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家為什麼打造合肥
國家為什麼打造合肥:
1:合肥歷史文化悠久,地傑人靈人文薈萃,經濟發達物產豐富,水陸空交通四通八達,小康城市,文明城市,幸福城市,綠色城市,科教城市,有深厚的5000年的歷史文化和非凡的經濟底蘊,把合肥打造成為超級大都市,可以輻射整個安徽,讓安徽經濟翻數倍!更可成為南京和武漢突破發展瓶頸的核心推進器,可以說打造合肥是合肥人的驕傲,更是全安徽人的驕傲。意義十分重大。
2:合肥交通地位重要無需反駁,合肥話特別好聽需要大力推廣,科技公司多如牛毛。合肥人均收入年年升高並和房價一起比肩沿海發達城市的趨勢,城內地鐵高架四通八達,頻臨大巢湖,更有風景秀麗雲霧繚繞高聳入雲傳聞有仙人修真所在的中部名山「大蜀山」,怡居評級AAAAAA超越杭州5倍。打造大合肥,這是推進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數的必然。
3:打造合肥是國家規劃發展的戰略前瞻,僅次於河北雄安國家級特區。
4:合肥人勤勞文明素質高。真正的本土合肥市非常喜歡聽別人說不好的,如果您在一個本土合肥人面前說說大合肥的好和壞,他都會微笑聽您說並不時的點頭,合肥人是善於接受不同意見的,具有很大的包容心。這幾年來由於合肥快速的發展和擴張外來人也日益增加,但是來合肥的外來人和本地合肥人不同,外來人為了急切的想證明自己是合肥人,只要您一說合肥的不好就會立即反駁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如下面的回帖。這也說明合肥這個城市對外來人員的巨大吸引力和認同感,體現出合肥是個極具魅力的東方曼哈頓。
5:作為一名合肥老百姓,我沒有樓下那些教授知識分子分析的透徹頭頭是道,反正我自豪我高興,希望合肥盡快成為特大城市,讓我們合肥人的生活更美好。作為合肥人,我深感幸福和期盼。
4:如果不打造合肥,合肥的老鄉就會給我倒拇指!看已經有很多合肥老鄉給了我倒拇指,這代表打造大合肥也是廣大合肥人的真實迫切心聲。
⑵ 在安徽合肥上大學感覺如何
在科大讀三年研究生,學校比較安靜單純,生活上消費算便宜,購物就去國購廣場,當時合肥四季開放的游泳館比較少,常去文采,合肥游泳館那邊游,夏天就去安大游,安徽人,所以口味也算習慣,畢業後也想留合肥,主要覺得合肥壓力小些,認識的朋友同學也多,畢業時,感覺合肥的問題在於沒有太對口的工作,有個農行的工作應聘上,但貌似不是省行,覺得去了以後把自己的專業就荒廢了,還有個38所的工作,覺得待遇太低吧,還有人行也應聘過,總之最後沒留合肥,去了當時不太想去的上海,在上海四年了。感覺合肥的問題在於沒有真正意義的有技術含量的大企業,想留住人才相對比較難。
⑶ 中國哪些城市的幸福指數高
第一名:南京
說到南京,很多人第一反應會想到「金陵古都」,南京是江蘇省省會城市,位於長江下游,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南京內水域面積發達,有秦淮河、金川河、玄武湖等大小河流湖泊。水資源豐厚,當地的環境也適宜居住。另外,南京地處交通樞紐位置,位於江浙滬地區,本身經濟實力雄厚。南京的科教資源也十分豐富,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等知名高校都位於南京。相比一二線城市來說,南京沒有那麼緊張的工作節奏,本身經濟也比較發達,人均收入水平較高,所以南京市民的幸福感指數最高。
第二名:長沙
長沙同樣也是歷史文化名城,有楚漢名城之稱,長沙是長江中游地區的重要中心城市,地處鐵路、公路干線交匯處,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幾年長沙發展速度很快,農業、工業、服務業協同並進。同時長沙也是中國(大陸)國際形象最佳城市、東亞文化之都,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醫療資源豐富。
第三名:合肥
合肥是安徽省省會城市,古稱「廬州」。合肥是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也是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合肥科研教育資源也十分發達,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大學等多所著名高校。
第四名:廣州
一線城市裡面,只有廣州進了幸福感前十強的城市榜單。這是為什麼呢?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比,廣州的房價並不高,但是經濟實力非常雄厚。廣州是珠三角經濟帶的明珠城市,和深圳、香港、澳門等發達城市共同形成粵港澳城市帶。
