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幸福感指數是多少

幸福感指數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9-08 12:35:07

幸福感指數的簡介

英文名稱:Happiness Index
21世紀以來,美國、英國、荷蘭、日本等發達國家都開始了幸福指數的研究,並創設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數。
如果說GDP、GNP是衡量國富、民富的標准,那麼,百姓幸福指數就可以成為一個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標准。百姓幸福指數與GDP一樣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監控經濟社會運行態勢;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眾的生活滿意度。可以說,作為最重要的非經濟因素,它是社會運行狀況和民眾生活狀態的「晴雨表」,也是社會發展和民心向背的「風向標」。
人們也普遍認為:幸福指數,是體現老百姓幸福感的「無須調查統計的」反應:是掛在人民群眾臉上「指數」。

❷ 中國人民幸福指數

中國人民幸福指數57.1,全球排名第20。報告對全球143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幸福星球指數"的排名,衡量標準是根據各地公民的預期壽命、對生活的滿意度計算,但也考慮各地人均消耗資源量。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越高,排名越低,故排名較前的幾乎都是中小型國家。

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

「幸福感指數」的概念起源於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踐的。20多年來,在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南亞小國不丹,國民總體生活得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2)幸福感指數是多少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時點與時段,等等。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諸多因素和層面之間的密切聯系中,以下幾點是十分獨特而重要的:

第一,心理參照系。就社會層面而言,其成員的幸福感將受到他們心理參照系的重大影響,例如在一個封閉社會中,由於缺乏與其他社會之間的比照,盡管這個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不高,但由於心理守常和習慣定勢的作用,其成員便可能知足常樂,表現出不低的幸福感。

而一個處在開放之初的社會,面對外來發達社會的各種沖擊,開始了外在參照,因此,其成員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現下降之勢,因為此時他們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創傷。

第二,成就動機程度。人們的成就需要決定他們的成就動機程度,成就動機程度又決定其預期抱負目標。其中人們對於自身成就的意識水平是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便會產生強烈的幸福感。

反之,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則不會有幸福感可言。

第三,本體安全感。它指的是,個人對於自我認同的連續性、對於所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表現出的信心。這種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對於形成個體的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而對於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個體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個體抵禦焦慮並產生主觀幸福感的基礎。

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時與其經濟狀況或收入水平之間並未呈現出簡單的正相關系,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經濟狀況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卻不低,而有些百萬富翁卻整日憂心忡忡。

❸ 中國人的幸福指數是多少

中國內地的幸福指數是51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幸福感指數」的概念起源於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踐的。20多年來,在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南亞小國不丹,國民總體生活得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❹ 幸福感指數的介紹

幸福感指數,是衡量幸福感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幸福感指數」的概念起源於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踐的。20多年來,在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南亞小國不丹,國民總體生活得較幸福。

作為社會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權利、參與機會等。

(4)幸福感指數是多少擴展閱讀

2020全球幸福指數報告發布:

2021年3月20日聯合國在這一天發布了最新的2021年《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研究團隊在報告中表示,2020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因此本次報告聚焦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以及各國的應對措施。我們主要關注這兩方面:第一是新冠疫情對人們生活結構和質量的影響,第二是全球各國政府應對疫情的措施。看看為什麼有一些國家做的比其他國家好很多。

在本次排名中,名列前十的國家裡有9個均來自歐洲。中國在本次的排名中分為三部分:中國大陸排名第84位,中國香港排名第77位,中國台灣排名第24位。

❺ 我國人民的幸福指數是多少

幸福指數5.124

2020年3月20日,是“國際幸福日”,聯合國發布了2020年《全球幸福報告》,從該報告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人民的幸福指數是5.124,在來自156個國家的調查數據排名第94位。幸福指數評分標准從所有國家的人均實際GDP、社會支持、健康預期壽命、自由度等多方面進行評選,滿分是10分。此次報告中,芬蘭依然穩居榜首的位置,幸福指數為7.809,而丹麥、瑞士、冰島緊跟其後,幸福指數都在7.5以上。

2、就業壓力大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很多生產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都在實行改革,採用先進的技術或者引起先進的設備,這樣可以大大節省人工的投入,可以節省成本,而中國每年步入社會就業的人不斷增加,尤其大學畢業生不斷增多,面對的就業壓力就非常大。

3、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假期少

中國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世界聞名,這是因為中國勞動者在工作時間上是很長的,很多人一個月只有兩天休息,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在上班,而且平均每天的上班時間在10小時。很多人雖說是雙休的工作,但經常在加班加點,工作強度很大。這樣一年下來,中國人的假期真的少得可憐,別說出去旅遊放鬆心情了,連回老家陪伴家人的時間都少得可憐,幸福感自然高不了。


