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於大學生來說怎樣才是幸福呢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回答好、不好或者過得去似乎都不確切,因為我覺得這些回答都不足以代表我對生活的感覺。我們要的生活是幸福的,要能真實地感受的到的,然這種幸福從何而來?個人品性不同,對不同人、不同事的看法不同,直接影響到了他們對幸福的不同理解。
走在生活的角角落落,時常會聽到一些人抱怨「最近好煩」。煩學業、煩事業、煩家庭、煩日常鎖事... …然而誰又能想到上帝在創造人類的時候也會將這些煩心事一同留在了人間,所以在這個世界上誰會沒有煩惱的事情呢?上至總統首腦,下至平凡百姓,都無一人能脫離這塵世的煩惱。古人所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的不正是這個道理嘛。故,縱使你每天叫著「煩煩煩」,一有何用?!每一個事情都有好與壞的兩面性,你只著眼於好的一面當然會永遠快樂。相反,你一味地以悲觀的心態來看這個世界,那當然是灰色一片了。這世上煩心事那麼多,每天你都在經受著苦與樂的磨練。如果每件事你都要感覺不快,同樣凡夫俗子的你哪來那麼多的精力。所以說不如做個樂觀、開朗的人,使你的世界充滿陽光,盡情地感受幸福吧!
有人說幸福是虛無飄渺的,完全是種概年念性的東西。幸福不幸福看你對事物的心情,看你的處世之道。為何對於同一個項目,完工者與未完工者都會感到同樣的喜悅?前者是因為獲得了最終的結果,後者是因為在他們經歷的過程只學到了寶貴的東西。他們不都成了幸福的體驗了嘛!
幸福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富人也許不會感到幸福,有可能他的家庭並不和睦。窮人也不一定不感到幸福,有可能他有個幸福的小家庭。上帝給人的幸福不會因你錢多而多給你,或者因你錢少就少給或不給你。上帝看重的是你的決心,尋找幸福的決心,相信你一定能找到幸福的感覺。
窮困生因湊足了學費而幸福;乞丐因飽食了一頓而幸福;莊稼漢因久旱逢甘露而幸福;久病的人因康復而幸福。那麼你呢?你又因何而幸福?她的幸福可能在他手中的玫瑰花;他的幸福可能在得到某個職位上。那麼你呢?你的幸福又在哪裡?
其實幸福就如同空氣一樣,不是它不在,只是你看不到它,你只能去感覺它,細細地去品味它。對平淡生活的熱愛就是真正的幸福。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一個人要知足,要珍惜眼前的幸福,要相信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這樣我每的生活才會越過越幸福,越來越美好。
B. 作為一名大學生你眼裡的幸福是什麼
幸福屬情感世界.是一種感覺.即人一種滿足感 幸福其實是很簡單的幸福是無處不在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幸福.要自己去發現把握.只是有時人要求太多.因此而沒有見到那些本身就擁有的幸福.其實幸福沒絕對答案關鍵你生活態度.善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是幸福.世上最珍貴不是得不到也不是已失去而是把握住眼前幸福.
C. 大學生應該樹立怎樣的幸福觀
1、要認清個人幸福和社會幸福的統一問題
社會生活是相互聯系的整體,個人離不開社會,社會也離不開個人,因此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是統一的,沒有整體的幸福就沒有個人的幸福,個人追求幸福的願望只有在社會幸福不斷增長中才能得到實現和保障。
我們在養成正確幸福觀的時候,既要吸取中國傳統文化中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中的自我犧牲的精神,以犧牲小我來保全大我,在必要的犧牲中獲得至善,又要批判中國傳統思想中對個人幸福的忽視。
只有個體與社會統一的幸福,才是真實的幸福,只有在二者統一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自我的幸福。
2、要正確引導當代青年對不幸的認識,這對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幸福觀有著重要的作用
幸福作為人的理想完美存在狀態,應當通過人的努力以一定的代價才有可能換取;幸福作為對人現實存在的體驗,只有通過日常生活中對痛苦不幸的感受才有可能真正被感受。所以,我們又可以說,幸福內在蘊含著痛苦。
對於一個人而言,不幸哺育了真正幸福感的形式。痛苦是通往幸福之橋梁。不幸是不能被絕對躲避的,痛苦是人生的煉爐,而不幸則是人生的煉獄,在不幸和痛苦中以自身的積極努力,去改變人生的逆境,去爭取人生的幸福實現,這才是積極的人生。
在培養正確的幸福觀的同時,必須對不幸有正確的認識。
3、對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也是對人生幸福的追求
《道德生活論》中指出,幸福不僅是道德生活的目的,更是對每一具體人生目標的實現,對至善的接近後滋生的滿足感,並且它還與義務、使命一體化。
道德人格的功能是提升,道德人格作為一種追求,它往往成為激勵個體不斷奮進從而不斷提升自我以實現人生圓滿的最大力量。中國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禮記・大學》開篇即說大學之道,在明在德,在止於至善。
馬克思主義在確認以往的階級社會只有至善的理論而沒有至善的現實的同時,更指出人類的發展就是一部不斷渴求至善、探尋至善並在追求至善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至善和人自身的歷史,從而認同了個體由來已久的對至善的追求。
4、培養當代大學生正確的幸福觀,還應當在全社會大力開展人文素質的教育
文素質使人明了人的存在、價值和境界。人文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人的道德文明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人對幸福的真實把握。
