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
第一天看來的頁數與剩下的頁數的比是1:4
則第一天看的頁數與總頁數的比是1:(4+1)=1:5
48÷(3/5-1/5)=120(頁)
這本書一共有120頁
㈡ 誰來看一下這本書有多少頁/
我來回答,小說簡介
《圍城》,長篇小說,錢鍾書(也寫作錢鍾書)著。
錢鍾書是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從1930年在清華大學求學期間開始發表詩文,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詩學專著《談藝錄》、古代文學選本《宋詩選注》、論文集《舊文四篇》(後擴充為《七綴集》)、舊體詩集《槐聚詩存》、文史哲研究專著《管錐編》等。其中《管錐編》是錢鍾書的學術代表作,也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人文學術界對人類文化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圍城》則代表了錢鍾書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
《圍城》寫作於1946年2月至1947年1月,先在《文藝復興》雜志上連載,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單行本。解放後,錢鍾書一直拒絕重印《圍城》,國內的現代文學史著作也從不提及錢鍾書及其文學創作。但國外漢學界卻極力推崇《圍城》,稱之為「中國現代文學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亦是最偉大一部」。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經過錢鍾書「有節制的修改」的新版《圍城》,以後多次重印,擁有大量的讀者。特別是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播出後,更是風靡一時。在互聯網上,錢鍾書是點擊率最高的中國作家之一,僅次於魯迅和金庸;而以單篇作品而論,《圍城》說不定是點擊率最高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圍城》還被翻譯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種主要語種在國外出版。
《圍城》是錢鍾書的代表作,是現代文學史上最著名長篇之一。創作於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動亂年代,它展示的不是戰火硝煙的世界,而是舊社會中上層知識分子的生活。
故事梗概
故事主人公方鴻漸在歐洲留學四年換了三所大學,最後從愛爾蘭騙子手中買了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四年後與蘇文紈乘同一條船回國。同學的時候,蘇文紈並沒把方鴻漸放在眼裡,她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了,身為女博士,她反覺得崇高的孤獨,沒人敢攀上來。這次同船回國對方鴻漸的家世略有所知,人也不討厭,似乎也有錢,已准備向方鴻漸示愛。但因為稍微矜持了一點,方鴻漸竟被已有未婚夫的放盪的鮑小姐引誘了去。蘇小姐妒火中燒,罵他們無恥。然而鮑小姐剛剛下船,她就馬上打扮得裊裊婷婷來找方鴻漸。
回到上海,方鴻漸住在已去逝的未婚妻周淑英家。周淑英的父親是上海點金銀行的經理,就是周家出錢讓方鴻漸出國留學的。周太太向方鴻漸打聽蘇小姐,並希望認他的太太為乾女兒,這讓方鴻漸很驚慌。方鴻漸回到本縣探望自己的父母,聽說方家留洋的博士回來了,當地的校長想請方鴻漸為學生們做一次演講,誰知方鴻漸竟對學生們大講特講起鴉片和梅毒來,這讓校長很尷尬。
