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何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幸福感原因出在哪裡
雖然社會進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過去滿足感很容易實現,住的平房,燒火做飯,沒有家用電器。現在不同了,住的吃穿的都很好,過去和現在沒法比的,日子的好也滿足不了當前的現狀,攀比嚴重,你家有我家也要有。
而現代人活在金錢至上的當下,物價不斷飈升,人們追逐虛名和虛榮,又不惜一切代價而打腫了臉裝胖子,亳無預算亳無意識的超前消費,花唄借唄誘騙年輕一代貸款買豪宅豪車裝闊扮酷!留下利滾利的竭盡所能都難還清的車貸和房貸,試問背負如此沉重的壓力和負擔,能有幸福感嗎!
2. 我們為什麼越來越缺失幸福感
評價者自己內定的標准而非他人標准來評估。因此,通常人們又把幸福感稱為主觀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 學者們對幸福感的定義都過於學術,非如我輩的一般人能夠理解。但是我們可以理解實際的幸福感,我以為,所謂的幸福感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生活狀態的滿意度和自我評價。幸福感雖然是主觀的,但是它不能不受客觀因素的影響,當然客觀因素對不同人的幸福感的影響大相徑庭,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很幸福,有的人則可能覺得很不幸福。一般來講,影響幸福的客觀因素主要有:社會環境、生活環境、家庭環境、工作環境、學習環境、人的性格和遺傳等。 需要強調的是,幸福感和物質條件(金錢)關系並不大,如果金錢可以成為促進一個人幸福感提升的因素,那麼金錢對幸福感的提升,就如同毒品對於吸毒者快感的滿足。他最終會完全依賴金錢,成為巴爾扎克小說《歐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財奴老頭葛朗台。實際上,近年來一些國內外調查研究機構的調查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在幸福感調查排名中都名落孫山;國內的調查顯示:中國還比較貧困的農村人比城市人感覺更幸福;比較貧窮落後的西部、北部地區比南方發達地區更感覺幸福;一線最發達的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人們的幸福感比較低,而二線的昆明、成都、寧波、大連、杭州等城市在幸福感排名榜上年年名列前茅。 另外對比研究顯示,從50年代至今,人們的幸福感的依次遞減的,現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但是人們的幸福感卻越來越低。有人總結原因,這是因為:一是人們老愛比較。現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比來比去,人們的心裡只剩下慾望,沒有了幸福。二是現代人缺乏信念。在經過20多年沖刺般的財富賽跑後,一些人除了賺錢,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標與追求到底是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三是現代人不善於發現陽光面。生活中有許多積極的、好的方面,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它們。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四是人們越來越不知道奉獻。現代社會中,樂於無私奉獻的人越來越少,斤斤計較的人越來越多。不知道在生活中多去幫助他人,也能讓自己感到快樂。五是不知足。俗話說「知足者常樂」 ,但能知足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換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換更好的,有了錢想賺得更多……這些慾望,指使著人無休止地奔波勞碌,毫無幸福感可言。六是現代人相互不信任,讓人們的心靈卻漸漸疏遠了,感受幸福越來越少。七是現代人過於焦慮。購房、子女養育、家庭養老負擔、工作壓力、人際關系等問題,讓現代人處於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這讓人們無法從心底感受到幸福。 美國心理學家貝內克指出,研究已經證實,不幸福的生活會讓人生病,也會讓人壽命縮短。身體健康和主觀的幸福感緊密相連。如果感到幸福,能減少中風、心血管疾病和過敏性反應等疾病,讓人的壽命增加 7.5 一是降低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標,學會根據客觀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追求目標。很多教育者諄諄教導年輕人要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樹立高標準的人生追求目標,這實在有誤人子弟的嫌疑,如果年輕人都按照他們的教導去做,很多人都會陷入人生痛苦的深淵,掙扎一生。人生的目標應該是一個個分階段的短期小目標組成的,也就是說,人生目標應該是一個目標鏈。在自己可以預知的時間段內為自己設立一個切實可行的,通過九分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有人說,定目標要定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目標最科學,我不認為,目標通過九分努力就可以實現,留下的一分就創造快樂和幸福感的,這讓你在實現生活目標的時候比較輕松,獲取幸福感比較容易。僅僅降低自己的人生目標也不一定就能獲得人生的快樂和幸福感。這是因為,我們實現人生目標不完全決定於主觀努力,有很多客觀因素制約著。這些客觀因素有的我們可以通過主觀努力去克服、去化解。有的我們根本無能為力,無法克服和化解。因此,這個時候我們就學會適時地根據客觀情況調整自己的追求目標。很多人都喜歡唱歌,但是能成為歌唱家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有的人喜歡當飛行員翱翔藍天,但你的身體素質未必就適合你實現航天夢。