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幸福是什麼分段

幸福是什麼分段

發布時間:2022-09-03 05:10:06

❶ 幸福在哪裡 分段 要寫大段概括內容

第一段:從開頭到「我們又開始對未來充滿恐懼的期待。」
借口常生活諸多現象設譬說明我們已習慣了提醒災禍,終日充滿
恐懼的期待而忽略了提醒幸福。
第二段:從「人生總是有災難」到「沒有人預報幸福。」
提醒幸福是什麼。
第三段:從「其實幸福和世界萬物一樣」到「就看你是否珍惜。」
幸福的徵兆(特點)。
第四段:從「我們要提高對於幸福的警惕」到完。
寫如何對待幸福。

❷ 如何提高語文課外(內)閱讀能力——小學篇。注意閱讀的是文章或短文,不是詩歌鑒賞能力和作文寫作能力。

指導方法:閱讀方式
精讀(就像老牛的反芻——反復閱讀)、略讀(就像鯨的吞食)、瀏覽(跳躍式閱讀,從材料中迅速吸收有用的信息)。
默讀、朗讀、復述、背誦
一、怎樣閱讀一篇文章
1、初讀課文,學會字詞,了解大意。一、初讀全文,疏通字詞,整體把握內容,解決「寫什麼」的問題。初讀全文,首先要疏通字詞,即要讀准字音,理解生字新詞基本意義,才能了解課文內容。因此,每教一篇課文,首先要指導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的基本意義,為進一步理解生字新詞的深層含義和了解課文內容奠定基矗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課文大意,讀懂課文大致寫了什麼內容。把握課文大意的方法,可以從課文中心句去把握,可以從課文後的練習內容去把握,可以從各段的意思去把握,可以從課文的題目去把握等等。如《草船借箭》,就可以從題目入手去把握課文大意:「誰用草船向誰借箭?」「結果如何?」學生從整體上獲得初步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了對課文的一個大致印象,進一步理解課文就有基礎了。
二、細讀課文,理清結構,讀懂詞句段,解決「怎樣寫」的問題。(一)劃分段落段落結構是一篇文章的骨架。
一篇文章往往是由若干個段落組成。在細讀課文時,要指導學生弄清各段之間的聯系,理清作者的思路,劃分段落。劃分段落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幾種:①按時間順序分段。如《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可抓裝解放以前」和「解放以後」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把課文分成兩段。②按地點(空間)變換分段。如《景陽岡》,可按「在酒店」、「在岡上」地點變換分兩段。也可按「酒店」、「上岡」、「亂樹林」分三段。③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如《飛奪瀘定橋》,其順序是:必須奪橋(開端)→趕到橋邊(發展)→奪橋戰斗(高潮)→繼續北上(結局)。可按這個發展順序分為四段。④按問題或事物的不同性質分段。如《太陽》,可按太陽「遠」、「大」、「熱」、「和人類的關系」分為四段。⑤按人物活動的線索分段。如《小木船》,可按「友誼的形成」、「友誼的破裂」、「友誼的恢復」分為三段。⑥按文章的總分關系的結構分段。如《桂林山水》是「總—分—總」結構,其中分述了兩個方面:水和山。這樣就可以分為三段或四段。此外,不少課文有過渡段,要指導學生考慮它是重在總結上段內容還是重在引導下文,或者考慮它和哪一段的關系更加密切,來劃分它的歸屬。
(二)理解詞句段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是以字詞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它們之間相互依存又相輔相成。了解內容離不開理解語言文字,也只有理解了語言文字才能了解內容,脫離語言文字架空地去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是不可能把課文讀懂讀清楚的。而詞句段是語言文字的主要表現形式,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教會學生如何去理解詞句段。
1. 詞的理解。袁微子先生曾經強調:「字詞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頭等重要的訓練。」進行詞的訓練,首先是理解訓練。理解詞語,並非逢詞都理解,全面開花。有的只要求一般理解,有的則要求重點理解。如何確定重點理解的詞語呢?①表現文章主旨的中心詞語。如《二虎子》中「不慌不忙」一詞。②揭示課文內容或句子意義的關鍵詞語。如《劉胡蘭》一文「那年她才·十五歲」中的「才」字。③用得貼切、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如《草船借箭》一課的最後一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中的「神機妙算」一詞等。確定要理解的詞語之後,還要教給學生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多種,但其中最主要的兩種必須讓學生學會並掌握。其一,比較理解法。如《小蟲和大船》一文「小小的蛀蟲,竟·毀了一艘大船」中的「竟」字,教學時,可把它換成「卻」字,然後比較理解,學生懂得了用「竟」字表示「小小的蛀蟲毀了一艘大船」,這是出乎船主意料之外的,「竟」字在這里用得准確傳神。這是換詞比較理解法,還有減詞比較理解法、添詞比較理解法等。其二,結合上下文理解法。如《桂林山水》中「形態萬千」一詞,上文是「桂林的山真奇妙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這段寫桂林山奇的文字,就是對「形態萬千」一詞在課文中的意思的確切的表述。2. 句的理解。一篇課文,並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要學生一一去理解,那麼,哪些句子應該重點理解呢?①描寫生動或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②表現文章中心或主題的句子;③含義深刻的句子;④地位特殊的句子。如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等。確定理解哪些句子後,同樣要教給學生理解句子的方法。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有:①抓關鍵詞語理解。如對含義深刻和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的理解。②聯繫上下文理解。如對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的理解。③結合課文有關內容理解。如對課文中心句的理解。④變式比較理解。如對描寫生動和含蓄句的理解。
3. 段的理解。要理解段的含義,教師要引導學生既要從全篇著眼,上下聯系,又要分析構成段的詞句的含義、作用,各句之間的關系以及排列的順序。理解段的主要方法是:①抓重點段。一篇比較長的課文,應該抓重點段深入理解。如《飛奪瀘定橋》,重點是「飛奪」。「飛」著重寫「搶時間」、「奪」著重寫「攻天險」。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飛」和「奪」這兩個重點段上深入理解。②抓段內中心句子或重點句。如《冬眠》第二段中心句是「冬眠不是睡眠」、「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抓住這個中心句理解這段含義。理解了中心句的含義,段的意思也就瞭然了。③學一段,帶他段。凡是結構相同或相似的段,可先學一段,然後引導學生依法理解其他各段。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所描寫的「春夏秋冬」各個季節的景色,四段結構相似,可先引導學生理解寫「春」一段,再依法自行讀懂其他各段。
(三)概括段意真正讀懂一篇課文,除了能正確劃分段落,理解詞句段意思之外,還應該教會學生懂得概括段意和歸納中心思想。
概括段意的關鍵在於抓住每段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是概括全段內容的句子。有些段落中心句很明顯,它簡明地概括了段意,這樣就可以直接引用中心句作段意。如《幸福是什麼》第四段,可用「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個中心句作段意。有些中心句則要加以整理才能作段意。如《長城》第一段的中心句「它號稱萬里,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二千多里」。可整理成「長城從東到西有一萬二千多里」作為段意。如果一段內沒有明顯的中心句,就要各個自然段的大意歸納起來,用評價性或概括性的詞句加以提煉表述。這叫做自然段意歸並法。如《少年閏土》第四段,講了雪地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等事,這些事在「我」看來都是未曾聽說過的新鮮事,所以這一段段意可以歸並為:閏土給我講了許多新鮮事。概括段意,語言要力求簡潔、准確。學生學會分段了,能讀懂詞句段了,掌握概括段意方法了,也就解決了「怎樣寫」的問題。
精讀課文,歸納中心思想,揭示文章主旨,解決「為什麼寫」的問題。作者寫文章,都有一個寫作目的,通過一定的材料來表達某種感情,說明一個道理,使讀者受到教育和啟迪,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領會了中心思想,才算是真正讀懂了課文。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確地說出來,有的暗含在文章之中。因此,要學生歸納中心思想時,教師要加以指導,教給方法。一般地說,可從如下
1.緊扣題目。
題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有許多文章,看題目就知道它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如《為人民服務》、《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有的題目,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思想意義,暗示了文章的主題。如《種子的力》一文,就是藉助了種子的力來贊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力量。
2.串聯各段大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貫穿於各段之中。抓住各段的主要意思,這是歸納中心思想的基矗如《偉大的友誼》一課,每一段的內容都是緊扣著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位革命導師的「友誼」來寫的,因此,可把各段大意串起來,就得出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記敘馬克思、恩格斯四十年互相幫助、親密合作,共同創造共產主義理論的事跡,表現了兩位革命導師的偉大友誼。
3.抓中心句。
課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現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文章的總起句,如《桂林山水》的開頭句:「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總收句,如《新年的禮物》的結尾:「弟弟送給老師的,其實算不上什麼禮物,卻又是最好的禮物———是真誠的心啊!」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總理)是多麼勞苦,多麼簡朴!」有的是議論句,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最後一句:「伯父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抓住這些中心句,聯繫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義,便可揭示出中心思想。
4.對比襯托。
①前後對比。課文里如有作者對某事物在不同時間、不同角度進行描述的內容,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進行對比,以突出文章中心思想。如《鳥的天堂》一課,作者前後兩次到鳥的「天堂」。第一次去沒有見到鳥,但所見的榕樹給作者的印象是美麗的,生命力是極強的;第二次去,見到很多顏色各異的鳥。於是得出一個共同特徵:鳥的「天堂」美。由此可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得出:作者寫鳥的「天堂」美,目的是表現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之情。這樣,課文的中心思想就一目瞭然了。②正反對比。如《飛奪瀘定橋》一文中,通過「飛」和「奪」的描寫,表現了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作者為了突出這一中心思想,把敵我雙方的行動作了鮮明的對比。如隔河和敵人賽跑時,同樣的天氣,類似的道路,敵人「只好停下來宿營」,而紅軍卻「仍舊摸黑冒雨前進」。通過正反對比,襯托出了紅軍的大無畏精神這個中心。
一篇課文,總有「寫什麼」、「怎樣寫」和「為什麼寫」的問題。閱讀中,學生能自行解決了這些問題,就算真正讀懂一篇課文了。
從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通過精讀來歸納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和核心。讀一篇文章,不僅要知道它的主要內容,而且應該進一步理解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所寫的人、事、景、物等都屬於主要內容,而作者通過這些主要內容要贊揚的精神、品質,闡明的道理,抒發的情感等,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形式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本形式是:主要內容+思想感情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語言形式是:

