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day4-薦書《幸福的陷阱》
每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追尋幸福卻又不知道在忙些什麼?
只想躺平,沒有動力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或者乾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們能不能過上遠離痛苦內心平靜卻又充滿活力的生活?
在這本《幸福的陷阱》中,作者路斯哈里斯曾經是一名醫生,他在醫治病人的過程中同時關注病人的精神健康,經過幾十年的接納承諾療法的實踐,他寫出了這本書,即首先依據接納承諾療法的六大原則改變我們的內心世界,再根據內心的核心價值的指引來採取行動,從而過上充實而有意義的多姿多彩的生活。
一、我們如何改變我們的內心
01如何面對頭腦中的負面想法
想法就是頭腦中的文字,是一些故事,並不一定是事實。我們要告訴自己:這是故事,這只是一個想法,不是真實的。不在乎頭腦中的故事是真是假,而要看他是否有益,是否能夠幫助我們去創造理想生活。
舉個例子,一個衣食無憂的母親每天沮喪的要命,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的母親」,「一個失敗的人」。實際上這只是頭腦中的想法,並不是事實。大腦是個故事大王,這兩個負面想法只是大腦每天編的無數故事中的一個。
研究表明,人類頭腦中大約有80%的想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消極的。大腦是一個善於編負面故事的高手。如果將這些故事當做是事實,自然會因之而焦慮、抑鬱、憤怒、低自尊、自我懷疑和不安。
02想法=文字,意象=畫面。判斷頭腦當中的想法是否有益。如果有益,則行動。如果無益,則解離。
將時間和精力投注於行動,聚焦於更富有建設性建議的行動中,而非浪費在不快想法及情緒的對抗中。
32歲的優秀律師洛克茜被診斷為多發性硬化症,嚴重可能要坐輪椅。洛克茜每天腦子里揮之不去的自己坐著輪椅的可怕畫面,盡管她不停安慰自己「不會的,我不會那麼倒霉的」,但是整個人仍然面臨崩潰。本文作者建議洛克茜不去抗拒腦子里的這種畫面,而是把「坐輪椅」這個畫面當做電視里的一個畫面,並且配上旁白「這是一個坐輪椅的人」,或者想像把這個畫面印在廣告海報上、明星T恤衫上或者戶外帳篷上。一個星期之後,盡管這個畫面仍然在洛克茜腦子里揮之不去,但是她已經可以允許它自由來去,並且不那麼害怕了,而是專注在自己更重要的事情上。
你越能夠看清想法和意象的本質(它們僅僅是文字和和畫面),它們對你生活的影響就越小。
03我們無法控制情緒,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行為。
如何應對「負面情緒」?不去抵抗,而是接納,觀察,允許它存在。如何像解離想法和意象一樣去解離情緒?接納像永不停息的河流一樣流經我們身體的情緒。接納它,並且朝著有價值的方向行動。
兩個人一起坐過山車,都體會到心狂跳、手心出汗,渾身發抖這些身體感受。但是一個人的情緒是興奮,另一個確實害怕。經歷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身體可以有相同的感受,卻有著不同的情緒。可見情緒是大腦自作主張對你說的話。一個說「看!多嚇人!」另一個說:「看!多有趣!」
情緒和想法、意向一樣,都是大腦自動產生的,是大腦這個故事大王生產出來的。我們無法控制大腦對一些身體感受發表什麼看法,但是我們可以靜靜地看著這個看法,看著這個情緒,抽身出來,我們控制不了情緒的生發,我們卻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
04保持開放、好奇心和接納的態度有意識地去投入當下,留意正在發生的的事,投入到真實世界中來,通過「觀察性自我」的正念練習,充分享受每時每刻的豐富的生活——即聯結。
現代人追求利用碎片時間,結果就是人們總是思緒游離,經常無法充分投入當下那一刻的現實生活。這導致人們經常注意力渙散,無法集中精力在手頭所做的事上,而是被頭腦中的想法和情緒所牽引。那麼如何專注於眼下的事,做到真正的高效?
