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每年的 「三月三」,都是壯鄉歡歌時,南寧開辦了哪些活動
每年的三月三日都是壯族人民高歌的時候。今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南寧會場活動在南寧華南城舉行。活動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團結、增強民族自信心為基礎,再現了壯族三月三日孝敬祖先、歌舞娛樂、交易會、男女交往等文化功能,讓公眾重溫民間記憶,傳承民族文化。
南寧市人民政府主辦,南寧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江南區人民政府、南寧華南城有限公司承辦,南寧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南寧藝術劇院有限公司承辦。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它們的基礎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進民族團結,增強民族自信心。它們著眼於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壯族三月三日祭祖、歌舞娛樂等文化功能,讓廣大群眾在參與體驗中重溫民間記憶,傳承民族文化。
② 2010的央市春晚節目單
節目單 演員名單
1 開場歌舞《虎躍龍騰報春來》 主持人:周濤 朱軍 董卿 張澤群 任魯豫 歐陽夏丹
2 相聲《和誰說相聲》 姜昆 戴志誠 趙津生
主持人串聯 周濤 朱軍
3 歌曲《讓我們舞起來》 宋祖英
主持人串聯 任魯豫 歐陽夏丹
4 舞蹈《玩具店之夜》
主持人串聯 董卿 張澤群
5 小品《一句話的事兒》 郭冬臨 牛莉等 (3演員)
第一次互動 周濤 (觀眾席互動)
6 歌曲《龍文》 譚晶 陳奕迅
【拜年榜】 任魯豫 歐陽夏丹
7 歌曲《相親相愛》 容祖兒 孫楠 等(4演員)
8 相聲劇《不能讓他走》 馮鞏 閆學晶 韓雪等(5演員)
第二次互動 周濤 5位小演員
9 舞、武《對弈》 王亞彬等(110名演員)
10 歌曲《傳奇》 王菲
主持人串聯 周濤 朱軍
11 小品《我心飛翔》 殷桃 閆妮 劉敏 柴權 劉思言 陳維涵
現場采訪全國道德模範 董卿 張澤群
12 歌曲《祖國萬歲》 韓磊
【拜年榜】 任魯豫 歐陽夏丹
13.歌曲大聯唱 《狀鄉美》
《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卓瑪》
《妹妹的山丹花兒開》
《黨的政策亞克西》
主持人串聯 董卿
14 近景魔術 劉謙 董卿
15.歌曲組合 《一畝田》
《婚禮上的歌》 湯潮 龐龍 呂薇
《幸福的兩口子》
主持人串聯 朱軍 董卿
16 小品《家有畢業生》 蔡明 郭達等(4演員)
17 雜技《大蹬人》
主持人串聯 董卿 張澤群
18 歌曲《拍拍拍》 蔡國慶 解小東等(4歌手)
2010年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單(下半場)
節目單 演員名單
19 小品《兩毛一腳》 黃宏 鞏漢林
【拜年榜】 任魯豫 歐陽夏丹
20 舞蹈《美好的2010》
主持人串聯 董卿 張澤群
21 歌曲《微笑》 毛阿敏
22 小品《五十塊錢》 周錦堂 尹北琛等(3演員)
主持人串聯 周濤
23 舞蹈《跳春》
主持人串聯 張澤群
24 戲曲《紅樓葬花》 於魁智 李勝素 孟廣祿 袁慧琴 何賽飛等(11演員)
主持人串聯 董卿
25 歌曲《陽光路上》 閻維文
小品《捐款》 趙本山 王小利 孫立榮 蘇小龍
【拜年榜】 任魯豫 歐陽夏丹
26 小虎隊《愛》、《蝴蝶飛呀》、《青蘋果樂園》 吳奇隆 蘇有朋 陳志朋
主持人串聯 朱軍 周濤
27.經典老歌集錦 《我們和祖國一起長大》 李谷一 蔣大為 胡松華 屠洪剛 劉和剛等
《讓我們盪起雙槳》
《快樂的節日》
《春天在哪裡》
《在燦爛陽光下》
主持人串聯 周濤 朱軍 董卿 張澤群
28 歌曲《走向復興》 戴玉強 殷秀梅
零點倒計時 6主持人
29 歌曲《盛世歡歌》
30 歌曲《幸福》 張也
主持人串聯 周濤
31 相聲《大話捧逗》 賈玲 白凱南
32 歌曲《歌舞青春——我要紅》
主持人串聯 朱軍
33 舞蹈《荷塘蓮語》
主持人串聯 董卿
34 相聲《超級大賣場》 李偉建 武賓
35.歌曲組合 《彩雲之南》
《姑娘我愛你》
《天藍藍》
36 舞蹈《春天的芭蕾》
主持人串聯 6主持人
37 結束曲《難忘今宵》
③ 廣西壯族自治區50大慶什麼時候舉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50周年大慶是在2008年12月11日的時候舉辦的。
2008年12月11日上午,廣西各族各界群眾3萬多人歡聚在南寧民歌廣場,熱烈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發來賀電,向廣西5000多萬各族群眾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親切的慰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中央代表團團長周永康率中央代表團出席慶祝大會,與廣西各族各界群眾一道共慶佳節,共享歡樂。
(3)壯鄉是個幸福海屬於什麼舞蹈擴展閱讀:
50年前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又一偉大實踐,是廣西發展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過去的50年,是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對廣西深切關懷的50年,是廣西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50年,是廣西文化建設碩果累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50年,是廣西各族人民共同當家作主、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扎實推進的50年。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年來的偉大實踐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解放各民族、拯救各民族、團結各民族,才能繁榮各民族、發展各民族、振興各民族。廣西壯族自治區50年發展歷程
