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教點燭是什麼意思
佛教活動點蠟燭。
佛教是在中國古代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宗教,在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里,蠟燭的光是神賜的禮物,他照亮了世界,驅散黑暗,象徵了光明和正義,一切惡魔妖怪都是不能近火的,否則將永不超生,但是正義的神佛,火光則替他們趕跑了妖魔鬼怪,並且也為他們照亮未來的路。
在農村,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敬奉眾神,基本儀式就是在神龕兩邊點蠟燭,正前面擺放豬頭肉。這里的蠟燭就是為了防止邪惡的魔鬼也前來吃東西,同時也是告訴神佛,這里有人在祭祀,請他們過來吃東西。
(1)廟里祈求平安幸福點的蠟燭叫什麼擴展閱讀:
浴佛節
浴佛節,為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日,是我國佛教徒紀念教主釋迦牟尼佛誕辰的一個重要節日,亦名佛誕節。相傳在2600多年前,釋迦牟尼從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於是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因此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通常都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的誕辰。
浴佛節前,佛教徒早已將寺院打掃一新,殿堂佛像搽拭一凈。一般在四月初七日,許多善男信女即已雲集佛寺准備參加於次日清晨舉行的紀念法會。
只見寺院幢幡寶蓋招展,香花燈燭及各色供品林立。香花叢中的幾案上安放著一個銅盆,盆中注滿了用旃檀、紫檀、鬱金、龍腦、沉香、麝香、丁香等配製成的香湯,湯中立著一尊銅質童子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即釋迦太子像。
沐浴開始前,寺院住持率領全寺僧眾禮贊誦經,隨後持香跪拜、唱浴佛偈或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僧眾和居士們一邊念一邊依次拿小勺舀湯浴佛。
浴完佛像後再用一點香湯點浴自己,表示洗心革面,消災除難。若參加的人太多,則採取由僧人手持楊枝醮浴過佛的凈水為信眾點浴的方式。整個儀式庄嚴隆重,洋溢著一片吉祥喜慶的氣氛。
B. 可以給觀音菩薩點白蠟燭嗎
根據供奉對象設置不同的方位。中國的神明與佛菩薩的神台方位設置是不一樣的,中國人講究坐北朝南,古代以南為尊,以北為卑,北被賦予失敗、臣服之意。比如皇帝稱「南面稱尊」;打仗失敗、臣服稱之為「敗北」、「北面稱臣」。因此坐北朝南得山川之靈氣,受日月之光華,為吉、為利、為光明,因此神仙的神台應該坐北朝南。
而佛、菩薩是來自西方的諸神,又有西方極樂世界的說法,因此通常情況下,神佛的神台應坐西朝東,禮拜時面向西方。但也有特例,包括一些佛家高師對此也只是說「通常」是坐西面東,也可因地制宜,心誠可不受此限。
神台的高度與顏色。神台的最合適的高度應該在普通辦公桌高度以上,低於肩高。過低則有失敬之嫌,過高則不便於與神佛對話溝通。
神台的顏色以明艷的紅、黃兩種顏色為主色調,紅色代表求福求富貴,黃色代表求財求平安。
神台宜靜不宜動。神佛喜靜,忌嘈雜驚擾,所以神台最好放置在僻靜固定處,若有條件,最好辟出單獨房間設置神台。但沒有單獨房間,也不宜將神台放在經常搬動的傢具上,或與音響設備、飯桌放在一起。
神台要經常清理。神台周邊要保持清爽衛生,不宜放置內衣和有異味的物品。檯面要保持清潔無污染無灰塵,鮮花水果要保持新鮮。
供奉神佛的禁忌
神台忌放處。卧室不宜;衛生間不宜;洗浴間不宜;廚房不宜;正對洗浴間、廁所門不宜;魚缸緊挨神台不宜。卧室、衛生間、洗浴間屬隱私,衣冠不整、赤身裸體暴露於神靈面前,大不敬;魚缸屬陰,神台煙火屬陽,水火相剋相沖,犯忌;廚房常有殺生,有葷腥,犯忌。
忌犯門沖。神靈喜安靜,不喜嘈雜,神靈沖門受干擾,不得安寧,犯忌。因此,神佛應盡量避開門窗,不宜沖門沖窗,讓神靈飽受外風外氣的影響。
供奉假香假燭。心誠物潔是供奉的基本要求,清香繚繞,上達天庭以表虔敬;下傳冥府以通心曲,供奉在心不在多,敬神在誠不在奢,假香害誠,雖有神台,不如不設;假燭燒心,看似供奉,實則褻瀆。若是條件受限,寧缺毋濫,絕不以次充好,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知道的,神靈就知道。你以為神明不明,那是欺侮神靈,又何來供奉?
