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幸福感有哪些理論

幸福感有哪些理論

發布時間:2022-02-08 00:48:26

①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

1、家庭關系

德國社會經濟委員會每年都對一些家庭進行回訪。這家機構在回訪的時候發現,有些青年男女在喜結連理之前的兩三年中感覺很幸福,結婚之後就覺得更幸福了。

2、工作

專家說,失業不僅會使一個人收入銳減,而且還會破壞他的自尊心,幸福感也就無從談起。

3、社區與朋友

人們生命中三分之一是在家度過的,而家就是組成一個社區的最小元素。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社區的建設。

4、整體健康

英國在2002年對腎透析病人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在應對日常生活發出的挑戰方面,人們的適應能力很強。

5、飲食

大腦中有一種化學物質影響著我們的感覺、心情、胃口和動作,那是一種叫做蛋白質片段的氨基酸,其基本來源是食物。

6、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是心理學的一個理論術語,通俗的講,所謂人格特質就是一個人的人格特點,即我們平常講的個性,它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等要素。積極心理學認為,幸福感高的人,一般都具有性格外向、樂觀、高自尊和內控等人格特質,而且情緒指數(個體情緒波動的變化指數)相對穩定。

7、環境

個體的積極情緒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人們在有植被、水和樹木綠蔭的地方積極情緒更多;好的天氣能帶來積極情緒;房屋質量與幸福也有關聯。

8、職業

有職業的個體比沒有職業的個體更幸福,而且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比那些從事非技術工作的人更幸福。因為職業與角色定位、人際交往、成就、社會地位、價值觀和經濟保障有關。

9、休閑

休息、放鬆、美食和業余活動都對幸福有積極的影響。個體在休閑、放鬆情境下有更多的積極情緒、更少的焦躁,而且在這些活動中還可以活動社會支持,滿足興趣的需要。

10、消極的對比

個體的幸福程度受到個體對自己當前處境的評價的影響,這種評價既包括與個體自己的近期處境相比較,也包括與別人的處境相比較。

② 在人際交流中提高幸福感的方法運用積極心理學理論

問你個問題,你知道什麼是幸福嗎?在問一個,其他人都不能一日三餐而他卻每頓都有足夠的饅頭吃!你感覺他幸福嗎?還有一個人每天只有饅頭吃,其他人則是山珍海味!你說他會認為他是幸福的嗎?為什麼都是吃饅頭一個是幸福的而另一個卻是不幸的呢?幸福其實在自己手中的!

③ 幸福感是怎樣產生的

SWB 是指一種主觀的好的存在狀態,或者是健康、快樂的狀態,與hpp的表達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指一種生存狀態,而後者指的是一種心理狀態。 幸福感的特點:1.主觀性,是指主要依賴於行動者本人內定的標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則評定,即自己的內心體驗。2.相對穩定性,是指幸福感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值,即瞬間的快樂不能稱其為幸福;3,整體性,是指主觀幸福感是一種綜合評價,他包括對情感反應的評估和對認知的判斷,即包括正性情感、負性情感和生活滿意度三種維度。 幸福感的結構:體驗快樂和積極情感是幸福感的主要組成部分。幸福感包括積極情感、沒有消極情感以及對生活滿意度的整體評價。 產生幸福感的因素:1.遺傳因素。幸福感受遺傳因素影響,積極和消極因素有著不同的遺傳基礎,特別是消極情感受遺傳的影響更大。 2.人格因素。人格的三個基本維度是內外傾、神經質、精神質。愛森克(1983)曾經指出「幸福可稱為穩定度外向型。幸福感中的積極情緒與易於社交的性格有關,這樣的性格容易與他人自然和快樂相處。同樣,抑鬱和焦慮產生消極的情緒而不是幸福感,因而情緒不穩定和神經質與不幸福相聯系」。像林黛玉那樣多愁善感的人格特質,怎麼會快樂起來。 3.自尊、控制點因素。自尊是持久快樂的重要基礎。當自尊下降時,幸福感會消失。有人在研究中年人的主觀幸福感時發現,自尊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最高。抑鬱者之所以幸福感水平低,是因為他們的社會技能不完善,而完善的社會技能是幸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能力、知識是人幸福感的源泉。 自我控制感是心理狀態的一個重要測量變數,較高的自我控制能帶來快樂和幸福。有些人相信金錢可以買到快樂,但事實上,絕大多數擁有很多財產的人卻很苦惱,很不快樂,其重要原因可能是要變得快樂,並不是你能得到什麼,而是你能控制什麼。「能為自己做決定的人是最快樂的」。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時間和支配自己的時間也是快樂的,工作自主性即工作時能夠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是滿意度的重要來源。監獄中如允許犯人移動椅子,控制房間里的開關和電視,他就感到快樂。抑鬱著並不是一個抑鬱的人,而是認為世界不可控制才導致抑鬱。 4.環境因素。人格對長期的幸福感相當重要,但社會情境和生活事件對幸福感更為重要。即使是一個外傾的囚犯也不如內傾的自由人幸福。 5.認知因素。認知影響行為,行為影響了外在的情景和幸福感。消極的信息加工偏見會導致消極的情感。社會比較也屬於認知模式,「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恰當的闡述了社會比較對幸福感的影響,即向下比較會自我增強,向下比較會自我威脅。 6.社交技能和社會支持因素。社交技能能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得到更多的社會知識,因此,他們更容易體驗到積極情緒。人都有基本的需要,希望在行為中感到自由和不受壓制,希望通過自身的行動減少同重要人物的距離。甚至和這些人發生聯系。 7.目標因素。佛洛依德認為,最大的幸福感來自本我,尤其是性本能的滿足,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們放棄本能的快樂而去追求文明的目標,因而導致幸福感的下降。馬斯洛則提出需要層次理論,認為個體在特定水平上的需要滿足後,這方面的幸福感就會提高,進而追求高層次的幸福。 目標與幸福感相關,共產主義幸福的目標曾是多麼的幫助共產黨人度過那艱難的歲月。

