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從佛學的角度講,我還差什麼
從佛學角度出發你的執念太重了。執著的追求得到了還想更多, 一世都不會滿足的,只會越追求越痛苦,放下追求就是知足常樂
至於你差什麼,我想你差找到你自己,一直追逐別人眼裡的成功忘記了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❷ 什麼是佛學
一、定義:「佛學是把佛經作為主要對象,並按照一定的方法來研究而形成的一門學問。
二、簡介:佛教的經典包括經、律、論三部分,其內容浩瀚無邊,對於我們所處的宇宙和我們人類生活的形成原因、發展演變有詳細的描述,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並告訴我們如何通過種種方法來獲得究竟圓滿的安樂,是現代研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科學家們很重要的參考資料。
三、延伸:研究佛學的人我們可以稱之為佛學家,但是其並不完全相信佛的話,也不按照佛的教導去落實,只是把其當做一種知識來學習。與之相反的叫」學佛「,學佛是相信佛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並按照其開示的方法進行修行,並不對所有的經典內容都去學習,而死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根機,選擇一門進行深入學習,長時熏修,以便獲得離苦得樂、圓滿成佛的終極目標。
❸ 佛教的偉大在哪裡
大概只是因為佛教更適合。
人喜歡適合自己的東西……這點毋庸質疑。
至於具體適合在哪裡……我不知道。我不是什麼學者,也沒真正研究過我們的風俗價值觀之類……所以我只能回答這么一點而已。
偉大什麼的,我也認同,但這種詞並不是我這凡人可以解釋清楚的……我不能引經據典,以寥寥幾句話就掀起驚天波浪,把lz震撼……所以,只好說適合。
因為,我覺得佛教最適合我。
或許其它人也這么想吧。
❹ 佛學、佛教的最終歸宿是什麼哪位大德高人告訴我!我想修佛。
今年我才正式的接觸佛學~~試著回答一下,希望得到指正。
1)到了極樂世界並不是成佛了,而是具備了成佛的很可靠地因緣而已。 就好比是一所大學,只要進入這個大學,那麼所有的學生都不會留級,開除等,都會成為學士,碩士,博士等~~。所以 要知道 極樂世界並不是最終歸宿,極樂世界是一個很殊勝的繼續修行成就的場。所以,到極樂世界的眾生 當然要繼續修習啦,而且是很高效的,很高興的修學。~~反之,如果有人只想逃避生死而求極樂的話,那是不符合佛的願的。
2)關於極樂世界的快樂:我自己感覺,實際極樂世界也是佛的權說。開始的時候 我還對凈土 什麼黃金為地,瑪瑙琉璃等的強調挺反感的,感覺更俗了,後來才感覺 極樂世界也是權說。但 也能體會到凈土的快樂,比如說第一層的快樂是相對於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我們有生老病死等等很多,任何一項,只要真的遇到了體會到了,就會知道真的很無奈,無奈是很苦的啊。而凈土中,沒有任何這些的煩惱痛苦,這本身就是很高大上的樂啊! 至少 證悟了壽命是永恆的,沒有了最大的生死的恐懼,然後永遠也不會退步,一直在進步,究竟成佛。這實際已經非常的快樂了啊。只因為這兩點感覺就可以說是極樂了。至於什麼***極樂世界的環境,神通自在等這些都不重要了。