培養當代青年正確的幸福觀應當從抓人文素質教育開始。文藝使人愛美,讓人能更生動、更現實地把握幸福感,了解幸福的涵義;歷史賦予人崇高的使命感,讓人在歷史的脈動中追尋幸福的真諦;哲學讓人透悟智慧。
讓人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洪流中真實把握人生幸福,指導人生圓滿的實現,這些都應當成為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5、進行幸福觀教育並將其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需要我們樹立系統思維和全局觀念
在認識幸福觀教育重要意義的基礎上,著力從以下方面著手推進:榜樣教育。通過典型示範、榜樣教育,以典型和榜樣的美好品質去感染廣大民眾的內心,引導他們更生動、更現實地把握幸福觀教育的意義和內容。
與此同時,引導人們尋找身邊的榜樣,通過他們「現身說法」,講述奉獻故事,分享奮斗經歷,從身邊的榜樣身上汲取前進的力量,向模範看齊,形成先進帶動後進、少數帶動全體的共同進步局面。雷鋒傳人郭明義的幸福觀是助人為樂,他堅信奉獻使人快樂、助人使人幸福,因而他說「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湧上心頭」。
這種幸福觀雖簡單卻純粹,是真理標准與價值標準的統一、個體維度和社會維度的協調,閃爍著道德與人性的耀眼光芒。他用言行為我們詮釋了幸福的內涵,也為我們思考幸福觀問題提供了頗多啟示。
D. 青年大學生如何理解正確的幸福感
幸福……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一種感覺,是人一種滿足感。幸福是永恆的主題,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幸福的追求。而在追求精神文明的時代,在新世紀的今天,我們依舊追求幸福!那麼,大家又是否聽說過「幸福感」這個名詞呢?
幸福感是人類對自身存在狀況的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它同時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探究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因素,提出科學的教育對策,對於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提高主觀幸福感水平,實現全面健康發展的目標具 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深遠的實踐意義。作為現代大學生,我們的幸福感指數又有多高呢?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大學生對幸福的描述吧。「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幸福就是期末不掛科!」、「大學讓我們覺得很幸福。在這里,我們學會了很多事情,也認識了很多的朋友!」……然而,即使在陽光下,也是有陰影存在。
「2009年5月16日上午,江西醫學院學生薛榮華持刀在沿路和附近醫院連續揮刀刺傷多人,造成2死5傷的慘劇……」
「2009年7月某日下午,大學生楊某購物之時被同年級學生鄒某砍死,原因竟是鄒某屢次追求楊某無果,因愛生恨……」
「2010年3月29日下午,南京農業大學南方學院一姓黃女生在宿舍自縊身亡,原因懷疑是考研壓力過大……」
一個又一個令人心寒的事件,讓我們開始深思。是誰偷走了他們的幸福?為什麼大學生會出現這樣一些讓人如此詫異的行為?原因有下:
首先是心理方面的因素。現代的許多大學生上了大學之後,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這與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有關,從小學到高中,我們一直都處於一種被迫的學習狀態之下。在上大學之後,忽然感到這片天空是那麼的廣闊,教師不再逼你學習了,自己也沒有以前那麼努力了,心也玩散了,這就導致了自己從思想上放鬆了,可以說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些年,中國改革開放,政治經濟體制改革, 勢必造成當代人的思想多元化,大學生也決不例外,許多大學生已經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就導致了他們自我認知不清,定位不準;另外,就是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以前太順利了,到了好學校以後,可能一下子感覺自己不再像以前那麼優秀了,也可能在學校中受了委屈沒有傾吐的對象,久而久之導致心理抑鬱。」許多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波折不多,在挫折面前,許多大學生顯得那麼脆弱無能,輕則埋怨生活,自暴自棄;有過者,則選擇了結束生命……
其次,是來自社會的壓力。現代企業用人標准高,有時還設置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而且面對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就業靠知識轉化率的高低,這就引起了社會上的「考證熱」、「考公務員熱」等等,為的就是從數萬人當中脫穎而出。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承受不了壓力的就……
最後則是教育因素。無可否認,現行的教育制度存在著缺陷。當代大多數學校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定一個學生優秀與否的標准,而往往忽略了素質教育。或許部分學校有開展素質教育活動,但確很形式化,並沒有深入。而且素質教育必須從小做起,而不能一時興起。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心理需求關注度不高。可能會有人提出,現在學校普遍都有心理咨詢室啊。但事實上,這項制度是近年來才開展的,最初的心理咨詢還是計時計費的,這令不少學生望而止步。這種重成績輕素質的「潛規則」,何時才是盡頭啊?