④ 生活中有哪些可以增加幸福感的行為

生活中能提升我們自己幸福感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旅遊、做自己喜歡的是事、尊老愛幼、和自己的同事朋友打好關系


總之在生活上我們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遇到挫折不要輕易放棄,要勇於挑戰,勇於奮斗,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這樣既能充實自己,也能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幸福是自己創造出來,並不是憑空而造的。只有自己去改變去嘗試,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⑤ 什麼是學習幸福感

引子:期末考試前的某一個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和我的一些學生聊天,我問他們:「想不想取得很好的考試成績?」

他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回答:「當然想!」

我又問:「為什麼要追求更好的成績?」

有的說:「為了學習更出類拔萃。」

有的說:「為了得到老師和父母的贊賞和獎勵!」

有的說:「考了好成績,我會很開心的。」

還有的說:「好成績可以讓我覺得我是快樂的,我是成功者!」

我追問:「你們學習出類拔萃又為了什麼?」

……

傳統教學觀認為增加學生的成績(分數)就是提高學生快樂幸福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的確,成績可以使學生得到某種程度上的快樂和幸福,但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成績(分數)僅僅是能夠帶來快樂幸福感的很小的因素之一,學生是否快樂(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很多和絕對成績無關的因素。

國際知名的心理學家奚愷元教授,指出我們學習的最終目標不是最大化絕對成績,而是最大化我們在獲得成績歷程中收獲的點滴幸福。

那麼除絕對成績外,還有哪些因素影響學生的快樂幸福感呢?

時間性的比較和人際之間的比較可以給學生帶來快樂幸福感。比如一位學生最近在一次考試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他覺得特別得開心。但實際上他的快樂感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因為他取得的成績給他帶來的,更多的是因為比較而產生的,從時間性比較來說,如果他以前的成績一直位於班級中下水平,那麼現在取得的好成績就會使他感到快樂幸福。而如果他以前的成績就一直是很優秀的,那麼他也就不會對這次的好成績有過多的快樂感。

快樂的另外一個來源就是脈沖式的變化所帶來的。如果一個學生一直成績優秀而沒有什麼變化,他是不會比其他同學幸福快樂的。也就是說,好成績並不是快樂的重要因素。而當一個學生學習成績並不是太高,但是他時不時滴會有一些起伏變化,比如體育比賽獲獎、做好事受表揚等,這些脈沖式的快樂就能使人感到更加幸福。

