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理學:真正幸福的女人都有這三大軟實力,你有嗎
幸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需要有實力的,這種實力來自對生活的掌控感,也來自對自己深入的了解,沒有實力的支撐,很難得一直幸福。那些一直幸福的女人都有這三種軟實力,你有嗎?
3、情緒平和:發現與引導生活中美好
幸福女人的第三種軟實力是情緒平和。或許很多人低估了情緒平和的作用。
情緒平和的女人是來自對世界深層的了解。絕大部分人心理疾病都是來源情緒失衡。
比如焦慮與抑鬱症都是來源我們不能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緒。
而情緒平和則是一種絕佳情緒智力表現,心外無物,強調一個人看到世界往往都是來源內心的映襯。
一個人有良好的情緒,往往來說是擁有這兩方面的能力,第一個就是內省智力。
第二個則是人際智力。內省智力指的是能夠覺察並理解自身感受。
而人際智力則是能夠識別理解和回應他人的情緒,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情緒智力對我們幸福可以說有相當大的重要作用,因為幸福所包含的意義和成就都要依託我們情緒發揮作用。
幸福的女人是深深懂得情緒平和的價值與意義,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工作,幸福的女人都懂得用平和的情緒讓周圍擁有和諧寧靜的幸福。
我認識一個女性,她幾乎很少發脾氣,有她在地方,就感覺如沐春風,她良好的情緒帶給周圍人愉悅的心情,和她在一起,你發現幾乎不會生氣,這或許就是情緒平和最大的價值。
一個人女人一旦擁有這三種軟實力,有自己的世界,一個人也可以怡然自得;溫柔有力,懂得生活的掌控感;情緒平和,擁有超高的情緒智力。
那麼她往往就幸福不已,因為她們早就懂得幸福的要義是握在自己手裡,不為難與糾結自己,從容面對種種問題,發現人性中的光輝與善良才是幸福的最終極面貌。
『貳』 關於「心理學上的幸福感」的論述
幸福感是個體對幸福生活的一種主觀感受,所以又稱主觀幸福
感。主觀幸福感並不是純粹主觀產生的,是對客觀存在的幸福條件
的反映。如果離開一定的客觀存在的幸福條件,如物質生活條件、精
神生活條件等,是難以產生主觀幸福感的。但由於個體的狀況千差
萬別,包括年齡、經歷、需要、慾望、知識結構、性格、素養、興趣、愛好
等方面的差別,因而面對同樣的幸福客觀條件,主觀幸福感是不同
的。也有的人缺乏客觀條件也能產生幸福感,原因是有的人慾望不
高,容易滿足,有的人則是一種幻覺,甚至是病態。
主觀幸福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感受呢?它應該包括:
滿足感——理想和目的得到實現,慾望和需要得到滿足,產生心滿意足的感受;
成就感——事業有成,實現了自我價值,滿杯豪情,無愧人生;
輕松愉悅感——無牽無掛,無憂無慮,心情舒暢;
怡然自得感——心境平和,安祥恬適,自娛自樂;
和諧歡樂感——與家人、友人和諧和睦相處,歡聲笑語,屈膝暢談,樂在其中;
心曠神怡感——面對綠水青山,良辰美景,陶醉超然;等等。培養主觀幸福感
「幸福是什麼?」就像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小男孩得到奧特曼玩具、畢業生找到工作、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些都會讓我們感受到幸福。可對幸福的感知卻不是這么簡單。
物質富足並不代表幸福
據教育部發布的《當代
中國人精神生活調查研究》顯示,在全國20個省市40個城鄉的居民中,只有44.9%的被訪者對自己的生活狀況感到「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但有62.3%的被訪者「有時」、「經常」甚至「整天」感到焦慮不安。此外,縱觀2003至2005年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對幸福度的調查顯示,我國居民對自己總體生活的滿意度以及幸福指數正逐年下降。
看到這些數字,我們不禁迷惑,當初曾有多少人幻想「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生活!而時至今日,摩天大樓鱗次櫛比,不要說電話了,就是手機也已進入了智能時代。可人們幸福感和滿意度卻在下降。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是因為工業社會的加速發展必然會導致壓力的增強,而個人的壓力越高,幸福感就越低。現在職場的關鍵詞,如「競爭上崗」、「末位淘汰」等,無不是焦慮與疲憊的代名詞。