方鴻漸回到上海,出於禮貌去拜訪蘇文紈,在蘇家認識了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和趙辛楣。趙辛楣的父親跟蘇文紈的父親是同僚,辛楣和文紈從小一起玩,辛楣對文紈一往情深,可蘇文紈的心思卻在方鴻漸身上,趙辛楣與方鴻漸初次見面,就產生醋意。方鴻漸借看蘇小姐為名去看唐曉芙,並暗中與唐曉芙戀愛。而趙辛楣和「新派詩人」曹元朗卻與他爭風吃醋,蘇文紈也希望藉此來抬高自己的身價。而趙辛楣也真的醋意大發,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掃方鴻漸面子的機會。在一次聚會上,故意將方鴻漸灌醉,讓方鴻漸當著蘇文紈的面出醜,蘇小姐對方鴻漸表示關心,並送方鴻漸回家,這讓趙辛楣感到很失望。
方鴻漸無意與趙辛楣為敵,因為他並不愛蘇小姐,他愛的是年輕漂亮、聰明活潑的唐曉芙。蘇小姐明白了這一切之後,惱羞成怒,將方鴻漸以往買假文憑、與鮑小姐鬼混等醜事添油加醋地告訴了唐曉芙。唐曉芙退回了方鴻漸寫給她的情書,並要方鴻漸把她的信也全部退回。方鴻漸感到像從昏厥里醒過來,開始不住的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木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脈流通,就覺得刺痛。
方鴻漸在報館里的差使沒了,趙辛楣為了讓他遠離蘇文紈,介紹他到三閭大學去任教,而三閭大學的校長高松年一再催趙辛楣到三閭大學任政治系主任,他被蘇小姐拒絕後就答應了。
趙辛楣、方鴻漸、孫柔嘉、李梅亭四人費盡了周折終於到了三閭大學。三閭大學是為了躲避戰亂而重新組建的學校,學校只有一百五十八位學生,剛剛聘好的教授十之八九託故不來了。因方鴻漸的學歷中沒有學位證書而被聘為中文系副教授。
方鴻漸在一次晚宴上聽范小姐說陸子瀟追求孫柔嘉,給孫小姐寫了好多信。這件事彷彿在復壁里咬東西的老鼠,攏亂了他,他想自己並未愛上孫小姐,何以不願她跟陸子瀟要好?孫小姐有她的可愛,不過她嫵媚得不穩固,嫵媚得勉強,不是真實的美麗。孫柔嘉已有意於方鴻漸,故意就此事向方鴻漸請教處理辦法。方鴻漸對孫小姐雖然還只是朦朦朧朧有些好感,卻下意識起了妒意,建議孫小姐將陸子瀟的情書,不加任何答復地全部送還。
趙辛楣與中文系主任汪處厚的年輕太太有了越軌交往,而老校長高松年也對汪太太抱有非分之想,就向汪處厚揭發他們的私情,趙辛楣只得離開三閭大學。他到了重慶進了國防委員會,頗為得意,比起出走時的狼狽,像換了一個人。
趙辛楣走後,方鴻漸也不想在三閭大學呆下去了,自己籌劃著退掉高松年的聘書,並在信中痛痛快快地批評校政一下,藉此發泄這一年來的氣憤。誰知他並未接到聘書,孫小姐倒是有聘約的,連薪水也升了一級。孫柔嘉退掉聘書與方鴻漸一同離天三閭大學。
方鴻漸想從桂林坐飛機到香港,然後再回上海,寫信讓趙辛楣給他弄飛機票,趙辛楣回信說他母親也要從重慶到香港。方鴻漸與孫柔嘉在香港舉行了婚禮,在香港遇到趙辛楣和蘇文紈,而此時的蘇文紈已是曹元朗的夫人了。蘇文紈怠慢了方鴻漸和孫柔嘉,孫柔嘉感到受了委屈,回到旅館免不了與方鴻漸大吵一頓。
回到上海後,孫柔嘉不想立刻去婆家,要先回娘家,婆婆嫌孫柔嘉架子太大,不柔順。對她初次見面沒有給公婆叩頭也耿耿於懷,因而常常敲側擊、指桑罵槐地撩撥她和兒子的關系。柔嘉有兩個妯娌,本來矛盾重重,但有一次聽見公公誇孫柔嘉是新式女性能自立的話,便馬上把她認作共同的敵人,盡釋前嫌,一致對外。孫柔嘉做夢也想不到她成了妯娌二人的和平使者。她們不僅背後對孫柔嘉挑剔誹謗,當面說話也常常暗藏機鋒。
孫柔嘉和方鴻漸二人之間也總是爭吵不斷,他們都想按著自己的意志行事,結果經常發生沖突。他們為了擇職吵,為了親戚吵,為了朋友吵,甚至無緣無故,為了隨便一句話也要吵。夫妻結合猶如冤家相逢,互相把對方當作出氣筒。柔嘉讓鴻漸到她姑母的廠里去做事,而鴻漸想到重慶去找趙辛楣,兩人為此事又大吵一頓,最後鴻漸離家出走。一個人在大街上閑逛,最後還是決定回家與柔嘉和好,等他到家時發現柔嘉已經走了。
主題象徵
《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
《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又說像「被圍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égée,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但如果僅僅局限於婚姻來談「圍城」困境,顯然不是錢鍾書的本意。「圍城」困境是貫穿於人生各個層次的。後來方鴻漸又重提此事,並評論道:「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這就是點題之筆。錢鍾書在全書安排了許多變奏,使得「圍城」的象徵意義超越婚姻層次,而形成多聲部的共鳴。