4、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

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也是中國人民幸福指數偏低的一個原因。在中國,每逢節假日,火車、高鐵一票難求,而自駕回家又堵成長龍,生活在城市裡,平常上下班也都是堵得多。另外,在醫療、公共環境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很多人不能安居樂業,幸福指數一直無法提高。

❻ 中國人的幸福指數

2017年聯合國發布的世界幸福報告顯示,中國在155個國家中排名第79位。

該報告還分析稱:中國人在過去40多年裡,物質水平、生活質量和人均壽命都顯著提高,但就主觀的幸福感而言,如今的中國人還不如25年前那麼幸福。



彭凱平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訪問教授、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在彭凱平看來,「不那麼幸福的中國人」對幸福是有許多誤解的:「幸福不是抽象的概念,不是簡單的滿足,也不來自於比較,幸福是一種澎湃的福流(flow)。」

那麼什麼是福流?幸福究竟是偶得,還是一種能力?小歐從彭凱平在中歐「博聞課堂」的4萬字演講錄音中整理出4500字精華版,希望接下來的幾分鍾里,你也可以獲得幸福的閱讀體驗。

中國人為什麼不幸福?
今年3月20日,聯合國再一次在國際幸福日這一天公布世界幸福指數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排名第79位。這和我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科學地位完全不般配。從報告來看,拖我們的後腿的都是心理要素:一是學心理學的人很少,二是社會公益心不強,三是社會信任度普遍不高。我覺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社會對幸福有許多誤解:

誤解一:幸福是一種抽象的概念。
從科學角度來看,幸福有神經定位、神經遞質,生理反應,行為表現,它有生活、生命、財富的價值,看得見、摸得著、做得出來。

誤解二:幸福是一種滿足。
「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只要有吃有喝有玩有樂就是幸福——其實那是動物的本能,人的幸福要有超越滿足的其他意義。

誤解三:幸福是我比你活得好一點。
幸福不是比出來的,而是體驗出來的,是一種身心靈愉悅的體驗。

誤解四:幸福是為人民利益犧牲自己。
為人民服務不是一種犧牲,為人民服務就是一種幸福,做人做事有善意的人往往能得到快樂興奮的體驗,犧牲只是偶然和意外,並不是一個幸福的條件。

❼ 幸福指數是啥啊

1、「幸福感指數」的概念起源於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踐的。20多年來,在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南亞小國不丹,國民總體生活得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2、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
3、人們也普遍認為:幸福指數,是體現老百姓幸福感的「無須調查統計的」反應:是掛在人民群眾臉上「指數」。

❽ 什麼叫幸福指數怎麼計算

國民幸福指數,是指反映國民生活質量和幸福程度的指標。

計算方法

公式一

國民幸福指數=收入的遞增/基尼系數×失業率×通貨膨脹

這個公式中的基尼系數(Ginico efficient)是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測量社會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標。

公式二

國民幸福指數=生產總值指數×a%+社會健康指數×b%+社會福利指數×c%+社會文明指數×d%+生態環境指數×e%。

其中a,b,c,d,e分別表示生產總值指數、社會健康指數、社會福利指數、社會文明指數和生態環境指數所佔的權數,具體權重的大小取決於各政府所要實現的經濟和社會目標。

(8)幸福感指數是多少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

對於人的主觀幸福感的測量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為心理學的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心理學家對於主觀幸福感的探討更多地來自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和社會老年學三個學科領域。由於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豐富內涵和表現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應該說,作為社會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量等。

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權利、參與機會等。

此外,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時點與時段,等等。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諸多因素和層面之間的密切聯系中,以下幾點是十分獨特而重要的:

心理參照系

就社會層面而言,其成員的幸福感將受到他們心理參照系的重大影響,例如在一個封閉社會中,由於缺乏與其他社會之間的比照,盡管這個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不高,但由於心理守常和習慣定勢的作用,其成員便可能知足常樂。

表現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個處在開放之初的社會,面對外來發達社會的各種沖擊,開始了外在參照,因此,其成員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現下降之勢,因為此時他們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創傷。

成就動機程度

人們的成就需要決定他們的成就動機程度,成就動機程度又決定其預期抱負目標。其中人們對於自身成就的意識水平是一個重要環節。

因為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便會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則不會有幸福感可言。

本體安全感

它指的是,個人對於自我認同的連續性、對於所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表現出的信心。這種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對於形成個體的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

