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黑粉病怎麼防治
黑粉病由種子或土壤傳播。為害花序或果實,造成畸形,長出瘤狀物,內有黑粉,在抽穗期開始發生。防治方法:實行輪作;留無病種子作種;開水燙種,先用涼水浸種4~6小時,再移入開水中燙5秒鍾,然後取出沖洗晾乾再播種,或播種前用800倍多菌靈葯液拌種,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燒毀,防止蔓延。
B. 車厘子樹葉上的黑粉是什麼病怎樣防治
摘要 親,您好,這這道問題由我來幫你解答,希望可以幫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C. 慈姑黑粉病,褐斑病,預防用苯醚甲環唑+代森錳鋅+農用鏈黴素+甲霜惡霉靈可以嗎
建議選用甲托、百菌清、多硫、等葯劑預防即可,發生是選用三唑酮或福美雙加苯醚甲環唑或多硫或百菌清、甲托均可。鏈黴素防治細菌性病害,對黑粉病、褐斑病基本沒有效果,甲霜惡霉靈對根腐病、莖腐病等效果較好,對黑粉病防效差,對褐斑病有一定防效
D. 玉米棒病蟲害比較嚴重,該怎麼辦
玉米常見的病蟲害有哪些?怎麼辦?
注意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提高除草力度,並在夏季雨水多時及時排水,能夠有效提升玉米田間的通風性和透光性,促進玉米作物的健康生長。
E. 楊樹黑粉病和銹病的區別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10
F. 果樹上長了很多青苔,用什麼農葯可以清除掉
清除青苔的有效方法:
1、合理密植,通風透光。及時通風排濕,降低泥土表面的濕度,可以減少青苔的發生。
2、科學用肥,促根壯樹。更多選擇生物有機肥施用,應當注意果園土壤的養分均衡。尤其要保持土壤的酸鹼性和透氣性,更多選擇生物有機肥施用,改良土壤,同時補充鈣鎂鋅硼等中微量元素,促進根系的生長、提高吸收利用養分的能力。
3、發生青苔,及時處理。可用32%唑酮·乙蒜素800-1000倍噴施。三天時間可以使青苔逐漸乾枯、脫落營養復壯作物,提高抗逆能力。
主要危害
青苔與水草、其它藻類爭奪養分,過度消耗水體營養,破壞池塘正常的物質代謝,使養殖水體清瘦。水質清瘦的後果:水草生長受抑制;
浮游生物生周期性生長被破壞導致水體藻相失衡,所有這些都會影響小龍蝦、蟹、魚的正常生長。 青苔大量滋長的養殖水體,水質清澈透明,陽光直射池塘。
G. 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防治措施:
玉米黑粉病的防治策略以減少菌源、種植抗病品種為主。玉米絲黑穗病以種子處理為主。具體防治措施為:
1.選用抗病品種①抗黑粉病的品種:農大60、科單102、嫩單3號、遼原1號、海玉8號。②抗絲黑穗病的品種:遼1311、Mo17、吉63、丹玉13、中單2號、中單4號、吉單101、遼單16、遼單18等。
2.加強管理①玉米黑粉病:合理密植、避免偏施、過施N肥,適時增施P、K肥,灌溉要及時,特別是抽雄前後保證水分供應充足。及時防治玉米螟,盡量減少機械損傷。②玉米絲黑穗病:要求播種時氣溫應穩定在12℃以上,地膜覆蓋雖可提早播種,但不能盲目早播。要提高播種質量,盡量創造有利於種子快發芽、快出土、快生長的條件。
3.減少菌源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進行高溫堆肥,合理輪作,不從病區調運種子。這些辦法對兩種病害都有效。但防治玉米絲黑穗病時要求及時拔除病株,防治玉米黑粉病則不要求將病株拔掉,只要求在病瘤未變色之前將其及時摘除,並帶出田外處理。
4.葯劑防治①種子處理。防治玉米黑粉病:可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50克拌50千克種子,或用種子量0.2%的23%絡氨銅水劑拌種。防治玉米絲黑穗病:可用種子重量0.5%~0.7%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或用0.5%~0.7%萎銹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或每100千克種子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400克拌種,或每100千克種子用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240~640克拌種。
H. 黑粉病打什麼葯
抗過敏注射的葯物,最常用的是甘草酸制劑如甘草酸二胺注射液,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復方甘草酸單胺S注射液等等。以往也曾經有注射維生素C注射液,葡萄糖酸鈣靜脈推注等治療辦法,但是因為療效不是很好,所以目前已經基本不採用了。比較強的抗過敏注射液是激素類注射液,比如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注射液或者甲潑尼龍注射液等等。無論是哪種葯物,都應該在專業的醫生指導下應用。
I. 如何防治稻粒黑粉病
防治此病應採取農業防治為基礎、花期噴葯保護為必要手段的綜合防治對策。
(1)農業防治:
選用無病種子,防止種子傳病:無病區要避免從病區調運種子,病區應在無病田留種,防止種子帶菌傳病。
處理種子,減少侵染來源:如果種子帶菌,要進行種子處理。方法有:一是用10%鹽水選種:可以汰除95%以上的病粒。操作時,液面應高出種子面20厘米以上,並要迅速、充分地將種子上下翻攪,隨即撈除漂浮在水面上的病秕粒。漂選完畢,立即用清水將種子洗凈,然後浸種、催芽。二是種子消毒:用強氯精300~500倍液浸種12小時;或用浸種靈5000倍液浸種。
實行輪作,壓低土壤菌量:要盡可能避免制種田過分集中和多年連作,重病田實行2年以上輪作。病田收獲後要進行深耕,將土表病菌埋入土壤。糞肥要充分腐熟後施用,防止肥料帶菌入田,以壓低土壤中菌源量。
適期播種,協調花期相遇:雜交稻制種田要通過調整播種期、調節抽穗揚花期,使之避開低溫陰雨天氣,同時結合使用調節激素如九二〇等,使父母本花期相遇,以縮短感病期,減少發病。
合理施肥,增強植株抗性:增施磷、鉀肥,避免氮肥施用過多過遲。
(2)葯劑防治:一般大田抓住適期防治1次即可;雜交稻制種田、高感品種(組合)則需防治2~3次。用葯1次防治適期在盛花期;用葯2次則第一次掌握在盛花始期,隔2~3天再用第二次。如在盛花始期、盛花期、盛花末期或灌漿初期各治1次,效果則更好。施葯時要嚴格掌握用葯量和用水量。用葯量和用水量過大或過小均影響結實率或防病保產效果。常用葯劑及用量如下:
20%三唑酮乳劑:每667米2用100~125毫升,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每667米2用75~100克。
40%滅病威膠懸劑:每667米2用200毫升。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667米2用100克。
復配劑滅黑1號:每667米2用3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