。幸而她情意所鍾的巴薩尼選中了鉛匣,有情人終成眷屬。

兩條情節線在「法庭訴訟」一場中匯合在一起。裝扮成法學博士的鮑希亞出現在威尼斯法庭,運用智謀,挫敗了夏洛克,從刀尖下救出了安東尼的性命。

第二,該劇貫穿和描寫了三對年輕的人愛情故事及他們之間的友誼,鮑西婭與巴薩奧的愛情。友誼與愛情相互交織的情節線索,構成了《威尼斯商人》最重要的喜劇結構。還有另外兩對青年的愛情:夏洛克的女兒傑西卡與基督徒羅蘭佐相愛私奔的故事;鮑西婭的女僕尼莉莎與巴薩尼奧的僕人葛來西安諾的愛情故事。由此可見,歌頌愛情和友誼,表現人文主義的愛情觀是其喜劇的又一主要特色。

第三,男女主人公身份貴族化,這種貴族都帶上了人文主義理想色彩,這些男女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資產階級色彩,最成功的是女性形象,帶有「女強人」色彩,性格開朗、直率、勇敢熱情,是文藝復興時期「新女性」的形象典型,這些「新女性」可愛而古怪,「她們勇敢反抗封建勢力,又永遠忠實於自己的個性」(恩格斯語)。莎翁用鮮艷的彩筆描繪了一位美麗文雅、敏慧機智的大家閨秀鮑西婭的形象。

人文主義者所宣揚的個性解放,莎翁筆下,首先從受壓抑最深的婦女開始:為了她們最嚮往、最珍惜的愛情的幸福,這種追求在她們身上表現得最為鮮明,最富有光彩。鮑西婭正是這樣。當巴薩尼奧來求婚時,「愛情」和封建家長的意志在她的內心展開了劇烈的斗爭。她發出的痛苦呼聲,也可以說,表達了一個開始覺醒了的時代精神:「唉,這可惡的時代啊,平白地在我們和我們的權利中間,打起一堵牆!」最使人難忘的是身披黑袍、手持法典出現在審判席上的鮑西婭的形象,可以這么說:「當鮑西婭女扮男裝,把自己的性別隱蔽起來的時候,一向被埋沒的婦女才華,便令人眩目地顯示出來了。登上了審判席,替束手無策的男子們解決難案的鮑西婭形象,特別光彩,特別富於社會意義。

第四,莎翁的喜劇往往是大團圓結局,惡人悔恨,好人寬容,常常是皆大歡喜。《威尼斯商人》中的故事進展使得劇本中所有的主人公都反對夏洛克,他所根據的條文成為他實施復仇的有力後盾。不論人們怎樣向他講人情,他總是不同意放棄他的要求。那時候,鮑西婭女扮男裝出現在法庭上,也就地法律作出同樣的形式主義的解釋,使得夏洛克喪失實現他的惡毒意圖的可能,他可以割一磅肉,但同時必須不流一滴血,否則就要受懲罰。

安東尼、巴薩尼奧、鮑西婭、吉西卡以及其他的人物(對他們來說,友誼和愛情就是最高的道德法則),終於戰勝了高利貸者夏咯克的兇狠、貪婪和報仇意願。劇本的樂觀主義結局表達了莎士比亞關於人道的生活原則戰勝資產階級生活原則的幻想。

⑧ 莎士比亞著名的喜劇作品《威尼斯商人》描繪了什麼

莎士比亞著名的喜劇作品《威尼斯商人》描繪了鮑西婭的愛情、智慧與美德,同時借高利貸者夏洛克強索一磅肉的情節,展現他的貪婪、吝嗇、狠毒。

其中夏洛克這個成功的人物形象因此列入世界文學名著的「四大吝嗇鬼」之中。但從另一方面來講,由於夏洛克是猶太人而受到了社會與其他人很多不公的對待,從而使他形成了這種性格。

