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如何看待美德與幸福

如何看待美德與幸福

發布時間:2022-09-04 00:19:20

『壹』 如何看待傳統美德

兄弟,為了給你找文章,我還下了個軟體,要體諒我的苦心啊。

總結中國歷代的政治生活和政治思想,有兩大精神支柱貫穿始終,它們如同車輪的兩翼,共同推動中國歷史的前進。一個是「孝",一個是"忠"。
「忠」字具有兩重含義:一是社會交往中的忠誠,或指對事業、真理的忠誠。
二則是「君臣關系」中的,是對臣民的約束,對百姓的要求,要求臣民對君主忠貞不二,要求百姓為國家鞠躬盡瘁。「忠」在這是下對上的政治情感,是上對下的政治要求。
無論是叱吒風雲的偉人,還是身居草廬的小民,對岳飛的敬仰是共同的。對許多人來說,岳飛已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人物,而是民族精神、愛國精神的一個象徵、一個符號!岳飛,他自幼勤奮好學,文武雙全,愛國愛民,在抗擊外來侵略的戰爭中先後四次從軍,屢建戰功。1140年,金軍大舉進犯南宋,岳飛揮師北伐奮勇殺敵,先後取得著名的郾城--穎昌大捷、朱仙鎮大捷,令敵兵聞風喪膽,驚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是一位彪炳千秋的民族英雄。他那同仇敵愾、「精忠報國」的故事世代相傳。他的「忠」使他永垂不朽,永留於我們的心中!
「孝」的含義同樣具有兩重性。第一重是子女熱愛父母,尊敬父母,盡子女應盡的義務。這是應當發揚的傳統美德;第二重含義則是子女無條件服從父母,即孔子解釋的「無違」,民間所說的「恭敬不如從命」、「嫁貓嫁虎,爹媽作主;嫁狗嫁雞,由媽由爹」,「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
虞舜孝感動天,「務農於歷山,象為之耕,鳥為之耘」;郭巨埋兒得金,「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可奪,民不可取」;姜詩湧泉躍鯉,「舍側忽有湧泉,味如江水,日躍雙鯉」;董永賣身葬夫,「途遇一婦,求為永妻」;孟宗哭竹生筍,「抱竹而泣,孝感動天,須臾,地裂,出筍數莖」;王祥卧冰求鯉,「祥解衣卧冰求之,冰解鯉躍」 。
忠孝作為調節社會人倫關系的基本規范,有它自己的起源、發展軌跡,既有階級性又具有全民性,包含著豐富的社會歷史價值.
傳統忠是五倫中君臣之間的關系, 是臣對君主的態度,是由上對下的. 然而, 由於過份簡單,令上位者對忠有一種必然性的期待, 認為人皆應如是. 雖雲忠有助於鞏固政府,社會體制, 但演至末流,上位者以忠為凶器,大肆殘害不服者,世代士人又自入其牢中,愈演愈愚。如岳飛死於高宗之手,方孝孺被燕王誅十族,皆為歷史的血證. 而且由於忠的橫行,其他愛國之心,經緯之才皆被迫退三舍,使君臣間陷於陳腐,士人被剝削迫害而不覺,無知百姓更以為取人之第一標准.
孝作為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即五倫中父子一環.本意是要百姓慎終追遠,使民德歸厚. 另外, 儒家推崇仁為最高水平, 但由於仁難行, 是以孝這一較易遵行的觀念作一入門的指標引導, 期望人從孝這一切身觀念進化到行仁的理想. 在某些時候,忠孝甚至陷於對立的狀態: 如父親犯法,子舉報為忠而不孝;又如守喪三年,子若為朝中宰輔,守則為國事不顧而為不忠, 不守又為不孝. 但在兩漢時候,忠孝始被結合,此源君父觀念的結合,即君為父,始於此時,不孝於親始被入為死罪,此古之所無.
中國古代社會,講究忠、孝二字。忠是針對君主,針對國家,要忠心耿耿,不能背叛;孝是針對父母高堂,要照顧、贍養老人。套用現在的流行詞彙,這兩條其實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因為社會的細胞是家庭,家庭的和睦幸福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孝就起到了維持細胞良好的作用。每個細胞都良好,不一定整個社會能夠良好,因此還要忠,從社會的大環境中要求每個個體達到和諧。