我們盡可能地根據我們的興趣愛好去選擇工作,制定生活目標,干自己喜歡的事情和工作肯定會更加心情舒暢。但是現代社會未必允許我們自由選擇工作。例如當今中國每年都有幾百萬大學畢業生等待就業,就業競爭壓力空前,如果你不是啃老族,就應該先找到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再說,根據新的情況調整自己的生活目標。古人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我說能夠正視現實,能適時調整自己人生目標的人就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二是要有一定的阿Q精神,要建立知足感。知足者常樂,要想獲得幸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慾望。不要盲目攀比、追逐虛榮,要以知足的心態面對生活,明白每個人的幸福各不相同。也許,你沒有華麗的大別墅,卻有溫馨整潔的家和關心愛護你的家人;也許你沒有一呼百應的權力,卻有很多和睦相處、親如手足的好友;也許你沒有奢華珠寶、萬貫家產,卻有千金買不來的健康身體……千萬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要看到自己的優勢和擁有的現實幸福。有研究證明,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非物質因素對幸福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我們想要獲得幸福,就要在物質上建立滿足感,不和別人攀比,不要陷入物質生活的泥潭。要從情感、健康、心態等方面找尋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
3. 缺乏幸福感怎麼辦
對幸福的追求是人類的終極目標,幸福感的缺失使我們覺得生活沒有意義,甚至極端者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那麼為什麼我們總是感覺缺乏幸福呢,幸福並不總是遙不可及,很多時候只是我們自己心理的某些地方出現偏差。
4. 上班沒有辛福感怎麼辦!
職場人缺乏幸福感實際上這是一種職業倦怠的表現,想要改變這種狀況,最重要的是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工作其實需要有適度的壓力才是健康的,所以,在工作以外也應該有自己的娛樂方式,改變一下你的生活方式,或許會有很大的改變。
5. 為什麼我們缺少幸福感
最近和好多同學聊天,這些同學里大部分都小有成就,有的早已開上寶馬、有的在京津地區有多套房產、有的在單位已經是中層領導,但大家都普遍有一種感覺就是天天忙忙呼呼的賺錢,似乎也不是很缺錢,但普遍缺少幸福感、安全感,更缺少希望。這正應了那句話:「有了錢並不代表有了幸福、安全和希望」。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這似乎和他們的收入方式和收入來源有關,因為能使他們真正完成原始積累的並不是工資福利,而是不安全的灰色收入。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我認為是階級固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今天辛辛苦苦念完北大、清華、復旦出來,薪水一個月三千塊,比夜總會小姐差多了。這對於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顛覆有多大,你知道嗎?過去是透過所謂寒窗苦讀來出人頭地,今天靠什麼?投機倒把。今天的問題,我覺得最基本的根源不是人心變得壞了,而是整個社會階級固化的結果。我們的年輕人再沒有出頭的機會了。我請問你,80後、90後,你們大學畢業的時候你想做什麼?你找到的工作,兩三千塊一個月,而且搞不好還要做一輩子。當你對整個社會的階級固化感到絕望的時候,前面說的現象自然而然就產生了。你會發現灰色收入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搞不好你就沒有房子、沒有車子,老婆都娶不到。那灰色收入怎麼來呢?那就是利用職務之便吃拿卡要,投機倒把或晚上經常到夜總會,上電視非誠勿擾等等。灰色收入是階級固化的一個必然結果。 如何解決階級固化?一定要給老百姓機會。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去美國留學,甚至願意留在美國,為什麼?你覺得美國好嗎?美國不會比中國精彩,我就非常不願意到美國生活。但是美國有一點值得我們學習,那就是美國政府可以非常驕傲地告訴任何人美國夢。像奧巴馬這樣父母離異的黑人也然當上了美國總統。他任命了一個商務部長駱家輝,是第三代移民,父母是從在餐館洗盤子開始的。還有朱棣文,也是留學到了美國之後留下來的,最後成了能源部長。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奧巴馬你什麼身份?朱棣文、駱家輝你什麼身份?完全沒有家庭背景。你們憑什麼成功啊,就是因為美國社會給了每一個人美國夢。什麼叫美國夢?不是給你更多的薪水,不是給你一個灰色收入的空間,而是什麼呢?給每一個人希望。你只有給每個人希望,每個人才有創業的機會,才有這種激情能夠把每一份事做好,因為他有一個夢,他認為幾十年之後他可以變成奧巴馬,他可以變成朱棣文、駱家輝。你覺得今天我們中國有這種機會嗎?年輕的朋友,你們去公務員團隊做事,你覺得你可以到朱棣文、駱家輝的水平嗎?有這種可能嗎?沒可能。 所以,當今的中國人缺的不是錢,而是希望。
6. 我們為什麼沒有幸福感
沒有幸福感,可能你平時沒有留意生活的美好,只記住了忙碌和煩躁。幸福感是自己去爭取的,下面我將簡單介紹一下5個增強幸福感的建議:
7. 沒有幸福感怎麼辦
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如果你真的發覺自己沒有興趣就不如多出外面走走多接觸下新鮮事物和多認識各種不同的人;如果你不去主動走進世界你就無法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如果你整天呆在家你就會越來越壓抑,越來越覺得無聊、生活了無趣味。同時我建議你多去運動下,發泄一下自己內心的情緒,可能你就得到放鬆;又可者幫助一些有需要幫助的人,從而發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朋友,希望能幫助到你,希望你能快樂起來!
