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父母怎樣做可以讓孩子有強烈的幸福感
先學會當「父母」,自然能給孩子「幸福感」。
幸福不僅是一時,要給就給一世!
常識、民俗、家規、自我保護、自我節制,要趁孩子3歲前就開始教。淺顯的法律、交通法規、垃圾分類等,幼兒園開始就要牢記。
對於家庭內的抉擇,也聽聽孩子們的意見,接受要給予贊同,不接受要給出理由。可以舉手錶決,也可以匿名投票,甚至抓鬮。不要無視孩子的參與權,不要浪費了學會「選擇」的機會。
對於孩子的要求,詳細解說合理合法的利弊再決定,孩子聽不聽得懂都要說。
對於孩子的無理取鬧,請不要考慮自己的面子問題,給予訓斥和教導要及時,但請考慮地點、場合與措辭。過了時間點,孩子既聽不進去也記不住。
家長要會聽懂哭聲再做反應,反應過度就會被孩子用哭作為要挾的手段。比如飢餓、大小便、身體不適、求關注等,此處重點是求關注……
孩子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動手就不要插手。摔了跤才知道怎麼保持平衡,吃了虧才能長記性。家長等收到求助再給予幫助,而不是代勞。手把手的教與口頭的建議,比越俎代庖好得多。
孩子想找家長說話,盡量看著對方的眼睛,仔細聽,心平氣和的發表反饋。好事跟著一起開心,壞事跟著一起面對。不然將來孩子有事要找人商量,絕不會先找家長。真的出了事,家人反而是最晚知道的。
不要在孩子面前講別人,特別是家人的壞話、嚼舌根、傳瞎話等。也不要讓孩子轉達抱怨和投訴。孩子爆粗口或言語不當,要及時指出,但要慎用打罵懲罰。
為孩子買的東西,無論是衣物尿片還是玩具書籍,甚至課外培訓。請不要相信朋友圈和網路。問問身邊有同年齡段孩子的親戚和朋友,再親自試用一下。雖然眼見不一定為實,但總強過吹噓誇大的廣告和軟文。
素質教育要適量,貪多嚼不爛,面廣藝不精。
棍棒教育要適度,把道理說完了再動手。
家長言出必行,孩子有樣學樣。
給予孩子足夠的獨處空間和時間。自主、自理、自立,很難教出來,都是被逼出來的。
給孩子零用錢可以,金額再議,但是要讓孩子自己做流水賬。月底親口解釋支出賬目。提交下月預算,然後家人一起商量撥給額度。
就算離了婚,家散了,愛不減。不用強裝圓滿,不要貌合神離,該離就離。不要拿孩子當借口,不要拿孩子當分家產的籌碼,甚至以拒絕會面當做懲罰對方的手段。
創造一切機會,陪伴孩子長大!
② 生長在什麼樣的家庭里孩子的幸福感會爆棚
1、不要替孩子擺平一切
很多的父母都會把自己變得很忙,好像養育一個孩子就必須是忙碌的,老子說:「無為而治」,就是其實有很多事情,不做比做會更好。
只要巧用智慧,懶父母更可以收獲一個自主感滿滿的孩子。
從小感受到自由的孩子,長大了內心會豐盈而有力量,對生活充滿熱情。讓孩子發現自己,了解自己,未來成為自己,因為每個孩子都不盡相同,所以他才有他存在的意義。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有展望有熱情時,他會竭盡所能去做好自己,不管未來怎樣,都是自己選擇的路,都會為自己負責。
2、敢於讓孩子犯錯
父母在孩子小時,要敢於讓他犯錯,因為這時都是小錯,父母可以幫助總結經驗;否則,大了犯大錯,又沒經驗,父母也沒能力去平事,孩子有被「挫死」的可能!
