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雨中的鄉愁》閱讀答案 作者為什麼說:「我的鄉愁啊!竟是這絲絲縷縷的雨」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絲絲縷縷的雨肯定是連綿不絕的,正如鄉愁,一直盤旋在腦海。表達了作者在陰雨天更加思念家鄉。天氣的好壞也能決定人的心情和思想。
② 為什麼「我」在想到故鄉、老朋友時,心裡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
因為你現在處於在異地,很久沒有和老朋友在一起了,自己又孤單一人。不免傷感,但是過去的回憶又是幸福的。想起他們心裡就會暖。
③ 仿寫《鄉愁》.自己寫.
幸福
小時侯
幸福是一顆小小的糖果
含在嘴裡
卻甜在心頭
畢業後
幸福是一本厚厚的同學錄
人各四方
真情卻濃聚一處
後來啊
幸福是一張和美的全家福
時光流逝
但笑容永鑄
而現在
幸福是一封暖暖的家書
遠在天邊
然而溫馨眼前
④ 餘光中的《鄉愁》的情感是怎樣表達的
1、作者把無形的鄉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作者把無形的鄉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可見作者愁思之重.小時候,作者將鄉愁寄託在給家人的書信里,所以將鄉愁比喻為郵票;長大後,作者和家人分居兩地,很難與家人相見,於是將鄉愁寄託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鄉愁比喻為船票;後來,母親去世,作者與母親再也不能見面,於是作者就將愁緒比喻為墳墓;現在,由於人為的原因,海峽兩岸的同胞不能團聚,作者將自己的鄉愁比喻為台灣海峽,表達了他期盼祖國大同的強烈望。
2、結構方面:本詩分四個小節,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將鄉愁依次比喻為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結構嚴謹,很好的表達了本詩的中心。 台灣詩人餘光中先生以「鄉愁詩人」著稱,他的一首意蘊深刻,家喻戶曉的《鄉愁》更是寫出了海外遊子的思歸之情,洋溢著詩人魂牽夢繞的「中國情結」。
一、濃重的文化尋根情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恆的情感。餘光中的《鄉愁》從兩個方面著重表現了對祖國大陸的這種文化上的歸屬感或者叫作葉落歸根情結。
首先,餘光中先生的《鄉愁》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民族感。中國詩歌強調含蓄,強調藉助意象來表現情與思。餘光中先生藉助中國古典詩歌藝術技巧,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可感的,和詩人人生的四個階段息息相關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並且巧妙地將鄉愁這種抽象的情緒轉化為四個意象。小時候與祖國母親分隔兩地是由於國家政策關系,那時只能通過書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郵票」承載自己厚重的鄉愁,一枚小小的「郵票」成了兩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樞紐,正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寫下的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蘊含了中國人民多少的苦難與思念呀。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後依然不能擺脫這種隔岸的牽掛。本應幸福,溫馨而甜蜜的婚姻卻變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獨,一張張舊「船票」飽含和多少空虛的歲月和相聚的感動,一張張舊「船票」割斷了無數鴛鴦夢。而最令詩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親,卻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煙消雲散,被一撮刺眼的黃泥永遠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裡,一方短短的「墳墓」卻成了生與死無法逾越的長城,一方短短的「墳墓」卻成了叫人銷魂的思念。
餘光中先生在敘述自己思鄉的感情基礎上,將這種情感體驗流露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中,將所有海外遊子,港澳台同胞們鄉愁的心聲用一灣淺淺的海峽展現給了祖國同胞,將這種鄉愁的中華民族本性深深地紮根在人們心靈的殿堂里。此時,詩歌的思想情感已經升華到了整個民族及全世界華人的心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葉落歸根情結。詩人的鄉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想像,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於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中國情結」。
其次,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餘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作品深受中國文化,尤其是《詩經》的影響。《鄉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矚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鄉愁》在結構上呈現出寓變化於統一的美。《鄉愁》共四節。每節四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鄉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採用《詩經》中的復沓手法,營造出一種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其中的「鄉愁是——」與「在這頭……在那(里)頭」的四次重復,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疊詞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對古典詩詞資源的利用使餘光中的詩在整體上呈現出純美的維度,在文化的框架中也極有意味。銘文似的語句和速度,純美的語言,齊整的體式,這些餘光中一以貫之的手法,均源自他始終不渝的「中國情結」。
二、深沉的歷史滄桑感
遠離故鄉的遊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但台灣和大陸人為地長期隔絕,使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炎黃子孫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歷史滄桑感。即特有的「中國情結」。
「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呵」、「而現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語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歷史感。「後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一下子,讀者面前彷彿出現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淚流滿面地跪在母親的新墳前,面朝家鄉、祖國的方向痛不欲生地跪在大海邊,用嘶啞的聲音大喊:「母——親!」一種深沉的滄桑感油然而生。
《鄉愁》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正如餘光中先生回答四川作家流沙河的一句話:思蜀而不樂。
⑤ 思念是一種幸福的憂傷,是一種甜蜜的惆悵,是一種溫馨的痛苦。怎麼理解
總的來說就是在思念的過程中,是辛福的,這是難過的,是甜蜜快樂的,也是痛苦惆悵的,因為思念這許多的美好回憶,也想起了悲傷的現在
⑥ 餘光中的鄉愁
你好!