贊揚了……精神或品質
抒發了……思想感情
反映了……道德風尚
說明了……的道理
本文通過記敘(描述、刻畫)了…… 揭露了……的問題(或現象)
控訴了……罪行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有以下幾種常用的方法:
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歸納中心思想最常見、最基本的方法,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不是直接點出來的,而是通過文章所記敘的具體的人或事去體會,去理解概括出來的。所以,歸納這一類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在認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先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作者寫了些什麼,然後再分析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麼,最後才能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金色的魚鉤》一文,主要記敘了長征途中一炊事班長接受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為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跡。通過對文章的主要內容的分析,我們感受到炊事班長身上體現出的可貴品質。因此,從文章的主要內容出發,本文的中心思想應概括為:這篇文章記敘了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接受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為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現了紅軍戰士忠於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抓住重點段落概括中心思想。
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總是把與中心思想有密切聯系的內容作為重點來進行詳細描寫,也就是說,文章的重點段落是最能體現中心思想的內容。因此,我們在閱讀中如果能抓住重點段落進行認真分析、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能很快地被領悟出來。
例如:《少年閏土》一課,可分為五個段落,通過分析比較,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寫閏土給「我」講捕鳥、拾貝殼、看瓜、看跳魚等有趣的生活。歸納中心時要緊緊抓住這一段,進一步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一段?從中我們能感受到什麼?這樣一來,文章的中心就顯現出來了,即課文通過「我」對30年前和閏土之間的一段生活的回憶,刻畫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
分析中心句概括中心思想。
有些中心句,不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點明了文章的中心,表達了作者喜怒哀樂的情感。在閱讀文章時,只要緊緊抓住這些關鍵的中心句,就不難歸納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中心句的出現有著一定的規律。有時中心句在文章的開頭,起著總括全文、揭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時中心句在文章的結尾,起著點明中心思想的作用;有時中心句出現在文章的中間;有時中心句在文章中會反復出現幾次。例如:《落花生》: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句就是點明文章中心的句子。透過這個中心句,可以體會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再如:《難忘的一課》中「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貫穿全文。從這一句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文章表達了台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通過分析人物的言行、心理概括中心思想。
寫人的文章常常通過對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再現人物的某種精神和品質,來完成作者所要達到的寫作目的。因此,我們在閱讀這類文章時,只要注意抓住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等方面的內容,仔細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自然顯現了。
例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受到的愛。我們只要抓住文中對母親和父親的語言及「我」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就能夠領悟到「精彩極了」時母親慈祥、鼓勵的愛,「糟糕透了」是父親嚴格要求的愛。從「我」的心理感受的變化,看到父母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在兒童成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分析題目概括中心思想。
有些文章的題目本身就體現了中心思想,我們根據題目,結合文章的主要內容,稍加發揮,就可以概括出中心思想。如《向命運挑戰》《為人民服務》就點名了中心,《梅花魂》《金色的魚鉤》暗示了中心,只要把這些題目加以拓展,或結合課文內容挖掘題目的深沉含義,就能夠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
感悟議論和抒情部分,概括中心思想。
有些文章,在記敘中穿插議論和抒情,這些議論和抒情的句子,往往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在閱讀中,要重點體驗和感悟這些議論和抒情部分,從中分析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草原》一文的最後一句「是啊!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就充分體現了蒙漢人們團結友好、情深意厚這一中心思想。

❸ 幸福是什麼課文分段,快點,是作業!