廣州擁有全省80%的高校資源,人均住戶存款全國前三,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名。廣州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沒有嚴寒,春節期間正是廣州花市繁盛時期,所以廣州自古就有「花城」的別稱。
另外,廣州美食眾多,是中國十大美食之都,粵菜更是重要的菜系之一,素有「食在廣州」的說法。這也是廣州深受大家喜愛的一個原因,畢竟吃得開心也是幸福感的重要。
出人意料的是,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個超一線城市竟然沒有上榜。有網友表示,這三個城市生活壓力太大了,尤其是北京,買房子壓力太大了,工作節奏太快,沒辦法享受生活。上海、深圳也是類似的情況,令人感受不到「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收入、財富、地位都不是決定因素,但是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的幸福感。無論在哪裡生活,幸福感都是需要我們自己好好經營的。
⑷ 張恆男是歌手嗎
男性張恆不是歌手,詳細如下:
1、張恆,男,中國男子射擊隊運動員,1993年生。山東淄博人,2004年由臨淄區選送到淄博市競技體育學校,跟隨楊雷教練進行專業射擊訓練。2010年11月被選入山東省射擊隊進行試訓。
2、張恆,男,演員,出生於1984年3月,代表作有電影《國醫》電視劇《賴漢的幸福指數》等劇,因其在《賴漢的幸福指數》中的表演獲得好評。
3、張恆,男,賽事總監,中國內地90後女演員鄭爽的前男友。2019年,張恆與鄭爽合開了上海鯨谷座人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12月18日,張恆和鄭爽正式分手。
(4)合肥頭條幸福指數多少擴展閱讀
另外女性張恆也不是歌手,詳細如下:
1、張恆,女,中國內地女演員,1978年11月29日出生於安徽合肥,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班。1997年,在瓊瑤古裝劇《還珠格格》中飾演塞婭公主,這是她的首部電視劇作品。
2001年,與劉蓓主演反腐題材電視劇《紅色康乃馨》中飾演讓人捉摸不定的「康乃馨」藍念萁。
2、張恆,女,網路詞曲創作、影視後期製作人。出生於1991年10月02日。2004年蘭州圍棋比賽獲得初段,2008年畢業於《清華萬博》並注冊了個人音樂網站開始編曲,2009年開始學習視頻後期特效製作,2012年出了自己的個人音樂劇。
⑸ 在南京一萬元工資和在合肥五千元工資比哪個幸福指數高
當然是南京的一萬元工資幸福指數高。首先南京是六朝古都,國際化大都市,其次南京的平均收入、平均消費也不可能比合肥高出50%。
⑹ 合肥發展怎麼樣 》
未來五年,合肥要集中力量重點打造和初步建成科教先導、創新驅動的文化實力城市,開明開放、機制完善的文化活力城市和繁榮旺盛、特色鮮明的文化魅力城市,並立下目標:城市文化建設的主要指標和綜合實力居中部省會城市前列,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500~600億元,佔全市GDP的8~10%,成為合肥市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區域性文化產業中心地位得到確立。
「十二五」期間,合肥將重點發展出版發行、廣播影視、工藝品製造、文化旅遊、創意設計、數字動漫、廣告會展和娛樂休閑等八大產業。在城市的規劃建設中為文化布點留空間,不為文化建設留遺憾,真正做到城市規劃建設到哪裡,文化布局就到哪裡。
圖書館將越來越多
在發布的合肥市「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記者看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被提到重中之重,一個個文化建設大工程將「亮相」,建濱湖電視觀光塔,打造合肥文化地標;按照適度超前的要求,高起點建設合肥市博物館,讓很多在合肥本土挖掘出來、至今沒能與市民見面的「合肥文物珍寶」重見天日。
「十二五」期間,合肥市還將建合肥市中心圖書館,屆時將以濱湖中心圖書館為核心,盤活公共圖書館、單位與學校圖書館的資源,建立圖書館網路,覆蓋合肥市街道、鄉鎮,到時候家門口都能享受到圖書館資源,同時,還將建設縣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展覽)館、體育館、多功能影劇院和文化廣場等文化基礎設施。
享用圖書館的不僅僅是大人,孩子們的暑假也將有了好去處,根據規劃,合肥市少兒圖書館新館也在計劃之列,有望達2萬平方米,免費向社會開放。同時,合肥還將建設市文化館。
文化遺產都進資料庫