《圍城》從「圍城」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著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圍城」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裡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鍾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為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義得以被認識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希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
但錢鍾書並不是要簡單地演繹這個比喻,他還要下一轉語,不時地消除「圍城」的象徵。錢鍾書的夫人楊絳曾經說,如果讓方鴻漸與理想中的愛人唐曉芙結婚,然後兩人再積愛成怨,以至分手,才真正符合「圍城」的字面原義;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批評王國維對《紅樓夢》的誤讀時,也說過類似的話。方鴻漸想進入唐曉芙的圍城卻始終不得其門;蘇文紈曾經以為已經進入了方鴻漸的圍城,其實進入卻等於是在外面,而當她與曹元朗結婚並過上真正的市儈生活時——那種生活在錢鍾書看來是絕對應該逃離的,她卻安之若素;她曾經似乎已經進入了文化的圍城,但她只有在成為發國難財的官倒時,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處,你用槍逼著她也不願意出來的。方鴻漸並不想進入孫柔嘉的生活,可是他糊里糊塗地就進去了;結婚後,他也有想沖出來的沖動,但他是個被動的人,不敢行動,也不會行動。從表面上看,方鴻漸去三閭大學的經歷與「圍城」的比喻是最相吻合的,但實際上,方鴻漸之無法在三閭大學如魚得水,是因為他還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分子操守,或者說最基本的做人的操守。高松年、李梅亭、汪處厚,這些人在那裡捨得出來么?
文化批判
《圍城》的直接時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後的若干年,正是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時期。但要理解《圍城》,必須追溯到近代特別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帝國主義列強大炮軍艦之下,被迫地、卻歷史性地開始了與世界的接觸,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與西方文明開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鋒、碰撞、沖突以至交匯、融合。這種文化現象在一大批留學生——錢鍾書正是他們中的一員——的身上具體地、活生生地體現出來,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義。
作為一個學貫中西的大學者,錢鍾書幾乎必然地要從文化上來認識「圍城」的精神困境,從而產生深刻的孤獨感和荒誕感,在全書的結束部分,方鴻漸在經歷了教育、愛情、事業和家庭(婚姻)的失敗後,這樣感嘆:在小鄉鎮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條微生蟲,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擱它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的。擁擠里的孤寂,熱鬧里的凄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彷彿一個無湊畔的孤島。(第324頁)。