進一步啟示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必須始終不渝地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④ 2010年北京電視台網路互動春晚的節目單是什麼
1、開場歌舞:《為春天剪綵》
2、相聲:《樂在其外》(姜昆、戴志誠)
3、歌組合:《新春拜大年》
4、歌舞:《舞動全球》(陳慧琳)
5、小品《遛狗的風波》(郭達等)
6、歌舞:《玫瑰香》(劉燁)
7、歌舞:《舒心的日子》
8、魔術歌舞:《魔幻奇緣》(黎明)
9、化妝相聲:《夫妻日記》(馮鞏、牛莉)
10、儀式:《新春婚禮》(婚禮主持人:王剛演唱:陶紅、郭曉冬)11、歌曲:《孿生姊妹游世界》(Twins)
12、歌曲:《乾杯》(佟大為、春姑娘)
13、小品:《碰撞》(林永建等)
14、京劇《梅、尚、程、荀》
15、歌曲:《感恩》(劉媛媛)
16、歌舞:《你我他快參加》
17、獨唱:《這灣海水》(譚晶)
18、女子群舞:《山水素描》
19、《我在這里想著你》(陳好)
20、雜技:《手、眼、身、法》
21、歌舞:《百花吐艷》(梁詠琪)
22、小品:《彩票的風波》(大兵、趙衛國、龔谷音)
23、歌曲:《新裝過大年》
24、小品:《群童鬧春》
25、男女合唱:《開春了》
26、小品《我不是林妹妹》
27、歌舞《大地回春》(「紅樓夢中人」選手
28、歌曲:《桃花源》(羽·泉)
29、東北二人轉:《雙回門》(王小虎、張可)
30、雜技:《平衡——扛蹬傘》
31、器樂:《炫弦》
32、歌曲:《新北京》
33、舞蹈:《美酒敬春》
34、小品《找面子》(魏三等)
35、歌舞:《祝願歌》
⑤ 春季聯歡晚會有什麼節目
主持人:周濤 朱軍 董卿 張澤群 任魯豫 歐陽夏丹
20:00 1、開場歌舞《虎躍龍騰賀春來》
主持人串聯:周濤 朱軍
20:07 2、相聲劇:《不能讓他走》 馮鞏、劉金山、邵峰、閻學晶、韓雪
主持人串聯:董卿 張澤群
20:21 3、歌舞《讓我們舞起來》演員:宋祖英
主持人串聯:周濤 朱軍
20:26 4、小品:《一句話的事兒》 郭冬臨、牛莉、劉鑒
主持人串聯:董卿 張澤群
20:40 5、歌曲:《相親相愛》 孫楠、容祖兒、王力宏、余翠芝
【拜年榜(一)】 任魯豫 歐陽夏丹
20:47 6、舞蹈:《玩具店之夜》
20:52 7、相聲:《和誰說相聲》表演者:姜昆、戴志誠、趙津生
21:00 8、舞蹈:《荷塘月色》
主持人串聯 周濤 朱軍
21:10 9、小品《美麗的尷尬》黃宏、鞏漢林、林永健、金玉婷
主持人串聯:董卿 張澤群
21:25 10、歌曲《傳奇》 王菲
主持人串聯 周濤 朱軍
21:30 11、小品《我心飛翔》 殷桃 閆妮 劉敏 柴權 劉思言 陳維涵
采訪國慶飛過天安門的女飛行員:周濤 朱軍 16女飛行員
21:40 12、歌曲《祖國萬歲》 韓磊
串場節目:道德模範 海地英雄家屬
21:48 13、民族歌舞大串聯《和諧大家園》《壯鄉美》《我和草原有個約會》《卓瑪》《妹妹的山丹花兒開》《幸福生活亞克西》
【拜年榜(二)】 任魯豫 歐陽夏丹
21:58 14、小品《五十塊錢》周錦堂、尹北琛、李鐵
主持人串聯 周濤 朱軍
22:10 15、《再聚首》串燒 小虎隊
22:16 16、近景魔術 《壺!壺!壺!》演員:劉謙、董卿
主持人串聯 周濤
22:29 17、舞蹈:《跳春》表演者:蝦嘎等
主持人串聯 張澤群
22:35 18、小品:《家有畢業生》 蔡明、郭達、郭笑、黃楊
22:46 19、歌曲:《幸福》 張也、呂繼宏
【拜年榜(三)】 任魯豫 歐陽夏丹
22:51 20、舞蹈:《追夢》
主持人串聯 董卿 張澤群 串場節目:上海世博會
22:57 21、歌曲:《微笑》 毛阿敏
23:01 22、雜技:《大蹬人》
互動節目 《百家姓》周濤 朱軍
23:05 23、歌曲:《龍文》 譚晶、陳奕迅
主持人串聯 張澤群
23:09 24、戲曲《紅樓葬花》 於魁智 李勝素 孟廣祿 袁慧琴 何賽飛等(11演員)
主持人串聯 朱軍
23:13 25、小品 《捐助》趙本山、小沈陽、王小利、孫立榮、於洋
主持人串聯:董卿 張澤群
23:23 26、歌曲:《拍拍拍》 解曉東、蔡國慶、王麗、吳娜
23:44 27、歌曲:《陽光路上》 閻維文
【拜年榜(四)】 任魯豫 歐陽夏丹
23:49 28、兒童歌曲聯唱 《我們和祖國一起成長》《讓我們盪起雙槳》《快樂的節日》《春天在哪裡》《在燦爛陽光下》李谷一、胡松華、李丹陽、林妙可、李木子等
主持人串聯 周濤 朱軍 董卿 張澤群
23:54 29、歌曲:《走向復興》 戴玉強、殷秀梅
零點倒計時 6主持人
23:59 30、歌曲:《盛世歡歌》 郁鈞劍、張燕、陳思思
主持人串聯 周濤
24:15 31、相聲 《大話捧逗》賈玲、白凱南
24:25 32、網路歌曲聯唱 《一畝田》《婚禮上的歌》《幸福兩口子》 湯潮、龐龍、呂薇等
24:35 33、舞武:《對弈》
主持人串聯 朱軍
24:42 34、歌組合《美麗之旅》《彩雲之南》《姑娘我愛你》《天藍藍
主持人串聯 朱軍
24:46 35、相聲:《超級大賣場》李偉健、武賓
24:53 36、歌曲:《我要歌唱》等 表演者:師鵬、熊汝霖等
24:56 37、歌曲:《春天的芭蕾》表演者:王瑩、幺紅
主持人串聯 6主持人
01:00 38、歌曲:《難忘今宵》 關牧村、佟鐵鑫
⑥ 2010春晚節目單
開場20點00分片頭30秒序曲〈中國大舞台〉20點03分
第一篇章〈快樂中國〉主持:李詠、董卿
1、 歌舞〈快樂年代〉郭富城20點06分
2、 相聲〈彩鈴聲聲〉馮鞏、大兵、趙衛國20點17分
3、 戲曲聯唱〈梨園鬧新春〉20點22分豫劇《花木蘭》選段:小香玉黃梅戲《打豬草》選段:韓再芬京劇《今日痛飲慶功酒》於魁智、孟廣祿
4、 小品《彩票》郭冬臨、曹穎、劉儀偉20點34分
5、 歌曲〈又是豐收年〉20點37分
6、 小品《喬遷之喜》郭達、蔡明、喻恩泰、胡可20點48分
7、 歌曲《開缸酒》韓磊20點53分
8、 歌曲組合《一路歡歌》21點00分《童年》畢福劍、陳怡