世人皆謂之:「大丈夫處於世,得忠孝兩全,方不妄為人矣!」吾試問:「然則忠孝能兩全否?」
古有人,侍母至孝,恐母思兒成疾,故棄功名於地,侍老母於堂:此失忠也!有東漢晁錯,欲協王削地。諸侯怒,然其視之為無物。歸家,語於父,父嘆曰:「劉氏興矣,晁氏滅矣!」當即立下斷詞,於錯絕親。遂即自縊而亡。錯悔之不及。果如父料,諸侯反,皆言殺錯。漢帝無奈,收而殺之。然則諸侯仍反不止。有先帝遺之將軍周亞夫,善曉兵機。抄諸侯反軍之後道,斷其糧草。諸侯兵敗,反乃止。此於晁錯何干?自取滅亡耳,使其父自死,大不孝也!似此之輩,乃不忠不孝之徒也!何其愚哉?
察古觀今,無一忠孝兩全之人也。如言,則忠孝難以兩全也。欲忠,則不孝;欲孝,則不忠。
忠、孝非其表所能表也,非其力所能力也。心所存之,則不惑也!豈能從古人之愚忠、愚孝也? 忠孝,未必非兩全不可也!
忠孝之道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主幹.忠和孝都要求自覺地服從和維護權威, 所以理論形態上的忠孝之道具有相通之處.在封建社會里,為了專制統治的需要, 統治階級極力倡導"忠孝一體".但因忠、孝所服務的對象不同,在實踐中,忠和孝會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造成忠孝不能兩全。
忠孝作為傳統儒家精神,家庭能父慈子孝才能達致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提倡忠孝,能使民德歸厚。全於生命得以延續,而中國傳統政治體制其實是以父子作主軸的家庭投射,朝廷是皇室的擴張。中國向來是父權社會,在朝廷盡孝即是盡忠,需受執政者驅使,為朝廷與人民大眾服務。君要臣死,臣不死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為不孝,忠臣忠心耿耿盲目為在上者效力, 皇帝作為社會的最高管理者,有義務有責任負責忠義志士的家後事,讓忠義志士身後也能盡到生前沒完全盡到的孝道,——這是最基本的民生和民權,所以,這時就出現忠孝不能兩全——這種觀點。
忠和孝由於盡責的對象不同,因此難免發生「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父母需要照顧,君主卻需要人手答理江山社稷,於是就產生了矛盾。權力決定意識,於是當忠孝不能兩全時,往往要求個體「舍小家,顧大家」。犧牲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出現所謂的「愚忠」、「愚孝」!但是,無論如何,在忠孝中,兩者無法兼顧,選其一必棄其一,或者忽略其一!
從古至今,忠和孝、國和家、子女和父母的關系問題,從來都是「魚」與「熊掌」的關系,不幸的是經人們談論了千年之後,「魚」與「熊掌」還是不能兼得。不過是古代通訊技術、競爭壓力遠不如現在大,所以表現不明顯罷了。其實親情,特別是兒女對父母的依戀之情,是人性中最為真實的內容,不可能被真正的割捨。正所謂「兒行千里母擔憂」,父母的目光無時無刻不在牽掛遠方的孩子;這種親情的牽絆是每一個華夏子孫逃脫不了的宿命,也是中華兒女生生不息、落葉歸根的情愫。
斗轉星移,君王已歸塵土,原來封閉的、道德至上的社會變成了開放得、利益至上的社會,沒有了忠的對象,忠似乎也不是強制的必需,似乎忠孝不能兩全的難題可以解決了。然而,新的氣象中卻又誕生了新的問題。開放社會允許人為了利益而自由流動,科技的進步使迅速到達遠方成為可能。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尤其是有些本領的年輕人,仗劍辭家,別親遠游。利與孝構成了新的矛與盾。
「神六」發射無疑是10月12日的今天最激動中國人心的一件大事。然而,就在聶海勝為祖國的神聖事業全力沖刺的時候,很少有人能夠想到,他的母親卻正癱瘓在老家的病床上。由於腦血管破裂,她已經失去說話的能力,一切的表達都惟有依靠喉管的振動。這些天,也許是明白那個庄嚴時刻意味著什麼,她對千里之外兒子的思念愈加強烈,經常從喉嚨深處發出長時間的呼聲。夜深時,聲音在寧靜的村莊里傳得老遠……