這里已經明顯地引入了存在主義哲學的人生感嘆。但這種文化困境、精神困境,卻是發生在衰微積弱的老大中國與近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劇烈沖突中的,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幅令人深省的畫面:經過一家外國麵包店,廚窗里電燈雪亮,照耀各式糕點。窗外站一個短衣襤褸的老頭子,目不轉睛地看窗里的東西,臂上挽個籃,盛著粗拙的泥娃娃和蠟紙粘的風轉。(第353頁)
還有全書結尾處那隻著名的祖傳老鍾,方鴻漸的爸爸作為結婚禮物送給兒子兒媳的寶貝鍾,每小時「只慢7分鍾」的「很准」的鍾,這會兒已經慢了5個鍾頭的鍾: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第359頁)
有些西方批評家說《圍城》寫了西方文化影響下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危機,也有中國批評家說表現了西方現代文明在中國的失敗,從而證明了資本主義文明不救中國的主題。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錢鍾書似乎並不是採取非此即彼的立場,他更著力於嘲諷偽文化人的可笑、可憐和可恥,更多地是要寫出中西文化沖突中的尷尬、窘迫和困境。而從更廣闊的文化意義上來體認,《圍城》更主要的是寫「圍城」困境,其藝術概括和思想意蘊超出了狹隘的個人經驗、民族的界限和時代的分野,體現了作者對整個現代文明、現代人生的深入思考,也凝結著作者對整個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況和人類的基本根性的歷史反思。
人物形象
在寫《人·獸·鬼》的時候,錢鍾書似乎還是著迷於諷刺嘲笑,著迷於妙語連珠,著迷於意蘊題旨,人物形象卻都還模模糊糊。而《圍城》則不然,不但有李梅亭、曹元郎、高松年、周經理、范小姐等廖廖勾勒幾筆卻給人深刻印象的漫畫式人物系列,更值得珍視的是方鴻漸和孫柔嘉這兩個獨特的人物。
方鴻漸被有些批評家稱為「圍城人」。
方鴻漸是個被動的、無能的、意志不堅定的、經不住誘惑的人,更是一個失敗的人,他的失敗是因為他面對現代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和嚴重的精神危機而缺乏與之對抗所應有的理性、信仰、熱情和力量,也因為他還不算是個卑鄙的人,還有點自知之明,有時候還想保持一點做人的尊嚴。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尷尬的。很多學者把他與俄羅斯文學中的「多餘人」的形象聯系起來,但「多餘人」的悲劇在於思想上開始覺醒而缺乏行動的勇氣和歷史條件,而「圍城人」的悲劇在於他的庸常。「多餘人」會給人以時代的前衛和英雄的感覺,而「圍城人」卻跟我們一樣,作為普通人徒勞於找尋解脫或依附。
就像一無用處的賈寶玉是《紅樓夢》中幾乎唯一的好男人一樣,方鴻漸也是《圍城》中最好的人——或許除掉唐曉芙。在整部小說里,只有一個唐曉芙,是純潔而可愛的。這是因為她對方鴻漸來說,還是虛無縹緲的,無望不可即的,所以,她是一個幻象。而但凡有真實感的人,就都是可笑的、猥瑣的、虛榮的、卑鄙的。方鴻漸優於裡面的每一個人。我們知道,亂世是英雄或梟雄的天下,懦弱者是註定要失敗的。所以,既不作惡也無英雄氣概、既與世無爭又於世無補的方鴻漸,是註定要失敗的。方鴻漸的悲劇是現代社會人性異化的結果和對比。
但《圍城》人物譜里更有獨特意義的是孫柔嘉。這個怯生生的小女生,這個似乎沒有什麼主見的小女生,這個小鳥依人地交付方鴻漸照顧的小女生,卻是個最工於心計的人。這種既柔又嘉、卻暗自陰柔而且柔能克剛的人,就像一個甜蜜的圈套,卻掌控著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運,也掌控著方鴻漸的婚姻、生活和命運。這是一個極具中國文化內涵的人物形象,中國道家文化中的所謂「陰柔」,中國政治文化中的所謂「權謀」,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影子。在錢鍾書之前,甚至之後,似乎還沒有人寫出來過。但她不是一個文化符號,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具有全部復雜性的人,當她掌控一切後,婚姻、生活和命運,卻又似乎全都失控了,這個轉折表達了另一個層面的「圍城」困境,也使我們無法用三言兩語來概括這個人,就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是說不盡的一樣,她也是說不盡的。
