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建設美麗中國毛概
建設美麗中國要珍惜每一寸國土、建立綠色低碳、提高生產綠色化程度等等。
1、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珍惜每一寸國土,盡可能集中集約利用國土空間,減少對自然生態空間的佔用。
2、要按照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的要求,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結構和經濟體系。
3、要大幅提高生產綠色化程度,改變過去靠大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換取物質財富的老路,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
(1)毛概如何建設幸福中國論述題擴展閱讀
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必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
完善綠色經濟體系。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發展是硬道理,綠色是硬要求。推進綠色發展,必須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切實改變過多依賴增加物質資源消耗、過多依賴規模粗放擴張、過多依賴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的發展模式,從源頭上推動經濟實現綠色轉型,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發展道路。
Ⅱ 求一題毛概:簡述實現中國夢的路徑
「中國夢」的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
當代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的根本要求,相應地,「中國夢」也呈現出這個階段的諸多重要時代特徵。
一是綜合國力進一步躍升的「實力特徵」。
二是社會和諧進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徵」。
三是中華文明在復興中進一步演進的「文明特徵」。
四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價值特徵」。十八大明確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之中,並且強調,「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效。」這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終極價值追求,必將極大提升「中國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實現途徑:
夢想照進現實,關鍵在於行動、在於實干。只有行動第一、實干第一,才能為「中國夢」照進現實打下堅實基礎、提供根本保障。
堅持求真務實。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讓我們今天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同時,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
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就要求我們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和最大實際,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杜絕追求表面文章,不講實際效果、實際效率、實際速度、實際質量、實際成本的形式主義,一步一個腳印地描繪藍圖、實現夢想。
勇於攻堅克難。「中國夢」的實現不會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圓夢的征程中,還必須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可能會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壓力,需要趟過深水區、踏過地雷陣。這會讓我們已經習慣了的行為模式不再管用、不再能用,需要我們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覺悟和熱情,突破制約「中國夢」實現的利益固化的藩籬,消除阻礙「中國夢」實現的不正當行為,為「中國夢」的實現掃清障礙、鋪平道路。
善於開拓創新。從很大程度上說,「中國夢」是以開拓創新為支撐的夢想。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背景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發展中國家的基礎上建設現代化,在13億多人口的國度中實現共同富裕,在為西方主導的世界格局中實現大國的和平發展等等,所有這些都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全新事物、全新探索、全新實踐。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夢」也是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一個嶄新的夢。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滿足於尋常的做法,更不能因循守舊,而要以開拓創新的精神尋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採取新舉措,用創新走出新路,用創新實現新夢。
Ⅲ 如何建設美麗中國毛概
要想建設美麗中國,首先就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法治社會,這些都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