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幸福學屬於哪個學科

幸福學屬於哪個學科

發布時間:2022-09-18 02:48:52

A. 幸福心理學屬於人文社科類課程嗎

是的。

B. 幸福學評價體系的具體內容

幸福,即是幸福學的首要研究對象。幸福,是個含義暖昧的用語,人們對它的領會各不相同,
分歧極大,但有一點須說明,我們所研究的幸福,主要是指「人類的」,而人類的幸福不可能達到
絕對的程度,理由正如前述,人類自定的目的與價值並未證實具有終極性,那麼依此而行得到的幸
福也很難說是至上的。再則,人類並非無所不能的神靈,不可能一勞永逸地消除一切困厄,肉體的
存在就極易使人陷入不自在的狀態,人的精神力量再強大,也只是自我的一種內心調控,是一種
「精神性」的戰勝,而非一種「現實性」的根絕,現世幸福的達成並不能抵消世界人生的悲劇性。
幸福,嚴格地說,應稱為「准幸福」或「相對幸福」。至於宗教所言的「絕對幸福」,則不屬於作
為一門學術的幸福學的研究對象。過去對幸福的理解一直不夠科學化、精確化,幸福,實際上就是
人類對自己內心理想化、完善化、有序化、和諧化狀態的一種感受,它不等同於狂喜、興奮、激動。
這種感受也可逆向表述,即對自己內心無痛苦狀態的一種感受。痛苦與幸福是一對矛盾,故此痛苦
也是幸福學的研究對象。
幸福學的研究內容相當廣泛,現擇其要點簡列如次:1 、幸福本質論;2 、人類幸福發展史研
究;3 、中外幸福研究史;4 、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幸福;5 、實用幸福學;6 、幸福本體論;
7、幸福境界論;8、群體幸福與個體幸福;9 、幸福學與其他學科;10、幸福與靈性思維;11、痛
苦研究;12、幸福與倫理學;13、幸福學理論體系的建構;14、幸福學與其他學科交叉形成的分支
學科,如文化幸福學、經濟幸福學、教育幸福學等。
根據幸福的定義,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幸福的定律及推論,比如幸福感都是暫時的,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以及幸福感的遞減性等等。(具體內容請參閱《中國幸福學研究》網站)。

根據幸福的定義,我們也得可以出幸福的公式,即:

幸福感(F)=幸福系數(K)*渴求度(Q)*被滿足度(Z) .

什麼是人?因為物質決定意識,因為人的的本性是不滿足,所以對人的定義可以這樣描述:人是具有不滿足本性的,具有在特定環境下所形成的特定意識的動物。

什麼是人生?因為人的本性是不滿足,——不滿足導致了人們的渴求——如果渴求獲得了滿足——人們就獲得了幸福。根據幸福的定律我們還知道,幸福的感覺都是暫時的,隨著時間 的流逝,每一個幸福的感覺都是會消失的,又因為不滿足是人的本性,所以,人們會繼續尋求新的渴求,尋找新的幸福。如此循環往復,就是一個人的人生。所以,人生就是人們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過程。