3)都成佛了,然後還要做什麼:對這個問題,我的感覺是 ,至少很長的時間內不會,這個時間(如果有)的話 ,那也是相當的長的。因為 我們本來就是佛,就是因為我們的一念妄動而成了凡夫,然後再用我這個凡夫的思維去思考,我妄想了,然後 其他佛也難免妄想呵呵。所以~~只有循環存在,只有循環才能解釋一切。這只是我個人作為凡夫的想法,但 我的水平只能這樣想,就好比 小學生,根本不會思考到大學生的問題,思考到了,答案也不會是對的。實際和樓主思考的問題差不多 就是 成佛了以後 會是什麼樣呢?等等。 但我感覺:還是一樣,只有我們先上完小學,到了大學的程度才會有可能知道答案。~~但 現在在小學的時候能想到這些大學 問題實際已經很好了呵呵。但,要真的得到答案還是需要先老老實實的好好的上完小學才會知道。
4)去極樂世界的目的: 就是進步,求得真相,找到真我,得到這個智慧。 平時我們每個人都做過很深刻的夢,夢里的恐懼,幸福,成就感等等 甚至一點都不比親身經歷過要差。反過來說,就算是 我們現實生活中真的經歷了很多深刻的現實的經歷,但時間長了~~~~~~~~~~認真的感覺一下~~~也是和夢一樣!!!~~~ 感覺到了極樂世界,然後不退轉的修行~~我們就會知道了更多的真相,知道了自己到底是誰 生命到底是什麼 知道了別人 知道了一切答案,永遠都不在有疑惑。這才是真正的極樂。
5)強調一下 永恆的靜意義在哪裡:樓主您打坐嗎? 打坐中所獲得的那種 清凈 自在 清醒 無拘無束 沒有任何限制牽掛等感覺 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根本就體會不到的。那種自由的感覺非常的爽呵呵。打坐就是靜,但是 想通過打坐的方式 求解脫,感覺我們任何凡夫在這輩子都不可能。
另一方面,靜,不是真的靜。靜中的動才是真的,動中的靜也是真的。 靜中才能發現 我們平時根本發現不了的,更真實的存在。而且思想很自由。我在大一的時候練氣功,入靜後 看到過非常奇妙的東西,相當真實!清晰!比生活中任何時候看到的都真實!!但 那些東西 對現實來說就是假的呵呵,沒看到過的人你和他說他也不會相信。 這個經歷也是促進我學佛的很重要的緣。 有人說是我開了天目,後來學佛 ,我才感覺 ~~~我進入了鬼道呵呵。 非常深刻的印象~!!!比我任何其他的經歷都真實!!!
6)再說一個打坐的經歷:也相當真實,(我目前經歷過三個相當真實的感覺。) 一次打坐的時候,我發現我自己變大了,身體 四肢都非常的大,平時也在相應的情況有這樣的感覺,很舒服,很不一般。但這次不一樣,感覺不但我大了,而且我出來了~~~~~~發現了一個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真相:就是: 我出來後,發現! 原來 我認為的身體是我,但是 我出來後 發現 原來 旁邊的 花草樹木,石頭河流~~~~~~~~~也都是我!!!!!!一丁點的差別都沒有,然後 我想愛撫一下 我自己的花草,但是我沒有接觸他們~~我怕傷害到他們~身體沒有任何動作,絕對的靜止,但在自己的心中在那個剎那已經有了百千萬的愛、珍惜、歡喜~那種感覺真的非常爽。~~後來 我對 萬法歸一 ,一生二 二生三等 這個一字有了自己的認識,就是大同!人的思維打破了,境界大了,就會發現 原來我們都是同體的啊!~~知道了大 就不會在乎小。(實際沒有大小,只有我們凡夫自己的分別 執著和妄想,都是這些惹的禍呵呵)
當然~~我現在又TMD變小了呵呵。因為我們所處的末法時代 五濁惡世就是退緣太多了,進一退九啊~~~好的因緣 讓我偶爾感覺到了佛的加持,但回到現實中 抽煙喝酒~~~哎~~~我現在就是喝酒說的呵呵。很感慨,一喝酒後 我就想說這些問題~~~請把我當成個負面教材吧~~~
樓主提的問題 已經過了很多年了~~但是 我還是發了牢騷~~~很感慨~~~,我希望樓主的疑惑早就不再是疑惑了~~~更希望樓主和各位師兄看到後 能感到我的無奈而更發菩提心解救可憐的我。
喝多酒了,不知所言~~~~~阿彌陀佛~~~~~
❺ 佛教禪語為什麼說,緣來是福緣去也是福
佛教禪語為什麼說,緣來是福緣去也是福?