去去去去去去去

❹ 如何教會學生讀懂一篇課文,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

九義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讓他們自己去讀懂一篇篇課文,逐步培養閱讀能力。如何教會學生讀懂一篇課文,使之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呢?一般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初讀全文,疏通字詞,整體把握內容,解決「寫什麼」的問題。初讀全文,首先要疏通字詞,即要讀准字音,理解生字新詞基本意義,才能了解課文內容。因此,每教一篇課文,首先要指導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的基本意義,為進一步理解生字新詞的深層含義和了解課文內容奠定基矗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課文大意,讀懂課文大致寫了什麼內容。把握課文大意的方法,可以從課文中心句去把握,可以從課文後的練習內容去把握,可以從各段的意思去把握,可以從課文的題目去把握等等。如《草船借箭》,就可以從題目入手去把握課文大意:「誰用草船向誰借箭?」「結果如何?」學生從整體上獲得初步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了對課文的一個大致印象,進一步理解課文就有基礎了。
二、細讀課文,理清結構,讀懂詞句段,解決「怎樣寫」的問題。(一)劃分段落段落結構是一篇文章的骨架。
一篇文章往往是由若干個段落組成。在細讀課文時,要指導學生弄清各段之間的聯系,理清作者的思路,劃分段落。劃分段落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幾種:①按時間順序分段。如《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可抓裝解放以前」和「解放以後」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把課文分成兩段。②按地點(空間)變換分段。如《景陽岡》,可按「在酒店」、「在岡上」地點變換分兩段。也可按「酒店」、「上岡」、「亂樹林」分三段。③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如《飛奪瀘定橋》,其順序是:必須奪橋(開端)→趕到橋邊(發展)→奪橋戰斗(高潮)→繼續北上(結局)。可按這個發展順序分為四段。④按問題或事物的不同性質分段。如《太陽》,可按太陽「遠」、「大」、「熱」、「和人類的關系」分為四段。⑤按人物活動的線索分段。如《小木船》,可按「友誼的形成」、「友誼的破裂」、「友誼的恢復」分為三段。⑥按文章的總分關系的結構分段。如《桂林山水》是「總—分—總」結構,其中分述了兩個方面:水和山。這樣就可以分為三段或四段。此外,不少課文有過渡段,要指導學生考慮它是重在總結上段內容還是重在引導下文,或者考慮它和哪一段的關系更加密切,來劃分它的歸屬。
(二)理解詞句段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是以字詞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它們之間相互依存又相輔相成。了解內容離不開理解語言文字,也只有理解了語言文字才能了解內容,脫離語言文字架空地去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是不可能把課文讀懂讀清楚的。而詞句段是語言文字的主要表現形式,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教會學生如何去理解詞句段。
1. 詞的理解。袁微子先生曾經強調:「字詞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頭等重要的訓練。」進行詞的訓練,首先是理解訓練。理解詞語,並非逢詞都理解,全面開花。有的只要求一般理解,有的則要求重點理解。如何確定重點理解的詞語呢?①表現文章主旨的中心詞語。如《二虎子》中「不慌不忙」一詞。②揭示課文內容或句子意義的關鍵詞語。如《劉胡蘭》一文「那年她才·十五歲」中的「才」字。③用得貼切、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如《草船借箭》一課的最後一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中的「神機妙算」一詞等。確定要理解的詞語之後,還要教給學生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多種,但其中最主要的兩種必須讓學生學會並掌握。其一,比較理解法。如《小蟲和大船》一文「小小的蛀蟲,竟·毀了一艘大船」中的「竟」字,教學時,可把它換成「卻」字,然後比較理解,學生懂得了用「竟」字表示「小小的蛀蟲毀了一艘大船」,這是出乎船主意料之外的,「竟」字在這里用得准確傳神。這是換詞比較理解法,還有減詞比較理解法、添詞比較理解法等。其二,結合上下文理解法。如《桂林山水》中「形態萬千」一詞,上文是「桂林的山真奇妙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這段寫桂林山奇的文字,就是對「形態萬千」一詞在課文中的意思的確切的表述。
2. 句的理解。一篇課文,並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要學生一一去理解,那麼,哪些句子應該重點理解呢?①描寫生動或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②表現文章中心或主題的句子;③含義深刻的句子;④地位特殊的句子。如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等。確定理解哪些句子後,同樣要教給學生理解句子的方法。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有:①抓關鍵詞語理解。如對含義深刻和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的理解。②聯繫上下文理解。如對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的理解。③結合課文有關內容理解。如對課文中心句的理解。④變式比較理解。如對描寫生動和含蓄句的理解。
3. 段的理解。要理解段的含義,教師要引導學生既要從全篇著眼,上下聯系,又要分析構成段的詞句的含義、作用,各句之間的關系以及排列的順序。理解段的主要方法是:①抓重點段。一篇比較長的課文,應該抓重點段深入理解。如《飛奪瀘定橋》,重點是「飛奪」。「飛」著重寫「搶時間」、「奪」著重寫「攻天險」。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飛」和「奪」這兩個重點段上深入理解。②抓段內中心句子或重點句。如《冬眠》第二段中心句是「冬眠不是睡眠」、「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抓住這個中心句理解這段含義。理解了中心句的含義,段的意思也就瞭然了。③學一段,帶他段。凡是結構相同或相似的段,可先學一段,然後引導學生依法理解其他各段。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所描寫的「春夏秋冬」各個季節的景色,四段結構相似,可先引導學生理解寫「春」一段,再依法自行讀懂其他各段。
(三)概括段意真正讀懂一篇課文,除了能正確劃分段落,理解詞句段意思之外,還應該教會學生懂得概括段意和歸納中心思想。
概括段意的關鍵在於抓住每段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是概括全段內容的句子。有些段落中心句很明顯,它簡明地概括了段意,這樣就可以直接引用中心句作段意。如《幸福是什麼》第四段,可用「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個中心句作段意。有些中心句則要加以整理才能作段意。如《長城》第一段的中心句「它號稱萬里,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二千多里」。可整理成「長城從東到西有一萬二千多里」作為段意。如果一段內沒有明顯的中心句,就要各個自然段的大意歸納起來,用評價性或概括性的詞句加以提煉表述。這叫做自然段意歸並法。如《少年閏土》第四段,講了雪地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等事,這些事在「我」看來都是未曾聽說過的新鮮事,所以這一段段意可以歸並為:閏土給我講了許多新鮮事。概括段意,語言要力求簡潔、准確。學生學會分段了,能讀懂詞句段了,掌握概括段意方法了,也就解決了「怎樣寫」的問題。
三、精讀課文,歸納中心思想,揭示文章主旨,解決「為什麼寫」的問題。作者寫文章,都有一個寫作目的,通過一定的材料來表達某種感情,說明一個道理,使讀者受到教育和啟迪,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領會了中心思想,才算是真正讀懂了課文。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確地說出來,有的暗含在文章之中。因此,要學生歸納中心思想時,教師要加以指導,教給方法。一般地說,可從如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通過精讀來歸納中心思想。