C. 威靈頓公學的幸福學課程

威靈頓公學的幸福課由劍橋大學教授尼克·貝里斯設計,旨在增進學生獲得完美人生的可能性。課程涉及如何獲得更多的幸福體驗,如何獲得健康身心、成就感和永恆的友誼。學生們在思想上有了足夠認識後,還會學習有助於實現這些目標的實用技能,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青春期以至進入大學後的生活。
威靈頓公學成立於1853年,據英國教育標准局今年公布的數據,該校學生的考試成績在增值評估排名中高居英格蘭所有私立寄宿學校之首。走讀生和寄宿生每學期學費高達6132英鎊和7665英鎊。
威靈頓公學的前任校長,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安東尼·謝爾頓博士說:「對於我來說,任何學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具有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青年男女,這比政府公布的最新學校成績排名更重要。」
幸福課的授課對象是面臨「中考」壓力的10年級和11年級學生,它將作為個體、社會和健康教育(PSHE)的新內容出現在學校課表上。講授幸福課的教師是接受了積極心理學培訓的原宗教課教師。
威靈頓公學從2003年開始便和劍橋大學的尼克·貝里斯博士一起開發幸福課程。貝里斯博士是世界上研究積極心理學和幸福科學的頂尖專家。貝里斯博士對那些擁有「怒放的生命」的人(即便身處逆境)進行了研究,在過去10年間他專門致力於探尋「精彩生活」之道,尋找通向「健康、有益且與人為善的生活」的路徑。他設計的幸福課將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關照自己的身心健康,怎樣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以及怎樣實現自己的抱負。
相對來說,積極心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致力於使人們擁有「怒放的生命」。目前已經有了測量幸福的復雜技術,對於影響幸福的種種因素,也有了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並能在相關工作中獲得應用。如怎樣增進生活幸福的可能性,怎樣把來自挫折的情感痛苦導入正軌,都是能夠促進個人進步的實踐技能。
例如,有研究顯示,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富有挑戰性的事情中,對於更好地應對生活非常重要。作為一所成功的重視「全面教育」的私立寄宿學校,威靈頓公學已給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家長知道好學校絕不止步於漂亮的考試成績,這也是為什麼學校成績排名從根本上講具有局限性的原因。」謝爾頓校長說,「培養幸福、有成就感的人,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威靈頓,我們對此非常重視,這也是我們開設幸福課的原因。劍橋和哈佛大學對幸福和積極心理學如此重視,讓我有了更大的勇氣。」
之所以從14歲的學生開始,貝里斯博士認為因為這個階段的兒童剛剛告別童年,正是學習如何面對人生的時候。
「到了14歲,生活看上去既有趣,也令人憂心。考試近在眼前,人們開始問你上大學後學什麼,將來打算干什麼。」貝里斯說。
「我們將讓孩子們自己思考快樂和幸福的有益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弄到美酒香煙和令人狂喜的葯片,但來自食物、酒精、葯物和電視的快樂去之匆匆,最終讓自己一日不如一日。我希望這些孩子認識到我們能夠製造幸福,而不是消費幸福。讓你感覺不錯的東西,並非就是對你有益的。」
貝里斯博士著有《學自精彩人生》一書,在《泰晤士報》有一個關於幸福科學的每周專欄,題為「感覺良好博士」,已有兩年的歷史。他說,幸福課還會讓學生學習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挫折與不利。「我希望他們以蘭斯·阿姆斯特朗為榜樣(美國自行車運動員,在戰勝癌症後勇奪環法自行車賽冠軍),他把自己所有的痛苦和憤怒情緒,全都轉化為了積極的力量。 」
貝里斯博士還介紹,他們將和學生討論一些真正的個人問題:如果有人在運動場上撞了你,你會怎麼做?如果你的父親告訴你,他希望你將來做律師,以幫他實現他未盡的抱負,你會怎樣對你父親說。
身為政治評論家和基督徒的謝爾頓校長強調,幸福課是宗教的補充,而不是用來取代宗教。
「名利與財富經常被青少年視為標准,但這些並不是幸福之所在。」謝爾頓博士說,「我們的孩子需要知道,盡管社會變得更加富有了,但他們並沒有變得更加幸福,這是被社會科學研究反復揭示的一個事實。」
「劍橋大學對幸福和積極心理學的重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積極心理學在哈佛大學成為最受歡迎的課程。因此可以說,知識界的人都認識到我們在這方面是需要學習的。」
謝爾頓校長對威靈頓公學成為劍橋大學相關研究的實驗學校感到非常高興,他希望與教育專家、政府、公私立學校的教師分享幸福課程的經驗,並對幸福課在英國學校的推廣十分樂觀。
「我相信幾年過後,這樣的課程會成為英國教育的一大特色。」謝爾頓校長說。
(譯自英國《泰晤士報》網站和威靈頓公學官方網站)