《同桌的你》趙音奇、李維嘉
《相逢是首歌》歐陽夏丹、徐春妮
《外婆的澎湖灣》張紹剛、周群
《甜蜜蜜》撒貝南、陳蓉
《心會跟愛一起走》魯健、許戈輝(鳳凰衛視)
第二篇章〈溫暖中國〉主持:尼格買提、方瓊
1、 歌曲〈爺爺奶奶和我們〉潘長江21點03分
2、 相聲〈幸福在哪裡〉姜昆、戴志誠21點10分
3、 歌曲〈回家真好〉劉德華21點14分
4、 小品〈全家總動員〉尼格買提、方瓊等21點24分
5、 舞蹈組合〈八面來風〉21點33分〈夢回江南〉周潔〈康巴漢子〉黃豆豆〈彩雲之南〉楊麗萍
6、 小品〈麻辣夫妻〉黃宏、牛莉;宋丹丹、周星馳;曾寶儀、李彬21點51分
7、 綜藝組合〈千家萬戶賀新春〉22點00分歌曲〈小夫妻〉陳建斌、蔣勤勤快板〈過大年〉王寧、劉純燕雙人舞〈彩碟〉申雪、趙宏博雙簧〈小拜年〉汪涵、楊樂樂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大山及愛妻
第三篇章〈青春中國〉主持:李嘉明、李雨菲
1、 綜藝組合〈青春本色〉22點09分歌曲+表演〈不得不愛〉夢想中國年度冠軍、後舍男孩吉他演唱〈那些花兒〉加油好男兒、快樂男聲年度冠軍輪滑〈飛越星空〉街舞街球表演〈動起來〉藝術體操〈夢飛揚〉
2、 相聲〈我們正年輕〉阿丘、馬東、高博、朱佚22點21分
3、 小品〈100個放心〉郭濤、閆學晶、謝娜22點35分
4、 歌曲〈純真年代〉張學友22點38分
5、 小品〈青春依舊〉李文啟、李明啟、孫濤、唐靜22點52分
6、 歌曲組合〈影視明星大拜年〉23點00分〈看海〉周迅〈浪漫的事〉朱媛媛〈暗香〉陳坤〈百姓就是頭上天〉戴嬈〈千年等一回〉趙雅芝〈一剪梅〉費玉清
第四篇章〈***中國〉主持:朱軍、周濤
1、 歌曲組合〈新民歌接力唱〉23點08分〈月亮女兒〉張燕〈幸福山歌〉祖海〈夢入桃花源〉陳思思〈中國紅〉呂薇
2、 歌曲+雜技〈飛天〉彭***23點13分
3、 小品〈都是自己人〉趙本山、方青卓、范偉23點26分
4、 歌曲〈再說一次謝謝你〉黎明23點30分
5、 小品〈嫁給中國人〉郭曉冬、愛華、魏積安、楊蕾23點45分
6、 歌舞組合〈除夕圍爐歌會〉23點54分〈土家情思〉〈山妹子〉〈美麗家鄉〉〈紅火火〉〈春天來了〉〈快樂的節日〉
7、 歌曲〈陽光〉譚晶23點58分
第五篇章〈圓夢中國〉主持:***、張蕾
1、 大歌舞〈歡樂就在此刻〉0點15分〈合家鬧〉〈合家歡〉〈合家福〉
2、 歌舞組合〈歡天喜地大聯唱〉0點25分〈美夢成真〉孫楠、田震〈中國龍〉謝霆鋒、羽泉〈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劉歡、那英
3、 歌曲組合〈迎春放歌〉0點35分〈歡樂嘉年華〉湯燦〈走在幸福的路上〉劉媛媛〈春滿中華〉王麗達〈錦綉中華〉王宏偉
4、 樂器組合〈我愛你中國〉0點45分鋼琴郎郎;女子十二樂坊;小提琴呂思清、陳美幸運大抽獎0點46分
5、 軍旅歌曲組合〈軍歌響亮〉0點56分〈守在這里的是你〉耿為華〈一排二班〉麥穗〈走軍營〉老兵
6、 尾聲〈難忘今宵〉眾主持及演員1點00分
⑦ 遼視春晚節目單
1、 開場歌舞《今夜向北方》
演唱:沈音女子百人合唱團、蔡國慶、楊赤
2、 歌曲:《天天》
演唱:毛寧
3、 小品:《村裡村外轉起來》
表演:本山弟子
4、 歌曲:《我的夢在飄雪的北方》
演唱:劉輝、劉春梅、朱玉
5、 歌曲器樂表演:《萬馬奔騰•桔梗謠》
表演:「東方神駿」組合、阿里郎組合
6、 群口相聲:《 拜年》
節目構想:為相聲大腕郭德綱和於謙量身創作的節目,讓觀眾在歡聲笑語中再次體會郭氏相聲的獨特風格。
7、 雜技舞蹈:《中國結》
節目構想:這是一個雜技節目,雜技演員在高空道具上用肢體語
言構造出中國結的畫面,配合滿台飛舞的紅綢和百人女子合唱團的哼唱,呈現無與倫比的立體震撼。
8、 火風歌曲《小城板的》
節目創意:《小城板的》是一位丹東的普通勞動者創作的歌曲,表達了人們享受和諧、追求美好的向上心態,經過重新包裝和火風的演唱,將會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也體現了開門辦春晚的宗旨。
9、 歌曲《美天開心》
節目創意:曾在《關東大先生》中有出色表現的新加坡籍歌手陳美心,帶著自己的全新單曲《美天開心》,傾情加盟遼視春晚。
10、 小品《堵車》
表演:郭冬臨、范蕾等
11、 龐龍歌曲:《回家吃飯》
節目構想:「回家吃飯」是兒時記憶中一個溫馨的符號,特別是在春節闔家團圓的時候,用這首原創歌曲抒發人們對家的眷戀和感懷,表達人們對年的祝福和期盼,營造一種比《常回家看看》更加溫暖的感動。大屏幕結合現代沙畫表演,將帶給觀眾新的試聽感受。
12、 舞蹈:《鄉韻鄉音》
節目構想:在全國「桃李杯」金獎節目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藝術加工,加入充滿地域特色的二人轉元素,通過老蒯、孩童、青年男女等造型感極強的舞蹈人物營造一種歡歡喜喜過大年的氛圍。
13、 小品《瘋狂粉絲團》
表演:小沈陽 程野 毛毛等
14、 妞妞歌曲《為我加油》
節目構想:為趙本山的女兒妞妞量身打造的歌曲,展現90後的朝氣與風采,無疑是本屆春晚的一大亮點。
15、劉世傑魔術
節目構想:劉世傑是09年崛起的魔術奇才,將他的魔術和舞蹈相融合,呈現出奇幻的演出效果。
16、 歌曲《歌劇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節目構想:俄羅斯著名歌手維塔斯以其獨特的聲音技巧被譽為「海豚音王子」,邀請他是本屆春晚的一個大手筆,定會火爆全場,也成為本場晚會東北亞特色的重要體現。
17、歌舞組合:《舞動時空》
節目構想:明駿組合三位時尚靚麗的女子邊唱邊舞,滿族寸子舞、以及來自上海及湖南的現代舞團帶來的精彩現代舞元素,用時空轉換的方式將宮廷、現代兩種截然不同的舞台語匯融合在一起,配合LED屏幕,帶給觀眾後現代的試聽感受。
18 、《美了美了》
演唱:湯潮、沈春陽
19 、小品、《童話》
表演:潘長江、閆學晶等
20、 歌曲《哆唻咪》
演唱:潘陽
21 、歌曲京劇《新回娘家》
演唱:於魁智、朱明瑛
節目構想:「英倫組合」的火爆也反映出觀眾對這種「明星混搭」
效果的青睞,而頭牌老生於魁智與歌後朱明瑛的「智瑛」組合更加具有震撼力,這也是今年春晚重磅推出的收視法寶。
22 、歌曲《好好過日子》
演唱:譚晶
23、小品:《捐款風波》
