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孔子和莊子如何看待幸福

孔子和莊子如何看待幸福

發布時間:2022-09-14 18:09:24

『壹』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韓非子/莊子/荀子/老子/楊朱/惠能/秦始皇/董仲舒的幸福觀是什麼

孔子:君主仁愛 百姓安居樂業。墨子:博愛之心,海納百川。老子:隨遇而安,無人治,無法治。韓非子:社會井然有序,百姓奉公守法。莊子:世界與我有何關系。荀子:生命在於前行。楊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惠能: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秦始皇:子子孫孫永遠是人主。董仲舒:積極入仕,實現價值。

『貳』 吾與點也 體現了孔子什麼樣的幸福觀

大概就是說孔子贊同一個叫(曾)點的人的人生理想, 表達孔子嚮往隱逸的理想. 曾點說他理想的生活是在暮春三月,大家都換上了春裝,去郊外進行祭祀,在年輕人和孩子們一塊在河水中沐浴,再一塊兒唱著歌回來 孔子聽了以後就說「吾與點也」

夫子幾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不過是「各言其志」罷了,孔子為什麼獨獨「與點」呢?對於這個問題,歷來是有爭議的。概括起來說,大致有以下五種代表性說法:
①「孔子與曾點者,以點之言為太平社會之縮影也」
②「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禮樂治國的理想。」
③「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欲居九夷」、「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④振興古禮。 (雩祭,祭水旱也,春天求雨的祀禮。)
⑤是道家思想,疑為孔門後學所記。

《關於「吾與點也」》
我欣賞曾暫的志願和理想。關於這一點,有人據此認為孔子是一個自由的無政府主義者,這是完全不正確的。事實上,孔予所表達的只是一切正直而善良的人們對於自由的、無拘無束的幸福生活的一種深沉而永恆的渴望。孔子深知,只有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幸福生活才是一切正直而善良的人們追求的永恆目標,而國家的以善和正義為目的的政治和法律都是有限的,它們只為非義與罪惡而存在。假如人們生活在一個完全沒有非義與罪惡的理想國家之中,假如生活在這個理想國家之中的每一個人的行為都是正直而善良的,那麼那些正直而善良的人們也就不必花費如此痛苦、如此艱辛的努力,以畢生的精力和生命去追求政治與法律的目的,去實現政治與法律所要實現的正義了。因此,對於任何一個正直善良的人說,當他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正義的世界上並面對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不義與罪惡時,他們總是帶著一種哈姆雷特般的悲憤心情去投身於政治與法律所要實現的那種正義的事業的,——這是一切愛好正義的正直而善良的人們的一種迫不得已、無法迴避、沒有退路的選擇。為了這一正義的事業,人們深知自己將要付出的沉重的代價。在一個顛倒錯亂、完全失去了正義的世界上,人們將為了它而不得不放棄自由,放棄幸福,放棄愛情,乃至於放棄生命。能夠理解這一點的人,就能夠理解孔子在這里所抱的態度。能夠理解這一點的人,就不會說孔於是一個自由的無政府主義者。
確實,在一個沒有正義的世界上實現正義,這是一切正直而善良的人們不得不肩負的可悲職責,正像哈姆雷特以沉重的憂郁口吻所說的那樣:「在這樣一個沒有正義的顛倒錯亂的世界上,可悲的我卻不得不肩負起這重整乾坤的責任。」
——(楊潤根《發現論語》)