❺ 我的發小兒這一篇作文400字左右要分段

考場作文寫作技巧(開頭技巧和結尾技巧) 中考作文開頭技巧集錦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頭在文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提煉中心,完整結構,吸引讀者。它能使文章錦上添花,令閱卷者倦處生神。這種說法並不誇張。因此,作文時多花費點時間、多動點腦筋,寫個好的開頭,是十分必要的。請看來自中考滿分作文的精彩開頭: 1.落筆入題,總領全篇 例1.小時候,對印在連環畫、賀卡上那些「揮著翅膀的孩子——天使」愛得痴迷。那純潔的,絨棉似的白翅膀是一切美好的象徵,它裝飾著我兒時的夢。(重慶滿分文《白翅膀裝飾著我的夢……》開頭) 這篇文章一開頭就交代自己喜歡白翅膀,並用「它裝飾著我兒時的夢」既照應文題,又領起下文。這種開頭能給人乾脆利落,入題快捷,不枝不蔓的感覺。應為考場作文開頭的首選方法。 2.序引題記,醒人耳目 例2.葉子,是不會飛翔的翅膀;翅膀,是落在天上的葉子。(重慶滿分文《翅膀,落在天上的葉子》題記) 這個題記採用比喻的方法來揭示「翅膀」和「葉子」的關系。「翅膀」和「葉子」怎麼可以劃上等於號呢?這個疑問,猶如一個謎團,一下子勾起閱讀者的好奇心,只有當你讀完全文才知道這是一篇「丑小鴨變成小天鵝」翻版的童話故事,作者用一個落葉代替「丑小鴨」,寫他的無悔選擇,寫他的執著夢想,寫他的美好心靈,新穎獨到,讓人耳目一新。 3.寫景烘托,渲染心情 例3.又是炎夏了,開始有知了叫了。(北京滿分文《動力來自那雙眸子》開頭) 這篇文章不落別人窠臼,獨辟蹊徑,從小處切入,從一雙具體可見、可感的「眸子」切入,來寫一位數學教師的目光情感的傳達,給班上的每一位學生所帶來的陽光般的溫暖和突飛式的進步。此處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既渲染了特定的氣氛,襯託了人物的心情,又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4.巧用對比,說明問題 例4.早晨8點剛過,一位怒容滿面的媽媽就扯著一個個子高高的男孩推開了張教授辦公室的門。一進門,媽媽就開始向張教授數落孩子的不是。而那個男孩似乎滿不在乎,總是抬著頭看天花板,身體還在不停地晃動著。時不時的還回上一句表示反對。(山東萊蕪滿分文《其實並不是這樣》) 文章開頭大肆渲染母親眼中孩子的「不好」,可到了教授那裡,教授反而輕易地就指出了孩子的「優點」,這樣的對比,只能說明一點,其實並不是孩子不好,是「母親」的眼光有問題,教育孩子的思想有問題。 5.反向立意,別出心裁 例5.我是魔鬼,是一個心中住著天使的魔鬼。(山東濱州滿分文〈讓天使永駐心中〉開頭) 文章題目是「讓天使永駐心中」,可開頭就是一句「我是魔鬼」,讓人感覺奇怪。再往下,第個段落的開頭句都是「我是魔鬼」,一直到最後,細讀才會領略到此反向立意的妙處是在突出「安琪兒」。 6.角度新穎,情理交融 例6.「王蜂一口針,橘子兩邊分。世間痛恨事,最毒淫婦心。」自從《水滸》一問世,人們便拿此評價其中的人物——潘金蓮。這個人物形象成了人們心目中心狠手毒的「淫婦」、「盪婦」的典型。 潘金蓮你實在是冤枉啊!(山東萊蕪滿分文《其實並不是這樣》開頭) 小作者將人們熟悉的《水滸》故事寫入作文,讀來卻不覺重復。此處引用《水滸》開頭,巧妙引出議論對象——潘金蓮,既顯自己的文化底蘊,又能將此與自己的觀點形成對比,合情合理。 7.句式工整,含蓄蘊藉 例7.曾經留戀「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英雄幸福,曾經追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幸福;也曾經探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志士幸福。但是我畢竟是我,我要去采擷最美麗的幸福,來點綴無悔的青春!於是,我乘上幸福專列,開始了尋找幸福的路程。(山東濟寧滿分文《乘上幸福的列車》開頭) 文章開頭詩文的引用,使文章的語言古雅流暢而充滿詩意,意蘊豐腴而耐人尋味。 8.比喻扣題,主旨凸現 例8.每個人降臨人世時都沒有翅膀,惟有讀書才能使生命飛翔。(重慶滿分文《讀書——生命飛翔的羽翼》開頭) 這章的思路相當開闊,一般人很少將讀書和「翅膀」話題聯系在一起,考生一開頭以比喻句「每個人降臨人世時都沒有翅膀,惟有讀書才能使生命飛翔」開啟下文,很好地凸現了文章的主旨「讀書——生命飛翔的羽翼」。 9.起興開頭,直奔主題 例9.雄鷹擁有翅膀,就能展翅高飛;飛機擁有翅膀,就能翱翔藍天。我也幻想有一對翅膀,風雨中讓我展翅飛翔,沒有誰能把我阻擋飛越世界的夢想。(重慶滿分文《假如給我一雙翅膀》開頭) 此開頭由雄鷹、飛機起興,傾訴「我」對夢想的執著之情,為下文描繪那些擁有翅膀的種種理由設置了懸念。 10.排比開頭,注入詩韻 例11.雲卷雲舒,卷舒的是心靈的純凈無暇;雁過雁往,過往的是人性的清姿麗影;花開花落,開落的是靈魂的郁秀芬芳。(山東日照滿分文《給我一個懂你的機會》) 作者文筆優美,此開頭選取了自然界中幾個畫面進行描寫,用語典押,句式整齊,朗朗上口,富有韻味。 11.一線串珠,珠珠潤豐 例11.幸福是什麼?(山東濟寧滿分文《幸福小語》) 文章以「幸福是什麼?」開頭,獨句成段,發人深思,引起下文。下文分別用「司馬遷說」「陶潛說」「李太白說」「劉禹錫說」「陳景潤說」「林肯說」「甘地說」「我說」來高度概括8個人的幸福觀,起到了「萬箭攢射」的效果。作者豐厚的積累可見一斑。 12.論壇形式,新奇無比 例12.【主題帖子】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微笑著的閃著淚光的雙眼;是耳邊親切的問候;是孩子們在沙灘上玩耍;是風燭殘年的老人攜手夕陽;是全家人圍成一桌在中秋之夜享受天倫……一千個人對「幸福」就會有一千種詮釋,正象一千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信請到「幸福」論壇里轉一轉。)(天津滿分文《論壇里的「幸福水」》開頭) 此開頭從論壇「主題帖子」開始,用設問句引起讀者注意,用排比句巧作道理論證,用「一千個人對『幸福』就會有一千種詮釋,正象一千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概括自己對幸福的觀點。新鮮的形式,巧妙的開頭,實在是高招!

