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司不斷調整架構,怎麼提升員工幸福感呢
美國哈佛學者研究表明,幸福感可以作為「快樂競爭力」給組織與個人帶來的變革,能使組織的生產率平均提高31%,銷售人員的銷售額平均提高37%,企業的客戶滿意度平均提高12%。不論是從員工穩定性還是從企業競爭力來看,讓員工擁有幸福感,是管理者需要踐行的事情。
但是,根據中國職業心理健康數據調查:在我國企業中,60%的員工面臨著高壓困擾,約40%的員工工作中缺乏活力,11.9%的員工對工作不滿意,21%的員工有較高的抑鬱傾向。由此可見,職場中員工的心理健康度讓人擔心,同時,也從側面看出,大多數員工的「幸福感」已經發生了嚴重缺失。
不斷認可是幸福的保證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能得到同事或管理者們的認可與欣賞,因為他們想要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回報。當員工完成某份工作,管理者對員工進行認可,會讓員工變得更開心,當員工工作開心了,幸福指數上升了,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也會上升。
積分制管理中,處處體現出對員工的認可。不管是員工在工作上的優良表現,還是出現更多的正能量行為,都是可以獲得一定的積分獎勵。例如:在工作方面,按時上交日常工作總結報告;完成手頭工作後,主動向管理者尋求工作等,都是可以得到一定的積分獎勵;行為習慣方面:主動幫助同事打掃衛生;向團隊成員傳播正能量的事務等,都會給予相應的積分獎勵。積分制管理模式下通過對員工不斷認可,讓員工在工作中和正能量行為中獲得快樂,在快樂中收獲幸福,並鼓勵員工在工作上有所作為,增加員工的信心。
B. 千億人力:小公司怎樣才能讓員工有歸屬感
個人認為小企業增加員工歸屬感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事業上入手。
為員工描述美好的,卻又能達到的願景,並且要能讓員工理解嚮往,多一些實際的可量化的東西;當然,企業的靈魂-老闆和高管層都要為企業的共同願景而充滿激情,並帶領員工共同努力。有的企業效益不好,老闆一天到晚見不到人,終於來了一次,還哭喪著臉!管理人員上班時間躲在辦公室里填彩票,而員工則在大廳扎堆聊天、玩手機,這樣的企業和員工不會有共同願景(事業),員工也不會有歸屬感和主人翁精神的。
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大多數員工,都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美好的憧憬,這就需要我們去給他們一些必要的指導,甚至有必要潑一點涼水,讓他們那狂熱的心及時冷靜下來,明白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避免因好高騖遠而對工作和企業失去信心。不少員工頻繁跳槽,就有一部分原因在此。
當我們給員工做好人生遠景規劃之後,要適時的給予關注,讓他們保持上進的激情,有利於工作也有利於他們自身的發展,領導的「導」字就是「指導、引導、教導」,必要時「督導」之意,職業經理人們別忘了哦!
二、從福利待遇上入手。
物質需求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其它任何需求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福利待遇對內
要有激勵性,對外要有競爭性,如果這一點做不到,其它都是空談。
三 從制度環境上入手。
企業制度要讓每位員工都明白自己的權力和義務,知道自己在問題出現後可能承擔的責任。建立標准化的管理體系,處理員工日常行為以體系中的制度為准繩,就事論事,不因為一點臟而污全身、因一錯而否整體。我們贊賞集體獎勵而反對連坐!以免讓偶爾違紀員工受排斥,脫離團體,不能安心工作!
四、 從感情上入手。
現在員工是八零年代末、九零年代出的年輕人,是在溫暖的環境中走過來的,沒有吃苦的思想准備,一旦離開家鄉到了企業以後,我們企業應該怎樣做?平時的關心(及時問候),關鍵時候的用心(解決其最關心的問題),必要時的操心(領導親自過問),都是必須的。只有這樣的企業員工才會有歸屬感。
五、 要誠信、公平、博大、合理。
企業老闆和經理的個人素質以及做事風格非常重要,那些發工資不兌現的、經營時坑蒙拐騙的、待人疑神疑鬼的、處事毫無原則的、晉升任人唯親的、為人不講誠信的、授人於重責而自己大權獨攬的領導和企業,能夠讓員工有歸屬感嗎?