『叄』 1.孔子和莊子都是追求快樂的人,他們所追求的快樂有什麼不同 2。兩種快樂方式中,你更傾向於哪一種

孔子追求的是萬民之樂仁人之樂,莊子追求的是自由逍遙超脫之樂。我你更傾向於後一種

『肆』 莊子談快樂:如何才能快樂起來

莊子其實不那麼窮,他在河邊悠閑釣魚時候,楚王曾經專門派兩位使者來,求他去朝中做官。莊子說他寧願做一隻在爛泥中搖頭擺尾的快樂烏龜,你們回去吧,我不會去當官的。
莊子並不是窮得是揭不開鍋的人,給官都不當,他不是因為太窮,只是他不想富,不想被任何外地的東西,比如模範啦、先進啦、首席啦,還有什麼著名作家、哲學家、寓言家啦,什麼精英分子啦諸如此類的桂冠束縛。他覺得那都是舒服自由身的外物,都是騙你埋頭拉車而給你上的套,鼓勵你拼搏、奉獻,「小車不倒只管推」,自己累死了還要說鞠躬盡瘁,蠟燭燃盡了淚還不幹,還要感動後來人。莊子不想這樣啦,他是一個酷愛自由的人,一個追求快樂的人。莊子認為,沒有任何外物比生命意識更宏大,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以人為本啦。
一般人都說千里馬被伯樂看中,那是造化,是福氣,「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可是莊子不這么看,他大罵伯樂不是東西。他說,馬這種生靈,原本在天地之間自由自在地奔跑,餓了吃草,渴了喝水,高興的時候耳鬢廝磨,發怒時揚蹄一踢,仰天嘶鳴,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不知道從哪裡跑出來一個伯樂,給馬套上嚼子,日夜教育它,馬從此變得鬼鬼祟祟,詭詐起來。為了每月的薪水(口糧),為了那區區5斗米,為了住級別高一點的馬圈,為了贏得一個首席馬的名聲,當著老闆的面,只好表現得很服從的樣子,可背後說起話來,每匹馬都有滿腹怨言,罵老闆太欺負馬,又想讓馬跑得快,又不給好草吃,哪有那麼好的事啊?馬不停蹄,很慘哦,每匹馬都做想解脫,都希望主人講點馬權啦。
馬被弄到這種地步,全是伯樂的罪過。這是莊子在《馬蹄》里說的話。
看看莊子的文章,你就知道他寫的言論,所求無非是自我表現,他講故事,講寓言,答非所問,天南海北,決不是單單為了揭示宇宙、社會、歷史真理,而是為了表達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他不像孔子那樣講什麼君子之道,他也不像老子那樣說帝王之學,什麼「治大國若烹小鮮」,他也不像墨子那樣「摩頂放踵而利天下」,他所有言論最終都是說自己,也就是明晰自我,他講故事說道理,買弄文采,不是為了讓我們景仰——如果我們對莊子有景仰之情,那就是一定誤讀了他,他只會讓我們感覺親切、好玩,沒距離感。
面對莊子,就像面對一個在小巷修鞋為生、擺地攤的老頭,他臉上沒有紅光滿面,可能是一個乾瘦的小老頭,也沒有任何大師的標志——比如長頭發、山羊鬍子等等,更不會有知識分子或者說學院派的那種標志臉龐,甚至你看不出任何所謂的氣質,總之,沒有一絲一毫巨匠的味道,他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人,一個率真的小老頭,任何人都可以觸摸他,而且他很容易被觸摸。在他眼裡,什麼物都是齊的啦,沒有官位,沒有名人,沒有老闆,只有自己,只有生命和自由。他看誰都一個樣。誰也別想在莊子面前裝。
你問莊子?什麼叫「智慧」?他說,你去讀老子吧;你再問他,什麼叫「正直」?他說,你去讀孔子吧。再問,什麼叫快樂?他就開始給你講寓言了。他會告訴你,真正的快樂是逍遙。什麼叫逍遙?逍遙就是解脫。你說你最近要掉到一個新單位了,你由一個科級幹部升到副處了,你最近又出版了幾本書了,你炒股、買黃金賺了不少錢了,你最近應邀去某大學、某大講壇講座了,莊子就給你講故事,結論就是你的這種快樂都是以「累心」為代價換來的,你得到這種快樂的同時,焦慮和恐懼甚至失眠也同時跟隨而來。