主觀幸福感幫我們確立目標
在心理學上,主觀幸福感是一種樂觀的態度。 換言之,幸福就是要培養體驗快樂、知足、感激等情緒的能力,並確立切實可行的生活目標。如,一位太太買到了夢想已久的房子,可當她聽到親朋好友買了更大的房子,她的幸福感就驟然降溫。一天,孩子問她,「什麼是幸福?」她說:「你有愛你的爸爸媽媽,這就是幸福!」女兒又問;「媽媽幸福嗎?」她頓悟了,其實幸福就是擁有的一切以及能夠實現的目標。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心理學教授施奈德研究發現,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更能尋求各種方法實現目標。而培養自身的主觀幸福感,就是學會多看看身邊快樂滿足的事,學會腳踏實地追求切近的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凱斯就主觀幸福感提出了兩個相互對立的概念:心靈旺盛與心靈枯萎。心靈旺盛指人有能力創造或維持主觀幸福感。心靈旺盛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對生活感到滿意,感到生活有意義,自己有能力戰勝壓力。心靈枯萎的人則相反。
主觀幸福感讓人內心平靜
2000年感動中國的人物上海青年陸幼青,在被確診為癌症晚期後,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在人生的最後100天中,把對人生的感受陸續在網上發表。陸幼青妻子時牧言說:「我先生有一句話寫得特別好—— 生命因為有結局才絢麗。」陸幼青即使到了人生的盡頭,仍然創造著屬於自己的幸福,並竭力維持著這份幸福,這是對主觀幸福感最有力的詮釋。
「我們雖不能改變壓力,但能改變對壓力的態度。」下面10個方法會幫你增強主觀幸福感。學會多笑,假裝快樂,也就真的變快樂了;學會忘記,盡量將煩惱驅除出大腦;學會幽默,發現快樂,從容面對生活的煩惱;學會模仿,尋找生活中的樂觀高手,以此為榜樣來改變自己;學會應付,問題不同解決方法也不同;增強自信,在生活中尋求成功體驗;增強交往,多與人分享苦與樂;增強運動,多鍛煉身體,在文體活動中化解煩惱;增強興趣,增強生活的樂趣;神交古人,尋找古今中外的樂觀高手,閱讀其傳記來改變自己。
『叄』 從心理學的角度告訴你,什麼樣的女人最幸福往往是哪幾種
林語堂先生說過:「見到秋天的雲彩,才知道原先性命請別太擁堵,有空一點兒。」少欲則內心平靜,心靜則事簡。很多時候大家往往覺得自己不開心,實際上並非因為自己有著的過少,反而是因為自己重量得過多。當我們總是糾結這些就算是努力了也進行不上的事兒的時,當我們的內心深處一直被沖動填滿了的情況下;當我們一直脫離實際、眼高手低的情況下,當我們想要擁有全部,但卻什麼都保存不上、抓不住的情況下。我們的心裡就會由於室內空間過滿而體會不到快樂了,人生健在,最重要的是滿足常樂,不必光看自己沒啥,而要多看看自己有啥。如此一來,我們的心裡就會是透亮明亮的,人生也會越來越幸福快樂。
『肆』 請談談你是如何理解真正的幸福的,結合心理學
真正的幸福不是用物質來衡量的。找一個真正愛你的疼你的關心你滿眼都是你的人。那麼普普通通的過一輩子,平平淡淡的也是幸福。所謂寧可坐在自行車上笑也不要坐在寶馬車里哭。不去攀比,知足常樂才是真正的幸福。
『伍』 在心理學上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作為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幸福心理學出現的時間並不算早,尤其在中國,可以說它是新的歷史時期隨著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並順應新時代人們工作與生活的需求而不斷發展起來的.我們知道,心理學的研究在此之前多側重於消極心理學,如病理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等,其目的在於心理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把研究重心放在了從負向、病理的角度來了解心理問題上,但是,沒有心理疾病並不等於心理的完全健康,人類的精神生活也需要更高層次的追求.幸福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分支學科,關注人性、社會和生活的積極面,關注人類的生存質量,致力於研究人的幸福生活,研究精神品質,指導人們追求高質量、高幸福指數的生活,以成為一個真正健康的人.