六、 做好員工離職管理。
做好離職面談,別讓他們成為企業的敵人,應該努力讓他們成為企業的宣傳者、客戶,這些人如果迴流,將更加增強員工的歸屬感。
C. 如何提升員工幸福感和歸屬感
想要提升員工的幸福感和歸屬感,不是最最簡單的事情嘛,就是提高他的待遇啊,待遇高的話比什麼都強。
D. 如何提高企業員工的幸福感
人們追求工資,是為了生活更富裕。生活富裕,是為了生活更幸福。傳統的觀念,增加人們的財富是提高人們幸福水平的最有效手段。但是芝加哥大學管理學院終身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行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奚愷元教授指出,財富僅僅是能夠帶來幸福的因素之一,事實上幸福是由許多其他因素決定的。以往,我們只關注如何最大化財富,但現在我們應該關心如何提高幸福的本身。 最近公司在原來的星巴克區,引進一家蘇州著名的麵包坊,想要在原來的中式快餐之外,增加同仁們用餐的選擇。這家麵包坊在蘇州頗富盛名,西點、麵包與蛋糕做得很好吃。由於公司提供無償的場地與水電,降低麵包坊的經營成本,老闆也相對地反饋公司同仁,提供優惠的折扣。 我很喜歡這家麵包坊,甚至於對於公司能有這樣一家麵包坊而有點自豪。首先,它提高了員工對公司的滿意度。有些人吃膩了傳統的中式快餐,想要換換口味;有些人專心工作而誤了正常用餐時間,能隨時買個麵包填填肚子;有些人上了一天班,動了一天的腦筋,想要放鬆一下,吃點點心,來個下午茶。這個麵包坊,能實現這些願望,大家當然很高興。 其次,它提高了員工家庭的幸福感。既然在公司里買的麵包既便宜又好吃,同仁們很自然地就會買回家與家人分享。麵包帶給家人,與鮮花送給情人,具有同樣強大的威力。前者代表幸福的親情;後者代表甜蜜的愛情。公司里的麵包坊,能夠讓同仁很方便地挑選麵包,滿足家人的口味,很容易又很用心地經營家庭幸福感。 通用電氣前任總裁,在他退休前最後一次年報,一封對股東的公開信中提到,他最值得驕傲的事,是在一次員工家庭對公司滿意度調查當中,得到高達92%的滿意度。當初雖然覺得這個數字像個神話,這么高比例的員工滿意度都已經不可思議,更何況是員工的家庭。不過,經營家庭滿意度,讓員工在發展事業的背後,有穩定支持的一雙手,有溫暖和諧的家庭,這對員工的專心投入,有著莫大的好處。 員工家庭的滿意度,代表員工的幸福感。員工的幸福感,代表著穩定的員工。而穩定的員工,代表公司穩定的無形資產。不斷累積的人力資產,是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可口的西點麵包,強化了星巴克的魅力,愈來愈多的交流活動在那裡舉行。溫馨的氛圍,最適合作非正式的溝通;非正式的溝通,最適合隱性知識的傳遞。學習性組織,首先要經營一個非正式的氣氛,讓隱性的知識通暢無阻地流動著。有人形容在美國舊金山矽谷的酒吧里,是全世界最有創意的地方,說的是在那裡,是隱性知識交流最密集的地方。 麵包坊的設立,吸引同仁將小型會議移到星巴克區。大傢伙邊吃邊動腦,會議氣氛輕松,創意也就源源不斷。開會是件辛苦的事,既耗腦力,又耗體力,尤其是一整天的會議,想要從頭到尾,讓與會的人專注且投入,就要在休息時間,准備可口的點心與水果,有助於疏解疲勞,恢復體力與腦力。此時的麵包坊,扮演最佳的補給站。 前幾天,下班的時候,經過星巴克區,恰好碰到一群人在幫部門員工慶祝生日,正在興高采烈地分著蛋糕。麵包坊開張之後,由於提供了預訂生日蛋糕的服務,在公司內部開慶生會的人也就愈來愈多。有人幫你慶生,你幫別人慶生,或是你路過別人的慶生會,沾沾喜氣,一天的精神都會舒爽。高科技行業競爭激烈,壓力太大,必須常常找機會慶祝,快樂一下,以便平衡緊張忙碌的心情。團隊常常開Party,比較有活力,比較有凝聚力。 道在屎溺,幸福的經營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的小細節。麵包坊雖小,卻與員工的幸福感直接相關,影響可大得很。
E. 怎樣才能做到職場員工的高滿意度呢
1、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體制
員工工作的基礎就是工資收入問題,也是員工在社會地位的一種象徵,員工的滿意度與員工工作能力能否得到肯定有關,公平的薪酬給予才能提高員工的滿意度;
2、創造適合員工的環境
快樂舒適的工作氛圍不僅會使員工服務更熱情,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員工看中的往往不是眼前利益,更注重的是對未來的發展和升遷機會,因此,企業應為員工創立平台,為其提供培訓學習的機會;
3、提供適合員工挑戰的工作
企業應做到人適其職,發揮人才效益最大化,企業提供的工作過於挑戰性,員工達不到則會產生挫敗感,對工作喪失信心,自然滿意度就降低了,因此,挑戰適合的工作,不但可以發揮員工自身水平,工作不至於勞累也不會產生厭惡感,才能更加重視工作,滿意度自然提高;
4、同事之間建立融洽的關系
