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政治哲學如何實現人生價值
1、在勞動奉獻中創造價值。勞動著的人是幸福的,勞動和奉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
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拓展資料:
政治哲學,政治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是研究政治關系的本質及其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又是政治理論的方法、原則、體系的科學。
它主要關注政治價值和政治的本質,是關於一般政治問題的理論,也是其他政治理論的哲學基礎。
政治哲學即便在今天也並不是一個普遍接受的學科名稱,在德國哲學家們依然還願意按照德國學術傳統使用「法和國家哲學」或「法和國家的哲學倫理學」這樣的名稱,盡管政治哲學這一名稱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政治哲學在英語學術界是一個廣為接受的概念,然而即使在那裡,不少人依然寧願將政治哲學歸在道德哲學或倫理學之下。
在一些著作和大學課程裡面,政治哲學也與社會哲學放在一起討論。這些現象在給確切地理解政治哲學的界定帶來困難的同時,卻也為把握政治哲學的對象提供了指針。
法和權利、國家、社會以及組成社會的個人都是政治哲學的關注對象,而道德哲學則是奠定政治哲學的基礎的一個部分。儒家學說的核心是它的政治哲學和道德哲學。
從字面的意義上來看,政治哲學應當被理解為關於政治的哲學研究,就如法哲學乃是關於法和權利的哲學研究,國家哲學乃是關於國家的哲學研究一樣。秉承歐洲理性主義傳統的美國政治哲學家施特勞斯就是這樣認為的,他說,「要做出正確的判斷就必須了解真理的標准。
如果政治哲學希望正確處理本學科的論題,就必須爭取獲得有關這些標準的真正知識。政治哲學就是要試圖真正了解政治事務的性質以及正確的或完善的政治制度這兩方面的知識。」
但是,這個定義本身就包含了許多需要澄清的概念,比如真理、真正的知識、政治和政治事務和完善的政治制度。
而不同的學派,不同的思想家對這些概念通常具有不同的、大相徑庭的乃至正相沖突的理解和詮釋。
這些歧見不僅牽涉觀念和社會-歷史背景的差異,而且也關涉方法和視野的殊致。這些概念以及理解和詮釋的異趣在下文都會得到討論,這里首先從關於政治的詮釋著手分析。
網路_政治哲學
② 政治考點實現人生價值的知識點
1、價值、人的價值的內涵與評價
價值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人的需要的屬性和功能。
人的價值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即社會價值),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即自我價值)。
對一個人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貢獻了什麼,主要看他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
價值觀是指人們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原理內容】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以及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3、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3.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自覺地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准。
3.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點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階級性。人們的社會地位和需要不同,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3.3、價值沖突與評價標准
當個人利益同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
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於從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
當個人利益與他人、社會沒有沖突時,要把個人、他人、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准。
3.4、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3.4.1、價值的實現方式
人生價值實現的基本標志是為他人、為社會多作貢獻、多盡責任。
在勞動和奉獻中、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在砥礪自我中實現人生價值
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
人只有在勞動和奉獻社會中才能創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價值。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擁有幸福的根本途徑。
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社會提供客觀條件:社會所提供的生存條件、發展條件、享受條件和工作條件等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
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實現人生價值離不開個人的主觀條件: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3.4.2、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第一:人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價值,就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第二:人的價值包括人的社會價值和人的自我價值。二者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是社會價值的必要基礎和前提。社會價值決定自我價值。人的自我價值需要通過社會價值得以實現和表現。
第三:對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今天,人的貢獻主要是對工人階級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的貢獻。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麼。
③ 運用生活與哲學的有關知識,談談我們應該怎麼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人生,
1發揮主觀能動性(一般哲學題沒有限制范圍這個是通用的)2堅持正確的價值觀3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4在勞動與奉獻中實現價值、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個人的砥礪中實現價值
④ 高中政治關於實現人生價值的知識點分析
1、理解什麼是人的價值,掌握評價一個人價值大小的標准
人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價值,就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麼。
2、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思考並深入體會價值觀的選擇與人的幸福之間的關系?