D. 幸福心理學屬於什麼類別

也就是積極心理學,屬於人本主義類別。

E. 幸福學和管理學的關系,包括聯系和區別兩方面

幸福是可以管理的。

幸福學和管理學的關系:

和諧社會是要帶給人民群眾以幸福,而對於幸福的理解又是見仁見智,莫衷一是,眾說紛紜。有的認為它十分抽象,把它歸之為一種自我感覺;有的把它歸結為每個人心理的平衡;有的主張是人際關系的協調。
要建立和管理好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有一個定量的標准,不然就無從衡量人們是否幸福,和諧社會是否基本建成。從管理學的角度,人的幸福度應該是可以計量的。
幸福的根本是快樂,一個人時時感到快樂,應該是幸福的。從心理學的范疇,快樂是一種心理滿足。所以,我們可以設定:
個人的快樂指數=期望值/實際值。
當快樂指數等於和大於1時,人就感到快樂;當快樂指數小於1時,人們會感到遺憾、不快樂,指數越趨向於0,人們就越苦惱。所以:
一個人的幸福度=快樂指數的加權平均值。
由於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因此衡量一個社會的幸福度,應該是:
社會幸福度=個人幸福度的數學平均值。
根據這種認識,可以引伸出三個基本觀念:
1.幸福的感覺是動態的,執政者必須因時制宜地關心群眾的幸福度。
2.群眾利益無小事,必須時時刻刻「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3.必須時刻關注消除或彌合可能的「兩極分化」。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執政為民」。

所謂幸福管理學

本來我還想四論質量、五論質量。可是有些人看完之後覺得我是在構築一個質量的烏托邦。殊不知,這裡面暗藏著最嗜血的招式。

也罷,索性換個口味,來點經濟實惠的管理學,即幸福管理學。首先我必須聲明,本文關於幸福管理學的觀點,受到了社會學家埃米爾·塗爾乾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奚愷元的啟發,文中的大部分論述只不過是拾人牙慧而已。

姑且把幸福含糊地概括為一種快樂、滿意、輕松的生理和精神的感覺。生理學家的研究發現,人類的感覺是在兩個極限之間產生強度變化的。如果刺激太弱,則不會產生感覺;如果刺激超過了一定程度,它的增量也會產生越來越少的效果,直到人們完全感覺不到它。因此,向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施予最低生活保障,他心裡的愉悅其實是很少的。對於他來說,多吃一點跟少穿一點沒什麼兩樣,他的生活水準永遠停留在貧困線以下。同理,假如一個富可敵國的人意外獲得了一筆數百萬元的彩獎,他的興奮度也是有限的。對於他來說,多幾百萬少幾百萬對於總體財富的影響微不足道。他的心裡始終被諸如財富管理一類的各種瑣事所煩惱。

我們公司每年都舉行無償獻血。假設工會組織採取了兩種鼓勵方案,第一種方案,無償獻血;第二種方案,每人獎勵10元。比較這兩種方案,哪種方式更能起到激勵效果呢?在第一種方案中,無償獻血是一種公益行為,人們如果願意在這個時候做點貢獻,當然會主動參加獻血。第二種方案因為有物質激勵,人們不免會將獻血看成一種經濟行為。但是,10塊錢的補助實在太少了。搞不好人們心裡就有一種為了區區10元去賣血的不雅感覺,獻血的人數反而少了。如果把獎勵提高到100元,鼓勵獻血的效果肯定就好得多。可見,激勵的力量太小了,就會適得其反。小獎不如不獎,小罰不如不罰。 所幸我們的工會組織還沒有出台過獎勵10元的獻血方案。

不過,所謂刺激力度的強弱也是相對而言的,與人們當時所處的情境有關。比如三國時期,魏軍冒著酷暑長途跋涉,軍士口渴難耐,速度漸緩。曹操靈機一動,謊稱前面有一片梅林。眾軍聞訊,莫不口舌生津,於是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許多。