犀利諷刺
《圍城》被很多人譽為現代的《儒林外史》,是因為錢鍾書在這部小說中淋漓盡致地諷刺了知識分子。這種諷刺基於時代的和人性的的原因,也基於錢鍾書個體的原因。
先說個體的原因。錢鍾書是個不世出的天才,同時,他也是最純粹的學者,對學問懷著最深摯的虔誠,在學術上他不能容忍一丁點兒的虛偽和取巧。在這種目光注視下,一般的所謂「學者」,要不可笑也就很難了。比如他經常諷刺學者抄卡片,《圍城》中的頭號小丑李梅亭就有一個鐵皮卡片箱。其實一個教書匠肯花力氣抄卡片已經是頗為值得表揚的了,但在錢鍾書看來,讀書而沒裝在腦子里融會貫通,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圍城》中的文化諷刺更多的是基於中西文化沖突、碰撞的歷史平台,而這正是錢鍾書的著力點之一。一是以現代文化觀照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弊端,如方鴻漸的父親方老先生的迂腐,他推薦的線裝書中「中國人品性方正所以說地是方的,洋人品性圓滑,所以主張地是圓的」之類。二是嘲諷對西方文化的生搬硬套,「活像那第一套中國裁縫仿製的西裝,把做樣子的外國人舊衣服上兩方補丁,照式在衣袖和褲子上做了」,如曹元朗摹仿「愛利惡德」(艾略特)《荒原》的《拚盤姘伴》詩,又如買辦張先生式的洋涇濱。三是探討對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吸收中的荒誕,如方鴻漸在家鄉中學演講時所說的,「海通幾百年來,只有兩件西洋東西在整個中國社會里長存不滅。一件是鴉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又如三閭大學中的「導師制」。
但《圍城》中的諷刺更多的是基於對人性的解剖。比如方鴻漸著名的克萊登大學假博士,集中體現了人性中的欺詐、虛榮、軟弱、對環境的無奈等等,又如李梅亭偷吃烤地瓜、陸子瀟以國防部、外交部信封唬人、范小姐用不通的英文假冒作者贈書給自己等等,舉不勝舉。讀者捫心自問,做過這些事的似乎不止這些人,有時也包括自己,就好像我們在阿Q的臉上看到自己的相貌特徵一樣。
心理描寫
錢鍾書在《〈宋詩選注〉序》中說,文學作品應該「曲傳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而《圍城》就是他的理論的最好實踐。大部分成功的文學作品都一定有成功的心理描寫,但錢鍾書的心理描寫與眾不同,關鍵就在「曲傳」「未吐露」的心理,在方法上,一是以情節曲傳心理,並且調動一切表面看來無助或破壞那中心情景的瑣屑細節。如結尾一章,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後,正回家想消釋柔嘉的怨氣,柔嘉剛才正向姑媽講鴻漸的不是,害怕已被鴻漸偷聽到,方鴻漸其實並沒聽到,只得擺空城計:「你心裡明白,不用我說。」結果柔嘉心虛之下,說「本來不是說給你聽的,誰教你偷聽?」這就無異承認了她在「背後糟蹋」方鴻漸,結果正准備向妻子低頭的方鴻漸和一心想給丈夫找個好工作的孫柔嘉竟然越吵越厲害,終於走向「不離而散」,不歡而散。第二個常用方法是通過一系列的妙喻來曲傳人物的心理,如趙辛楣與方鴻漸初次見面,趙「傲兀地把他從頭到腳看一下,好像鴻漸是頁一覽而盡的大字幼稚園讀本」,充分傳達了趙對情敵方鴻漸的故作姿態的輕視,因為一來趙因為追求蘇小姐而確實在乎方,要給他一個下馬威,一來因為他知道方得了個克萊登假博士還在報紙上登廣告,確實看不起他。接下來「他的表情就彷彿鴻漸化為稀淡的空氣,眼睛裡沒有這人。……鴻漸真要覺得自己子虛烏有,像五更雞啼時的鬼影,或道家『視之不見,摶之不得』的真理了。」