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
※3、聯系社會發展的規律和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等相關知識,明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准
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4、懂得勞動及奉獻對人生的意義
創造價值,體驗幸福:在勞動中實現和證明自己的價值,促進人自由全面的發展;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體驗人生幸福。
5、思考為什麼強調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的價值
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是不可能的。
6、理解自我砥礪是一種人生的修煉,是抗挫折,抵誘惑的能力
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
1.解題的基本要求
①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是做好選擇題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平時的復習中必須力求全面、准確地掌握《考試說明》中規定的知識要點。
②仔細閱讀與分析題干,明確題乾的要求和規定是進行選擇的出發點。因此,在平時的訓練中必須養成認真分析題乾的習慣,反復閱讀題乾材料,吃透題干精神。
③堅持以干求肢的解題原則。即以題乾的規定性為准繩,逐一分析題肢,選出最能與之掛鉤的選項,排除與題乾的規定性相悖的、脫鉤的錯誤選項或同義反復的選項,才能做到准確無誤的選擇。
1.看設問,一次性將所有的問題看完(主觀題需要把幾個問題綜合起來考慮)。注意限制性提問:政治或經濟常識,民主制度、國際社會、政黨知識、宏觀調控等
2.抓材料中關鍵詞:審好敘述語,概括主旨,即主體做了些什麼
如:主語---人大、市委、政協、聯合國、東盟;房價、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企業、人均GDP等敘述語的內容---
3.領悟出題者的意圖——考什麼原理
4.想二個政治術語即:書本術語和時政術語(准確、完整地想)
5.扣住題目的材料思考 :引用材料後說明材料體現了哪一原理。
1.經濟意義
描述國內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調動積極性,解放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結構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
③(有利於)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④(有利於)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⑤(有利於)統籌區域發展;促進經濟合作交流,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經濟互補;增強競爭力
⑥(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鞏固基礎地位;產業化經營,促進結構調整,增產增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描述對外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對外貿易,增強國際競爭力;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吸收引進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實施走出去戰略,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周邊)環境。
②(有利於)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等。
2.政治意義
對國家的政治意義:
國內有關活動
①(有利於)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人民負責);真正做到三個代表鞏固國家政權,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②(有利於)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建設法治政府),轉變政府職能。
③(有利於)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高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
對外交往活動
①對我國的意義:(有利於)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國際形象;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國家安全;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維護國家利益。
②對地區,世界的意義:(有利於)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維護共同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對黨的政治意義:
(有利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基礎);保持黨的先進性,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真正做到三個代表,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關系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系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3.思想文化意義
⑤ 高二政治題。辛勤勞動,努力奉獻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這句話對么
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⑥ 政治 獲得美好情感的方式有哪些
一、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意義
1、會為學生的一生奠基。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如果著眼於目前,會讓學生情通理順地自覺地進入學習、探究的專注狀態,學生會覺得學習不僅是樂事,而且會在學習中發現自己的價值,會把通過學習、探索當成實現其價值的手段。
因此,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會使學生欣欣然進入樂學之境。如果著眼於長遠,在政治課堂上培養的健康積極的情感、正確的人生態度以及明確的價值觀,會成為學生日後人生道路上的動力器、方向盤,會為學生的一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2、會使教師體驗到教育教學的幸福。教師教育教學的幸福與其價值實現是直接相連的,教師的價值實現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健康成長上。
當學生在政治課堂上收獲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之時,正是其進入了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收獲學習的快樂與成功之時,而這種狀況會帶給教師極大的滿足感。
而且,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會使教育教學過程由師生間的智力交往過程轉化為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的情感都是在至誠至純狀態下的自然滲透、影響,這種特有的情感只有在新課程目標得到實現時才能體驗到,這是一種無以言表的幸福體驗。
3、會使新課程煥發出迷人的魅力。如前所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新課標的靈魂,在新課程的課堂上,實現了這個目標,就會使學生收獲學習的成功與快樂、教師體驗到教育教學的幸福,政治新課程更會因此而煥發出勃勃的生機與迷人的魅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策略既然政治新課程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有著必然的聯系,那麼,為了有效落實新課程,就要進一步探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策略。
本人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談談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的一些心得。
1、以情育情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前提。思想政治的教學過程,既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認知過程,又是一個「陶冶學生情操,引導學生走向正途」的情感過程。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期待是學生學習的動力,當學生從教師那裡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摯愛,感受到積極的期望時。
他就會有一種信賴,鼓舞與激勵的內心情感體驗,就會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並努力把這種教誨化為行動,變為努力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動力,從而實現教師對他的期望。