面對著這些令人痛心的事情,我們又應該如何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呢?
第一,從自己身上找幸福。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那麼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就應該要做自己的伯樂,尋找身邊那些千里馬(幸福),不讓幸福從身邊溜走。
首先要學會自信,認識自己不自信的來源。不要害怕和逃避失敗。認識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展現自己優秀的一面;其次是不要輕易生氣,生氣的人總能找到生氣的理由,而不生氣的人總能找到不生氣的理由。哲人告訴我們:我們沒有理由生氣,假如是我們的錯,我們應該立即去改正,而不是生氣,因為生氣的同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假如是別人的錯,我們更不應生氣,因為我們沒有理由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最後是要堅持自己最初追求理想的那份美好。理想是人的心靈世界的核心,追求遠大理想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就事業、開創未來的精神支柱和前進動力。
第二、從家庭中尋找幸福。良好的家庭環境可以使大學生與父母關系比較親密,遇到挫折、困惑,父母能即時給予支持、理解、幫助。其實,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在你孤單落寞的時候,有家這個溫暖的避風港,有父母默默給予地支持和依靠。
在這里介紹了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其實在歌詞中也正是體現是家庭的那一種溫暖和幸福,團團圓圓的家庭能夠給人幸福的感覺!另一方面要真正感受到家的幸福,是需要相互之間的關心和體諒。而作為大學生,也應該善於發現家庭中的幸福,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也要珍惜自己的家!才會真正體驗到幸福。
第三、在社會中尋找幸福。社會支持能讓人內心感到快樂、平安與幸福。外界的社會支持會使他們更好的處理自己的生活、學習、情感。
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參加一些公益性活動,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因為在活動過程中融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中,不僅能幫助別人,關鍵是能在當中獲得樂趣,明白自己存在的重要性。既然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想要得到幸福並不難,關鍵在於你是如何看待一切事物。以下使我們的幾點小小建議:
一、千萬別迷戀網路游戲。千萬!記住我這里用的是千萬!!因為網路游戲在給你帶來樂趣的同時,也在慢慢消磨著你的意志。
二、面對不公平的東西,不要抱怨,你的不公平可能恰恰是別人的公平。所以,你不如去努力的奮斗,爭取你自己最合適的公平。
三、如果你四年內很少去圖書館的話,你就等於自己浪費了一大筆一大筆財富。所以,經常去那裡,隨意翻翻,都有收獲。
四、把你的臉迎向陽光,那就不會有陰影。
五、學會滿足。微小的幸福就在身邊,容易滿足就是天堂。
六、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會失去自己!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最後,謹獻上我們最誠摯的祝福,願大家都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E. 大學生的幸福究竟是什麼
大學生的幸福就是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然是不超過自己的原則范圍
F. 當代大學生對幸福觀的理解
當代大學生對幸福觀的理解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對幸福觀的理解就是每天能夠玩游戲,而有些人很有上進心努力的才是一個幸福的
G. 你眼中的幸福是什麼樣子的
每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都不一樣,熱戀中的情侶眼中的幸福是白頭偕老;露宿街頭的乞丐眼中的幸福是可以飽餐一頓;病床上的病人眼中的幸福是擁有健康的身體。而我眼中的幸福是:夫妻和睦、家人身體健康、知心好友兩三個、擁有熱愛的工作。
我眼中的幸福是夫妻和睦
在我眼中,幸福是夫妻和和睦睦。當我工作勞累了回到家的時候,家裡有個牽掛的人接過我的包包,給我一個溫暖的擁抱。我們一起把溫馨的小家打掃干凈、一起製作簡單的晚餐;晚餐過後,一起在小區公園里散步,分享彼此遇到的新鮮事。偶爾節日的時候,他會給我買個小禮物,製造一點小驚喜,我也會笑著給他一個擁抱。我眼中的幸福就是這樣,平平淡淡的夫妻生活,偶爾一點小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