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合理消費
我們就一定要做到有計劃、有預算的花費,這樣可以保證你能夠從你的收入里得到公平的分享。 在這里,我們要先弄明白,預算並不是一件束縛行動的緊身衣,更不是毫無目的地記賬模式。我們可以把預算解釋成一張藍圖,是一種計劃金錢的方法,他可以讓我們在有限的收入中最大化獲利。博主有自己的一套預算方式,在這里拿出來和大家分享:首先,我要把一些固定的開銷在紙上列出來,如:食物預算、水電費、保險金......然後再列出其他的必要開銷,如:服裝、交際費、交通費、醫葯費......等等。只要你把一些你所要開銷的項目明確在紙上列出來,你就可以刪減那些相對不重要的項目,去填補你想要做的大花費。也就能輕松的把自己有限的收入發揮最大效用。 其實合理消費很簡單,博主歸納出以下幾點,希望可以幫助朋友們完成自己的預算計劃:1、紀錄每一件開銷,讓自己對於支出的情況有個清楚的了解。2、根據自己不同的需要,設計出自己的預算。3、一定要有自己的存款,這份存款最好不要小於你年收入的10%。4、一定要為自己准備一筆意外或緊急用途的備用金。5、帶動身邊的人加入到計劃消費的隊伍,相互監督。6、如果經濟允許要提早考慮人壽方面的保險問題。 最後博主必須要強調,金錢並非萬能。但是,只要我們知道如何聰明的處理我們的金錢,那麼金錢就可以帶給我們更多心境的安寧、幸福與利益......
㈡ 什麼是花錢帶來的幸福感
度假時你的新女友喜歡海灘邊的萬豪酒店還是一座完全用冰和雪建造的冰旅館?這從她的手錶能看出來?新開業的蛋糕店發放免費禮券,有效期該設置多長時間?電視劇中間插播廣告,會令人生厭而降低收視率嗎?郊區更大更漂亮還帶游泳池的新房子,只是上班路程超過一個小時,你會買嗎?這些問題涉及兩個關鍵點——幸福感和錢。在你擁有的金錢不變的前提下,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幸福感。大多數人都認為在如何賺錢、存錢、投資方面需要專業的建議,但談到花錢,多數人只是遵循自己的直覺。但科學研究表明,人的直覺常常是錯的。我們誤以為自己的消費方式能夠提升幸福感,卻一直在花冤枉錢,並沒有實現預期的目標。比如買電視機時我們會幻想以後和一群朋友一起看比賽或者與家人一起看電影,但實際買完了卻是獨自一人(大多數情況下)在電視機前耗掉一年1/6的時光。單程就要一個小時的工作對幸福感有負面影響,其影響程度與沒工作一樣。盡管擁有更漂亮的房子和更好的工作,但是上下班路程長的人不僅不再滿意自己的房子,對工作的滿意程度也不高。人們追求幸福卻屢次失敗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根本沒有找對原因。不應該一味考慮如何讓錢「生」錢,而應該考慮通過花錢獲得更多幸福!本書提供關於消費科學的最新研究——聰明花錢的5個核心原則,如果你遵循的話,錢自然可以買到更多幸福!現在,就來親自嘗試一下,讓自己快樂消費!學習花錢提高消費者幸福感的科學原則:如果你是從事市場營銷的專業人士,了解採用體驗消費、延遲消費、消費與付款分離的原則,可以更精確地設計高效的營銷方案;如果你是個人消費者,可以達成最劃算的幸福交易,用已有的錢買到更多的幸福感;如果你是企業家或創業者,了解包括谷歌、百事可樂、Crate&Barrel家居連鎖,是怎麼把這些原則付諸創新行動的,不僅可以擁有創造快樂的員工,還能夠創造為客戶帶來快樂的產品。如果你為政府機構工作(政府是最大的消費機構),可以通過完善政策來影響消費,從而提高人們的幸福感。
㈢ 全域旅遊如何讓消費者更幸福
近年來,以「廁所革命」為代表的旅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正由景區內走向景區外,由城市延伸至農村,促進了城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和升級,著力改善了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使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得到顯著增強。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厲新建說,全域旅遊是對市場需求、遊客體驗的積極響應,可以滿足散客化旅遊發展的潮流。
㈣ 新消費提升百姓幸福感,結合談談當前新消費有哪些特點
吃,講究綠色有機;玩,追求多樣有趣;游,選擇個性定製;購,看重品質品牌……今天的消費體驗真是不一樣!