節目構想:一位老漢好心捐款,結果卻在提款機上多按了一個零,偏偏此時債主上門,產生超強的喜劇效果,最後受捐對象又把錢打了回來,化解了這一矛盾,表達了人心的盡善盡美。
24、尾歌:《同一個祝福》
演唱:蔡國慶、毛寧、火風、龐龍、潘陽
阿里郎組合、明駿女孩組合
節目構想:營造晚會的歡慶高潮,共同為盛世祝福。
⑧ 2010北京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2010年北京電視台隆重推出的春節聯歡晚會將於大年初一晚間19:40在北京衛視黃金時間播出。宋祖英、王力宏、韓紅、譚晶、陳坤、陳好、趙本山、郭德綱、馮鞏、蔡明、小沈陽、黃曉明、林俊傑、孫儷、馮小剛、吳小莉……本次北京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可謂是呈現出「百位明星,驚艷亮相」。
1、開場舞蹈 《虎躍中華 花開盛世》
2、名嘴大拜年:曹可凡 沈星 徐滔 周煒
3、歌舞《中國年》 演員:譚晶
4、相聲《放歌》 演員:馮鞏 李志強 崔藝東 艾莉
【【【 5、歌曲串燒 演員:林俊傑BY2 張婧】】】】
6、小品《簽約》 演員:郭冬臨 劉小梅 李文啟 龔志公
7、舞蹈《綻放》 領舞:殷碩 等
8、名人大拜年:趙本山 馮小剛 范曾 海岩 吳小莉
9、歌舞《龍的傳人》《哥 哥》 演員:王力宏
10、小品《我要上春晚》 演員:王金龍 丫蛋
11、歌舞《春江花月夜》 演員:李玉剛 王亞彬
12、情景歌舞《影視傳奇》 演員:蘇有朋 黃曉明 陸毅
張國強 王寶強 陳思成 廖凡
13、小品《新春願望》 演員:蔡明
14、歌舞《節日禮物》 演員:孫楠
15、小品《盤點》 演員:黃宏 凱麗
16、歌舞《慢慢的》 演員:孫儷
17、歌曲《蝴蝶》 演員:陳坤
18、歌曲《心光》 演員:陳好
19、世紀家庭大拜年:*** 姜昆 翟志剛等
20、歌舞《北京—世界城市》 演員:宋祖英
21、擬音小品《北京之聲》 演員:谷峰 等
22、崑曲《金關公》 演員:侯少奎 等
23、相聲《成功之路》 演員:郭德綱 於謙
24、歌舞《新采檳榔》 演員:阿朵
25、歌曲《愛贏才會拼》 演員:阿Sa
26、歌曲《哎呦》 演員:林鵬
27、歌曲《團團圓圓》 演員:黃曉明
28、歌曲《你給的堅強》 演員:苗圃
29、歌曲《奇幻之旅》 演員:陳楚生
30、歌舞《油菜花》 演員:成龍 新七小福
31、小品《陽仔演笑會》 演員:小沈陽 沈春陽
32、京劇《中國京劇》 演員:於魁智 李勝素
33、金曲聯唱 演員:豆豆、鄭穎娟、王倩、常思思、韓婷
李暉、羅寧娜、瑜伽、易秒英
34、歌舞《我愛祖國的藍天》 演員:韓紅
35、歌舞《節日歡歌》 演員:劉競
36、結尾歌舞《不想說再見》 演員:蔡國慶 白雪 馮瑞麗
⑨ 壯族的文化內涵概括
語言文字
壯語是中國的大語言之一,使用人口大約2000萬以上(包括布依語、岱-儂語)。壯語屬於台-加岱語系侗台語族(壯侗語族)台語支(壯傣語支),與泰國語、寮國語、傣族語、撣族語等語言有著十分密切的親緣關系,國外有學者將壯語稱為「北泰」語。壯語北部方言和布依語均屬於台語支北部組,壯語南部方言和越南的岱-儂語都屬於台語支中部組。另外,泰語、老語、傣語、撣語等組成了台語支西南組。
壯語在壯族聚居的鄉村地區和部分城鎮仍普遍使用,但壯文由於種種原因至今沒有普及;現在散居於部分縣城和城市的部分壯族人改以漢語為日常語文,不過城鎮壯族在壯族總人口當中比例不大,總體上以壯語為母語的壯族人仍然占壯族人口的九成以上。同時,越來越多的壯族年輕人學會了熟練使用漢語文,成為壯漢雙語人口。人民幣上印有用壯語文字書寫的銀行名稱和面額。
編輯本段
壯醫葯
壯醫葯於先秦時期開始草創萌芽,經過漢魏六朝的發展,約略於唐宋之際,已大抵形成了草葯內服、外洗、薰蒸、敷貼、佩葯、骨刮、角療、灸法、挑針、金針等10多種內涵的壯醫多層次結構,並逐步具有理論的雛型。
編輯本段
壯錦
中國壯族傳統手工織錦。據傳約起源於宋代。以棉、麻線作地經、地緯平紋交織,用粗而無拈的真絲作彩緯織入起花,在織物正反面形成對稱花紋,並將地組織完全覆蓋,增加織物厚度。其色彩對比強烈,紋樣多為菱形幾何圖案,結構嚴謹而富於變化,具有濃艷粗獷的藝術風格。用於製做衣裙、巾被、背包、檯布等。主要產地分布於廣西靖西、忻城、賓陽等縣。傳統沿用的紋樣主要有二龍戲珠、回紋、水紋、雲紋、花卉、動物等20多種,近年來又出現了「桂林山水」、「民族大團結」等80多種新圖案,富有民族風格。
壯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壯族古代叫俚族、僚族、俍族和土族,從宋代起,才改稱為僮,現在又改稱為壯。
壯錦
壯族有很古老的歷史,世世代代居住在中國西南部的廣西、雲南、貴州和湖南部分地區。壯錦又稱「僮錦」、「絨花被」,較厚實。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錦之一的壯錦是廣西民族文化瑰寶,這種利用棉線或絲線編織而成的精美工藝品,圖案生動,結構嚴謹,色彩斑斕,充滿熱烈、開朗的民族格調,體現了壯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廣西通志》載:「壯錦各州縣出,壯人愛彩,凡衣裙巾被之屬莫不取五色絨,雜以織布為花鳥狀,遠觀頗工巧炫麗,近視而粗,壯人貴之。」
壯錦是在裝有支撐系統、傳動裝置、分綜裝置和提花裝置的手工織機上,以棉紗為經,以各種彩色絲絨為緯,採用通經斷緯的方法巧妙交織而成的藝術品。
編輯本段
壯拳
壯拳,廣西地方拳,流傳於廣西壯族自治區。
套路共三十五套,其套路短小,內容精煉。結構嚴謹,動作朴實,拳剛勢烈,下盤穩健,多短打,擅標掌,跳躍腿法少,進退以四門為徑,常伴有壯語發聲,借聲助力,以氣催力。練功方法多採用站樁,打沙包,樹樁。「插芭蕉」,「抓石抹手」,「走梅花樁」,「七步鐵線基本樁功」等功法。
編輯本段
音樂藝術
壯族民歌