舉個例子,作者和太太在餐廳吃飯時,太太突然問「你跑到哪去了?」原來作者雖然人坐在她眼前,精神卻神遊千里之外。
再比如開車到目的地後卻對沿途風景毫無印象?因為並沒有把注意力放在這一路上,而是投入到「思考性自我」的活動中(白日夢、計劃、擔憂、回憶以及幻想)。
現代人追求效率,總希望能夠最大化利用時間,比如吃飯的時候也要上個課或者看本書,以至於並沒有好好享受嘴裡的食物;爬山的時候要聽一本書,以至於沒有看到路上的風景,甚至於沒有留意到路上都有什麼。這樣天長日久,人們習慣了腦子里的想法總是與當下的生活不相匹配,總是被腦子里各種各樣的想法和情緒帶著走,陷入焦慮、抑鬱或者壓力重重。
而本書的第二部分,就是給出三種具體的實操技術,教給我們如何不陷入「低自尊」、「我這樣都是原生家庭的鍋」、「我真是個一事無成的傢伙」「他看見我今天的表現一定看不起我」等種種想法,讓負面情緒和各種負面想法像河流一樣流過身體,而不是對抗、評判或者迴避,而是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眼下的行動上,放在長期來看對自我更有價值的行動上。
三、何為有價值的生活?如何創造有價值的生活?
01價值或價值方向,是指我們內心的深層渴望: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持有什麼立場,以及如何與周圍世界發生聯系。在人生旅途中,價值是能夠引導和激勵我們的那些首要原則。
02本書的價值問卷包含十個領域,沒有對錯和高低貴賤,只有個人選擇:1家庭、2婚姻和其他親民關系、3友誼、4職業生涯、5教育和個人發展、6消遣娛樂和休閑、7精神生活、8社區生活、9環境和自然、10健康和身體。
03價值和目標不同。價值是令人渴望的前進的方向,賦予人們生活的目標、意義和激情,是無終點的持續進行的過程。而目標是一個想要的結果。達到和完成時,就是過去式了。所以,通過價值問卷找到自己所珍視的價值後,去設定有意義的目標,並制定相關計劃,思考並寫下來:
你的價值
你的目標(即刻目標、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你為這些目標而制定的具體行動方案
我們看個例子。P209傑夫堅稱自己想要的是變得富有,只有這樣才會對生活滿意。但是隨著作者剝洋蔥一樣反復提問和澄清,一層一層挖掘出他目標下的價值。他才發現他覺得有錢就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會感覺不必討好別人,做自己。這時他才知道自己所重視的是成為更加真實的自我。而這個「做真實自我」的價值觀在當下生活就可以獲得滿足,和繼續追尋財務和商業目標並不矛盾。
由此可以看出,任何時刻,將自己所珍視的價值帶入到目前的工作,即使被生活嚴苛以待,也依然能夠在價值導向下幸福度日。一邊為更理想的工作做准備,一邊從現有工作中獲得滿足。當我們澄清了自己的價值,了解自己內心認為什麼真正重要,那麼就要經由在價值引導下採取行動才能夢想成真。
價值時刻都在,並且總是觸手可得。幸福生活總是就在身邊。如何找到幸福?就在《幸福的陷阱》中。
❷ 《幸福的陷阱》我們對幸福存在過度追求嗎
《幸福的陷阱》不是像過去的積極心理學一樣,告訴你說我一定要想辦法追求幸福。反過來它是告訴你,人生的痛苦往往是來自於,我們對於幸福過度的追求。因為對於幸福過度的追求,導致我們的視覺窄化,導致我們認為,不幸福是一件不正常的事。
解決方法變成了問題。就是我們在生活中大量的煩惱,其實不是那個事情本身帶來的煩惱,而是我們對這個事情的應對帶來了大量的煩惱。
❸ 怎麼才能留住幸福呢
幸福也許不需要自己爭取,但留住幸福,一定要努力的爭取,要不段的付出,還要你的幸福知道他是你的幸福,知道你的愛。