『貳』 如何看待美德

●美德永不老(英國)●萬事不如美德高(英國)●美德乃無價之寶(英國)●心靈美優於黃金之帶●唯有心靈能使人高貴(法國)●人生,幸福不是目的,美德才是准繩(美國)●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流傳到遙遠的後世(英國)●美貌一去返,美德流芳百世(匈牙利)●心靈純潔的人生活充滿快樂和喜悅(俄羅斯)●遵循美德行事,縱使沒有增加快樂,也可減輕焦慮(法國)●失去美德就是失去一切(歐洲)●即使美德穿著襤褸的衣裳,也應該受到尊敬(德國)●德如名香,碎之益烈(培根)●美德既受人贊揚也遭人憎恨,人們紛紛逃離它,因為它總是那樣冰冷,而在這個世界上你終究得保持一點兒暖意(狄得羅)●極端的惡德和極端的美德就像絕對的惡一樣肯定要弄死(英國)●美德是一種違背意志的行為,這也許可以作為美德的定義之一(歐洲)●由於濫用,美德本身也會變成惡德(英國)●美德本身也需要限制(孟德斯鳩)●有多少美德和缺點是微不足道的(沃維納格)●行善即有德(英國)●不作惡是走向美德的第一步(英國)●聲望再高人的也無法完全實現自己的生活准則;德行再好的人也必須努力避免罪惡(··門肯)●罪惡雖可遮蔽美德,但美德仍會顯出它的光輝來(英國)●有幾樣惡習便足以使許多美德黯然失色(歐洲)●德行是人人都贊美的,因為好人和惡人都可以從中打到對自己有利的東西(狄德羅)●愛為美德的種子(但丁)●美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愈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入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萊)●最高的聖德便是為旁人著想(雨果)

『叄』 說說你對"德福一致"的看法和理解

德福一致指個人美德與物質幸福的統一。

個人美德與物質生活幸福的關系一直是倫理學的重要問題,如《論語》中就有「周有大賚,善人是福」的記載,認為周朝大封諸侯,使得善人都富貴起來。

在西方,康德則認為美德是配享幸福的必要條件,盡管他認為在現實世界,有德者未必有福,有福者末必有德,但還是通過一個思想設定提出了美德與幸福相統一的理想狀態。

德福一致的理念包含著兩方面的枳極意義:

一、是否定了唯道義論,即否定了把道德和功利、對美德的追求和獲得物質生活的令福絕對地對立起來的倫理學主張;

二、是作為人類生活世界的理想,構成了對歷史過程中的現實世界給予理性的價值批判的根據,從而促使人類文明不斷地發展和進步。

『肆』 美德對人的重要性

美德這個對社會對人都很重要的,真所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伍』 每個人擁有的幸福與他的美德和智慧相當,與他的道德行為和明智的舉動相當是什麼意思

幸福的成分離不開美德、智慧這兩樣最基本的東西。
一個人才華再好,如果沒有美德,德性很差,那他得到的幸福是有限的。
同樣,如果一個德行操守都很好,可是一個愚蠢至極之人,這樣的人除了乞求傻人有傻福以外,得到的幸福也少的可憐吧!

