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叫幸福呢,
電視劇 《老大的幸福》播出以後,一時間在社會上廣泛引發了人們對於「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的思考和討論,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中不乏經典的見解,但是也有不少錯誤的認識。 在現實生活中,在千百萬幸福追求者的心目中,幸福有著各種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意義。這也是近些年有些媒 體報道說,雖然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是人們的幸福感(幸福指數)卻在下降(據有關媒體調查),我認為這其中的原因與我們在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倡導、宣傳、引導等方面有著緊密聯系。 什麼是幸福?古往今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一直被視為人生之大福;有人以「富貴是福,多子是福,團圓是福,長壽是福」;也有人認為「平淡是福,貧窮是福,吃虧是福,孤獨是福」;還有人認為「工作是福,奉獻是福,競爭是福,犧牲是福」等等,可以說「幸福」是千人千事,所悟不同。按照漢語詞典上的解釋,幸福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從經濟學和社會學的意義上講,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和生存狀況的一種積極、肯定的主觀確認。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所謂幸福就是人們在創造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的實踐中,由於感受和理解到目標和理想的實現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滿足。這說明幸福既包含著物質生活的幸福,也包含著精神生活的幸福,幸福既存在於現實,同時又具有理想的因素。人們在現實的生活實踐中,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就會感到幸福,反之,就會認為不幸。所以幸福並沒有統一的標准,關鍵在於個體的定位。關鍵在於人們的視角與心態,關鍵在於自己需要學會和懂得體驗屬於自己的幸福。有的人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雖然沒有轟轟烈烈,但一輩子活得坦然、充實、幸福;而有的人或把撈錢當做幸福,貪得無厭,欲壑難填;或把當官看成幸福,為了升遷不擇手段;或把吃喝玩樂視為幸福,燈紅酒綠,忘乎所以……最終在無休無止地私慾追逐中遠離了幸福。在此,我想到了被譽為「太行之子」「燕趙之魂」的中共河北省邯鄲市叢台區原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彥生的事跡,王部長生前,「用親民獲得愛戴,用求索破解疑難,用公道贏得尊重」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我曾經列過一個公式:幸福=現實/慾望,對一個人來說,現實往往是一個變化不大的定值。幸福感的大小就取決於慾望的高低。」慾望越小,幸福感越高;慾望越大,幸福感就越低,二者之間正好呈反比的關系。生活中,雖然說一定的物質生活水平是實現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而且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物質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會逐步提高,這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單純把追求物質享受理解為幸福生活,那是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的。在電視劇《老大的幸福》中,傅家五兄妹的生活橫跨商界、官場、股市、娛樂圈、市井胡同,傅老二是個成功的企業家,表面上躋身鮮亮的上層生活,卻因早年前妻的背叛對感情意氣消沉;傅老三是個副處長,但卻更像是媳婦手掌中的「窩囊廢」;夢想著成為大明星的傅老四、有著自己音樂追求的傅老五,傅家的兄弟姐妹都像是我們身邊觸手可及的平常人。傅老大是東北順城這個小城市的一個普通小市民,他靠著自己的手藝,過著自給自足、有滋有味的生活,但卻被弟弟妹妹們認為過得太不幸,非要把大哥接到北京享福。傅老大來到北京如同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鬧出了不少笑話,但他從未感到自卑,也沒有不屑,而是帶著一顆朴實的心,以小城市人特有的真摯入鄉隨俗而不失本色,與任何人都能打成一片。