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聯合國里哪個機構評估幸福指數
聯合國里哪個機構評估幸福指數?有人說,幸福就是我餓了,看別人手裡拿個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別人穿了一件厚棉襖,他也比我幸福。
看起來,幸福似乎從來都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
但聯合國發布的「全球幸福指數」報告告訴我們,幸福其實也是有標準的。它的評價標准極其復雜。這套標准包括九大領域: 教育、健康、環境、管理、時間、文化多樣性和包容性、社區活力、內心幸福感、生活水平等。在每個大領域下,又分別有3-4個分項,比如教育領域下有讀寫能力、學歷、知識、價值觀等,總計33個分項。而財富並非決定性因素。
這套標准會計算 各地公民的預期壽命、對生活的滿意度,也考慮各地人均消耗資源量。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越高,排名就越低。
今天上海知青帶你來看看聯合國公布的2019最幸福國家排名:
2019《世界幸福報告》:芬蘭再奪冠,中國下滑至93!
聯合國發布2019年《世界幸福報告》,在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中,芬蘭連續第二年被評為「全球最幸福國家」。排名指標包括 收入、自由、社會支持、健康和壽命等。
丹麥、挪威、冰島、荷蘭進入前五名,對比2018年報告,中國從86名下降到93名,中國香港地區則排76名。
最不幸福的國家是南蘇丹,聯合國日前指出 這個國家因血腥內戰造成40萬人喪命後,60%的人口面臨食物短缺。
其他因飽受沖突摧殘的國家,像是 葉門、阿富汗與中非共和國,也在排名中墊底。
下面來看看完整排行名單,你認同這個排行榜嗎?看完後可以在留言里說一說, 你所理解的幸福是什麼?你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幸福嗎?
亞洲國家和地區排名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排名最高(21)
中國台灣(25)
新加坡(34)
泰國(52)
日本(58)
中國香港(76)
中國(93)
全球幸福排名前十位
Finland 芬蘭
Denmark 丹麥
Norway 挪威
Iceland 冰島
Netherlands 荷蘭
Switzerland 瑞士
Sweden 瑞典
New Zealand 紐西蘭
Canada 加拿大
Austria 奧地利
B. 哪類人的幸福指數最高
幸福其實很簡單,那種無憂無慮的人幸福指數是最高的,因為他們什麼也不用考慮只要過好每天的生活就行了。樂觀開朗的人幸福指數也很高,他們不管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都能夠勇敢的面對,不退縮不害怕,都能樂觀的面對所有的事情。只要對萬事萬物看得開了,那麼就能減少自己的心裡負擔,從而幸福指數也就高了,只有自己活的開心而且不在乎別人的眼光,那麼幸福指數是很容易就提高的。
對什麼事情都多疑的人,幸福指數肯定很低,因為多疑的人老是想的很多,很容易把一些簡單的事情想的很復雜,然後徒加自己的心理負擔,使自己處於低落的處境。認為每個人都不懷好心的接觸自己然後就會出現抵觸心理,總感覺自己很難幸福生活,一直抱怨為什麼自己的幸福指數這么低。其實找自己的主觀因素才是最重要的,自己要樂觀的面對每一件事情才能更容易的提高幸福指數。
看所有幸福的人,他們對每件事情都很樂觀,從不抱怨什麼,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想要提高幸福指數那就讓自己樂觀起來吧,多干實事,少抱怨。用自己樂觀的心去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幸福真的很簡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自己幸福起來。幸福指數高的人他們的心理很少有負擔,不管面對多麼棘手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從不抱怨。內心清凈的人才能不想那麼多,才能依照自己的內心去辦事情,一定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數。