以上的例子也顯示了錢鍾書的一大特點:博喻。我把博喻理解為兩層意思,一是在全書廣泛地使用妙喻,一是它的本來定義,即一個接一個的比喻紛至沓來,形容同一個事物。錢鍾書的博喻還有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就是時時與心理刻劃結合在一起,並且帶有深厚的學養,充滿了機智,如上舉例子中竟然以抽象的道家思想來形容一種心理感受。而機智與好辯及博喻結合在一起,集中地出現在方鴻漸為自己做錯的事辯護時,如他寫給唐曉芙、蘇小姐的信等。舉一個最簡單而微型的例子,趙辛楣稱方鴻漸為「同情兄」,因為同一個地方做事叫同事,同一個地方學習叫同學,而同一個情人,則叫同情。
精彩片段
方鴻漸與孫柔嘉在香港遇到趙辛楣和蘇文紈,受到蘇文紈的怠慢,回來後孫柔嘉越想越氣。
「身體是回來了,靈魂早給情人帶走了,」柔嘉毫無表情地加上兩句按語。
鴻漸當然說她「胡說」。她冷笑道:「我才不胡說呢。上了纜車,就像木頭人似的,一句話也不說,全忘了旁邊還有個我。我知趣得很,決不打攪你,看你什麼時候跟我說話。」
「現在我不是跟你說話了?我對今天的事一點不氣」「你怎麼會氣?你只有稱心。」「那也未必,我有什麼稱心?」「看見你從前的情人糟蹋你現在的老婆,而且當著你那位好朋友的面,還不稱心么!」
柔嘉放棄了嘲諷的口吻,坦白地憤恨說:「我早告訴你,我不喜歡跟趙辛楣來往。可是我說的話有什麼用?你要去,我敢說『不』么?去了就給人家瞧不起,給人家笑」
「你這人真是蠻不講理。不是你自己要進去的么?事後倒推在我身上?並且人家並沒有糟蹋你,臨走還跟你拉手——」柔嘉怒極而笑道:「我太榮幸了!承貴夫人的玉手碰了我一碰,我這只賤手就一輩子的香,從此不敢洗了!沒有糟蹋我!哼,人家打到我頭上來,你也會好像沒看見的,反正老婆是該受野女人欺負的。我看見自己的丈夫給人家笑罵,倒實在受不住,覺得我的臉都剝光了。她說辛楣的朋友不好,不是指的你么?」
「讓她去罵。我要回敬她幾句,她才受不了呢。」 「你為什麼不回敬她?」「何必跟她計較?我只覺得她可笑。」
「好寬宏大量!你的好脾氣、大度量,為什麼不留點在家,給我也享受享受?見了外面人,低頭陪笑;回家對我,一句話不投機就翻臉吵架。人家看方鴻漸又客氣,又有耐心,不知道我受你多少氣。只有我哪,換了那位貴小姐,你對她發發脾氣看」她頓一頓,說:「當然娶了那種稱心如意的好太太,脾氣也不至於發了。」她的話一部分是真的,加上許多調味的作料。鴻漸沒法回駁,望著窗外。柔嘉瞧他說不出話,以為最後一句話刺中他的隱情,嫉妒得坐立不安,管制了自己聲音里的激動,冷笑著自言自語道:「我看破了,全是吹牛 ,全——是——吹——牛。」
鴻漸回身問:「誰吹牛?」「你呀。你說她從前如何愛你,要嫁給你,今天她明明和趙辛楣好,正眼都沒瞧你一下。是你追求她沒追到罷!男人全這樣吹的。」
鴻漸對這種古史辯式的疑古論提不出反證,只能反復說:「就算我吹牛,你看破好了,就算我吹牛。」柔嘉道:「人家多少好!又美,父親又闊,又有錢,又是女留學生,假如我是你,她不看中我,我還要跪著求呢,何況她居然垂青--」
鴻漸眼睛都紅了,粗暴地截斷她話:「是的!是的!人家的確不要我。不過,也居然有你這樣的女人千方百計要嫁我。」柔嘉圓睜兩眼,下唇咬得起一條血痕,顫聲說:「我瞎了眼睛!我瞎了眼睛!」
此後四五個鍾點里,柔嘉並未變成瞎子,而兩人同變成啞子,吃飯做事誰都不理誰。鴻漸自知說話太重,心裡懊悔,但一時上不願屈服。下午他忽然想起明天要到船公司憑收據去領船票,這張收據是前天辛楣交給自己的,忘掉擱在什麼地方了,又不肯問柔嘉。忙翻箱子,掏口袋,找不見那張收條,急得一身身的汗像長江里前浪沒過、後浪又滾上來。柔嘉瞧他搔汗濕的頭發,摸漲紅的耳朵,便問:「找什麼?是不是船公司的收據?」鴻漸驚駭地看她,希望頓生,和顏悅色道:「你怎麼猜到的?你看見沒有?」柔嘉道:「你放在那件白西裝的口袋裡的--」
鴻漸頓腳道:「該死該死!那套西裝我昨天交給茶房送到乾洗作去的,怎麼辦呢?我快趕出去。」柔嘉打開手提袋,道:「衣服拿出去洗,自己也不先理一理,隨手交給茶房!虧得我替你檢了出來,還有一張爛鈔票呢。」鴻漸感激不盡道:「謝謝你,謝謝你——」柔嘉道:「好容易千方百計嫁到你這樣一位丈夫,還敢不小心伺候么?」說時,眼圈微紅。
鴻漸打拱作揖,自認不是,要拉她出去吃冰。柔嘉道:「我又不是小孩子,你別把吃東西來哄我。『千方百計』那四個字,我到死都忘不了的。」方漸把手按她嘴,不許她嘆氣。
她只穿緋霞色抹胸,海藍色巾肉短褲,漏空白皮鞋裡露出塗紅的指甲。在熱帶熱天,也話這是最合理的妝束,船上有一兩個外國女人就這樣打扮。可是蘇小姐沉得鮑小姐赤身露體,傷害及中國國體。那些男學生看得心頭起火。口角流水,背著鮑小姐說笑個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 16372希望對你有幫助!