所謂「福」,在過去是指「信福」、「福氣」、「福運」,而現在人對福的理解是「幸福」。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中國的老百姓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企盼福氣的到來。一個「福」字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福」乃「福、祿、壽、喜、財、吉」六大吉祥之首,「求福、納福、惜福、祝福」又是各種文化現象的概括和代表。「福」又分為「五福」,《尚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把福的形式和內容具體化了,福在中國文化中的含義不是物質滿足,主要是精神層面上的滿足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福」將成為人類歷史上一個永恆的主題!下面就有一則說福的佛教故事。
龍山的善國寺有兩個和尚:悟空和悟了。一開始他們每天都出去化緣,後來就只有悟空天天出去化緣了。原來,悟了發現龍山下的緣十分好化,隨便到山下走走,就能化到很多,悟了就把化來的錢買很多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存放著,其餘的時候就在寺廟里睡懶覺。悟空就勸悟了,讓他不要虛度時光,要出去化緣。
悟了聽了很煩,說:「出家人豈可太貪?有吃的就行。你看我有這么多的糧食,足可以讓我吃上半月,何必出去奔波勞累?」
悟空念了聲阿彌陀佛,說:「師弟,你化了這么多年緣,還沒有參悟到化緣的妙處和真諦啊?」
悟了聽了,就諷刺悟空,說:「師兄,你倒是日出而出,日落而歸,可你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你化的緣呢?」
悟空說:「我化的緣在心裡。緣自心來,緣也要由心去。」
悟了聽得一頭霧水,說:「不明白不明白。」
後來,悟了化的錢物越來越少了。這讓悟了很苦惱,原來化一次緣可以吃上半月,現在只可吃上幾天。但悟空依舊天天日出而出,日落而歸,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但悟空天天都面帶微笑。悟了想挖苦師兄,說:「師兄,你今天收獲如何?」
悟空說:「收獲多多。」
悟了說:「收獲在那裡?」
悟空說:「在人間里,在人心裡。」
悟了感覺自己一時很難參悟師兄的話,決定明天一起跟悟空去化緣。悟了說:「師兄,我悟性太差,我想明天跟你去化一次緣。」
悟空點頭同意。
次日,悟了要跟悟空去化緣了,悟了又拿了那個他出去化緣用的布袋。悟空說:「師弟,放下布袋吧。」悟了說:「為何?」悟空說:「你這布袋裡裝滿私慾貪婪,拿出去,是化不來最好的緣的。」
悟了說:「那我們把化來的東西裝哪兒?」
悟空說:「人心裡。人心無所不容。」
就這樣,悟空和悟了就上路了。悟了跟悟空每到一處,就會有很多人認出悟空。悟空還沒來得及說話,他們就主動拿出東西給悟空。有的還說,幸虧悟空大師上次施捨,才使我們渡過難關。悟空大師的大恩大德,我們沒齒難忘啊!悟了在心裡想:「不讓我拿布袋,看你一會把東西往哪裡擱。」他們繼續往前走,他們化的緣也越來越多。悟了看到今天收獲不少,滿懷欣喜。恰在這時候,從遠處走來一個農夫,懷里還抱著一個孩子,邊走邊哭。原來農夫的孩子得了重病,他拿不出錢來給孩子看病。悟空就走過去,把化來的財物全部給了農夫。他們繼續前行,除了溫飽外,他們一路化了就舍,舍了再化。悟空問悟了:「師弟,跟我出來你化到了什麼?」
悟了苦笑。
悟空說:「師弟,你只知道緣來之福,而不懂得緣去之福。看天地間,自然萬物為何如此美麗,天地萬物都在循環啊。師弟,風水、日夜、四季,哪一樣不是在循環?光知道緣來之福的人,那隻是片刻的歡愉,時間久了,就是一池死水。我們之間的區別就是,你把化來之物放在了充滿私慾貪婪的布袋裡,我則把化來之物放在人心裡循環,讓善良和愛在人間、在人們的心裡循環。」悟了聽到這里,低下了頭。悟空念了聲,阿彌陀佛。
(凡塵素夢)
❻ 學佛學有什麼好處
皈依三寶的利益
一、皈依三寶可以使人生更多彩多姿,更踏實安全。
二、你要豐富人生,必須先要皈依三寶。
三、人生不能沒有信仰,踏出信仰的第一步-皈依三寶!
四、一生的轉捩點,轉迷為悟、轉邪為正、轉惡為善,就是要皈依三寶。
五、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大事,就是皈依三寶。
六、皈依三寶是心靈的依靠;皈依三寶是永恆的寶藏。
七、皈依三寶是邁入幸福的捷徑!