《威尼斯商人》作品鑒賞

在《威尼斯商人》中,安東尼奧與夏洛克的對抗戰是商業資本與高利貸資本的對抗,也是新興資產階級人文主義道德原則和高利貸者極端利己主義信條的對抗。

正如劇中的另一條情節線——鮑西婭的求婚者在金、銀、鉛匣中的選擇實際上是價值觀念的選擇那樣,安東尼奧與夏洛克的對抗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道德沖突,即展示的是對善與惡的不同理解,闡釋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待人。

安東尼奧被他的朋友視為「最親密的朋友,一個心腸最仁慈的人,熱心為善,多情尚義,在他身上存留著比任何義大利人更多的古代羅馬的俠義精神」,而夏洛克則被人稱為「心如鐵石」,「不懂得憐憫,沒有一點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惡漢」,「一心一意只想殘害他的同類」。

在劇中,這兩種人生觀和道德觀迥然不同的威尼斯商人因為「借貸」而產生矛盾,進行了驚心動魄的較量。

⑨ 《威尼斯商人》主要講了什麼

《威尼斯商人》是英國詩人、劇作家莎士比亞所寫的諷刺喜劇,約寫於1597年。

《威尼斯商人》包含2個平行的情節。主要情節是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和猶太人高利貸者夏洛克之間圍繞割一磅肉的訴訟而展開的沖突,次要情節是富家小姐鮑西婭遵父命三匣選親的故事。此外還穿插進夏洛克的女兒傑西卡同羅蘭佐攜款私奔的故事。

通過這些相互聯系的情節沖突,莎士比亞表現出文藝復興時期兩種生活觀的斗爭,他肯定並贊美安東尼奧、鮑西婭等人以友誼、愛情等為重的人文主義生活理想,否定並譴責以夏洛克為代表的唯利是圖的生活態度,最後以夏洛克的敗訴和三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滿結局,歌頌了人文主義生活理想的勝利。

安東尼奧是威尼斯的一個巨商大賈,「他有一艘商船開到特里坡利斯,另外一艘開到西印度群島,……他有第3艘船在墨西哥,第4艘到英國去了,此外還有遍布在海外各國的買賣。他仗義疏財,把財富看作一種獲得幸福生活的手段。他非常看重友情,為了朋友的幸福,正如他對好友巴薩尼奧真誠表示的:

只要您的計劃跟您向來的立身行事一樣光明正大,那麼我的錢囊可以讓您任意取用,我自己也可以供您驅使;我願意用我所有的力量,幫助您達到目的。

相反,夏洛克卻是一個貪婪狠毒的高利貸者,把聚斂財富本身看作生活的目的。安東尼奧瞧不起夏洛克,夏洛克更對安東尼奧恨之入骨。在第1幕第3場,夏洛克有一段旁白,把他痛恨安東尼奧的原因說得非常明白:

我恨他因為他是個基督徒,可是尤其因為他是個傻子,借錢給人不取利錢,把咱們在威尼斯城裡干放債這一行的利息都壓低了。要是我有一天抓住他的把柄,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向他報復我的深仇宿怨。

正好,巴薩尼奧要去貝爾蒙特向鮑西婭求婚,來向安東尼奧請求幫助。安東尼奧自己因一時缺少現款,無法幫助好友,不得不向夏洛克借債時,夏洛克便趁機報復,提出苛酷的借款條件:如到期不還,就要割掉安東尼奧身上的一磅肉。不久,債款到期,安東尼奧因自己的貨船失事無法償還,夏洛克依據威尼斯的法律向公爵提出控告,一定要安東尼奧履行條件,公爵的調解也無濟於事。這時巴薩尼奧求婚成功,聰明機智的鮑西婭得知原委,心生妙計,便喬裝扮成一個法官,趕來威尼斯法庭相救。她向夏洛克提出:割肉不能帶出一滴血,而且既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結果夏洛克敗訴,不但沒有報仇成功,反而失去了自己的財產。