黨的十八大以來,咱老百姓消費眼光抬高了,買東西不光看價格,更講究品質、品牌;消費領域更寬了,不僅買實物,還要買服務;消費意願更強了,捨得為生活品位花錢、買單。隨著市場更繁榮,選擇更豐富,消費方式變了,消費熱點變了,消費理念也變了。
新消費熱氣騰騰,好心情如沐春風。
看消費方式,信息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引燃了消費革命。從城市到農村,從沿海到內陸,從北疆到南國,網路零售快速增長,傳統實體積極轉型,線上線下日趨融合。人們手機里的消費軟體越裝越多,花錢越來越潮。出門前,用「滴滴」下單叫車;午飯時,足不出戶用「美團」訂餐。不僅小件日用品在網上買,大件電器乃至汽車、住房也逐漸轉到網上買。以前,逛街買一件商品可能要花1小時;現在,上網買也許只要1分鍾。去年,全國網上零售市場規模突破5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一。海外代購、海淘、跨境電商都很火,中國人的消費行為實現了「全球化」。
看消費結構,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文化消費亮點紛呈,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已超過商品消費。百貨業加速「去百貨化」,逐步轉向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於一體的購物中心。影視直播、網上綜藝,觀賞媒介的改變,催生文化消費產品形態創新。據統計,截至去年底,我國網路視頻付費用戶規模已突破7500萬戶,比上年增長241%,是美國的9倍。預計到今年底,我國各類網路視頻付費用戶將超過1億戶。
看消費熱點,健康、養老、休閑消費在升溫,育兒、早教、家政行業被看好。「95後經濟」「銀發經濟」走俏,「一老一少」成為新賣點。個性消費潮起潮湧,互動消費吸引眼球。功能化、特色化商品和服務受到歡迎。根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品質消費調查報告,去年,洗碗機、自平衡電動車、健身衣、出境游、乳膠床墊、唇彩、一體智能坐便器、抽濕器、溫灸器和花瓶,成為最受消費者追捧的品質消費「十大件」。
傳統消費提質升級,新興消費風生水起,是經濟發展規律的客觀反映,也是居民收入持續提高、城鎮化加快推進、供給結構不斷改善的結果。陽光、健康、自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樂於嘗鮮的心態,改變著中國人的消費觀念。
腰包鼓了、眼界寬了、品位高了,追求更好質量、更優服務是新消費的特徵。餐桌上,「土雞蛋」「笨豬肉」等食品真搶手,有機、綠色颳起健康風;度假時,休閑酒店預訂火爆,海島、山莊最受寵;下班後,聚會娛樂熱鬧非凡,看劇、K歌很尋常。到韓國美容、去日本體檢,一些以前想像不到的消費活動,已經被廣泛接受。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發布的數據,去年中國內地遊客的境外消費總額為2610億美元,同比增長12%。近5年來,中國內地遊客境外消費總額每年的同比增幅均達到兩位數。越來越多人學會了「享受消費」。
政策更優、環境更佳、動力更足,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我國出台措施強化質量監管,嚴打侵權假冒,保障消費安全。今年7月,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攀升到114.6,創近10年來新高。去年,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為53.6%,比2012年提高3.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6%,比2012年提高9.7個百分點,在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消費產生了「穩定器」和「壓艙石」效應。
新消費引領新供給,新供給適應新消費。從過去跟風追逐的大眾化、標準式、流行款,到現在注重個性化、品牌化、柔性化,企業圍繞消費市場變化進行投資、創新和生產,改善供給結構,提高服務質量,產業創新如火如荼。主題酒店、定製旅遊、私廚上門、分期消費……大夥的錢花得越來越暢快。
放眼未來,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將「節節高」,技術革命不斷升級,商業理念持續刷新,新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把握消費升級大趨勢,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為經濟增長添加持久動能,為百姓帶來更多「穩穩的幸福感」。
新消費一定會愈加多彩斑斕!