C. 輸入兩個人名字測關系,輸入兩個人的姓名測試幸福指數
提起輸入兩個人名字測關系,大家都知道,有人問輸入兩個人的姓名測試幸福指數,另外,還有人想問兩個人名字緣分測試,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怎樣用兩個人的名字測試緣分?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輸入兩個人的姓名測試幸福指數,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劉勇~張露
喜歡一個人,並不一定要愛她(他);但愛一個人的前提,卻是一定要喜歡她(他)。喜歡很容易轉變為愛,但愛過之後卻很難再說喜歡;因為喜歡是寬容的,而愛則是自私的。喜歡是一種而淡然的心態,但愛卻太沉重;愛一旦說出口就變成了一種誓言,一種承諾。愛是把劍,如果拔出,一不小心,即傷了別了拉自己。被愛所傷的人心中永遠都有一道不會癒合的傷口。在月朗星稀的夜晚,你思念著遠方的朋友,如果心中只是一種淡淡的喜悅和,那就是喜歡;如果其中還有一份隱隱的疼痛,那便是愛輸入兩個人名字測婚姻。
祝福你:友情人終成眷屬最準的兩人關系測試。
如果我的答案能幫助你,請給個5星,謝謝
網路上有很多測試緣份的,但是結果卻會差很多哦,相愛的人是不需要相信這些所謂測試緣分的東西的。免費測試兩人今生關系。
說些可能比較打擊的話我覺得喜歡就自己去努力不要因為這些影響了自己的心意只能擦肩而過不試試怎麼知道呢、、、姓名配對 超准。
打開就行呵呵
這個有必要相信嗎,緣分不是名字決定的,關鍵看你是怎樣行動的,怎樣把握住自己的心上人~~加油哦~~
我倒覺得你可以看看星座,星座有的時候挺準的
找個瞎子算算
岳啟軍,萬念
1、兩人有默契2、他非常關心你3、你和他只能做朋友4、興趣不合5、男生主動
6、第三者介入7、他非常討厭你8、早點分手比較好9、他有一堆女朋友兩個名字測友情。
10、11、他對你獻真情12、他已有心上人13、此情不渝14、他時常暗中注意你測試兩人是否有夫妻緣分。
15、他有企圖要小心16、兩人有默契17、他非常關心你18、你和他只能做朋友
19、興趣不合20、他會愛你21、他非常在乎你22、女方主動23、要長期交往測名字看兩人配不配。
24、也有人暗中注意你25、女方單戀26、不能長相廝守27、他會喜歡你28、要長期交往
29、他早就愛上你30、他會拋棄你31、要互相溝通32、興趣不合33、他非常討厭你從姓名看你兩配不配。
34、35、男生主動36、此情不渝37、他有企圖要小心38、他非常在乎你姓名測試兩人今生關系。
39、他會愛你40、女方單戀41、第三者介入42、他已有心上人43、早點分手比較好
44、不能長相廝守45、46、他對你獻真情47、他有一堆女朋友48、他時常暗中注意你
49、此情不渝50、他會喜歡你51、要長期交往52、他早就愛上你53、他會拋棄你
54、要互相溝通55、他已有心上人56、兩人有默契57、他非常關心你58、興趣不合
59、第三者介入60、早點分手比較好61、兩人有默契62、你和他只能做朋友63、男生主動姓名註定你和誰在一起。
64、他非常討厭你65、66、他有一堆女朋友67、他會愛你68、要長期交往
69、此情不渝70、他有一堆女朋友71、他時常暗中注意你72、他有企圖要小心73、他對你獻真情
74、他已有心上人75、他非常在乎你76、女方主動77、也有人暗中注意你78、女方單戀79、要長期交往80、不能長相廝守81、他會喜歡你82、他早就愛上你83、他會拋棄你
84、要互相溝通85、兩人有默契86、他非常關心你87、你和他只能做朋友88、興趣不合
89、男生主動90、他非常討厭你91、早點分手比較好92、早點分手比較好93、他有一堆女朋友輸入名字查另一半名字。
94、95、他對你獻真情96、他已有心上人97、此情不渝98、他時常暗中注意你99、他有企圖要小心、他會愛你
以上就是與輸入兩個人的姓名測試幸福指數相關內容,是關於輸入兩個人的姓名測試幸福指數的分享。看完輸入兩個人名字測關系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D. 你覺得非洲人的幸福指數怎麼樣