在行軍口渴的情境下,莫須有的酸梅尚且可以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可是,如果情境切換到大雪封山的阿爾卑斯,眾軍在山上走失了兩天,飢寒交迫,絕望無助。在這樣的情境下,問題恐怕就不是靠望梅止渴、畫餅充飢那樣的刺激所能解決的了。幸好,絕望當中,這支倒霉的匈牙利特遣隊里頭,有一位士兵突然從身上摸出了一張地圖。受此激勵,軍隊重新振奮起來,最終走出了困境。耐人尋味的是,當他們走出雪山之後才發現,這其實是一張比利牛斯山的地圖。

由此可見,用以激勵的條件並不一定需要如何的豐厚,而在於管理者如何利用或營造相關的情境。高明的管理者,總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激勵作用,哪怕這種刺激僅僅是一個類似酸梅林、假地圖那樣的幌子。反過來說,如果處理不當,有時候好事也會變成壞事。

我們不妨來看看這樣一個故事。兩個經理參與了一個項目,從總經理的角度看,這兩個人的貢獻是一樣的,所以給了他們同樣的獎金。如果說這兩個經理不知道對方拿了多少獎金,他們會很開心,覺得自己貢獻應該比對方大,所以自己的錢應一定比對方多,自己也挺滿足的。但是,如果總經理一旦把獎金金額公開,事情就麻煩了。甲經理覺得自己的貢獻比乙經理大,怎麼會和他拿一樣的獎金,他跑到總經理那裡要求提高給自己的獎金金額。乙經理呢,他也覺得他自己的貢獻比甲經理大,拿的獎金應該比甲經理多,他也跑到總經理那裡要求給自己多一些獎勵。總經理好生為難,只好給兩個人的獎金都漲了一成。結果呢,兩個經理還是覺得對方憑什麼拿和自己一樣的獎金,盡管獎金都多了,但是兩個人還是不滿意。最後公司多發了獎金,卻沒有提高任何一個經理的滿意度,真是吃力不討好。所以,有時候,公開的還不如不公開的好。