八、皈依三寶是走向真理的道路,是認識了自己。
九、皈依三寶,一入佛門即進入佛法的堂奧。
十、皈依三寶是受戒的基礎,是成佛的根本。
十一、想不受苦報,便應皈依三寶,相信因果輪回之理,勿造惡業。
十二、好信仰,要向好朋友推薦-皈依三寶大家一起來。
十三、慎重推薦,究竟皈依處-三寶最吉祥。
十四、真正的故鄉-來自三寶;真正的依靠-來自三寶。
十五、趨向真理大道-皈依三寶。
十六、打開心靈之窗-皈依三寶。
十七、重建幸福人生-皈依三寶。
十八、找回本來面目-皈依三寶。
十九、點亮一盞永恆的心燈-皈依三寶。
二十、人間凈土的建立-人人皈依三寶。
二一、心靈起死回生的開始-皈依三寶。
二二、生命的導航-皈依三寶。
二三、放下人生的重擔-現在正是皈依三寶的時候。
二四、佛陀親切的呼喚,您還要猶豫多久?趕快回到三寶的懷抱里。
二五、一盞夜路明燈,一艘苦海慈航,一塊上好福田,一位智慧明師。
二六、心靈的環保,生命的清流,病患的良醫,那就要皈依三寶。
二七、來自兩千五百年佛陀的誠摯呼喚-皈依三寶。
二八、以慈悲來代替怨恨,以般若來感化邪惡,以施捨來幫助吝嗇,以皈依三寶來凈化自我,凈化社會。
二九、您皈依三寶,三寶就會與您同在!
三十、圓滿人生,就要從皈依三寶開始!
❼ 佛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首先一點 你要明白的是 你沒有看見的 未必是別人沒有看見的 你你不知道的也許別人已經知道了 就如同井底之蛙 有很多修行者見證了佛陀所言
第二 佛教是一種教育 他通過一系列的修行法指導人的成就 他是要求修行者自己證明佛教的
第三 所謂輪回 是由於眾生的業力造成的 而業力說到根本 我的理解是情的一種執著 你的心念當中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和期望 而這些又造就了各種行動 而這種行動會與其他眾生(人)之間產生影響和摩擦 因由這種力的驅動 而使得眾生之間輾轉輪回
第四 因果 是現實存在的 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後果 這是大部分人都會承認的 而在佛教中 因果是貫穿於輪回中的 並不會因為現在的你或者我的死去 而使這個因果消失 而其會延續到下一個你或者我(這在其他宗教認為就是靈魂)但是佛教不認為有一個這樣的永恆不變的靈魂 這個比較復雜 呵呵 我也不能講的很清楚
第五 對錯 倫理 這些概念 是世間人在生活的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概念 而實際上這些對錯與倫理是有條件的 在某些時候 這就是對 在某些時候這就是錯 而這也是佛教所闡釋的一個道理 世間的各種法(道理)都是永恆變化的 變化與有形的物質之間是一對 佛覺悟了 空(變化)和有(這些有形的物質)的道理 而成就 道理都是相對的 在你說某個是對的時候 實際上他是有條件的
而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空(變化) 他不主張徹底承認某件事情的永恆 而需要依立於特定的條件 世界是不斷轉化的 也就如同人的不斷變化 一個念頭一個念頭不斷的轉化
第六 佛不是萬能的神 他是覺悟了世間根本道理的人 但他一樣要遵循於世間的法 所以 佛也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如果你死心的不願意相信某件事情 那麼佛也不可可能用神通去讓你相信 況且眾生都有自己的心念 這種心念也是一種力量 佛雖然懂得運用世間的法 但是法也是有限的 他不可能做出來超出法之外的事情
另外 釋迦牟尼的修行 不是一世的修行 他是修行了累劫的(很多生世) 這在佛經中有記載 最後一世 當機緣成熟時 佛來人間 涅磐成佛 是為了示現給眾生
佛所修行的法 不是我們所認為的思考這樣簡單 他是通過更深入的方法 來觀察世間的一切行 這種修行的方法比如禪定就是其一 需要修行者進入禪定的狀態 來觀世間的法 但是這種觀絕非是思考 在佛看來 思考是一種非常緩慢和粗糙的智慧 而更深入的智慧 能夠觀察思維的過程 這也就是禪定的目的之一