在我們的印象里,非洲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但是在非洲人的觀念里,只要能夠吃飽飯,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一個安定的生活,他們就很開心了,他們很容易滿足,所以在他們來看他們的幸福指數還是不錯的,因為他們的要求很低,你要求越高你的幸福指數就越低,這是一個定律,但是他們的要求低呀。
E. 全球幸福指數超高的國家芬蘭,一瓶水要16元,在這里真的幸福嗎
在小編看來,在全球幸福指數超高的國家——芬蘭生活,應當是幸福的。畢竟很多時候大數據顯示就是人們實際的生活狀況。最重要的是,小編認為幸福不能以經濟和物質來衡量的。人們常說,知足常樂,其實無關乎足與不足,只是在於知與不知。幸福感的獲得,不能單純的與物質掛鉤。那些在物質條件很富裕的人,就真的一定能夠幸福嗎?答案是否定的。
以上僅代表小編的個人看法,歡迎留言寫下你的觀點。
F. 全球幸福指數排名前十的國家都有哪些
一個國家的幸福感,是根據人么的收入水平等各方面的問題來衡量的
根據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就業率、居民心理健康和家庭穩定度,聯合國最新發布的全球幸福報告評選了全球十大最幸福的國家。去領略這十個國家的風采,一起去尋找幸福吧。
TOP1:丹麥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大堡礁的所在地,同時它還擁有純朴的沙灘、海岸和全年都溫暖的天氣,因此它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接近35萬人申請了澳大利亞的六個「全球最棒工作」。
在經濟學人智庫的全球宜居性研究中,根據犯罪水平、沖突發生率、醫療水平、審查制度水平以及天氣、教育和交通,首都墨爾本也被認為是最求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
此文和圖片轉載於網路,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G. 摩羯座跟誰在一起會幸福
我認為跟以下的星座在一起會幸福:
摩羯座和誰在一起最幸福呢?雙子上榜!
摩羯座和白羊座幸福指數:50
如果你之前的世界用黑白來形容,那麼被他寵愛後的世界便會變成絢麗的彩色。他總會在你愁眉不展時,跑過來「搗亂」,逼得你放下工作,不是拉你跳舞,就是跑到游樂園去玩過山車。或是在你很壓抑,想要安靜時,沒心沒肺地跟你說著笑話。其實他只是不想讓你活得太累,在他面前你總是可以摘掉面具,露出難得的燦爛微笑。
綜合來看:摩羯最適合的配對:金牛座和處女座
摩羯和金牛目標上可能不太相同,但是方法上是一致的,所以可以配合無間,為未來的美好打拚。
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的組合:您們倆的共通點是都很專情、習慣把事情悶藏在心底,蠍子更是特別厲害,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的組合喲!
摩羯座和射手座幸福指數:70
兩種極端組合:摩羯與射手在神話中本就同是半人半獸的「動物」,都有潛在的獸性,企圖心都很強。總是想善誘射手去修正他的生活態度,其實是白費力氣!
摩羯座和誰在一起最幸福呢?雙子上榜!
摩羯座和摩羯座幸福指數:80
心靈相通組合:神奇的是你們能互相給予緊密、踏實的安全感;初見面便可對人生目標、生活態度有不需討論就能相知的感動。
摩羯座和水瓶座幸福指數:70
無趣與無力的組合:摩羯與瓶子位置相鄰,自然有些親切感。不過,對人生目標確定、做事穩重的摩羯,總認為理想派的瓶子一心想打破傳統,實在是太烏托邦!
摩羯座和雙魚座幸福指數:90
老牛吃嫩草組合:摩羯較重視實際利益,像老牛似的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而魚兒卻時刻陶醉在幻想之中,十足屬於嫩草型。按理說兩人不怎麼搭軋,卻正巧是愛與被愛、互補有加的組合,尤其是男摩羯對女雙魚,更是相輔相成的令人艷羨!
摩羯座和誰在一起最幸福呢?雙子上榜!