諸如此類的觀點和論述,不一而足。我只是想說,其實幸福也是可以管理的。我的辦法就是情境管理。拋磚以引玉,此外不加贅言了。

F. 幸福學的幸福哲學

幸福學是陳孟雲開創的一門新時代的哲學 ,是一門研究人類幸福的本質規律並總結為一定的理論方法,用以指導人類獲得幸福的應用性科學。幸福學也可以稱之為幸福哲學。幸福學具體理論和應用詳見《中國幸福學研究》網站。《中國幸福學研究》理論的基本內容有一個核心,兩個基本原理和六個基本推論。 第一基本原理,人的本性是不滿足。人類為什麼能從一般動物裡面脫穎而出?就是由於人類不斷增強的不滿足本性導致了人類的渴求(求知)欲,以及實踐欲不斷增強,從而導致了人類自身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從而使人類能從一般動物種類中能脫穎而出,成為現在的人類;其他動物,則由於容易滿足,也就難於進步,或進步緩慢。所以人的本性是不滿足。這也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所在。
第二基本原理,幸福的定義。幸福的定義就是: 幸福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 第一基本推論,人類的最終追求是幸福。因為人類的本性是不滿足,所以人類的本性就是追求滿足。因為幸福就是渴求被滿足後的結果,所以追求滿足就是追求幸福,所以,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幸福。所以人類的最終追求就是幸福。
第二基本推論,人的定義。什麼是人?從人的本性,或者說從廣義上可以講,人是具有不滿足本性的動物。這種定義是從人的共性方面來定義的,其實呢,人類中的任何人,就像大自然中的任何一片葉子一樣,與其他的同類都是不一樣的,都是具有其個性的,特別是人的意識。根據馬克思理論我們知道,物質決定意識。因此,關於「人」我們就可以如此定義:人是具有不滿足本性,且具有在特定環境下形成有特定意識的動物。
第三基本推論,人生的定義。 什麼是人生?因為人的本性是不滿足,——不滿足導致了人們的渴求——渴求獲得了滿足——人們就獲得了幸福。根據幸福第一定理我們還知道,幸福的感覺都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每一個幸福的感覺都是會消失的,又因為不滿足是人的本性,所以,人們會繼續尋求新的渴求,尋找新的幸福。如此循環往復,就是一個人的人生。所以,人生就是人們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過程。
第四基本推論,人是時代的產品。因為人是具有不滿足本性,且具有在特定環境下形成有特定意識的動物。所以人是時代的產品,也就是說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生的所作所為都是時代的影響所致,也就是說,好人,壞人,偉人,小人都是時代的產物,與個人本身無關,只需研究個人的時代背景就行了。什麼是時代呢?就個人而言,時代就是能決定和影響某個人意識的所有客觀環境。
第五基本推論,存在就是真理。因為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東西,所以存在就是真理。
第六基本推論,人類最終追求的社會是和諧幸福社會。因為人類的最終追求是幸福,因為保持人類能持續繁衍也是第一要務,所以能給人類(而不是少數人)帶來持續和諧幸福的社會才是人類最終追求的社會。 是人類(包括人類子孫)的幸福是檢驗實踐的唯一標准。因為人類的最終追求是幸福,所以人類的任何一個實踐都是手段,最終目的是為了人類的幸福,為了人類子孫的和諧幸福。所以人類必須和諧發展,去尋求更廣的,更遠的和諧幸福。所以那些為了少數人的幸福而損害多數人的幸福,為了當代人的幸福而損害人類子孫的幸福的實踐都是錯誤的,都是必須加以糾正的實踐。
在此理論基礎之上,《中國幸福學研究》又給出了許多幸福學在社會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和理論創新。比如哲學的新定義,民主的新定義,真理的新定義,感情的新定義,尊嚴的新定義,愛國的新定義等等很多詞和概念更科學,更直觀的新定義。
幸福學具有終極意義
因為幸福是人類的最終追求,所以幸福學具有終極意義。如果站在科學的幸福學立場,就可以對人類所有的行為及其研究這些行為的學科進行重新審定,判明其存在的價值。凡是有助於增進人類幸福的學科,就是應優先發展的 ,凡是與幸福關系不大,甚至損害幸福,或者削弱人類自控能力,助長人類破壞生態系統的學科,就是屬於須控制乃至取消的學科。

G. 國際公認的幸福學評價體系是什麼

幸福,即是幸福學的首要研究對象。幸福,是個含義暖昧的用語,人們對它的領會各不相同, 分歧極大,但有一點須說明,我們所研究的幸福,主要是指「人類的」,而人類的幸福不可能達到 絕對的程度,理由正如前述,人類自定的目的與價值並未證實具有終極性,那麼依此而行得到的幸 福也很難說是至上的。再則,人類並非無所不能的神靈,不可能一勞永逸地消除一切困厄,肉體的 存在就極易使人陷入不自在的狀態,人的精神力量再強大,也只是自我的一種內心調控,是一種 「精神性」的戰勝,而非一種「現實性」的根絕,現世幸福的達成並不能抵消世界人生的悲劇性。 幸福,嚴格地說,應稱為「准幸福」或「相對幸福」。至於宗教所言的「絕對幸福」,則不屬於作 為一門學術的幸福學的研究對象。過去對幸福的理解一直不夠科學化、精確化,幸福,實際上就是 人類對自己內心理想化、完善化、有序化、和諧化狀態的一種感受,它不等同於狂喜、興奮、激動。 這種感受也可逆向表述,即對自己內心無痛苦狀態的一種感受。痛苦與幸福是一對矛盾,故此痛苦 也是幸福學的研究對象。 幸福學的研究內容相當廣泛,現擇其要點簡列如次:1 、幸福本質論;2 、人類幸福發展史研 究;3 、中外幸福研究史;4 、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幸福;5 、實用幸福學;6 、幸福本體論; 7、幸福境界論;8、群體幸福與個體幸福;9 、幸福學與其他學科;10、幸福與靈性思維;11、痛 苦研究;12、幸福與倫理學;13、幸福學理論體系的建構;14、幸福學與其他學科交叉形成的分支 學科,如文化幸福學、經濟幸福學、教育幸福學等。 根據幸福的定義,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幸福的定律及推論,比如幸福感都是暫時的,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以及幸福感的遞減性等等。(具體內容請參閱《中國幸福學研究》網站)。 根據幸福的定義,我們也得可以出幸福的公式,即: 幸福感(F)=幸福系數(K)*渴求度(Q)*被滿足度(Z) . 什麼是人?因為物質決定意識,因為人的的本性是不滿足,所以對人的定義可以這樣描述:人是具有不滿足本性的,具有在特定環境下所形成的特定意識的動物。 什麼是人生?因為人的本性是不滿足,——不滿足導致了人們的渴求——如果渴求獲得了滿足——人們就獲得了幸福。根據幸福的定律我們還知道,幸福的感覺都是暫時的,隨著時間 的流逝,每一個幸福的感覺都是會消失的,又因為不滿足是人的本性,所以,人們會繼續尋求新的渴求,尋找新的幸福。如此循環往復,就是一個人的人生。所以,人生就是人們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過程。

