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祥林嫂的快樂和幸福中有哪些發現

祥林嫂的快樂和幸福中有哪些發現

發布時間:2022-07-31 18:35:06

⑴ 《祝福》 寫關祥林嫂幸福的事例有哪些

《祝福》是魯迅先生寫得非常成功的一部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一位勤勞善良、吃苦耐勞的女性走向人生覆滅的全過程。祥林嫂悲劇命運的造成,是多種原因交織的產物。悲劇是對嚴肅、完美、宏大行為的模仿,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原本勤勞善良,勇於同周圍環境、社會制度、命運作抗爭的祥林嫂,最終因無法忍受之壓力而選擇死亡,無疑博得了讀者的同情,也給讀者以無法詮釋的沉重感。
祥林嫂的死亡,是在吃人的封建專制和封建禮教的束縛下,被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的壓迫和殘害而導致的,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小說在縱橫交錯的對比描述中,給人清晰的主線,深刻的揭示了祥林嫂之死。
一、婦女只能依附於男權而生活
作為一個寡婦,祥林嫂是受到歧視和不公正待遇的。祥林嫂第一次來魯四老爺家做傭人時,因其「死了當家人」,「講理學的老監生」魯四老爺便「皺了皺眉」,他討厭她是一個寡婦。但由於祥林嫂力氣大,「只是順著限,不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因此最終還是被魯四老爺家「定局」了,而且只用了三天試工期。在魯四老爺家做活,祥林嫂憑借她優秀女工的品質是受到一段時間的尊重的,但這並不能改變她只能依附男權而生活的命運。丈夫的死去,讓她不僅失去了生活的保障,也失去了相對的人生自由,她的婆婆對她有絕對的處置權。她想守節,不被婆婆賣掉,但最終還是難逃厄運。
祥林嫂之所以不肯再嫁,完全是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封建禮教要求女人要從一而終,講究「守節」。 嫁給賀家坳的賀老六後,祥林嫂實際上過得很幸福,她重新找到了可以依附的男權,可以不再受人的歧視。至少在賀老六的保護下,祥林嫂明面上是不受歧視的。在她的新男人賀老六死後,祥林嫂仍然具有可以依附的男權,就是她的兒子阿毛。因而在丈夫死,兒子還活著的情況下,祥林嫂仍然可以自力更生。實際上,若阿毛未死,祥林嫂將其撫養長大,那祥林嫂是很受人尊重的,「寡母撫孤」完全可以銷毀封建的「批判鋒芒」。但兒子死後,祥林嫂失去了一切男權的依附,也就變得孤苦無依了。她本來是過上很好的日子的,「上頭又沒有婆婆」、「房子是自家的」,但丈夫兒子的死去,導致了她被大伯趕出屋,變得走投無路。
一個女人,如果失去了男權的依附,她是沒有絲毫的人生自由和尊嚴可言的,任何人都可以欺辱她。
二、利益至上的封建禮教
封建禮教雖然對人有一套嚴密的倫理道德的禁錮,但其不失利益至上的准則。祥林嫂為何要逃出來做女工?因為她的婆婆要將她許給別人,說是許給別人,實際上就是出賣。若依封建禮教來說,她的婆婆是萬分希望兒媳能夠替死去的兒子守節的,但為了給第二個兒子娶媳婦,「精明能幹」的婆婆最終還是將兒媳嫁進深山野坳里去了。婆婆在將祥林嫂抓回去的時候,還到魯四老爺家清算了工錢,「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還沒有用」,可知,這筆錢都被婆婆侵吞了。
祥林嫂一開始來魯四老爺家做工時,四嬸也是看在她吃苦耐勞的份上才要她的,如果祥林嫂沒有給主家帶來較多的利益,誰會收留一個受人非議的寡婦呢?在祥林嫂嫁給賀老六後,四嬸也常常懷念祥林嫂,只因後來僱傭的女工都不及她,「大抵非懶即饞,或者饞而且懶」,不似祥林嫂「做工卻毫沒有懈,食物不論,力氣是不惜的」。在祥林嫂走投無路來求老主人時,四嬸也照舊收留了她。第二次僱傭祥林嫂可能懷有對祥林嫂的同情,但更多的則是對祥林嫂預期價值的認可。待祥林嫂手腳不靈活、記憶力差的事實被發現後,四嬸便計劃著打發祥林嫂走了。既然祥林嫂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四嬸自然是不希望養一個沒用而且受人非議的人的。他們也沒人管祥林嫂離開主家後如何生活,利益至上的封建禮教讓所有人都喪失了同情心,喪失了最基本的人性。