❹ 幸福的陷阱,你掉進去了么
人人都想要幸福,但是真相是,幸福,並不是人類的常態。痛苦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本無法逃脫。why?這要從人類的進化過程說起。原始人大腦的首要任務是: 去發現一切可能會傷害性命的事物,然後進行迴避 。所以慢慢的,人造在預測和迴避危險方面逐漸成為專家。結果,我們會花費大量時間去擔心那些或許從來不會發生的事情。時至今日,人類的大腦仍在沿襲過往的模式,仍會時刻向我們發送被人拒絕的警示,並且不斷將自己和他人進行比較。
書中指出,幸福有兩種含義。第一,它指一種感覺,一種愉快、高興或滿足的感覺。另一種是「一種豐富、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關於幸福,我們通常會有四種迷思。
第一,幸福是人之常態。 事實是,成年人中約有1/10的人會有自殺考慮,1/5的人會飽受抑鬱之苦。
第二,不幸福就是缺陷。 按照這樣的邏輯,當我們在生活中體驗到痛苦想法或者情緒時,就會自動啟動自我批判,認為自己虛弱不堪或愚不可及。
第三,為了生活更美好,必須祛除消極情緒。 如果我們對不快情緒的經常造訪毫無准備,就不太可能真正去創造一種更美好和有意義的生活。
第四,我們應該能夠控制想法和情緒。 實際上,人類對於自身想法和情緒能夠加以控制的程度遠遠不如我們所期望的那麼高。我們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行動。關於控制,人類常用的有兩種策略:戰斗策略和逃跑策略。戰斗策略是對想法和情緒採取斗爭或試圖主宰的方式。逃跑策略主要是通過逃離和躲藏,來擺脫那些令人不快的想法和情緒。如果適度控制,或者在控制有效時是沒有我呢提的,如果過度控制,或者當控制無效時依然運用,就會妨礙我們做真正有價值的事。
所以, 幸福的陷阱,就是我們為追尋幸福而竭力迴避那些令人不快的想法和情緒 ,但越迴避,越深陷其中。
如何逃離幸福的陷阱?這本書介紹了 接納承諾療法——ACT ,ACT以六大原則為基礎,主要致力於實現兩個目標:一是有效處理痛苦的想法和情緒;二是創造一種豐富、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ACT的基本範式是
A=接納內部體驗並且安住當下
C=選擇一個價值方向
T=採取行動
ACT的六大原則分別是:
1.解離。 以一種全新的方法來和想法建立關系,認識到想法、意向和記憶的本質,允許它們自由來去,而不與之抗爭、從中逃離或是給予過度的關注,從而減少想法對我們的作用和影響。
2.擴展。 為令人不快的情緒、感覺和沖動創造空間,允許它們自由來去,而不是竭力壓抑或將其推開或者給予過度關注。
3.聯結。 將全部注意力聚焦於此時此地的經驗,以一種開放、好奇和接納的態度去專注和投入於你正在做的任何事情。活在當下,關注並全身心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中,而不是沉浸於緬懷過去或者憂慮未來。
4.觀察性自我 。認識到你不僅是你的想法、情緒、記憶、沖動、感覺、意向、角色或是身體。所有這些都是不斷變化的外物,而不是我們的本質。
5.價值 。反映出在我們心中什麼最重要,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哪些事情對我們來說意味深長且富有意義。
6.承諾行動 。遵從你的價值去採取有效行動(多少次偏離軌道,就多少次折返回來。)