他樂於助人,關愛殘疾兒童,救助為生計所迫幾乎投河自盡的殘疾男童的母親,並以此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然而他的弟弟妹妹們卻以自己的標准去衡量哥哥老大的生活,以自己的幸福標准來衡量哥哥的幸福,最可悲的是,傅老大的弟弟妹妹們強行將大哥好容易得到的幸福活生生地拆成了不幸,非要讓他過上和他們一樣的「幸福」生活。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總是覺得缺少幸福感,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慾望太多,又不可能樣樣都能滿足,於是便產生痛苦。名是韁,利是鎖,對於名利想得越多,活得就越累,就越是覺著自己不幸。在諸多利益得失面前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更多地享受到幸福和快樂。《老大的幸福》還教育我們必須明白的又一個道理:幸福絕對不是單個人的事,撇開了集體、家庭、社會等因素的幸福是不存在的,一個人的幸福要與人分享才叫幸福。 所以說,《老大的幸福》所折射出的求真求善的情感觀念和質朴無私的價值觀念在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具有十分積極的啟迪意義和示範作用。正如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所稱贊:該劇具備其他電視劇難以取代的獨特價值和意義,劇中主人公傅吉祥知足常樂,助人為樂,一切以他人為先的精神狀態,就是我們當前需要大力提倡和樹立的一種和諧的心境,傅吉祥的扮演者范偉,創造出了構建和諧社會中堪稱楷模的中國公民形象。
② 幸福的標準是什麼呢
幸福,這確實是一令千萬人矚目的詞語。多少人在夢昧中追求她,付出一生奔波勞碌,無非就是為了得到她。可是,多少的悵然總伴隨著追逐者們,幸福總與他們若即若離,浮現在眼前,卻難以抓住。無數次的失落與振奮,使人不禁要問:「幸福是什麼?」。 是愛情,是金錢,是房子,是事業……甚至有人說:「讓我美美睡一覺,就是幸福。」 愛情,或許只有在戀愛時,才會留下最動人的幸福時光。隨著婚姻,伴隨家庭責任、人的衰老及社會的無奈,愛情也慢慢過度到平淡之中,這會使許多人感到愛情不再甜蜜。 金錢,可以用來得到很多的東西,但也有用金錢買不到的東西,比如感情,平安。 房子,或許只有在買到新房和入住的那一刻才會感到最幸福。隨著時間的遷移,新鮮感也隨之消失,這種幸福感也會淡薄。 …… 有沒有永久的幸福存在? 人重復得試圖抓住幸福,當得到的那一刻,幸福感也慢慢減弱,於是再振作精神去追求下一個幸福。 實際上,很多人維持幸福這種感覺的時間很短。 人也總是伴隨痛苦與彷徨,一次次掙扎,一次次去追求。幸福始終象縛在眼前的誘餌,人跑越快,誘餌也跑越快,雖然離自己很近,但總是抓不信。但也有清醒的人,在追逐一段路後,就開始反省,這樣追逐的結果,倒底是為了什麼? 人,一生的奔波勞碌,都是為了這顆心。 這是第一個得到的答案,我們所有的行為活動,都是為了這顆心的滿足。吃好穿好,是心的滿足;找到愛情,是心的滿足;賺取金錢,是心的滿足;出人頭第,是心的滿足;得到榮譽名望,是心的滿足……所有的,都跳不出這心的慾望。 我們貧窮了,是心在不安;失戀了,是心在不安;失去工作了,是心在不安;遭到別人嘲笑了,是心在不安……因心不安,所以要追求這種自認為的滿足。 人,總是固執認為那些條件是幸福的保障,但從來沒有想到過,這些自認為的條件,其實是從心而來的。當人為自己的幸福加上籌碼的時候,心就如被壓縮的彈簧,緊張起來了,這就是感覺不幸福的開始。 幸福,就是心的平安。現在,終於得出了這個結論。 我常常看到那些拉三輪的,在平常人眼裡可能被認是下等人的,但卻是過得很快活。他們沒什麼心思,也不用為爭取職位勾心頭角,一天活是累了些,但不為將來發愁,回家就打打牌,生活雖然單調些,但心靈朴實,掛心事少,也能過得清閑自在。相比下,那些白領就不一定能自在了,他們為了能爭取更高工資,得到上面的賞識,或為防人暗算,時刻提心釣膽,即使在家,也清閑不了。 由此看,物質與地位,並不能決定人的幸福感。有些位置低下的人,反而更容易滿足,反而更有幸福感。而高位人,卻因患得患人,反而失去幸福。 「不如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幾千年前的孔子,就認為隨遇而安,是人之福。人本來都是很幸福的,但隨著追逐不安和心靈的焦躁,也就慢慢失去了幸福。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二三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只有心靈安定寧靜者,才能享受這種高情雅緻,這是超出世俗的幸福,不以物使,不為物役,天地何可不樂。但一般人要享受這種幸福是很難的,因為一般人的幸福是要以一定的物質為保障的。以在一定條件下,滿足於現狀,使精神能超越,使心靈能在寧靜中達到安樂,這已是難能可貴了。 什麼樣的人,是最幸福的? 這些人,滿足於任何條件,晴天下雨,欣賞不同景色;世態炎涼苦樂,如品酸甜苦辣;追求高品味人生,欣賞行路二邊風光無限,不期然而至峰頂。能隨遇隨緣,游戲人生而順心所欲,似無目的而究竟達到目的。這些人,能關心他人,而得人緣,因此能與周圍相處和洽。因自心常足,也不易與人摩擦,因此常受人稱贊,使他處事能常逢順水…… 幸福,說到這,還是覺沒有說得很清楚。過去有位至友就問自己這問題,我回答好幾次。可惜第一次我回答錯了。當自己有些悟到幸福時,馬上回復了她,可惜並不圓滿。這次就考慮更周到些,也正值至友正面臨人生轉折期,以此文兼答於她。 幸福,時常在自己身邊。守住自己的幸福,再去欣賞周圍。不要被周圍奪走了自己的幸福。