同樣的道理在對待學生鼓勵方面是很有用的。假定你的學生需要得到你的鼓勵和表揚,而作為教師的你有兩種給予鼓勵的方式:一種是你可以給學生過多過密的關注、鼓勵;另一種是可以給學生相對少一點、相對平和的鼓勵、關心,但是你可以時不時對他們給與鼓勵和支持。客觀地講,雖然你在第一種方式中給與學生的鼓勵和關注是巨大的,但是學生往往在第二種方式中更能得到快樂、享受幸福。

但我們同樣無法迴避這樣的事實,學習成績不可能人人都出色,至少在現在這個階段,我們還不可能期望人人都快樂地擁有好成績。成績優秀群體和弱勢群體之間的分數鴻溝也不可能完全消失。

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習的終極目標是幸福的最大化」的理論,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視窗。絕對分數的鴻溝無法填平,而快樂、幸福感卻可以被每一個學生擁有。我們關注成績分數,希望成績分數提高的同時,幸福感也能與日俱增。我們同樣關注弱勢群體,希望每一個普通學生都擁有幸福。增加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幸福感,這是教師的責任,也理應成為教育戰線中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自發的責任。當然,社會在進步,滿足感和不滿足感都是相對的,不以偏概全,新的教育成才觀可以引導學生看自己成功的一面,不把缺憾的一面放大,來讓每一個學生盡量大地獲得快樂幸福感。

21世紀的教育,將是追求人性最大化的時代,也將是追求學習幸福感的世紀。

歸根到底,學生最終追求的是學習的快樂,而不是有更好的成績。因為,從「效用最大化」出發,對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成績、分數,而是學習的快樂本身。

另,幸福教育論
http://www.sysy2000.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265&page=5

⑥ 幸福心理學理論有什麼內容

1、幸福容的定義,2、中外古代和現代對幸福的學說,3、幸福的體驗是什麼,4、幸福的特徵(表現形式),5、幸福感的差別,6、幸福感的發生機制,7、與幸福感關系密切的內外因素,8、幸福指數與測量,9、幸福社會的理想模型研究,10、當前建設幸福社會的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來很多因素會讓我們的自幸福感流失。從現在開始變得更加積極、更加重視我們的幸福生活,同時它也是一種行動西方心理學家稱之為幸福竊賊。就是說有些小偷在我身邊,偷我們的幸福感,幸福心理學是這樣一種東西,它是一種觀念,它希望我們可以改變舊有的觀念主要是憂愁、郁悶、焦慮、壓力、畏懼、憤怒、怨恨、嫉妒等等,我們一些負面的情緒讓我們良好的感覺流失了。不光要這樣的認識,更需要我們的行動。幸福是多樣的,人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幸福,關鍵在自己的感知和體會。《幸福心理學》分為三個篇章,分別從幸福是什麼、實現幸福、擁抱幸福三個角度就影響幸福感的各個因素如人格、心態、情商、逆商、愛情、目標和時間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心理學理論上的闡述。

⑦ 根據幸福定律和效用理論談談什麼是幸福

內外合一,共同進步

⑧ 幸福感是什麼意思

幸福千百年來一直是哲學所探討的終極問題,而從應用心理學的層面出發,探討「幸福」則更多的是為了幫助提高人們日常生活水平。我會以馬丁·賽里格曼的《幸福五部曲》和他主張的構成幸福的五大元素為基礎,來講講如何提高幸福感。

賽里格曼所指的構成幸福的五大元素分別是積極情緒、投入、良好的人際關系、意義和目的、積極的成就。

一、積極情緒

首先,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s - pleasure),也就是心情的愉悅,可以劃分為三個強度:

高等強度:狂喜、興奮、快感

中等強度:奔放、活潑、歡喜

低等強度:舒適、和諧、放鬆

大多數情況下,愉悅來自於感官上的享受,比如暴雨天的一杯暖咖啡、健身後的一個熱水澡、久違了的一碗牛肉麵、考試前的周傑倫演唱會等等。但是,伴隨著快速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學習壓力,人們常常忽略了這些相對來說可以比較輕松獲取的「小確幸」,甚至失去了感知愉悅的能力,也就於是導致了我們常說的「水逆期」、「最近有點喪」。進行一些「正念」 (mindfulness)的練習,例如冥想(meditation),可以起到很好的抗焦慮和抗抑鬱效果。