幸福跟什麼有關?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什麼東西都跟幸福感有關,比如高收入、高學歷、婚姻、年輕美貌、甚至日照時間.在中國,什麼東西跟幸福感更相關呢?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第,至愛親朋的關懷,溫暖的社會支持,這些是中國人看重的東西.儒家的核心概念叫仁,儒家很看重的就是人際關系.東方文化提供了幸福學很多的思想來源.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因素會讓我們的幸福感流失.西方心理學家稱之為幸福竊賊.就是說有些小偷在我身邊,偷我們的幸福感,主要是憂愁、郁悶、焦慮、壓力、畏懼、憤怒、怨恨、嫉妒等等,我們一些負面的情緒讓我們良好的感覺流失了.那怎麼辦?幸福心理學告訴我們,我們需要阻止幸福感的流失.
幸福心理學是這樣一種東西,它是一種觀念,它希望我們可以改變舊有的觀念,從現在開始變得更加積極、更加重視我們的幸福生活,同時它也是一種行動,不光要這樣的認識,更需要我們的行動.幸福是多樣的,人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幸福,關鍵在自己的感知和體會.
『陸』 如何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花兒是幸福的,因為花兒結出果實,生命得以延續;
泉水是幸福的,因為泉水匯入江河,力量得以壯大;
隕石是幸福的,因為隕石落到大地,生活得以安定。
的確,自然界的事物很幸福,那是因為它們懂得如何獲得幸福,把握幸福!
其實人也可以很幸福,我們能夠做一個幸福的人,那關鍵是如何才能做到呢?
如果我們不能左右天氣,那我們就保持一份好心情,無論天氣多麼糟糕,也能從容面對了。我們主宰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主宰我們的幸福,無論別人怎樣定義幸福,幸福始終是自己的,誰也阻擋不了我們做一個幸福的人。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的幸福。不是燈紅酒綠的繁華,不是功名利祿的榮耀,這幸福像一杯淡淡的清茶,需要細細品味。這種幸福的清香是恆久不變的,留於唇齒之間,沁入脾肺之中。||如今這浮華世界中,充斥的是金錢的惡臭和爾虞我詐的恐怖,我們所要的幸福絕不是這樣的。所以,保持一顆純潔的心靈,做一個一個幸福的人,傍樹而坐,溫一壺清茶,擁有一塊精神的棲息地。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是范仲淹的幸福。他對幸福的定義不是自己擁有什麼,而是自己要對別人付出什麼,這種無私的心志,使他的幸福更有了色彩,更有了高度。||當我們苦苦尋覓屬於自己的幸福時,其實幸福就在身邊,唾手可得。對朋友的一聲安慰,對別人的一個幫助,對父母的一句感激,都可以是我們的幸福。所以,不是把自己束縛在一個狹隘天地里,敞開一點胸懷,我們便可以做一個幸福的人。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是東坡的幸福。被貶謫居,他沒有陷入抑鬱苦悶的沼澤,反而以一顆豁達豪放之心面對生活,所以他的生活不是黑暗而是一個大境界。||然而,杜甫在面對相似境遇時,卻發出了「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悲涼嘆詞。同樣身處險惡環境,同樣是鬱郁不得志,,一個竹杖芒鞋,快樂如常;一個老死江湖,凄涼終老。所以,只要我們想做一個幸福的人,無論處於怎樣的環境之中,我們都可以做到。