祥林嫂的悲劇就在於她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她的價值被眾人出賣利用,但她自己卻得不到自己的價值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她最終的死亡與封建禮教利益至上的本質是密不可分的。
三、封建禮教對婦女精神上的摧殘
祥林嫂的死亡,不是簡單的「窮死的」,而是精神被摧殘到極致引發的悲劇。祥林嫂是一個注重「守節」的女子,因為她明白,如果不「守節」,她就要遭受世俗的眼光。實際上她是渴望新的婚姻生活的,但為了不受世俗的批判,她壓抑了自己的正常需求。在婆婆將其嫁到賀家坳時,她是極力反抗的,她一路嚎、罵,拜堂時還一頭撞在香案角上,封建禮教完全扭曲了她的人性。但實際上當祥林嫂沖破了禮教束縛時,她反而得到了幸福,她生了一個孩子,娘兒兩個都長得胖胖的。在後來柳媽問祥林嫂為何依了賀老六時,祥林嫂只說賀老六力氣大,還笑著說「阿阿,你……你倒自己試試著。」由此可見祥林嫂回憶那段日子時是開心的,改嫁賀老六反而迎來了祥林嫂短暫的「春天」。但就是因為那段日子是開心的,所以在賀老六和阿毛都死後,祥林嫂的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她不但失去了一切與幸福有關的事物,而且也意味著她將成為一個更加受人非議,更加「不祥」的女人。
小說兩次敘說四嬸對祥林嫂參與祭祀勞動的防範,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殘酷壓迫。祥林的死、改嫁賀老六、賀老六的死、阿毛的死都與祥林嫂沒有直接關系,祥林嫂卻被認為是「敗壞風俗」,這無疑會給她帶來極大的精神壓力。
重新回到魯鎮做女工後,祥林嫂見人就要講述自己的悲慘命運,敘述阿毛之死,她本來是想對別人傾訴自己的悲慘,以求得別人的同情與安慰。初期確實讓她得到許多精神上的慰藉,但後來大家都煩厭和唾棄了她的悲哀,還加以尖酸的嘲諷,便讓她失去了唯一可以獲得精神快感的途徑,反而多了另一種精神負擔。人們不但嘲諷她失去阿毛的悲哀,還嘲諷她因為反抗改嫁而撞香案角的悲哀。當悲哀都成為了大家嘲笑諷刺的對象,一個女人,即使有再強的精神承受壓力,也是會走向崩潰的邊緣的。
四、封建信息的封鎖直接導致了祥林嫂的死亡
馬丁·路德的價值在於他終止了中世紀天主教教會在歐洲的獨一地位,他讓每一個信徒都可以做出自己對《聖經》的解釋,信息的暢達也很快促進了人們思想意識的啟蒙。而造成祥林嫂悲劇的直接原因,就是封建信息的封鎖。首先柳媽告訴祥林嫂她死後下陰司會被兩個男人搶,造成了祥林嫂長期的疑慮和精神困擾,她在山村裡從來就不知道人死了還會被閻羅王分開來。由於封建信息的封鎖,對於柳媽的話她是深信不疑的,不然她也不會費那麼大週摺去土地廟里捐一條門檻。捐了門檻她以為可以像柳媽說的那樣,「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因而她很開心的把這件事告訴了四嬸,希冀著世俗的原諒,希冀著世俗的重新接受。但四嬸對祥林嫂參與祭祀勞動的第二次防範讓她知道世俗根本沒有重新接受她,大家仍然歧視她,所以她陷入了更深的精神苦悶中,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贖了這一世的罪名」。
祥林嫂見到「我」時問了三個問題,我的回答讓她的精神疑惑得到了確證,她知道她死後會有魂靈,會下地獄,會與自己的家人見面,自然也會被閻羅王分開來分給兩個男人。就是在這種未知的恐懼中,在魯鎮的祝福中,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了自己多年來的精神壓力。封建信息的封鎖讓她看不到事件的全局,而片面的將精神寄託陷入一個無法掙脫的死胡同。若柳媽以及「我」的回答讓她知道即使她現世有罪,但死後不會遭受懲罰,即使會遭受懲罰,但她現世贖罪仍然可以避免死後遭受懲罰,那麼祥林嫂就不會走進精神崩潰的邊緣,也自然不會走向祝福的邊緣。