你是要詩歌原文嗎,請見:
詩歌全文
鄉愁
—餘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編輯本段
詩歌鑒賞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餘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台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餘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餘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餘光中的這首詩,把祖國大陸與台灣緊緊地聯結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思鄉情感。
編輯本段
詩歌解析
餘光中的這首詩,把 祖國大陸與台灣緊緊地聯結在一起,表達了作者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1、賞析:作者把無形的鄉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可見作者愁思之重,小時候,作者將鄉愁寄託在給家人的書信里'所以將鄉愁比喻為郵票;長大後,作者和家人分居兩地,很難與家人相見,於是將鄉愁寄託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鄉愁比喻為船票;後來,母親去世,作者與母親再也不能見面,於是作者就將愁緒比喻為墳墓;現在,由於人為的原因,海峽兩岸的同胞不能團聚,作者將自己的鄉愁比喻為台灣海峽,表達了他期盼祖國大陸的強烈願望。
2、結構方面:本詩分四個小節,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將鄉愁依次比喻為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結構嚴謹,很好的表達了本詩的中心。 台灣詩人餘光中先生以「鄉愁詩人」著稱,他的一首意蘊深刻,家喻戶曉的《鄉愁》更是寫出了海外遊子的思歸之情,洋溢著詩人魂牽夢繞的「中國情結」。
感受:一、濃重的文化尋根情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恆的情感。餘光中的《鄉愁》從兩個方面著重表現了對祖國大陸的這種文化上的歸屬感或者叫作落葉歸根情結。
首先,餘光中先生的《鄉愁》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民族感。中國詩歌強調含蓄,強調藉助意象來表現情與思。餘光中先生藉助中國古典詩歌藝術技巧,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可感的,和詩人人生的四個階段息息相關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並且巧妙地將鄉愁這種抽象的情緒轉化為四個意象。小時候與祖國母親分隔兩地是由於國家政策關系,那時只能通過書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郵票」承載自己厚重的鄉愁,一枚小小的「郵票」成了兩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樞紐,正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寫下的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蘊含了中國人民多少的苦難與思念呀。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後依然不能擺脫這種隔岸的牽掛。本應幸福,溫馨而甜蜜的婚姻卻變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獨,一張張舊「船票」飽含著多少空虛的歲月和相聚的感動,一張張舊「船票」割斷了無數鴛鴦夢。而最令詩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親,卻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煙消雲散,被一撮刺眼的黃泥永遠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裡,一方短短的「墳墓」卻成了生與死無法逾越的長城,一方矮矮的「墳墓」卻成了叫人銷魂的思念。
餘光中先生在敘述自己思鄉的感情基礎上,將這種情感體驗流露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中,將所有海外遊子,港澳台同胞們鄉愁的心聲用一灣淺淺的海峽展現給了祖國同胞,將這種鄉愁的中華民族本性深深地紮根在人們心靈的殿堂里。此時,詩歌的思想情感已經升華到了整個民族及全世界華人的心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葉落歸根情結。詩人的鄉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想像,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於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中國情結」。