人際關系是保證工作和諧氛圍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員工工作滿意度的衡量標准之一, 對員工人際關系更多的關注,創造和諧的工作氛圍,更能夠提高員工士氣,企業也更有凝聚力,融洽的同事關系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好的工作績效;
5、樹立良好的企業氛圍
企業應重視員工的身心健康,為員工排解工作壓力,定期舉辦心理咨詢、帶薪休假等制度,企業管理者應不斷深入了解員工需求,加強與員工間的交流和溝通,讓員工有企業歸屬感和責任感,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6、讓員工挑選與之性格匹配的工作
與員工進行交流,挑選適合其性格和發展的工作,只有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才能培養出工作滿意,因此,企業應充分了解員工,盡量安排與其員工個性相符的工作,幫助其提高自身素質,充分提高員工滿意度,進而提高工作效益,創造企業財富。
F. 如何提升工作幸福感
現代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對大多數上班族來說,工作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負擔,如何提高在工作中的幸福感,成為高效工作的必要思考問題。
方法/步驟
制定工作計劃
(1)提前規劃好每天要完成的工作
(2)根據現階段的工作,做出預期完成目標
(3)對於工作細節,考慮多種解決辦法,做到從容不迫
(4)定期寫工作計劃總結,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的收獲和不足
G. 如何提升員工的幸福指數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要有一個「把員工利益放在首位」的企業領導班子。企業領導層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把心思凝聚到為員工謀利益上,把精力集中到為員工辦實事上,從廣大員工最盼望的事情抓起、最需要的事情做起,最大限度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員工的根本利益。同時切實保障職工的民主權利,落實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全方位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就要聚精會神搞建設,不斷開拓創新,增強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要努力建設成為「遵章守法、誠信至上、關愛員工、循環發展」的現代化組織。沒有效益、高耗能、高污染、破壞自然環境、偷工減料、偷稅漏稅、上訪和投訴頻繁的企業肯定給不了員工幸福。企業不和諧,就談不上員工的幸福。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還必須提升管理。好企業的本質是管理規范、凡事有矩可循。企業作為產生利益、分配利益的主要場所,也是各種矛盾多發地。只有制定科學規范的管理章程,才能不斷降本增效、實現利益最大化;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才能預防和解決各種矛盾,確保員工感到幸福。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就要以人為本、善待員工。比如,依法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按時足額支付員工工資,收入還要隨著企業效益提高合理增長,依法為員工辦理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各類社會保險,實施生活福利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工時和休假制度,重視職工健康,全面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等制度。和諧穩定、互利共贏的勞動關系,是提升員工幸福指數的保障。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就要不斷完善選人用人新機制,創造公正、平等、公開的發展機制。企業要大力倡導「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放手讓人才幹事、支持人才幹成事,使員工的個人價值得到最大體現。員工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獲得有機統一,是重要的幸福指數之一。 一個全面發展的員工,才是幸福的員工。