⑵ 祥林嫂的作文(帶議論)

初次結識祥林嫂,她「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我傻了眼,才二十多歲就死了丈夫,對於一個女性來說就好比是晴天霹靂一般。而從她「臉色青黃」使我想到在她死了丈夫後的生活肯定是度日如年,每天既要看那個嚴厲的婆婆的臉色,又要受村裡那些長舌婦們的閑言碎語,內心一定痛苦不堪。可見,當時的封建禮教給人們的心靈和身體帶來了多大的摧殘,有多少人死在了這個人吃人的社會。

然而祥林嫂死了丈夫後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反而堅強的活了下來,即使是在魯四老爺這個封建老頑固的家中當下人,她也很認真,很努力的做事。我想如果換成是所謂的「善女人」柳媽,她未必能扛下這副擔子。文中寫到「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可以看出她平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用自己誠實勤懇的勞動換取一種最起碼的「人」的生活。善良、朴實、淳厚的天性,鑄就了祥林嫂她對所有的一切都感到滿足,並非是不受壓迫的「人」的地位,而是「安分耐勞」的奴隸式的生活。

然而,命運把幸福帶給需要幸福的人後,不久又殘酷的搶走。正當祥林嫂的生活有點盼頭的時候,她那狠心的婆婆出現了,把祥林嫂抓回去嫁給了賀老六,只為那八十千錢來為自己的兒子娶媳婦!但是經歷了感情波折後的祥林嫂誓死不從賀老六,無奈,一不小心頭撞在香案角上,頓時鮮血直流,直至留下了後來被柳媽等人嘲笑的把柄。回頭一想,祥林嫂的確不合算,本來嫁給有力氣,會做活的賀老六,可以享享清福。但是生下兒子阿毛後,丈夫又命喪黃泉了,留下了孤兒寡母可憐兮兮的。不料,閻王又派小鬼眷顧了一下祥林嫂,把她的唯一依靠————阿毛,讓狼給吞了。一次次的精神受挫,終於使這個一向堅強地婦女墜入了萬丈深淵!命運的不濟,世態的炎涼,人情的冷漠,無情的歲月,使祥林嫂在傾刻之間容顏蒼老了許多!

生活上受到打擊後的祥林嫂被迫第二次到魯四老爺里做工。然而這一次的祥林嫂做工沒幾日便遭到主人的白眼,主顧閑她不幹凈,在祭祀等大事方面根本不讓她插手。他的遭遇又被人們所聞,到處散播謠言,譏笑她,使祥林嫂變得越膽怯,不到半年頭發全白了!終於有一天,主顧就像踢開一粒絆腳石般的將祥林嫂掃地出門,使她無奈之下踏上了乞討之路!

她活著的時候,備受封建禮教與封建族權的蹂躪,她死以後,封建迷信又不肯放過她。她不僅生前哀苦無告,而且還懷著更大的恐懼走向死亡!可見封建禮教人吃人是多麼殘酷,多麼可怕的社會呀