㈤ 幸福心理學 怎樣花錢更快樂
我們中的很多人對我們已經擁有的並不滿足。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不斷地想著要漲工資,和上了年紀的親戚套近乎,而且盡管機會渺茫,也還是要花錢買彩票。
需要多少錢才能幸福,這個問題是不是有點瘋狂?金錢買不來幸福,這個觀點由來已久,甚至在瑜伽成為時尚之前就有這種說法了。但是,收入和幸福之間,的確有著可以度量的聯系。有著舒適生活水平的人們比貧困的人更幸福,這一點也不奇怪。
問題是,一旦我們達到了舒適生活的標准,更多的收入就不能再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更多的幸福。定義這個"舒適標准"的神奇數字因個人和國家而異。在美國,這個數字似乎是在7.5萬美元左右。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者運用來自大概50萬美國人的蓋洛普調查數據發現,較高的家庭收入和每天的良好情緒有關系,但是在超過7.5萬美元以後,金錢帶來的積極效果就開始逐漸減弱。
那麼,為什麼我們在達到已經足夠讓我們幸福的收入標准之後,還努力工作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對金錢和幸福的關系理解有偏差。一項以美國人為樣本的調查,調查顯示,人們認為,如果他們能掙5.5萬美元而不是2.5萬的話,他們的生活滿意度也將翻倍:掙兩倍的錢,得到兩倍的幸福。但是,我們的數據顯示,掙5.5萬美元的人只比掙2.5萬美元的人生活滿意度高了9%,雖然9%總比沒有強,但是如果你期待百分之百的回報,這還是有點讓人掃興。
有趣的是,研究證實,我們怎樣花錢比我們能掙多少錢更重要。知道這一點很有用。假設三個人都中了100萬的彩票,其中一個人打算去買他一直想要的每一樣東西;另一個人把錢全放在銀行,只是在特殊情況下很節省地使用;還有一個人把錢全捐給慈善機構。在年終的時候,他們的收入都多了100萬。很多人可能會採取第一個人的做法,但是後面兩個人則有可能因為這筆錢而收獲更大的快樂。
我們通常認為,掙更多的錢就是為了能買更多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論是大房子、時髦的跑車還是好酒或清晰度更高的電視 。但是,這些傳統的消費傾向(為自己買更多的東西)不能有效地把金錢轉換成幸福。十年的研究表明:如果你堅持為自己花錢,你應該從購買東西(比如電視和汽車)轉向購買體驗(比如旅行和一次特別的夜生活)。我們自己最近的研究還表明,除了購買更多體驗,少買一些東西或者為別人買東西,在很多情況下也會讓你感覺更好。
"放縱"的後面,往往就是"過度放縱"。只要參加過感恩節晚宴的人,對"過度放縱"都再熟悉不過了,但是,沒有"節制放縱"這個詞。但是,研究顯示,節制慾望——比你通常情況下少放縱一點點——這是從金錢中獲得更多快樂的關鍵之一。
我們的學生喬迪·霍爾迪巴克(Jordi Quoidbach)近期做了一項研究。在研究里,一組愛吃巧克力的人保證吃過一塊之後,戒巧克力一個星期。另外一組則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還發給他們一大包兩磅重的巧克力。
如果你喜愛巧克力,你或許會認為,有機會盡情享用巧克力的那一組學生這下如願以償了。但他們付出了代價。第二個星期,當他們要繼續吃巧克力的時候,他們對巧克力已經不如一開始那麼享受了。仍然像上個星期一樣享受巧克力的,是那些中間禁食巧克力的人。即使當我們有鈔票能買我們想要的一切時,節制放縱——暫時放棄購買——能讓我們重新享受我們喜愛的東西。