『陸』 談一談你對家庭美德以及家庭責任的理解

寫作思路:言之有序,條理要清楚。根據所述時間選擇合理的順序來安排材料。一般敘事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詳略得當,突出重點。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體現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這部分要詳寫,次要內容可略寫或不寫,主次分明,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家庭美德是指家庭成員之間與家庭成員有血緣關系的親屬之間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家庭美德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

男女平等是指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女子和男子人格獨立,地位平等,享有同等的權利,負有同等的義務。如在生育觀上,要真正做到「生男生女都一樣」。

男方和女方在結婚,離婚問題上,權利、義務的平等,在贍養老人,撫養子女問題上的權利、義務的平等;等等。同時,夫妻是家庭關系的核心,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證。因此夫妻還應該以互敬、互愛、互信、互勉、互讓、互諒、互慰為准則,為建立和睦的家庭提供條件。

贍養老人,教育子女

尊重老人的基本要求就是贍養。父母為了撫養子女曾付出了很多艱辛,當父母步入老年喪失勞動能力的時候,成年子女有責任贍養他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這既是家庭美德的要求,也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成年子女應當自覺地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物質生活條件,從飲食、起品、疾病治療等方面給予關心照顧。此外,更應關心老人的精神生活,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使老人幸福地度過晚年。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子女的健康成長乃至終生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響。因此,撫養和教育子女是每個父母必須承擔的法律義務、道德義務。要把撫養和教育很好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生而有養,養而有教。不僅在生活上照順好子女,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物質條件,而且要在思想上教育他們,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通發展的有用人才。

勤儉節約,團結鄰里

勤撿持家是我國傳統道德中傳播最久的美德之一。勤儉持家是非常重要的。常言道:「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奢侈敗家門。」勤儉節約是珍惜勞動果實的美德。如果揮霍無度,理家家必窮,治國國必敗。因此,無論是治家,還是管理國家,勤勞節儉都是必須具備的品質和美德。

鄰里之間應該以禮相待、互涼、互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在現代社會中,一個家庭不可能獨立地存在,而是處在雙向的、多維的、復雜的交際網路之中,涉及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俗話說:「遠親不數近鄰。」鄰里關系好,等於是生活環境質量的提高。

搞好鄰里團結重要的是互相尊重。要尊重鄰里的人格、民族習慣、生活方式、愛好、興趣和職業。不要隨意妄加評論和指責,更不能以財欺人,以勢壓人。要做到鄰里團結,和睦相處,就要助人為樂,心裡有他人,不亂擠占共用場地和設施。一定要盡量地多為他人著想,多為他人提供方便,做到處理事情合情合理。

『柒』 "真理","幸福"和"德行"之間是什麼關系

這個問題太復雜了吧,首先你怎麼定義這三個詞?真理可能太復雜了,幸福是什麼?你去街上采訪100個人可能會有101種答案。

只能給個希臘式的答案,這里用尼采方式來定義真理,讓生命充盈的就是真的,幸福在古希臘被稱作eudaimonia,什麼是eudaimonia,簡單說就是和現在的雞湯書里說的live your life to the fullest(活出您生命的極致),而德行,也就是美德,virtue,就是勇敢,節制等等的品格。美德和道德不一樣,道德往往是社會強加的,具有外部性,而美德是人之為人內在的品格。

串起來的話,就是,德行讓最求真理並獲得幸福。

『捌』 「如何讓美德照亮人生」探討道德建設與美好生活的關系

1.百善孝為先等傳統文化美德都是從古代開始慢慢傳承下來的,經歷了時間和歷史的沉澱,我們越來越明白了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也更加註重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培養,這些都是為我們現在的社會生活越來越美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一定要堅持自身的道德建設。

2.美德一定要學會存在自己的內心,不能夠隨意的違背自身的價值觀,當你的價值觀端正之後,你會明白生活中的許多美好,從而能夠慢慢的明白自身的社會以及人生價值,這就是美德能夠照亮人生。祝你萬事勝意!

『玖』 為何說道德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聖人雲:「人無德,天災人禍;地無德,萬物凋落;天無道,地裂天崩,蒼穹盡空。」

老子的《道德經》,短短五千言,卻世代傳誦影響至今。

「缺德」、「損德」、「積德」等,老人總是用這樣的理念教育自己的子孫,我們哪個不是在這樣的傳統氛圍下成長的?但不知從何時起,周圍的人熱衷於金錢,一切都用金錢來衡量,談論起道德,也是說那「德」值多少錢。