通過「一磅肉」的故事,莎士比亞在安東尼奧和夏洛克這兩個人物身上,主要表現出對待財富的兩種對立觀點。同是資產階級,安東尼奧慷慨大方,夏洛克則嗜財如命。他們的矛盾客觀上反映出當時新興的商業資本同舊式的高利貸資本之間的矛盾,前者有利於生產的發展,後者起著阻礙生產發展的作用。

劇本肯定前者而批判後者。因而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但是,莎士比亞是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資產階級作家,他不可能自覺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只是從人文主義觀點出發,對於安東尼奧的「互通有無,從來不講利息」的做法,對於他為了幫助朋友得到美滿的婚姻和幸福的生活,而不惜傾囊相助甚至簽訂危及生命的契約的行為表示熱情贊頌,而對於夏洛克的貪鄙狠毒、極端自私則予以無情揭露,如此而已。

同「一磅肉」的故事交錯進行的,還有一個鮑西婭三匣選親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莎士比亞主要想說明一點:真正的愛情是不能用財富來衡量的。鮑西婭的父親臨終時,給她定下一個擇婚的辦法:求婚的人中,誰能夠在金、銀、鉛三匣之中選中藏有她的畫像的一個,便可以跟她匹配成親。

鮑西婭是個聰明而又具有新思想的少女,對於這樣一個父母之命的擇婚辦法,顯然是不滿的。她說:「唉,說什麼選擇!我既不能選擇我所中意的人,又不能拒絕我所憎厭的人;一個活著的女兒的思想,卻要被一個死了的父親的遺囑所鉗制。」但是,由於她所處的時代還是資本主義關系剛剛萌芽的封建社會,又受到出身於名門富家的階級局限,因而只得遵循亡父的遺命。但選擇的結果表明,摩洛哥親王希望得到「眾人所希求的東西」也好,阿拉貢親王希望得到「他所應得的東西」也好,他們看重的都只是外表,各自選擇了金匣和銀匣而遭到了失敗的命運。

只有巴薩尼奧,為了愛情本身的價值,「准備把他所有的一切作為犧牲」,毅然決然選擇了鉛匣而贏得了愛情的勝利。莎士比亞在這里宣揚的顯然是愛情自由的人文主義生活理想。

「一磅肉」和「三匣擇親」兩條情節到了鮑西婭出席法庭一場而結合在一起。由於鮑西婭的聰明機智,戰勝了夏洛克,解脫了安東尼奧的困境。但喜劇並沒有就此結束,莎士比亞在法庭一場的高潮之後,又寫出充滿音樂、月光和愛情的第5幕。在滿布皎潔的月光和柔和的音樂的貝爾蒙特,巴薩尼奧和鮑西婭、葛萊西安諾和尼莉莎,羅蘭佐和傑西卡這三對有情人都得到了皆成眷屬的美滿結局。

從上面的簡單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莎士比亞的喜劇中,《威尼斯商人》雖然最富於社會諷刺色彩,但基本上仍然屬於抒情性的喜劇。它包含著對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一些反面現象的揭露和批判,而主要的還是肯定和歌頌人文主義的生活理想和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的一代新人。

全劇從巴薩尼奧准備去貝爾蒙特向鮑西婭求婚開始,到3對戀人的歡聚一堂結束,愛情和友誼構成了這出喜劇的思想基礎。它肯定安東尼奧的慷慨大方和鮑西婭的多情機智,贊美他們所體現的無私的友誼,堅貞的愛情,幸福的生活等等人文主義思想,並拿這些來同以夏洛克為代表的自私冷酷的純粹的金錢關系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就是全劇的中心思想。

《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出高利貸者夏洛克這樣一個鮮明生動而又復雜矛盾的典型形象,通過他自私狠毒的行徑,揭露批判了金錢對於人的腐朽作用。夏洛克同哈姆雷特、福斯塔夫一起,被評論家認為是莎士比亞戲劇人物中最為復雜的3大典型。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曾多次在他們的著作中引用過這一形象。他的性格是復雜的。