而對於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個體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個體抵禦焦慮並產生主觀幸福感的基礎。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時與其經濟狀況或收入水平之間並未呈現出簡單的正相關系。

❾ 家庭幸福指數標准

家庭幸福指數標准

家庭幸福指數標准,而從父母帶娃出門的一個細節,也是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的。那就是有小孩子的家庭出門誰抱娃。接下來我來給大家分享家庭幸福指數標准、

家庭幸福指數標准1

五星指數的家庭:寶爸一手抱娃,一手兼顧其他

這樣的家庭,可以說寶媽們那是絕對的幸福,因為寶爸不僅可以一人搞定孩子,還順帶兼顧了其他。而寶媽們就只需要美美的即可。這樣的家庭,幸福指數可想而知。給個五星,也是毫不誇張的。

四星指數的家庭:寶媽、寶爸輪流抱娃,簡言之誰抱娃都可以

幸福指數四星的家庭,暖暖給了寶媽寶爸出門時輪流抱娃的家庭。因為這樣的家庭,說明寶爸平時在帶孩子的時候也不全是甩手掌櫃,最起碼孩子還願意讓他抱。而寶爸也知道媳婦抱孩子累了,他去替代抱一會兒,好讓媳婦歇一歇。所以說這樣的寶爸也還是不錯的。

三星指數家庭:寶媽喊著寶爸,你抱一會兒孩子,我累了

這樣的家庭,寶爸就沒四星指數家庭的男人有「眼色」了,因為在心疼媳婦這方面他壓根不會主動。還是媳婦喊著讓他抱,他才知道原來媳婦累了,所以就面前給個三星。

不過根據暖暖的經驗,現實生活中往往這樣的寶爸是佔大多數的。所以說,寶爸們,沒事的時候還是多反省些,畢竟出門抱孩子可是個體力活,而寶媽們的力氣那也是有限的'。而為了媳婦們少抱怨,也建議老公們更加積極主動有眼色一些。

二星指數的家庭:寶媽全程抱娃,寶爸兼顧其他

這個星級的家庭,可以說在帶孩子方面,寶爸基本就是全程甩手掌櫃了。也正因為寶爸們很少參與到照顧孩子的問題上,所以孩子不讓他們抱。到了出門的時候,就是寶爸們想要幫媳婦一把,奈何,孩子卻不買賬了。

不過這種家庭的寶爸,還是有些值得肯定的。最起碼他們會在寶媽全程抱娃的時候,兼顧了其他方面的體力活,類似如開車、拿行李等等。

一星指數的家庭:寶爸自己顧自己,寶媽抱娃又兼顧其他

寶爸只負責顧自己,寶媽抱娃又兼顧其他。這樣的家庭,幸福指數給個一星都是勉為其難。因為寶媽們太辛苦了,寶爸不僅在帶娃方面不靠譜,在其他方面也同樣不靠譜。而各種原因,寶媽卻還要委曲求全,自己包攬了所有。所以說這種家庭里的寶媽別說幸福了,日子怎麼過下去的都是未知。

家庭幸福指數標准2

1、家庭關系依據主體為標准可以分為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幸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中,得到的滿足感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並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愉快感受。家庭幸福指數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

2、家庭關系是指基於婚姻、血緣或法律擬制而形成的一定范圍的親屬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家庭關系依據主體為標准可以分為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一個家庭最初是由男女婚姻關系而構建,後來才衍生出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等其它家庭關系。在家庭管理中包括的內容包有: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關系和子女成長;婆媳關系;夫妻關系;鄰里關系;社會人際交往方式。

3、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家庭幸福和睦。不論是貧窮還是富有;是默默無聞還是名聲顯赫;是工薪階層還是精英家庭,能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都是人們生活中非常嚮往的。現在很多人天天忙碌奔波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家庭變得幸福快樂,所以家庭非常重要。而擁有哪些好習慣,家庭幸福指數更高了,據發現,有這三種習慣的家庭,無論父母還是子女都更容易幸福,更重要是家庭幸福指數高的家庭,孩子未來也更有出息與有成就。

4、有濃郁的文化氛圍:文化才能真正改變人的氣質與命運。家庭並不是物質單純的堆積,它更是人類靈魂的棲息所。每個人對物質的需求畢竟是有限的,但是良好的文化氛圍可以影響到自己和孩子,這種影響會如此的深遠,一個人氣質和精神都是金錢買不來的。文化的追求對家庭每個人未來的工作、生活會有言之不盡的好處。大多數家庭將重心放在了提升物質生活水平,卻忽視了「書香門第」的塑造。一個人文化的積淀離不開學習,而學習又離不開家庭的文化氛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家庭里別的可以少點兒,但不能沒有書。高