有的幸福遙不可及,有的幸福唾手可得;有的幸福難以尋覓,有的幸福就在心間。做一個幸福的人,其實很簡單。
落葉在秋風中飄零,卻不會凄凄切切的哀傷,它在陽光中紛飛,去親吻它的影子,就是一種簡單的幸福。
能否擁有幸福,是自己決定的。擁有一種幸福的心境,我們就是一個幸福的人。
簡評:這是一篇典範的議論性散文。思維美,主體部分三段先引再敘接著分析、議論,最後作結,思路清晰。結構美(引論一段,短小精悍。本論部分三段,內部結構相似,字數相差無幾,對仗、整齊)。語言美(流暢的語言、恰到的引用)。
不足之處,例子不是很新。一類作63分。
做一個幸福的人
對俗人來說,幸福是名酒香煙,是溫香軟玉抱滿懷;對詩人來說,幸福是喂馬,劈柴,周遊世界;對思婦來說,幸福是那達達的馬蹄聲,預示著遊子的歸來……
對我來說,生命是無法打撈的蒼涼夢境,人是能思想的葦草,因此我會從平凡之處尋找幸福,我一直都是一個幸福的人。
『柒』 一個心理健康生活幸福的人他的什麼之間是協調的
認知與行為之間是協調的。
可以查看認知失調理論。
『捌』 心理學:什麼是真正的幸福
你拚命鍛煉身體晚上快餓死了,給你一頓大餐那就是真正的幸福。不過吃飽了幸福就沒了。
『玖』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析下什麼是幸福
有人說,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還有人說,幸福就是有人陪伴一生。每個人心目中對幸福的定義都是不同的。本篇論文將用幸福心理學概念進行闡釋作者心目中關於幸福的定義。並向大家展示作者對於幸福的理解。
幸福的心理學研究,在世學者 Seligman 坐第一把交椅。他在2004年鼓吹:幸福這個生活語言對應三個不同的學術語言:愉悅(Pleasant Life)、投入(Engaged Life)、意義(Meaningful Life)。近年他的三個代表升級成五朵金花,加上社會關系(R)、自律成就(A),以PERMA一詞行世。我認為 PEM 是所有時代所有人的共性,RA 只適於特定時代特定人,不難構建反例。
幸福影響最深遠的思想家,我以為是傳奇的 V. Frankl (這個名字L結尾,比較少見)。意義,或者說價值觀,其實已超出心理科學的實證范疇。Frankl 通常被歸入存在主義心理學,這個流派經常與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寫在一起,二者微妙的不同全在於「自我超越」區別於「自我實現」。「超越/Transcendental」這個詞頗有思想史背景,可能源於艾默生為代表的新英格蘭超驗主義運動,俗稱美國版文藝復興。心理學愛好者通常知道一些自我實現、以人為本,這個「本」是不亂改的;「自我超越」就強調對價值觀的追求——「超越」、「追求」這倆詞太文藝,用理科生的操作化描述。
『拾』 怎麼樣才是幸福
幸福是一種感覺,一種令人愉悅的感覺。
其實這種感覺是我們一生都在為之奮斗的一個目標。
有了她/他,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沒白費,
生命中充滿了她/他,此生也就不曾虛度。
當自己用盡全力得到了想要的結果,並因為自己的努力給大家帶來了愉悅的幸福感,
這也就是叫做幸福的東東了。
也許世界上真的不存在絕對的公平,我們每個人也都不必去刻意的追求什麼,一切隨緣好了。
其實有時候選擇放棄也恰恰是追求自己真正幸福的一個開始。
幸福沒有嚴格的定義,只要不要太刻意的在乎它,也許它就在自己身邊。
有了挫折,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
想開些,別總讓自己陷入痛楚里。
釋然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