摩羯座和誰結婚最幸福:能給他增值的人
摩羯和處女則是情感相契合,又能一起努力,所以通常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結果,長遠的走下去哦。
H. 幸福感指數的測量
一、明確幸福指數的確切含義
在考察民眾的幸福指數時,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讓人們對自己的主觀幸福狀況做出直接的評價。這種思路和作法,對考察個體幸福體驗可能有一定的意義,但對於揭示隱含在幸福感之中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心理現象則是沒有多大幫助的,因為,幸福體驗的個體特徵決定了不同個體的幸福感具有不同的含義,幸福體驗的文化差異特徵則決定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群體的幸福感含義也不盡相同。在歧義叢生的幸福概念下考察幸福指數,也就失去了對幸福感進行描述和比較研究的基礎,因而也就失去了研究的可操作性和現實價值。國外早期的幸福指數研究者,從一開始就對這一「陷阱」保持了足夠的警惕。他們寧可將幸福感界定為滿意感,以確保幸福指數研究的可操作性。於是,總體生活滿意感和具體生活領域滿意感(例如,經濟狀況、工作狀況、家庭生活、社會交往、休閑活動、居住環境等)成為考察幸福感的主要指標。這種研究思路明顯受到了上世紀中期風頭正勁的認知心理學的影響,對幸福感的考察被置於個體對自身生活需求滿足程度的認知評價基礎之上。這一研究取向基本主宰了半個多世紀的幸福指數研究。另外一些研究者試圖從情感體驗來把握幸福感,幸福感被等同於快樂感。由於情感因素較多地與心理健康聯系在一起,因而這一研究取向也被賦予了較多的心理健康色彩。還有一些研究者則將視野投向了個體潛能的發揮與價值實現,他們將個體的自我實現程度作為衡量人們幸福感的核心內容,自主、環境駕御、個人成長、生活目的、自我接受等與個人價值密切相關的要素成為幸福感的重要成分。在他們看來,價值感是幸福感的核心。總起來看,不同的研究取向從特定的側面揭示了幸福感的部分特徵,但也都存在著各自的缺憾,這一點已經被國外的一些研究者所意識到,因此出現對不同研究取向加以整合的努力,但迄今仍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我們認為,幸福指數研究首先應當超越「幸福」這個概念,從研究淵源和研究目的出發,可以將幸福指數視為反映民眾主觀生活質量的核心指標。在主觀生活質量的層面上,我們對以往的幸福感研究加以整合,提出了體驗論幸福感的觀點。根據這一觀點,幸福感是由人們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以及人們的需求價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個體對自身存在與發展狀況的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體驗論幸福感的含義可以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來加以理解。從形式方面講,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這種體驗並不是某種轉瞬即逝的情緒狀態,而是基於主體自覺或不自覺的自我反省而獲得的某種切實的、比較穩定的正向心理感受。從內容來講,幸福感是人們所體驗到的一種積極的存在狀態。這種體驗到的存在狀態,不僅受到個體所處社會發展程度的影響,而且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徵。幸福感是一種個體的心理體驗,但幸福指數反映的則是一種社會事實,或者說社會現象,它體現的是一般民眾或特定的社會群體在特定時期主觀生活質量的變化程度。按照這樣一種研究思路,我們採取邏輯分析與因素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訪談與問卷調查編制了適合當前我國民眾幸福體驗的測量工具及評價指標體系,這個評價體系包含知足充裕體驗、心理健康體驗、成長發展體驗、社會信心體驗、目標價值體驗、自我接受體驗、人際適應體驗、身體健康體驗、心態平衡體驗、家庭氛圍體驗等維度。每個維度可以根據一定的准則賦值,在此基礎上加和匯總可以得到反映特定時段民眾幸福感水平的分數。如果我們以某一年對民眾幸福體驗抽樣調查的所得的平均分數作為基點值,將其它年份抽樣調查的平均分數與之相比,就可以得到體現民眾主觀生活質量變化程度的幸福指數。
二、幸福指數在政策上的內涵與意義