節制放縱的好處讓我們重新思考時下有關限制含糖蘇打水的爭論。面對兒童肥胖症危機,全國許多校區已經在校園禁止了蘇打水。我們且不說這一舉措帶來的潛在的健康好處,僅僅是一天中的大部分時候禁止喝蘇打水,就可能會改善它的口味。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們已經證實:當人們不能馬上喝到時,他們會覺得蘇打水的味道更好(這個結果不適用於西梅汁,那種飲料很少會引誘人過度放縱)。
邁克爾·R·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市長近期提議在紐約市取締巨量蘇打水,他的計劃為節制放縱提供了另一條有意思的路徑。幸福感研究表明,正如美食作家邁克爾 ·普蘭(Michael Pollan)所說,"盛筵就在第一口。"呷下的第一口蘇打水真是美味,充滿泡泡的甜蜜驚喜抓住了我們的舌頭。但我們的舌頭和意識會快速地適應重復的快感,於是,第39口就沒有第一口感覺那麼好了。限制蘇打水瓶的大小等於限制了這種味覺快感的遞減,所以布隆伯格市長的提議也許可以提高我們幸福感和卡路里(幸福感和錢)的比值。人們一直激烈爭論這類政策給我們的自由和健康帶來什麼後果,卻忽略了提升快感這個好處。
用你的錢去實踐"節制放縱"肯定需要行為的轉變,但另一個被科學證實地能夠從金錢中獲得更多快樂的方法更加徹底:不要花在自己身上。
假設你走在去上班的路上,碰到了我們的學生拉拉·阿克南(Lara Aknin),她給了你一個信封,你打開信封發現有20美元和一張紙條,上面說讓你在今天結束之前用它給自己買樣東西。聽起來真不錯。現在,想像一下,紙條上說讓你把錢花在別人身上。慷慨固然是好的,但是把錢花在別人身上真的能比給自己買一直想要的腰帶、DVD和應用程序更開心嗎?
是的,會開心很多。我們追訪這些拿到錢的人,發現那些被告知給別人花錢的人會比被告知為自己花錢的那些人更開心。從加拿大到印度再到南非,我們都發現,人們把錢花在別人身上時比花在自己身上幸福感更強。
但是,對那些吝嗇出名的人來說也是這樣嗎?給予帶來的情緒上的收益也適用於小孩子嗎?他們總是緊緊地抓住他們的東西,就好像那是他們的命一樣。為了弄清楚這一點,我們和發展心理學家基利·哈姆林(Kiley Hamlin)合作,給小孩他們眼中的金錢--金魚餅干。從他們喜笑顏開的樣子,我們知道,他們對這個意外的收獲特別開心。但是有件事讓他們更開心。當他們把餅干分給他們的新朋友--猴子木偶時,他們是最開心的。且不說猴子木偶,我們得出的結論很明顯:幸福的最大化並不等於是佔有最多的金魚餅干。必須明確,有更多的金魚餅干(或者金錢)不會減少我們的快樂,最初的那幾塊餅干帶來真正的快樂。但是我們不應該只專注於我們的碗里有多少,我們更應該認真地思考我們該怎樣去使用我們所擁有的東西。這可能就意味著少一些放縱,甚至是給別人一些放縱的機會。
㈥ 怎麼花錢才能「買到」幸福,要怎樣來看待呢
花錢的確能夠買到幸福,這主要體現在人們對於花錢的舒適度和滿意度。收入和幸福有一定的關系,但不是全部,大部分的有錢人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幸福,相反現有一部分中下階級群體,卻因為滿足感而覺得幸福。
金錢的投資方式,投資角度,都決定著我們享受這次花錢所帶來的愉悅感,所以想想該怎麼花錢,也真的是一件比較理智的事情。
㈦ 改變消費習慣,學會攢錢和降低物慾就能增加幸福感嗎
在物質極度豐富的當今社會,我們不必像祖輩那樣辛辛苦苦的過日子。各大購物網站,每天都會推出各種各樣的購物活動。每天都會有超級低價的商品等著你去購買。
同時看著你銀行卡里的。存款一點一點的增加,那種幸福感是任何的商品都無法取代的。人的底氣更多的時候是來自於你存款的金額。並不是由於你背了昂貴的包包,穿了大牌的衣服就會讓你晉升上流社會。你要知道,有錢人即使他們穿的是麻袋,人們認為這是高級定製。你的價值並不在於你的穿戴。