合肥地方文化是我們的集體記憶、精神特質和文化底色。「十二五」期間,合肥要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編制合肥市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專項規劃,建立合肥市文物和非遺資料庫,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上,合肥市將開展非遺保護人才培訓,資助非遺傳承人,製作非遺影音資料,組織非遺展演,政府采購民間文化產品,儲備省和國家非遺保護項目,命名民間文化藝術鄉村(社區),在全社會形成自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
合肥還將實施文化遺產掛牌保護,並開展普查,制定相應保護利用措施。合肥有哪些民間故事傳說?合肥流傳著哪些民間歌謠?這些文化資源都將被納入合肥「四大文化典籍出版工程」。即將開展的廬劇振興與創新行動將讓廬劇迎來發展的春天,不僅將推出一批德藝雙馨藝術人才,還將推出5台新戲。
將測評居民幸福指數
「十二五」期間,合肥市力爭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合肥首次提出建設社會「文明細胞」,同時,開展十大類文明示範單位創建活動。
對於一個文明城市來說,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很關鍵,合肥也將啟動「城市文明指數」和「居民幸福指數」測評,根據測評結果開展相關建設活動,有針對性地解決人民群眾迫切需要改善的問題,提升居民幸福感。對於愛讀報的人來說,今後,在小區里也可以用LED電子閱報亭讀報了,合肥市計劃「十二五」發展居民小區LED電子閱報亭文化終端,推廣社區、鄉村宣傳櫥窗和閱報櫥窗。
在城鄉公共服務信息化平台建設上,合肥市將基於下一代廣播電視網路技術,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合肥市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網路化、智能化的公共文化數字中心、家庭文化數字終端
⑺ 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表現
這個問題提得真好。
有人說,教師像燃燒的蠟燭,照亮了別人,卻毀滅了自己。但我要說,教師在燃燒,但不應該像蠟燭燃燒形骸,而是燃燒永不熄滅的生活激情;點亮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自己的人生之路。教師要給學生以幸福,自己應先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一個能夠感受幸福、創造幸福、傳遞幸福的人。
我們做老師的,最大的幸福應該來自學生。就像藝術家在觀賞自己創作的滿意的藝術作品,就像農民看到豐收的莊稼,作為一個教師,當看到自己的學生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獲得了精神的成長時,我們的幸福感就像獲得豐厚收獲的勞動者一樣,因為我付出了,我收獲了,我的價值在孩子身上得到了體現。
上學期開學前幾天,考上北大的一個畢業生回到母校,看望小學時的兩個恩師,說起該同學小時候的事,兩位老師是如數家珍,班主任老師一個個地報出當初那個班孩子的名字和如今考上的大學,滿臉的驕傲與自豪,語文老師還在朋友圈曬出了當初那個班孩子們的照片,這分明是在曬幸福,曬為人師的幸福啊!
好多年前,我教過一個智商只有50的孩子,每次我外出學習,他天天都會來我的辦公室門口轉,為的是看看我回來沒有,若看到我回來了他也不表達什麼,就只蹦跳著去班級告訴同學們「張老師回來了」。雖然這個孩子每次考試都不及格,但是我仍然感激他,他讓我感覺到做老師的責任,感覺到被別人所需要,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情。我的父親直到去世前還後悔因為要轉戶口而讓我念了師范,他覺得若讓我讀高中此時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更好的生活,每每此時,我都安慰我父親說,我現在不是挺好嗎?要是我做了別的可不一定能做這么好。也確實是如此,盡管生活很清貧,盡管地位不夠高,但是我在我的教師職業中享受到樂趣,感受到職業的幸福和生命的尊嚴,這不是最重要的嗎?
其次,教師的幸福感還應該來自於我們自身的專業成長。當我們精心設計的一節公開課得到別人的認可,當我們熬了幾個晚上寫出一篇教學論文,當我們精心修改數遍的文章變成鉛字,當我們得到某個骨幹教師的稱號,當我們得到一張「優秀教育工作者」證書……老師們,你能說你沒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沒感受到幸福嗎?