——提升員工幸福指數,就要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建設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為員工提供精神動力。比如成立文藝、書法、攝影、籃球、羽毛球、乒乓球、檯球等各類協會,定期組織文體比賽活動,讓職工在文體活動中感受精神愉悅、感受溫暖幸福。
H. 企業提升員工幸福感,怎麼做最好
好的員工關系,或許,最重要的,就是員工是否感到幸福吧。提升員工的幸福感可以從很多方面入手,物質,精神,或二者結合的方式。
困惑於到底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員工的幸福感,那麼不妨從物質方面先入手。最先想到的,就是薪資、年終獎、節日福利、生日會、周年慶旅遊。這些,當然都是重要的,特別是好的待遇和獎金,拿到總是會讓人樂不可支。然而,物質待遇的理解,應該更為寬泛,員工就餐、娛樂、體檢等,同樣屬於物質待遇。
在幸福感上,曾經就職過的一家公司,讓我至今難以忘懷。這家公司的待遇不算高,但是讓員工感到有著許多的福利,工作開心,員工離職率比較低,五年、十年以上的員工不在少數,離開後再回來的,也時常有之。首先,公司環境上,辦公區域開闊而半獨立式,既不會互相干擾,也方便隨時交流溝通;點綴著一些精緻的綠色小植物,增添了氧氣與活力;早上與下午各有一個時段會播放輕松的音樂,讓整體氛圍不那麼僵硬,讓員工的心情開朗;特設的茶水間,供應熱水,茶包,三合一咖啡,以及每天15分鍾的下午茶點心休閑時間。下班時間或周末,會所則成了聚集談天之地,一樓環境清幽,功夫茶具、自煮咖啡機,一應俱全;二樓則設了員工閱讀室,電腦、書籍,專供休閑;每周2次為女員工開設的瑜伽課程,或是男生們經常光顧的籃球場,以及設在宿舍區的健身房,關注的,是員工的健康,與身心的放鬆。這些,都讓我感到幸福而輕松,只是因為地域的關系,最後不得不選擇家庭而離開。雖然這樣的環境,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夠提供,但為企業員工盡量提供一個良好的用餐環境,如添置冰箱、微波爐,提供一些茶包、咖啡,讓員工不抱怨公司的環境,就是提升員工幸福感的第一步。
那如何從精神層面提高員工幸福指數呢?員工的幸福感源於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公司以及管理層的認可,精神鼓勵也會給員工帶來非常積極的心理暗示。諸如許多公司都有評月度最佳員工,季度最佳銷售,年度優秀員工等獎項;而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管理層通過發郵件及時表揚優秀員工的貢獻,公示公司對於優秀員工的高度認可,不僅可以鼓勵優秀員工,讓其幸福指數隨之上升,而且激勵其它員工學習與努力。當然,也讀到過關於吐槽年終獎的趣聞,最不受歡迎的年終獎就是老闆的表揚,但這並不意味著口頭或郵件表揚對於提高員工幸福感沒有任何的意義與作用。特別對於中國人,似乎總是吝於表達出表揚與贊美的話語。從心理上鼓勵員工,並非小事,只是確實,在某些時候,物質與精神二者結合的方式,會更為直接有效。
培訓學習與員工幸福感也有聯系?當然!每個季度,公司會提供一本書籍給員工,讀完後,只要上傳一份讀書筆記,形式不論,便可免費收下這一本書,同時可獲得學分。獲得學分的方式有許多,參加公司的培訓課程自不用說;還可以自己當老師,開發培訓課程,或在培訓前作課前分享,與其他同事共享自己的專長與喜好;也可以通過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考取專業證書,提高學歷等方式;還有參加每一次公司大型活動,如年會、周年慶、競賽等的組織策劃……眾多的方式,寓教於樂,不再是沉悶的課程,不再是單調的知識。而年度獲得學分最高的,在收獲精神糧食的同時,也能獲得公司的「最佳學習者」稱號與獎金。這樣的學習,無法拒絕,這樣的幸福,無法不感受。
最後,企業、員工以及員工家庭之間的三角關系,不得不提。HR通常考慮員工福利問題,大都是通過改善公司的內部環境、制度以提高員工的幸福指數。但員工的幸福感不一定都與公司或者工作相關,員工的家庭作為一個外部因素也與員工幸福指數有著很大關聯,在員工離職率中,也經常是一個突出的原因。
省外員工享有額外的探親假,同時探親路費按標准可報銷一部分;在旅遊時,可讓員工帶上家屬,一起放鬆共享歡樂時光;體檢也好,商業保險也好,這些健康的保障計劃,在考慮員工的同時,不要忘了他們的家屬,哪怕不能也免費享受,但起碼可以爭取一定的優惠;開一些育兒培訓課程,讓員工在這些方面也可以了解更多,更懂得如何與孩子溝通;在兒童節,為有小孩的員工准備一份小禮物讓他們可以帶回去給孩子……這些方式,都是我曾工作的公司採取過的,都有著一定的效果,讓員工與家人都非常開心。當然,不是說這所有的方式都要有,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努力為員工開創良好的生活。穩定員工與家屬關系既能讓員工體會到企業的親情關懷,提升員工的幸福感,又能讓其無後顧之憂,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讓企業得到更強的凝聚力。
I. 如何著力提高企業員工的幸福指數