但省下的這些錢卻可以使你獲得更多的底氣和自信。舍掉那些繁多的廉價的商品,攢下的錢你可以為自己完成一套房子的首付,或者買輛二手車。給自己報一個學習班考一些證,增加自己的競爭能力,甚至你可以去考研提高自己的學歷。這些都會讓你覺得生活變得更美好。而不是面對著被快遞塞滿的家裡和亂糟糟的衣櫃而發愁。
攢錢是你通向幸福生活的一把金鑰匙。它可以幫你打開很多道門,讓你的人生充滿更多的可能性。
㈧ 年輕人應該怎樣培養正確的消費觀
最重要的是量力而行,適當消費。
對自己每個月的收入,和必須花費的錢心裡有個基本的盤算。當然,這個收入既包括當前的收入,也包括未來預期的收入。
然後看自己剩下多少,做個長遠的規劃。可以從五年到一年,再精確到每個月。看看自己哪裡需要投資,主要是知識和身體的投資。
光節流也不行,還得開源。這就需要我們工作勤快點,最好抽時間搞搞副業。這樣 「勤」與「儉」二字並存才能使生活幸福。
㈨ 為什麼消費可以帶給人快樂
購物,是最快速達成自我意志的通道,是最輕松想法落實行為的任務,是最容易實現自我價值的信念。
由此看來,部分購物所帶來的幸福感滿足感,來自…通過購物獲得的成就感。這種滿足,是個體對自我在「權利尋租」中的肯定選擇,簡單而便捷獲取生命尊嚴感。還有部分購物慾是關系得不到滿足的周邊產物。
充分必要條件,還是得有錢有閑。大部分人都對輕松而快速獲得的快感上癮,少部分人也會去享受痛苦漫長的戳心挫骨之痛。
㈩ 如何學會明智地消費
節儉的本質並非吝嗇,而是節約。
幾年前,我所在的報社曾報道過這樣一位富人,他的成功經歷也和別人一樣,通過努力工作掙了很多錢,但是他卻沒有節儉的好習慣,生活奢侈。從印第安納波利斯發來的一篇報告是這樣形容他的生活的:「在英格蘭大酒店裡,匹茲堡的弗蘭克·福克斯先生用一張50美元的鈔票擦完臉後,把鈔票扔在了地板上,接著從兜里抽出一疊5元和10元的鈔票扔在吧台上,說道:『伙計,快給我拿一杯酒來!否則我買下整個酒店,炒你的魷魚!』」
通過這篇小小的報道,誰都能想像出這個人的命運。我不清楚他的過去,只知道他是靠自己斂聚財富。如果他想成為富翁,就必須養成節儉的好習慣,節儉能夠教會他如何花錢和儲蓄。許多人積累了很多財富,卻不知怎樣合理地去消費。
不久前,一個青年繼承了一筆巨額資產,他認為自己就要成為一個偉大的金融家了,還試圖投資各種有價證券。但是他愚蠢的幼想卻在不久以後就破滅了,一個狡詐的推銷商發現他容易輕信別人,於是便將他引入了所設的圈套。最後,當那個年輕人醒悟過來時,他已經一無所有了。直到破產以後,他還以為自己一直在賺錢呢!等到他真正醒悟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手中的有價證券只不過是一堆廢紙。聰明的商人根本不會投資這樣的證券。
為了滿足個人的需要和虛榮心,許多青年都有賺錢的慾望。他們總認為沒有掙到錢的年輕人有些問題。於是他們便拚命地工作,掙更多的錢,但是生活是復雜多變的,種種誘惑又誘使他們常常放棄努力。
一個靠努力工作、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曾經說,在美國紐約,100個掙錢的人當中,有積蓄的人佔少數。這種說法也許過於誇張,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真正能夠積蓄錢財的人的確很少,因為他們抵擋不住來自生活的各種誘惑。
有些人善良、隨和,而且慷慨大方,他們總是樂於請人吃飯,奢侈消費,於是,那些掙來的錢來去匆匆,從不積蓄。
這種人是善良的,但他們奢侈的生活方式不但害了自己,也有損於親人,因為他的家庭也由此沒有了保障。只要朋友向他借錢,他從不拒絕,如碰巧手中沒有錢,他也會向別人借錢幫助朋友。我認識這樣一個人,如果沒有這個缺點,那麼他就是個富翁了。他有許多熱心的朋友,每個認識他的人都很喜歡他,但是他並沒有為自己的家庭積蓄錢財,所以他的全家都成了他奢侈生活的犧牲品。