我很欣賞新東方俞敏洪先生說的一段話:「人的一生總需要有點理想光輝,理想的光輝就像太陽一樣,你迎著太陽走,光明總在前面引路。每個人都希望追逐財富名聲地位,這些東西就像我們在太陽底下的影子,你要去追逐影子永遠踩不到頭上,你迎著太陽走,影子就會跟著,所以財富、名聲、地位都是理想的副產品,你只顧追逐理想,其餘的會跟著來到。」
這句話一點不難理解,就是說你確立目標追逐理想,那麼房子車子以及名聲地位隨之就會跟著到來。對於我們一線教師來說,我們的理想是什麼?我想最朴實最真實的就是做一個好老師,成為名特優老師。當你成了名特優老師,你就會知道真的不僅僅是個虛的名號。
那麼究竟怎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這個沒有定論,更沒有盡頭,即使我已經成了特級教師,我仍然覺得自己不夠好,做一個好老師是我們所有人的目標,但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永遠在路上!
還有一句話,追求我們的教育理想,從什麼時候開始努力都不遲。李吉林老師說她的成長是從評上特級以後才開始的,於永正老師從39歲才開始慢慢起步。所以從現在開始,哪怕你已經40歲,50歲,只要你有夢想,只要你有追求,理想之光都會伴你前行!
當然沒有誰的成功是偶然的,天上不會掉餡餅,於永正老師說:「成名要靠自己,靠超出別人十倍、百倍的付出。「是啊,每一種成功的背後都有一個咬緊牙關的靈魂。那課堂上的揮灑自如,背後不知道有多少難眠之夜。成長需要機遇,但機遇決不能依靠等待。於無聲處,於不為人知處,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機會總會對你傾心眷顧的。
祝願老師們都能挺直幸福的脊樑,過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芹夢軒 @儀征之聲 #教育微頭條# ?#我要上頭條# ?#教師#
⑻ 中國哪個城市幸福感指數最高
中國城市幸福指數大排行 北京上海深圳排名最低!
一份名為《中產家庭幸福白皮書》於近日發布,根據調查結果,江蘇、四川、福建、重慶四地幸福指數最高,有近半數的被調查者對家庭生活現狀表示滿意。而經濟最為發達的深圳、北京、上海幸福指數最低,成為中產家庭心中「不夠幸福」的城市,或者稱為「偽幸福」。
這些城市之所以幸福感指數低下,是由於家庭經濟壓力較大,尤其是高昂沉重的房價負擔,加上工作競爭激烈、交通擁擠、子女教育成本高等因素。
這份《中產家庭幸福白皮書》是通過對全國10個城市7萬余名20歲~40歲中產收入人群發放關於「中國中產家庭幸福指數調查」的問卷統計結果所得,選擇中產家庭的標准為年收入在5萬元以上。
調查發現,從收入看,家庭年收入在11萬~20萬的人群幸福感最強;從年齡看,30歲~35歲的人群家庭幸福感最強,從地區看,生活在二線城市中產家庭的幸福感較一線城市強。
該《白皮書》分析,健康、情商、財商、家庭責任以及社會環境被絕大多數調查者認為是影響家庭幸福最重要因素。同時,家人之間的溝通也是影響守護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並且與其他四個重要因素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缺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成為一線城市中產家庭低幸福感的原因。
幾年前,深圳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項目組對深圳全市戶籍登記系統進行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結果讓人咋舌:深圳居民精神疾病總患病率達21.19%,也就是說,深圳5個人中就有1個人有精神疾病,這個結果是10年前患病率的4.4倍!
深圳康寧醫院副院長、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楊洪告訴記者,與近年國內其它地區的相關調查相比,深圳精神病患病率和發病率都是全國最高的。即使在經濟發達的浙江地區,調查結果也只有17%。「簡單舉個例子,我們醫院的心理救援熱線每天都能接到40多個心理咨詢電話,其中年輕人、有學歷、收入高的人群佔了絕大多數。」不僅精神病發病率高,深圳康寧醫院曾做的一次調查統計顯示,深圳每年自殺人數在2000人左右,已超過每年的交通死亡人數,這個數字在全國都算是非常之高的。
楊院長分析說,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此外,我們研究發現,親情薄弱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與其他城市相比較,『家』的概念在深圳比較缺失,許多人的精神壓力得不到親人的慰藉,無處宣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