上供的禁忌。家中供奉神靈,最好是水果鮮花,忌魚肉、葷腥;最好是新鮮素食,忌不潔、霉腐。切記:道不供「李」佛不供「荔」,即供奉神仙不用李子,犯道家老子(李耳)忌,供奉佛菩薩不供荔枝,犯佛家釋迦(荔枝)避諱。
上大供常用貢品
供奉物品平時是素品,但上大供時應該見大魚大肉,這是中國沿襲幾千年的傳統,不管是民間,還是道觀、寺廟,都一樣。上大供一般要准備九樣物品,其中菜類五種,果類四種。
菜類,一般是四葷一素:四葷是雞、魚、肉、蛋,一素是豆腐,豆腐上最好放一些紅色的粉條。既然可以上葷菜,就沒必要多加限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增減貢品。
雞在貢品里的意義是,雞是啟明之物,雞叫意味著天將明了,用意在於通過雞的靈氣給人帶來光明。
魚以鯉魚為佳,鯉魚跳龍門即可成龍。上貢品魚的時候,魚頭要朝向神位,這與我們將魚頭對著主人或貴賓是一樣的道理,表示敬重。
貢品數量與上貢時間
貢品數量,不論是菜品、果品,還是饅頭、杯子、香煙、筷子等,一律上單數,單數屬陽,所以仙堂供奉的一切貢品一律是單數,忌諱雙數。因為雙數屬陰,易招陰性靈體前來。
供奉時間,葷供,當晚燒完香即可撤下,素供可以供三天,三天後撤換。
供水:一杯水,盡量一天一換,最好不要超過三天。
供酒:初一、十五都要上酒。平時沒有酒可以隨時斟滿,但初一或十五當天,必須將原酒倒掉,斟滿新酒。
蠟燭:供祖先的,用白蠟燭,點一支即可,仙家與神佛用紅色的蠟燭。
筷子:一般都用紅色香筷。
C. 佛教活動點蠟燭什麼意思
屬於供養。蠟燭代表了光明!而且,誠心誠意才是最重要的。我給你普及一下供品的知識吧!
——供品千萬不要放肉!凡神佛供品,都不要放葷腥之物,否則不僅損壞神佛修為,還增加自己罪孽。我把十供養解釋給你聽:
一般來說,佛教里的供養有很多種,譬如法供養、財供養、觀行供養、三業供養、千僧供養等等。但是我們這些俗人,只知道用財供養,最普及的是財供養裡面的十供養,即用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等十件物品對佛供養,都有一定喻示的,如香象徵戒香,花象徵美好,燈象徵光明,水象徵清凈,果象徵佛果,茶象徵清醒,食象徵飽滿,寶象徵財富,珠象徵稀有,衣象徵庇護,等等。所以佛不需要什麼佛對什麼供品,而是你以十供養以及恭敬地心去供養任何一尊佛,他們都會歡喜收受的。但凡供養,即有福報。阿彌陀佛!