❻ 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有哪些

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是什麼?▲關於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關於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倒敘插敘 對比襯托卒章顯志 象徵襯托想像聯想照應 寓情於景 托物言志 反襯烘托托物起興 美景襯哀情 渲染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數量不限▲什麼叫敘述?敘述有什麼作用? 敘述是作者通過一般性的陳述,介紹、交待人物、事件、環境及其發展演變過程的表達方法。回答「是什麼」的問題。▲敘述有哪些種類和方法? 敘述有兩類:一是概括敘述、一是具體敘述,概括敘述又叫簡述、略述、就是用簡單的筆墨對人物、事件、環境加以介紹、給讀者提供一個大概的印象。具體敘述又叫詳述、細述,就是用詳盡的筆墨對人物事跡、環境作詳細交待。 敘述的方法有四種:順敘、倒敘、插敘、補敘。順敘,是按照事件的發展過程或人物經歷的自然順序進行敘述的方法。它符合人們一般的認識習慣、條理清楚、脈絡分明,易於將人和事敘述完整。倒敘、又叫倒插筆。是把事件(人物)的結局或發展過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斷提到前邊敘述,然後按順敘的方法進行敘述的方法。倒敘有三種情況。一是把結局提前、二是把某個片斷提前、三是用回想回憶的方式進行,將作者的感受用敘述在文章前邊表達出來。用倒敘的優點在於:可以造成懸念、使文章結構富於變化。插敘,就是在敘述進行中插進另外一段敘述。插敘能充實文章內容、豐富故事情節。插敘也有三種情況:一是插進來的內容是和所敘述的內容有關的以先發生的事情。這種插敘又叫追敘.二是插進來的內容是對所敘述內容的補充,注釋。這種插敘習慣上又叫補敘。再一種情況是插進來的內容在表達順序上與原敘述的順序相反,這種情況又叫逆敘。▲敘述常用那些人稱? 常用的敘述人稱有三種: 第一人稱——我、我們;第三人稱——他、他們和第二人稱——你、你們。▲在敘述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①要線索清楚。確定一定的線索,才能理絲有緒,無論多麼復雜的情況,都能自成條理。②要交待明白。敘述要達到告訴讀者「是什麼」的目的,就要把握敘述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這樣讀者才會得到一個完整、清晰的印象。③要詳略得當。敘述一件事,對它發展過程的每個階段不能平均用力量,敘述幾件事,也要有個側重點。要根據文章的具體情況,做到詳而不雜,細而不荒,簡而不陋。④要波瀾起伏「文如看山不喜平」。要善於交替使用各種敘述方法,運用抑揚、快慢、斷讀、離合等技巧,使敘述峰巒起伏,跌宕多姿。▲什麼叫描寫?描寫有什麼作用? 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的狀態、動作、景物的性質、特徵、環境的色彩、布局等具體地描繪出來。它回答的是「怎麼樣」的問題。具體、形象、生動地再現客觀事物,給人以親臨其境的真實感。 描寫的作用是:①展現自然景色的風貌;②展現人物的形態、舉止、言談及內心世界,③展現人物活動的背景或具體環境。④喚起人們的審美情緒,影響人們的感情,加深人們對客觀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描寫有哪些類型?有四種類型: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什麼叫人物描寫?人物描寫包括哪些種類?有什麼要求? 人物描寫包括:①肖像描寫。即對人物的音容笑貌、衣著服飾、神情姿態等外部特徵寫。肖像描寫的方法很多,從描寫的角度上說:有通過作品中人物介紹進行描寫,有通過不同人物對比進行描寫,有側面烘托的描寫;從描寫的手法上說,有一次完成的描寫,有靜態的描寫和動態的描寫;從運用筆墨的程度上說,有精雕細刻的工筆描寫,也有輕描淡寫的白描。肖像描寫的要求是:一要以形傳神,抓住外表上富有代表性的特徵;二要獨特、新巧、切忌因襲雷同。 ②行動描寫。即對於人的具體行動的描寫。行動描寫的要求是:要具體、生動展示出人物行動的方式方法和步驟,圓滿地回答人物「怎麼樣做」的問題。 ③語言描寫。即用個性化的語言表現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描寫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獨白。(作品中人物自言自語),一是對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互問互答)。搞好語言描寫,首先語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處境、思想和性格特徵,使人看後相信這個人只能這樣說話:其次,語言要准確、簡潔、傳神。 ④心理描寫。即直接描寫人物在特定環境中內心活動的方法。它是對人物的思想感情、理智、整個精神世界的直接透視,能較好地把人物內心最隱蔽的東西暴露出來。 心理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心理剖析;用語言、行動顯示;用夢境、幻覺表現等。進行心理描寫必須注意:一不要把作者的感情強加給人物;二要鋪墊好寄託心理活動的必要的環境條件;三要與其它描寫方法交錯穿插,不宜作過長、靜止、單調的心理描寫。▲什麼叫環境描寫?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環境描寫,指的是對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發的感情發生直接關系的客觀外界條件的描寫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 環境描寫的作用是:①顯示作品背景、點明時間、地點及社會背景;②襯託人物性格、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推進情節發展,增加故事的真實感;④突出文章主題,反映社會生活;⑤抒發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懷。▲什麼叫場面描寫?場面描寫的方法有哪些?場面描寫有什麼要求? 場面描寫:是指對人物之間在一定時間和環境中所形成的相互關系而構成的生活畫面的描寫。或可以說是人物描寫的綜合形式。 場面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鳥瞰式,即從整體著眼、較全面地、概括地寫出場面的總的景象和總的氣氛。這種方法,不求點上的細微,而求面上的廣度,關鍵是寫出一個完整的藝術畫面。另一種是特寫式。即把場面中具有代表性、特徵性的典型情景、集中、細致地突現出來。 場面描寫的要求有兩點:一、 寫同一時間,同一環境下所發生的事件,要注意它的四周,把時間、地點等跟人物結合在一處,要有人還要有畫面。二、截取事件過程的橫斷面,要寫出動靜之態,顯示人物之間的關系。▲什麼叫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 細節描寫,即對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義的細微末節的刻劃與描繪。 細節描寫的作用很大:①可以促成情節的曲折和復雜;②可以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③可以展現環境景物的獨有特徵;④可以增強主題的表現力。▲描寫的方法和要求是什麼? 常見的描寫方法有六種,即: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工筆描寫和白描,表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都是從描寫時所站的角度上說的。直接描寫又叫正面描寫,它是從正面描寫人物,事物和環境,使其形貌直接地顯現出來。間接描寫又叫側面描寫。它不直接描寫對象本身,而是借描寫其它,間接烘托出要描寫的對象。因此,人們又叫這種方法為「烘雲托月」法。工筆描寫與白描,是從描寫的程度上來說的,工筆描寫,即濃筆重彩、精雕細刻的描寫。白描、即輕描淡寫,簡單的勾勒。 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是從描寫對象的變化上來說的,靜態描寫,即對平面、靜止的人物與景物的描寫。動態描寫,則是對人物或景物發展變化的情態的描寫。 描寫的要求有以下幾點:①要真切具體。也就是要抓住描寫對象的特點進行描寫,使其狀態、色彩、情調躍然紙上。②要選好角度。描寫的角度有好幾種:旁觀者的角度,當事人的角度,見證人的角度。選角度要從自己的獨特感受出發,要符合人們觀察認識事物的通常邏輯、要注意以點帶面。③要精煉生動。精煉即語言精確、凝煉,生動即文字活潑形象。▲什麼叫抒情?抒情有什麼作用?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發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作用是:①以情動人、增強文章感染力;②開拓意境,表現和深化主題思想;③渲染氣氛,顯示行文格調,貫通文章意脈。▲抒情的方法有哪些?①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意,即作者直接傾吐自己的感情。②即事抒情,又叫敘述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動情,將感情融人敘事之中的一種抒情方式;③借景抒情,又叫寓情於景或描寫抒情,即作者把感情寄託在景物描寫之中,以景物的形狀、色彩濃度、格調表達感情。④議論抒情,又叫寓情於理。即把感情寓於道理之中,藉助說理表達思想感情。▲抒情的要求是什麼? ①要有真情實感,不可為文造情、無病呻吟;②要同內容和諧一致、保持一致格調、形成有機聯系;③要有積極、健康的情趣。▲什麼叫議論?議論的作用是什麼? 