然而,這種來源於感官的愉悅是短暫且有習慣性(habituation)的,通俗來說就是我們會逐漸適應這種愉悅的存在,開始覺得「這有什麼好開心的,見怪不怪了」。比如久違的一碗牛肉麵可以帶來積極的情緒,但如果天天都有牛肉麵吃,這也就無法再成為我們「快樂的源泉」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習慣化的過程所帶來的快感缺失很可能過度激活人腦的獎賞機制,造成成癮行為。

二、 投入

第二個幸福元素,賽里格曼定義為投入(engagement - gratification),詳細來說就是通過具有創造性的投入施展個人的美德和優勢,以此獲得滿足的過程。

在參與像畫畫、寫作、運動、閱讀等能收到及時反饋和內容呈現的活動時,人們更傾向於有目標地行動,注意力集中,產生掌控感和忘我的感覺。

中東心理學家希斯贊特米哈伊認為,當人們十分投入於一件事而感覺時間停止時,他們就處於「心流」(flow)狀態。比起上一段提到的來源於生理感官滿足的、淺層次的積極情緒,心流的狀態更加深層次,專注於心理上的成長,它所帶來的滿足感也會更加長久地停留在記憶中。繼續拿牛肉麵來舉例,如果自己親手下一碗牛肉麵,那麼我們最終獲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會比去飯店裡更多,更持久。

三、人際關系

其次,良好的人際關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這不僅僅是指不僅僅從工作、學習發展出的社交關系,而是在生活當中有人真正的關心你,讓你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無法從積極的人際關系中獲取幸福感,也是長期獨居或是追求極端自由的人容易抑鬱,甚至人格障礙的原因之一。

一個哈佛大學長達7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家庭經濟地位、社會階級、社交能力、是否性格外向等我們看重的特點往往並不會對幸福感造成太大影響。

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青年時期就建立親密關系的人才更能提高自身幸福感,這些良好的人際關系所帶給我們的愛和溫暖,也影響著我們面對困難時的應對機制。

對於留學生來說,除了融入本國學生的團體以獲得文化認同感,並更輕易地建立親密關系外,參加一些跨文化社團,接觸更多來自不同種族背景的人群更是起到了幫助作用。

相反的,面對消極的人際關系,美國DSM 5指出,「跟誰都處不好」的狀態可能意味著潛在人格障礙的問題,建議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干預。

四、意義和目的

第四個元素,意義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即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目的,是一個哲學和應用心理學相結合的議題,也是大部分留學生所在年齡段常思考並有諸多困惑的問題。

奧地利猶太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從人間煉獄般的集中營倖存後,結合自己的心理學知識,對生命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將實現意義的道路劃分為創造的意義、體驗的意義、痛苦的意義。

創造的意義與前文的「投入」以及「心流」理論含義一致,技藝精神和對於工作精益求精的過程能夠充實人生,賦予生命更多的的意義。

⑨ 主觀幸福感產生與活動本身而非活動目標的實現是什麼理論

主觀幸福感產生與活動本身而非活動目標的實現是活動理論理論。

⑩ 在幸福的加法理論中增加哪些方面就能增加幸福感

幸福的加法理論中增加的方面,如果是知足簡單就幸福感增強

閱讀全文

與幸福感有哪些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康泰健康人生怎麼樣 瀏覽:692
家庭幸福的人應該取什麼名字 瀏覽:591
幸福樹為什麼老是軟 瀏覽:594
屬蛇和屬牛婚姻如何 瀏覽:644
怎麼在婚姻中認清自己 瀏覽:560
河北省和遼寧省哪個經濟更發達 瀏覽:895
地攤經濟時代新手如何考察 瀏覽:167
什麼環境適合拍攝美女 瀏覽:905
健康保險要怎麼買才最劃算 瀏覽:595
有利健康瓶裝白酒代理做哪個好 瀏覽:128
樊城區幸福路在什麼位置 瀏覽:610
婚姻中的丈夫是什麼心態 瀏覽:560
經濟艙有什麼不一樣 瀏覽:695
閃婚女人怎麼提升幸福 瀏覽:892
美女被男子傷害了怎麼辦 瀏覽:192
你和對象最幸福的是什麼 瀏覽:375
樂清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鄉鎮 瀏覽:924
經濟管理處是干什麼的 瀏覽:334
什麼地方容易偶遇愛情 瀏覽:442
區分幸福和快樂有什麼用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