其次,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餘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作品深受中國文化,尤其是《詩經》的影響。《鄉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矚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鄉愁》在結構上呈現出寓變化於統一的美。《鄉愁》共四節。每節四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鄉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採用《詩經》中的復沓手法,營造出一種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其中的「鄉愁是——」與「在這頭……在那(里)頭」的四次重復,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疊詞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對古典詩詞資源的利用使餘光中的詩在整體上呈現出純美的維度,在文化的框架中也極有意味。銘文似的語句和速度,純美的語言,齊整的體式,這些餘光中一以貫之的手法,均源自他始終不渝的「中國情結」。
二、深沉的歷史滄桑感
遠離故鄉的遊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但台灣和大陸人為地長期隔絕,使流落到台灣的千千萬萬炎黃子孫有了無盡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歷史滄桑感。即特有的「中國情結」。
「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語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歷史感。「後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一下子,讀者面前彷彿出現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淚流滿面地跪在母親的新墳前,面朝家鄉、祖國的方向痛不欲生地跪在大海邊,用嘶啞的聲音大喊:「母——親!」一種深沉的滄桑感油然而生。
《鄉愁》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正如餘光中先生回答四川作家流沙河的一句話:思蜀而不樂。更體現了餘光中先生的愛國之情!
⑦ 談談自己對鄉愁的理解
鄉愁是詩人
身在異鄉的日子,人們最怕寂寞,因為寂寞中會有思考,而思考便有了莫名的原始的鄉愁。我們怕看到家鄉的影子,也怕聽到家鄉的聲音,哪怕一點點的情愫,便能摧毀你壓抑已久的情感,而這種時候我們唯一能感覺的恐怕只有鄉愁了。
也就是在這種時候,我看到世界地圖上的中國版圖,也看到餘光中先生的鄉愁——那灣淺淺的海峽。而台灣正依在祖國母親的腳下,像頑皮的孩子在母親身旁蹣跚學步,又像出海漂泊的小船。母親和孩子有種無法割捨的情懷,母子情深,依依相戀。樹高千尺總要葉落歸根,孩子遠走後但註定要歸來,因為母親是孩子的天空,孩子更是母親的天空。而小船出海漂泊,待到風平浪靜、夕陽西下,定是歸岸,因為指航的燈塔就在大陸的岸邊。
大陸和台灣、依依相連,曾經的分離已讓人們痛徹心扉,而歸來的蜜甜人們還在回味。那淺淺的海峽不是你我之間的距離,因為我們的思想是統一的。人們不會忘記那鐵蹄下的歲月,黑暗的日子。人們渴望祖國的統一,渴望民族的富強。
而今卻有跳樑小丑在數典忘祖地玩弄手段,凡有正義感的中國人都不會聽之任之的。有很多台灣同胞渴望回到大陸,因為大陸有他們的根,是歷史讓他們分別,又是歷史讓他們重逢。他們把這種團聚的蜜甜分享給了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中國人。人們都明白祖國母親歡迎他們、包容他們、接受他們。當人們再次看到宋楚瑜和連戰回大陸祭祖,世界華人都為之喝彩,歷史再次證明正義是永恆的真理。
歸來吧,歸來呦,鄉土會包容一切。那道淺淺的海峽我們不怕,因為沒有比船更遠的海,漂泊人不要再為鄉愁撕心裂肺,鄉愁再也不能成為我們的鄉愁。什麼也阻隔不斷對祖國的依戀,哪怕是世上最寬的海洋。
⑧ 餘光中《鄉愁》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對親人,家鄉,祖國的思念之情
⑨ 仿寫鄉愁(以幸福為主題)
小時侯
幸福是一顆小小的糖果
含在嘴裡
卻甜在心頭
懂事後
幸福是青蘋果
先要嘗到辛酸
後才有甜蜜的果實
後來啊
幸福是白開水
平淡無味
但能滋潤到我的心田
而現在
幸福是空氣
雖然看不到摸不到
但不能沒有你的存在
⑩ 餘光中的鄉愁這首詩歌表答的情感秘密是什麼
1、作者把無形的
比喻化為四種事物,作者把無形的
比喻化為四種事物,可見作者愁思之重.小時候,作者將
寄託在給家人的書信里,所以將鄉愁比喻為郵票;長大後,作者和家人分居兩地,很難與家人相見,於是將鄉愁寄託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鄉愁比喻為
;後來,母親去世,作者與母親再也不能見面,於是作者就將愁緒比喻為墳墓;現在,由於人為的原因,
的同胞不能團聚,作者將自己的鄉愁比喻為
,表達了他期盼祖國大同的強烈望。
2、結構方面:本詩分四個小節,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將鄉愁依次比喻為郵票、
、墳墓和海峽,結構嚴謹,很好的表達了本詩的中心。台灣詩人
先生以「鄉愁詩人」著稱,他的一首意蘊深刻,家喻戶曉的《鄉愁》更是寫出了海外遊子的思歸之情,洋溢著詩人
的「
結」。
一、濃重的
情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恆的情感。