議論,即分析評論客觀事物,表現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議論的作用是:①增強文章表達效果,提高戰斗性;②明確文章主題,揭示蘊含的思想意義;③貫通文脈緊湊篇章結構。▲議論的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議論方法有:①夾敘夾議。即一邊敘述一邊議論。可先敘而後議,亦可先議而後敘。要把議和敘緊密聯系,使議出自敘,言簡意賅、靈活、自然。②寓理於情,即把議論融入抒情之中,借抒情闡發道理。③借端生議,就是由所描繪的事物聯想發揮而進行議論。這種議論必須與所描述的事物有內在聯系,同時又要聯想開去不拘泥於 描述對象的本身。 ④ 寓議論於篇外。即,在文章開篇或結尾之處,加上一種既有獨立性,又與篇章內容有某種聯系的議論文字。除此之外,還有引證代議,發問提議等。▲什麼叫說明?說明有什麼作用? 說明即用言簡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把人物的經歷特點表述明白。 說明的作用是:①在議論文中用它交待論據;②在記敘文中用它起注釋作用;③在新聞中,用它介紹背景材料,加強內容表達;④在科學報告或教科書中,用它表述科學知識或事物。▲說明的方法有哪些? 說明事物和事理的方法很多,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定義說明法:也叫下定義。有時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問題,往往用簡明扼要的話給事物下定義,使讀者對被說明對象有個明確的概念。 數字說明法:也叫列數字。有時為了便於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用一些數字來准確地、科學地加以說明。 比較說明法:也叫做比較。為了說明某些抽象的或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用具體的或大家比較熟悉的事物進行比較,往往能增強說明事物的效果。例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一文中,為了說明宴會廳的建築面積,作者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有五千個席位的宴會廳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積有七千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還大,設計的精巧也是罕見的。」 比喻說明法:也叫打比方。用人們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可使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形象,有助於人們了解被說明事物的特徵。 舉例說明法:也叫舉例子。就是用列舉事實的方法,把比較復雜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說得具體明晰、通俗易懂。 分類說明法:也叫分類別。要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運用分類說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標准,對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別加以說明。 引用說明法:也叫引資料。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例如《中國石拱橋》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張嘉貞的話,說明趙州橋的設計和施工巧妙絕倫。此外,還有問答說明、描述說明、圖表說明等▲說明需要注意哪些問題?①要把握說明對象的特點:②要善於說出事物的疑似之處;③說明要客觀地進行;④說明要用淺顯,准確、詳盡的文字。▲文章開頭的作用一)、開門見山 落筆扣題所謂「開門見山」,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指的是直截了當地切入要旨。如《白楊禮贊》一開頭就觸及題旨:「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這種寫法乾脆利落,入題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學所青睞。(二)、引用經典 彰顯底蘊開頭引用警句、名言、詩句或俗語、諺語等,能增強開端的氣勢,使人感到崢嶸、高遠,達到吸引讀者、突出中心的效果。如下例幾種常用的:1.詩詞開頭以詩句開頭,氣勢磅礴,震撼人心。如:「莫等閑,白了少年頭。」我的爸爸四十多了,白了頭,可是依然很平凡……2.俗語開頭俗語是孩子們所熟悉的,以此開頭,倍感親切,激發興趣。如:中國有句俗語說:「三棒槌打不出一個屁來。」我的爸爸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3.名人名言開頭這種開頭法不僅使你所要表達的意思簡明扼要,言簡意豐,而且能集中地表達文章的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一學生寫《自信》:著名科學家愛迪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是的,擁有自信,不斷努力,就能獲得成功。4.故事導入引用一則典故或現實生活中的小故事來開頭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如一學生寫《寬容》時,這樣開頭:「一位理發師正在給周恩來總理刮臉,由於周總理咳嗽了一聲,理發師不小心將他的臉刮破了,這時理發師緊張不已,以為周總理會大發雷霆。想不到,周總理卻很抱歉地說:『這不關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給你打個招呼,你就不會刮破我的臉了。』這樣一句暖人的安慰,我們可以從周總理身上看到可貴的品質——寬容。」5、聲音開頭對話、琴聲、風聲、雷聲等等,都可以用來開頭,信手拈來,渲染氛圍。如:「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每當耳邊響起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像遇見了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樣,感覺格外親切。(三)、精闢修辭 韻味悠長用修辭手法開頭,易抒寫作者心靈的感悟,引發讀者賞讀的情趣。1.比喻 開頭設喻,以引起讀者對要說明的事物或道理的興趣。如《中國石拱橋》開頭:「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2.對比 用對比來開頭的方法,可以加強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題。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沒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反之,那些懶惰昏庸的人,則無法成就事業,由此可見,勤則成事,惰則敗業。3.排比 用排比句開頭,句式整齊,語勢鏗鏘,促人賞讀。如:假如我是小鳥,我會記住那出生時的巢穴;假如我是樹苗,我無法忘記那滋養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為我記憶中的烙印……4.設問 設問開頭,鋪排文氣,先聲奪人。如:為什麼服裝設計師總要千方百計地設計一套又一套的時裝?為什麼我們的祖國在前進的號角中總夾雜著這樣一句話——提倡科技創新?為什麼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不沿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築的風格?一切的一切,只因為時代在變化,人的思想也在變化。時裝要迎合時代潮流,發展要與時俱進,生活賦予了我們創新的動力。(四)、借物聯想 引發情趣文章的開頭或從遠到近,或由此及彼,從別的事物寫起,再聯想到要寫的事物上來,藉以烘托要寫的事物。如一學生這樣寫《路》:日常行走的路有大路、小路之別,人生之路有正路、歧路之分。人,應該擇路而行。(五)、巧設懸念 曲徑通幽開頭設置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引起讀者的關注,激發讀者的興趣,同時增加文章的曲折,顯現布局之美。如一學生寫《感受生活之美》:「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靜,偌大的房間里,只能聽得見我微弱的呼吸聲。」(六)、名人作答 啟人深思採用名人作答的方式展開文章,有利增強開端氣勢,給人高遠之感。如一學生如此寫《幸福》的開篇:有人問:幸福是什麼?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尼采認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蟲、石頭一齊吞下肚,卻毫不惡心,這種人是最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卻認為:「擁有無窮的財富和威力,而且能夠處事不驚,那才是真正的幸福。」(七)、場景描寫 渲染氣氛描寫法即藉助某種修辭或某種描寫技法,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渲染氣氛,烘托氛圍,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開端做好襯托鋪墊。