③ 幸福到底是什麼
時間是最好的良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不再如最初那麼刻骨銘心,調整好心態,生命短暫,青春有限,你不會有太多的時間去等待去追憶去痛苦,平常心面對一切,你將會有更多的精力面對未來!忘記是更為深刻的記憶。所以,不要刻意的去忘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程,路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過客,每段感情每段經歷每個人都是生命留下的印記,不論回憶是美好的還是痛苦的,都是已經發生的,學會感謝生命中每個曾經相遇或離別的人。
學會遺忘,並不是很輕松就做到的,因為許多忘不掉的悲哀、恥辱是刻骨銘心的。那麼,就需要我們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問題。既然發生了,就註定無法挽回。當你在為錯過太陽而流淚時,你也將錯過群星。
當你失落、悲傷的時候,最好學會遺忘。不要在乎腳下的路,前面的風光更迷人。過去的就過去了,但是留下的是最美好的回憶,為什麼要刻意去忘記呢.雖然不能和他在一起但是,你們有著美好的回憶,我相信他也會把你們美好的回憶永遠留在心中的,愛一個人就是要他幸福,要他開心,但是他幸福的前提是你幸福嗎,你開心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幸福與不幸福都在自己的心裡,等到時間慢慢的過去了,你找到了你的另一半的時候,你就會把你們的回憶放在心底,把你的祝福也同樣用回憶帶給他,過去的就讓他過去,短暫的心痛是難免的,但是不要讓自己刻意的忘記什麼,那樣會更痛苦,只要自己認為自己是幸福的那自己永遠都是幸福的.
④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指一個人自我價值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喜悅,並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情緒。幸福劃分為四個維度:滿足、快樂、投入、意義。對於幸福的詮釋涉及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化學等多個學科。
有的人雖然家財萬貫,可是在茫茫人海中卻沒有遇到自己真正深愛的女孩,因此單純以錢來評價一個人是否幸福是錯誤的。一個男孩,在茫茫人海中幸運的遇到了真正深愛的女孩,和這個女孩彼此相愛、彼此依戀、彼此關心、彼此知心、一起生活,快樂的、健康的相守到百歲,這才是真正的幸福。
(4)幸福什麼新款得擴展閱讀
生活中需要思考:和什麼人,在什麼環境,用什麼生活用具,過什麼生活,有什麼情感。幸福這種情感需要幸福的生活作為支撐,而幸福的生活也需要三個支撐:和喜歡的人,在喜歡的環境中,擁有喜歡的生活用具。情感、人、環境、生活用具、生活這五個基本方面需要協調,這五個方面之間的不協調(缺少支撐)是造成不幸的重要原因。
例如:有的人,情感上希望過繁華都市的生活,而卻生活在貧困的山區,過著艱苦的生活。這就是情感與環境、生活的不協調(環境和生活無法支撐情感),這也就是造成不幸的重要原因。
這五個方面的協調需要努力去爭取,使原先的不協調轉化為協調,逐漸協調的過程,就是由不幸福到幸福的過程,或者是由幸福到更幸福的過程。
消除不應有的慾望就能減少痛苦,因為每一個慾望之情的產生,都需要生活、人、環境、物質來協調(作為支撐),如果無法協調(缺少支撐),就可能產生痛苦。此外,不應有的慾望也是產生罪惡的原因,但是,合理的慾望要積極的爭取,因為合理的慾望是人生的動力之一。
⑤ 幸福是什麼意思
幸福,是一個人自我價值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喜悅,並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情緒。幸福劃分為四個維度:滿足、快樂、投入、意義。對於幸福的詮釋涉及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化學等多個學科。
《啟蒙文》定義:幸福是人的精神(意識)對自我進行覺知時的滿意狀態。
新釋:幸福存在於差異化中。差異化的存在,不僅是合理合情的,而且是一門大學問,從人類認知學角度看,它就是產生幸福感的源泉。(古樸)
(5)幸福什麼新款得擴展閱讀:
幸福延伸閱讀——衡量:
幸福是不痛苦,是一種感受良好時的情緒反應,一種能表現出愉悅與幸福心理狀態的主觀情緒。