幸福體驗能否成為一種切實的政策目標,關鍵在於政策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民眾的幸福體驗。在以往的幸福感研究中,研究者們曾經提出了一種幸福感的人格決定理論。按照這種理論,人們的幸福感比較穩定地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例如,一些實證研究表明,外向和神經質這兩種人格特質對幸福感影響極大,外向性格與積極情感呈顯著正相關,而神經質則與消極情感相關顯著。如果這種解釋成立,那麼民眾的幸福感則很大程度上由個體的人格決定,政策干預所能發揮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但另外一些研究者對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或地區進行比較研究時卻發現,國家或地區的富裕程度與民眾的幸福感水平之間存在著較強的正相關,相關系數大致在0.60-0.70之間。盡管這一研究結果並不能推斷人們的收入和所擁有的財富決定著他們的幸福感水平,但是它至少可以啟發我們:一個國家能夠為民眾提供的生存與發展條件與該國民眾的幸福體驗息息相關。而民眾所具有的生存和發展條件恰恰是政策可以關注並能夠發揮作用的。在我們這樣一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裡,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政策選擇必然是人民利益至上,在各項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必然把為民眾謀幸福、為民眾提供盡可能優越的生存與發展條件作為社會發展所遵循的價值標准。當前,黨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都集中體現了政策制定中所堅持的這種價值取向。
將幸福指數作為一種政策目標,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首先,幸福指數是衡量一個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指標。衡量一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最為根本的標準是這個社會是否能夠很好地滿足民眾的生存需求、是否能夠為民眾提供廣闊的自由發展空間、是否堅持了社會發展目標上的以人為本。從這個標准來看,以往將GDP這類反映經濟發展的指標作為衡量社會進步發展的核心指標的做法顯然是不充分的,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導致社會政策選擇上的舍本求末,這也正是人們試圖對這一指標加以修正或補充的原因。反映民眾主觀生活質量的幸福指數,是一種高度人性化的指標,恰恰可以彌補GDP指標的不足,用以衡量社會的全面進步與發展。其次,幸福指數是監測一個社會良性運轉的重要指標。一個運轉良好的社會,一定要在經濟社會發展與民眾生活質量的提升之間取得某種平衡,這一點在20世紀中期就已經引起了西方早發現代化國家的關注。按照生活質量始作俑者的理解,生活質量本質上就是一種主觀體驗。作為現代化的後發國家,我們應當很好地吸取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經驗教訓,在走向現代化的同時,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和良性發展。再次,幸福指數是社會政策調整的重要依據。在我國,政策制定者所追求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因此檢驗我們各項政策的標准只能是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人民群眾的切身感受是我們制定和調整各項政策的依據。尤其是當前我國社會仍然處在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期,我們應當密切關注各項重大政策對民眾整體幸福感的影響、關注城鄉居民幸福感的差異和走勢、關注社會不同利益群體幸福感的狀況,充分考慮發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民眾幸福度的協調與統一。
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經成為黨中央的一項重要政策選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為我們展現的是一幅幸福美好的社會圖景: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各盡其能」可以理解為民眾潛能的充分發揮,「各得其所」可以理解為民眾基本生存需要的充分滿足。如果按照我國的文化傳統,將「和諧相處」也理解為民眾的一種基本需求,這就意味著在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中,民眾的基本生存需要可以得到很好的滿足,民眾可以通過自身潛能的充分發揮而使個人得到全面的發展。依據體驗論幸福感的觀點,幸福感體現的是民眾對自身所具備的生存與發展條件的一種積極的體驗。從這個角度講,幸福指數的內在含義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又有著高度的一致性。
三、要避免對幸福指數的理解誤區
從當前部分人對幸福指數的理解來看,將幸福指數作為一種政策目標,還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應當注意加以避免。