壯族民歌特別發達。壯族人無論男女,從四五歲的童年時代就開始學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學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傳幫帶習俗。在農村,無論下地種田,上山砍柴,婚喪嫁娶,逢年過節或青年男女間的社交戀愛等,都用山歌來表達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員之間的對話、吵架有時也以歌代言。唱歌幾乎成為壯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人人能歌,個個會唱。因此,廣闊的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被詩人稱為「鋪滿琴鍵的土地」.歷史上,還涌現出不少像劉三姐、黃三弟這樣被稱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壯族民歌,就形式分,有勒腳歌、排歌、散歌等。排歌為壯族詩歌的自由體,每詩只詠一事,有時長達
300多行。長篇敘事詩比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馬骨胡之歌》、《六丘和達七》、《莫一大王》等。其中以《嘹歌》的表現形式較為特別。它不是以敘事方式講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封建領主的兼並戰亂作為背景,通過抒情的對唱表現一對男女青年悲歡離合的感情。四句一組,相互問答,拆開來是獨立的抒情詩,連綴起來又是一首有頭有尾的故事詩。
壯族民歌浩如煙海,種類繁多,從內容和形式來看,主要有古歌、敘事長歌、生活歌、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童謠等。壯鄉民歌多,但傳唱之時都要遵守約定俗成的禮儀規范,不能瞎唱亂唱。特別是時政歌、儀式歌和情歌,在什麼場合唱是有規矩的。比如情歌,在野歌圩里可以盡情地唱,而在家裡,在父母面前,在夜歌圩里就不能唱。儀式歌中,祭祀唱什麼,婚嫁唱什麼,喪禮唱什麼,都是絕對不能顛倒亂來的。連迎接不同的客人也有不同的迎客歌。
歌圩
壯族歌圩
在壯語中,歌圩有出田垌之歌﹑山岩洞之歌﹑坡圩﹑垌市等等名稱。 多在農閑或春節、中秋等節日於山林坡地舉行。屆時,男女老少盛裝赴會,少者數百人,多者上萬人。通常以青年男女對唱山歌為主。還舉行拋綉球、碰彩蛋、放花炮等文娛活動。
歌圩是壯族古老的風俗習慣,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悠久的歷史。據說,唐朝時已經有了歌圩。如《廣東新語》卷八中載:「新興女子有劉三妹者,相傳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684~709)年間,年十二,淹通經史,善為歌,千里內聞歌名而來者……嘗與白鶴鄉少年登山而歌,粵民及瑤﹑僮諸種人圍而觀之,男女數十百層,咸以為仙,七日夜歌聲不絕,俱化為石。」宋代《太平寰宇記》卷之百六十三中談到竇州信宜縣及昭州平樂縣一帶風俗時載:「谷熟時里閈同取,戌日為臘,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會作歌。」
歌圩一般在節日時舉行,如:春節﹑三月三﹑中元節﹑中秋節等,也有臨時形成的歌圩。歌圩的規模有大有小,大歌圩有上萬人,小歌圩也有數百人。一次大的歌圩往往延續兩三天,白天唱為日歌圩,一般在村外山坡上或田野間舉行;晚上唱為夜歌圩,在村中舉行。每當歌圩來臨,壯族男女青年便著盛裝,帶上禮物,從四面八方向歌場集中,物色歌友。中午時分或夜幕降臨之際便形成對歌高潮,主要是男女互相對歌。有集體對歌,也有二人對歌。對歌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天文地理﹑歷史政治﹑生產生活各個方面,有情歌﹑苦歌﹑古歌﹑農事歌﹑花歌﹑盤歌等等。
歌圩是壯族人民進行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也是未婚青年唱情說愛的地方。歌圩上唱的歌大都是生活語言的高度提煉,具有生動﹑純朴﹑深刻的特點,歌詞有韻,能唱,易記,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經常交替運用。未婚青年在歌圩上自由地選擇心愛的伴侶,唱得情投意合的時候,便互相拋綉球(有些地區則互碰熟紅蛋)或贈禮物,從而建立愛情。
平果嘹歌
用「嘹嘹」襯詞來唱的「嘹歌類」山歌(也叫歡嘹),「流傳的地區較廣,以平果為中心,上到右江上游田東、田陽、百色等縣,下到武鳴縣,而紅水河流域的馬山、巴馬也有傳唱」(《壯族通史》語)。
「嘹歌是右江中游平果縣流行的一種歌體的名稱。包括三個內容:一為《日歌》,二為《夜歌》,三為《散歌》」(《壯族通史》語)。
七十二巫調音樂
凌雲壯族的七十二巫調音樂以單人獨立演唱為主,最初只有幾個音階,唱法簡單,
唱詞多以壯話敘述為主,寄託哀思和祈禱。在不斷的融合發展中,七十二巫調音樂變得越來越復雜、動聽,終於形成七十二調,並用凌雲七十二個人文和自然景點的名稱命名,各調有的優美柔和,有的激憤昂揚,有的悲切痛心;在內容上也越來越娛樂性和積極向上。
據專家考證,早在3000多年前,壯族先民就在凌雲這片土地上刀耕火種、繁衍生息。在大自然面前,壯族先民顯得渺小無力,男人們上山耕種和打獵往往一去不回,疾病和天災也經常奪去人們的生命。壯族婦女為寄託哀思、緩解悲痛、避免災難、抒發理想,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逐漸形成了壯族七十二巫調音樂。
七十二巫調音樂器具主要有兩大類,靜物器具有絨扇、麒麟、鳳凰、香包,響物器具有鈴鐺、銅珠、茭。演唱時以鈴聲和腳踏聲為主要配樂,左手拿一把銅鈴扇子,右手拿一張配有銅鈴的紅手帕,歌聲、鈴聲、腳踏聲同起同落。在轉調時不斷體現出不同風格和個性,柔、凶、散板鮮明,尤其是柔板像清流的溪水又像慢飄的雲霧,體現著大自然的美妙靈動。
七十二巫調音樂具有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神秘色彩,例如壯族女巫燒香設壇、唱巫歌、做法事,能在一種恍惚的狀態下變化各種口音和語言,一問一答,與死者交談,讓生者了解到死者在陰間的情況。
編輯本段
舞蹈
壯族舞蹈源於對狩獵的模仿,但它常與巫師酬神的活動密切聯系。巫師敬神總是邊跳邊唱,樂神消災祈福。最早記錄,壯族舞蹈的花山壁畫實際是當時壯族先民對蛙神的頌歌。這種舞姿的形狀是兩臂張開彎肘上舉,兩腿蹲成弓步,動作粗獷有力,賦有特色,被稱為蛙形舞姿。魏晉時代,僚人祭鬼神時,跳鬼鼓舞。宋代桂林及桂北民間有儺隊,戴假面具跳酬神舞。巫舞一直流傳到1949年前,分為師公舞和巫覡舞,是迷信活動的一部分。師公舞戴鬼臉殼,每個神一個,多達30多個,且每個神有不同的動作和唱詞。巫覡舞是巫婆裝神弄鬼時跳的,手舞足蹈,作神附身之狀。與酬神有關的舞蹈還有其他,如銅鼓舞、春牛舞、賀新年舞等。