——由上可知,佛菩薩尚且歡喜這個,何況關公、財神、祖神(家裡供奉的祖先,成神的稱為「祖神」,未成神的稱為「祖靈」)及其他神仙(保家仙、出馬仙、黃仙、長仙、狐仙、黑仙等)呢?因為神仙是六道輪回里的天道里的人物,而佛菩薩是已經超越六道輪回的聖人,所以供奉佛菩薩的東西,對這些神仙都是適合的。
D. 愛心蠟燭叫什麼
愛心蠟燭叫心形蠟燭。
愛心蠟燭可以用打火機或者火柴直接從那個心的尖端上去點燃,如果從心的上邊去點燃的話,可能就會燒到手。點燃心形蠟燭,由點燃前准備、清理蠟捻、打火機點燃、加些鹽粒來組成。
心形蠟燭打火機鹽粒點燃前准備點燃蠟燭前請務必拆除外包裝,並避開易燃物及孩童或寵物可觸及之處,應放置於燭台或燭盤上使用,以確保安全。為了安全,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最好是大人幫忙點燃,在玩的時候最好有大人在旁邊監督。
蠟燭的象徵意義
1、蠟燭象徵著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有奉獻精神的人。不計一己私利,全心全意為他人著想。多象徵教師或為人民獻身的人。
2、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就算化為灰燼,也要發出自己的光亮,指極有奉獻精神的人,甘願犧牲自己,而為他人著想,和春蠶的意義相似。這是一個對好老師的比喻。
3、蠟燭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顆小沙粒,蠟燭是一種平凡而偉大的力量。蠟燭在黑暗的時候燃起,在光明的時候熄滅,蠟燭的精神不僅是古人贊美的對象,而且是我們的榜樣。古人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來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所以,蠟燭的一生是輝煌的,從生到死,始終為人們奉獻著光明。
E. 元宵節點蠟燭的來歷
元宵節點蠟燭的來歷
1、元宵節點蠟燭是為了代替原來的放燈習俗。元宵放燈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2、漢明帝永平年間,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3、 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准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簡介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F. 正月十五還是十六是點臘祝嗎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元宵節名字由來是有一段演變的故事。元宵節最早叫上元節,是根據道教「三元」之說而來的。「三元」指的是上元(正月十五日)、中元(七月十五日)、下元(十月十五日)。上元是祭天官的、中元是祭地官的、下元是祭水官的。
上元節這天晚上主要吃湯圓賞月,因此,人們把「上元節的晚上」,直接改為「元宵節」,這樣表達得更確切。「元宵節」的名稱就是這么來的。
元宵節夜晚活動很多,主要是吃湯圓賞月。「湯圓」這個食品名,後來被「元宵」這個名所替代。元宵節這天夜裡,除了吃元宵之外,還有點蠟燭和猜燈謎的活動。
綜上所述,吃元宵是傳統文化,是元宵節一項與祭祀有關習俗活動;點蠟燭是元宵節一項祈禱活動;猜燈謎是元宵節的一項娛樂活動。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活動表現形式與內容,其主題基本是一樣的,都是祈禱和表達人們的美好願望,為了保佑人們各自家庭美滿、團團圓圓、平安健康,幸福生活的。
G. 在寺廟敬香點蠟燭是什麼意思
佛經上說,燒香、點燈供佛,功德無量,吉祥無比。所以到寺院去燒香禮佛,點燈、點蠟燭供佛,祈求平安幸福,很吉祥。
H. 靈堂蠟燭是什麼蠟
靈堂蠟燭是白蠟。
祭拜先人應使用白色蠟燭,因為葬禮上多是披麻戴孝,用白色紙幡,紙錢,一身縞素。且中國民俗自古以來都認為紅色是辟邪之物,如手上系紅繩、本命年紅內衣等。因為五行上紅色屬火,紅色能增加「陽」,所以紅燭不適用於祭拜。
因此蠟燭使用白色才符合中國的民俗傳統。同時白色也代表著敬重、吊念、哀痛等意。
所以我覺得用白蠟。一般紅色代表著喜慶。比如新年放的鞭炮都是紅色的。紅紅火火。
白色則反之。這種東西也會因為地方不同習俗不同哈。
I. 敬神拜佛為什麼要燒香點蠟燭
敬神拜佛燒香點蠟燭的含義:
第一、敬神禮佛的一種儀式。把香點著插在香爐中,表示誠敬。
第二、燒香是說自己要點燃自心戒定慧,熄滅自心貪嗔痴。
第三、香燭是象徵心香和心光。
因為眾生和佛一樣,本來有著心香和心光,但被妄想執著所蒙蔽了。現在禮敬佛菩薩,是要把原有的香光顯露出來。同時,也是對佛菩薩表示一種敬意。
拓展資料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稱叢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寶殿上供奉的叫釋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凈飯王的太子,後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證道。成為大徹大悟的覺者,是佛教的創始人,被佛弟子尊為「世尊」、「本師」等。
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凈,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J. 電香電蠟燭供佛效果,請問供佛點燈和點蠟燭有什麼區別嗎
提起電香電蠟燭供效果,大家都知道,有人問請問供點燈和點蠟燭有什麼區別嗎?另外,還有人想問供能用電香,電蠟和電燈嗎,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像前用電焟燭電香,風水上好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請問供點燈和點蠟燭有什麼區別嗎?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供的沒有有區別。只是習慣問題。電香電燭供可以嗎。
另,點蠟燭供,要注意安全問題,採取必要措施防止火災。因油燈燈油不會流於桌子上,沒有這方面的隱患。
可以。燒香、燒紙、電燈、電蠟,都是心理安慰。不要怕祖收不到你的信號,而是祖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經死了。~~信、信神、信,純屬吃飽了沒事干、閑的蛋疼!