大部分人在談論「幸福」時,都是指這種「幸福」——個人愉悅的感覺,積極的情緒,它是短暫的,易逝的,獲得也相對簡單,有許多的捷徑,比如性、巧克力、葯物。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把「幸福」劃分為三個維度——快樂、投入、意義。每個維度的幸福都是好的,但是將淺層次的快樂轉化為深遠的滿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一件益處更大的事情。
⑥ 幸福得什麼填空(誇張)
1、幸福得手舞足蹈。
2、幸福得眉開眼笑。
3、幸福得飄飄欲仙。
4、幸福得竊竊自喜。
⑦ 17款福特福睿斯幸福版的配置怎麼樣
17款福特福睿斯幸福版的配置挺高的
1、升級產品配置
新款福睿斯的改變主要來自內飾,最明顯的改變莫過於升級之後的8英寸多媒體顯示屏。顯
示屏的加入也改變了新車內飾空調出口下方的布局。之前的物理按鍵被取消,而中間的操控
旋鈕也經過縮小並且被安放在了屏幕兩側。
該系統配備8英寸電容觸摸大屏,擁有1024*600高清解析度,操作更靈敏、更流暢、更迅
速,真彩圖形化操作界面,直觀便捷,防眩光設計,通過福特工程團隊驗證,滿足現代消費
者的移動出行需求,為消費者帶來更便捷、更美好的家庭用車生活體驗。
2、傳承產品經典
2017款福特福睿斯繼續搭載先進的1.5升雙獨立式凸輪軸可變正時發動機及6速手自一體變
速器的高效動力組合,令其百公里最低油耗僅為6.5升。而83千瓦的最大功率及142牛·米的
峰值扭矩,輕松滿足日常出行和長途旅行的動力需求。全系標配電池管理系統和智能再生充
電系統等節能技術,優化電路,減輕發動的負荷,充分使用每一滴燃油。
新車型延續了時尚的外觀、舒適的乘坐空間、整車品質、出色的燃油經濟性以及可靠的安全
性能的五大產品優勢。更是首次搭載全新8英寸數字高清電容觸控大屏,擁有定製3D導航、
倒車影像系統及支持多種影音媒體播放格式等多項功能。
⑧ 什麼叫幸福,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心理慾望得到滿足的過程,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並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愉快心情。
所以大部分幸福的標准都很類似,父母親人身體健康,孩子上進勤奮,工作順心,經濟富裕,這是很多人都想要的幸福。
換言之,如果你正處在上面所說的那些環境中,在別人看來你就是屬於幸福的那一群人。
但這樣的幸福是一種體會,只有身在其中並且發現它的難能可貴才懂得這樣的幸福,才知道這樣的平淡生活是多麼的珍貴和難得,我想這也是幸福的一種理解。
幸福是一種心境
幸福是順其自然,知足常樂,心態良好,積極向上的一種狀態。
都說知足者常樂,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很多人的幸福都是建立在和別人的對比中而產生的心理上的優越感。
比如鄰居家的小孩得了前三名,很多人就想要求自己的小孩得到第一名,比如親戚創業賺了幾萬塊,又有人要求自己的老公升職加薪月入幾萬,這種暗自的比較,偶爾一點無傷大雅,還能讓自己擁有前進的動力。
⑨ 你覺得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指一個人自我價值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喜悅,並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情緒。幸福劃分為四個維度:滿足、快樂、投入、意義。對於幸福的詮釋涉及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化學等多個學科。
1、解釋: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現有生活的滿足感,並希望保持現有狀態的穩定心情。
2、《啟蒙文》定義:幸福是人的精神(意識)對自我進行覺知時的滿意狀態。
3、新釋:幸福存在於差異化中。差異化的存在,不僅是合理合情的,而且是一門大學問,從人類認知學角度看,它就是產生幸福感的源泉。
(9)幸福什麼新款得擴展閱讀:
哲學的觀點:
1、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認為,人類比起「活著」,更應該重視和正確認識「好好活著」這一概念。
2、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馬可倫理學」中說,幸福是所有人所追求的目標;其特徵便是幸福本身即為人的終極目標,也就是說幸福不會成為實現其他目標的手段。換句話說,追求幸福的行為本身即是至善,是一種自足並且永遠的狀態。
而相反,通過實際生活中具體生活活動所產生的快樂則是缺乏安定性和永久性的。這即是亞里士多德的幸福主義。亞里士多德同時認為,幸福可以通過發展人類靈魂的固有形態的理性而實現,也可通過實踐政治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