請看《考試》一文的開端:教室外,呼嘯著的北風挾著密集的雨點撲打在牆上,「嚓、嚓」地響,教室內,一場全能競賽考試進行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八)、交代要素 引人入勝交代要素式也是寫作文較為常見的一種開頭形式,即交代記敘文的幾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如《捉魚》一文的開頭:「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小辰拿著小盆,拎著小桶來到一條小溪邊圍壩捉魚。」這樣開頭可以讓讀者清楚地了解到記敘文的幾要素,為下文展開故事情節作準備。(九)、介紹背景 蓄勢待發以介紹情況、交代背景的方式開篇,可以讓讀者充分了解事情原委,有利於對整篇文章的正確、順利解讀。這種方法主要用於寫一些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文章。如《火燒赤壁》一文的開頭:「東漢末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想奪取江南東吳的地方。東吳的周瑜調兵遣將,駐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對。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這個開頭,使讀者看了以後,對兩軍相對峙的形勢、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即將發生的事一目瞭然。(十)、概括內容 凸顯主旨開頭總領全文,下文則圍繞著它進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比較有條理,而且可以讓讀者迅速了解文章梗概,一睹為快,為下文的閱讀埋下情感基調。如作文《春花朵朵》一文的開頭:「五講文明的春風,吹開了學校這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的朵朵春花。讓我們從這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摘取幾朵,領略一下那滿園春色吧!」(十一)、巧用倒敘 暗渡陳倉即文章開頭先寫出事情的結果,再寫出事情的原因和經過,以造成懸念,增強文章的吸引力。請看一學生如何寫《異鄉情懷》:獨立小院,月光如水,靜靜地流瀉在我的身邊,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涼,引起了對你的不盡的思念!曾記得也是這樣一個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開往異鄉的列車……(十二)、抒發感情 先聲奪人即文章一開頭就將作者的親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發出來,直抒胸臆,渲染氣氛,達到以情感人。如一學生在《誠信》開頭寫道:「如果人生是一趟賓士的列車,那麼誠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輪子;如果說人生是一條航行中的大船,那麼誠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背囊,它將伴你永遠前行。」常言道:「文無定法」。是的,作文的開頭往往是由作文的內容、體裁、讀者對象、構思技巧和作者的寫作功底等綜合因素所決定,並無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壞的標准只有一個,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否為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服務,能否吸引讀者讀下去。我們學生朋友要善於結合實際,靈活變通,巧妙派生,才能寫出好的開篇。▲結尾的好處記敘文以記為主,文章主旨往往在最後提示,即議論抒情部分。所以記敘文的結尾作用是1、點明主旨,揭示主題(卒章顯志)。2、畫龍點睛、深化主題。3、首尾呼應。4、結尾點題目。▲詞語的感情色彩感情色彩指定義所附帶的展示褒貶態度的色彩。詞的感情色彩同詞的意義關系密切,詞義對客觀事物有肯定評價的,一般有褒揚的感情色彩,如「英雄,秀美壯麗」等。詞有對客觀事物有否定評價的,一般有貶斥的感情色彩,如「奸賊,陰險,乾巴巴」等。大部分詞的詞義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無所謂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也就沒有感情色彩,或者說感情色彩是中性的,如「人,山,河,運動,社會」等。▲閱讀文章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後,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後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並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法一:段意合並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內容。把每段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兩點:1、各段大意之間,有的要加上一些過渡詞語,以便讀起來通順貫。2、要區分重點段落和非重點段落,做到有詳有略,有的甚至可以捨去。法二:要素串連法。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果)等基本要素。把這幾個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詞語串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飛奪瀘定橋》就可以這樣來概括主要內容。法三:問題概括法。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順序寫的。讀寫一篇文章,我們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把這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窮人》一文,讀後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桑娜在等丈夫回來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她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想的?為什麼她會這樣想?丈夫回來以後,她又是怎麼想的?一一回答這些問題,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法四:標題追溯法。有些以內容命題的文章,我們可以根據標題去閱讀,追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叫「標題追溯法」。如《偉大的友誼》一課,我們抓住標題便可追溯到主要內容。法五:內容藉助法。這種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來總結方要內容。如《養花》一課,結尾的「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總結了全文的主要內容。總之,不管運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先認真閱讀課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正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各種方法結合運用,效果更好。▲什麼叫文章的表達順序?比如:總分總、總分、分總還可以是:時間順序、邏輯順序、空間順序或者:從上到下、由遠及近之類的寫了以上這些後在寫上文章具體先講了什麼再講了什麼,一定要注意與前面寫得順序相吻合!!▲體會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幾種方法一、依據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過文章內容表現出來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能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來。二、依據帶有感情色彩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學們,文章是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作者總會在字里行間表露出自己的觀點和態度,有時甚至直接用抒情、議論的方法來宣洩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語句,就能體會出作者的感情來。三、依據含義深刻的詞語、句子、段落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態度時,力求明朗、顯豁,以便於讀者和自己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但有時為了取得意味深長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達意,而是採用比較含蓄的方法說出言外之情。這時候,我們要體會作者蘊含在語句中的態度,或者要聯系作者寫作時的特定歷史背景,或者聯系文章的寫作手法,或者聯系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意思和結構層次,尤其要聯系詞語、句子或語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體語言環境來理解