首先,應當避免將幸福指數與GDP視為非此即彼的關系。幸福指數並不一概排斥GDP。盡管幸福指數的倡導者們在提出幸福指數這個指標時是以GDP指標為靶子的,但認為幸福指數可以完全取代GDP的想法卻是十分幼稚的。GDP,特別是人均GDP,盡管存在著諸多缺憾,但仍然被認為是體現國民經濟增長狀況的重要指標,而且還往往被作為體現民眾客觀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沒有財富的積累和民眾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為基礎,也就談不上民眾的幸福感。國外有研究者發現,在過去的40多年裡,美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加速增長的趨勢,但美國民眾的幸福感卻幾乎沒有明顯的變化。有人藉此便斷言,收入和財富對幸福感沒有影響。這種看法是有失偏頗的,從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可以做這樣理解:在民眾的需求和慾望呈上升趨勢的態勢下,正是由於國家的財富在不斷增長,才使得民眾的幸福感維持在一定的水平。西方的一些研究還表明,個人收入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倒U型的關系,這是以西方社會較強的綜合國力以及居民較高的收入和消費水平為前提的。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均收入並不太高的國度,個人收入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呈現出與此不同的特點,我們通過對國內某省城市居民的抽樣調查研究發現,居民的人均收入與幸福感之間呈現一種正向的關系,即城市居民幸福感隨著人均收入的增長而提高。因此,至少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提出用幸福指數來取代GDP還為時過早。大力發展經濟、不斷積累社會財富,不斷提高民眾的收入和消費水平,是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前提,是社會現代化的基礎,也是提升民眾主觀生活質量的必要條件。從另一方面來看,作為後發現代化國家,我們應當善於吸取西方發達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以及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以往發展中的教訓,重視GDP又不唯GDP,將GDP和幸福指數等指標互為補充,作為考察社會進步發展的依據。這樣做,無疑會更有益於社會的良性發展並更有助於實現我們的終極目標。
其次,應當避免簡單地將幸福指數作為幹部政績考核的標准。如前所述,幸福指數用一組指標來綜合反映民眾的主觀生活質量,從總體上看它所體現的是民眾一般的心理體驗,因而必然會受到長期的和短期的、宏觀的和微觀的、主體自身的和外部環境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幸福指數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它主要是用於對特定社會的進步發展以及良性運行狀況進行衡量與評價。在這一點上,也體現了滿意感與幸福感的差別。由於滿意感可以針對具體的人和事,因而設定一組科學的滿意感指標體系,按照一定的原則抽取評價主體的有代表性樣本來對個體評價對象進行評價是可行的,在一定意義上滿意感指數也可以作為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於衡量社會進步發展的指標時,幸福指數的主要功能在於診斷,而不是用於排序;主要為了診斷政策選擇和社會運行是否存在問題,而不是為了對不同社會、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發展進步程度進行比較。因此,在我們追蹤幸福指數的變化時,主要是看我們的發展是否偏離了我們的終極目標,而不能像我們關注GDP那樣,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幸福指數增長了多少個百分點、以及在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比較中位次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當然,必要的比較也是需要的,例如我們可以採用幸福指數對城鄉居民的主觀生活質量進行比較,可以採用幸福指數對不同群體的主觀生活質量進行比較,也可以採用幸福指數對不同地區居民的主觀生活質量進行比較,等等。這種比較的目的在於對我們原來的發展思路與政策選擇進行評估和檢討,為現行政策的調整和未來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據。