正如贊可夫所說;如果教師本身就實現「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並獲取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老師要一視同仁地鼓勵和引導每位學生發言和提問,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都知道,人的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每一個學生都有其優點和缺點。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放大他們的優點,尋找他們的閃光點。
千方百計創造情境,創造機會,引發學生求知慾,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例如:在我教得班裡,有一位這樣的學生,經常在我講解時或同學回答問題時,情不自禁地「插嘴」。
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曾經很生氣和不滿,但後來回頭靜下來仔細想想,覺得他「插嘴」也只是急切的向老師和同學們表達他的想法而已,這也是學習的慾望呀,也證明了他投入了學習,沒有開小差。
於是,當他再次「插嘴」的時候,我轉過來認真的傾聽並耐心地等待他,對於他精彩的地方給予了表揚和喝彩。這樣一來,不僅滿足了這位學生的情感需求,還讓他產生了積極主動地沖擊式的學習慾望,學習也得到了不斷地進步。
在課余時間里,當我們面對這些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的學生,知道他們也希望老師能和他們做朋友。這時,作為老師的我,深入地和學生一起活動和交流,讓他們輕松流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我們老師既能共享學生成長的快樂和煩惱,還能借機引導他們。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和學生,真正建立和發展現代社會背景下的新型師生關系。在這種關系中,老師和學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老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更是學生的朋友。
尊重學生、鼓勵創新,評價多元有利於實現思想政治課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最為關注的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對他們的評價,評價往往會決定課堂氣氛的活躍與否、學生學的狀態與教師教的狀態如何。
往往一堂課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不當的評價造成的。不當的評價會使教與學雙方均不能進入狀態,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無趣,更談不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了。
而恰當的、鼓勵性的、引導性的評價卻會有力地促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因此,在政治課的課堂上,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表現。
實際上,政治課教學,說到底是學生精神世界的成長過程,是其生命價值的成長過程,是人作為萬物之靈的本性得以逐漸展開的過程。既然如此,我們的評價就應更關注有利於學生成長的每一個方面,我們的評價就更應多元起來。
向身邊的人傳遞美好情感有很多方式啊,不過我覺得最好的是直接跟他們表達你對他們的情感,因為我們中國人的感情大多比較含蓄,很少有人直白的表達對身邊人的情感。很多情況只有你勇敢的表達了,別人才能明白。
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愛;既要開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動熱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場合、時間和頻率。只要我們真誠待人,坦然大方地與異性同學交往,就一定能獲得異性同學的尊重和友情。
⑦ 什麼是人生真正的幸福怎樣贏得幸福 思想道德考試!!急急急!!
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於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取決於人的心態,幸福的特徵就是心靈的平靜,所謂知足者常樂就是這個道理。 幸福就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人們獲得的幸福感都是暫時性的,就像不幸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會逐漸淡化的,所以,我們如果想繼續擁有幸福,想過幸福的生活,就必須去不斷地滿足更多的渴求。人們得到一個幸福後,那麼人們對同一個或同一類幸福的渴求度就會遞減,當人們再次獲得這個或這類時幸福時的幸福感就會逐漸遞減,當達到足夠多的N次時,渴求度會變為零,幸福感也就變為零了。當你實現一個願望、達到一個目的、愛一個人、被人愛、一時的心情愉悅、快樂等等都屬於幸福。幸福沒有距離、沒有標准,幸福是一種感覺。當你心滿意足時,就是幸福。知足常樂能使幸福保鮮。 有人說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獲;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願;是「長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回憶;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人為了自己而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自己的願望.我們活著,是為了能夠自己親自體會這些願望成真的喜悅.我們活著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幸福,更幸福.我們活這是為了讓我們自己知道成長的快樂.我們活這是為了讓我們自己了解,只要我們付出艱辛就會有回報. 人到底為什麼而活?就是為了自己.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上天覺得我們很善良想讓我們更快樂.不是嗎? 人生怎樣才有意義?我們活著想得到的是快樂!只要自己覺得快樂,只要自己覺得這樣做對,只要我們覺得這樣有意義,那就是人生的意義~!人生不是別人掌握的,是在我們自己手裡的不要對自己的人生失去希望,因為活著會更快樂.即使所有人都討厭你,即使所有人都覺得你的命運很悲慘,那並不重要啊.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想法.只要你相信你永遠是繁星中最亮的一顆(執著)。
希望採納
⑧ 高二政治關於實現人生價值的知識點
4.4、人生價值
1、價值、人的價值的內涵與評價
價值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人的需要的屬性和功能。
人的價值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即社會價值),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即自我價值)。
對一個人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貢獻了什麼,主要看他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
價值觀是指人們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原理內容】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以及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4.5、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4.5.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自覺地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准。
4.5.2、4.5.3、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點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階級性。人們的社會地位和需要不同,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4.5.4、價值沖突與評價標准
當個人利益同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
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於從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
當個人利益與他人、社會沒有沖突時,要把個人、他人、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准。
4.6、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4.6.1、價值的實現方式
人生價值實現的基本標志是為他人、為社會多作貢獻、多盡責任。
◎在勞動和奉獻中、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在砥礪自我中實現人生價值
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
人只有在勞動和奉獻社會中才能創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價值。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擁有幸福的根本途徑。
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社會提供客觀條件:社會所提供的生存條件、發展條件、享受條件和工作條件等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
