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效率就意味著幸福
幸代表好運,福表示的是能毫不費勁地完成一件事。毫不費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效率。福只是對事情的難易程度的衡量,與時間沒有直接的關聯。幸福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總是好事相伴,遇到問題能很容易地解決。
② 為什麼努力工作,是最簡單獲得幸福的方法
在職場中,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每天都埋頭苦幹、每件工作都勤勤懇懇地去做,但慢慢的,他們卻被職場淘汰了,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這類人所謂的努力工作,只不過是想給自己營造一種「我很努力」,這樣一種幻覺罷了!
其實很多職場人,都會有這樣的幻覺,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他們每天總是忙個不停,總是認為自己是公司中最努力工作中的一個,但殊不知,他們工作效率卻非常低下,而且在專業技能上完全跟不上時代的變化,然後慢慢的便被職場淘汰了,還不知怎麼回事!
③ 做事效率高的人的特點
有的人,一日能做兩個人的事情,有的人,一日僅能做一個人的事情,有的人,一日只能做半個人的事,為什麼?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工作效率高的人,那麼工作效率高的人到底都有什麼特點呢?
1
他們有生活。
遠非是那種完全專注於工作,工作到深夜或者早起的類型,真正有創造力的創新者或者問題解決者在工作之外還有豐富的生活。我認識的最優秀的CEO之一就是 WebCT的創始人卡蘿·瓦朗(Carol Vallone),她輔導當地的壘球隊。她說那就是她磨練領導技能的地方。
這也意味著她不得不把注意力從工作中轉移出來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難怪學術研究不斷地表明承擔額外的義務與巨大的成就高度相關。因此在工作之外,他們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思考並解決問題。
2
他們抽出時間休息。
人們很容易認為如果你永不停止地工作,你會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從神經系統科學中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我們很容易就耗盡資源(累了),並且會很快變得死板和目光短淺(視野狹窄)。換句話來說就是我們被困住了。
休息一下——僅花費1分鍾時間四處走走——能重新調整心態並讓你保持頭腦清醒,會讓你看到你坐在辦公桌前另一小時都不能想出來的解決方案。這就是我們往往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想出最好的想法的一個原因。
3
他們往往在幾個不同的行業工作。
這意味著他們經常挑戰正統觀念,因為他們看到過不同的框架和方法。他們不會把太多的事情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並且他們有經驗在重新定義問題中看到價值。
4
他們有很棒的外部合作者。
有時這些合作者是正式的,但是通常他們不是正式的。但是他們的支持者不僅僅是他們的直接同事或客戶。他們廣泛的關系網允許他們將更廣泛的想法、聯系人和信息組合起來,他們給業務帶來光明和空氣。
④ 生產力發展與人類追求幸福的關系
一個腦力勞動者的勞動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其創造的價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得多。知識分子日益受到人們的尊重,其社會地位也因他們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而逐漸上升,這一點在文明國家和發達國家表現得十分明顯。
在生產條件比較簡陋,或者說當人們還處在蒙昧時期,知識分子勞動的特殊性是不容易突現出來的。因為成千上萬的人都在用體力和手工工具搞飯吃,知識分子往往身單力薄並不勝任;他們的智慧在短時期內還不可能改變大多數人勞動的這種現狀,於是他們往往就成為被人們忽視、甚至譏諷的對象。在中國留傳下來對知識分子的看法是:四肢不勤,五穀不分。這是典型的農業社會的人們對知識分子的貶稱。在這里,唯獨忽視了知識分子智慧的頭腦及他們的思想。可以說,中國的知識分子幾千年來都沒有擺脫大多數人對他們的這種戲謔。這既是知識分子的不幸,也是大多數人的悲哀。
遠的不說,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生產力發展的最高標志是蒸汽磨,以蒸汽機作為生產勞動的基本動力,就是先進的生產水平了。那時生產一個使用價值人們平均支出的體力勞動是60%,腦力勞動是40%。它表明這時抽象勞動的內涵還是以體力勞動為主要特徵的。但是在今天,生產力發展的最高標志早已突破了蒸汽磨,也突破了電氣化,而是以原子能、高速運算的電子計算機、機器人等為主要標志了。顯然,抽象勞動的內涵發生了質的變化,其最重要的表現是,生產一個使用價值平均支出的腦力勞動大大高於體力勞動。抽象勞動內涵發生的質變,表明在今天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理解應主要從腦力勞動創造智能產品價值的角度去看。一是智能產品的使用價值同傳統產品的使用價值在發揮作用的方式及表現形態上有很大不同,二是在智能產品的生產中,價值的轉移和價值的增值過程也有很大的變化,因而就需要給勞動價值論賦予嶄新的內容。[1]這一切發生的根源,都源於知識分子腦力勞動的發揮及其知識的積累。
馬克思曾經說過:「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2]鄧小平指出:「馬克思講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非常正確的,現在看來這樣說可能不夠,恐怕是第一生產力。」[3]鄧小平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一大創造,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發展。科學技術的載體是知識分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就等於承認了知識分子也是第一生產力,因而知識分子的勞動及創造的價值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