H. 婚姻與家庭幸福是屬於心理學那個分支的研究的內容啊

一般來說,這個方面屬於社會心理學的內容,社會心理學又側重應用心理學,所以考研的時候選擇應用心理學就行了,而且這個方面目前也有婚姻家庭咨詢師,可以考一個證

I. 什麼是幸福學有沒有這方面專業的資料

幸福學是陳孟雲開創的一門新時代的哲學 ,是一門研究人類幸福的本質規律並總結為一定的理論方法,用以指導人類獲得幸福的應用性科學。幸福學也可以稱之為幸福哲學。幸福學具體理論和應用詳見《中國幸福學研究》網站。《中國幸福學研究》理論的基本內容有一個核心,兩個基本原理和六個基本推論。
《中國幸福學研究》理論的兩個基本原理
第一基本原理,人的本性是不滿足。人類為什麼能從一般動物裡面脫穎而出?就是由於人類不斷增強的不滿足本性導致了人類的渴求(求知)欲,以及實踐欲不斷增強,從而導致了人類自身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從而使人類能從一般動物種類中能脫穎而出,成為現在的人類;其他動物,則由於容易滿足,也就難於進步,或進步緩慢。所以人的本性是不滿足。這也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所在。 第二基本原理,幸福的定義。因為:1 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 都存在有一個前提,即渴求。2 任何人獲得的任何一個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滿足或部分被滿足的時候得到的。所以,幸福的定義就是: 幸福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 渴求就是人們希望實現某個不太容易實現的事情的願望。仔細體會一下不難理解,在我們的生活里,在報刊文章,電影電視里每一個令人感動的關於幸福的故事,無不都是主人公在有渴求的狀態下,並且在渴求被滿足或部分被滿足的時候才獲得幸福的。任何人任何一個幸福的獲得都來自於渴求,沒有渴求,就沒有幸福。
《中國幸福學研究》理論的六個基本推論
第一基本推論,人類的最終追求是幸福。因為人類的本性是不滿足,所以人類的本性就是追求滿足。因為幸福就是渴求被滿足後的結果,所以追求滿足就是追求幸福,所以,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幸福。所以人類的最終追求就是幸福。 第二基本推論,人的定義。什麼是人?從人的本性,或者說從廣義上可以講,人是具有不滿足本性的動物。這種定義是從人的共性方面來定義的,其實呢,人類中的任何人,就像大自然中的任何一片葉子一樣,與其他的同類都是不一樣的,都是具有其個性的,特別是人的意識。根據馬克思理論我們知道,物質決定意識。因此,關於「人」我們就可以如此定義:人是具有不滿足本性,且具有在特定環境下形成有特定意識的動物。 第三基本推論,人生的定義。 什麼是人生?因為人的本性是不滿足,——不滿足導致了人們的渴求——渴求獲得了滿足——人們就獲得了幸福。根據幸福第一定理我們還知道,幸福的感覺都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每一個幸福的感覺都是會消失的,又因為不滿足是人的本性,所以,人們會繼續尋求新的渴求,尋找新的幸福。如此循環往復,就是一個人的人生。所以,人生就是人們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過程。 第四基本推論,人是時代的產品。因為人是具有不滿足本性,且具有在特定環境下形成有特定意識的動物。所以人是時代的產品,也就是說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生的所作所為都是時代的影響所致,也就是說,好人,壞人,偉人,小人都是時代的產物,與個人本身無關,只需研究個人的時代背景就行了。什麼是時代呢?就個人而言,時代就是能決定和影響某個人意識的所有客觀環境。 第五基本推論,存在就是真理。因為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東西,所以存在就是真理。 第六基本推論,人類最終追求的社會是和諧幸福社會。因為人類的最終追求是幸福,因為保持人類能持續繁衍也是第一要務,所以能給人類(而不是少數人)帶來持續和諧幸福的社會才是人類最終追求的社會。
《中國幸福學研究》理論的一個核心
是人類(包括人類子孫)的幸福是檢驗實踐的唯一標准。因為人類的最終追求是幸福,所以人類的任何一個實踐都是手段,最終目的是為了人類的幸福,為了人類子孫的和諧幸福。所以人類必須和諧發展,去尋求更廣的,更遠的和諧幸福。所以那些為了少數人的幸福而損害多數人的幸福,為了當代人的幸福而損害人類子孫的幸福的實踐都是錯誤的,都是必須加以糾正的實踐。 在此理論基礎之上,《中國幸福學研究》又給出了許多幸福學在社會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和理論創新。比如哲學的新定義,民主的新定義,真理的新定義,感情的新定義,尊嚴的新定義,愛國的新定義等等很多詞和概念更科學,更直觀的新定義。