你覺得佛沒有度人嗎? 他留下的經典就是最大的貢獻 你覺得佛沒有再來人間嗎? 只是你認不出來而已 但是佛所理解的救度 和我們這些凡夫所期望的物慾的救度是不同的 所以如果你沒有認同的話 是無法理解的 在中國古代的智者大師 後來被印證是釋迦牟尼的轉世再來 可是有幾個人能夠印證呢? 反正你我現在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還有 佛所說法 很普通平實 所謂神通、鬼神那些不是佛教所提倡的 即便你不能見到神通鬼神 也不妨礙你相信佛所說的教法 在佛教中 分成了不同的層次 對於普通人 我們可以學習如果行善和做人 對於想要解脫的人 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修行解脫道 對於發了菩提心想要救度眾生的人 我們可以學習大乘的菩薩道 佛教是因人而度的 並非一套教法套死人
佛教的根本教義中:輪回 因果 解脫涅磐是其根本 但是對於不同的人 佛教有不同程度的法來指導 所謂方便度人而已
最終的目的是要指導眾生見證生死輪回的真相 證入涅磐 不過 涅磐是什麼 我們這些人無法理解 只能到了真正修正到底時候才會知道
所以佛教要人首先生信 如果不信的話 就無法真心的去修行 自然也無法去證明佛教的道理 但是因為自己不願意去嘗試 而說佛教是假的 就有些過分了
這是現代科學的一個弊病 認為凡是沒有看見的 就認為不存在
❽ 佛教是如何看待愛情的
當我們在談愛的時候,伴隨它的還有一個字,叫情。但是這兩個字要想更好地理解,從詞性上首先要把它拆開。一個是愛,一個是情,絕大多數人愛情里沒有愛,只有情。
基於佛法的基本定義來說,「情」是情緒,一個豎心邊加一個青草的青。那心裡長了草是什麼?是雜念。
當放在生活裡面,情是什麼?
情是我們的感受。有感而生情,是我們的情緒、喜好。所以當愛「著於情」的時候,就成了情緒,就開始千頭萬緒,連綿糾纏。所謂剪不斷理還亂,這就是情執,由愛情進入情緒,最後產生執著,形成情執,而情執就導致了苦難的發生。
那什麼是愛?
繁體字是個「受」字頭,中間有個「心」,下面一個類似朋友的「友」,沒了「心」就是「受」,感受的「受」,接受一切、忍受一切、承受一切。但是有「心」的時候,他就是鮮活的,被稱為「愛」。
再簡單一點,什麼是愛?
用自己的心接受一切,把所有人當朋友一樣對待,可以稱為愛。在傳統文化裡面談兩個人夫妻之情、男女之間相處之道有很好的詞,叫相敬如賓,舉案齊眉。
相敬如賓,彼此像朋友一樣,把他放在你的心裏面。真的朋友間是可以接受彼此的不好,去欣賞他的優點,而且為對方去付出,又不過度干涉。我們往往是陷於情執,最後導致的是因佔有而發生的過度干預,最後把自己拖入了苦難的地獄。而從來沒有過真正簡單的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真正的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包容對方、接納對方、用心地陪伴對方。
關於愛情我們可以做到、也應該做到的是付出愛、享受情,而不是佔有愛,困於情,這是本質的區別。
——摘自七非先生社群答疑解惑
❾ 佛學裡面是怎樣解說福的
福即指的是 常說的 五福臨門 里 五福
第一,長壽;第二,富貴;第三,康寧,身體健康,第四,好德;第五,善終,也就是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痛苦和恐懼。
如何能多增幅呢,少損福呢?
比如說:抵觸頂撞父母是第一等損福敗祿的事,無論求什麼,必定求不到,萬求也枉然,因為積福沒有損福快. 工作,姻緣,辦事不順,馬上反省抵觸頂撞父母上司長輩,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工作不順, 感情痛苦,辦事阻礙大,馬上軟語好物孝順父母,父母若歡喜,一切天人鬼神都會來護持你.