首先,他是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一個高利貸者。他的哲學是:「只要不是偷竊,會打算盤總是好事。」他追求的是「象母羊生小羊一樣地快快生利息」。因為安東尼奧借錢給人不取利錢,影響他放債的收入,所以他恨安東尼奧。當安東尼奧無法償還他的借款時,夏洛克一定要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來。公爵的勸告也好,葛萊西安諾的怒斥也好,都絲毫動搖不了夏洛克的決心:「我一定要照約實行。」他必欲致安東尼奧於死地而後快。因為在他看來,「只要威尼斯沒有他,生意買賣全憑我一句話了」。他的僕人受不了他的虐待,要另找新的主人;他的女兒因為他貪心狠毒,以致不願呆在她那個地獄似的家裡,跟著情人私奔了。

在第三幕第一場中,杜伯爾去熱諾亞打聽他女兒的下落,回來向他報告時,使夏洛克痛心的,主要不是因為他失去了女兒,而是他的女兒帶走了他的錢財珠寶,還要為尋訪她而花費更多的錢財。為了致安東尼奧於死地,惜財如命的夏洛克不惜花錢去買通官府,原因正如他所說:「只要威尼斯沒有他,生意買賣全憑我一句話了。」對於刻畫夏洛克的性格來說,這短短的一句話簡直是畫龍點睛之筆!

後來,當夏洛克敗了訴,法庭判決要把他的財產一半歸公,一半交給安東尼奧處理時,他說:「不,把我的生命連著財產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們的寬恕。……你們奪去了我的養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對於夏洛克來說,錢財就是生命,就是一切。

但是,莎士比亞並沒有把夏洛克寫成一個簡單的惡棍。夏洛克不僅是一個重利盤剝,損人利己的高利貸者,他也是個在基督教社會里受欺負的猶太人。我們知道,在中世紀的歐洲,大批的猶太人在從事銀錢事業。根據基督教會的宣傳,猶太人又是基督教的死敵。從中世紀到近代初期,不少的民間傳說和歌謠中,流傳著猶太人暗中殺害基督徒小孩的故事。

因此,基於經濟的和宗教的原因,猶太人成了當時歐洲社會歧視和迫害的對象。人文主義作家莎士比亞,對待夏洛克這樣一個猶太人高利貸者,既譴責他的殘酷的剝削行為,又同情他所遭受的種族歧視。劇中,當夏洛克說到他對安東尼奧的仇恨時,這兩方面的原因總是交織在一起。

在第一幕第三場中,夏洛克在向安東尼奧提出簽訂那荒唐的割一磅肉的契約之前,先後兩次說到安東尼奧對他的侮辱和他的憤恨,當他看見安東尼奧在向他走來時,他在一段旁白里這樣說:……他憎惡我們神聖的民族,甚至在商人會集的地方當眾辱罵我,辱罵我的交易,辱罵我辛辛苦苦賺下來的錢,說那些都是盤剝得來的骯臟錢。要是我饒過了他,讓我們的民族永遠沒有翻身的日子。

然後,當安東尼奧向他提出借3000塊錢時,他更遏制不住地當面說出:安東尼奧先生,好多次您在交易所里罵我,說我盤剝取利,我總是忍氣吞聲,聳聳肩膀,沒有跟您爭辯,因為忍受迫害本來是我們民族的特色。您罵我異教徒,殺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猶太長袍上,只因為我用我自己的錢博取幾個利息。這樣,夏洛克對安東尼奧的報復,就有了合理而又復雜的動機。觀眾或讀者對於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貪婪,憎恨他的殘酷,也多少同情他所受的屈辱。