5、經常回家吃飯,共同相處時間較長。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有人等你回家吃飯。曾經看《一碗陽春面》那篇文章,講述那個堅強的母親撫養孩子,就是通過吃來鼓勵孩子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而無論生活有多難,只要有愛,其實困難都不是真正的大事。最怕的是心沒有在一起,家就散了。現代生活的節奏急劇加快,我們每個人都在與時間賽跑,為了忙著拚命掙錢,忙著官場追逐,忙著酒肉應酬。

家庭幸福指數標准3

決定幸福感的標准。

1、健康

健康是決定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因為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就是健康。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算擁有再多的金錢、最高的地位,原有的優越感也只能被痛苦、絕望取代。當然,健康不單單指身體健康,還有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和道德品質良好。人處在全面良好的健康狀態,沒有病痛的困擾和折磨,沒有潛在的種種威脅和報復,人際關系和諧,能夠讓人更加輕松愉快地融入社會,也能讓人更容易排遣不良情緒,人生道路順暢,獲得幸福的感覺自然就會更多。有錢沒健康,一切都白忙!

2、收入

任何家庭都不是過得越窮越好,收入直接決定著一個家庭的生活質量。一般來說,收入高一些的人可能擁有更好的生活條件,為幸福生活創造一定的物質基礎。收入低一些的人可能僅能滿足溫飽,難以追求更多物質方面的滿足感。收入的組成並不單一,有工作收入,有兼職收入,還有投資收入。普通工薪族可以在領取工資外再合理進行理財投資或適當的業余創收,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感。

3、家庭

中國人十分重視家庭,合家歡樂、兒孫繞膝、天倫之樂、母慈子孝、夫妻恩愛、相濡以沫……這些成語都是用來形容家庭幸福的。家庭是每個人生活的避風港灣,是應對社會矛盾的力量支撐,擁有美滿家庭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4、愛心

愛心是關懷和愛護人的一種美好的思想感情。愛的方式有許多種:親人關切的愛,夫妻貼心的愛,朋友幫助的愛,領導關懷的愛,甚至與陌生人之間愛心的傳遞,都能讓人感到心情愉悅,增進幸福感。

5、擁有屬於自己的住房

中國人一直用「安居樂業」來形容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其中的「安居」無非就是擁有一套能夠起居的住房,沒有後顧之憂。在房價高企的時代,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住房,不管是城鎮還是農村,都是值得自豪,並感到幸福。

6、體現自我能力,實現自身價值

工作成果獲得上級肯定,艱苦努力獲得亮眼業績,甚至成功辦了一件小事情,都是自我能力和自身價值的體現,並可能由此充滿幸福感。

❿ 幸福感的五個指標

人生幸福感的5個指數:即目標感,社會聯系,社群,經濟狀況和身體活力,對於提高人們幸福感的感受,對於養生延年,有很大幫助。

指數1:目標感

健康快樂即是老年人生活的首要目標,也是他們全部生活的根本支點。

一個人要想富有意義的生活,必須有自己的目標。目標能鼓舞人,激勵人,鞭策人,能使人的行動更有計劃,更富有成效。老年人要安度晚年,也不能沒有目標。

如果生活沒有目標,衰亡過程就會加速。日本東北大學的醫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得出了這一結論。他們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對多名年齡在40—79歲之間的健康公民進行了跟蹤研究。其中60%的人有著明確的生活目標,5%的人承認沒有目標,剩下的人難以作答。研究發現,在那些宣稱沒有生活目標的人當中,患病和自殺的幾率比其他人高得多。其壽命也遠遠短於那些有所追求的人。

制定目標既要有正確性,又要有可行性,自己確定的目標,如同夜裡的燈塔,醒目而光輝。所謂「可行性」經過努力,目標也可實現。

這就要從自身條件和客觀實際出發,做到適時,適量,適度。

指數2:社會聯系

社會聯系,可以理解為人與社會的關系,人不僅具有生物屬性,而且具有社會屬性,是需要與社會融為一體的。當你脫離了社會,脫離群眾時,你就會感到孤單而煩惱。當朋友來次電話,或許使你心情舒坦起來;朋友的一次看望,或許使你興奮好大一陣子,人離不開人的往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能激發你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能提升你對生活的幸福感。所以說,人的幸福感與人與人的關系非常重要。當你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時,不僅關繫到你的生活,也關繫到你的情緒,也關繫到你生活中的快樂幸福。在人與人關繫上,要注意不要把個人利益看的過重,在利益的天平上,國家與人民的這頭,永遠高於個人,如果把個人利益看得高於一切,這最多是為自己而活著。這不但有愧於國家和人民,連朋友也可能會離你而去,你將失去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根本談不上生活的幸福感。