J. 什麼是幸福心理學

幸福心理學是積極心理學的通識教育教材的科普讀物。

《幸福心理學》這本書以積極、幸福、蓬勃為核心,圍繞著「幸福感」,從增強和提升幸福感影響因素的視角構建了本書的框架和內容。這本書概述積極心理學的發展近況以及中西方文化對「幸福」的理解差異,闡釋了中國人的「幸福觀」和「幸福感」。

從影響幸福感的七類因素(積極的情緒與體驗、積極認知、積極人格、積極的人際關系、積極的組織與環境、壓力的積極管理、積極改變)分別提出增強和提升幸福感的策略和方法。

這本書還融入了大量本土化的研究成果(中庸、自謙、中國式的自豪感、人情與面子等),羅列了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10)幸福學屬於哪個學科擴展閱讀:

積極心理學是研究和培養人類積極心理品質和美德,激發個人潛能,增強和提升個體幸福感的一門科學。了解和學習積極心理學反映了我們對積極人性和生活品質的追求。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鼓勵的行為。

《幸福心理學》是一本具有中國特色、富有時代氣息的積極心理學書籍。講中國人的幸福故事,透析中國人的幸福心理,解讀中國人的幸福現象,走進中國人的幸福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幸福心理學

閱讀全文

與幸福學屬於哪個學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企事業單位體檢項目 瀏覽:725
叫什麼愛情緣 瀏覽:263
全國哪個地方國營經濟發達 瀏覽:143
體彩有多少錢用於體育事業 瀏覽:268
上海哪些藝校美女多 瀏覽:996
美女用什麼手機好 瀏覽:603
愛情小金庫怎麼開通 瀏覽:766
二次婚姻如何協議 瀏覽:1001
三圈排查表的身體健康狀況寫什麼 瀏覽:925
中國導盲犬事業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852
事業單位社保都交哪些 瀏覽:837
怎麼寫老師講故事 瀏覽:760
張晉婚姻現狀如何 瀏覽:362
忠於職責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115
海水素食經濟魚類有哪些 瀏覽:574
幸福人總部電話是多少 瀏覽:818
臨沂市的經濟房怎麼申請條件 瀏覽:565
三十多歲健康的男人多少斤 瀏覽:862
你長這么大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 瀏覽:913
李現的故事是什麼 瀏覽: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