再次,應當避免將幸福最大化作為一種政策選擇。將幸福指數作為政策目標,並不意味著要將幸福最大化作為一種政策選擇。近代功利主義所提出的「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原則,只不過是一個抽象的倫理學命題,如果試圖將它作為一種經濟學或政治學意義上的具體政策追求,則註定會演變為一種當代的烏托邦,這一宿命已經為福利經濟學家們的努力所證實。當然,我們並不否定在個體的層面上實現幸福最大化的可能性。有人提出要構建幸福學這樣一門新的學科,其目的就是要幫助人們找到實現幸福最大化的途徑。毫無疑問,這一努力是立足於個體的,其現實價值主要在於指導人們的人生實踐。將幸福指數作為政策目標,不是為了追求通過調整社會政策和促進社會進步來實現全社會幸福總量的增長,而是力求通過幸福指數來考察民眾主觀生活質量的狀況和變化趨勢,進而調整政策取向,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良性運轉。根據體驗論幸福感的觀點,由於人們的需求水平會由低層次向高層次提升、人們需求的種類會不斷豐富,因而幸福指數所反映的主觀生活質量的構成要素也會出現變化。在幸福感基本結構保持穩定的前提下,一些要素可能會逐漸排除,而一些新的要素也可能會被納入,即便是保留下來的一些要素,其對於主觀生活質量的影響權重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因而幸福感基本結構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幸福感評價指標的相對穩定性,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將幸福最大化作為一種政策選擇。
四、理解幸福關系
1、提高幸福指數:初次分配與再分配的矛盾。
從後現代經濟學的觀點看,幸福首先是價值,而不是效用。美國國民幸福指數編制者卡尼曼在價值論上主張「回到邊沁」,即從馬歇爾的效用,回到邊沁的價值,來重新理解幸福問題。抓住了問題的總根子。
效用只是一種中間價值,是實現價值的中間手段。手段與目的的背離,是工業化的典型特徵。福利經濟學把福祉建立在總效用最大化上,從根子上就偏離了價值核心。在工業社會,幸福與效用的矛盾還不明顯;但對於信息社會,這就造成了根本誤導,有錢不等於快樂,GDP不等於幸福,就是幸福與效用矛盾的突出表現。
福利經濟學缺乏以價值為核心的獨立的微觀基礎,而借用新古典的效用作為微觀基礎,就造成了一個思維誤區,似乎幸福問題只能在再分配領域解決,而不能在微觀領域,在初次分配中解決。黃有光就是這種思路的代表。
實際上,再分配確實是提高幸福指數的有效手段,但只有從微觀機理上徹底說明幸福,才能把宏觀經濟建立在微觀基礎之上,把國民幸
2、不同收入階段效用與幸福關系不同的矛盾
接下來就產生了第二個問題。效用與幸福關系的歷史相對性問題。現有指標設計容易陷入一種誤區,用反映效用的指數,抽象地與同一種幸福尺度進行比較。
事實上,國外大量統計測算表明,不同收入階段,效用與幸福的關系不同。在解決生存需求的溫飽階段(衣食階段)和解決發展問題的小康階段(住行階段),效用與幸福的正相關關系比較明顯。而在解決自我實現需求的大同階段(國外研究中,進入門檻設在3000美元——8000美元之間不等),當物質需求為主轉向文化需求為主後,效用與幸福的相關性明顯減弱。
如果不充分考慮這個特點,國民幸福指數在反映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幸福水平時,就會造成混亂。建議把全國分成三類收入地區,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對於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地區,弱化有形、物質指標的權重,突出文化內容;對於貧困地區,仍要以「有錢」定「快樂」。這是基於幸福相對性的設計思路。
3、快樂與幸福的關系
從後現代經濟學角度看,幸福指數設計上可能出現的第二個重大誤區,就是把個人快樂與社會幸福對立起來,至少是忽視個人快樂的微觀測度。
後現代經濟學理解的個人快樂,並不是從心理現象角度立論,而是從微觀現象角度立論。社會幸福不光是個人快樂的總量累加(這一點不同於卡尼曼的觀點),而是通過個人快樂這種微觀機制,在制度作用下達到社會幸福這種宏觀效果。這是以人為本的必然要求。
在現代性條件下一說個人快樂,一是把它不正當地與物質慾望滿足聯系在一起。這是不正確的。個人快樂在信息社會條件下,可以超越物質慾望,而與感性的文化需求聯系在一起。二是把它與眼前利益聯系在一起,同根本利益對立起來。
做一個簡單的推論就可以看出,以人為本,當它從現代性指向後現代性時,從解決工業化條件下的溫飽和小康到解決信息社會條件下人的精神追求時,恰恰就是要以感性的人為本,從具體個人的現實需求出發,彌合由人的異化造成的種種社會矛盾。
反過來說,如果幸福指數設計的指導思想,還僅僅停留在工業化時代「人人忍受痛苦,社會才能幸福」的結論里,這樣的國民幸福指數和目標狀態,在全球化。 美國的經濟學家P.薩繆爾森提出了一個幸福方程式:效用/慾望=幸福指數。
慾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它分為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慾望的滿足。
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