壯族民間其它舞蹈,多模仿勞動動作。據統計,表現勞動和愛情生活的舞蹈多達幾十種。著名的有舂堂舞、扁擔舞、蜂鼓舞、採茶舞、戽斗舞、綉球舞、撈蝦舞、桃葉舞、斑鳩舞等。
火貓舞
子收割後的顆粒歸倉、稻穀不發生霉爛和不被可惡的老鼠偷吃,是農家豐收後最擔心的事情。貓是老鼠的天敵,為了保證糧倉中的稻穀安然無恙,集聚在廣西梧州地區的壯家便要舉行獨特的祭祀儀式《火貓舞》,來求助貓神為人們消滅鼠類、扞衛豐收果實。
火貓舞
屆時,扮演眾「貓咪」的20來個青年男女,身著顏色鮮艷、飾有層層流蘇似花貓毛皮的衣裙,頭戴用稻草紮成的頭箍和延長下來、垂於身後,形如貓尾的長稻草辮子,並在「從頭到尾」的稻草辮子上,插上根根「燃香」,每人的前額上方再縛上一張事先繪制好的面具「大貓頭」。
在眾貓咪隊伍前方,由一位頭插銀釵、身披花團錦簇、下墜流蘇綉花披肩的女子率隊、後隨兩名手提書寫祈求吉祥語句六角宮燈的妙齡少女和三名吹羊角喇叭的男子共同組成祭祀行列前導,在一旁鑼鼓樂隊輕快、富有節奏感的敲擊和曲調悠揚的號角聲中,沉浸在香煙縹緲中的眾貓咪在仙女般的前導女子帶領下,款款步入表演場地
。
貓咪們開始表演了,它們在不斷變換著各種隊形的過程中,模擬貓咪行走跳躍、撲捉活食、伸腰聳背、舔毛搔癢、相互嬉戲等多種姿態
,真令人有猶如進入「貓王國」之感。
接下來,眾貓咪又模仿著人類祭祀神靈之態,在背後插滿燃香的點點豆光和煙霧繚繞下,雙手抱拳頻頻作揖祭拜,請求天界的大貓神下凡,為民根除鼠害。
在眾貓咪圍成圓圈翩躚起舞以娛樂貓神之際,一隻由兩人裝扮,前者雙手舉黑白花紋「貓頭」、後者扮「貓身」、「貓尾」身披純黑色「貓皮」的肥碩大貓登場了。它忽而閑庭信步地觀察著四方,忽而攀枝上樹爬上豎立在圓圈中的一根高稈,向遠方瞭望搜尋著大小鼠精們的隱藏地。隨後躍下樹來在一旁悄聲閉氣地等待著大小鼠精的出現。
這時,眾貓咪開始表演起模擬人們豐收後進行最後一道工序
-
收糧入倉的舞蹈。就在為獲得豐收而充滿歡欣進行舞蹈的同時,一隻頭頂尖嘴「鼠頭」身披灰色「鼠皮」的大老鼠精,以四處窺視、鬼頭鬼腦、悄手悄腳的誇張舞姿進入屯糧的場院後,看到座座糧倉放置於靜寂的場院內無人看管,便手舞足蹈樂不可支地准備立即開始破倉盜糧。就在大鼠精得意忘形時,隱蔽在一旁的大貓神伴著一聲大吼躥了出來。本企圖負隅頑抗的大鼠精,一看來勢兇猛的碩大貓神,求饒不成便立刻倉皇逃竄,企圖能逃出天敵貓神的利爪,求得活命。
令人倍感親切和充滿美好希望的《火貓舞》,最後結束在人們的盡情歡呼,眾貓咪的跳躍旋舞,以感謝貓神為民消滅鼠精,慶賀豐收成果不再被掠奪的高潮中。
扁擔舞
扁擔舞
扁擔舞,其名又稱打扁擔,流行於廣西都安、馬山、東蘭、南丹等縣。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表演,場地是在村前的曬谷場上。表演者有四人、六人、十人、二十人不等,均取雙數,多是婦女。出場表演時,舞者手持扁擔,相向而立,圍著一條長一丈多、寬一尺的木槽或板凳,大家口喊呼,於是上下左右相互打擊,邊打邊唱邊舞,模擬農事活動中的耙田、插秧、戽水、收割、打穀、舂米等姿勢動作。舞者時而雙人對打,時而四人交叉對打,時而多人連打;有站、蹲、弓步、轉身打等,輕重、強弱、快慢錯落有致,動作優美自然,整個舞蹈優美清新。1955年,此舞被選參加全國群眾業余歌舞觀摩大會表演,獲優秀獎。扁擔舞,至今仍為壯族人民喜愛,表演娛樂。
撈蝦舞
其舞流行於廣西德保縣一帶。它形象地描繪了壯族女青年在明媚的春光下,到小河去撈蝦,遇上幾個男青年在河邊釣魚的情景。表演的動作是撈、扒;演出的方式是:兩個男青年手拿釣魚竿,背著魚簍,在河邊釣魚。不多時,來了四個女青年,她們手拿撈絞,腰系魚籃,下河撈魚蝦。男的向女的打招呼,唱山歌;女的亦唱山歌回答。在男女一問一答的嘹亮的歌聲中,男女雙方翩翩起舞,隊形變化三次,對唱三次,場面悠然熱烈。唱的歌,其詞多是談情說愛,喜獲魚蝦豐收。此舞至今仍在民間流傳。
紙馬舞
紙馬舞又名跳紙馬,是流傳於文山、馬關、硯山等地的壯族祭招性喪葬舞蹈。在文山縣,又主要流行於攀枝花下寨、水車寨、新平壩、高末一帶的壯族土支系居住區。
紙馬舞
紙馬是用竹篾紮成馬的形狀,再以紙裱糊繪制而成。紙馬有頭有眼有耳有嘴有身有尾卻無腳。舞前,舞者從紙馬的腹部空心處鑽入,把紙馬套在腰間,雙手提著紙馬的腰作舞。參加舞蹈者,多為8名成年婦女。其中,舞紙馬者兩人,舞大刀者兩人,舞小刀、舞鬼面具、舞手巾、舞獅子者各一人。舞時,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為基本動作。每當左腳起跳時,右腳向左前方側跨步,右腳起跳時,左腳向右前方側跨步。跳到第三拍子時,跨步的掌還要在地上點兩下。在繞場跳動時,戴鬼面具的舞者應與前後的舞者互相照應,起跳的左右腳和步伐都必須一致。舞蹈中,馬對馬,獅子對手巾,鬼面對小刀、大刀對大刀,作互相拚鬥動作。舞紙馬者,還要依從步法、節奏、有節拍地左右搖動馬頭,讓兩「馬」作互相咬、踢、廝斗。舞場上馬鈴叮當響,灰塵四處揚,真如在戰場上打鬥一樣。
銅鼓舞
銅鼓舞是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壯族、彝族民眾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古老舞種之一,分布於廣南、麻栗坡、富寧、西疇、馬關、邱北等縣的壯、彝村寨,而以廣南縣壯族、彝族和麻栗坡縣新寨鄉和富寧縣木央鄉幾個彝族白倮支系的銅鼓舞最具代表性。銅鼓舞屬族群性的集體舞蹈。舞者圍成圓圈,踏著鼓聲節奏沿逆時針方向起舞,跳完一組舞蹈動作再跳另一組,內容都是壯族、彝族農耕生產生活的反映。廣南那灑鎮馬貴村壯族的銅鼓舞完整保留了十二套舞蹈動作,反映著一年四季十二個月不同的生產內容。麻栗坡、富寧等幾個村寨中的銅鼓舞,主要用於祈雨、求豐收和老人喪葬等民俗活動。壯族、彝族的銅鼓舞流傳普遍,動作古樸,舞蹈語匯非常豐富。壯族銅鼓舞表演時,一人敲銅鼓,另一人以木盒輔助形成共鳴滑音,這在其他音樂演奏中是找不到的。彝族的銅鼓演奏則是一種專門技巧,一人用公、母兩面銅鼓可演奏十二種音調組合,簡稱十二調。據稱公鼓代表太陽,母鼓代表月亮,十二調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因此彝族的銅鼓舞還包含著本地民族的歷法文化內容,積淀著壯、彝先民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維系民族生存發展等多方面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和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翡翠舞