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善良和寬容日漸冷漠,真是「人人相見如敵,事事都難如意」,有的人甚至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如今,不能說我們的物質生活不豐富,可以說,只要有錢,可以盡情地享受、放縱自己,但這樣就幸福嗎?問過許多人,答案是否定的。

僅僅能滿足自己的一時慾望,卻滿足不了內心那份渴望寧靜、祥和與愛的感受。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社會,面對層出不窮的生活煩惱,面對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現代人在享受物質的同時,在心靈上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何去何從?是金錢第一,還是誠信重要?是手段第一,還是道德重要?有這樣一樣故事很有含義:

有一次,一個印度人看見一隻蠍子掉進水中團團轉,他當即就決定幫它。

他伸出他的手指捉它,想把它撈到岸上來。

可就在他的手剛夠到蠍子的時候,蠍子猛然蜇了他一下。

但這個人還是想救它,他再次伸出手去試圖把蠍子撈出水面,但蠍子再次蜇了他。

旁邊一個人對他說:「它老這么蜇你,你還救它干什麼?」

這個印度人說:「蜇人是蠍子的天性,而愛是我的天性。

我怎麼能因為蠍子有蜇人的天性就放棄我的天性呢?」

不要放棄愛,不要放棄你的美德,哪怕你周圍的人都要「蟄」你!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那個印度人未免有些傻,那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得失,然而當人人都因為別人的不義而放棄或降低道德的底線時,我們每個人從這個越來越沒有誠信的社會環境里得到的回報將會是什麼呢?我們左右不了別人,但能夠改變自己。

如果一生中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善良而改變了曾經交往過的十個人的話,那麼那十個人又用自己的善行影響十個人,那麼這個世界能不變得美好嗎?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應該把她變得更美好,只有信守心靈中的那份善良才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光明,只要遵守道德才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幸福。

也許我們沒有金錢,也許我們沒有財產,也許我們沒有學問,也許我們沒有權勢,但只要我們擁有高尚的靈魂,擁有精神財富——真誠、善良、寬容、盡職盡責,無論是誰,都能贏得人們的尊重,都能擁有幸福的人生,古往今來,莫不如此。

『拾』 幸福和道德之間有一致性嗎

我覺得幸福和道德之間還是有一致性的。幸福與道德密切相關,但幸福與道德之間的關系令人困惑。社會上有許多好人沒有幸福的現象。還有一句民間諺語說「好人不長壽」。幸福和道德之間是什麼關系? 首先,道德是幸福的重要組成部分。 道德是人類自我實現的一部分。道德顯示人性的善良和狀態。道德人格直接反映了個人生活的目的和意義。幸福來自於在生活中展現自我的滿足感。道德本身是生命本質的體現。

如果一個人不擇手段地獲得了權力,即使他生活得很好,說他很幸福總是很遺憾的。因此,盡管幸福是我們生活的最終目標,但我們在生活中以尊嚴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生活,這是生活的基礎。因此,當我們談論幸福時,我們必須與道德聯系在一起。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完整,更值得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我覺得幸福和道德之間還是有一致性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美德與幸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國經濟是怎麼體檢的 瀏覽:629
婚姻不安是什麼意思 瀏覽:445
男人的婚姻什麼時候脆弱 瀏覽:957
無性婚姻該如何解決 瀏覽:176
愛情中的水果是什麼 瀏覽:756
中國第一美女保鏢為什麼一直未嫁 瀏覽:29
美女說上火了怎麼辦 瀏覽:1000
帶著孩子尋夫哪裡才是幸福的彼岸 瀏覽:643
6位數愛情密碼是多少 瀏覽:437
什麼叫非行政事業編 瀏覽:258
故事領域興趣認證怎麼過 瀏覽:234
健康文胸怎麼穿 瀏覽:635
上海跟杭州哪個城市美女多 瀏覽:568
溫州蒼南人才引進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806
怎麼讓愛情幸福下去 瀏覽:344
公安和國門經濟什麼關系 瀏覽:952
一顆椰棗樹出自哪個故事 瀏覽:709
新泰事業編工資怎麼樣 瀏覽:303
婚姻中有了絕望後怎麼過 瀏覽:682
企業編制如何弄成事業編制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