8. 幸福感缺失怎麼辦
珍惜當下的生活,學會好好愛自己,享受生活,從生活一點一滴的美好中感受幸福。
9. 為什麼現在有些人缺少幸福感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找不到幸福感呢?我想,幸福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孩子出生了,全家人會感到幸福;孩子考大學了,家人會感到幸福;過年了,在外地工作的子女都回來了,老人和孩子們相聚一起,大家都感到幸福;現在的生活和改革開放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也是一種幸福!總之,幸福就在我們身邊,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找不到幸福感呢?
10. 為什麼我沒有幸福感每天活得像行屍走肉的感覺,怎樣擁有幸福感
何為幸福?你幸福嗎?
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精神上的需求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有好多人覺得幸福感很低,甚至不知道自己過得幸不幸福。
許多人在追求幸福,想得到幸福,可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人們的渴求在被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渴求就是人們希望實現某個不太容易實現的事情的願望。
換句話說,如果你覺得不幸福或感覺不到幸福是你的期待值太高所致。
比如,你希望婚後妻子的重心是家庭,可是她卻不願意為了家庭放棄工作。因為她達不到你的預期所以你會生出怨懟之心,感到婚姻不幸福。
又比如,婚姻生活中女性是感性的,永遠期待婚姻能像戀愛那般甜蜜,而實際上婚姻的瑣事太多,浪漫太少,沒有驚喜就沒有新鮮感,日子平淡如水,並不讓人覺得有多幸福。
幸福,是一種生活的體驗,一種可以持續帶給人溫暖,舒適的感覺。嬰兒的幸福是媽媽溫暖的懷抱,甘甜的乳汁,長輩哼唱的搖籃曲。嬌嫩的肌膚,可愛的微笑,清澈的眼睛,都是對未來的渴望,這種幸福感染了一個個溫暖的小家,春意融融。
幸福,是一種渴望的滿足,求知的樂趣無窮。背上小書包的孩子,在書聲朗朗的校園 茁壯成長,每天都被新鮮的世界所吸引,開心的給爸媽講述他五彩繽紛的課堂。
幸福,是一種心情的釋放。長大以後,開始在不同的角色里尋找,讓自己心裡欣慰的相處之道。關於國家,關於親人,關於朋友,關於師長,關於陌生人。我們在表達自己的心情,讓愛的溫暖在彼此之間傳遞,整個社會充滿了和諧的正能量。遇到困難有人幫,遇到欣喜有人一起分享,生病的時候有真誠的呵護,傷心的時候有靜靜的陪伴!或者這就是我們人類進化的根本,讓我們擁有了極好的情商,學會在物質之外,得到精神的滿足,這就是幸福。
幸福其實在每個人的心中,相互的付出和呵護,讓我們感受到了彼此的溫度,交流的樂趣,傾聽的相處,這就是陪伴的幸福!靜下來,細細的品味一杯清茶,靜靜地聽一曲高山流水,讓身心得到放鬆,然後閉上眼,回味著這一切!那就是回味的幸福!
如何讓自己提升幸福感?
提升幸福感必定要降低自己的慾望和期待值,想要時常感受到幸福,就必須懷有感恩之心。
感恩的人容易滿足,世界上除了父母,沒有任何一個人必須對自己好,如果對方像自己示好,請一定要珍惜,因為他原本可以不這么做。
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果你善於發現,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幸福唾手可得,因為它時時刻刻都在你身邊,凡事只要換個角度去想,你就能豁然開朗,收獲幸福與陽光。
累了,有人說好好休息;困了,有人道一聲晚安;傷心了,有人安慰;高興了,有人一起分享;失敗了,有人願意陪你走出陰霾;成功了,有人比你更開心……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路上有春夏秋冬的變換,有紛紛擾擾的風景,交織著苦辣酸甜的滋味,演繹了悲歡離合的剪影!我們在祝福中來到這個世界,又在祝福中離開這個地方,這一生為了幸福奔波勞碌,幸福其實就是簡單的生活!