⑶ 對於祥林嫂你感受最深的一點,並簡述理由。

我是祥林嫂,是一個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模樣還算周正的女人。在魯鎮魯四老爺的家裡,我是一個廉價勤勞的女工。廉價得要做兩個月的粗活才能吃到一元一大盤美味的清燉魚翅;勤勞得食物不論,力氣不惜,做工卻絲毫不敢懈怠。但這些我並不計較。天下之大,能有我這樣的一個小小的容身之處,我已經心滿意足,不求奢望。可事情總不盡如人意。先前比我小十多歲的丈夫死了,這是陰晦女人的象徵。我是不吉利的女人哪!是一個讓人看一眼就皺眉頭的寡婦。沒多久,我的婆婆,一個精明的女人,帶人連抱又拖地給賣進了深山裡,就這樣,我成了賀老六的妻子。而我那精明的婆婆用我那昂貴的聘禮作了她兒子的財禮。賀老六是個好男人。然而為了先夫的亡魂,我怎麼也不願意接受改嫁的命運,額角上的傷疤是我寧死不從見證。這香案角的一撞,卻撞出我與老六的火花。年底,我那白胖的兒子阿毛呱呱墜地了。
「天有不測風雲。」在平安幸福地過了兩年後,厄運降臨了。老六得了傷寒命喪九泉,而我那相依為命的阿毛竟也給叫餓狼叼走了,五臟六腑全白吃空。我怎麼這么命苦!上蒼為何如此待我!我吶喊,我彷徨,我無助,我悲涼。在秋葉紛紛揚揚的時候,我又站在了魯四老爺的家門口。
還是一樣的白頭繩,還是一樣的烏裙藍夾襖,還是一樣青黃的臉,卻是臉頰消逝了血色,嘴角丟失了笑影。我一個老實安分的丈夫又死了,我又成了不幹不凈的女人。這是一個比陰晦還更陰晦的恥辱,比酸澀還更酸澀的笑柄。可這些我一點也不計較。我思念我那可憐的阿毛,常常向人們講起那個悲慘的故事。從他們冷冷的音調和森森的笑容,我感受到了鄙薄的「神氣」。我只覺得這兒又冷又尖,彷彿自己再沒有開口的必要了。
先前於魯家繁累的活兒,這次我竟做得異常的輕松。輕松得連幫忙那個祭祀的燭台魯四夫人都要慌忙的叫我不要去碰,輕松得連燒開水時與柳媽說幾句都覺得無聊到不必再談。
不到半年,我的頭發變白了許多,記性也時好時壞,手腳也再不像以前的那樣伶俐了。我終日恍恍惚惚,失神落魄。即使看見人,哪怕是自己的主人,也總惴惴不安,倒像一個木偶人。是贖罪的希望又忽地點亮了我的雙眼。為了免去死後所受的罪,為了洗清兩個丈夫死亡的罪名,為了贖我這一世的罪孽,我用歷來積存的工錢為廟里捐了一條門檻。事違人願,老天不給我好臉看。做活賣力的我倒真的什麼事兒也不必干,還要遭受慌恐的眼神。我真的膽怯了,恐懼了,甚至於常常忘了去淘米。
我終於被趕出魯四老爺家。手提竹籃,拿一個破碗,拄著長竿,淪落成了乞丐。在這個天天都是新年的魯鎮,我游盪在熱鬧的街頭。心若冰冷,最後的奢望也隨著冰冷的心沉入最深的谷底,遠處的爆竹聲連綿不斷,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煙靄的氣色中,我隱約看到了魯四老爺緊鎖的眉頭,人們陰冷的笑容、鄙薄的神情。我曾相信一個人死了之後魂靈會出現,現在我全明白了,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見了面。潔白的雪花啊,請你告訴我,我何時才能洗清罪孽,還本一身清白?我何時才能擁有一個女人應有的幸福?我何時才能解脫煩苦?天下之大,何處才是歸處?

⑷ 魯迅的《祝福》

創作背景及時代意義

《祝福》寫於1924年2月7日,最初發表在1924年3月15日《東方雜志》第21卷第6號上,後收入作者的第二個小說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科學」,而阻礙中國進入民主、科學時代的最大障礙,就是中國兩千多年遺留下來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婦女則是中國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魯迅選擇婦女題材,是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餘毒。
作者批判的封建思想觀念

1.貞節

從宋代起,中國封建社會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越加保守、僵化、反動。此時理學出現了,主張「存天理,滅人慾」。夫權自然是「天理」,而寡婦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慾」破壞了這個「天理」。理學提倡婦女守節,「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寡婦再嫁當然不可以,就連未婚夫死了,也要為他守一輩子。最後更殘忍地提出婦女要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殺殉葬,並為這樣的婦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經發展到滅絕人性的地步。

2.秩序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維護封建秩序,講「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任何人都不允許破壞封建社會的尊卑秩序。在魯四老爺這樣的理學擁護者看來,像康有為那樣的改良,都是洪水猛獸,更不要說變革了。祥林嫂的再嫁,破壞了封建夫權秩序,魯四老爺自然是無比仇恨,斥為「謬種」。