不抵觸父母的人,工作順利,良緣佳偶. 從小不抵觸父母師長的人,從小不抵觸頂撞父母,就算出身在最貧窮最晦戾的家庭,都會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
其他增長福德的行為
1. 【大贊】隱藏他人的惡行, 一次為一善. 見到傳播人惡的, 勸而止之為五善
2. 【大贊】對父母尊敬不頂撞, 一日一善
2. 【贊】工作努力, 一日一善
3. 【贊】尊敬上司和長輩, 一日一善
4. 【大贊】放生, 一命一善. 小命十命一善, 大命十善.
6. 把死掉的小動物埋葬, 一命為五善
7. 【贊】安慰一次有煩惱憂愁的人一善
8. 米飯喂一下小鳥, 螞蟻, 魚, 小蟲子等, 兩次一善.
注意不要喂螞蟻糖,濃度太高會讓螞蟻脫水而死
9. 見偽經勸人不要學者為一善
10. 為君王、父母、親友、知識、法界眾生誦經一卷為二善,佛號千聲為二善,禮懺百拜為 二善,為自己就只有一善.
11. 【大贊】發帖子講大乘佛經, 5個人瀏覽就是1善. 大家常發這樣的帖子, 每天都有積善.
12. 借人財物, 如期而還, 不過期限為一善
13. 【大贊】把各位聖賢大德如佛陀、耶穌、孔子、老子教人向善的話語, 發出來給大家看, 一次十善
14. 見善必行,一事為一善。知過必改,一事為一善
15. 【贊】向上司說別人的優點, 向別人推薦其他有能力的人, 推薦一個人才為十善
16. 【大贊】看到別人罵賢人,善人, 勸他不要這樣做為五善
17. 【大贊】別人罵你,你不罵人,一次一善, 別人傷害你, 你不傷害人, 一次一善.
18. 【贊】自己承擔過錯, 或者功勞推給別人, 一次2善.
19. 宣揚他人的善行, 一次為一善;
附:最折殺毀滅福祿的日常行為
1) 殺生.
殺生在一切行為中第一等折福份.買肉吃可以,但不可以買活物殺死做菜,活活煮死1命, 削祿20善. 即使蟲蟻也不能傷,教育子女小時候不玩殺蟲蟻鳥雀, 他的福份就不會折損,壽命就不會短缺. 殺生的壞處是: 短命,工作差,多病,怨氣重,貧窮,醜陋.
2) 發脾氣
發脾氣罵人的聲音,就像狼叫一樣.印光大師告誡:女孩子不發脾氣,兒女必不夭死,脾氣大的女人,生子必多死,或多病.因為一生氣,乳即變成毒汁.發大脾氣,喂兒立刻即死.稍小點,半天一天方死.發小脾氣雖不死,亦必定生病.這是一定不變的事理.
發脾氣是一切如來都救不了的.佛經上說"世間之疾莫過猛風, 怨念之徵復速於彼,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
發脾氣叫做火燒功德林, 一把怒火把一切福德燒盡. 對普通人嗔恨發氣一次,毀滅一百大劫積累的福德,對父母長輩大德君子發怒,毀滅一千大劫積累的福德.抵觸頂撞父母,嗔恨發氣,是福薄命淺的最明顯特徵,世界上最沒有福氣的,就是這兩種行為.
3) 抵觸頂撞父母上司長輩, 說先賢大德壞話.
抵觸頂撞父母是第一等損福敗祿的事,無論求什麼,必定求不到,萬求也枉然,因為積福沒有損福快. 工作,姻緣,辦事不順,馬上反省抵觸頂撞父母上司長輩,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工作不順, 感情痛苦,辦事阻礙大,馬上軟語好物孝順父母,父母若歡喜,一切天人鬼神都會來護持你.
不抵觸父母的人,工作順利,良緣佳偶. 從小不抵觸父母師長的人,從小不抵觸頂撞父母,就算出身在最貧窮最晦戾的家庭,都會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
用錢財供養父母的人,將來必定會富有,孝順父母但不用錢財物品供養父母,做大官也會缺乏財富.
搜集宣說先賢大德乃至聖賢壞話,一句削祿一百善,敗盡一家族血脈的福祿.
4) 怨天尤人, 搬弄是非, 宣揚別人過惡, 嫉妒諷刺挖苦他人, 臟話罵人.
這些損傷天地的德氣和和氣, 財氣全被毀滅, 如果沒有父祖的資財庇蔭, 貧窮是一定的, 辦事不順.