第三幕第一場中夏洛克的那一段有名的台詞:「他曾經羞辱過我,奪去我幾十萬塊錢的生意,譏笑著我的虧蝕,挖苦著我的盈餘,侮辱我的民族,破壞我的買賣,離間我的朋友,煽動我的仇敵;他的理由是什麼?只因為我是一個猶太人。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氣嗎?……那麼要是你們欺侮了我們,我們難道不會復仇嗎?……」這是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種族所發出的無可遏制的悲憤的呼聲。

人文主義作家莎士比亞,在塑造夏洛克這樣一個猶太族的高利貸者時,既著重刻畫他的殘酷剝削的行為,又沒有忽視他所遭受的種族歧視,這正是莎士比亞的現實主義藝術的成就。忽視了任何一面,都會造成對夏洛克形象的片面理解。只看到夏洛克受到的種族歧視,而對他產生不應有的同情,如海涅那樣,固然是對形象的一種誤解;而完全看不到他所受的種族歧視,對他的報復行為,也就缺少一個全面的合理的解釋。

當事件進展到法庭一場時,矛盾尖銳化並帶上了新的性質。在本來只是安東尼奧和夏洛克的不同生活觀之間的矛盾上又加上了一種新的矛盾,即在償付債務的問題上,法律的原則和人道的原則之間的矛盾。按照資產階級的法律,夏洛克要求照約賠償是完全合法的,安東尼奧也好,公爵也好,都不能否認這點。因此,夏洛克堅持要求「法律的裁判」是合法的,然而,割一磅肉的要求又是違反人道或慈悲原則的,是無情的。這里出現了無法調和的矛盾。作為一個人文主義作家,莎士比亞認為人道的原則是高於法律的原則之上的。

直到鮑西婭利用契約中的唯一漏洞,要他割一磅肉,卻不能多割少割和流一滴血時,才算解決了這一矛盾。這一解決辦法既符合法律的要求,也不違反人道的原則。觀眾緊張的心放鬆了下來,作為一個殘酷無情的高利貸者,夏洛克也得到了他應得的懲罰。這正是莎士比亞所要著重表現的。

莎士比亞畢竟是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資產階級作家,他的作品必然會帶上時代的和階級的局限。他在《威尼斯商人》中熱情歌頌安東尼奧與巴薩尼奧之間的無私友誼,巴薩尼奧與鮑西婭之間的真誠愛情以及貝爾蒙特的幸福生活;他特別贊賞安東尼奧和鮑西婭,用他們來體現他的人文主義生活理想。但是,安東尼奧本人是一個富商巨賈,鮑西婭也是一個富家小姐,他們的友誼、愛情和生活都離不開金錢,也超不出資產階級道德的范疇。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莎士比亞肯定這些資產階級新人和他們的反封建斗爭,具有歷史的進步作用。到了今天,則需要批判地對待。

對於今天的觀眾來說,這部喜劇的價值主要在於莎士比亞以他的生花妙筆塑造出夏洛克這一高利貸資產者的典型形象,通過他的活動,深刻地揭露批判了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唯利是圖的剝削本質。

閱讀全文

與威尼斯商人如何贊頌青春愛情幸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作和愛情你會怎麼選擇未完待續 瀏覽:753
我什麼故事 瀏覽:353
如何做企事業單位體檢項目 瀏覽:725
叫什麼愛情緣 瀏覽:263
全國哪個地方國營經濟發達 瀏覽:143
體彩有多少錢用於體育事業 瀏覽:268
上海哪些藝校美女多 瀏覽:996
美女用什麼手機好 瀏覽:603
愛情小金庫怎麼開通 瀏覽:766
二次婚姻如何協議 瀏覽:1001
三圈排查表的身體健康狀況寫什麼 瀏覽:926
中國導盲犬事業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854
事業單位社保都交哪些 瀏覽:838
怎麼寫老師講故事 瀏覽:761
張晉婚姻現狀如何 瀏覽:364
忠於職責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117
海水素食經濟魚類有哪些 瀏覽:574
幸福人總部電話是多少 瀏覽:820
臨沂市的經濟房怎麼申請條件 瀏覽:567
三十多歲健康的男人多少斤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