『伍』 1.孔子和莊子都是追求快樂的人,他們所追求的快樂有什麼不同 2。兩種快樂方式中,你更傾向於哪一種

一、孔子追求的快樂,據我所知應該是學習的樂趣。因為論語中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師。」、「吾十五而有志於學,」、「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者也已。」、「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君子不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朝聞道,夕死可矣。」、「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德不孤,必有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賢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君子道者三: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問仁,愛人;問知,知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毋臆毋必毋固毋我。」、「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君子九思:明,聰,溫,恭,忠,敬,問,難,義。」、「六言六蔽: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等等的文句,我只是隨便的舉了一些常見的,只在《論語》中最常為眾人道的名言。
而莊子的快樂,我想我還沒達到那個境界和領域,可以隨便的言孔丘都不言的性(人的本性)與天道(春秋時代重要概念,包含天象的變化過程和以此推測人類社會吉凶禍福的雙重含義。孔子《論語》很少涉及天象知識,對自然與人類社會的關系更取存而不論的態度。)。但你把問題提出來我還是要說一些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莊子是一個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人生的高人,但現實生活中哪有什麼完全的自由啊,所以呢,高人就只能在精神世界中如神仙似的逍遙豁達,激昂勁越的超越感悟的生死觀(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齊物論》),堪破世界的虛無(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無也。——《齊物論》),求的真宰大道(道一旦產生萬物並體現其中,已落入次一等狀態,人們若執著於萬物的分際,辨別其是非,就是對大道的破壞。)深邃汪洋(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生而不為高,在六級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大宗師》),最後在自在的做個變蝴蝶的夢留給後人評說增趣。
二、我感覺自己吸收了孔子「迂腐陳舊」的「君子小人」的思想,並變得有點拘束於其定的道德准繩,不知變通,但還是繼承了孔子的為學的優點,但我也學莊子自由自在的思想,還是有點困難啊。但我最嚮往的還是追求神仙的境界與超越凡人的「至人神人聖人」的光榮前途。
要不是你我還不知孔子原來這么的愛學習,粗粗的翻了一遍《論語》,發現第一篇叫「學而第一」,看來孔子還是把學放在最先的地位,沒學怎行,哈啊,看來回答問題也是在學習啊。錯了您給點意見,過則改之,不改為過矣。
你看行不?

『陸』 孔子曾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應該有怎樣的幸福觀

孔子這里講的是古今學者學習的目的。古之學者勤學苦修是真誠地為了提高自己,尋求個人道德境界的超越。而後來的學者只是為了裝點門面給人看,將學問作為邀名買利的工具。
幸福,是一種內心的感受,是為己的狀態。所謂追求幸福,應該是使自己內心感受更為開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為了自己的事情。能沉浸其中,即是幸福。
幸福,不來自於別人的羨慕,只存在於自己的內心。從心出發,即可獲得幸福。

『柒』 孔子老子孟子莊子墨子的情懷

孔子老子孟子莊子墨子的情懷: 幸福與貧富無關 與內心相連.忍辱負重、順其自然、

『捌』 孔子與莊子對富貴的人身價值觀點

孔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莊子:多次拒絕朝廷的徵召,不願做被裝飾美好的犧牲,寧願做一隻自由自在游泳的烏龜。

『玖』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韓非子/莊子/荀子/老子/楊朱/惠能/秦始皇/董仲舒的幸福觀是什麼

孔子:君主仁愛 百姓安居樂業。——百姓樂則樂
墨子:博愛之心,海納百川。——注重自身品德修養
老子:隨遇而安,無人治,無法治。——增強自身適應能力
韓非子:社會井然有序,百姓奉公守法。——天下太平
莊子:世界與我有何關系。——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荀子:生命在於前行。——不斷充實自己
楊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自己
惠能: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吾日三省吾身
秦始皇:子子孫孫永遠是人主。——別人快樂,我就快樂
董仲舒:積極入仕,實現價值。——讓自身所學能為人所用

閱讀全文

與孔子和莊子如何看待幸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是什麼 瀏覽:414
幸福指數論是什麼意思 瀏覽:264
健康碼lgG是什麼意思 瀏覽:103
事業編列印准考證在哪裡 瀏覽:926
對外經濟政策包括哪些 瀏覽:150
愛情這東西真的很奇妙是什麼歌 瀏覽:233
成都婚姻關系哪裡查 瀏覽:721
省編和事業編有什麼區別 瀏覽:381
妹妹和哥哥談愛情是什麼電視劇 瀏覽:602
女的兔男的龍婚姻怎麼樣 瀏覽:689
熬過去是故事熬不過去是什麼 瀏覽:728
政策經濟屬於哪個分支 瀏覽:230
怎麼判斷幸福樹傷口是否腐爛 瀏覽:718
故事中有哪些經典名句 瀏覽:363
事業單位補發總額怎麼求 瀏覽:582
大連幸福社區包括哪些小區 瀏覽:415
阿里健康付款了怎麼找不到了 瀏覽:967
為什麼護士大部分都是美女 瀏覽:302
女生對愛情嚮往的階段是什麼階段 瀏覽:797
工作和愛情你會怎麼選擇未完待續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