3.婦女的「三從」

封建秩序對婦女的壓迫尤為深重,婦女沒有人身權利。「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違背這一秩序的婦女,都被視為「罪人」。

4.封建祭祀

對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思想文化的一個方面。血緣制也是封建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魯四老爺對祭祀非常重視,像已經是「罪人」的祥林嫂這種人,不配在儀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

祥林嫂的人生悲劇

快樂與幸福 苦難與不幸

逃出婆家在魯四老爺家做工
滿足,有笑影,白胖了

被婆家賣掉
拚死反抗

再婚:沒婆婆,丈夫有力氣
有自己的房子
生了兒子
胖了

丈夫死了,兒子被狼吃了
她又流落到魯四老爺家做工

被魯鎮的人歧視(阿毛、額頭上的疤)
被魯四老爺鄙視
對地獄的恐懼

捐門檻贖罪
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

參加祭祖儀式被拒絕
惴惴的,頭發也花白了,最終
被趕出魯家,淪為乞丐
帶著疑問和恐懼貧困而死

⑸ 魯迅的小說《祝福》中祥林嫂是否有過快樂與幸福

有,和她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這是真實的幸福

⑹ 在祥林嫂充滿了苦難和不幸的一生中,有過快樂與幸福嗎請引用文中句子回答

祥林嫂是魯迅小說中一生都悲慘的舊社會人物代表,在魯迅作品裡表達的通常是那些苦難不幸的人物的同情和對舊社會的批判,因此即使祥林嫂的人生中有過幸福,但是我們也無從得知,因為魯迅想表達的就是她的不幸,他沒寫我們自然是不知道的,作者最大。

⑺ 你認為祥林嫂是個什麼樣子的人並進行簡要分析 100字左右

你看一下...各方面總結一點就夠了...
一、 悲慘弱者的呼號————被侮辱被損害的形象

縱觀祥林嫂的一生,是一個充滿血和淚的一生,是令人心酸腸斷的一生。祥林嫂的一生是在神權、政權、族權、夫權重重枷索下痛苦掙扎的一生。在魯四老爺所代表的政權,婆家所代表的夫權,以及堂伯所代表的族權,形成了宰割祥林嫂的硬刀子。在這把刀子下:她先是被賣改嫁;再是喪夫失子,被堂伯剝奪房屋,失去獨立生活的權力;當帶著喪夫失子之痛的祥林嫂再次來到魯鎮,魯四老卻把祥林嫂看成傷風敗俗之物,剝奪了她參與祝福的權力;而跟她同樣地位的群眾給與她的是冷漠與嘲諷。他們一步步把祥林嫂逼上了人生的絕境。而以封建迷信、封建禮教所形成的軟刀子,則是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劇的無形的噬血者。出格的反抗幾乎早早斷送她年輕的生命。對地獄的恐懼與嚮往、靈魂有無的困惑,壓倒了這個農村婦女,使她處在人生困境之中。在這兩把有形與無形的屠刀聯合絞殺下,使祥林嫂成為十字架上任人宰割的羔羊;使她帶首世人的譏諷與嘲笑,在那風雪交加之夜、在別人都沉浸於祝福聲中之時,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個令她歷盡苦難的世界。祥林嫂本是勤勞能於、食物不論、力氣不惜的勞動婦女,可以比得上一個男子,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對生活沒有任何奢求的人,卻不為那個社會所不容,得不到做人的資格與尊嚴。可見當時社會的殘酷,人世的冷漠,以及勞動婦被侮辱、被損害的生存狀態。