指數3:人群關系
交朋友是化解孤獨的良葯,有人是灌溉生命的流水,老年人最終珍惜的是生命,當你疾病纏身而對明天不再抱有希望時,朋友的愛心與祝福一定能使你身體得到撫慰。我們談論友誼時,柏林大學研究人員安·伊麗沙白·奧哈根曾經指出,親密的友誼基本元素包括「熱情、寬容和信任」,而其中的關鍵是你要付出真心,這話說的很深刻。人與人之間只有相互付出真心,才能真正做到心心相印,而惟有心心相印,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花重金買不來友誼,靠權力換不來友誼,惟有付出真心,才能贏得友誼。

友誼是一種精神營養,只有心中熱情才能獲得,如果你對人冷冰冰的,見到你即是是最好的朋友也會不舒服,友誼也會不翼而飛。所以朋友是要靠真摯的友情,這是我們要牢牢記住的。對待朋友千萬不要斤斤計較,不要認為付出一分就必要要得到一分,這樣不但不能獲到友誼而原來的友誼也會失去。如果朋友向對方提出問題時,你要用誠懇的眼神注視著他,學會用微笑接受提問,用善意應對提問。朋友之間應該相互溝通。這樣才會輕松愉快贏得友誼,才會多一份友誼多一分快樂。

指數4:經濟狀況好

經濟狀況是幸福感重要指數,經濟是命脈,經濟狀況差生活就難以改善,窮日子不好過,生活就發生了困擾,生活告訴我們,人不能沒有錢,沒有錢就談不上幸福感。

金錢對人的誘惑不亞於權力,也不亞於美女。從古到今,有多少人迷戀金錢,期望自己成為金錢的主人,金錢能使人生活富裕日子幸福。人離不開金錢,一個人從生到死,無時不伴隨金錢的影子,、在金錢面前要仔細的觀察或思考生活,就會深深的認識到,金錢給我們的種種告誡,金錢只能靠勞動取得,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如果靠行騙、盜竊、行賄受賄而獲得的金錢,會感到膽戰心驚,內心就不會感到真正的幸福感。同樣是一疊鈔票,由於來路不通其價值意義也不同。生活告訴我們,人不能沒有金錢,但不能為金錢活著。在人生的路途上,金錢也是一個關口,你要獲得金錢的幸福,要靠自己去勞動去創造,這樣才能獲得金錢的幸福感。

指數5:健康狀況

健康能夠使人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處理工作和生活,一個人身體健康,充滿活力,感到身體輕松愉快。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病魔纏身的時候,才深深感到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國外有句諺語,乞丐比有錢的富翁過得還愉快,意思是說健康對生命來說是最寶貴的,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權力換不來健康,金錢買不來健康,對那些手中無權,兜里無錢,但身體很健康的人永遠值得驕傲。每個人都有兩位醫生,一位是醫院的大夫,另一位是你自己,大夫靠葯物趕走疾病,自己靠精神贏得健康,你要活的健康的幸福感,一定要認識疾病對健康的危害,一定要有這樣的本領,既能夠戰勝逆境,又能戰勝疾病。而且能戰勝逆境又能戰勝疾病向你發起的進攻,若能如此,你就能成為一個健康而快樂的人。

閱讀全文

與幸福感指數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講故事配什麼音好 瀏覽:38
如何找到自己的婚姻 瀏覽:551
迷你世界小故事應當怎麼寫 瀏覽:971
打給你的愛情手冊是什麼歌 瀏覽:706
西安酒店如何申請場所健康碼 瀏覽:313
事業單位考核結果包括哪些 瀏覽:658
你在愛情里受過什麼傷害 瀏覽:850
2021年中級經濟師考試怎麼樣 瀏覽:699
美女在哪裡k歌 瀏覽:660
事業編辭職的時候需要辦什麼手續 瀏覽:112
婚姻錯了怎麼才能重新開始 瀏覽:600
散文和故事哪個好 瀏覽:755
隊長在給灰灰講什麼故事呢 瀏覽:447
美女帥哥群怎麼添加 瀏覽:596
事業單位市直的和新區的哪個好 瀏覽:88
包頭幸福路五號街坊是什麼構造 瀏覽:760
在王藍莓的幸福生活中怎麼開飯 瀏覽:902
歸鄉記講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433
幸福到家什麼時候開播 瀏覽:189
美女現在紋眉多少錢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