英國小說家哥爾德史密斯曾經說:「當我沒有養成節儉的好習慣之前,書本總告訴我應當無私、慷慨。於是,我經常慷慨地消費我的微薄收入,甚至把公正的原則拋在一邊,我幫助過無數不幸的人,他們都很感激我。」對自己要求嚴格的哥爾德史密斯對兒子從不放任自流,他經常對兒子說:「讓叔叔的貧窮作你的前車之鑒吧!」
無論是誰都應當懂得金錢的價值,學會如何明智的儲蓄。如果年輕人不學會這一點,未來的生活將會遇到難以想像的困難。
許多人往往掙錢在先,但是掙到錢後,卻不懂得合理消費,所以錢在他們手中只是匆匆過客,他們不懂得儲蓄,總是以不正確的生活方式花光所有的錢,致使在失業或疾病或遇到困難時,沒有抵禦的能力,這都是因為他們忽視節儉這種人生的可貴品質所造成的不良後果。
儲蓄是最明智的消費方式,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看起來浪費的行為實際是一種最節約的行為,很多小城鎮和農村的家庭雖然連浴缸都沒有,但他們已經擁有了私人汽車,而且還在考慮支付其他更昂貴的開支。
我無意反對買汽車,因為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汽車是一種很實惠的消費品,它可以使婦女和孩子的單調乏味的生活變得健康和豐富多彩,讓很多人得到快樂和愉悅,但是生活必需品也必不可少,以浴缸為例,它是大眾認同的一種重要的清潔用品,人們每天洗澡可以緩解疲勞、增進健康、延年益壽,讓人們以充沛的精力投入一天的工作。
消費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物有所值。有些人穿的是綾羅綢緞,戴的是金銀珠寶,坐的是豪華轎車,住的是別墅洋房,但是肚子里卻是一包稻草,骨子裡就更不堪了,這樣的人在人們心中不會留下什麼好印象。我們的衣著打扮不但要舒適,還要體現出自尊的品格、好學而健康的頭腦和美好的性情。我們要變得更大氣、更莊重、更純真,就一定要把金錢和精力花在具有持久影響的地方,把錢花在追求更高的目標上。
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進行投資是最有益的消費方式。這種消費方式會使你活得誠實、簡朴而有價值,最終得到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有些收入一般的人本可以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但是他們為了買富人才買得起的小古玩和衣服,幾乎花光了所有的錢,等到買生活必需品時,則兩手空空了。
有一個女人從小到大就不懂得衡量物品的價值,所以原本十分出色的她如今卻變得窮困潦倒了。近日,她想去市場上購買一些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可是,她卻沒有得體的衣服來遮蔽難堪。可是更讓她哀嘆的是餐桌上沒有豐盛可口的食物,現在她和許多奢侈浪費、不計後果的人一樣,從我們政府明智的開支政策中受到了教育。
人生活在世間,無時無刻不在花錢,我們把錢花在許多不切實際的需要中,一旦我們抵抗不住誘惑,粗心大意,沒有良好的判斷能力,那麼花錢如流水的事就會經常發生。這些問題也許多數人都沒有認真想過。
「一分錢如果沒有被恰當地花掉,那麼它就被浪費了。」這句天才的格言會讓我們從中學到聰明和智慧,如今,那些事業曾經受挫的人,在貧窮的家庭中,在接受慈善組織救助的群體中,大部分人已經相當獨立了,他們學會了明智消費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