知識分子不僅是第一生產力,他們同時又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如果說在舊時代知識分子和勞動群眾還存在著一定距離的話,那麼在今天的現代化建設中,知識分子和工人、農民業已相互融為一體。工人、農民也要知識化,都要變之為具有一定科學知識的新型勞動者,這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可見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文明、進步,一個重要的標尺是勞動者的知識化,最終使全體社會成員都要成為第一生產力。
現在看來要實現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等著作中所說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4] 「設想有一個自由人聯合體,他們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並自覺地把他們許多個人勞動力當作一個社會勞動力來使用。」[5]其中一個重要的條件是勞動者必須知識化,這樣在高技術投入的生產過程中,隨著抽象勞動的內涵發生的質變,智能機器生產的產品源源不斷地涌流出來,整個社會財富才能極大地豐富起來。
千百年來,知識分子總是渴望自由,渴望自由地讀書、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述自己的見解、自由地從事他們熱愛的工作,並且能夠自由地交往和使自身的價值在對未知世界自由的探索中得以實現。但是要這么多自由,社會就必須有足夠的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否則一切都不可能。舊時代知識分子需要為五斗米折腰,本質上是在必要勞動時間的勞動還掙不到五斗米,而剩餘勞動時間又不為他支配,或者剩餘勞動時間創造的勞動成果不為他所得。他根本沒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很不得志,因而總是表現得可憐兮兮的。但是,在今天以至未來這種狀況卻會得到根本的改變。原因是知識分子通過他們群體的勞動特別是智力的積累,業已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達到這樣的高度——使自由時間的出現成為現實。
1985年,王珏教授在他提出的必要價值論的理論中,第一次闡明了自由時間增多的可能性及其理論依據。他指出:「在探討這個問題時,還遇到了這樣一個矛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而必要價值在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卻是不斷減少,這怎麼能體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呢?從表面現象看,好像是矛盾的,但在實質上不僅不矛盾,而恰恰是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必然反映。這是因為:第一,在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單位商品所包含的必要價值減少,意味著社會凈產品增多,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增多,這恰恰是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所要求的。第二,社會主義商品中必要價值減少,相應的必要勞動時間也減少,這意味著自由時間增多,即取得成為全面發展新人的時間增多,這又是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所要求的。」[6]這里關鍵問題仍然是將科學技術應用於生產勞動中,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就可以增多自由時間。所以本質上仍是知識分子的勞動特別是其智慧凝結和積累的結果。
那麼知識分子為什麼如此看重個人的自由時間呢?這是因為知識分子的勞動是一種特殊的個體勞動,而且一切發明創造都在自由時間內完成的。具體包括以下兩點:
(1)在四維時空中的自由時間。四維時空是我們人類正常生活的時間和空間。由於物質運動的速度被限定在光速以下,四維時空中的自由時間不可能通過延長物質運動的速度(時間變慢)去獲得,而只能是在總時間長度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壓縮必要的物質資料生產時間,相對地延長剩餘勞動時間去獲得。在這里,延長的剩餘勞動時間也只能用其中的一部分去進行剩餘價值生產,所余的剩餘勞動時間即為自由時間。一般地說,自由時間只能小於剩餘勞動時間而不能等於剩餘勞動時間,否則處在四維時空中的人類便會自由得一無所有,也就不可能生存下去。因此,在四維時空中人類的自由時間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知識分子要獲得自由時間,除非他的收入高到可以隨時購買到滿足個人及家庭的必要生活品,不再有任何物質生活的後顧之憂,他所得到的剩餘勞動時間實際上是挪用加總了的別人的剩餘勞動時間,因他給人類進行的是創造性的腦力勞動,本質上也是一種等價交換關系,否則他就佔有了別人的勞動,當然這是指那些有高收入卻無大貢獻者。總之,在四維時空中要獲得自由時間實為不易,而知識分子的腦力勞動又只有在自由時間里進行才能結出果實來,因此,所有的知識分子都格外珍惜自由時間,正是由這種特殊的勞動性質所決定的。
(2)在多維時空中的自由時間。多維時空是指超出四維時空以上的時間和空間。由於物質運動的速度起步就是超光速,因空間的高度壓縮,時間相對變得很慢,可以說在多維時空自由時間應有盡有,甚至多得無法計算。但是我們人類現實地生活在四維時空中,四維時空中有限的自由時間和多維時空中無限的自由時間形成明顯的反差,那麼我們能否設法利用多維時空那多得無法計算的自由時間而造福於人類呢?我看總有一天是可以做到的。在當前科學發展的基礎上,我們還做不到用精密儀器裝置來獲得多維時空的自由時間,但卻可以讓人的「心—腦」進入到陰性物質世界,吸取那裡的能量和信息,高效率地完成自己從事的科學、文化、藝術工作,這也就等於擷取了多維時空的自由時間。這是人類目前唯一能夠做得到的,但還不為許多人所承認。人類迄今為止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人類中的精英通過這種看似笨拙的方法完成的。沒有別的高招,因為人類的認識能力和科學水平只達到目前的高度,因而認識未知世界的路途還長得很呢!