壯族的翡翠舞是用竹片或鐵絲結成翡翠鳥骨架,再用綠色毛線裝飾形似翡翠鳥,表演該鳥平時的生活活動的舞蹈。據老藝人說,200多年前,由於統治階級內部發生內訌,造成兵戰連年,加上旱澇災害接踵而來,致使勞動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時,一種祈求安寧、自由生活的願望成了壯族人民的強烈願望。但是,壯族人民是一個具有驚人聰明才智的民族,他們明知這一願望在封建統治下,是不可能實現的。然而追求心靈上的自慰與精神上的自娛,並通過其他形式反映出來是可行的。於是民間藝人在勞動生產與生活中,發覺了一種禽鳥動物一翡翠鳥。不但羽毛色彩鮮艷,美麗無比;且性格溫馴、善良、不欺異性、勤勞自食,恰與本民族的屬性相合;便摸擬翡翠鳥活潑、靈巧的動作特徵:它的美麗形態,它的勤勞自食,嚮往自由、美好的信念。藉以體現壯族人民的勤勞、正直、善良的民族特徵,激發壯族人民追求美滿幸福生活的強烈慾望。
師公戲
壯族「師公舞」是流傳於廣西武鳴、邕寧、都安、欽州等縣的一種屬梅山教派的祭祀舞蹈。它歷史悠久舞蹈語匯比較豐富,民族特色濃郁,是壯族民間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本段
樂器
蜂器
蜂鼓是流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細腰鼓,因鼓身形似蜂腰而得名,又以橫置胸前演奏而有「橫鼓」之稱。其式樣和演奏方法與朝鮮族長鼓相似,兩者同出一源。
蜂鼓在古代不僅叫作「仗鼓」,還有「拍鼓」、「正鼓」,在北魏流行一時,因而又有「魏鼓」之稱。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馬骨胡
馬骨胡
馬骨胡在壯語中稱「冉督」、「冉列」。「冉」為胡琴統稱,督,為骨頭,意即用馬、騾、牛的骨頭製成的胡琴。故通常稱之為馬骨胡或骨胡。壯語又稱「冉列」、「冉森」。「列」、「森」兼有體積小、發音高而尖之意。「冉列」又是由傳說中一對青年男女的名字所組成。形制與奚琴類型的樂器相似,音色清脆明亮、悅耳動聽,常用於獨奏、器樂合奏或為民間歌曲、說唱音樂、壯劇和布依戲等戲劇伴奏。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西林、田林、百色、樂業、凌雲等桂西百色地區,貴州省興義、安龍、貞豐、冊亨、望謨等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等地。
琴筒原用一段、現用多塊馬、騾或牛大腿骨拼粘製成,長10-12、直徑5厘米,呈橢圓形,前口蒙蛇皮、魚皮或蛙皮,後敞口。琴桿紅木或紅椿木製,上粗下細,長46-60厘米,頂端雕馬頭為飾。置二軸,原黃(一種鹿)角制,現用紅木製。張二條鋼絲弦。定弦d1、a1,音域d1-e3,兩個多八度。
演奏時,琴筒置於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馬尾弓在兩弦間拉奏。音色近似京胡並較之柔美。常用技法有前挫弓、後挫弓、小跳弓、頓弓、打音、倚音、滑音等。用於獨奏、八音樂隊合奏、莫倫說唱和壯劇伴奏。是八音樂隊的主奏樂器,在壯劇樂隊中也居領奏地位。
琤尼
琤尼是壯族拉弦樂器。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蘭、鳳山、巴馬等地。「琤」為壯語「七」的語音,「尼」是壯族民間對樂器的統稱。也稱「壯族七弦琴」或「瓦琴」。明初已在廣西西部流行,至今已有600年歷史。
琤尼形制古樸,由共鳴箱、岳山、弦軸、琴柱、琴弦和琴弓等部分構成(圖)。共鳴箱即為琴身,呈卧式半圓形中空體,它由面板和底板膠合而成。面板為半圓的拱形,用桐木製作,多使用當地所產的泡桐木,將一整段原木從中破為兩半,以半邊原木掏空內腔,雕鑿成半管狀的圓槽,凸面刨光成為半圓形的琴面,面板厚0.7厘米~1厘米。底面平直,多使用松木、杉木薄板製作,板厚0.5厘米~0.8厘米,底板上開有一個圓形小孔和一個彎月形大孔,兩孔相對。面板和底板膠合後,兩端通透,不設音窗。琴箱長60厘米~70厘米、底寬16厘米~17厘米、中高7厘米~9
.5厘米。在距琴面兩端5.5厘米~8厘米處,分別設有岳山(弦枕)支弦,岳山用硬木製作,呈半圓形條狀,底部與面板相接,岳山高1.3厘米~1.5厘米、底寬1.4厘米~1.6厘米。在琴首與岳山之間,等距豎向排列七個弦軸,弦軸使用柚木等質地較硬、紋理細密的木材製成,當地多用壯語稱作「肥外」的木料製作,軸體為圓錐形,軸柄多呈球狀。琴尾的岳山外側,開有七個圓形弦孔,供琴弦穿過而用。琴柱也稱琴馬,用壯語稱作「卜柚」的木料製作,也可用李子木、核桃木或牛角製作,外形呈秦漢古幣狀或人字形,柱的上端開有小孔,琴弦穿過其孔並支弦於琴面上,七個琴柱在面板中部斜向排列。張七條琴弦,最早使用棕絲或馬尾搓成,後用羊的腸衣弦,現在使用絲弦或鋼絲弦。琴弦一端纏於弦軸上,另一端穿過弦孔,縛弦於弦孔內側的小木棍上,或弦頭在孔內側打結,也有直接在琴尾岳山上鑽孔系弦的。琴弓用竹片或細竹作弓桿,系以馬尾為弓毛,弓桿長50厘米。
壯族三弦
壯族三弦,是壯族彈撥弦鳴樂器。形制與漢族、拉祜族小三弦相仿,音色脆亮,主要用於壯族八音合奏或為壯劇及說唱伴奏,深受壯族人民喜愛。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西林、田林、樂業、凌雲、百色、田陽、田東、德保、靖西等桂西和桂南各地。
天琴
天琴,是壯族支系偏人的彈撥弦鳴樂器。偏語稱鼎叮。由樂器發聲諧音而得名。歷史悠久,形制獨特,音色圓潤明亮,常用於獨奏或為歌、舞伴奏,深受偏人喜愛。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寧明和龍州等地。至今已經有上千年歷史。