的《鄉愁》從兩個方面著重表現了對祖國大陸的這種文化上的
或者叫作
情結。
首先,
先生的《鄉愁》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
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民族感。
強調含蓄,強調藉助
來表現情與思。餘光中先生藉助
,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可感的,和詩人人生的四個階段息息相關的
:「郵票」,「
」,「墳墓」和「海峽」,並且巧妙地將鄉愁這種抽象的情緒轉化為四個
。小時候與祖
親分隔兩地是由於國家政策關系,那時只能通過書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郵票」承載自己厚重的鄉愁,一枚小小的「郵票」成了兩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樞紐,正如杜甫在《
》中所寫下的名句「烽火連三月,
」,書信蘊含了中國人民多少的苦難與思念呀。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後依然不能擺脫這種隔岸的牽掛。本應幸福,溫馨而甜蜜的婚姻卻變成了
的疲乏,孤獨,一張張舊「船票」飽含和多少空虛的歲月和相聚的感動,一張張舊「船票」割斷了無數
。而最令詩人
的是自己
要回去探望的老母親,卻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煙消雲散,被一撮刺眼的黃泥永遠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裡,一方短短的「墳墓」卻成了
無法逾越的
,一方短短的「墳墓」卻成了叫人
的思念。
餘光中先生在敘述自己思鄉的感情基礎上,將這種
流露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中,將所有海外遊子,
同胞們鄉愁的心聲用一灣
海峽展現給了祖國同胞,將這種鄉愁的中華民族本性深深地紮根在人們心靈的殿堂里。此時,詩歌的思想情感已經升華到了整個民族及全世界華人的心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
情結。詩人的
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想像,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
之情熔於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
結」。
其次,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餘光中雖然身居
,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作品深受
,尤其是
的影響。《鄉愁》的
也令人矚目。它的
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鄉愁》在結構上呈現出寓變化於統一的美。《鄉愁》共四節。每節四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鄉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採用
中的復沓手法,營造出一種
往復、
的旋律。其中的「鄉愁是——」與「在這頭……在那(里)頭」的四次重復,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
」在同一位置上的疊詞運用,使得全詩
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
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
之美。
對古典詩詞資源的利用使餘光中的詩在整體上呈現出純美的
,在文化的框架中也極有意味。
似的語句和速度,純美的語言,齊整的體式,這些餘光中
的手法,均源自他
的「
結」。
二、深沉的歷史滄桑感
遠離故鄉的遊子、
、
,即使在
,也希望能
。但台灣和大陸人為地長期隔絕,使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
的思
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
的特定的歷史滄桑感。即特有的「中國情結」。
「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呵」、「而現在」,這種表時間的
語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歷史感。「後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
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一下子,讀者面前彷彿出現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
地跪在母親的新墳前,面朝家鄉、祖國的方向
地跪在大海邊,用嘶啞的聲音大喊:「母——親!」一種深沉的滄桑感
。
《鄉愁》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正如餘光中先生回答四川作家
的一句話:思蜀而不樂。提問者評價其實你的答案也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