解離對應「認知融合」 。 「認知融合」 是指我們的想法和它想要指代和描述的內容正在混為一談。但想法就是 想法,它們的本來面目是從頭腦中飄過的文字 。正如馬克吐溫所說,」我們在一生中會想像許多可怕的事,而那些事卻從未真正發生。「因此,我們要進行認知解離,可以使用的 解離技術包括「我有一個想法」、「想唱就唱:為想法配樂」、「為故事命名」 。對於想法,不需要去挑戰或者推開它,也不需要投入太多注意力。只是單純任其來去,並將精力投入你真正看重的事。 對於解離,目的不是消除不快想法,而是看到想法的本質——一些文字。然後允許它們來去自由而不與之對抗 。不要期冀這些技術會讓我們感覺良好。這只是額外福利,而不是主要目的。解離也是一種接納策略。就像兩個鄰國之間的關系。最壞的方案是戰爭,中間方案是緩兵之計,暫時休戰;最佳方案是求同存異,和諧共生,實現和平。正如那句名言所講那樣:」以無畏的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以平靜之心去接納無法改變的,以人生智慧去區分兩者的不同。「
擴展對應情緒。 擴展意味著為情緒創造空間。如果給不快情緒以足夠空間,它們就不會再撕扯或拉伸我們。擴展的過程主要運用」觀察性自我「(負責覺知、注意和聚焦,觀察想法、意向和記憶,但並不生產它們),而非」思考性自我「(負責思考,生產我們頭腦中的所有想法、判斷、意向、幻想和記憶)。 擴展的三個步驟:1.觀察, 覺察身體上的感覺; 2.呼吸,深刻體味它們。 通過緩慢而深長的呼吸,想像正將這些空氣帶到身體感覺所在之處,感到呼吸正進入和包圍那一位置,感覺彷彿在體內為它創造了一個專屬空間; 3.允許其自由來去。 為感覺創造空間,順其自然,不要試圖擺脫或改變感覺。一旦承認沖動的存在,就可以重新將注意力放到感覺本身。雖然不適情緒會三番五次的回來,但」 我們不能讓海浪停止,卻可以學會沖浪! 「
聯結 是與此時此地的經驗完全發生接觸的過程。聯結是幫助我們充分享受生活的一項重要技能。」呼吸聯結「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增加自我覺察、接納想法和感覺,聯結所在之處和所做之事。
觀察性自我, 它是一個位置,從那裡可以觀察想法、情緒、感覺、記憶、意向、沖動、景色、聲音、氣味和味道。觀察性自我就像天空,而想法、感覺和意象就如田起。天氣一直在變化,而天空只負責提供空間。
價值 是自己真實的東西。當我們和重視的價值相聯結,會令人感覺再辛苦也值得。即使被生活嚴苛以待,我們依然能夠在價值導向下幸福度日。我們在任何工作中都可以獲得滿足,即使是那些不喜歡、不想要的工作。我們可以一邊為更理想的工作做准備,一邊從現有工作中覓得滿足。正如這些名言所說:「生而為人的奧秘就在於,不僅活著,而且為某種意義而活。」、「只有那些明確自己為何而活的人,才能去承受任何事情。」
行動時,需要為自己設立有意義的目標。不要設立死人的目標。任何有關不要再做某事或者徹底不做某事的目標,都是更適合死人的目標。不切實際的目標,會極大阻礙我們在行動之路上前行。「為了接近目標,我現在能做的最小最容易的事情是什麼?」然後付諸行動。假如你去嘗試,最佳結果就是感到無比美妙,最差結果就是失望之餘對於自己已經試過感到心滿意足,至少還擁有一段有意義的旅程,也收獲了個人的成長。假如試都不試,最佳結果就是深感失望,最差結果就是感覺糟糕透頂。在行動的過程中,我們要勇往直前,要堅守自己的承諾。「承諾」並不是說要做到完美,堅定無比,或者從不走彎路。而是說當被絆倒或偏離軌道時,能夠讓自己再次站起,核准前進方向,繼續朝著價值邁進。「 一次不成功,就在去試試;若還不成功,就換個方法。 」