二百年前已在壯族支系偏人中流傳。原為天婆(巫婆)為人禳災治病時所用,後來,這種巫術性質的彈琴歌舞演變為群眾性的娛樂活動,但仍稱唱天、彈天、跳天。所用樂器便稱天琴。傳統天琴長約120厘米。琴桿木製,雕龍紋。琴頭雕成鳳形、帥印、太陽或月亮形,左右各置一木製弦軸。琴筒用葫蘆或麻竹筒制。呈半球狀,厚10厘米,前11膠麻竹殼或薄桐木板,面徑11厘米,後端鏤刻花紋為音窗。竹製琴碼,張絲弦。琴體各部可拆裝組合,便於攜帶。現代天琴,琴桿長90厘米、呈半圓柱狀,桿身無飾。琴頭平頂,琴筒天麻竹或鐵制,圓形,直徑10厘米,蒙蛇蟒皮,張絲弦或尼龍弦。定弦c1、g或d1、g.裡弦定高音,外弦定低音。音域g-g3。
編輯本段
壯劇
壯劇又叫「壯戲」,是在壯族民間文學、歌舞和說唱技藝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舊時壯族自稱「布托」,意即「土著者」、「本地人」,把壯戲稱為「昌托」即「土戲」,以別於漢族劇
壯劇
由於地域環境、方言土語、音樂唱腔、表演風格及伴奏樂器的差異,壯劇產生了廣西的北路壯劇、南路壯劇、壯族師公戲(又稱壯師劇)以及雲南的富寧壯劇、廣南壯劇等分支。其中廣西北路壯劇流行於使用壯語北部方言的地區,以馬骨胡、葫蘆胡、月琴等為伴奏樂器,唱腔主要包括正調、平調、卜牙調、毛茶調、罵板、恨板、哭調、哀調等,部分角色有特定唱腔,劇目有《卜牙》、《文龍與肖尼》、《劉二打番鬼》等;廣西南路壯劇包括壯族提線木偶戲和馬隘壯戲,流行於使用壯語南部方言的地區,以清胡、厚胡、小三弦等為伴奏樂器,唱腔主要包括平板、嘆調、採花、喜調、快喜調、高腔、哭調、寒調、詩調等,行腔時採用幫腔形式,劇目有《寶葫蘆》、《百鳥衣》等;壯族師公戲脫胎於壯族民間師公教的祭祀娛神歌舞,流傳於廣西河池、柳州、百色等地,表演初時著紅衣戴木面具,後改為化裝著戲服,以蜂鼓、鑼、鈸和無膜笛伴奏,劇目有《莫一大王》、《白馬姑娘》等;流行於雲南的富寧壯劇及廣南壯劇受漢族地方戲曲影響較大,另有特點。
壯劇植根於民族生活土壤之中,是壯族人民創造的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劇種,是東南亞地區的民族文化交流的橋梁。
⑩ 2010春晚節目單
這是今天春晚的節目單:
1.開場歌舞《虎躍龍騰報春來》 主持人:周濤 朱軍 董卿 張澤群 任魯豫 歐陽夏丹
2.相聲《和誰說相聲》 姜昆 戴志誠 趙津生
主持人串聯 周濤 朱軍
3.歌曲《讓我們舞起來》 宋祖英
主持人串聯 任魯豫 歐陽夏丹
4.舞蹈《玩具店之夜》
主持人串聯 董卿 張澤群
5.小品《一句話的事兒》 郭冬臨 牛莉等
第一次互動 周濤 (觀眾席互動)
6.歌曲《龍文》 譚晶 陳奕迅
【拜年榜】 任魯豫 歐陽夏丹
7.歌曲《相親相愛》 容祖兒 孫楠 王力宏等
8.相聲劇《不能讓他走》 馮鞏 閆學晶 韓雪等
第二次互動 周濤 5位小演員
9.舞、武《對弈》 110名演員
21:00
停打麻將
如果你此時正在打麻將,或者擺龍門陣,請暫時休息一下,因為天後王菲就要登場了,這首《傳奇》是翻唱音樂人李健的老歌,曲風優美,加上王菲的演繹應該會成為2010年的流行歌。
10.歌曲《傳奇》 王菲
主持人串聯 周濤 朱軍
21:08
重慶演員
登場
主演殷桃是重慶妹,重慶的觀眾一定要支持,《我心飛翔》講述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參加國慶閱兵儀式挑選「備份」女飛行員的故事。
11.小品《我心飛翔》 殷桃 閆妮等
董卿 張澤群采訪全國道德模範
12.歌曲《祖國萬歲》
【拜年榜】 任魯豫 歐陽夏丹
13.歌曲大聯唱 《壯鄉美》
《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卓瑪》
《妹妹的山丹花兒開》
《黨的政策亞克西》
主持人串聯 董卿
21:40
莫眨眼
劉謙亮相玩近景魔術,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眨眼,否則神奇就會一閃而過。
14.近景魔術 劉謙 董卿
15.歌曲組合 《一畝田》
《婚禮上的歌》
《幸福的兩口子》
主持人串聯 朱軍 董卿
16.小品《家有畢業生》 蔡明 郭達等
17.雜技《大蹬人》
22:10
上廁所
觀看了兩個多小時的節目,想必大家都需要方便一下,此時趁主持人報幕的時候,大家可以上上廁所,休息一下。
主持人串聯 董卿 張澤群
18.歌曲《拍拍拍》
19.小品《兩毛一腳》表演者:黃宏、鞏漢林
20.舞蹈《美好2010》
21.歌曲《微笑》毛阿敏
22.小品《五十塊錢》周錦堂、尹北琛等
23.舞蹈《跳春》
24.戲曲《紅樓贊花》袁慧琴、於魁智
25.歌曲《陽光路上》
23:30
暫停活動
趙本山是春晚最重要的演員,他的小品每年都會讓人笑破肚皮。這個時間請你再次停下你手中的麻將、撲克等一切娛樂工具,仔細看看趙本山的小品,該小品1月24日在遼寧電視台春晚綵排現場首演的時候,全場觀眾18分鍾內笑場53次,「笑果」驚人。
小品講述了一位普通農民助人為樂的故事,趙本山和王小利扮演一對親家,孫立榮扮演接受捐助的母親,蘇小龍扮演記者。趙本山飾演的老農得知孫立榮沒錢為兒子治病,沒和王小利商量就捐款資助對方,沒想到引發了一連串的誤會,直到記者前來采訪事情經過,王小利才解開心結,一對親家握手言和。
26.小品《捐助》趙本山、王小利、孫立榮、蘇小龍
23:55
不忙放火炮
許多人都想搶在零點時段去放火炮,不過本報提醒各位,這個時間大家期待的小虎隊即將亮相,而且據記者調查,零點之後的節目,不如之前精彩,大家大可聽完新年鍾聲後,出門放火炮,兩不耽誤。
27.小虎隊歌曲串燒《愛》《蝴蝶飛呀》《青蘋果樂園》
由於近段時間小虎隊人氣太旺,春晚劇組就把小虎隊的亮相提前到零點之前,而時間剛剛安排在趙本山小品結束之後,可謂是天時地利,看來經典歌曲一唱,小虎隊不紅也難。80後的觀眾,一定要看喲!
28.歌曲《我們和祖國一起成長》、《讓我們盪起雙槳》、《快樂的節日》、《春天在哪裡》、《在燦爛的陽光下》
29.歌曲《走向復興》
30.歌舞《盛世歡歌》
31.歌舞《幸福》
32.相聲《大話捧逗》賈玲、白凱南
33.歌曲《歌舞青春――我要紅》
34.舞蹈《荷塘蓮語》
35.相聲《超級大賣場》李偉建、武賓
36.歌曲組合《網路上的歌》、《彩雲之南》、《姑娘我愛你》、《天藍藍》
37.歌舞《春天的芭蕾》
38.結束曲《難忘今宵》
但這還是以除夕晚上看到的為准,從這張節目單上看,是有劉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