❼ 小學生如何在閱讀中抓住語言描寫

小學生如何在閱讀中抓住語言描寫
指導方法:閱讀方式
精讀(就像老牛的反芻——反復閱讀)、略讀(就像鯨的吞食)、瀏覽(跳躍式閱讀,從材料中迅速吸收有用的信息)。
默讀、朗讀、復述、背誦
一、怎樣閱讀一篇文章
1、初讀課文,學會字詞,了解大意。一、初讀全文,疏通字詞,整體把握內容,解決「寫什麼」的問題。初讀全文,首先要疏通字詞,即要讀准字音,理解生字新詞基本意義,才能了解課文內容。因此,每教一篇課文,首先要指導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的基本意義,為進一步理解生字新詞的深層含義和了解課文內容奠定基矗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課文大意,讀懂課文大致寫了什麼內容。把握課文大意的方法,可以從課文中心句去把握,可以從課文後的練習內容去把握,可以從各段的意思去把握,可以從課文的題目去把握等等。如《草船借箭》,就可以從題目入手去把握課文大意:「誰用草船向誰借箭?」「結果如何?」學生從整體上獲得初步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了對課文的一個大致印象,進一步理解課文就有基礎了。
二、細讀課文,理清結構,讀懂詞句段,解決「怎樣寫」的問題。(一)劃分段落段落結構是一篇文章的骨架。
一篇文章往往是由若干個段落組成。在細讀課文時,要指導學生弄清各段之間的聯系,理清作者的思路,劃分段落。劃分段落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幾種:①按時間順序分段。如《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可抓裝解放以前」和「解放以後」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把課文分成兩段。②按地點(空間)變換分段。如《景陽岡》,可按「在酒店」、「在岡上」地點變換分兩段。也可按「酒店」、「上岡」、「亂樹林」分三段。③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如《飛奪瀘定橋》,其順序是:必須奪橋(開端)→趕到橋邊(發展)→奪橋戰斗(高潮)→繼續北上(結局)。可按這個發展順序分為四段。④按問題或事物的不同性質分段。如《太陽》,可按太陽「遠」、「大」、「熱」、「和人類的關系」分為四段。⑤按人物活動的線索分段。如《小木船》,可按「友誼的形成」、「友誼的破裂」、「友誼的恢復」分為三段。⑥按文章的總分關系的結構分段。如《桂林山水》是「總—分—總」結構,其中分述了兩個方面:水和山。這樣就可以分為三段或四段。此外,不少課文有過渡段,要指導學生考慮它是重在總結上段內容還是重在引導下文,或者考慮它和哪一段的關系更加密切,來劃分它的歸屬。
(二)理解詞句段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是以字詞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它們之間相互依存又相輔相成。了解內容離不開理解語言文字,也只有理解了語言文字才能了解內容,脫離語言文字架空地去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是不可能把課文讀懂讀清楚的。而詞句段是語言文字的主要表現形式,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教會學生如何去理解詞句段。
1. 詞的理解。袁微子先生曾經強調:「字詞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頭等重要的訓練。」進行詞的訓練,首先是理解訓練。理解詞語,並非逢詞都理解,全面開花。有的只要求一般理解,有的則要求重點理解。如何確定重點理解的詞語呢?①表現文章主旨的中心詞語。如《二虎子》中「不慌不忙」一詞。②揭示課文內容或句子意義的關鍵詞語。如《劉胡蘭》一文「那年她才·十五歲」中的「才」字。③用得貼切、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如《草船借箭》一課的最後一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中的「神機妙算」一詞等。確定要理解的詞語之後,還要教給學生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多種,但其中最主要的兩種必須讓學生學會並掌握。其一,比較理解法。如《小蟲和大船》一文「小小的蛀蟲,竟·毀了一艘大船」中的「竟」字,教學時,可把它換成「卻」字,然後比較理解,學生懂得了用「竟」字表示「小小的蛀蟲毀了一艘大船」,這是出乎船主意料之外的,「竟」字在這里用得准確傳神。這是換詞比較理解法,還有減詞比較理解法、添詞比較理解法等。其二,結合上下文理解法。如《桂林山水》中「形態萬千」一詞,上文是「桂林的山真奇妙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這段寫桂林山奇的文字,就是對「形態萬千」一詞在課文中的意思的確切的表述。2. 句的理解。一篇課文,並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要學生一一去理解,那麼,哪些句子應該重點理解呢?①描寫生動或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②表現文章中心或主題的句子;③含義深刻的句子;④地位特殊的句子。如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等。確定理解哪些句子後,同樣要教給學生理解句子的方法。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有:①抓關鍵詞語理解。如對含義深刻和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的理解。②聯繫上下文理解。如對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的理解。③結合課文有關內容理解。如對課文中心句的理解。④變式比較理解。如對描寫生動和含蓄句的理解。
3. 段的理解。要理解段的含義,教師要引導學生既要從全篇著眼,上下聯系,又要分析構成段的詞句的含義、作用,各句之間的關系以及排列的順序。理解段的主要方法是:①抓重點段。一篇比較長的課文,應該抓重點段深入理解。如《飛奪瀘定橋》,重點是「飛奪」。「飛」著重寫「搶時間」、「奪」著重寫「攻天險」。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飛」和「奪」這兩個重點段上深入理解。②抓段內中心句子或重點句。如《冬眠》第二段中心句是「冬眠不是睡眠」、「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抓住這個中心句理解這段含義。理解了中心句的含義,段的意思也就瞭然了。③學一段,帶他段。凡是結構相同或相似的段,可先學一段,然後引導學生依法理解其他各段。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所描寫的「春夏秋冬」各個季節的景色,四段結構相似,可先引導學生理解寫「春」一段,再依法自行讀懂其他各段。
(三)概括段意真正讀懂一篇課文,除了能正確劃分段落,理解詞句段意思之外,還應該教會學生懂得概括段意和歸納中心思想。
概括段意的關鍵在於抓住每段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是概括全段內容的句子。有些段落中心句很明顯,它簡明地概括了段意,這樣就可以直接引用中心句作段意。如《幸福是什麼》第四段,可用「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個中心句作段意。有些中心句則要加以整理才能作段意。如《長城》第一段的中心句「它號稱萬里,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二千多里」。可整理成「長城從東到西有一萬二千多里」作為段意。如果一段內沒有明顯的中心句,就要各個自然段的大意歸納起來,用評價性或概括性的詞句加以提煉表述。這叫做自然段意歸並法。如《少年閏土》第四段,講了雪地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等事,這些事在「我」看來都是未曾聽說過的新鮮事,所以這一段段意可以歸並為:閏土給我講了許多新鮮事。概括段意,語言要力求簡潔、准確。學生學會分段了,能讀懂詞句段了,掌握概括段意方法了,也就解決了「怎樣寫」的問題。
精讀課文,歸納中心思想,揭示文章主旨,解決「為什麼寫」的問題。作者寫文章,都有一個寫作目的,通過一定的材料來表達某種感情,說明一個道理,使讀者受到教育和啟迪,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領會了中心思想,才算是真正讀懂了課文。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確地說出來,有的暗含在文章之中。因此,要學生歸納中心思想時,教師要加以指導,教給方法。一般地說,可從如下
1.緊扣題目。
題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有許多文章,看題目就知道它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如《為人民服務》、《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有的題目,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思想意義,暗示了文章的主題。如《種子的力》一文,就是藉助了種子的力來贊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力量。
2.串聯各段大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貫穿於各段之中。抓住各段的主要意思,這是歸納中心思想的基矗如《偉大的友誼》一課,每一段的內容都是緊扣著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位革命導師的「友誼」來寫的,因此,可把各段大意串起來,就得出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記敘馬克思、恩格斯四十年互相幫助、親密合作,共同創造共產主義理論的事跡,表現了兩位革命導師的偉大友誼。
3.抓中心句。
課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現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文章的總起句,如《桂林山水》的開頭句:「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總收句,如《新年的禮物》的結尾:「弟弟送給老師的,其實算不上什麼禮物,卻又是最好的禮物———是真誠的心啊!」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總理)是多麼勞苦,多麼簡朴!」有的是議論句,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最後一句:「伯父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抓住這些中心句,聯繫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義,便可揭示出中心思想。
4.對比襯托。
①前後對比。課文里如有作者對某事物在不同時間、不同角度進行描述的內容,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進行對比,以突出文章中心思想。如《鳥的天堂》一課,作者前後兩次到鳥的「天堂」。第一次去沒有見到鳥,但所見的榕樹給作者的印象是美麗的,生命力是極強的;第二次去,見到很多顏色各異的鳥。於是得出一個共同特徵:鳥的「天堂」美。由此可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得出:作者寫鳥的「天堂」美,目的是表現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之情。這樣,課文的中心思想就一目瞭然了。②正反對比。如《飛奪瀘定橋》一文中,通過「飛」和「奪」的描寫,表現了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作者為了突出這一中心思想,把敵我雙方的行動作了鮮明的對比。如隔河和敵人賽跑時,同樣的天氣,類似的道路,敵人「只好停下來宿營」,而紅軍卻「仍舊摸黑冒雨前進」。通過正反對比,襯托出了紅軍的大無畏精神這個中心。
一篇課文,總有「寫什麼」、「怎樣寫」和「為什麼寫」的問題。閱讀中,學生能自行解決了這些問題,就算真正讀懂一篇課文了。
從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通過精讀來歸納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和核心。讀一篇文章,不僅要知道它的主要內容,而且應該進一步理解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所寫的人、事、景、物等都屬於主要內容,而作者通過這些主要內容要贊揚的精神、品質,闡明的道理,抒發的情感等,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形式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本形式是:主要內容+思想感情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語言形式是:

閱讀全文

與幸福是什麼分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鍾祥婚姻登記處電話多少 瀏覽:620
怎麼判斷婚姻宮 瀏覽:849
龍男88年與馬女90年婚姻如何 瀏覽:632
美女問你吃飯了嗎什麼意思 瀏覽:405
現代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瀏覽:210
哪個生肖事業有成的比較多 瀏覽:563
怎麼看經濟房搖號 瀏覽:656
美女你在哪個城市我在江蘇等你 瀏覽:880
網易游戲健康系統怎麼換綁 瀏覽:494
如果你變身美女第一件事會做什麼 瀏覽:388
哪個美女dj 瀏覽:347
胸有成竹講的是哪個人物的故事 瀏覽:556
經濟法人源於哪個文獻 瀏覽:726
大國經濟是怎麼體檢的 瀏覽:631
婚姻不安是什麼意思 瀏覽:446
男人的婚姻什麼時候脆弱 瀏覽:959
無性婚姻該如何解決 瀏覽:177
愛情中的水果是什麼 瀏覽:758
中國第一美女保鏢為什麼一直未嫁 瀏覽:32
美女說上火了怎麼辦 瀏覽: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