二、我意識的迷失————反抗的無柰

做為一個舊時代的婦女,可以說祥林嫂是一個喪失自我意識的人,是魯迅筆下不覺醒的一類人物形象,祥林嫂把自己的人生價值綁附在封建禮教的戰車上,她拚命所維系的是不被從封建禮教的戰車上甩下來,如果說祥林嫂有反抗性的話,那麼她的反抗性正是她的可悲之處。她的反抗正是封建禮教影響在她身上的演繹,使她在封建禮教的泥潭裡越陷越深。她的反抗使她的人生悲劇愈加的慘劣。祥林嫂在改嫁的過程中的「出格」的反抗,維系的是「好女不嫁二夫」的封建禮教的信條,而不是象劉芝那樣為了維護對愛情的忠貞而勇敢的反抗。劉蘭芝所體現的是對愛情的追求,是對自我人生價值的追求。而祥林嫂所做的是想茯得封建秩序的認可,從而使自己做穩奴隸的位子。祥林嫂對封建禮教的頂禮膜拜使她的反抗只能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越是在封存建禮教的軌道上前行,則越是對自我價值的背叛。至於祥林嫂對靈魂有無的懷疑也並非表明她已覺醒。雖然鬼神之說在她心並未根深蒂固,正象文中所說「這是在山裡所未曾知道的」。但對靈魂有無的懷疑只能是她欲生不能,欲死不敢的心理狀態的反映,連死都不能自主,可見封建禮教害人之殘酷。正象文中所說「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希望其有,是想在死後能夠見到一家人;希望其無,是怕在死後被鋸成兩半分給兩個男人。無論希望其有其無都是相信地獄是存在的。雖然遭受了喪夫失子的沉痛打擊,但祥林嫂並沒有完全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她還是企圖通過「捐門檻」的方式為自己在那個社會爭得一席之地,然而一句「你放著吧,祥林嫂!」,卻把她推向了無底的深淵,並使她最終走上了人生的末路。喪夫失子沒有使她絕望,而失去祝福的權力卻使她絕望,可見她的人生價值的倒置,這樣錯置的人生價值,無論祥林嫂怎樣抗爭,最後也只能走向毀滅,走向失敗的誤區。

三、 由人到非人的轉化——傳統文化意識的積淀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妮娜》的開篇語中寫到;「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個個不同。」 祥林嫂的不幸既有舊社會勞動婦女共同的不幸,也有她個人所具有的不幸。她用自己那不幸的一生演奏著一曲哀婉的悲歌。就是在這曲哀歌之中,她逐漸由人轉化到非人的境地。由一個勤勞能乾的勞動婦女異化成一個麻木不仁的活死屍。在這個異化過程中,祥林嫂不僅表現出中國婦女服務於男權社會傳統意識積淀,也表現了祥林嫂深深的奴性意識。從孔子開始到宋明理學的形成,在長達幾千年的社會流程中,婦女所處的地位早已使婦女成為男權社會所壓迫奴役的對象。可以說,祥林嫂悲劇的根源旱已在她來到這個人世之前,便已在冥冥中註定。而另一方面,正是由於男權社會對婦女幾千年的奴役,使祥林嫂表現出強烈的奴性意識。可以說她一生為之爭取的便是要做穩奴隸的位子。如祥林嫂初到魯鎮時徹夜的煮神速福禮,全是一人當擔,竟沒有添短工,她竟滿足,嘴角上還有了笑影。而再次來到魯鎮時,由於喪失了祝福的權力,從而喪失了做人的權力,成為一具尚有一絲氣息的活死屍。可以說在由人到非人的異化過程中,封建社會加在中國婦女身上的奴性意識是其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總的說來,祥林嫂的一生是悲慘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是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把祥林嫂由人世推向地獄,由人變為非人,成為封建成時代勞動婦女人生悲劇的縮影。

閱讀全文

與祥林嫂的快樂和幸福中有哪些發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頭條勵志故事發什麼類目 瀏覽:663
事業金是什麼補貼 瀏覽:466
支持寶健康碼在哪裡 瀏覽:57
環境和經濟的關系有哪些 瀏覽:302
經濟大周期下蕭條怎麼辦 瀏覽:72
電波的愛情什麼歌 瀏覽:33
現如今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863
如何去拼搏一番事業 瀏覽:795
相聲幸福生活在哪裡 瀏覽:69
醫院公考和事業編制有什麼區別 瀏覽:386
南沙哪裡有婚姻登記 瀏覽:511
為什麼說喬晶晶在另外時空會幸福 瀏覽:776
回國事業編老師和留美哪個好 瀏覽:669
講民國時期故事哪個主播人流量大 瀏覽:251
貴州岑鞏有哪些民間故事 瀏覽:354
大班教案健康空氣在哪裡 瀏覽:93
幸福花黃葉什麼回事 瀏覽:754
婚姻宮正財七殺代表什麼 瀏覽:150
婚姻最初的原因是什麼 瀏覽:863
社會養老事業有哪些模式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