綜上所述,個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是要有自由時間,它包括:
(1)在四維時空中的自由時間,主要用於和謀生聯系在一起的讀書、學習、工作、享樂。對於知識分子來說,要想在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中獲得傑出的成就,僅從四維時空中擷取自由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或者說,僅依靠四維時空中的自由時間去搞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復,不可能產生震撼人心的創造性成果。
(2)在多維時空的自由時間,包含著人類社會及高等生命的一切文明成果的信息。多維時空的自由時間是人類待開發和利用的最大資源。通過人的「心—腦」進入陰性物質世界,就能夠攝取多維時空的自由時間包含的信息和能量。一切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的傑出成就,無不是因為從多維時空獲得了自由時間而進行創造性勞動的結果。人類應該研究和學習使自己的「心—腦」更好地進入陰性物質世界的多種方法和途徑。
(3)我們一旦使自己的「心—腦」能夠自如地從陽性物質世界進入陰性物質世界,也就真正獲得了充裕的自由時間,那麼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必將會結出更為豐碩的成果,整個世界就將會來一個大變樣。
(4)能夠自如地從陽性物質世界進入陰性物質世界,就做到了中國古代先哲們所說的「天人合一」。由於人類畢竟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所以我認為准確地表述應是「天、人、地」合一。顯然,做到「天、人、地」合一,人類就有足夠的自由時間,就可以使個人的自由的全面發展成為現實,從而達到人類追求幸福的最高境界。
⑤ 為什麼只有在你變優秀之後才會發現優秀的人生是極其充實的
只有在一個人逐漸變得優秀的時候,才發現人生是充實的,散漫的,悠閑的人生,不是不能過,而是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選擇,什麼樣的年齡該選擇奮斗什麼樣的年齡,應該選擇安逸的生活,這個就有一個大致的范圍。
讓自己不斷變得優秀,你才擁有更多選擇的機會,讓自己變得優秀的過程,就是讓自己的生活逐漸充實起來的過程,沒有誰是天才隨隨便便就能成功,每天不用學習一考試就是滿分,這樣的人不能說完全沒有,但是非常非常之少,所以也最簡單有效的途徑就是腳踏事例的,為了這個目標平平去努力,堅持了一天又一天,當你該看到終點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心安。
⑥ 您覺得怎樣的人才能算高效率的人您有哪些高效率的方法
不好意思,可能有些文不對題,談一下我自己的觀點: 別去客意追求高效率,盡量讓自己生活的充實而幸福就已經很不錯了。 我個人最看重的習慣和品質有三種,這三種也是努力的方面: 強烈的好奇心、自律和堅韌ps:(把評論的解釋也補充進來 ) 我特意指出的是強烈的好奇心,如果只是一般的好奇心,三分鍾熱度過去就沒了。我曾經看過很多名人的傳記,發現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強烈的好奇心和野心(慾望)兩種中的一種,特別是很多偉大的科學家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正是這些想把事情搞明白的動力才讓科學在短短幾百年中突飛猛進,進入了新的時代。 而一些企業家和國王的出發點是野心或慾望,正是慾望讓他們從普通人一步一步走向輝煌。 自己效率最高的方法就是努力積累好的習慣,然後用習慣來達成自律。 效率的高低是一種相對的說法,關鍵是於是否能堅持下去。就是一些效率很低的方法,只要你能堅持足夠長的時間,也能取得很好的收益 有長期目標,努力去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