「 成功並非結局,失敗亦非末日。唯有持續前進,才是真正的成功。 」生命的成功是我們能夠按照自身價值去生活。總之,ACT是一種樂觀的方法。 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我們都可以從中學習和成長;無論處境多麼悲慘,我們總可以在價值行動中獲取滿足;無論偏離軌道多少次,依然能再次折返並重新開始,路就在腳下 。 過去並不存在,它不過是發生在此刻的一些回憶;未來並不存在,不過是發生在此刻的一些想法和意向。我們唯一擁有的是此時此刻。所以,充分利用現在,去留意正在發生什麼,欣賞當下一刻的豐富多彩。
對於那些最大限度利用生活給予的人,生活也會給予他們最多 。
❺ 婚姻里的哪些陷阱,越早認清生活得越幸福
婚姻生活是一輩子的事兒。如果你下定決心要跟一個人完婚,代表著你決定對此人負責到底,你願意跟這個人一同結婚成家,而且共度一生。並非所有感情都可以結果實,走入婚姻。文學家亦舒曾經講過:「大家愛的是一些人,與此結婚生子的,也是此外一些人。」有些人可能合適和你處對象,但是不合適跟你結婚。有些人合適跟你結婚,卻不一定合適和你處對象。不管怎樣,如果你榮幸跟一個真正相愛的人完婚,你一定要學會愛惜這一段難能可貴的婚姻生活。一般來說,婚姻里的這種圈套,越快看清活越幸福快樂。
總而言之,在婚姻生活中,大家應注意繞開一些圈套。例如,你們不要長期性缺少溝通與互動交流,不然,你們的婚姻有可能會因而僵持不下。大家也別對另一半的愛與投入見怪不怪,乃至覺得發麻,而是應該對於此事心存感恩,而且要會及時與愛人表述這一份感恩之情。
最主要的是,大家要會為婚姻生活適度引入一些新鮮魅力。特別是當大家完婚好多年,你們已經對於婚姻失去了新鮮感的情況下,大家更要學會為婚姻生活製造一些浪漫的驚喜。唯有如此,你們的婚姻不會厭煩,你們之間的感情才能地久天長。
❻ 我是女生 22歲 我有個壞毛病 特別喜歡花錢買衣服 見什麼想要什麼 我該怎麼改啊 大家教教我
沒那麼嚴重哈,別看成什麼毛病毛病的
女生嘛,肯定愛漂亮東西 漂亮衣服的 只要有錢 誰不想買了
但是,22歲了,還是應該有自己的打算 讀大學的話也要畢業了
開始存錢吧
有自己的錢
以後想買東西 或者創業什麼的也不用喊爸媽給
看著卡上的金額比買了衣服之後心裡的空虛或者後悔更實在些吧
當然 也不是就不買了
適當就可以了
想強調的就是,這不是毛病哈,放輕松 我長這么大 還很少見到看見漂亮衣服不想買的女生呢
所以,辦一張自己的卡,然後開始存錢吧,加油!
❼ 人生有三大陷阱,躲過便是福,說的是什麼陷阱
有人說:最好的道路不是大道,而是小心;最險的道路不是陡坡,而是陷阱。
人生於世,走過無數的路,就會有大大小小許多陷阱。
而這三個陷阱,掉下去貽害不淺,躲過去便是福。
3.輕信
如果說貪婪的人困於金錢,傲慢的人敗於事業,那麼,輕信的人毀於感情。
感情是世界上最後美好的東西,親情,愛情,友情,人和人的關系無不建立在一定的感情之上。而信任則是所有感情的基礎和前提。
付出一段感情之前先要判斷對方是不是值得信任的人。與其被辜負時抱怨,不如剛認識的時候就看清對方的嘴臉。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掉以輕心的相信往往會帶來深刻沉痛的領悟。
輕信他人,到最後一定會傷害自己。地獄空盪盪,惡魔在人間,審視這個世界,你會吃驚於,惡魔離你真的很近。一個合格的成年人,必須在心底築起一道防線,別讓信任泛濫。
人生這趟旅途,遇上的陷阱少了,人生的道路也就順利了。
面對陷阱,我們不僅要識得破,更要敵得過,還要幫助身邊的人躲開重重陷阱,走向人生坦途。
❽ 算命說我」掉進感情的陷阱還不自知」 什麼意思
就是你走桃花運了,你認為桃花運很好,你是樂在其中不知色慾的危害,傷身又傷財,這是我個人的觀點說的步對請你不要生氣,說錯了我向你說聲對不起,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