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實現人生價值離不開個人的主觀條件: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4.6.2、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第一:人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價值,就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第二:人的價值包括人的社會價值和人的自我價值。二者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是社會價值的必要基礎和前提。社會價值決定自我價值。人的自我價值需要通過社會價值得以實現和表現。
第三:對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今天,人的貢獻主要是對工人階級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的貢獻。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麼。
1. 人民當家作主≠公民當家作主≠人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剖析】首先,公民是法律概念,與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相對應;人民是政治概念,與敵人相對應,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在現階段,依據《憲法》規定,人民是指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其次,二者的法律地位也有區別。我們講“人民的權利”,主要是指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講“公民的權利”,指的是所有具有中國國籍的人所享有的法律權利。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但人民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是通過選舉產生人大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人大代表直接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
【典例1】(2009福建文綜)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公民通過網路參與政治生活,以網路為媒介的“政府——民間”互動模式已成為我國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政府——民間”互動模式()
①方便了公民直接管理國家事務
②充分體現了我國公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③拓寬了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渠道
④有利於政府了解民意和匯集民智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 D. ③④
【答案】 D
2. 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人民民主的特點
【剖析】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包括了民主和專政兩方面的特點,即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專政的統一,其最大特點是對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人實行專政。而人民民主的特點只是指人民民主專政中民主這一方面的特點,我國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的特點。
【典例2】(改編題)與剝削階級的國家政權不同,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最大特點是()
A. 具有真實性和廣泛性
B.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C.屬於統治階級的民主
D.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
【答案】 D
3. 公民的選舉權利≠民主選舉權利
【剖析】選舉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公民政治權利中的選舉權利是狹義上的選舉權,僅指選舉國家權力機關代表和被選為國家權力機關代表的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權利,行使這個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和標志。而公民的民主選舉權利是廣義上的選舉權利,在現實生活中,公民選舉居委會、村委會幹部,人大代表選舉國家機關領導人都屬於廣義上的選舉權利。
【典例3】(2008寧夏)不少地方在選舉中採用了“海選”方式,設立秘密劃票間,候選人向村民發表治村演說,公開唱票、計票,當場公布選舉結果,絕大多數村莊選出了群眾滿意的村委會領導班子。這說明()
A. 保障公民的選舉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的基礎和標志
B. 實行民主選舉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徑
C. 村民選舉是我國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D. 實行“海選”是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
⑨ 什麼是人生的真正幸福思修
1、在暴風雨中搏擊的海燕,絕不美慕被人們豢養在金絲籠中的鸚鵡。每個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若想使自己一生幸福,必須先學會吃苦。古人說:「富貴必從勤苦得」。認為生活富裕,雍榮華貴就是人生莫大的幸福,其實不然。幸福與享樂是有區別的。如吃的好,感到舒服;穿的好,感到偃意;玩的好,感到瀟灑…享樂是感受器官的滿足。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人都是由小滿足到大滿足,從大滿足到不滿足,這說是人們常講「填不滿的慾海」。人是能思考和有理想的最高級的動物,不僅要和其它動物一樣過物質生活,還有精神生活的追求。人的精神生活的滿足,才是最大的幸福。因此說,感受器官的滿足容易使人墮落。精神生活的升華才使人進步。
2、培根說:「人的天性與他的職業要求相適合,這是很幸福的事。」每個人都想使自己幸福和家庭美滿,必須用自己辛動的勞動和努力オ能實現,不然是不會有幸福的。常言說:「福不會從天降,美滿生活等不來。」整個社會、國家、民族、人類的幸福和繁榮昌盛,必須由每個人努力去奉獻和創造。對每一個人來說,笑口常開,也是一種人生的幸福。面對著多彩、百味的人生,無論在什麼樣的惡劣環境中,只要能保持著樂觀的心情,就能感受到幸福。樂觀的情緒能使人身心健康、精神振奮。一個人能有強健的體魄,是人生中莫大的幸福。幸福在每個人的身邊,必須用汗水、血水,甚至是青春和生命才能獲得到。俗話說:「幸福千萬種,起點是汗水。」
3、一個人能得到集體和人們的信任,也是幸福。一個經歷長途跋涉的人,才知道家中的幸福,只有經歷嚴寒的人,才知道爐火的真正價值!只有歷盡坎坷磨難的人,才懂得什麼是幸福和甘甜!
⑩ 實現人生價值政治知識點有哪些
實現人生價值政治知識點有:
1、價值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人的需要的屬性和功能。
2、人的價值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即社會價值),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即自我價值)。
3、對一個人價值的評價主要是看他貢獻了什麼,主要看他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
4、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原理,價值觀是指人們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5、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以及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6、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自覺地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准。
7、對人的價值的評價主要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今天,人的貢獻主要是對工人階級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的貢獻。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麼。
8、人的價值包括人的社會價值和人的自我價值。二者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是社會價值的必要基礎和前提。社會價值決定自我價值。人的自我價值需要通過社會價值得以實現和表現。
9、人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價值,就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10、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人只有在勞動和奉獻社會中才能創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價值。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擁有幸福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