一、創新思想教育方法,內化企業的使命和願景
有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把盈利作為員工激勵的唯一手段是無效的。如果讓員工知道他們的工作具有某種深遠的、健康的意義,他們就會被這種目的感所激勵,他們的日常工作就有了強勁的動力。因此,企業要將公司的目標與員工的目標結合在一起,甚至內化到員工心裡,成為他們日常工作的目標,平凡的工作因此被賦予了更積極的內涵。中國西電集團的企業文化宣傳手冊――《責任之道》明確表明我們的願景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永葆發展活力,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性跨國公司」,這種使命感能促使員工充滿信心而快樂地工作;我們的精神是:「創新圖強、至精至誠、和諧共贏」,將激發每一個員工都相信擁有一個更美好、更幸福的企業未來,絕不是夢想,員工的血液里流淌著信心與力量。
二、尊重關心員工利益,夯實快樂幸福的工作氛圍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要尊重員工的主人翁地位,關注員工的利益,保障和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努力為他們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所有關注員工利益的工作都是為了進一步增強員工參與民主管理的主人翁意識,把員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企業的改革發展目標上來,把員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生產經營工作中來。
同時,管理者在關心和處理員工內外矛盾時要注意「以人為本」,也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不同興趣、習慣、氣質和性格的員工,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要對症下葯,有的放失。針對不同人的不同問題和不同特點,採用相應的辦法,開展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落實了員工的民主權利,真正做到充分尊重員工、相信員工、理解員工、關心員工,實施情感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滿足員工的自尊心和幸福感,才會激發員工的聰明才智,煥發員工巨大的熱情和干勁,形成「快樂工作」的良好氛圍,夯實「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新型企業管理文化,讓員工感覺到工作的幸福感,才會自覺自願地和企業一起去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三、科學激勵剛柔相濟,為員工提供更寬廣的發展平台
試想,企業員工的成就感被滿足得越多,工作本身就越能成為滿足員工需求的手段,而不僅僅是為了謀求一份養家糊口的工資。這種狀況下,員工的幸福感自然就會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工作質量自然就會提高,工作效率自然也會顯著增加。
因此,管理者要利用科學激勵,剛柔相濟,有效提升績效管理水平。對優秀員工,不僅要物質激勵,也要精神表彰;對落後員工,要尊重其人格,挖掘自身的發展潛在因素。在績效考核中,特別強調要使考核內容更為客觀,考核方式更為全面,考核結果更為公正,變考核為評價、溝通、促進,建立一種暢通的職務晉升和員工評級晉升渠道,使員工的培養、培訓、選撥、晉升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激勵員工不斷提升業績,勇於承擔責任,當員工的努力得到最大的薪酬回報時,他們才會覺得幸福。這樣,提升了員工的滿意度、幸福感和工作積極性,實現了企業與員工的共同進步。正如西開有限公司每年都要評選「十佳職工」、「首席員工」、「技術能手」等,企業給他們以精神和物質上的激勵,使他們在成才路上獲得了成就感,體會到了幸福感。
四、企業文化凝聚人心,激發起員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對一個企業而言,樹立全體員工認同的企業文化理念,肯定是一種寶貴的無形資產。全體員工擁有共同的奮斗目標、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共同看到努力的方向,才能產生凝聚力、向心力,激發員工愛崗敬業、奮發上進的工作熱情,使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得以發揮,在快樂工作的同時產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