對孩子,陪伴是愛,放手更是愛;之後,當他要求你幫助時再去幫助才是愛。對父母,陪伴是愛,愛就是陪伴。
當孩子身心受傷時,願意回到家療傷,你就是合格的父母。在孩子痛苦的高峰期,不問也是呵護。表達關心和在乎的最簡單的方式——做孩子愛吃的,並默默(無言)地陪伴。做到這些,你就是優秀的父母。
3、不要當眾批評孩子
教育與批評孩子最好在家中。
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選擇一個時間坐在一起,開誠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藉此機會提出對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對父母提出意見。
在平等交流之後,孩子如果認識到錯誤,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訂出改正錯誤的計劃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強,他對於自己寫下的計劃是會認真對待的。
每個人都難免犯錯,孩子更是如此。父母如果能在合適的時間與合適地方採用合適的方法教育批評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評的效果自然好。
在孩子的眼裡,家就是整個世界——他們和外界接觸得甚少,他們的心靈如此單純,他們的追求很簡單。
為了讓他們的世界更加美好,父母的陪伴顯得尤為重要。
其實幸福就在孩子身邊,在他們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在他們成長道路上的每一個腳印里。
③ 什麼樣的家庭氛圍能讓孩子感覺幸福感爆棚孩子的幸福感來源於哪裡
父母在對於孩子教育熱點問題上較為民主化,不以自己的意向、歷經來斷氣剎孩子遵循父母的意向,會懂得尊重孩子的心裡話。日常生活氣氛較為輕輕鬆鬆溫暖,父母非常少由於矛盾爭議大吵大鬧,有不同意見能立即交流溝通處理。那樣孩子在這類家庭環境中有著平和的心態,有意見會立即找父母溝通交流,父母也可以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裡話。
作為家長在孩子眼前要持續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觀念,不能將自身生活中的不高興或是工作壓力主要表現為自己的孩子。打造積極主動的學習環境。父母是孩子的浴室鏡子,父母喜好學習培訓,會給孩子樹立榜樣。平常生活中,父母培養學習習慣,常常購買書籍,常常帶上孩子一起讀書,說故事,孩子在常識的陶冶中成長。文化教育孩子講禮貌,知感恩。
④ 怎樣才能增加孩子的幸福感
幸福感來自於安全需求 、愛和歸屬感 、尊重和自我實現,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需求的層次越高,幸福感就越強。放眼孩子的幸福,更多的還是來自於被尊重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這兩個方面。尊重孩子要放低姿態,和孩子平等交流,多引導少命令;多鼓勵少責備。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及時給予表揚,讓孩子心中充滿成就感。愛她自然會尊重她感受!在乎她的幸福!
⑤ 孩子的幸福感來自哪裡
來自朋友、父母。來自沒有學習上太大壓力。來自滿足。
⑥ 幸福感的三大來源是什麼
幸福感的三大來源分別是家庭關系、收入水平、健康狀況。
其中家庭關系在人們心中的分量是最重的,其次是健康和收入,根據相關研究,父母的幸福水平直接影響孩子的幸福水平。
幸福感一般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提升幸福感的方法有享受瞬間、控制自己的時間、增強積極情緒、面帶幸福感、優待身邊的人、告別枯燥的生活、多做有氧運動、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人處於社會中,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的因素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社會因素、人口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等各個方面。
⑦ 幸福感是怎麼來的