怨天尤人一次, 削祿三善, 印光大師親說遇到逆境不怨天尤人必有後福及子孫興盛.
別人不好處, 要掩藏幾分, 這是渾厚以養天, 養天, 才能得天獨厚. 說是非, 是破壞天地的德氣, 引起鬼神怨憎,諸事不遂.
嫉妒諷刺挖苦人, 挖苦別人什麼, 自己將來就怎樣, 佛經上有個女人挖苦窮人, 她五百生轉世貧窮. 臟話罵人, 比這更糟糕.
若在網路上或者公眾場合批評或者宣揚別人過惡, 一人聽到看到削一祿, 百人就削百祿. 凡事要針對行為,針對具體的事件,不要針對人來說.
5. 炫耀自己
炫耀自己, 在什麼地方自滿, 會招來人天鬼神嫉妒破壞, 所以炫耀什麼, 將來就在什麼地方失落.
6. 說人壞話, 搬弄是非
說人壞話, 這就已經傷了天地間的和氣, 而招鬼神的降禍.而且, 將一些杯弓蛇影, 恍惚無憑的謠言加以誇張、添醋,講得如同目睹一般,使被說的人氣憤得忍耐不下, 致抑鬱難言.他這口怨毒之氣歷劫難消,豈會沒有索報之日?只恐來日刀山劍樹有自己的一份
天地既生發滋潤萬物的葯草, 也生發毒害萬物的毒草;
天地養育善人君子, 也養育小人惡棍;
日月從來不是只照耀善人, 不照耀惡人的;
海水從來不是只收納清流, 拒絕污流的;
不管我有多少過錯缺點,天地日月從來不曾要求我絲毫,所以我不可以要求他人,不可以排擠傷害自己認為的小人, 惡人. 所謂厚德載物,容不下惡, 就不能載物, 物就是生活好, 工作好, 學習好, 姻緣好, 人緣好, 身體好, 一切好.
論語說: 泰山不辭土壤, 河海不擇細流.
聯合國秘書長解釋這段話說: 為人要善於接受所有的人, 對於不同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要兼收並蓄, 才能成就自己.
損福行為:
1. 【大慎】爸媽責備發怒, 子女生嗔恨是一過, 抵觸頂撞是十過.
2. 工作不竭忠盡力, 一事為一過
3. 【大慎】不尊敬先賢和長輩, 一日為一過
4. 【大慎】墮胎為二十過
5. 【大慎】心裡計劃怎樣傷害人, 有這個念頭就一過, 如果真的去實施害到了人, 就十過.
6. 【大慎】殺生, 一命一過, 大命十過
7. 【大慎】把活的物命丟鍋里煮等等殘忍方式做菜, 害一命二十過
8. 籠子關小動物, 一天一過
9. 【大慎】看見別人憂愁, 不解釋是一過, 反而覺得暢快, 是二過, 說話讓別人更憂愁是五過
10.不要罵斥基督、玉皇大帝、月老、財神、元始天尊等, 這些也是諸天正神,一次一過
11. 不100%確定就說某經是假經, 一次十過
12. 念經的時候生氣是10過, 罵人是20過, 打人是30過
13. 知道別人的善行, 隱藏不說, 一次一過;
14. 【大慎】知道別人的惡行, 宣揚一次是一過.
14. 【大慎】刻意搜集先賢的短淺不好的地方, 立新說法, 一言十過.
15. 【慎】出損德之言, 一言為十過。如「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之類
16. 遇到賢德的人, 不向他學習是五過; 遇到賢德的朋友不交, 是二過. 反而說話詆毀和欺負是十過.
17. 【大慎】罵平輩或者不認識的網路陌生人, 是四過; 罵聖賢是一百過; 罵君子是十過;
18. 給人取外號, 五過
19. 吃蔥蒜後誦經一卷是一過.
20. 【大慎】遇到不順的事情, 怨天尤人一次為三過, 不可以怪罪天, 不可以怪罪他人.
❿ 為什麼佛學說要放下執著才能幸福而又有種說法說 只有執著 才能尋得幸福的彼岸呢
佛學說要放下執著才能幸福而又有種說法說
只有執著
才能尋得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