㈢ 請問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一共是多少頁啊
共621頁
網路《心理學與生活》到這個網址http://ke..com/view/555172.htm#4,裡面有關於這本書的一系列簡介、基本信息、目錄等
㈣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這本書中摘自 威廉.貝納德 《哈佛家訓》中關於幸福的那段文章是怎樣的
是這一段嗎?
《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假如將全世界人口壓縮成一個100人的村莊,那麼這個村莊將有:
57名亞洲人,21名歐洲人,14名美洲人和大洋洲人,8名非洲人;52名男人和48名女人,30名基督教徒和70名非基督教徒,89名異性戀和11名同性戀,6人擁有全村財富的89%,而這6人均來自美國,80人住房條件不好,70人為文盲,50人營養不良,1人正在死亡,1人正在出生,1人擁有電腦,1人(對,只有一人)擁有大學文憑。
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認識世界,我們就可以理解下列信息:
如果你今天早晨起床時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那麼你比其他幾千萬人都幸運,他們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陽。
如果你從未嘗試過戰爭的危險、牢獄的孤獨、酷刑的折磨和飢餓的煎熬,那麼你的處境比其他5 億人更好。
如果你能夠隨便進出教堂或寺廟而沒有任何被恐嚇、強暴和殺害的危險,那麼你比其他30億人更有運氣。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可吃,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有床可睡,那麼你比世界上75%的人更富有。
如果你在銀行有存款,錢包里有現鈔,口袋裡有零錢,那麼你屬於世界上8%最幸運的人。 如果你父母雙全沒有離異,那你就是很稀有的地球人。
如果你讀了以上的文字,說明你就不屬於20億文盲中的一員,他們每天都在為不識字而痛苦。
去工作而不要以掙錢為目的;去愛首先忘記所有別人對你的不好;去跳舞而不管是否有他人關注;去唱歌而不要想是不是唱的動聽;去生活就像這個世界是天堂。
㈤ 有沒有特別通俗易懂,又特別科學的健康養生的書籍
現在大家對於健康養生的關注也比較高,除了在手機上搜索保養身體的小妙招之外,也想看一些健康類的書籍,那麼普通人在看這類書籍的時候,都希望其中的文字比較通俗易懂,這樣才能夠讓自己更好的掌握一些小知識。其中有一本書叫《輕斷食,正在橫掃全球的瘦身革命》,這本書就是告訴大家在飲食的時候盡量的清淡或實行輕斷食,這樣能夠讓自己的身體回歸到最自然的狀態。
還有一本書叫《你一定要了解的重大疾病》,這本書主要是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將一些比較嚴重和常見的病症展現出來也在書中,這些病給人體健康帶來哪些危害都寫得很詳細,並且將得病的前因後果也描寫的比較清楚,如果在家裡常備一本這樣的書,也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體和病症。
㈥ 《助推如何做出有關健康、財富與幸福的最佳決策》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助推》(理查德•泰勒)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hktqXZcCMlNsZgfawkcdiw
書名:助推
作者:理查德•泰勒
譯者:劉寧
豆瓣評分:7.2
出版社: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份:2015-4-1
頁數:304
內容簡介:
什麼是我們一生中耗時最多、最費心力的事?是做出大大小小的決策。但是,我們往往深陷難以計數的偏見和非理性中,做出荒謬的判斷。通過本書,你將了解什麼是助推,以及助推如何幫助我們提升智慧,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事實上,不需要強制性手段,也不需要硬性的規定,助推便能保證你同時收獲「最大利益」和「自由選擇權」。這股輕輕推動你做出最優選擇的力量,就是「助推」。例如,政府頒布法令禁止人們食用垃圾食品不算助推,把低價的新鮮水果便捷地呈現在人們眼前,讓人們主動地選擇健康食品,這才是真正的助推。
政府需要用行為經濟學方面的知識對政策進行優化設計,引導人們在教育、投資、衛生保健、抵押貸款及環境保護等領域做出讓人們更健康、更富有、更快樂的決策,對社會乃至全球最有助益的選擇。
作者簡介:
理查德·泰勒,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金融與行為經濟學教授,行為決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主管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工作。其研究主要集中於心理學、經濟學等交叉學科,被認為是「現代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先鋒經濟學家」。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將自己的獲獎歸功於泰勒,認為泰勒是首個提出將心理學納入經濟學討論並衍生出行為經濟學這一學科的學者,他當之無愧是該學科的開創者。
卡斯·桑斯坦,曾任職於美國司法部、美國國會司法委員會和馬薩諸塞州法院。他所涉獵的領域包括政策管理、憲法、環境法、經濟法、行為經濟學等,他在其中任何一個領域的成就都足以讓他成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學者之一。他的各項研究成果已成為包括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內的各類公共機構和企業的研究對象。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稱卡斯·桑斯坦為「我們時代最頂尖的、涉獵領域最廣的、話語被引用最多的、影響力最大的法學家」。目前他擔任白宮政府信息與規制事務辦公室主任,負責對美國現行監察政策進行績效評價及對擬制定的規制提案進行成本和收益的系統評估。他著有《助推》《簡化》《為什麼助推》《陰謀論和其他危險的想法》等多部作品。
㈦ 小芳看了一本書第一天看了全書的1/3第二天看了餘下的3/4第三天看了36頁這本書共有多少頁
設這本書共有y頁,第一天看了(1/3)y,第二天看了(2/3)y(3/4),第三天看了36頁;那麼(1/3)y十(2/3)y(3/4)十36=y頁,可知(1/3)y十(1/2)y十36=y,(2/6)y十(3/6)y十36=y,(5/6)y十36=y,可知(1/6)y=36,那麼y=
36x6,所以y=216頁。
答:這本書共有216頁。
㈧ 一本書看了一半多7頁,還剩18頁,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這本書一共50頁。
設這本書的頁數為x頁,
列方程:
x-(x/2+7)=18
解方程:
x-x/2-7=18
0.5x=25
x=50
驗算:
50-(50/2+7)=18
㈨ 一本書的各頁上標著頁碼,共用了495個數字,這本書共有多少頁
總共有201頁。1-9隻用一個數字,10-99需要用兩個數字,100以上需要用三個數字。可以算出1-99總共需要9+90×2=189個數字。然後495-189=306,306÷3=102,所以從100開始數102個數,最後一頁就是201(注意不是202,因為從100開始,100就是第一個數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㈩ 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
第二天讀了全書的
4分之1×5分之6=10分之3
所以,這本書一共有
108÷(1-4分之1-10分之3)
=108÷20分之9
=108×9分之20
=2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