幸福感的來源有很多,包括自我價值的實現,人生觀的樹立,財富的滿足,家庭的幸福等等。
其實,幸福的感覺是比出來的。
幸福感通常都是在和別人的比較當中才顯得尤為突出,有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許多貧困山區的孩子吃不飽飯上不起學。
再想想自己的生活,至少溫飽還是可以保證的,這時候就算你的生活沒那麼富裕,也會感覺到有一些的幸福。
雖然這樣的事聽起來有些殘酷,但事實就是這樣的,只是說起來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當你發現你的人生觀世界觀要比別人正確的時候,你會產生一種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逐漸升華成為人們的幸福感。
當你經過辛苦的勞動,工作,獲得了豐富的回報,掙了足夠自己花銷的錢的時候,你會產生一種幸福感。
當你的家庭關系和睦,老人身體健康,小孩學習進步,成年人工作順利的時候,你也會產生一種幸福感。
所以幸福感的來源有很多很多,其實追尋幸福的道路並不艱難,只要學會知足,懂得感恩,幸福就會永遠圍繞在你身邊。
⑧ 孩子的幸福感從何而來你都知道嗎
我穿過黃昏的戶部巷小吃街,准備到江邊。巷子里人頭攢動,站在路邊吃熱乾麵的,排隊買烤牛蛙的,看行為藝術表演的,賣棉花糖的……每一處都圍著人,快到江邊的時候,有一個賣糖人攤子,人比較少。有個看上去約摸五、六歲的小孩,拿到做好的糖人剛咬了一口,一個不小心糖人掉到地上,旁邊的應該是他爸爸的中年男子,一個指頭就戳過去,小男孩本能地把腦袋往旁邊一歪。「叫你不好好拿著!……」不耐煩的抱怨的指責的語氣,我這個路人甲都感受得到,小男孩立刻哭起來。沒好氣色的爸爸拉扯著小孩的手就走了,融入戶部巷熱鬧的人群中。
地上咬了一口的、不小心掉落的糖人,落落寞寞地遺落在了那裡……我可能是唯一的觀眾,看到一個小小男孩的委曲。也想起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小孩走路的時候不小心頭碰到桌角,哭了,中國家長大多都是在勸慰小孩:"不哭噢,都怪這桌子,我幫你打他."然後照著桌子拍兩下,小孩笑了。
而日本小孩碰到桌子,家長會怎麼做呢?
看到一小孩從那邊跑過來,撞了這個桌子,他哭起來了,這個媽媽就馬上把他帶過來說,「再走一遍!再走一遍!」媽媽就會對孩子講,「一個小孩會撞到桌子,有三個理由,第一個跑步沖得太快,來不及剎車;第二個,頭一直低著,沒有注意看;第三個,心中不知道在想什麼。你是哪一個?」這就是日本的教育。
據說正是這種「歸罪於外」的教育方式,導致中國的孩子長大後犯了錯誤就會推卸,認為都是周圍的事物不好,完全不想自己的責任。糖人還可以再捏一個,面盆也可以再買一個新的……都說「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而富養女孩的理由便是她長大了不會被渣男用一個棉花糖引誘走。不管男孩還是女孩,父母在情感方面的「富養」才彌足珍貴,讓孩子從小感知到來自父母的寬容和愛,才會讓孩子因為幸福而有能力追尋自己的幸福。
目光炯炯聊職場,內心溫暖談人生 【丁是丁】ID:dsd555555
⑨ 安全感來自母親,價值感來自父親!孩子如何擁有幸福感
作為一個寶媽,我經常會覺得兒子小東跟他爸之間的關系令人迷惑,兩父子閑下來時不是追追打打,就是互相撓癢,有時候還會吵嘴。雖然我也會不時跟兒子打鬧,不過這種打鬧的方式卻大不一樣。
首先,青春期對孩子的教育必須是父母同時完成的,有一種黑白配的感覺。要讓孩子感受到夫妻兩個的真誠;其次,教育的內容,要從生理到心理最後到精神。
父親是理性的,父親的教育能夠讓孩子從容地理性起來,完成自己的道德蛻變,完成自己的成年人之路;而母親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擁有溫暖懷抱的母親極有可能得到孩子的反感,所以此時,父親的作用又出來了,應該讓孩子意識到母親的「愛」。
父母教育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不過如果能夠講究方法和感情,那肯定能夠事半功倍。你家孩子缺少安全感和價值感嗎?快來學習進階吧。
⑩ 你的幸福感來源於哪裡呢
如果是小孩子,她的幸福感可能來自於爸爸媽媽的愛和喜歡吃的零食和玩具,而在學習階段,幸福感來自於自己的成績和爸爸媽媽的關心,在談戀愛,結婚成家之後,幸福感來自於兩個人和諧的感情以及家庭的溫馨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