如果我們的慾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慾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
效用也是一種感覺,它的大小與有無完全是一種主觀感受。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慾望是求得滿足的願望,它是由一個人的觀念來決定的,每個人的慾望因觀念的不同所期望的層次不同,所以在同處一種環境中,幸福與不幸福就因人而異。所以,這個方程式得出來的結果也是因人而異的,也就是說,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不是客觀的分析。
如果想評判自己幸福不幸福,也可以用上述慾望的五個層次來劃分。這五個層次,你想達到幾層,而你現在又達到了幾層,如果你想的卻還有幾層沒有達到,那你就是個不幸福的人了。如果你達到的已經超過或者等同你目前得到的,那你就是個幸福的人。 A類指標:涉及認知范疇的生活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生活質量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
B類指標:涉及情感范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心態等。
C類指標:指人際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2011年5月24日在巴黎發布一項名為「幸福指數」的在線測試工具,普通民眾可以根據個人關注度對物質條件和生活質量等11個因素的重要性進行排序,然後得出的指數可以用來衡量民眾對生活的滿意度,並在經合組織34個成員國之間進行比較。
「幸福指數」涉及的11個因素為:收入、就業、住房、教育、環境、衛生、健康、社區生活、機構管理、安全、工作與家庭關系以及對生活條件的整體滿意度。經合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在介紹這一指數時說,這個測算工具可謂一項「創舉」,專家花了10年時間研究才取得這一成果,但指標還需進一步完善。物價也影響著幸福指數。
古里亞說,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之外創立一套衡量生活滿意度的指標並不是經合組織首創,很多國家也在致力於這項工作。不過,經合組織公布的「幸福指數」匯總了34個成員國的數據,國際程度最高;而且它的特點在於,每個人可以根據對生活不同內容的不同側重得出個體生活滿意度的數據,而個體的選擇匯聚起來則可以體現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整體生活質量。
據介紹,讓政府在GDP指標之外同時參考幸福指數來制定公共政策是這個工具的終極目的。古里亞說,希望通過這一指標來試探各國反響,各國政府也可從中了解到民眾需求,使其公共政策更為有的放矢。
但也有專家表示,「量化幸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況在擁有不同國情的各個國家之間比較。
經合組織專家表示,這個工具還將進一步完善。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有更多指標納入考慮范圍,而且比較對象也可能擴大到經合組織夥伴國——— 巴西、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南非。 擺在你面前的有5個杯子,你第一感覺會拿起哪個杯子?
A.一杯純凈的白開水
B.濃濃的美式熱咖啡
C.剛擠出來的鮮牛奶
D.剛泡的老人烏龍茶
E.熱騰騰的珍珠奶茶
解析
選A:屬於「想喝忘情水忘記一切型」,幸福指數為20%:這類型的人非常的獨立、聰明,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選B:屬於「歡喜冤家捶心肝型」,幸福指數為40%:這類型的人非常的自我,可是他和對方彼此卻很相愛,常常會拌嘴鬥嘴,不過心底彼此的分量還是很重的。
選C:屬於「煞到對方很甘願型」,幸福指數為55%:這類型的人很單純也很善良,他只要喜歡上對方就會覺得自己超幸福。
選D:屬於「你濃我濃分不開型」,幸福指數為80%:這類型的人,幸福的定義就是跟自己最愛的小孩在一起,這種感覺很窩心,他目前的心境是非常成熟的,不管是工作還是日常生活,他都能很平靜的享受。
選E:屬於「只羨鴛鴦不羨仙型」,幸福指數為99%:這類型的人和另一半在一起已經不需要用言語溝通,兩人的默契不是外人所能了解的,常常只要對方一個眼神就能了解。 達特茅斯學院布蘭奇·弗勞爾教授與英國沃里克大學安德魯·奧斯瓦爾德博士研究指出,額外的金錢確實能買到一點幸福。他們將非常幸福確定為3.0,比較幸福確定為2.0,不太幸福確定為1.0。每增加1美元,只能多獲得0.00000409個單位的幸福。
根據這一指數,與喪偶或離異相比,持久的婚姻價值每年10萬美元。「分手」對幸福的危害最大,緊隨其後的就是配偶去世。平均來看,二婚或者此後的婚姻都不如第一次婚姻幸福。父母離異的16歲青少年在成年之後會覺得不太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