本人建議供還是用實用蠟燭,實用香比較好,實用的顯的真誠,每次供點蠟燭點香真心誠意是對祖的尊敬!
可以,但是看你發什麼心,電蠟燭你通電一直不關都是長明,但是長明燈,酥油的有時候還得自己倒油,拿鑷子調燈芯,這就好比在做重活苦行的僧侶,做得越多表示你越精進,所以相比之下,供長明燈更為殊勝,當然你說你也在規定時候,去調燈,恭敬,那麼是無異。但是,部分供燈不能使用電的。你要是家裡面是可以得。
用一個香爐財神爺一個香爐過年就是水果和饅頭不上腥上喜愛那個的時候點亮燈燭就行不用24小時點亮三十上午拜供供到初三或者初五都行饅頭可以提前拿下來防止變質十五也要上供前電供燈與點蠟燭的區別。
個人認為體自己的!亮不亮的在心中。供點蠟燭有什麼好處。
是「燈」是光明與智能的表徵,亦為十種之一。祈望透過燃燈的說明和意義,能點燃您心中的「自性燈」。燈是智能、光明的表徵;燃燈供始以。燈是光明與智能的表徵,是重要的具之一。在前燃燈,是用以標幟的智能蜜。千萬不要每天在家燒香。
《》說:「為世之燈明,乃人間最勝之福田。」電子蠟燭可以代替真蠟燭嗎。
中也說:「百千燈明,罪」,因此在前點燈,是借著的智能之燈所放出的光明,照破我們的無明,使我們心生慧解,成就我們的智能蜜。
《經》中就這么說過:「因為有許多心行無明愚痴,見了,乃教他們智能,令人人點燃智能之燈。」
《經》也說:「慧燈可以破諸暗。」
中說:「燃點十千燈明,以懺滅眾罪」,十千即是萬。人們生活在三界里,舉心動念莫不在造業,特別是無始以來的無明,若非有大智,真不能照破。因此點燈供,藉助的智能明燈引燃我們的心燈實在是必要的,而且必須恆常持續不停。尤其在這末法時代里,根性不僅普遍駑鈍,而且亦重。從層出不窮的各種問題中,顯示出人們在無明引發的貪、、痴三的作弄下,一刻不能安寧。因此借著的慧燈,照破陷身痴迷的自我,以求智能,實在是最刻不容緩的事。一旦自我的慧燈燃起,照破一切黑暗,光明顯現,平安、吉祥、四喜、五福、七財自然不待祈求就可源源滾滾而來。供電子蠟燭需要一直開著嗎。
為了自身的幸福、的安寧、世界的和平、讓我們大家一齊來普點平安燈吧!
光明的前途,的智能,平安的日子,幸福的生活,諧和的家庭、安寧的、和平的世界,不是上帝創造的,其圓成與都操之在自己。一人施燈供,一人受惠;一家施燈供,一家受惠;人人施燈供,人人受福;家家施燈供,家家受福。只要有燈明的地方,諸的慈光自然遍照。子們!你一燈,我一燈,讓我們一齊在前普點平安燈!你增福,我增福;你增慧,我增慧;讓平安燈照遍,照遍環宇吧!電蠟燭可以一著嗎。
以上就是與請問供點燈和點蠟燭有什麼區別嗎?相關內容,是關於請問供點燈和點蠟燭有什麼區別嗎?的分享。看完電香電蠟燭供效果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